第2節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 作者:思若無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做完這一切,黃寄北加快腳步,往家裏走去。
是的,黃寄北已經把這當做是他的家了。
上輩子他的父母沒能撐到基地建成,十年的基地生活,他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來到了大淵國後,他竟發現不僅自己和黃二郎長得一模一樣,黃二郎的爹娘竟也和他去世的父母有八分相似,而且家中還有一個六歲的小妹,這讓他感到萬分驚喜。
因為推著推車,走了差不多一個半時辰才到家,遠遠的就看到妹妹黃四娘正坐在村口的大樹下張望著。
等走進了黃寄北對著黃四娘說道:
“小桃,你怎麽出來啦,阿娘呢?”
黃四娘懂事的過來幫黃寄北扶著小推車,回道:“阿娘下地收土豆了,還沒回來咧,阿兄今天回來晚了些,阿爹不放心讓我出來看看。”
黃寄北摸了摸小姑娘的發頂,說道:“阿兄今天去給爹買藥了,所以回來的晚了些,一會兒你回去先把藥用水泡上,我去田裏幫著阿娘收土豆。”
“阿兄放心,家裏有我咧。”
黃寄北將小推車推進了院子,又去看了看躺在床上的黃長植,就拿起釘耙往地裏趕去了。
第2章 土豆與鴨梨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雖然稻子已經入倉了,地裏其他的莊稼可是不少。
他在這個世界的爹娘黃長植和白玉竹都是勤快人,地裏這些作物都是黃長植發生意外前種下的,夫妻兩人打理的很是細心,如今成果也很是可觀。
一路路過各家各戶的農田,黃寄北不禁感慨,這個世界作物真是豐富呀,基本上他印象中的農作物都有,在末世待了這麽久,這些農作物看在黃寄北眼裏,真的比金銀珠寶還要可愛。
今天要處理的是兩分田的土豆,白氏上午已經帶著四娘收了一小半,趁著天氣正好他們得趕快把剩下刨出來收回去才行。
土豆可是好東西,既是蔬菜,也可以當主食,不出意外的話,他們今晚的晚餐就是土豆了,等到了冬天,土豆更是餐桌上的主角。
兩人小心的揮舞著釘耙刨開泥土,以免傷到地下的土豆,等土刨的差不多了再握住土豆杆子一拉,就能拉出嘩啦啦的一串土豆,黃寄北充分的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也感受到了農活的辛苦。
小半天忙活下來黃寄北累的是腰酸背的,他現在這幅小身板身體素質太差了。趁著天邊最後一絲亮光還未消散,黃寄北和白氏一前一後的挑著裝滿土豆的籮筐回家了。
晚飯一家人吃的是土豆餅,土豆蒸熟後碾碎,拌入玉米麵,倒入煮熟的玉米粒和胡蘿卜粒,攪拌成糊糊狀。這時候白氏手法熟練的將糊糊攤成一塊塊圓餅,不一會兒就攤了一大盆,接著白氏又快速的做了道蒜蓉炒空心菜,這樣一頓晚餐就準備好了。
不得不說,白氏的手藝真的一絕,簡單的家常料理也能做的有滋有味。
吃完晚飯後黃寄北開始煎藥,一副藥可以煎兩次,每次三碗水煎成一碗。半個時辰後他熄滅了爐火,小心的將藥汁倒出,藥渣放在一旁,等明早還能再煎一次。
服侍著黃長植喝完藥,黃寄北說道:
“阿爹,你氣色看起來好多了,等吃完這個療程的藥,我再用板車推你去回春堂看看。”
黃長植歎了口氣,這藥他是知道的,不便宜,家裏賺的錢基本都填進這個藥窟窿了,自家兒子好好的讀書郎現在都為了他做起小販了,對於要不要繼續治療,他是猶豫的。
“這藥也吃了有兩個月了,人是精神了不少,可這雙腿還是沒反應。”黃長植敲著自己的雙腿說道。
黃長植的心思黃寄北是再清楚不過的,他倒是很看得開,書什麽時候都能讀,阿爹這腿卻是拖不得的,再說,還有那個惡心人的係統在,他讀書的事情就更加要從長計議了。
“阿爹,你切莫擔憂,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你這病急不得,你先躺下,我給你按摩,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黃長植擺擺手道:
“二郎,你每天一大早就要出發去縣城賣餛飩,回來後還要幫著你阿娘做農活,已經夠累的了,別折騰了,快去休息吧。”
黃寄北嘴上說著話手裏卻沒停下:“阿爹,這都是兒子該做的,阿娘不是也每天一早起來包餛飩嗎,能幫阿娘分攤一點,做兒子的樂意。”
黃寄北按摩的手法很是舒服,黃長植不知不覺就睡了過去。結束了一天的勞作,黃寄北簡單洗漱後也睡下了,明天又是要早起的一天,希望一切順利。
晚秋的清晨,天剛蒙蒙亮,黃家小院就亮起了油燈。
這是一個及其簡陋的小院子,三間茅草房,四周用竹籬笆圍著,與不遠處的青磚黛瓦的黃家老宅形成了鮮明對比。
白氏在晨曦的微光中挎著個籃子往菜地走去,現割了一籃子韭菜就往回趕,回來後放下菜籃就開始和麵、擀皮。
不一會兒一張又大又薄,韌性十足的餛飩皮就躺在了案板上,接下來隻要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塊就行了。
這個時候黃寄北和黃四娘也醒了,兩人趕緊起床幫忙一起洗菜、做餡料。
今天準備的依舊是韭菜雞蛋餡餛飩和薺菜豬肉餡餛飩。山上的秋薺菜已是最後一茬了,趁著還有趕緊再賣幾次。
韭菜洗幹淨後控幹水份,切碎,滴上幾滴油,加一點點糖,碗中打入雞蛋,攪拌,加入鹽,低溫入鍋,炒碎,關火,晾涼後拌入韭菜,雖然是菜多蛋少,但白氏手藝好,調味料掌握精準,都是同樣的原料,她拌出來的就是比別人好吃。饒是穿越過來後已經見識過很多次了黃寄北還是會被饞到。
他家做的餛飩,主打的就是鮮香,熱乎!
韭菜是地裏新割的,薺菜是山上挖的,雞蛋是從同村淘換過來的新鮮的老母雞蛋,為了降低麵粉的成本,白氏更是直接買了鄰居家的麥子自己磨的麵粉。
底湯采用新鮮的棒骨,昨晚就熬上了,加上了白氏配比好的香料。
滾開的湯裏滾動著兩隻大棒骨和十幾隻香菇,飄出陣陣香味。
白氏的手速極快,包好的餛飩在小抽屜裏一個個站得整齊又精神。
黃寄北之所以選擇賣餛飩也是源於白氏這一手的好廚藝,原來白氏的生母原是司膳房的女史,在宮中是專門負責白案的,點心、餛飩和麵條這些都是她的看家本領,她總能把簡單的吃食做的美味異常。
憑著一手廚藝,白母在二十五歲出宮嫁人後一手經營起了一家飯館,隻可惜她去的早,飯館最後落到了白玉竹的後娘韓氏手裏。
黃長植少年時在鎮上的陳木匠家做學徒,那陳木匠為人小氣,每天讓學徒們各種粗活重活從清晨做到天黑,卻隻給兩頓紅薯粥,手藝更是瞞的緊。
好在黃長植夠機靈,也算是學到了一些本事,能做些桌椅板凳、小推車之類的,其他的大件卻是不行了。
雖說沒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木匠,黃長植卻在學徒期間給自己找了門親事,把白氏娶回了家。
白玉竹的生母三十幾歲就去世了,那時候白氏才八歲。
白母去世還沒滿三個月,白老爹便娶了新人韓氏,第二年就生了個大胖小子,取名白富貴,從此就是有了後娘就有了後爹了。
好不容易長到了十五歲,想著嫁出去就不用在家裏受苦了,哪知後娘卻要把她嫁給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當填房,隻因人家聘禮給的多。
白氏抵死不從,當夜就逃了,路過巫溪鎮的時候遇到了被陳木匠趕出去的黃長植,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處中互生好感,便結成了一對。
白玉竹成婚次年生子黃寄北,男孫輩裏排行第二,喚作黃二郎,四年後又生女黃小桃,女孫輩裏排行第四,喚作黃四娘。
“你外婆那才叫厲害,我從小就是在阿娘的廚房捏著麵團長大的,當初阿娘說好了,要手把手的把所有本事都交給我的,哪知她那麽年輕就去了,我也就學到了阿娘的五成而已。”
白氏說著,不禁悲從中來。
“阿娘,對不起,提起你的傷心事了。”黃寄北說道。
“沒事,都這麽多年了,阿娘都習慣了,每每想起我阿娘,除了傷心,還是有很多開心的回憶的。”白氏道。
“阿娘,小桃也要學,阿娘教小桃好不好。”黃四娘趴在白氏腿上,仰起頭說道。
“好,等小桃長大了,阿娘都教給小桃。”白氏想著,她得振作起來,活的長長久久的,看著自己的一雙兒女長大成人。
大約七點左右的樣子,黃寄北就要出發去縣城了,這樣差不多十點就能到城門口,再趕著去西邊居民區,剛好趕上飯點。
大淵朝商品經濟發達,做生意的人家委實不少,商人的地位也的確低,黃寄北家有土地,是農村戶籍,做些小吃食的生意倒不會被判定是商戶。
蒼梧縣分東西南北四個區域,東邊貴,西邊富,黃寄北今天出攤選的就是西邊。
對於沿街叫賣這件事黃寄北是一點心理包袱都沒有,他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怕丟臉,能幫阿爹掙來醫藥費,他是什麽都豁得出去的。
西市這邊的生意要比北市好上不少,剛過正午時分黃寄北五層淺口抽屜裏的餛飩就都賣完了,想著今天和阿娘約好了去後山上收鴨梨黃寄北也就沒再耽擱,收拾好小推車打道回府了。
到了家後黃寄北照例先去看了黃長植,黃長植麵露焦急之色,看到黃寄北回來了立刻囑咐道:
“二郎,你可回來了,一刻鍾前你阿爺派你二伯來叫我們三房過去議事,我這動彈不得隻能讓你阿娘帶著小桃去了,你快趕過去看看吧。”
黃寄北聽了也覺得不太對勁,黃老頭那邊一直對他們三房不聞不問的,這突然叫他們過去議事,能有什麽好事。
“阿爹,你別著急,我這就趕過去看看。”
安撫好黃長植,黃寄北喝了口水就出門了。
黃家老宅離他家的茅草屋不算太遠,差別卻是不小,正經的四合院,青磚瓦房,在整個黃家莊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門是虛掩著的,黃寄北自己走了進去。還沒走到正堂,就聽見了屋裏傳來了爭吵聲。
第3章 冰糖葫蘆
黃寄北停下腳步,打算先看一下情況再進去。
“爹,你去附近打聽打聽,別說我們黃家莊,就連鎮上,也沒有人家娶媳婦花這麽多錢的,這可是整整五十兩聘銀啊,還不算其他!”
“老四,你給我坐下,誰準許你對著你老子娘大呼小叫的!”
回應他的是一位老婦人的聲音,這個人就是原身的祖母老王氏,而剛才大呼小叫的那位就是他的四兒子,自己的四叔,黃長桓。
“爹,娘,那薑家姑娘可是秀才家的小姐,我們黃家也是附近有頭有臉的人家,這聘禮若是太寒酸了,不是讓外人看笑話嗎。”一身著長衫的中年男子說道。
“是呀,爹,娘,大郎他年紀輕輕就過了縣試,若是得到秀才嶽父的提攜,來年中個秀才也不是什麽難事。”一打扮得體的婦人接著長衫男子的話說道。
上麵這一男一女,就是書中男主黃寄南的父母,男的叫黃長楷,是個童生,女的蘇氏是蘇秀才家的閨女,當年看好黃長楷嫁了過來,誰知黃長楷這麽多年還是個童生。
“老大,大郎這孩子出息我們是知道的,可這聘禮著實太多了,家裏的情況大家也知道,地也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可不能再動了。”
發出這深沉的老人聲的就是黃老頭了,他說的也是實話,這些年來供長房父子讀書,家裏原本五十多畝的田地如今隻剩二十三畝了。
當初分家的時候二房、三房和四房各分到了三畝,老兩口選擇跟著長房,剩下的14畝相當於都歸了長房。隻不過長房沒有肯種田的,這些田實際上還是二房和三房在幫著種,老二和老三實誠,隻當著孝敬老爹老娘了。
所以,這老頭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是賣慘來了?可除了四房的黃長桓因著有個在鎮上開酒樓的嶽父日子過的還可以,二房和他們三房可是窮得捉襟見肘了呀!這老東西未免也心太狠了吧。
其實他們三房本來日子還是不錯的,要不然黃寄北也不會有錢去上學堂,黃長植靠著木匠手藝每年都能有不少外快,也沒少孝敬老兩口,隻是今時不同往日,他們家現在失去了主要勞動力,每月又要支付四兩銀子的醫藥費,已經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果然,黃老頭說出了他的意圖。
“今天找大家來呢,是想著大家都是骨肉兄弟,老大家現在有難處,大家該幫的還是要幫一幫的,將來大郎出息了,你們做叔叔嬸嬸的臉上也是有光嘛。”
黃老頭話剛落音,胡杜鵑,也就是黃長桓那個有錢的老婆,就迫不及待的挑了出來,嚷嚷道:
“老爺子,我們四房沒那個福氣,這光誰愛沾誰沾去,我們家寄東明年就要進學堂了,正是要花錢的時候,不知道時候誰來幫幫我們四房呢。”
老王氏怎麽可能容許兒媳婦在她麵前放肆,立刻破口大罵道:
“反了反了,爺們還沒說話,有你這個娘們說話的份嗎!老四,你就是這麽教媳婦的?”
黃長桓把胡杜鵑拉了回來,卻是什麽也沒說,這樣看來,四房的意思很清楚了,出錢,是不可能的。
見四房默不作聲,黃老頭找上了最好拿捏的二兒子,黃長棣。
“老二,你怎麽說?”
黃長棣這個人向來沒什麽主見,空有一身的力氣隻知道埋頭苦幹,隻聽得他畏畏縮縮的回道:“兒子都聽爹的。”
是的,黃寄北已經把這當做是他的家了。
上輩子他的父母沒能撐到基地建成,十年的基地生活,他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來到了大淵國後,他竟發現不僅自己和黃二郎長得一模一樣,黃二郎的爹娘竟也和他去世的父母有八分相似,而且家中還有一個六歲的小妹,這讓他感到萬分驚喜。
因為推著推車,走了差不多一個半時辰才到家,遠遠的就看到妹妹黃四娘正坐在村口的大樹下張望著。
等走進了黃寄北對著黃四娘說道:
“小桃,你怎麽出來啦,阿娘呢?”
黃四娘懂事的過來幫黃寄北扶著小推車,回道:“阿娘下地收土豆了,還沒回來咧,阿兄今天回來晚了些,阿爹不放心讓我出來看看。”
黃寄北摸了摸小姑娘的發頂,說道:“阿兄今天去給爹買藥了,所以回來的晚了些,一會兒你回去先把藥用水泡上,我去田裏幫著阿娘收土豆。”
“阿兄放心,家裏有我咧。”
黃寄北將小推車推進了院子,又去看了看躺在床上的黃長植,就拿起釘耙往地裏趕去了。
第2章 土豆與鴨梨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雖然稻子已經入倉了,地裏其他的莊稼可是不少。
他在這個世界的爹娘黃長植和白玉竹都是勤快人,地裏這些作物都是黃長植發生意外前種下的,夫妻兩人打理的很是細心,如今成果也很是可觀。
一路路過各家各戶的農田,黃寄北不禁感慨,這個世界作物真是豐富呀,基本上他印象中的農作物都有,在末世待了這麽久,這些農作物看在黃寄北眼裏,真的比金銀珠寶還要可愛。
今天要處理的是兩分田的土豆,白氏上午已經帶著四娘收了一小半,趁著天氣正好他們得趕快把剩下刨出來收回去才行。
土豆可是好東西,既是蔬菜,也可以當主食,不出意外的話,他們今晚的晚餐就是土豆了,等到了冬天,土豆更是餐桌上的主角。
兩人小心的揮舞著釘耙刨開泥土,以免傷到地下的土豆,等土刨的差不多了再握住土豆杆子一拉,就能拉出嘩啦啦的一串土豆,黃寄北充分的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也感受到了農活的辛苦。
小半天忙活下來黃寄北累的是腰酸背的,他現在這幅小身板身體素質太差了。趁著天邊最後一絲亮光還未消散,黃寄北和白氏一前一後的挑著裝滿土豆的籮筐回家了。
晚飯一家人吃的是土豆餅,土豆蒸熟後碾碎,拌入玉米麵,倒入煮熟的玉米粒和胡蘿卜粒,攪拌成糊糊狀。這時候白氏手法熟練的將糊糊攤成一塊塊圓餅,不一會兒就攤了一大盆,接著白氏又快速的做了道蒜蓉炒空心菜,這樣一頓晚餐就準備好了。
不得不說,白氏的手藝真的一絕,簡單的家常料理也能做的有滋有味。
吃完晚飯後黃寄北開始煎藥,一副藥可以煎兩次,每次三碗水煎成一碗。半個時辰後他熄滅了爐火,小心的將藥汁倒出,藥渣放在一旁,等明早還能再煎一次。
服侍著黃長植喝完藥,黃寄北說道:
“阿爹,你氣色看起來好多了,等吃完這個療程的藥,我再用板車推你去回春堂看看。”
黃長植歎了口氣,這藥他是知道的,不便宜,家裏賺的錢基本都填進這個藥窟窿了,自家兒子好好的讀書郎現在都為了他做起小販了,對於要不要繼續治療,他是猶豫的。
“這藥也吃了有兩個月了,人是精神了不少,可這雙腿還是沒反應。”黃長植敲著自己的雙腿說道。
黃長植的心思黃寄北是再清楚不過的,他倒是很看得開,書什麽時候都能讀,阿爹這腿卻是拖不得的,再說,還有那個惡心人的係統在,他讀書的事情就更加要從長計議了。
“阿爹,你切莫擔憂,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你這病急不得,你先躺下,我給你按摩,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黃長植擺擺手道:
“二郎,你每天一大早就要出發去縣城賣餛飩,回來後還要幫著你阿娘做農活,已經夠累的了,別折騰了,快去休息吧。”
黃寄北嘴上說著話手裏卻沒停下:“阿爹,這都是兒子該做的,阿娘不是也每天一早起來包餛飩嗎,能幫阿娘分攤一點,做兒子的樂意。”
黃寄北按摩的手法很是舒服,黃長植不知不覺就睡了過去。結束了一天的勞作,黃寄北簡單洗漱後也睡下了,明天又是要早起的一天,希望一切順利。
晚秋的清晨,天剛蒙蒙亮,黃家小院就亮起了油燈。
這是一個及其簡陋的小院子,三間茅草房,四周用竹籬笆圍著,與不遠處的青磚黛瓦的黃家老宅形成了鮮明對比。
白氏在晨曦的微光中挎著個籃子往菜地走去,現割了一籃子韭菜就往回趕,回來後放下菜籃就開始和麵、擀皮。
不一會兒一張又大又薄,韌性十足的餛飩皮就躺在了案板上,接下來隻要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塊就行了。
這個時候黃寄北和黃四娘也醒了,兩人趕緊起床幫忙一起洗菜、做餡料。
今天準備的依舊是韭菜雞蛋餡餛飩和薺菜豬肉餡餛飩。山上的秋薺菜已是最後一茬了,趁著還有趕緊再賣幾次。
韭菜洗幹淨後控幹水份,切碎,滴上幾滴油,加一點點糖,碗中打入雞蛋,攪拌,加入鹽,低溫入鍋,炒碎,關火,晾涼後拌入韭菜,雖然是菜多蛋少,但白氏手藝好,調味料掌握精準,都是同樣的原料,她拌出來的就是比別人好吃。饒是穿越過來後已經見識過很多次了黃寄北還是會被饞到。
他家做的餛飩,主打的就是鮮香,熱乎!
韭菜是地裏新割的,薺菜是山上挖的,雞蛋是從同村淘換過來的新鮮的老母雞蛋,為了降低麵粉的成本,白氏更是直接買了鄰居家的麥子自己磨的麵粉。
底湯采用新鮮的棒骨,昨晚就熬上了,加上了白氏配比好的香料。
滾開的湯裏滾動著兩隻大棒骨和十幾隻香菇,飄出陣陣香味。
白氏的手速極快,包好的餛飩在小抽屜裏一個個站得整齊又精神。
黃寄北之所以選擇賣餛飩也是源於白氏這一手的好廚藝,原來白氏的生母原是司膳房的女史,在宮中是專門負責白案的,點心、餛飩和麵條這些都是她的看家本領,她總能把簡單的吃食做的美味異常。
憑著一手廚藝,白母在二十五歲出宮嫁人後一手經營起了一家飯館,隻可惜她去的早,飯館最後落到了白玉竹的後娘韓氏手裏。
黃長植少年時在鎮上的陳木匠家做學徒,那陳木匠為人小氣,每天讓學徒們各種粗活重活從清晨做到天黑,卻隻給兩頓紅薯粥,手藝更是瞞的緊。
好在黃長植夠機靈,也算是學到了一些本事,能做些桌椅板凳、小推車之類的,其他的大件卻是不行了。
雖說沒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木匠,黃長植卻在學徒期間給自己找了門親事,把白氏娶回了家。
白玉竹的生母三十幾歲就去世了,那時候白氏才八歲。
白母去世還沒滿三個月,白老爹便娶了新人韓氏,第二年就生了個大胖小子,取名白富貴,從此就是有了後娘就有了後爹了。
好不容易長到了十五歲,想著嫁出去就不用在家裏受苦了,哪知後娘卻要把她嫁給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當填房,隻因人家聘禮給的多。
白氏抵死不從,當夜就逃了,路過巫溪鎮的時候遇到了被陳木匠趕出去的黃長植,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處中互生好感,便結成了一對。
白玉竹成婚次年生子黃寄北,男孫輩裏排行第二,喚作黃二郎,四年後又生女黃小桃,女孫輩裏排行第四,喚作黃四娘。
“你外婆那才叫厲害,我從小就是在阿娘的廚房捏著麵團長大的,當初阿娘說好了,要手把手的把所有本事都交給我的,哪知她那麽年輕就去了,我也就學到了阿娘的五成而已。”
白氏說著,不禁悲從中來。
“阿娘,對不起,提起你的傷心事了。”黃寄北說道。
“沒事,都這麽多年了,阿娘都習慣了,每每想起我阿娘,除了傷心,還是有很多開心的回憶的。”白氏道。
“阿娘,小桃也要學,阿娘教小桃好不好。”黃四娘趴在白氏腿上,仰起頭說道。
“好,等小桃長大了,阿娘都教給小桃。”白氏想著,她得振作起來,活的長長久久的,看著自己的一雙兒女長大成人。
大約七點左右的樣子,黃寄北就要出發去縣城了,這樣差不多十點就能到城門口,再趕著去西邊居民區,剛好趕上飯點。
大淵朝商品經濟發達,做生意的人家委實不少,商人的地位也的確低,黃寄北家有土地,是農村戶籍,做些小吃食的生意倒不會被判定是商戶。
蒼梧縣分東西南北四個區域,東邊貴,西邊富,黃寄北今天出攤選的就是西邊。
對於沿街叫賣這件事黃寄北是一點心理包袱都沒有,他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怕丟臉,能幫阿爹掙來醫藥費,他是什麽都豁得出去的。
西市這邊的生意要比北市好上不少,剛過正午時分黃寄北五層淺口抽屜裏的餛飩就都賣完了,想著今天和阿娘約好了去後山上收鴨梨黃寄北也就沒再耽擱,收拾好小推車打道回府了。
到了家後黃寄北照例先去看了黃長植,黃長植麵露焦急之色,看到黃寄北回來了立刻囑咐道:
“二郎,你可回來了,一刻鍾前你阿爺派你二伯來叫我們三房過去議事,我這動彈不得隻能讓你阿娘帶著小桃去了,你快趕過去看看吧。”
黃寄北聽了也覺得不太對勁,黃老頭那邊一直對他們三房不聞不問的,這突然叫他們過去議事,能有什麽好事。
“阿爹,你別著急,我這就趕過去看看。”
安撫好黃長植,黃寄北喝了口水就出門了。
黃家老宅離他家的茅草屋不算太遠,差別卻是不小,正經的四合院,青磚瓦房,在整個黃家莊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門是虛掩著的,黃寄北自己走了進去。還沒走到正堂,就聽見了屋裏傳來了爭吵聲。
第3章 冰糖葫蘆
黃寄北停下腳步,打算先看一下情況再進去。
“爹,你去附近打聽打聽,別說我們黃家莊,就連鎮上,也沒有人家娶媳婦花這麽多錢的,這可是整整五十兩聘銀啊,還不算其他!”
“老四,你給我坐下,誰準許你對著你老子娘大呼小叫的!”
回應他的是一位老婦人的聲音,這個人就是原身的祖母老王氏,而剛才大呼小叫的那位就是他的四兒子,自己的四叔,黃長桓。
“爹,娘,那薑家姑娘可是秀才家的小姐,我們黃家也是附近有頭有臉的人家,這聘禮若是太寒酸了,不是讓外人看笑話嗎。”一身著長衫的中年男子說道。
“是呀,爹,娘,大郎他年紀輕輕就過了縣試,若是得到秀才嶽父的提攜,來年中個秀才也不是什麽難事。”一打扮得體的婦人接著長衫男子的話說道。
上麵這一男一女,就是書中男主黃寄南的父母,男的叫黃長楷,是個童生,女的蘇氏是蘇秀才家的閨女,當年看好黃長楷嫁了過來,誰知黃長楷這麽多年還是個童生。
“老大,大郎這孩子出息我們是知道的,可這聘禮著實太多了,家裏的情況大家也知道,地也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可不能再動了。”
發出這深沉的老人聲的就是黃老頭了,他說的也是實話,這些年來供長房父子讀書,家裏原本五十多畝的田地如今隻剩二十三畝了。
當初分家的時候二房、三房和四房各分到了三畝,老兩口選擇跟著長房,剩下的14畝相當於都歸了長房。隻不過長房沒有肯種田的,這些田實際上還是二房和三房在幫著種,老二和老三實誠,隻當著孝敬老爹老娘了。
所以,這老頭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是賣慘來了?可除了四房的黃長桓因著有個在鎮上開酒樓的嶽父日子過的還可以,二房和他們三房可是窮得捉襟見肘了呀!這老東西未免也心太狠了吧。
其實他們三房本來日子還是不錯的,要不然黃寄北也不會有錢去上學堂,黃長植靠著木匠手藝每年都能有不少外快,也沒少孝敬老兩口,隻是今時不同往日,他們家現在失去了主要勞動力,每月又要支付四兩銀子的醫藥費,已經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果然,黃老頭說出了他的意圖。
“今天找大家來呢,是想著大家都是骨肉兄弟,老大家現在有難處,大家該幫的還是要幫一幫的,將來大郎出息了,你們做叔叔嬸嬸的臉上也是有光嘛。”
黃老頭話剛落音,胡杜鵑,也就是黃長桓那個有錢的老婆,就迫不及待的挑了出來,嚷嚷道:
“老爺子,我們四房沒那個福氣,這光誰愛沾誰沾去,我們家寄東明年就要進學堂了,正是要花錢的時候,不知道時候誰來幫幫我們四房呢。”
老王氏怎麽可能容許兒媳婦在她麵前放肆,立刻破口大罵道:
“反了反了,爺們還沒說話,有你這個娘們說話的份嗎!老四,你就是這麽教媳婦的?”
黃長桓把胡杜鵑拉了回來,卻是什麽也沒說,這樣看來,四房的意思很清楚了,出錢,是不可能的。
見四房默不作聲,黃老頭找上了最好拿捏的二兒子,黃長棣。
“老二,你怎麽說?”
黃長棣這個人向來沒什麽主見,空有一身的力氣隻知道埋頭苦幹,隻聽得他畏畏縮縮的回道:“兒子都聽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