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早,再睡一會。”黃長植邊說著邊拿起黃寄北的手臂按了起來,久病成醫,對於按摩他已經很有一套了。


    真別說,阿爹按得真的好舒服呀,黃寄北原本還想掙紮,沒過一會兒就繳械投降了,睡意漸濃,他又沉沉的睡了過去。


    等他再次醒來,太陽光已經照進窗台了,估摸著已經上午十點了。


    黃寄北一下子清醒了,糟了,要來不及了!


    等他穿好衣服出了屋子,卻看到院子裏的架子上已經晾滿了香腸,架子旁是他正忙碌著的親人們。


    範荷花揮舞著兩把菜刀剁著肉泥,黃長植正帶著四娘在削竹簽,二娘和三娘在合作著用葫蘆嘴把調製好的餡料灌進腸衣裏,走進廚房,阿娘正忙著把澱粉攪拌進肉餡裏,一切都是這麽的井然有序。


    黃寄北突然有種想落淚的衝動,或許是由於上輩子長期獨自一人的原因,他已經習慣一個人承擔所有了,原來他背後有這麽多的依靠,他不再是一個人。


    白氏看到黃寄北進來笑著說道:


    “醒了呀,快去吃早食吧,不急,我想過了,若是一大早就出攤,那真的是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了,以後我們就隻做夜市了,這樣早上做好了,中午晾一個時辰,下午就能出攤。”


    “有娘在,我自是放心的。”黃寄北微笑著回道。


    也許以後,他不用事事親力親為,他完全可以調動起身邊人的力量。


    黃長植已恢複了大部分勞動能力,再加上範荷花母女的幫忙,這個元宵節黃寄北平均每天都能賣出三百根左右烤香腸,幾乎包圓了整個菜市場的羊腸衣。那些賣腸衣的老板原以為過了年就沒人要買腸衣做臘腸了,沒想到黃寄北倒是替他們清倉了。


    正月十五那天,是整個花燈節最熱鬧的一天,這天會有盛大的煙花晚會,黃寄北破例帶上了四娘。高冬青趕著自家的驢車,載著高葉雨和黃四娘來到了縣裏,他們今天也要擺攤。


    兩張簡單的竹登拚在一起,蓋上一塊素布,兩個小姑娘解開自己的背囊,將她們的作品一一擺放在了台麵上。


    各色的花結配上相應的流蘇,雖不名貴,但勝在精致,還有她們新編手鏈、頭繩,一眼望過去花樣還真不少,為了吸引客戶,黃寄北建議他們把謝婆婆編的那兩個超大號花結掛在最顯眼的位置。


    果然,衝著那兩個特大號花結,就有不少人願意來這個小攤子看一看,一晚上兩個小姑娘居然也盈利不少,一旁的二娘和三娘看了羨慕極了,不過她們也沒多少時間羨慕,她們還要忙著給烤香腸翻麵,可不能分心了,二郎可是每天給他們五十文的工錢呢。


    等到元宵節過去,黃寄北在心裏算起了賬,這些天她們烤腸總共賣了將近兩千五百根,大約入賬十五兩,去除原材料、攤位費和付給荷花嬸一家的工錢,總共盈利6兩!


    八天時間,他賺了以前一個半月的錢,加上上次的賣話本的錢,還有以前賣餛飩和茶葉蛋攢下的錢,他竟然已經有二十兩銀子了,這要是放在以前,他是不敢想的。


    人一旦有了錢就會想著怎麽花,他們家要用錢的地方不少,他作為家中男丁長到十歲是能夠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宅基地的,阿爹之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在他的宅基地上蓋一座青磚瓦房,顯然,這些錢還不夠。


    再來就是買地,農民最大的心願永遠是買更多的地,一畝上好的水田要十兩,旱田也要八兩,這樣算來,田地雖然貴,但他們家也能買得起了。隻是這年頭很少有人家賣地,是以去年黃老爹賣地給黃寄南下聘的時候,土地一掛出去就被搶光了。


    手裏有銀子,心裏不慌張,黃寄北倒是不急,一邊繼續做著烤腸生意,一邊等待著機會。雖然元宵節已經結束了,可春日裏最不缺的就是各種集市和廟會了。


    二月二,龍抬頭。


    這天是郊外城隍廟的廟會,這可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廟會了。城隍廟的廟會和其他廟會不一樣,這個廟會除了求神拜佛,還是農家購買種子、樹苗和農具的交易場所,畢竟過了二月二春耕就要開始了,該買的都要備上才行。


    午後攤子不太忙的時候,黃長植帶著四娘去挑選菜籽、樹苗還有小雞小鴨去了,如今他已經可以不用拐杖了,連謝婆婆都羨慕的說年輕人恢複起來就是快。


    除了原定就要買的山楂樹、黃長植還挑了兩棵葡萄樹、兩棵棗樹和三棵橘子樹,黃寄北還托他買了幾十株茉莉花,白氏則是要求了兩棵桂花樹,各類菜籽自不必說,除了自家留種的,其他的每年都是要買的,鋤頭也要再添一把??????還好他們帶了平板車,不然就拿不下了。


    黃長植那邊買的正盡興,黃寄北這又忙乎了起來,突然間他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老板,要兩根烤香腸,多少錢?”


    黃寄北抬頭一看,這不是黃長杉嗎?裏長的大兒子。


    “長杉叔,你也來廟會呀,這兩根烤腸算是小侄請客,不要錢。”黃寄北抬起頭說道。


    黃長杉這才注意到這個賣烤腸的小哥竟然是黃寄北。


    “二郎,出息了呀,如今你這烤香腸可有名了,大家都說來廟會一定要嚐的就是你這烤香腸,想不到這攤子竟是你家支的,你的心意我領了,不過這錢還是要給的,我可不能占你們小輩的便宜。”


    “長杉叔,過去一年我家多虧你照顧了,兩根烤腸而已,給小侄一個機會,叔快拿著吧。”黃寄北說著將塗好蘸料的烤腸遞了過去。


    “你這小子,還慣會做人的,這樣吧,我也不占你便宜,我今兒個買了不少樹苗,你看著挑兩棵吧!”黃長杉指著自己身後的平板車說道。


    黃寄北往前看去,隻見那平板車上密密麻麻的堆滿的各式樹苗。


    “呦,長杉叔,你怎麽買了這麽多樹苗呀,這栽得下嗎?”黃寄北吃驚地說道。


    “怎麽栽不下,後山有的是地方,我……”黃長杉說著突然壓低了聲音,俯身到黃寄北耳邊說道:“後山圈出來一部分地要賣,先到先選,別說長杉叔叔不照顧你。”


    說完,黃長杉心安理得的拿著兩根烤香腸走了,他這個消息換兩根烤腸還不是綽綽有餘的嘛。


    這邊黃寄北聽到了消息後就再也坐不住了,把攤子托給白氏後就跑去人群裏尋黃長植了。


    等他把山地的事和黃長植一說,黃長植立刻就會意了。


    “這可是個好機會,當初分家後我就是抓住機會才買到了五畝山地,若是隻靠著你阿爺分給我們的兩畝水田一畝旱地,可養不活一家子的,我這就先回去買地,小桃你看好了!”


    買山地一定要調好的買,要挑地勢平坦的,石頭少的,否則買到了也沒什麽用,黃長植當初買的五畝品相就一般,是以隻能種些果樹和木材。


    因著黃長杉的消息,黃長植是村裏第一批買山地的人,得到了優先選地的機會,在他的實地查看加精挑細選下,五畝上好的山地以十兩銀子成交了。


    黃長植帶著全家去看自己家新買的地,臉上是止不住的笑意,他家二郎真有本事,在他臥病在床的日子裏,不僅撐起了這個家,還擴大了家業,對於農村人來說,還有比買地更讓人高興的事嗎!


    “孩子他爹,這麽多地我們種什麽呀,若是還種樹就可惜了,這些地土質真不錯呀。”白氏蹲在地上摸著地上的土說道。


    “二郎,你有什麽看法?”黃長植對著黃寄北問道。


    “阿爹阿娘,我倒是有個主意,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黃寄北說道。


    “你盡管說。”黃長植說道。


    “我們可以種些可以賣得上錢的作物,比如說,生薑、百合。”


    第17章 春耕


    “二郎,你說的這些的確好賣錢,但也不好種呀,若是好種,家家戶戶早就種上了。”黃長植思索著說道。


    “阿爹,不如先給我兩畝地試試,若是活不成,我們再種別的也來得及,之前我在書上看到過種生薑和百合的栽種方法,我想試一試。”


    黃寄北上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在鄉下長大的,他們家鄉的特產就是生薑和百合,所以他還有一定的經驗的。


    “行,這兩畝地就交給你了,有什麽需要我們幫忙的盡管和阿爹阿娘說,你阿爹我現在有力氣的很!”黃長植自從雙腿恢複了以後每天都感覺自己有使不完的勁。


    “剩下的三畝可以種大豆和花生,大豆養土,種過大豆的土地再種生薑的話會更利於生薑成長。”黃寄北接著說道。


    “二郎,阿爹還以為你對農事不感興趣,果然我兒子無論是讀書還是種田都是一把好手,我兒子真厲害!”黃長植自豪的說道。


    對於自家爹爹這種三天兩頭的吹捧,黃寄北一開始還會感到不好意思,到現在已經免疫了,黃長植簡直不像是他爹爹,像他的小迷弟。


    村裏麵是沒有秘密的,黃寄北家買地的事很快就傳了出去,大家先是感歎黃家三房時來運轉,大半年前差點就家破人亡了,如今不僅挺了過來還買上了地,雖然隻是山地那也是是地呀!


    等眾人回味過來紛紛也去找裏長買山地了,隻是留給他們挑選的已經不多了。


    黃長植選的這幾畝山地是真的不錯,雖說是山地,但一半都在山腳下,和平地也差不了多少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是農家人的重中之重。


    黃寄北家一家暫時放下生意,在地裏田間忙活了起來。


    田裏的小麥已經開始拔節了,黃長植指導著黃寄北追施拔節肥。


    白氏也在忙著打理山腳下新理出的菜地,農家人不種菜可不行,尤其是他們家,包餛飩要的菜可不少,買別人家的總是不如自己種的劃算,是以除了自家的半畝自留地,白氏又在山地上開辟了半畝適合種菜的地方。


    春蔥、大蒜、朝天椒都要一一種下,韭菜、青菜、白菜和芹菜需要多種些,茄子、缸豆、黃瓜、莧菜、萵苣和土豆也都要種一些。


    白氏還見縫插針的種了幾株冬瓜和南瓜,這東西容易成活,一棵藤上就能結好多果。


    就連牆角也要種上絲瓜,先在菜地裏育好了苗,等長成了就能移栽了過來,等到夏天搭上繩子,絲瓜就能結滿藤了。


    山上各種野菜也都冒出來了,薺菜、馬蘭頭、水芹菜、菊花腦……農家人的菜桌上一下子豐富了起來。


    新添的雞鴨是歸黃四娘在管理的,黃寄北家今年新捉了20隻鴨子,10隻小雞。小鴨便宜,三文兩隻,小雞五文兩隻。鴨子肉沒有雞肉好吃,鴨蛋又腥,農家一般養鴨的很少,鴨肉也賤。


    半個月下來,鴨子成活了10隻,小雞活了4隻,在這年代成活率算是很高了,黃長植給雞鴨們新打了窩棚,這樣它們就算在這安下家了。


    新買的果樹也見縫插針的栽種到了山地裏,幾十株茉莉花則是栽在了自家後院。


    黃寄北則是專心忙起了山上的生薑和百合的栽種。


    首先是曬生薑,這次他選種的是小黃薑。選了個大晴天,將掰成小塊的薑種平鋪在院子裏晾曬,曬過的生薑不容易爛,這樣就能順利催出芽來。


    同時整地開溝,從河邊擔來河沙混在土裏,這樣田地就會變得鬆軟透氣,再在溝裏放上用羊糞製作成的底肥,這樣生薑地就算是開墾好了。


    將曬好的薑種分成小塊埋入土壤裏,用土淺淺蓋上,這樣生薑容易鑽出地麵。泥土上麵再蓋上一層稻草給生薑保暖,這時候氣溫還不高,稻草能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腐爛後還能作為養料滋養生薑。


    接著就是百合。


    從集市上買回的百合球保存的很好,黃寄北趁著大晴天移種到了自家的山地裏。


    村裏不是沒有其他人種過百合,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村裏老人說這東西就是野生野長的,家養的活不了,黃寄北可是不信的,在現代社會,百合的種植早已產業化了,野生的反而很少了。


    他自己以前幫著老家的爺爺奶奶種過,對栽種百合的要領是知曉的,百合其實最好養不過了,關鍵是要深埋,埋的淺了是活不了的。


    百合的收購價一直挺穩定的,黃寄北想著如果今年收成好的話,多留點種,來年擴大種植麵積。


    一家人忙活了幾天,就把田間的重活幹的差不多了,家裏目前田不多,其他的以後每天帶著做就行。


    相比去年,黃家長房今年隻有九畝地了,但這春耕的速度和同村人相比卻是遠遠落後。無他,幹活的人太少了,隻有黃老爹帶著二房一家四口在田間勞作。


    大房一家早就租房住到鎮上去了,黃寄南三月就要去府城參加府試,黃長楷五月也要去省裏參加院試。為了讓父子倆專心備考,黃老爹特地撥出了錢,替長子和長孫在鎮上租了房,讓他們專心溫書,省去來回奔波之苦,蘇氏和大娘黃小梅也都跟過去照顧父子兩起居了。


    而四房一家四口,一到春耕這個點,就早早的開溜了,說是要去鎮上嶽父家幫忙生意,嶽父大人還幫他家寄東介紹了位好老師,他們得先過去打點打點。


    就這樣,家裏幹活的人越發的少了。老王氏帶著黃三娘在家洗衣做飯處理家務,而黃老爹帶著二房夫婦和黃二娘在田間勞作,九畝地中有六畝是種了冬小麥的,施肥除草捉蟲樣樣都要做,還有三畝水田預備種水稻。


    凍了一冬的田地,得在春季深耕完畢,去年收成好,土地的肥力耗的差不多了,追肥也要跟上。冬季蔬菜少,這回早就吃的差不多了,菜地裏也都要種上,農家真的有幹不完的活……黃老爹急的嘴角起滿了泡,晚上回來就又把黃長植一家叫了過去。


    “老三啊,你家隻有三畝地,田裏的活都幹完了吧。”黃老爹開口道。


    “爹,這地裏的活哪有幹完的呀,這三畝地可養不活家裏四口,我想著既然已經分家了就不好再拖累爹娘兄弟們了,這兩天孩子他娘正領著孩子們打理著山上的幾畝地,想著能多點進項。”黃長植回道。


    “老三,你這話說的是心中有怨啊,有了自己的小家,這就不管爹娘了?”黃老爹敲打著煙槍,板起了臉。


    “爹,孩兒我是萬萬不敢有埋怨之心的,實在是有心無力啊,我想著要不我去鎮裏把大哥和四弟他們喊回來,哪有人家春耕的時候去嶽父家的呀!”


    黃老爹聽了沉默了。在家兒子不用,先去找分出去的兒子幹活,而且這兒子腿腳都還沒好利索,這的確也說不過去。


    以前村裏人都羨慕他,兒子都分出去了還一樣的幫他幹活,都說他好福氣,他也就把這當做理所應當了。


    但他還是不甘心,這老子說話就是命令,哪有兒子反駁的道理。


    “老三,你不念著父子情分,兄弟情分總要看看的吧,你看看老二一家,累成什麽樣子了,二娘都累病了。”


    黃二娘這姑娘過了年已經十四歲了,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和過度勞累,長得又矮又瘦,看起來不到十二歲的樣子。


    範氏抱著累倒的黃二娘在一旁默默流淚,為了幫老宅春耕,她自己家的活還有大半沒做,元宵節的時候幫著二郎幹活還有錢拿,可在這裏,她連句好話都得不到。


    黃長植麵露不忍。他這個二哥就是太老實了,一家都是踏實肯幹的,卻過的比誰都苦。


    黃寄北見自己爹猶豫了,便在一旁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若無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若無邪並收藏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