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 作者:思若無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這茶棚以後還賣餛飩和烤香腸嗎?”白氏問道。
關於茶棚的經營黃寄北已經有了大致思路,他們家這茶棚,就像是簡陋版的現代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所以完全可以借鑒一下前世的經驗,便開口道:
“光賣餛飩和烤腸可不行,這茶棚的客人都是過路人,有的想坐下來歇歇腳,可以來碗餛飩,加個茶葉蛋,慢慢吃。有的匆匆路過,急著趕路,就需要買些能帶走的、保存時間長的,路上吃,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點種類。”
“我也是這麽想的,”黃長植點頭,接著黃寄北的話頭說道,“這邊往來的大都是附近村落進城的百姓和官道上路過的客商,出門在外兩件事,休息和吃喝,我們到時候可以在屋外支個棚子,多放幾張桌椅板凳,讓大家有個歇腳的地方。”
黃寄北點頭表示讚成,隨即接話道:
“出門在外,人們大多會帶點幹糧,熱水卻是不好帶的,我們可以提供免費的茶水或者湯水,這樣就可以把過路的客人吸引進來,等人進來了總會買點什麽的。”
黃長植聞言興奮地說道:
“二郎這主意好,湯湯水水要不了多少錢,誰出門在外不想喝口熱乎的呢,茶水我們就免費送,湯的話意思點收點就行,我們煮餛飩的骨頭湯就不錯,到時候可以多熬點,幾根大骨,再加點香菇、蔥,或者蘿卜冬瓜也行,就可以熬一大鍋的湯,不費什麽錢。”
白氏點頭表示讚同,接著問道:“那主食呢?”
黃寄北回道:“主食這邊我們可以再加上麵條,素的蔥油麵,葷的就雪菜肉絲麵。”
黃寄北開始懷念起上輩子的蔥油麵了,這可是他最拿手的麵食,百吃不厭,他想這一口已經好久了,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饞得不行。
“二郎,這雪菜肉絲麵阿娘知道,雪菜阿娘年年都醃不少,這蔥油麵是什麽呀。”白氏問道。
“阿娘,這蔥油麵啊,簡單的很,阿娘就等著嚐嚐我的手藝吧!到時候我們提前把蔥油熬製好,舀進陶罐裏,密封起來,等麵撈出來了,直接攪拌後即可食用,最是方便快捷的了。”黃寄北說道。
“那好,阿娘等著。”白氏望著孩子,溫柔的說道。
“主食這邊,我們再加點幹糧,”黃寄北接著說道,“阿爹覺得燒餅怎麽樣?鹹的蔥香餅甜的芝麻餅,隨買隨走,還容易保存。”
“我看行,這燒餅扛餓,不容易壞還不占地方,帶在路上吃最是方便不過了。”黃長植說道。
“接下來就是定價,新添的這幾樣,按什麽價格賣呢?”黃寄北思索著問道。
“這燒餅好說,三文錢兩個,我們也不多要,就走個量,二郎你看麵的價格怎麽定?”黃長植詢問著說道。
“蔥油麵是素麵,但加了醬油和糖的,我們就賣四文一碗,雪菜肉絲麵食葷麵,就賣六文一碗吧。”黃寄北計算著說道。
“嗯,這個價位合理,就這麽定吧。”黃長植應道。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番,總結下來發現要做的事還真不少,雖是簡單的茶棚要開起來也不簡單。
謝婆婆抱著快睡著的四娘坐在藤椅上,並不搭話,看著那三人生機勃勃的樣子她愈發覺得生活有奔頭了。
其實以她的積蓄,要讓這一家子過上富足的生活並不困難,可她並沒有這麽做,錢總有用完的一天,他們隻有靠自己立起來,才能經受以後人生中的風雨,她畢竟不能陪這些孩子一輩子。
春意漸濃,山上的桃花爭相綻放,遠遠看去好似一片紅雲。
山下忙碌的人們卻是無暇觀賞,隻能偶爾駐足感歎一番,展望一下幾個月後碩果累累的場景。
開店要要添置的東西那可不少,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是能省則省,能自己動手做的絕不花錢買。
店裏的桌子、凳子是黃長植自己打的,涼棚是黃寄北和白氏搭的,所用到的木材都取自於後山,為此他們從後山砍了七八棵落葉鬆,搭棚頂用的是竹子和茅草,家裏都是現成的。鍋碗這些就必須去買了,於是他們又去鎮上定做了兩口鍋,添置了一些碗筷。
另外就是灶台,原有的灶台太簡單了,必須要擴建。黃長植修整了原有灶台,又在屋外加砌了一口,上麵搭了棚子遮雨,這樣就能兩邊同時開火。
修完灶台黃長植又在旁邊修了個烤爐,用來烤燒餅。黃長植是幹活的一把好手,挖泥、製坯、定型,都是一個人搞定的。這是都是黃寄北幹不來的,還好阿爹好起來了,黃寄北萬分慶幸。
正好,趁著修整茶棚,他家的圍牆也該砌起來了。
趁著天氣晴好,全家一起上陣脫土坯!
黃長植掄著鋤頭在土場刨土,把製坯的土堆攏到一起,然後再在頂部開一個坑,白氏把挑來的河水倒進土坑裏,等水都滲透進去了,再由黃寄北把挑來的陳年麥秸倒進坑裏。
等黃長植把麥秸和泥土攪拌好了,就可以開始脫土坯了。
把製土坯的模子擺放在地上,黃長植往模具裏倒上混合了麥秸的泥土,白氏負責把它們抹平壓實,壓實後再把模子拎起來,這樣一塊土坯就好了,接下來就是翻麵晾曬的活了。
就在黃寄北一家累的都快要直不起來腰的時候,高冬青一家和荷花嬸子他們來幫忙了,人多了速度立馬就上來了。為了感謝大家白氏頓頓好飯好菜招待著,把這份恩情記在了心裏。
上千塊晾曬好的土坯被運到了院外,原有的竹籬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一塊塊土坯壘起來的圍牆。
看著圍牆連接起來的房子,方方正正,謝婆婆覺得安全多了。
剩餘的土坯則是被運到了茶棚外,在搭好的涼棚四周壘出一圈半米高的小圍牆,有了這圈矮牆,茶棚就愈發像模似樣了。
開業時間定在清明節後的第三天,清明節一過,日子越發的忙碌了。
第20章 開業
山腳下種的小蔥已是一派鬱鬱蔥蔥的景象,和一旁的韭菜相比也不逞多讓,隨風搖晃的身軀就等著主人來收割了。
黃寄北開始了蔥油的熬製,先把小蔥洗淨,把蔥段和蔥白切開,分別放置。
鐵鍋燒熱後倒入適量的油,升溫後,把蔥白先放入油鍋炸製,等到蔥白變軟後,再把瀝幹的蔥段放進去,然後把醬油倒入鍋中沸煮,激出香味來。最後把白糖倒入鍋中,用鍋鏟快速劃動,讓糖融化,小火慢熬,關火,等晾涼就可以裝罐中了。
空氣中彌漫著蔥油的香味,讓人食指大動。
水開下入細麵條,煮熟後幹撈出,放入五個已倒入蔥油的陶碗中。
攪拌過後黃寄北將麵條端給了大家,黃長植和白氏端起碗嚐了後都說好吃,四娘伸手表示還想要再來一碗!謝玉也覺得這東西雖說簡單還挺有滋味的。
開業前豬肉和豬骨頭要跟屠夫提前預定好,麵粉要提前磨好,香腸要多備一些,這大大小小的都是活,期間還要平整水田,浸種育秧,料理地裏的小麥,打理菜地和果樹,特別是那兩畝的生薑和百合,好不容易出苗了,可不能疏忽了,故黃寄北一家忙得是腳不沾地。
黃寄北睡前又從頭到尾理了一遍,想著應該沒有遺漏了,也就踏實的睡下了,好好休息,準備迎接明天的開業!
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四月初八,宜開業。
休息了一晚,天一亮黃寄北一家就忙碌了起來,備好的食材放上板車,一家四口朝著茶棚出發了。
到了茶棚後黃長植和白氏合力端下了大湯鍋,放在灶上重新煮沸,另一口灶則是先燒了大一鍋的白開水,水開裝入屋內備好的陶罐裏,密封好保溫。接著就是開始烤燒餅、包餛飩、串香腸、熱茶葉蛋……
一切準備就緒,已是中午時分,插上大紅色的旗晃、點燃鞭炮。就聽得一陣劈裏啪啦的炸響,紅色的紙屑被炸的漫天飛舞,路上的行人都被吸引了過來,紛紛駐足觀看。
“李兄,這裏居然開了個茶棚,今後我們往來可有歇腳的地方了,走,過去坐坐。”
這是巫溪鎮上的一對好友,平時經常結伴去縣城進貨,官道修好後更是往來頻繁了,黃家的茶棚正好設在了這官道的三岔口旁,著實方便了不少人。
“老板,都有什麽吃的呀?”
“兩位客官,今天小店剛開業,免費送茉莉花茶,客官先喝一杯潤潤口?吃的話我們這有餛飩、麵條和香噴噴的燒餅,還有烤腸和茶葉蛋。”黃寄北快速的把兩位客人引入座,一邊介紹一邊倒了兩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可是用那茉莉花做的?這倒是新鮮風雅。”說著那位李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趙兄,這茶不錯,清香四溢,讓人心曠神怡呀!,和去年縣裏賣得菊花茶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喝了茶,兩位客商也對店裏的其他食物產生了興趣,在黃寄北的介紹下,選了一碗蔥油麵和一碗雪菜肉絲麵,加兩個茶葉蛋。
黃長植那邊同樣迎進來了兩位客人,這是從縣城過來去鎮上探親的一對母女,看樣子是走了一上午了,已是氣喘籲籲,連喝了兩杯茶才緩過勁來。
母女兩點了兩碗蔥油麵。
黃長植和黃寄北在前麵招攬客人,白氏和黃四娘在後頭忙活。
官道上陸續有人經過,或是進來歇腳,或是進來吃飯,或是買幾個燒餅帶走。
開業後的兩個時辰內,雖說不是顧客盈門,卻也是生意不斷的,陸續有人進來。
“小老板,你這蔥油麵真不錯,若不是時間緊,我還真想再嚐嚐你們家的餛飩,再給我拿十個燒餅帶走,可有開水,我這水壺幫我裝滿。”漢子說著掏出了錢,把水壺遞給了黃寄北。
這看來是位要連夜趕路的商戶。
“四娘,再給我拿十個燒餅。”黃寄北端著托盤走進灶間,交代給了黃四娘,自己去幫客人灌水了。
“好嘞,阿兄!”黃四娘開心地回道,小姑娘像個小蜜蜂般前後來回穿梭。
眼看形勢越來越好,天色卻突然黑了下來。
看著遠處飄來的朵朵黑雲,白氏難掩焦急之色。
“孩子他爹,看這樣子不是要下雨了吧?五叔公不是替我們算過嗎,今天是吉日呀。”
“是吉日呀!五叔公說了,這四月呀,就今天適合開業,若是錯過了今天,就要等到五月了,五月田裏可都是活,哪有時間呀!所以我們才趕在今天的。”黃長植撓著腦袋說道。
談話間,暴雨說來就來。
黃長植趕緊帶著大家放下了涼棚四周的竹簾,將密集的雨點擋在了外麵。
涼棚裏坐著的顧客們望著豆大的雨珠紛紛感歎了起來:
“哎呦,這雨怎麽說下就下呀,幸好我們還沒吃完,不然可要被淋在路上了。”
“可不是嘛,早上的時候還是晴空萬裏呢,真是說變就變,這鬼天氣,下次出門我可得帶把傘了。”
說話間,隻見官道上的行人們正三五成群的飛快的朝這邊奔來,一頭紮進了涼棚裏,進來後邊甩水邊嚷嚷著。
“哎呦喂,受大罪了,店家,快給我上壺熱茶暖暖!”
黃寄北趕緊從爐火上提起溫著的水吊子趕了過來,給剛剛進來躲雨的客人們各倒了一大杯。
“誒,好嘞!客人您小心燙!”
客人們喝完了水又開始吐槽起這鬼天氣來,罵著罵著就聞道了灶台間傳來的香氣。
“店家,你們這都有什麽吃食呀,隨便給我上點吧!”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說道,剛才就屬他跑得最慢了,是以被淋得最多。
黃寄北上前應道:
“這位老爺,來碗雞湯小餛飩暖暖身體吧,另外再加個茶葉蛋和烤香腸可好?”
“行,就按你說的上!”中年男子甩了甩袖子示意黃寄北趕緊上菜。
黃寄北先端來了茶葉蛋和烤香腸,沒一會兒雞湯小餛飩也上來了。
餛飩端上來的時候男子正大口的吃著烤腸,幾口下去就隻剩竹簽躺在桌上了,見黃寄北來了連忙說道:
“小老板,這個烤腸趕緊再給我來兩根!多放辣椒粉!”
“好嘞!老爺您稍等,這餛飩小心燙,我這就去給您現烤!”
其他進來躲雨的人看到這男子吃的噴香的模樣,不由得覺得手裏的餅子不香了,而且喝著人家的水,在人家的涼棚裏躲雨,總不能一文錢不花吧。
“店家,我這邊也要一根烤腸!”
“店家,我要一碗蔥油麵!”
??????
這雨來的突來,結束的也倉促,不過半個時辰的時間,就雨過天晴了,此時黃寄北家的涼棚裏已經擠滿了人了,天一放晴,人又如流水般散去了。
官道上又恢複了人來人往的景象,白氏連忙帶著四娘將收拾起了之前客人們用過的碗筷,黃寄北則是趕緊用燒開了的水將陶罐添滿。
茶棚關門的時候,已經是月上柳梢了。一家人快速地打掃了一下,將桌椅板凳收入木屋內,鎖上,趕緊回家了。
關於茶棚的經營黃寄北已經有了大致思路,他們家這茶棚,就像是簡陋版的現代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所以完全可以借鑒一下前世的經驗,便開口道:
“光賣餛飩和烤腸可不行,這茶棚的客人都是過路人,有的想坐下來歇歇腳,可以來碗餛飩,加個茶葉蛋,慢慢吃。有的匆匆路過,急著趕路,就需要買些能帶走的、保存時間長的,路上吃,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點種類。”
“我也是這麽想的,”黃長植點頭,接著黃寄北的話頭說道,“這邊往來的大都是附近村落進城的百姓和官道上路過的客商,出門在外兩件事,休息和吃喝,我們到時候可以在屋外支個棚子,多放幾張桌椅板凳,讓大家有個歇腳的地方。”
黃寄北點頭表示讚成,隨即接話道:
“出門在外,人們大多會帶點幹糧,熱水卻是不好帶的,我們可以提供免費的茶水或者湯水,這樣就可以把過路的客人吸引進來,等人進來了總會買點什麽的。”
黃長植聞言興奮地說道:
“二郎這主意好,湯湯水水要不了多少錢,誰出門在外不想喝口熱乎的呢,茶水我們就免費送,湯的話意思點收點就行,我們煮餛飩的骨頭湯就不錯,到時候可以多熬點,幾根大骨,再加點香菇、蔥,或者蘿卜冬瓜也行,就可以熬一大鍋的湯,不費什麽錢。”
白氏點頭表示讚同,接著問道:“那主食呢?”
黃寄北回道:“主食這邊我們可以再加上麵條,素的蔥油麵,葷的就雪菜肉絲麵。”
黃寄北開始懷念起上輩子的蔥油麵了,這可是他最拿手的麵食,百吃不厭,他想這一口已經好久了,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饞得不行。
“二郎,這雪菜肉絲麵阿娘知道,雪菜阿娘年年都醃不少,這蔥油麵是什麽呀。”白氏問道。
“阿娘,這蔥油麵啊,簡單的很,阿娘就等著嚐嚐我的手藝吧!到時候我們提前把蔥油熬製好,舀進陶罐裏,密封起來,等麵撈出來了,直接攪拌後即可食用,最是方便快捷的了。”黃寄北說道。
“那好,阿娘等著。”白氏望著孩子,溫柔的說道。
“主食這邊,我們再加點幹糧,”黃寄北接著說道,“阿爹覺得燒餅怎麽樣?鹹的蔥香餅甜的芝麻餅,隨買隨走,還容易保存。”
“我看行,這燒餅扛餓,不容易壞還不占地方,帶在路上吃最是方便不過了。”黃長植說道。
“接下來就是定價,新添的這幾樣,按什麽價格賣呢?”黃寄北思索著問道。
“這燒餅好說,三文錢兩個,我們也不多要,就走個量,二郎你看麵的價格怎麽定?”黃長植詢問著說道。
“蔥油麵是素麵,但加了醬油和糖的,我們就賣四文一碗,雪菜肉絲麵食葷麵,就賣六文一碗吧。”黃寄北計算著說道。
“嗯,這個價位合理,就這麽定吧。”黃長植應道。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番,總結下來發現要做的事還真不少,雖是簡單的茶棚要開起來也不簡單。
謝婆婆抱著快睡著的四娘坐在藤椅上,並不搭話,看著那三人生機勃勃的樣子她愈發覺得生活有奔頭了。
其實以她的積蓄,要讓這一家子過上富足的生活並不困難,可她並沒有這麽做,錢總有用完的一天,他們隻有靠自己立起來,才能經受以後人生中的風雨,她畢竟不能陪這些孩子一輩子。
春意漸濃,山上的桃花爭相綻放,遠遠看去好似一片紅雲。
山下忙碌的人們卻是無暇觀賞,隻能偶爾駐足感歎一番,展望一下幾個月後碩果累累的場景。
開店要要添置的東西那可不少,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是能省則省,能自己動手做的絕不花錢買。
店裏的桌子、凳子是黃長植自己打的,涼棚是黃寄北和白氏搭的,所用到的木材都取自於後山,為此他們從後山砍了七八棵落葉鬆,搭棚頂用的是竹子和茅草,家裏都是現成的。鍋碗這些就必須去買了,於是他們又去鎮上定做了兩口鍋,添置了一些碗筷。
另外就是灶台,原有的灶台太簡單了,必須要擴建。黃長植修整了原有灶台,又在屋外加砌了一口,上麵搭了棚子遮雨,這樣就能兩邊同時開火。
修完灶台黃長植又在旁邊修了個烤爐,用來烤燒餅。黃長植是幹活的一把好手,挖泥、製坯、定型,都是一個人搞定的。這是都是黃寄北幹不來的,還好阿爹好起來了,黃寄北萬分慶幸。
正好,趁著修整茶棚,他家的圍牆也該砌起來了。
趁著天氣晴好,全家一起上陣脫土坯!
黃長植掄著鋤頭在土場刨土,把製坯的土堆攏到一起,然後再在頂部開一個坑,白氏把挑來的河水倒進土坑裏,等水都滲透進去了,再由黃寄北把挑來的陳年麥秸倒進坑裏。
等黃長植把麥秸和泥土攪拌好了,就可以開始脫土坯了。
把製土坯的模子擺放在地上,黃長植往模具裏倒上混合了麥秸的泥土,白氏負責把它們抹平壓實,壓實後再把模子拎起來,這樣一塊土坯就好了,接下來就是翻麵晾曬的活了。
就在黃寄北一家累的都快要直不起來腰的時候,高冬青一家和荷花嬸子他們來幫忙了,人多了速度立馬就上來了。為了感謝大家白氏頓頓好飯好菜招待著,把這份恩情記在了心裏。
上千塊晾曬好的土坯被運到了院外,原有的竹籬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一塊塊土坯壘起來的圍牆。
看著圍牆連接起來的房子,方方正正,謝婆婆覺得安全多了。
剩餘的土坯則是被運到了茶棚外,在搭好的涼棚四周壘出一圈半米高的小圍牆,有了這圈矮牆,茶棚就愈發像模似樣了。
開業時間定在清明節後的第三天,清明節一過,日子越發的忙碌了。
第20章 開業
山腳下種的小蔥已是一派鬱鬱蔥蔥的景象,和一旁的韭菜相比也不逞多讓,隨風搖晃的身軀就等著主人來收割了。
黃寄北開始了蔥油的熬製,先把小蔥洗淨,把蔥段和蔥白切開,分別放置。
鐵鍋燒熱後倒入適量的油,升溫後,把蔥白先放入油鍋炸製,等到蔥白變軟後,再把瀝幹的蔥段放進去,然後把醬油倒入鍋中沸煮,激出香味來。最後把白糖倒入鍋中,用鍋鏟快速劃動,讓糖融化,小火慢熬,關火,等晾涼就可以裝罐中了。
空氣中彌漫著蔥油的香味,讓人食指大動。
水開下入細麵條,煮熟後幹撈出,放入五個已倒入蔥油的陶碗中。
攪拌過後黃寄北將麵條端給了大家,黃長植和白氏端起碗嚐了後都說好吃,四娘伸手表示還想要再來一碗!謝玉也覺得這東西雖說簡單還挺有滋味的。
開業前豬肉和豬骨頭要跟屠夫提前預定好,麵粉要提前磨好,香腸要多備一些,這大大小小的都是活,期間還要平整水田,浸種育秧,料理地裏的小麥,打理菜地和果樹,特別是那兩畝的生薑和百合,好不容易出苗了,可不能疏忽了,故黃寄北一家忙得是腳不沾地。
黃寄北睡前又從頭到尾理了一遍,想著應該沒有遺漏了,也就踏實的睡下了,好好休息,準備迎接明天的開業!
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四月初八,宜開業。
休息了一晚,天一亮黃寄北一家就忙碌了起來,備好的食材放上板車,一家四口朝著茶棚出發了。
到了茶棚後黃長植和白氏合力端下了大湯鍋,放在灶上重新煮沸,另一口灶則是先燒了大一鍋的白開水,水開裝入屋內備好的陶罐裏,密封好保溫。接著就是開始烤燒餅、包餛飩、串香腸、熱茶葉蛋……
一切準備就緒,已是中午時分,插上大紅色的旗晃、點燃鞭炮。就聽得一陣劈裏啪啦的炸響,紅色的紙屑被炸的漫天飛舞,路上的行人都被吸引了過來,紛紛駐足觀看。
“李兄,這裏居然開了個茶棚,今後我們往來可有歇腳的地方了,走,過去坐坐。”
這是巫溪鎮上的一對好友,平時經常結伴去縣城進貨,官道修好後更是往來頻繁了,黃家的茶棚正好設在了這官道的三岔口旁,著實方便了不少人。
“老板,都有什麽吃的呀?”
“兩位客官,今天小店剛開業,免費送茉莉花茶,客官先喝一杯潤潤口?吃的話我們這有餛飩、麵條和香噴噴的燒餅,還有烤腸和茶葉蛋。”黃寄北快速的把兩位客人引入座,一邊介紹一邊倒了兩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可是用那茉莉花做的?這倒是新鮮風雅。”說著那位李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趙兄,這茶不錯,清香四溢,讓人心曠神怡呀!,和去年縣裏賣得菊花茶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喝了茶,兩位客商也對店裏的其他食物產生了興趣,在黃寄北的介紹下,選了一碗蔥油麵和一碗雪菜肉絲麵,加兩個茶葉蛋。
黃長植那邊同樣迎進來了兩位客人,這是從縣城過來去鎮上探親的一對母女,看樣子是走了一上午了,已是氣喘籲籲,連喝了兩杯茶才緩過勁來。
母女兩點了兩碗蔥油麵。
黃長植和黃寄北在前麵招攬客人,白氏和黃四娘在後頭忙活。
官道上陸續有人經過,或是進來歇腳,或是進來吃飯,或是買幾個燒餅帶走。
開業後的兩個時辰內,雖說不是顧客盈門,卻也是生意不斷的,陸續有人進來。
“小老板,你這蔥油麵真不錯,若不是時間緊,我還真想再嚐嚐你們家的餛飩,再給我拿十個燒餅帶走,可有開水,我這水壺幫我裝滿。”漢子說著掏出了錢,把水壺遞給了黃寄北。
這看來是位要連夜趕路的商戶。
“四娘,再給我拿十個燒餅。”黃寄北端著托盤走進灶間,交代給了黃四娘,自己去幫客人灌水了。
“好嘞,阿兄!”黃四娘開心地回道,小姑娘像個小蜜蜂般前後來回穿梭。
眼看形勢越來越好,天色卻突然黑了下來。
看著遠處飄來的朵朵黑雲,白氏難掩焦急之色。
“孩子他爹,看這樣子不是要下雨了吧?五叔公不是替我們算過嗎,今天是吉日呀。”
“是吉日呀!五叔公說了,這四月呀,就今天適合開業,若是錯過了今天,就要等到五月了,五月田裏可都是活,哪有時間呀!所以我們才趕在今天的。”黃長植撓著腦袋說道。
談話間,暴雨說來就來。
黃長植趕緊帶著大家放下了涼棚四周的竹簾,將密集的雨點擋在了外麵。
涼棚裏坐著的顧客們望著豆大的雨珠紛紛感歎了起來:
“哎呦,這雨怎麽說下就下呀,幸好我們還沒吃完,不然可要被淋在路上了。”
“可不是嘛,早上的時候還是晴空萬裏呢,真是說變就變,這鬼天氣,下次出門我可得帶把傘了。”
說話間,隻見官道上的行人們正三五成群的飛快的朝這邊奔來,一頭紮進了涼棚裏,進來後邊甩水邊嚷嚷著。
“哎呦喂,受大罪了,店家,快給我上壺熱茶暖暖!”
黃寄北趕緊從爐火上提起溫著的水吊子趕了過來,給剛剛進來躲雨的客人們各倒了一大杯。
“誒,好嘞!客人您小心燙!”
客人們喝完了水又開始吐槽起這鬼天氣來,罵著罵著就聞道了灶台間傳來的香氣。
“店家,你們這都有什麽吃食呀,隨便給我上點吧!”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說道,剛才就屬他跑得最慢了,是以被淋得最多。
黃寄北上前應道:
“這位老爺,來碗雞湯小餛飩暖暖身體吧,另外再加個茶葉蛋和烤香腸可好?”
“行,就按你說的上!”中年男子甩了甩袖子示意黃寄北趕緊上菜。
黃寄北先端來了茶葉蛋和烤香腸,沒一會兒雞湯小餛飩也上來了。
餛飩端上來的時候男子正大口的吃著烤腸,幾口下去就隻剩竹簽躺在桌上了,見黃寄北來了連忙說道:
“小老板,這個烤腸趕緊再給我來兩根!多放辣椒粉!”
“好嘞!老爺您稍等,這餛飩小心燙,我這就去給您現烤!”
其他進來躲雨的人看到這男子吃的噴香的模樣,不由得覺得手裏的餅子不香了,而且喝著人家的水,在人家的涼棚裏躲雨,總不能一文錢不花吧。
“店家,我這邊也要一根烤腸!”
“店家,我要一碗蔥油麵!”
??????
這雨來的突來,結束的也倉促,不過半個時辰的時間,就雨過天晴了,此時黃寄北家的涼棚裏已經擠滿了人了,天一放晴,人又如流水般散去了。
官道上又恢複了人來人往的景象,白氏連忙帶著四娘將收拾起了之前客人們用過的碗筷,黃寄北則是趕緊用燒開了的水將陶罐添滿。
茶棚關門的時候,已經是月上柳梢了。一家人快速地打掃了一下,將桌椅板凳收入木屋內,鎖上,趕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