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中淒愴,卻又都強撐著笑臉,他們想陪謝玉開心的走完最後一程。


    這一天謝玉過得很是開心,晚食過後,她終是倒下了,她躺在床上,眾人環繞在她身邊,大家在說什麽她已經聽不見了,恍惚間,她似是看到了林紅,是了,她的小紅來接她了,她伸出手去,終於,握住了。


    手臂垂落在床單上,黃寄北小心翼翼的上前探了探鼻息,隨後,放聲大哭起來。謝婆婆,這次是真的離開他們了。


    謝玉去世後,黃家的氣氛一直很低落,黃寄北按照謝玉的吩咐把她葬在了春紅山莊,葬在了這個能看得到青麓山的地方,忠叔永久的留在了山莊,守護著謝玉的墳塚,隻盼著死後能葬在謝玉附近。


    時間已經不允許他們拖下去,他們必須盡快收拾好行禮前往三崖州,三崖州山高水險,各種必要物品和藥品都要帶齊,小酒館也要盡快轉讓出去。


    半個月後,黃寄北舉家搬遷前往三崖州赴任。沒多久,永和帝駕崩,皇太孫登基,是謂明德帝。


    從京城到三崖州,山高水遠,黃寄北一家曆經數月長途跋涉,馬車換大船,直到立冬時節才靠岸下船。下了碼頭,黃寄北感覺整個身子都在搖晃,仿佛還在海上一般,還好這一路下來大家都沒有生病,在接官亭稍作修整,黃寄北一家坐上了馬車前往府衙。


    三崖州地處熱帶,即使是在冬季,也暖和的很,就是夏季太過炎熱了,是以他們來的還算是好時候。


    官道兩旁是高大的樹木,行走其中,仿佛置身於熱帶雨林一般,高大的椰子樹上結滿了椰子,不時還會掉落,看得人心驚肉跳的。


    來到知州府衙,亮明身份,很快就有人來和他做交接,三崖州上一任知州年近五十,在這個位置上一做就是十幾年,如今終於有人來接替他了,他這些日子是盼星星盼月亮呀,遠離故土這麽多年,他終於可以回鄉了。


    驗印完畢,黃寄北在府衙安頓了下來。府衙不大不小,前麵辦公,後麵供知州及其家屬居住。


    可以看出,府衙當初建成的時候還是很不錯的,隻是這麽多年下來,未經修繕,看起來有些陳舊。


    黃寄北心裏很是過意不去,紀寧雨剛嫁過來就隨著他們顛沛流離。紀寧雨卻不在意,反而覺得快活的很,這些年來她從沒有覺得這麽自在過。白玉竹嫁了女兒又失了幹娘,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吃不香睡不著,還好有紀寧雨在一旁開導,才慢慢恢複了過來。


    至於高冬青夫婦,他們婉拒了黃寄北和紀寧雨的邀請,小雨能嫁給黃寄北,他們也算是放心了,紀寧煙還在京城,他們必須留下來。


    安頓好後,黃寄北就開始正式上任了,三崖州直隸於海涯省管轄,他就任後就向巡撫大人遞交了拜帖,巡撫大人回信表示無需登門拜訪,應先處理好當地事務。看來這位巡撫大人也是位務實派,黃寄北稍稍放心了。


    三崖州雖然地處偏遠,民風卻很是淳樸。當地人生性豪爽純樸,這裏的產業以農業為主,盛產各種水果,最為常見的就是椰子。


    此外,黃寄北還在這裏看到了前世的芒果、火龍果、荔枝、龍眼等,他之前一直以為大淵是沒有這些水果的,沒想到竟在這看到了。


    第65章 天福雞


    海涯省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 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全年暖熱, 雨量充沛。


    黃寄北第一次做父母官,自知責任重大,上任後,他先是遍訪全州, 總算是對這片土地有了大致了解。三崖州下轄五個縣城,分別是:紫貝縣、玳瑁縣、林昌縣、海昌縣、苗水縣


    其中, 最為貧困落後的要數林昌縣,該縣山地較多,既不像紫貝縣那樣有礦產,也不像海昌縣那樣有海域,更不像苗水縣那樣有耕地。


    林昌縣主要的產業就是伐木業,靠山吃山, 林昌縣山多樹多, 砍柴賣樹就成了主要的經濟來源, 可在三崖州, 木材根本賣不上價,多年的砍伐反而使得當地土質變得疏鬆,時常有山體滑坡,百姓們日子過得很是困難。


    是以,黃寄北把林昌縣作為了第一個發展目標。


    凡事需因地製宜, 隻有了解一個地方, 才能找到適合這個地方的發展方向, 黃寄北不是那種整天待在府衙處理文件的官員,他更喜歡下基層考察。


    黃寄北穿著尋常衣物, 隻帶著一個麵善的衙役,衙役扮作小廝,挑著兩個竹筐,兩人跋山涉水來到了林昌縣耕牛鎮天福村。


    天福村是林昌縣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此村養得一手好雞,村裏的雞做成食物後皮薄滑爽,肉質肥美肉,香味甚濃,肥而不膩,供不應求,很受當地人歡迎,天福村的村民們也因此過得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若是林昌縣其他地方也能和天福村一樣有一技之長,日子就能好過許多。


    同樣是養雞,為什麽天福村的雞就如此不同呢,黃寄北此行就是為了一探究竟。當然,直接去問是不會有結果的,之前也不是沒有其他地方的人過來取經。


    倒不是天福村村民藏私,他們村的雞供不應求,根本不用擔心有人搶生意,實際上村民們很是熱情好客。


    隻是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麽自己村子裏養出來的雞就是比別處要好,他們平時也沒花多少心思在養雞上,都是放養的,倒是有幾家嚐試著圈養,養出來的反倒沒有先前好。


    天福村地處耕牛鎮北麵,村裏村外多榕樹,樹上古枝參天,濃蔭遮日,雞雛成群,追逐嬉戲,生棲繁衍。


    黃寄北進村後尋到了一位慈祥的大娘,稱自己妻子剛剛生產,需要吃雞補身體,聽聞天福村的雞特別鮮美,但外麵很難買到,故特地來村子裏買。大娘對於黃寄北此舉很有好感,邀他進屋,熱情地接待了他,打開雞窩供他挑選。


    黃寄北選了十幾隻雞後黃寄北並不急著走,向大娘討了碗水,就這麽坐在村口的大榕樹下看著雞群覓食,這些雞個體不大,每隻約三斤左右,毛色鮮豔,翅短腳矮,身圓股平。


    黃寄北感到有些奇怪,這大榕樹下是一塊平地,草都被人踩沒了,硬邦邦的土地也不會有蚯蚓,為什麽這些雞這麽喜歡在這裏覓食呢?


    地上好像有什麽東西,黃寄北靠近了些,這下看清楚了,好像是小果子,黃寄北用手撚起幾粒,向一旁乘涼的老農詢問。


    “老伯,請問這是什麽果子呀?”


    老農接過黃寄北手中的果子,眯起了眼,隨後說道:


    “嗨,這哪是什麽果子呀,這是榕樹籽,我們村到處都是。”


    “那其他村也有嗎?這裏都喜歡在村裏種榕樹嗎?”黃寄北追問道。


    “也有,隻是不多,我們這有句俗語:榕樹不容人,要是在離榕樹太近的地方蓋房子,時間長了房子的地基可能會被榕樹的地下根係破壞掉,影響房子的壽命,我們村幾十年前原本也是要砍掉這些樹的,可有個算命先生說這榕樹是我麽村的風水樹,在屋前種榕樹會保佑我們平安富貴。”


    老農很是健談,一番交談下來黃寄北對天福村的曆史人文都有了了解,他猜測,可能養雞的秘訣就在這些榕樹身上了,討要了一些榕樹籽,黃寄北和衙役帶著十幾隻雞回了府衙。


    見到黃寄北買了這麽多隻雞回來,白氏和紀寧雨都很訝異,事情沒得到驗證前黃寄北不想家人跟著一起煩惱,便稱是自己嘴饞了。


    “阿娘,這是三崖州有名的天福雞,市麵上很難買到,我今天去林昌縣,順便就多買了些,阿娘我們今晚就吃雞好不好,吃不完的我們就先養在院子裏吧。”


    白氏聽完就笑了,自家兒子可難得有這活潑的的時候,那她當然要大展身手了。


    這次既不紅燒也不燉湯,她要做一種全新的吃法,是謂雞飯。


    黃寄北忙了一天也不覺得累,跟在白氏身旁,母子兩一起琢磨新吃法,紀寧雨則笑著在一旁幫他們打下手,屋外黃長植正在給剩餘的天福雞搭雞窩。


    天福雞抹脖子放血後用開水燙一下,拔毛開肚,清洗幹淨,斬去雞爪雞尾,切下雞肚子裏的黃色的雞油。這個雞油可是好多西,待會可用來熬油。


    用老薑在雞的表皮和腹內擦一遍,並均勻地塗抹鹽後醃漬半小時。


    接著,取一個大鍋,倒入足夠多的清水,放入蔥結和薑片。


    大火將水燒開,拎著雞頸將天福雞浸入鍋中,數到十將雞提起控水,繼續大火把水燒開。再次將雞身浸入湯中數到三十,然後再拎起控水;


    繼續燒開鍋中的水,將整隻雞放入湯中,蓋上鍋蓋熄滅柴火,浸泡兩刻鍾;


    打開鍋蓋取出鍋中的雞,用冷開水衝涼,放入準備好的冷水中浸泡至完全冷卻,撈出冷卻後的雞,就可以切塊裝盤了。


    接下來就是蘸料的準備。


    將一小匙白糖放入炒鍋中用小火加熱,至發出焦糖香時,放入兩大匙醬油和兩大匙雞湯,煮至糖融化並變得濃稠時,裝碟作為第一種蘸料。


    老薑、蒜瓣、指天椒切碎,淋入兩大匙沸騰的雞湯,放入少許桔子汁和鹽調味後作為另一種口味的蘸雞料。


    白氏和黃長植這邊在忙,紀寧雨那邊也差不多快好了。


    隻見她把米用清水淘洗幹淨並放在一旁控幹,把雞油放入幹淨炒鍋,加入少許水和蔥段,用小火慢慢把雞油熬成液體狀,待油渣呈棕黃色時撈出,接著用雞油小火煸香薑片和蒜片,倒入大米略微炒一下,再加鹽炒勻,倒入鍋中,加雞湯煮飯。


    家中並不是沒有仆人,隻是他們都很喜歡這種在一起親自動手烹飪食物的感覺,那是滿滿的人間煙火味。


    米飯煮好了,挑出裏麵的蒜片和薑片,晚飯就可以上桌啦。米飯搭配白斬雞,加上一份燙熟的青菜,配上蘸雞料,一頓美味的晚食就做成了!黃寄北給這套組合取名叫做雞飯。


    黃長植夾起一塊金黃色的雞肉放入你的口中,咀嚼咽下後不禁豎起了大拇指,脫口而出: “棒!”


    這麽多隻雞一時半會兒也吃不完,紀寧雨便提議舉辦場宴會,宴請當地權貴的夫人小姐,和大家打好關係。


    黃寄北覺得這主意甚好,他們初來乍到,他一直在想有什麽好的方式盡快融入當地環境,這段時間也有不少的名流鄉紳給他遞過拜帖,他們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勢力,接哪個不接哪個都很有講究,是以他把這些帖子都壓了下來。


    紀寧雨這個提議正好與他不謀而合,紀寧雨先宴請後宅摸清情況,再由他主動宴請各方勢力代表,化被動為主動。


    天福雞擺盤美觀,色澤淡黃光亮,皮脆肉嫩味鮮,醮佐料而吃,入口噴香,爽滑異常,非常拿得出手。


    但既然是要舉辦宴會,隻一道白斬雞未免太單調了,黃寄北這就前世品嚐過的各種雞肉美食,比如說加入椰汁和椰肉烹製而成的椰子雞火鍋,用椰子水做湯底,肉質鮮嫩無腥味,湯鮮柔嫩,再如配以花生辣椒爆炒而成辣子雞丁,又如裹上饅頭屑炸成的雞排和雞塊……想起來就讓人垂涎三尺口舌生津。


    白氏這回可找到事情做了,沒幾天的時間,她就在黃寄北的協助下把這些菜式給研究了出來。


    宴會定在十天以後。


    對於接受過世家培養的紀寧雨來說,舉辦一場宴會不算什麽難事,前來赴宴的夫人們本來還想看這位剛成親不久的知州夫人的笑話,哪知一上來就被紀寧雨世家小姐的做派鎮住了。


    整個宴會,無論是從場地擺設、菜品設計、宴會流程都是無可挑剔的,紀寧雨的言談舉止更是讓在座各位感受到了大家風範。


    這場宴會紀寧雨還特地設計了一道椰子燉,椰子燉盅用杞子、淮山、紅棗、豬肉和天福雞一起燉,對於女子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濃濃的湯裏還帶著椰香味,非常清新。


    笑話沒看成,反倒是她們自己,唯恐給人落下了土包子的印象,這些夫人小姐們都打起了精神,努力表現出自己的禮節,甚至開始模仿起紀寧雨的行為舉止。


    黃寄北這邊也進行的較為順利,這次宴會他並不想明麵上談什麽政事,隻是招呼著大家吃好喝好。黃寄北表示,這次宴會就是為了和大家聯絡感情,不談其他。


    雖然表麵上不談,但一頓飯的時間能看出來的事可不少,比如說誰和誰走的比較近,誰比較猖狂誰又比較低調,哪些是可以為自己所用的,哪些又是必須打壓的。


    當然,這些都是以後要慢慢處理的,但通過這兩場宴會,白氏的白斬雞和雞飯很快的在上層社會流行開來。


    上行下效,雞飯的做法很快就在三崖州流行開來,就算不搭配飯,光是白斬雞也是夠美味的,每家都有自己喜歡的蘸料配方,飯館的大廚,家裏的煮婦,都以自家能調配出美味的蘸料而感到自豪。


    海涯省天氣燥熱,是以白斬雞這種涼菜在當地很受歡迎,再加上酸酸甜甜的蘸料,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能讓人胃口大開。


    天福雞的名號也因此更響亮了,以前是隻在三崖州聞名,現在是在整個海涯省都很有名氣,不少州外的人都慕名而來嚐鮮,天福雞就更加供不應求了,價格也漲的厲害,於是市麵上就出現了很多冒牌的天福雞。


    本來也隻有家境比較好的人家才能吃得起雞,這麽一來,這道美味就更加局限於上層社會了,而三崖州更多的還是普通百姓。


    還好,經過3個月的喂養試驗,黃寄北基本可以確定天福雞的奧秘了,這秘密就在這榕樹籽上,樹籽富含營養,家雞啄食,體質極佳,是以做出來的菜品就特別美味。


    黃寄北循序漸進,先找了幾個附近山上榕樹多的村子做試點,在這幾個村子也成功後進一步擴大範圍到整個耕牛鎮,直至最後推廣到整個林昌縣。


    這樣一來,天福雞的供應量很快就上來了,養雞的人家收入增加,不養雞的人家也能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天福雞了,百姓有錢了就能改善生活,就能進一步促進商品經濟。


    通過黃寄北的宣傳和政策鼓勵,三崖州外的府縣時常會有小販過來收購,然後販賣到整個海涯省,天福雞的市場進一步擴寬了,成為了他們海涯省的有名的特產。


    為了感謝天福村村民,黃寄北將這種雞統一命名為天福雞,並幫助天福村的村民在村裏修建了學堂,自編教材,並出錢聘請了老師,來教導天福村以及附近村落的孩子,大人中若是有有想要讀書認字的,也可以進學堂免費聽學。


    不僅僅是三崖州,整個海涯省文化水平都很落後,整個省都沒有出過一個進士,黃寄北能力有限,隻能從小處做起,慢慢來,文化建設也是他這個知州的分內之事。


    冬去夏來,很快時間來到了三崖州最難熬的夏季。


    第66章 水源與海鮮


    林倉縣的改變大家看在眼裏, 百姓們不禁對這個北方來的書生知州有了改觀和期盼。


    而黃寄北,在把林昌縣的具體事務交代給該地知縣後,就把目光轉移到了下一個縣城, 海昌縣。


    海昌縣,一個充滿財富與苦難的地方,這裏,有整個三崖州最大的碼頭港口, 每年北船會運著島上居民必須的大米停靠在碼頭。


    海涯省雖然說本地也有耕種,但其產量遠遠不夠供給島上居民, 是以每年都要購買大量糧食,若是遇上秋雨連綿的年成,北船不再南行,島上糧價就會暴漲,進而發生饑荒和疫病。這也是為什麽這麽多年島上居民勤勤懇懇卻仍舊貧困的原因。


    靠著碼頭運輸,該縣有了財富積累, 縣裏富戶很多, 他們把持著與北船的貿易, 靠著買賣差價賺取大量財富, 底層人們卻依舊困苦,好在隻要有一身力氣,還是能吃飽飯的。


    在黃寄北原本的計劃裏,海昌縣是放在後麵的,苗水縣其實更需要他, 可最近海昌縣卻爆發了一場疫病, 讓他連夜趕往了海昌縣。


    瞞著黃長植夫婦和紀寧雨, 黃寄北帶著衙役來到了海昌縣。海涯省孤懸海外,缺醫少藥, 人們得了病,隻能靠巫術治療,很多病情就這麽被耽誤了。


    黃寄北這次帶上島的人中就有一位姓李的大夫,這是楚惜月為紀寧雨準備的,她擔心島上醫術落後,若是將來紀寧雨生產,恐有性命之虞。


    在紀寧雨出嫁前夕,這對母女終於達成了和解,驕傲了半輩子的楚惜月在被禁足的這段日子裏第一次開始自我反省,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她不得不承認,是自己的偏執和愚蠢害了兩個女兒,也害了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若無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若無邪並收藏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