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 作者:思若無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寄北站在船頭,看著周圍的汪洋大海,不甚唏噓。如今他已經年近三十,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剛進士及第的毛頭小子了,京城雖是富貴繁華,卻是處處凶險,他得趕快打起精神來才行。
風浪漸漸大了起來,紀寧雨拿著外衣過來給黃寄北披上,自然地挽上了他的手臂,迎著海風,夫妻倆的目光看向了一處。
當馬車停靠在京城城門口的時候,已經是三個月後了。
黃寄北一家風塵仆仆,臉上是掩不住的疲憊,離開京城這麽久,再次回來,他們才發現京城的城牆竟是如此的高大,上麵還殘留著戰爭的痕跡。
馬車駛入城內,車外熱鬧的喧嘩聲傳入車內,圓圓好奇地扒拉這車窗探出頭去觀望,被紀寧雨趕緊拉了回來。
小丫頭轉頭朝紀寧雨嘿嘿笑了一聲,繼而又輕輕地扒開了車簾縫,透過縫隙向外看去。
紀寧雨無奈地笑著搖了搖頭,也就隨她去了,這丫頭,平時在三崖州野慣了,一時間很難轉過性來,還好孩子還小,之後慢慢教就行。
馬車在黃家舊宅門口停了下來,七年沒回來了,不知道裏麵是何光景,是否還能住人。帶著忐忑的心情,黃寄北推開了大門。
出乎意料的,映入眼簾的竟是一副幹淨整潔的景象,花圃裏還盛開這鮮豔的茉莉花和月季花。
“阿兄!阿爹阿娘!你們終於回來了!”
黃寄北被衝出來的女子抱了個滿懷,聽著聲音他才反應過來,這是他的妹妹小桃呀!
黃四娘鬆開黃寄北,轉而投入了白玉竹的懷抱,娘倆抱在一起哭得昏天暗地,大家好不容易才勸了下來。
一別多年,黃四娘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舉手投足已有大家風範,自信又明朗,黃寄北險些要認不出來,可她一開口,分明又是以前那副模樣。
“阿娘,你們可算回來了,自從知道阿兄要調回京城的消息,我就在等你們回來了,又不知道你們那天到,所以從一個月前起,我就天天在這等,可算是等到你們了。”
“回來了,娘終於見到我們家小桃了。”
白氏說著眼淚又要落下來了。
“小桃,這些年多虧你了,這家還和我們七年前離開時一樣,你將這看顧的很好。”
紀寧雨拉著四娘的手說道。姐妹倆久別重逢,隻一個眼神,就找回了昔日的親密。。
“雨姐姐,這裏是我娘家,我自然要好好打理的,這些年呀,隻要是樂風惹我生氣了,我就收拾東西回這裏,我才不怕他們郭家呢!”
“什麽?郭樂風他居然敢惹你生氣,小桃,你回去和他說,我要找他好好聊聊!”黃寄北生氣的說道。
黃四娘急忙安撫道:
“阿兄你別急,我氣他更多,我像是會吃虧的人嘛!再說,你恐怕一時半會見不到他了,他如今可是太子跟前的紅人,忙得很!”
黃四娘說到著又有點生氣了,郭樂風最近忙於公務,今天居然沒和她一起過來等,太不像話了!
從黃四娘的口中,黃寄北一家知道了最近京城的一些變化。
比如說,紀鳴岐比他們早三個月就回來了,如今已經子承父業做了吏部侍郎,而紀如暉韜光養晦多年,不站隊,隻做實事,竟也熬進了內閣。
正如紀宗元當年計劃的那樣,紀家蟄伏多年,重新起複了。
而顧家,則是大起大落,煊赫一時的顧氏一族,最終從京城裏消失了。
令人意外的是,紀寧煙這些年一直未嫁,她一直在等著顧硯舟,在顧家被全族流放後,她義無反顧的跟了流放的隊伍,追隨顧硯舟而去了。
第71章 上任
黃寄北這次被調入京城, 任的是戶部郎中一職,正五品,雖然在品級上沒有升遷, 但從權力來看,可謂是天差地別。
在大淵,六部各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 左侍郎和右侍郎。六部長官為尚書,侍郎是他的副手, 六部之下設各司,分管具體事務,司的最高長官即為郎中。
也就是說,郎中是一部之中僅次於尚書和侍郎的實權人物。
大淵的戶部掌管天下錢糧,職能與現在的財政部類似,也就是說, 戶部郎中相當於現在財政部下設各司的司長, 手握銀糧實權
黃寄北這個出身, 能在年近三十的時候做到這個位置已經是很難得了, 在京城,五品和四品之間有道分界線,一般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跨越。
當然,也不乏一些天之驕子,比如說當初的禮部侍郎顧硯舟, 現在的吏部侍郎紀鳴岐。他們都是年紀輕輕就做到了正三品, 這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這些年黃寄北和紀鳴岐一直有書信往來, 這些年紀鳴岐雖然行事低調,卻是政績斐然, 回京前,他已經做到了知府之位。他一個從京城來的毛頭小子,隻花了七年的時間,就收服了地方上的一眾官員,在別人的地盤上逆轉了局麵,紀鳴岐天生就適合官場。
回京後的第三天,黃寄北帶著紀寧雨和圓圓前往紀府拜訪。
很不湊巧,紀如晦和紀鳴岐都不在,反倒是楚氏熱情的接待了她。一別七年,楚氏變了不少,也老了不少。看到黃寄北和紀寧雨上門,她高興的有點手足無措,東奔西走的為他們張羅著。
紀寧雨拉住了她,讓她別忙活了。
楚惜月看著紀寧雨拉住她的手,一下子紅了眼眶,急忙別過頭偷偷擦拭。
這些年紀寧雨也是成熟了不少,她自己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深知撫養孩子有多不容易,在這期間建立的感情又有多深厚,這種感情,真的不僅僅是血緣可以解釋的,若是有人現在告訴她圓圓不是她的親生女兒,她還是會一樣愛她的。
所以她也理解了楚氏,為什麽她會對紀寧煙有那麽深的感情。以前的她是有怨恨的,怨恨中還夾雜著不解,她不明白為什麽自己是楚氏親生的卻得不到她的愛,她不理解為什麽楚氏對紀寧煙這個冒牌貨那麽好。而現在,她終於可以放過自己了。
“娘,別忙了,我們就是回來看看大家,不如坐下來一起說說話吧。”
“誒,好,好。”楚氏紅著眼眶說道。
雙方說著這七年間各自的經曆,不知怎麽的,話題就拐到了紀寧煙的身上。
楚氏捶胸頓足的說道:
“這孩子是個死心眼,本想著等之前的流言平息下來了在外地給她找一門好親事,可她卻一門心思認準了顧硯舟,這顧家風光的時候連眼神都沒給她一個,等到他們家落魄了,那顧硯舟的原配妻子都求了和離歸家了,這討債的卻非要跟上去,她哪裏吃過這種苦啊!”
紀寧煙是留了信偷偷走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紀寧雨沒想到當初那個嬌氣的小姐竟然能有如此魄力,如今她也不小了,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既然是她自己的選擇,大家也隻好接受了,但願她能得償所願。
高冬青夫婦年紀也大了,折騰不起了,在紀寧煙走後,他們並沒有去追,有些事,是攔也攔不住的,這些年他們對紀寧煙也算是掏心掏肺了,賺來的錢大部分都花在了她身上,也是時候為自己打算打算了,還好,他們等到了紀寧雨歸來。
遺憾的是,直到吃完晚飯,紀如晦和紀鳴岐也沒有回來,黃寄北便帶著紀寧雨告辭了。
幾天後,黃寄北前往戶部就任。
黃寄北覺得自己就是天生的勞碌命,這幾份工作就沒一個是省心的,他可算是知道為什麽這個肥差會輪到自己了,這簡直是在抓壯丁嘛!
一朝天子一朝臣,永安帝需要用人,但明德帝留下的舊人不太放心,是以從地方上提拔了不少人上來接替舊臣,同時永安帝又是個眼裏揉不得沙子的,做的不好的分分鍾被打回原籍,是以這段時間朝臣們都戰戰兢兢的。
值得慶幸的事,戶部尚書還是之前的戶部尚書,當年科舉他的副考官,錢進益。這麽多年過去了,錢尚書居然還記得他。
錢進益滿臉笑容,任誰看了都要罵一句笑麵虎,這位尚書大人可是著實是位狠人。
“黃郎中啊,可算是等到你了,快進來吧!”
黃寄北剛踏進辦事大堂,迎接他的是同僚們如狼似虎的眼神,那一對對黑眼圈上突然放出亮光的雙眼,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黃寄北仿佛猜到了自己的下場,隻好硬著頭皮進去了。
戶部下設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和倉部司,由四個郎中分別負責。
黃寄北負責分管戶部司,戶部司主管全國戶口、土田、賦役、貢獻、婚姻、繼嗣等事。天下初定,這戶部司的工作尤為繁雜,據說上一任戶部司的郎中大人沒熬過兩個月就辭官回鄉了。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黃寄北終於消化完了積累的事務,這一個月他就差睡在戶部了,若不是他這些年堅持鍛煉,還真的撐不住。
而在他忙於公務的這段時間,紀寧雨已經快速打理好了內宅事務,接手了京城中的幹貨店,和外省的分店也重新取得了聯係。
黃長植和白玉竹則心甘情願的選擇了退居二線,兒子媳婦這麽能幹,他們沒什麽可操心的,在家帶帶圓圓和團團,給大家做點好吃的,有事沒事去高冬青夫婦的小酒館坐坐,這日子過的多愜意呀!
當年他們把小酒館轉讓給高冬青真的是太好了,這些年高冬青和葉氏將小酒館打理的很好,這裏已經是京城裏老饕的必來之地了,現如今小酒館的左右兩間已經都被高冬青夫婦買下來了,整個店麵大了不少。
黃長植總是喜歡在酒館打烊後去找高冬青喝酒聊天,高冬青也每每備好了酒菜等著他到來,兩兄弟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葉氏則是喜歡隔三差五的往黃宅跑,去看望圓圓和團團,她可太稀罕這兩個小東西了,人呀,一旦上了年紀,就喜歡朝氣蓬勃的小孩子,看著就歡喜。
這些日子,黃寄北和紀鳴岐多有往來,反而是郭樂風,像是故意躲著他似的,回京這麽多天了,居然一麵都沒有見到。
半夜,黃寄北正在書房裏連夜撰寫奏折,突然聽到了輕微的敲門聲,黃寄北想,他也該來了。
打開門,外麵站著的果然是郭樂風,他胖了不少,看起來有點憔悴。
見到黃寄北,郭樂風依舊像以前那樣呲著個大門牙,舉起手裏的酒瓶,笑嗬嗬的說道:
“寄北,我來找你喝酒啊!”
黃寄北側開身子將他讓了進去,隨後關上了門。
兩個很默契的沒有開口說話,一杯接著一杯,直到大半瓶黃酒下肚,郭樂風才開口。
“寄北,你說我是不是做錯了,我從來沒想過因為我的一個舉動會害死那麽多人。”
話說道這個份上,黃寄北本該攔住他的,有些事情還是不知道的好,可黃寄北知道,郭樂風這是已經到臨界點了,再不釋放出來會憋出問題來的。
事情要從八年前說起,那時候的郭樂風初出茅廬就被鴻臚寺卿帶著出使北疆,好巧不巧的還碰上了北疆起兵攻城,倒黴的郭樂風就這樣被扣押在了北疆大營。
好在他命不該絕,趁著北疆騎兵撤退的時候,從軍營裏偷跑了出來,一路跌跌撞撞的跑回了玉門關內,被冀王的副將救下,收留在軍帳內。
冀王的雄才大略打動了他,他成為了冀王在京城的暗線,別看郭樂風平時大大咧咧的,卻是粗中有細。
顧硯舟的刺殺計劃百密一疏,被郭樂風安排在顧府的人知道了。郭樂風當時想都沒想,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遠在北方的冀王。
後麵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冀王誅殺了明德帝的使臣,就地起兵,三年後攻入京城。
“寄北,你是沒有親眼看到,那一天,京城裏,皇宮裏,死了好多好多人,到處都是火,到處都是血,我經常想,如果我當初沒有透露這個消息,是不是這些事就不會發生。”
黃寄北趕緊上前按住了郭樂風的嘴,打開窗戶,確認四周無人後才重新關上了。
“樂風,我知道你很難受,但有些事情不是我們這些小人物能左右的,就算不是你,也會是其他人,那場刺殺隻是一場導火索罷了,這場政變,早晚都要發生的,不論哪一方贏了,受苦的都是百姓,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了下來,就不要沉溺在過去了,你如此本事,合該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麽的。”
“我,我該做些什麽呢,大家都說我是太子眼前的紅人,可我明顯感覺得到,太子對我心存芥蒂,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叛徒的。”郭樂風自嘲的說道,拿起酒杯一飲而下。
“樂風,既然不喜歡,就離開吧,外麵會有更廣闊的的天地的。”黃寄北拍了拍郭樂風的肩膀說道。
“是了,再在這裏待下去,我會發瘋的。”郭樂風舉起桌上的酒杯一飲而盡。
黃寄北看到這樣的郭樂風著實感到很難過,他這個兄弟以前是再開朗不過的,身為幺兒的他從出生起就不需要背負重擔,天意弄人,讓他承受著這麽大的愧疚,即使是他也無法感同身受。
黃寄北這邊還在為郭樂風擔憂著,沒過幾天,他就接到了宮中的傳召。
第72章 鹽政
黃寄北恭敬的等候在殿外, 在這期間他把自己來到京城後所做的事反複琢磨了好幾遍,確認並沒有不妥之處。這種等待是難熬的,從正午等到天黑, 黃寄北終於等到了傳召。
殿內安靜的可怕,隻聽得到紙張翻動的聲音,黃寄北誠惶誠恐地行禮下跪,好一會兒才聽到了喊他起身的聲音。
“戶部郎中黃寄北, 這份奏折可是你寫的?”永安帝抬起頭說動。
黃寄北雙手接過大監遞過來的奏折,翻開。
“啟奏聖上, 這的確是我寫的,是由微臣在翻閱了進十來年來的檔案後匯總而成。”
“據此份奏折所言,這十年來,官方所產的鹽量逐年遞減,鹽價逐年上升,百姓負擔愈發沉重, 官府收入卻並無增加, 你可知其中緣由?”
風浪漸漸大了起來,紀寧雨拿著外衣過來給黃寄北披上,自然地挽上了他的手臂,迎著海風,夫妻倆的目光看向了一處。
當馬車停靠在京城城門口的時候,已經是三個月後了。
黃寄北一家風塵仆仆,臉上是掩不住的疲憊,離開京城這麽久,再次回來,他們才發現京城的城牆竟是如此的高大,上麵還殘留著戰爭的痕跡。
馬車駛入城內,車外熱鬧的喧嘩聲傳入車內,圓圓好奇地扒拉這車窗探出頭去觀望,被紀寧雨趕緊拉了回來。
小丫頭轉頭朝紀寧雨嘿嘿笑了一聲,繼而又輕輕地扒開了車簾縫,透過縫隙向外看去。
紀寧雨無奈地笑著搖了搖頭,也就隨她去了,這丫頭,平時在三崖州野慣了,一時間很難轉過性來,還好孩子還小,之後慢慢教就行。
馬車在黃家舊宅門口停了下來,七年沒回來了,不知道裏麵是何光景,是否還能住人。帶著忐忑的心情,黃寄北推開了大門。
出乎意料的,映入眼簾的竟是一副幹淨整潔的景象,花圃裏還盛開這鮮豔的茉莉花和月季花。
“阿兄!阿爹阿娘!你們終於回來了!”
黃寄北被衝出來的女子抱了個滿懷,聽著聲音他才反應過來,這是他的妹妹小桃呀!
黃四娘鬆開黃寄北,轉而投入了白玉竹的懷抱,娘倆抱在一起哭得昏天暗地,大家好不容易才勸了下來。
一別多年,黃四娘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舉手投足已有大家風範,自信又明朗,黃寄北險些要認不出來,可她一開口,分明又是以前那副模樣。
“阿娘,你們可算回來了,自從知道阿兄要調回京城的消息,我就在等你們回來了,又不知道你們那天到,所以從一個月前起,我就天天在這等,可算是等到你們了。”
“回來了,娘終於見到我們家小桃了。”
白氏說著眼淚又要落下來了。
“小桃,這些年多虧你了,這家還和我們七年前離開時一樣,你將這看顧的很好。”
紀寧雨拉著四娘的手說道。姐妹倆久別重逢,隻一個眼神,就找回了昔日的親密。。
“雨姐姐,這裏是我娘家,我自然要好好打理的,這些年呀,隻要是樂風惹我生氣了,我就收拾東西回這裏,我才不怕他們郭家呢!”
“什麽?郭樂風他居然敢惹你生氣,小桃,你回去和他說,我要找他好好聊聊!”黃寄北生氣的說道。
黃四娘急忙安撫道:
“阿兄你別急,我氣他更多,我像是會吃虧的人嘛!再說,你恐怕一時半會見不到他了,他如今可是太子跟前的紅人,忙得很!”
黃四娘說到著又有點生氣了,郭樂風最近忙於公務,今天居然沒和她一起過來等,太不像話了!
從黃四娘的口中,黃寄北一家知道了最近京城的一些變化。
比如說,紀鳴岐比他們早三個月就回來了,如今已經子承父業做了吏部侍郎,而紀如暉韜光養晦多年,不站隊,隻做實事,竟也熬進了內閣。
正如紀宗元當年計劃的那樣,紀家蟄伏多年,重新起複了。
而顧家,則是大起大落,煊赫一時的顧氏一族,最終從京城裏消失了。
令人意外的是,紀寧煙這些年一直未嫁,她一直在等著顧硯舟,在顧家被全族流放後,她義無反顧的跟了流放的隊伍,追隨顧硯舟而去了。
第71章 上任
黃寄北這次被調入京城, 任的是戶部郎中一職,正五品,雖然在品級上沒有升遷, 但從權力來看,可謂是天差地別。
在大淵,六部各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 左侍郎和右侍郎。六部長官為尚書,侍郎是他的副手, 六部之下設各司,分管具體事務,司的最高長官即為郎中。
也就是說,郎中是一部之中僅次於尚書和侍郎的實權人物。
大淵的戶部掌管天下錢糧,職能與現在的財政部類似,也就是說, 戶部郎中相當於現在財政部下設各司的司長, 手握銀糧實權
黃寄北這個出身, 能在年近三十的時候做到這個位置已經是很難得了, 在京城,五品和四品之間有道分界線,一般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跨越。
當然,也不乏一些天之驕子,比如說當初的禮部侍郎顧硯舟, 現在的吏部侍郎紀鳴岐。他們都是年紀輕輕就做到了正三品, 這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這些年黃寄北和紀鳴岐一直有書信往來, 這些年紀鳴岐雖然行事低調,卻是政績斐然, 回京前,他已經做到了知府之位。他一個從京城來的毛頭小子,隻花了七年的時間,就收服了地方上的一眾官員,在別人的地盤上逆轉了局麵,紀鳴岐天生就適合官場。
回京後的第三天,黃寄北帶著紀寧雨和圓圓前往紀府拜訪。
很不湊巧,紀如晦和紀鳴岐都不在,反倒是楚氏熱情的接待了她。一別七年,楚氏變了不少,也老了不少。看到黃寄北和紀寧雨上門,她高興的有點手足無措,東奔西走的為他們張羅著。
紀寧雨拉住了她,讓她別忙活了。
楚惜月看著紀寧雨拉住她的手,一下子紅了眼眶,急忙別過頭偷偷擦拭。
這些年紀寧雨也是成熟了不少,她自己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深知撫養孩子有多不容易,在這期間建立的感情又有多深厚,這種感情,真的不僅僅是血緣可以解釋的,若是有人現在告訴她圓圓不是她的親生女兒,她還是會一樣愛她的。
所以她也理解了楚氏,為什麽她會對紀寧煙有那麽深的感情。以前的她是有怨恨的,怨恨中還夾雜著不解,她不明白為什麽自己是楚氏親生的卻得不到她的愛,她不理解為什麽楚氏對紀寧煙這個冒牌貨那麽好。而現在,她終於可以放過自己了。
“娘,別忙了,我們就是回來看看大家,不如坐下來一起說說話吧。”
“誒,好,好。”楚氏紅著眼眶說道。
雙方說著這七年間各自的經曆,不知怎麽的,話題就拐到了紀寧煙的身上。
楚氏捶胸頓足的說道:
“這孩子是個死心眼,本想著等之前的流言平息下來了在外地給她找一門好親事,可她卻一門心思認準了顧硯舟,這顧家風光的時候連眼神都沒給她一個,等到他們家落魄了,那顧硯舟的原配妻子都求了和離歸家了,這討債的卻非要跟上去,她哪裏吃過這種苦啊!”
紀寧煙是留了信偷偷走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紀寧雨沒想到當初那個嬌氣的小姐竟然能有如此魄力,如今她也不小了,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既然是她自己的選擇,大家也隻好接受了,但願她能得償所願。
高冬青夫婦年紀也大了,折騰不起了,在紀寧煙走後,他們並沒有去追,有些事,是攔也攔不住的,這些年他們對紀寧煙也算是掏心掏肺了,賺來的錢大部分都花在了她身上,也是時候為自己打算打算了,還好,他們等到了紀寧雨歸來。
遺憾的是,直到吃完晚飯,紀如晦和紀鳴岐也沒有回來,黃寄北便帶著紀寧雨告辭了。
幾天後,黃寄北前往戶部就任。
黃寄北覺得自己就是天生的勞碌命,這幾份工作就沒一個是省心的,他可算是知道為什麽這個肥差會輪到自己了,這簡直是在抓壯丁嘛!
一朝天子一朝臣,永安帝需要用人,但明德帝留下的舊人不太放心,是以從地方上提拔了不少人上來接替舊臣,同時永安帝又是個眼裏揉不得沙子的,做的不好的分分鍾被打回原籍,是以這段時間朝臣們都戰戰兢兢的。
值得慶幸的事,戶部尚書還是之前的戶部尚書,當年科舉他的副考官,錢進益。這麽多年過去了,錢尚書居然還記得他。
錢進益滿臉笑容,任誰看了都要罵一句笑麵虎,這位尚書大人可是著實是位狠人。
“黃郎中啊,可算是等到你了,快進來吧!”
黃寄北剛踏進辦事大堂,迎接他的是同僚們如狼似虎的眼神,那一對對黑眼圈上突然放出亮光的雙眼,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黃寄北仿佛猜到了自己的下場,隻好硬著頭皮進去了。
戶部下設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和倉部司,由四個郎中分別負責。
黃寄北負責分管戶部司,戶部司主管全國戶口、土田、賦役、貢獻、婚姻、繼嗣等事。天下初定,這戶部司的工作尤為繁雜,據說上一任戶部司的郎中大人沒熬過兩個月就辭官回鄉了。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黃寄北終於消化完了積累的事務,這一個月他就差睡在戶部了,若不是他這些年堅持鍛煉,還真的撐不住。
而在他忙於公務的這段時間,紀寧雨已經快速打理好了內宅事務,接手了京城中的幹貨店,和外省的分店也重新取得了聯係。
黃長植和白玉竹則心甘情願的選擇了退居二線,兒子媳婦這麽能幹,他們沒什麽可操心的,在家帶帶圓圓和團團,給大家做點好吃的,有事沒事去高冬青夫婦的小酒館坐坐,這日子過的多愜意呀!
當年他們把小酒館轉讓給高冬青真的是太好了,這些年高冬青和葉氏將小酒館打理的很好,這裏已經是京城裏老饕的必來之地了,現如今小酒館的左右兩間已經都被高冬青夫婦買下來了,整個店麵大了不少。
黃長植總是喜歡在酒館打烊後去找高冬青喝酒聊天,高冬青也每每備好了酒菜等著他到來,兩兄弟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葉氏則是喜歡隔三差五的往黃宅跑,去看望圓圓和團團,她可太稀罕這兩個小東西了,人呀,一旦上了年紀,就喜歡朝氣蓬勃的小孩子,看著就歡喜。
這些日子,黃寄北和紀鳴岐多有往來,反而是郭樂風,像是故意躲著他似的,回京這麽多天了,居然一麵都沒有見到。
半夜,黃寄北正在書房裏連夜撰寫奏折,突然聽到了輕微的敲門聲,黃寄北想,他也該來了。
打開門,外麵站著的果然是郭樂風,他胖了不少,看起來有點憔悴。
見到黃寄北,郭樂風依舊像以前那樣呲著個大門牙,舉起手裏的酒瓶,笑嗬嗬的說道:
“寄北,我來找你喝酒啊!”
黃寄北側開身子將他讓了進去,隨後關上了門。
兩個很默契的沒有開口說話,一杯接著一杯,直到大半瓶黃酒下肚,郭樂風才開口。
“寄北,你說我是不是做錯了,我從來沒想過因為我的一個舉動會害死那麽多人。”
話說道這個份上,黃寄北本該攔住他的,有些事情還是不知道的好,可黃寄北知道,郭樂風這是已經到臨界點了,再不釋放出來會憋出問題來的。
事情要從八年前說起,那時候的郭樂風初出茅廬就被鴻臚寺卿帶著出使北疆,好巧不巧的還碰上了北疆起兵攻城,倒黴的郭樂風就這樣被扣押在了北疆大營。
好在他命不該絕,趁著北疆騎兵撤退的時候,從軍營裏偷跑了出來,一路跌跌撞撞的跑回了玉門關內,被冀王的副將救下,收留在軍帳內。
冀王的雄才大略打動了他,他成為了冀王在京城的暗線,別看郭樂風平時大大咧咧的,卻是粗中有細。
顧硯舟的刺殺計劃百密一疏,被郭樂風安排在顧府的人知道了。郭樂風當時想都沒想,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遠在北方的冀王。
後麵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冀王誅殺了明德帝的使臣,就地起兵,三年後攻入京城。
“寄北,你是沒有親眼看到,那一天,京城裏,皇宮裏,死了好多好多人,到處都是火,到處都是血,我經常想,如果我當初沒有透露這個消息,是不是這些事就不會發生。”
黃寄北趕緊上前按住了郭樂風的嘴,打開窗戶,確認四周無人後才重新關上了。
“樂風,我知道你很難受,但有些事情不是我們這些小人物能左右的,就算不是你,也會是其他人,那場刺殺隻是一場導火索罷了,這場政變,早晚都要發生的,不論哪一方贏了,受苦的都是百姓,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了下來,就不要沉溺在過去了,你如此本事,合該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麽的。”
“我,我該做些什麽呢,大家都說我是太子眼前的紅人,可我明顯感覺得到,太子對我心存芥蒂,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叛徒的。”郭樂風自嘲的說道,拿起酒杯一飲而下。
“樂風,既然不喜歡,就離開吧,外麵會有更廣闊的的天地的。”黃寄北拍了拍郭樂風的肩膀說道。
“是了,再在這裏待下去,我會發瘋的。”郭樂風舉起桌上的酒杯一飲而盡。
黃寄北看到這樣的郭樂風著實感到很難過,他這個兄弟以前是再開朗不過的,身為幺兒的他從出生起就不需要背負重擔,天意弄人,讓他承受著這麽大的愧疚,即使是他也無法感同身受。
黃寄北這邊還在為郭樂風擔憂著,沒過幾天,他就接到了宮中的傳召。
第72章 鹽政
黃寄北恭敬的等候在殿外, 在這期間他把自己來到京城後所做的事反複琢磨了好幾遍,確認並沒有不妥之處。這種等待是難熬的,從正午等到天黑, 黃寄北終於等到了傳召。
殿內安靜的可怕,隻聽得到紙張翻動的聲音,黃寄北誠惶誠恐地行禮下跪,好一會兒才聽到了喊他起身的聲音。
“戶部郎中黃寄北, 這份奏折可是你寫的?”永安帝抬起頭說動。
黃寄北雙手接過大監遞過來的奏折,翻開。
“啟奏聖上, 這的確是我寫的,是由微臣在翻閱了進十來年來的檔案後匯總而成。”
“據此份奏折所言,這十年來,官方所產的鹽量逐年遞減,鹽價逐年上升,百姓負擔愈發沉重, 官府收入卻並無增加, 你可知其中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