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三哥沒發現你的用意嗎?”
“應該沒有,他回來後跟我說,那地方就是個鳥不拉屎的破島,人都見不到一個,一點不好玩,還說我是被人騙了。”
“你三哥確實太憨厚了,跟你比,你就跟長了一百副玲瓏心肝似的。”楊夫人一想到這一年多來楊鉞獨自麵對這些事情,內疚的不行。
“你應該告訴我與你父親的,我們一起商量,總比你自己亂來好,你遠在京城,對戰場了解太少,萬一哪個步驟錯了,豈不是滿盤皆輸?”
楊鉞苦笑著問:“娘,如果一年前,兒子告訴您,皇帝要對我們家下手,並且朱伯父是叛徒,您會信嗎?”
“朱……朱貴瑉嗎?難道他被調走是你的功勞?”
楊鉞點頭,“是,我知道他是父親的心腹愛將,可此人留在父親身邊才是最危險的。”
“你從哪聽來的?有證據嗎?”
楊鉞當然沒證據,連這個人都是邵芸琅替他找出來的,但他深信不疑。
“我沒證據,但您聽我的沒錯,這是一局針對我們楊家的棋局,布局者肯定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會買通父親信任的人並不奇怪。”
楊夫人閉上眼睛,如果是皇帝想要他們一家人的命,那他們能逃得過去嗎?
“那你大哥也是按計劃離開的?其他幾位兄長呢?”
“我隻知道大哥是追東遼三王子去了,其餘幾個哥哥也許是找他去了吧,但我們事先約定,一旦情勢有變,他們就
假死逃到海島暫避,等我將京城這邊的問題解決了再商討以後的事情。”
“這麽大的事情,你竟然……”楊夫人看著小兒子稚嫩的臉龐和堅毅的眼神,突然覺得他很陌生。
她上回見楊鉞時,他還是個淘氣愛鬧的小鬼,怎麽一眨眼就變成滿腹計謀的大人了?
他這兩年在京城到底經曆了什麽?
“時候不早了,母親先去歇息吧,有什麽疑問明日早說。”
楊夫人確實累極了,而且明日等著她的依舊是未完成的葬禮。
楊鉞送她回房,看著她躺下後,說:“母親,您明日的態度還要裝的像一些,與今日一樣即可。”
“好。”
楊鉞去靈堂守夜,楊三郎跪在棺材旁燒紙錢,幾十位高僧在院子裏做法事,靈堂裏冷冷清清,靈堂外嘈雜喧鬧,宛如兩個世界。
“母親睡下了?”楊三郎小聲問道。
“嗯,我將實情告訴她,她終於開懷一些了。”
“你這臭小子,可把我們害苦了,要不是事關重大,真想揍你一頓!”
楊鉞跪在他身旁,看著火盆裏的火光,腦子裏飛快地計劃著下一步棋該怎麽走。
楊三郎盯著那口棺材說:“裏麵這個人也不知道姓誰名誰,算我們楊家對不住他了,你從哪找來的和父親身高體型相差無幾的人?我剛才仔細看了,就連腳底的痣都一模一樣。”
“這是大哥安排的,我遠在京城,手伸不了那麽長。”楊鉞沒告訴他實話,人雖然
是楊蹇安排好的,但卻是楊鉞推薦給他的。
這個人被關押在燕山監獄,楊鉞不知道他的身份,隻知道他被關了許多年,後來他將監牢裏的所有犯人全拉去建城牆時,才看到了這個人,從背後看,與他父親太像了。
一個死囚,要弄出來很簡單,這個計劃最難的環節就是在戰場上將人替換下來。
他也有許多疑惑想問,可惜現在見不到他大哥。
兄弟倆在靈堂跪了一夜,腦袋裏全是念經的聲音,靜不下心來時,他們自己也開始抄經書,燒給這位不知名的替死鬼。
淮王府內,周晁文與幕僚們在商議,是否能借助楊振天的死做一番文章。
“楊振天戰死,他的幾個兒子全都不知所蹤,若是判楊家一個通敵賣國可行否?”一名新招攬的年輕幕僚獻計道。
另外一名幕僚早看他不順眼,反駁道:“楊振天自己都死了,如何能汙蔑他通敵賣國?而且你出去瞧瞧滿城百姓在做什麽,看看誰會信這種無稽之談!”
“事在人為,假如我們能提供足夠的證據,說那楊振天其實是假死,目的就是為了帶著家人逃到東遼,歸順東遼,故事編的精彩些,百姓們信不信不重要,朝臣與皇上信了就行。”
“你以為自己能模仿字跡就能隨便捏造事實了?楊家為何要反?他已經是一品鎮國大將軍,滿府榮耀,難道東遼還能給他更高的位置?”
這事情根本說不通,無腦
的人才會信。
那幕僚自信地說:“這天下,愚笨的人居多,自詡聰明的那部分人有時候也選擇當個傻子,最重要的是皇上的意思。”
第208章 誣陷
皇上對楊家是什麽態度,別人不清楚,淮王心裏跟明鏡似的。
別看如今楊振天死後榮耀加身,但楊家下一代想要再爬上大將軍的位置可就難了。
如果他能替父皇除掉這個心腹大患,父皇一定會重新重用他。
他與老三勢均力敵,老三也沒什麽出色的業績,在刑部破幾個案子而已,這樣的成績根本不足以讓父皇定他為繼承人。
如果自己能做成這件事,既能得父皇歡心,又能除掉一個心腹大患。
到時候武侯府一支獨大,以他與武侯府的關係,誰敢跟他搶那個位置?
“付先生留下。”淮王將剛才提出意見的年輕幕僚留了下來,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必太多,免得走漏了風聲。
楊振天的葬禮結束後,楊鉞上奏自請赴邊,說是要去尋回幾位兄長,押他們回京謝罪。
皇帝直接駁回,以他年紀太輕,家中老弱婦孺需要有人照料為由,拒絕了他的要求。
並且承諾派出朝中的良將前去暫代元帥一職,直到楊家幾位少將軍歸來。
這位良將自然是皇帝的心腹,人一去,那楊家的兵權就等於沒了。
“皇上體恤微臣一家,至今沒有治兄長們的罪,微臣謝主榮恩,可微臣心中不安的很。
若他們違抗軍令,私自行動,微臣一定親自押解他們回京治罪,三軍不可一日無主,皇上派人去接管軍權理所應當,臣絕無異議。”
皇帝眯著眼睛看他,這小子變化可真大啊
以前怎麽會以為他是個無用之人呢?
這樣的狼崽子他可不敢放出去,否則好不容易熬死了一個楊振天,又來一個楊鉞,他豈不是前功盡棄?
“你還小,又無作戰經驗,去邊境能有何用?不如讓楊三郎去,好歹他對山海關地形熟悉,要找人也更方便些。”
楊鉞本以為皇帝更不可能放他三哥離開,沒想到他竟然會主動留自己。
難道自己做太多,讓皇帝忌憚了?
“啟稟皇上,臣日前收到了一封信,內容驚人,臣不敢妄斷,隻好帶來給皇上過目。”趙國舅站出來,雙手奉上厚厚的一封信,信封的口是開著的,能瞧見裏麵一層層的信紙。
皇帝有些不耐煩,他今日來上朝隻是為了安撫楊家人的,並不想處理朝政。
不過東西都送到麵前了,他也不好不接。
“呈上來吧。”
大太監跑下去將信封接過來傳給皇上,皇上老眼昏花,一開始隻想隨便看看,沒想到內容如此勁爆,他忍不住湊近一個字一個字認真看起來。
楊鉞明顯感覺到一股不安的因素在躁動,上輩子也有這一天,隻是他以為這關危機已經化解了。
看來,他還是小看了那些人啊。
“哼!無稽之談!”皇帝將手中的信紙丟下來,散落了一地,其中就幾張正好落在楊鉞麵前。
他撿起來看了一眼,臉色巨變,大聲辯駁:“皇上,此人用心險惡,竟然汙蔑朝廷重臣!”
站在前排的幾位大
臣也都撿起幾張信紙認真看了一眼,這些東西做的很細致,信紙有新有舊,筆跡各不一樣,但每一封都指向一件事。
那就是楊振天楊將軍通敵賣國,與東遼密謀,故意開放山海關的商道,出讓糧食和武器給敵軍,以維持兩國懸殊的武力。
這是淮王與幕僚商議的結果,他們並沒指認楊家故意在戰場失勢,而是誣陷他與東遼有金錢利益往來。
為了金錢私自與境外國家通商,這是很常見的事情,卻也是明令禁止的。
他們偽造的書信中,大多數是“楊振天”與東遼某王的書信,商議何時何地交易,以及利益分割等。
楊鉞冷笑:“我竟不知我楊家竟富裕至此,更不知道我們家還需要靠與東遼做生意發家致富。”
趙國舅捋著胡須說:“我相信楊大將軍的為人,但也許他並非為了私利,而是為了軍需,眾所周知,楊家軍的軍餉每年都發不到位,也許楊大將軍隻是另辟蹊徑賺錢貼補軍餉罷了。”
兵部尚書反駁道:“趙國公此言差矣,通敵就是通敵,就是有一萬種理由那也是通敵,朝廷軍餉雖說會差一些,但各軍皆是如此,事後也都有足額補上,怎麽就要通敵的地步了?”
謝首輔將地上的信紙收集起來,全部交給楊鉞,說了句公道話:“事情真假未定,兩位大人就開始討論對錯未免太早了些。”
兵部尚書疑惑地問:“可我瞧著那筆跡確實
是楊大將軍的。”
楊鉞冷笑:“這世上會模仿筆跡的人也不少,何況我父親都死在戰場上了,實在不明白誣陷他對你們有什麽好處!”
趙國公附和道:“楊賢侄此話有理,楊大將軍為國捐軀,此時實在沒必要誣陷他,此人收集這麽多證據肯定也不是衝著楊大將軍來的。”
“那就更值得查一查了,功是功,過是過,不能一概而論。”
“不如先比對筆記吧,模仿的再像也總有疏漏的地方,這麽多書信,不可能毫無破綻。”禮部尚書提議道。
楊鉞看了一圈,誰都明白這不可能是真的,可一半大臣事不關己,擺著看好戲的表情,一小半矛頭直指他父親通敵,隻有少數幾個肯為他父親辯駁。
他心中發冷,這就是他效忠的朝廷,這就是為國為民請命的朝廷大臣,他真是為父親不值啊。
他在思索這件事的主導者會是誰?是皇帝自己自導自演,還是淮王使壞。
漸漸的,有武將站出來為楊將軍說話,他們不懂什麽彎彎繞繞,但是楊大將軍是他們敬重的人,就算做錯了事,怎麽能將通敵賣國的名頭按在他頭上。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楊大將軍確實可能與東遼通商賺取利益,這樣的事情他們也聽說過不少。
一旦人們心裏有了這樣的認知,便不會認為那些證據是假的。
就在朝臣吵的火熱時,外頭進來一名禁衛軍,通報說:“啟稟皇上,楊家少將軍
在宮外求見,說是有重要軍情呈報!”
“楊家少將軍?是楊蹇他們?”
楊鉞激動地跑上前問:“是我大哥?其他幾位哥哥可在?”
三哥沒發現你的用意嗎?”
“應該沒有,他回來後跟我說,那地方就是個鳥不拉屎的破島,人都見不到一個,一點不好玩,還說我是被人騙了。”
“你三哥確實太憨厚了,跟你比,你就跟長了一百副玲瓏心肝似的。”楊夫人一想到這一年多來楊鉞獨自麵對這些事情,內疚的不行。
“你應該告訴我與你父親的,我們一起商量,總比你自己亂來好,你遠在京城,對戰場了解太少,萬一哪個步驟錯了,豈不是滿盤皆輸?”
楊鉞苦笑著問:“娘,如果一年前,兒子告訴您,皇帝要對我們家下手,並且朱伯父是叛徒,您會信嗎?”
“朱……朱貴瑉嗎?難道他被調走是你的功勞?”
楊鉞點頭,“是,我知道他是父親的心腹愛將,可此人留在父親身邊才是最危險的。”
“你從哪聽來的?有證據嗎?”
楊鉞當然沒證據,連這個人都是邵芸琅替他找出來的,但他深信不疑。
“我沒證據,但您聽我的沒錯,這是一局針對我們楊家的棋局,布局者肯定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會買通父親信任的人並不奇怪。”
楊夫人閉上眼睛,如果是皇帝想要他們一家人的命,那他們能逃得過去嗎?
“那你大哥也是按計劃離開的?其他幾位兄長呢?”
“我隻知道大哥是追東遼三王子去了,其餘幾個哥哥也許是找他去了吧,但我們事先約定,一旦情勢有變,他們就
假死逃到海島暫避,等我將京城這邊的問題解決了再商討以後的事情。”
“這麽大的事情,你竟然……”楊夫人看著小兒子稚嫩的臉龐和堅毅的眼神,突然覺得他很陌生。
她上回見楊鉞時,他還是個淘氣愛鬧的小鬼,怎麽一眨眼就變成滿腹計謀的大人了?
他這兩年在京城到底經曆了什麽?
“時候不早了,母親先去歇息吧,有什麽疑問明日早說。”
楊夫人確實累極了,而且明日等著她的依舊是未完成的葬禮。
楊鉞送她回房,看著她躺下後,說:“母親,您明日的態度還要裝的像一些,與今日一樣即可。”
“好。”
楊鉞去靈堂守夜,楊三郎跪在棺材旁燒紙錢,幾十位高僧在院子裏做法事,靈堂裏冷冷清清,靈堂外嘈雜喧鬧,宛如兩個世界。
“母親睡下了?”楊三郎小聲問道。
“嗯,我將實情告訴她,她終於開懷一些了。”
“你這臭小子,可把我們害苦了,要不是事關重大,真想揍你一頓!”
楊鉞跪在他身旁,看著火盆裏的火光,腦子裏飛快地計劃著下一步棋該怎麽走。
楊三郎盯著那口棺材說:“裏麵這個人也不知道姓誰名誰,算我們楊家對不住他了,你從哪找來的和父親身高體型相差無幾的人?我剛才仔細看了,就連腳底的痣都一模一樣。”
“這是大哥安排的,我遠在京城,手伸不了那麽長。”楊鉞沒告訴他實話,人雖然
是楊蹇安排好的,但卻是楊鉞推薦給他的。
這個人被關押在燕山監獄,楊鉞不知道他的身份,隻知道他被關了許多年,後來他將監牢裏的所有犯人全拉去建城牆時,才看到了這個人,從背後看,與他父親太像了。
一個死囚,要弄出來很簡單,這個計劃最難的環節就是在戰場上將人替換下來。
他也有許多疑惑想問,可惜現在見不到他大哥。
兄弟倆在靈堂跪了一夜,腦袋裏全是念經的聲音,靜不下心來時,他們自己也開始抄經書,燒給這位不知名的替死鬼。
淮王府內,周晁文與幕僚們在商議,是否能借助楊振天的死做一番文章。
“楊振天戰死,他的幾個兒子全都不知所蹤,若是判楊家一個通敵賣國可行否?”一名新招攬的年輕幕僚獻計道。
另外一名幕僚早看他不順眼,反駁道:“楊振天自己都死了,如何能汙蔑他通敵賣國?而且你出去瞧瞧滿城百姓在做什麽,看看誰會信這種無稽之談!”
“事在人為,假如我們能提供足夠的證據,說那楊振天其實是假死,目的就是為了帶著家人逃到東遼,歸順東遼,故事編的精彩些,百姓們信不信不重要,朝臣與皇上信了就行。”
“你以為自己能模仿字跡就能隨便捏造事實了?楊家為何要反?他已經是一品鎮國大將軍,滿府榮耀,難道東遼還能給他更高的位置?”
這事情根本說不通,無腦
的人才會信。
那幕僚自信地說:“這天下,愚笨的人居多,自詡聰明的那部分人有時候也選擇當個傻子,最重要的是皇上的意思。”
第208章 誣陷
皇上對楊家是什麽態度,別人不清楚,淮王心裏跟明鏡似的。
別看如今楊振天死後榮耀加身,但楊家下一代想要再爬上大將軍的位置可就難了。
如果他能替父皇除掉這個心腹大患,父皇一定會重新重用他。
他與老三勢均力敵,老三也沒什麽出色的業績,在刑部破幾個案子而已,這樣的成績根本不足以讓父皇定他為繼承人。
如果自己能做成這件事,既能得父皇歡心,又能除掉一個心腹大患。
到時候武侯府一支獨大,以他與武侯府的關係,誰敢跟他搶那個位置?
“付先生留下。”淮王將剛才提出意見的年輕幕僚留了下來,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必太多,免得走漏了風聲。
楊振天的葬禮結束後,楊鉞上奏自請赴邊,說是要去尋回幾位兄長,押他們回京謝罪。
皇帝直接駁回,以他年紀太輕,家中老弱婦孺需要有人照料為由,拒絕了他的要求。
並且承諾派出朝中的良將前去暫代元帥一職,直到楊家幾位少將軍歸來。
這位良將自然是皇帝的心腹,人一去,那楊家的兵權就等於沒了。
“皇上體恤微臣一家,至今沒有治兄長們的罪,微臣謝主榮恩,可微臣心中不安的很。
若他們違抗軍令,私自行動,微臣一定親自押解他們回京治罪,三軍不可一日無主,皇上派人去接管軍權理所應當,臣絕無異議。”
皇帝眯著眼睛看他,這小子變化可真大啊
以前怎麽會以為他是個無用之人呢?
這樣的狼崽子他可不敢放出去,否則好不容易熬死了一個楊振天,又來一個楊鉞,他豈不是前功盡棄?
“你還小,又無作戰經驗,去邊境能有何用?不如讓楊三郎去,好歹他對山海關地形熟悉,要找人也更方便些。”
楊鉞本以為皇帝更不可能放他三哥離開,沒想到他竟然會主動留自己。
難道自己做太多,讓皇帝忌憚了?
“啟稟皇上,臣日前收到了一封信,內容驚人,臣不敢妄斷,隻好帶來給皇上過目。”趙國舅站出來,雙手奉上厚厚的一封信,信封的口是開著的,能瞧見裏麵一層層的信紙。
皇帝有些不耐煩,他今日來上朝隻是為了安撫楊家人的,並不想處理朝政。
不過東西都送到麵前了,他也不好不接。
“呈上來吧。”
大太監跑下去將信封接過來傳給皇上,皇上老眼昏花,一開始隻想隨便看看,沒想到內容如此勁爆,他忍不住湊近一個字一個字認真看起來。
楊鉞明顯感覺到一股不安的因素在躁動,上輩子也有這一天,隻是他以為這關危機已經化解了。
看來,他還是小看了那些人啊。
“哼!無稽之談!”皇帝將手中的信紙丟下來,散落了一地,其中就幾張正好落在楊鉞麵前。
他撿起來看了一眼,臉色巨變,大聲辯駁:“皇上,此人用心險惡,竟然汙蔑朝廷重臣!”
站在前排的幾位大
臣也都撿起幾張信紙認真看了一眼,這些東西做的很細致,信紙有新有舊,筆跡各不一樣,但每一封都指向一件事。
那就是楊振天楊將軍通敵賣國,與東遼密謀,故意開放山海關的商道,出讓糧食和武器給敵軍,以維持兩國懸殊的武力。
這是淮王與幕僚商議的結果,他們並沒指認楊家故意在戰場失勢,而是誣陷他與東遼有金錢利益往來。
為了金錢私自與境外國家通商,這是很常見的事情,卻也是明令禁止的。
他們偽造的書信中,大多數是“楊振天”與東遼某王的書信,商議何時何地交易,以及利益分割等。
楊鉞冷笑:“我竟不知我楊家竟富裕至此,更不知道我們家還需要靠與東遼做生意發家致富。”
趙國舅捋著胡須說:“我相信楊大將軍的為人,但也許他並非為了私利,而是為了軍需,眾所周知,楊家軍的軍餉每年都發不到位,也許楊大將軍隻是另辟蹊徑賺錢貼補軍餉罷了。”
兵部尚書反駁道:“趙國公此言差矣,通敵就是通敵,就是有一萬種理由那也是通敵,朝廷軍餉雖說會差一些,但各軍皆是如此,事後也都有足額補上,怎麽就要通敵的地步了?”
謝首輔將地上的信紙收集起來,全部交給楊鉞,說了句公道話:“事情真假未定,兩位大人就開始討論對錯未免太早了些。”
兵部尚書疑惑地問:“可我瞧著那筆跡確實
是楊大將軍的。”
楊鉞冷笑:“這世上會模仿筆跡的人也不少,何況我父親都死在戰場上了,實在不明白誣陷他對你們有什麽好處!”
趙國公附和道:“楊賢侄此話有理,楊大將軍為國捐軀,此時實在沒必要誣陷他,此人收集這麽多證據肯定也不是衝著楊大將軍來的。”
“那就更值得查一查了,功是功,過是過,不能一概而論。”
“不如先比對筆記吧,模仿的再像也總有疏漏的地方,這麽多書信,不可能毫無破綻。”禮部尚書提議道。
楊鉞看了一圈,誰都明白這不可能是真的,可一半大臣事不關己,擺著看好戲的表情,一小半矛頭直指他父親通敵,隻有少數幾個肯為他父親辯駁。
他心中發冷,這就是他效忠的朝廷,這就是為國為民請命的朝廷大臣,他真是為父親不值啊。
他在思索這件事的主導者會是誰?是皇帝自己自導自演,還是淮王使壞。
漸漸的,有武將站出來為楊將軍說話,他們不懂什麽彎彎繞繞,但是楊大將軍是他們敬重的人,就算做錯了事,怎麽能將通敵賣國的名頭按在他頭上。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楊大將軍確實可能與東遼通商賺取利益,這樣的事情他們也聽說過不少。
一旦人們心裏有了這樣的認知,便不會認為那些證據是假的。
就在朝臣吵的火熱時,外頭進來一名禁衛軍,通報說:“啟稟皇上,楊家少將軍
在宮外求見,說是有重要軍情呈報!”
“楊家少將軍?是楊蹇他們?”
楊鉞激動地跑上前問:“是我大哥?其他幾位哥哥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