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也注意到了陸昭。那的的確確是個聰慧之極的小娘子,不同於尋常高門女兒,她有著極高的政治敏銳性。甚至他發現,每一次對於陸家最重要的政治表態,幾乎都是這個小娘子一力出色地完成。


    如果不是那一張豆蔻年華的麵容,僅僅憑借華服下極盡內斂的舉止,和殿前言辭鋒利的論辭,以及宴席上毫無挑剔的表態與對答,便已經可以讓人聯想出一個行走於宮闈朝堂數十年的頂級高手。


    而對於這個小娘子的何去何從,魏帝也有著自己的打算。她日後的夫婿,絕對不可能再從世家中挑選,她即將嫁給自己兩個兒子其中的一個。若此戰太子敗,她將如醫一死人權且一試的方式嫁給太子。若戰事順利,日後江河清晏,她便當嫁給元洸,成為怨侶,自此如絕世珠玉一般,永遠從長安的舞台上抹除。


    元洸滿懷心思地走到後殿,除了保太後,另有長公主以及她一雙兒女。席麵亦是漂亮,鰒魚雞湯燉豆腐,冬筍香蕈捶鹿筋,皆是他素日愛吃的珍味。按照平日,元洸總會與這些侍女們說笑幾句,開心了,身上的東西盡數打賞,但是今天他卻寡言少笑容,施禮之後,有些陰沉地坐在自己的坐榻上。


    長公主的到來並沒有讓元洸感到絲毫的意外。保太後雖然有仰仗舞陽侯之意,但是並不會因此放鬆對他們的警惕。冀州豪族與關隴高門在皇室的仰仗序列上,依然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這時候讓長公主一家悉數留在內朝,看似重用,實則防備。保太後就算與魏帝在立儲上有分歧,但是大事當頭,兩個城府頗深的人還是會有一種旁人難及的默契。


    熱騰騰的湯餅和肴饌呈了上來,但畢竟時日不同,大家用的時候似乎都不如往日香甜。保太後幾乎不大動碗筷,隻是不住地盯著元洸。


    元洸這孩子,聰慧得很,就是對政事太不上心。但這麽說似乎又不太妥當,身為一方藩王,元洸自己的封邑打理的還是十分出色,政事處理也還算得當,有的時候還會對時局發表一些看法。


    怎麽說呢,積極的時候是很積極,但是每次對政局的關心,都不是因為他想成為皇帝。想著看著,保太後的目光裏便多了一份擔憂。


    “這梅幹醃製的甚好。”元洸忽然抬了頭看向了保太後的侍女倩秀,露出一抹清美的笑容,“定是倩秀妹妹的手藝吧。”


    旁邊的侍女微微一怔,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倒是保太後笑著點了一句:“這傻孩子,木頭似的人,不過倒是難得的老實。這些菜多半都出自她手,你若喜歡,調你那裏去就是了。”


    “太後果然疼我。”元洸早就一改先前的冷漠,換做了和煦的笑容。


    保太後卻道:“你吃了人家做的飯菜,怎麽能隻誇一句好。你素日賞人出手還算是大方,怎麽今日竟一毛不拔。”


    元洸笑著道:“那便請老祖宗定個數,無論多少金銀,孫兒盡賞她便是了。”


    此時,旁邊的長公主傾華輕笑道:“五郎好沒意思,拿金銀賞一個姑娘家,當是打發


    侍衛太監呢。”說完又似尋常閑言般對保太後道,“前些日子陽翟的褚家來向姚姚議親,送了好大一隻金榻來。且不說送姑娘家不妥當,那金燦燦明晃晃的阿堵物往堂上一擺,我都嫌丟人。”


    保太後亦愛護道:“像這樣的世家,你也竟肯放他進門,以後再有提親的,你隻管閉門不見,姚姚的婚事老身自當做主。”


    此時,長公主的女兒秦姚早就羞地躲到了別處。長公主依舊耽於一吐為快:“那褚家不是前朝出過皇後麽,女兒這才肯放了他們進來,竟不曾想……”說完看了看已經不在席間的女兒,不妨又歎氣道,“太後你看,她這脾氣哪裏像我半分了。”


    長公主一向快言快語,平常過日子倒不如何挑剔,唯獨這一張嘴,若得罪了她,被噴個倒噎氣,還算是輕的。


    察覺到談話的主題有一些偏離,保太後連忙轉了話頭道:“你這脾氣也就托生個公主胎才不算禍害了世人。若論脾氣好,倩秀自然是萬裏挑一的柔和性子。”說完又對元洸道,“以後她的月錢便由你手裏出了,有她照看著你,日後你若是之藩,我也放心些。不過今日,她的賞賜你是逃不掉的。”


    保太後近幾日便已知曉魏帝有意讓元洸與陸昭成婚的意思。說實話,對於這些南人門閥,她一向好感欠奉,剛何況陸昭是個有些手段的人。按她的意思,自然是關隴高門出身的人最好,隻可惜賀家的幾個兒子雖然不錯,但卻沒能掙出個女兒來。至於薛氏女,去歲因太子與蔣周世家打得厲害,崔家又是軍事上的關鍵助力,王氏又把陸家推上來,實在不好下定。


    既然都開選了,保太後本想借此機會,將薛氏女弄來,嫁給元洸。卻不料自己的奶兒子半分機會都不給,寧可自己納妃,背上奪子之妻的汙名,也不願將關隴世家的押注轉移到元洸這裏。


    現在元洸的婚事,上麵基本有了大概意思。好在陸氏也即將抬頭,成為關隴方伯,如此,倒和選擇其他關隴豪門家的女兒無甚區別。


    不過,保太後也不願元洸與陸家因這層姻親過於親近,更何況賀氏日後的榮光也要繼續維持,所以不管元洸是否願意,她還是希望元洸身邊有一個自己的人。如今,她也想借塞個侍女的機會,來看看元洸是否會有所抗拒。


    元洸聞言隻是笑了笑,道:“若是尋常之物賞賜給倩秀姐姐,確實是唐突了。”說完元洸的身子便向倩秀靠近了一些,左手輕輕握住她的右手,將一隻合采婉轉絲繩套在了她的手腕上。


    這是倩秀第一次收到別人的禮物,也是第一次抬頭看元洸。從前她隻聽宮裏人說元洸是很好看的人,那時候她還隻是一個做粗活的婢女,在她的記憶中,那樣高貴的人就是一片半搖半曳雪白的衣角。


    倩秀小心翼翼地抬起頭,卻對上那一雙含水的雙眸,她才知道,所謂好看二字,不過是因為宮女們實在不知如何形容他的容貌。


    長公主與保太後麵麵相覷,元洸雖然在宮裏是出了名的大方,但從來不這樣賞人。


    元洸隻是慢慢起身,向保太後和長公主施了一禮,道:“太後、姑姑,前殿還有要務,恕晚輩先行告退。”


    保太後和長公主傾華都是了解元洸脾性的人,隻是擺了擺手允了。旁邊的倩秀卻顯得局促不安起來,她看了看案上幾乎未動的飯食,若是五皇子真心稱讚他的手藝,為何這麽快就走了呢。


    元洸走後,倩秀將絲繩交給了保太後。保太後仔細瞧了一回,五彩絲線早已褪色,絲繩末端掛著一隻鏤金絲玲瓏球,對半而合,中央是一隻小扣。


    “太後您瞧,裏麵似乎有東西。”倩秀目明心細。


    扭開玲瓏金絲球,裏麵是一張字條,上有一行楚辭,出自《九章·涉江》,“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其字多骨微柔,行筆鋒捷,字體清麗。當年會稽郡主居於重華,元洸與會稽郡之齟齬亦生在重華。保太後鬆了一口氣道:“他果真對陸氏沒那意思。”


    雨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元洸從後殿走到前殿,隻穿過了一條抄手回廊,衣服又被淋濕了。無奈,他又隻得到偏殿去更換。斐源將玉犀帶上的飾物一一解下,清點一遍,方才幫他褪去外麵寬大的朝服。


    “殿下平日常帶的絲繩怎麽不見了?”斐源眼睛尖。


    元洸若無其事道:“賞了保太後的侍女。”


    聽元洸這麽說,斐源也不再多話。那隻絲繩原不大起眼,也不是什麽名貴之物。是他家殿下在吳國作質子的第二年,上巳節祈福。正趕上會稽郡主隨意編了些小玩意兒打賞給宮女,東西雖然不名貴,但那隻金絲球裏有會稽郡主的墨寶,當時卻是十分難得。殿下一時興起,也跟著那些小宮女去討要,卻碰了一鼻子灰。最後還是一個小宮女偷偷把自己的那份送給殿下的。那東西雖然不稀罕,但是殿下卻一直很寶貝。


    元洸撫了撫手腕,似是舊物猶存。保太後疑心自己親近陸氏,日後會疏遠賀氏。如今之舉,大抵也能讓保太後放心了。隻是,是他的東西,他早晚是要拿回來的。


    第76章 晴雨


    淳化縣的雨自上而下砸入地麵, 碰到綢緞做的車棚,發出一陣悶悶的聲音。王謐於前一日晚收到了陸歸的手書,今日一早, 一行人準備動身前往陸歸所在的營壘。


    由於前線邊境各個城塞已經閉鎖,居住於郊外的鄉民由所屬縣的縣丞組織起來, 堅壁清野, 將家中存糧等物悉數押運,一同入城避難。而各縣也依市價往上,收購部分糧食, 並將城內空地搭建臨時房屋,以供避難者使用。因此官驛人員混雜, 時而有流民衝入請求收留。


    然而馮讓早已領一眾甲衛守護於陸昭所乘馬車的四周,命人開道讓行, 陸昭與王謐方才順利出城。


    馮讓一路護送,一麵解釋道:“殿下昨夜調主力前往汧縣, 引涼王主力離開漆縣,如此娘子與少保可以安心商榷了。”


    勸降易幟一事遠非點頭答應那麽簡單, 麾下將領在利益上的一致需要商討協調, 底層將士情緒上的鋪墊也要做好。並且陸歸所轄已有五縣,因此在輿論上也要有所準備,易幟之後, 必須保證每個城都不會有太過激烈的反應,進而引起兵變。


    “殿下原本是要相送的,隻可惜昨晚……”馮讓話音未落, 忽然見不遠處有人駐馬而立, 正是他家太子。


    王謐察覺到馬車忽然停下,亦掀起車簾, 旋即笑道:“青草離離,王孫策馬,此情此景,當請陸娘子品藻一二。”


    馮讓便請陸昭下車來。


    陸昭掀起竹篾細簾,眼前便望見一人策馬而來,北方的凜冽寒風攜卷著七分荒氣,三分肅殺,卷起他黑色的大氅。他的馬縱的肆意,蹄下生風,青草綠意亦染上他的鎧甲與袍袖,褪去殺伐之息,攜一副深情柔腸歸來。


    他幫她打起車簾,一隻臂彎托她的一隻手下了馬車。臂彎堅硬有力,她亦下的緩慢平穩。陸昭站定,心中慌措,卻自然流露出一笑,不知不覺中,又不可回避地看見了他那一雙眼睛。


    他眉眼深邃,曾見白雁西風,紫塞黃沙。如今它亦多了幾分熾烈,越過烽煙亂聚,跨過白骨堆積,便在剛剛那一瞬,仿佛忽而來到了光明絢麗的人間。


    陸昭臉頰微熱,隻覺得那眼中的熾火已有引而燒身之患,不由得要以冰冷的雙手略作遮蔽,卻在半途中被輕輕捉住,一隻血紅的玉鐲落在了她的臂上。陸昭抬起眼,沒有說話,卻等同道:“為何?”


    此時王謐已回車避雨,馮讓去命人拿傘,他若有話,此時說便是正好。元澈半握住那一截細伶伶的玉臂,不忍加力,亦不忍鬆力。他直勾勾的望向那隻血玉鐲,在蒼白的臂彎下,如同豔麗無匹的鐐銬。他施加於她,自是要將她


    鎖在自己身邊,然而即便如此,他亦覺得不夠。


    “待你事成之後,我便在此處接你回都。”元澈笑著,“遺族不得擅自離京,你不要跑掉。”


    “殿下何須千金市骨,臣女家人都在京中。”陸昭望著他,雨水打濕了他的發梢,幾絲貼合在眉骨與俊停的鼻梁上,此時她隱隱覺得,這樣的話似乎不足以讓他們二人各自啟程。她想了想,最後終究道:“好。”


    這一字擲地有聲,仿佛這需得是他聽得見的承諾,也需得是自己聽得見的承諾。


    最終,在馮讓找到雨傘之際,元澈重新扶陸昭上了車。見她倩倩身影已有一半沒入車中,元澈正要開口說些什麽,卻被忽至的冷風冷雨吹了滿嘴,落魄噤聲。車子已然離開,元澈駐足目送,他方才分明看到雪白盈亮的麵容上,露出了那一絲因見他落魄而生出清甜笑意。


    此時天光雲影忽開,雨霽初晴。


    送走陸昭後,馮讓一行人也將護送任務交給了原本的甲衛。元澈主仆等人一路疾馳,追上了軍隊主力。


    路上馮讓好奇道:“那原是先皇後的東西,讓她知道便知殿下心意了,殿下怎麽不說?”


    元澈也放慢了馬速,道:“母後於我,無人可代。她於我,亦無可代。愛既不同,情亦無匹。我贈她心愛之物,隻因心愛於她,至於此物曾所屬何人,曾有何故事,俱無關聯。何必再與她言說令她反複思忖,徒增煩擾。”


    馮讓笑道:“那殿下何必借花獻佛,都中名品,殿下隨意挑選,怎得偏偏是此物。”


    元澈亦笑道:“此物來曆你不盡知,但涼王處,必有人識得,若她陷入險境,此物當替我保她周全。”


    馮讓仔細回憶,仍不記得有何故事,隻壞壞一笑道:“殿下所教,臣學會了。母親尚有金跳脫一副偷偷與我,待得勝歸來,我便按太子的這套說辭,納一美妻。”然而話音才落,隻見元澈一馬鞭抽在了他的馬上,馮讓不由得亂顛了好一段路,頗有丟盔棄甲之態。


    陸昭與王謐一行急奔漆縣,路上偶遇小股流兵,因有陸歸派人接應和大魏的使旗在,並未有人敢輕動。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不會將他們的行蹤報給涼王知曉。不過太子既已調兵汧縣,陸歸派來接應的人也說涼王此時業已動身,因此即便情報傳遞出去,涼王心有疑慮,他們也有足夠的時間差來運作此事。


    入漆縣城後,便有人引他們前往陸歸的暫居的府邸,而護衛的甲士們則被安排在府邸之外的客棧內。


    陸昭從馬車內下來,此時,站在眼前的,已是近三年未見的兄長陸歸。觀其麵貌,陸昭甚至有些不敢相認,但一番細細思索,她也覺得三年後的兄長,似乎理應如此。


    歲月從未靜好,琴瑟不知何處,昔日的容貌早已褪去了一身年少意氣,如今是一張更加棱角分明的麵龐。眉骨高突,猶如山脊,眼眸深邃,恰似秋潭。猶如山脊,不是因為氣拔出雲,而是因為不忘溝壑。恰似秋潭,不是因為明澈無比,而是因為深不見底。


    站在陸歸身邊的則是一眾兵士,他們大多操著吳語,零零總總,都是曾經追隨陸歸出生入死的人。陸昭和陸歸的雙雙出現引起了不小的騷動,有的兵士慢慢跪下,口中喃喃,低唱著吳調“大君皇皇,大國泱泱”,但這畢竟隻是極少數。大部分的士兵倒是反射性的後退兩步。


    陸歸深吸一口氣,心中千言萬語,如今卻凝不出一句話。平心而論,他久久未曾收到過魏帝的回信,總有疑慮,甚至生過一絲從涼王逆,至搗京師的想法。畢竟他手握兵權,又掌險要,家人俱在長安,卑微求存,若勝,命運便可由此改寫。


    “進帳說話。”陸歸想了又想,先抬手請了王謐入內,又扶了陸昭的手,遣散了眾將,往正堂走去。


    然而這一絲絲遲疑,亦讓陸昭捕獲在了眼中。


    王謐作為使節自然先行拜會寒暄:“久聞陸將軍乃江東英傑,龍章鳳姿,如今所見,果然名不虛傳。”


    陸歸亦笑回:“即便明珠,亦不能暗投。何況我本駑馬之資,更當日日自省,生怕行錯半步。”


    王謐聞其話中意,目光奕奕,心中更有了幾分把握:“時人皆以叛賊稱將軍,依我看是錯謬了。將軍性情謙和,目光長遠,雖為困而不自困,於逆境自勉,實在是令人欽佩。”


    世家之間的言語交鋒極注重清談,論辭不僅要精妙,其中意思更要隱晦,不可過於直白。可與不可,行與不行全在詞鋒之間變換,大家互相體會,互相撩撥。若有共識,便會讓旁觀者有暢談慨然之感,如若不然,各自全了體麵也是極要緊的一件事。


    其實於王謐來講,與陸氏的合作則是王氏名望與陸氏武力的一次強強聯合。陸氏降臣遺族,在政治上發聲艱難,但是如今陸歸控扼隴西,武力不弱。若能兩家一起發力,未必不能在關隴地界上強壓關隴豪族一頭。因此幾番對話下來,對方態度亦如心中所想,王謐已是欣喜萬分。


    陸昭在一旁冷眼旁觀,她亦知道,王謐如兄長一樣,權力的欲望一旦滋生,兩者便會互相吸引。陸昭早先便對兄長心中的遲疑有所預判,之前的書信其實語氣並未那般懇切殷勤,她拿到信件之後,不由得再一一斟酌更正,再按照兄長的筆跡謄抄,最終托轉,交到魏帝手中的時候,已是完美謙卑的詞調。


    如今王謐提供的價值不低,倒是可以勸兄長不必過於執著於以武力複國。造反複國的成本何其高昂,況且隴西本非自家盤麵,龍興之地必在南方,而權力索取,本非僅有反叛一途。


    然而情正濃時,陸歸也有幾分清醒,他先請仆從領王謐於雅堂休息飲茶,又令人準備宴席,自己則暫請陸昭於別處另敘。王謐也不做他猜想,如今他正幻想著牧守一方的美好未來,以及高興於初次見麵便能與陸歸惺惺相惜,歡快暢談的順利。


    陸昭與陸歸來到後院內室,陸歸方才開口,情急問:“昭昭,你怎麽也來了?”


    第77章 圖謀


    待兩人坐定之後, 陸昭方開口道:“我先前不知皇帝心性如此多疑,削藩令下前,竟將我家完全屏蔽於外。因此設計做局, 殺了皇帝的聯絡人。如今皇帝雖然見疑我家,但因東朝崛起, 又兼斷了與大兄的聯絡, 現在方寸已失,不敢不信重大兄。今上已欲以萬戶侯及方伯之位招納大兄,怕大兄因斷聯而生疑心, 顧而將我也遣了來,以作見證。”


    陸歸冷笑道:“我早知北傖不足信。”說完神色緩和, 又欣慰道,“北傖既肯放你出城, 便是他們失策了。你我兄妹二人定策,未必不能效後燕武成光複之舉。”


    陸昭見兄長果然已經動了割據的心思, 因此就勢轉圜而言:“慕容垂掎拔山嶽,騰嘯風雲, 可謂英雄。然其逃出樊籠, 如魚得水之前,亦念舊主苻堅之恩。苻堅淝水兵敗攜千騎投奔,慕容垂仍統萬軍接應, 交歸兵權,時人稱其德。之後回故裏收拾舊部,義取天下, 無人言而非之。況且其子亦雲, 燕複興當在河陽,推而及我, 吳複興亦當在江東。”


    陸歸雖為武將,亦通書史,雖然複國有心,但陸昭這番話不得不讓他重新麵對現實。如今他夾於二主之間,已是疲於應對,不管出於何心,魏帝和涼王都對自己有著知遇之恩。如若真割據一方,雖然兩邊都不敢輕動,但於大義上便已經虧欠了幾分。


    而作為兄長,陸歸也深知陸昭所言不是讓他做一個大德大義大好人,曆史上慕容垂的複國本質也並非因此。但凡複國,總要有一個道義上的支點。若他此時貿然割據,一是父母俱在京中,不能全孝。二來枉顧君恩不能全義。同時失去這兩個支點,即便複國,也如人失去雙腿,難以前行。縱使可以以一時的武力鎮壓,但維護統治的成本將會變得極高。


    至於龍興之地,他家人脈網絡俱在江東。隴西雖然如今在自己掌轄之內,但攻克未久,還沒有任何體係可言。且隴西溝壑縱橫,豪強林立,可謂一個王八一個坑。唯一一個可以穩定輸血的大後方北涼州也在涼王手中,地域上也確實不具備割據的能力。


    “果實熟與未熟,不過一晚而落之差,然而味道美惡,卻有天地之別。君子不怙亂,不為禍先,那便先觀望吧。”陸歸暫且打消了這一念頭:“阿妹既然有備而來,皇帝亦遣使言說,想必已談妥了條件。”


    陸昭發間的金梳做重山狀,在光下金瀾明滅,一如接下來半隱半真的言辭:“皇帝欲封兄長為萬戶侯,領督護職,軍權如故。”因之前兄長的反應,陸昭並沒有將王謐領安定太守一事言明。兄長明曉政事,當知督護之位並非方伯之尊,無治民之權。因此對於魏帝此舉必然不快。到時候自己再拋出一個更好的方案,於情於理,兄長便會樂於接受。


    陸歸心中已有不豫:“涼王已受我假節,領梁州刺史位。謀求權勢,本就是欲立我家於超然之地,不必再仰他人鼻息。如今若降皇帝,則失方伯,再無出鎮可能,我實在不甘為此。”


    “若以王謐為安定太守,兄長以為如何?”陸昭問,“他是北平亭侯的次子,出自陳留王氏嫡支。”


    “便是方才善談之人?他對我家倒是並無太多成見,似乎有親善之意。”陸歸眉間輕皺,“隻是王氏聲名在外,他又為嫡支,若居安定,隻怕我與他會有所相傷。”


    陸昭笑道:“阿兄不必煩憂。王謐雖領少保,但生平未曾任事,雖居太守之位,所行不過內史之權。況且兄長的督護之位僅屈於刺史之下,職權上,王謐亦無插手兄長的權力,不過是在資源調動上,需要與兄長溝通。更何況如今兄長先行紮根於此,官吏多為兄長舊部,王謐無任事履曆,徒然下放,必要諳聲一段時日,短期內必不會有任何衝突。況且此舉對我家,另有一樁天大的好處。”


    此時陸歸對此議已有了些許認同,素知陸昭於門閥博弈間有翻雲覆雨之能,因此細心聆聽道:“願聞其詳。”


    陸昭道:“兄長虎踞隴西,欲為方伯,所圖無非是為擁有以一己撼動時局的力量,繼而保存我家。若此時圖謀方鎮之位,雖能割據一方,但關隴勢力紛繁複雜,憑我家南人身份,必不能讓關隴舊族肯於割讓實利。更何況如今關隴薛賀豪門把持中樞,兄長若要坐穩此地,亦要擁有足矣震懾各方的武力。若不能,則必然麵對與薛賀兩家爭奪關隴之利,屆時已無涼王之患,關隴世族聯合西北舊族,把我家一個南人方伯撬走抹殺,輕而易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門閥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槊並收藏門閥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