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昭入侍長樂宮,賀禕之所以會答應,無異於有著直接的借口將陸昭作為人質掌控在長樂宮內。但有了這一次事件,太子一方會不會出麵反扣,有待商榷。自己如今有弟弟提供的宿衛,又有班劍圍拱,宮城內也有不少親信,想來從中樞署衙帶出陸昭,並不困難。更重要的是,要趕緊從台中拿走一批以往涉及賀氏、且由丞相府與保太後提出的種種檔案留底。這種時候,若被有心之人利用,借著太子領兵入駐京畿,坐朝持重的機會,一刀捅出,或直接潑一盆髒水,賀家立刻如坐針氈。
不過幸好如今臨近旬休,大部分省臣皆在家中,這種瓜蔓追責的體力活暫時無法付諸實踐。借此機會他必須親自再去見一見薛琬,竭盡全力謀求聯合。即便要易儲,要宮變,也必須要等這件事情過去,太子遠離長安後,才能付諸實施。
保太後思索片刻後,終於點頭道:“好,你去吧。”
此時元洸忽然道:“太後,我與丞相通往。”
“不可!”
“不可!”
保太後與賀禕幾乎異口同聲。良久後,保太後對倩秀道:“帶上護衛,送大王回清涼殿,去吧。”
倩秀應諾,與元洸同行出涼亭後,便已有百人具甲衛士趕來,前呼後擁而去。
保太後凝眉沉目,低聲下令道:“今晚月色好,去請長公主一家。待其入宮後,宮城戒嚴,無令不可擅入。”
夜色下,倩秀小心翼翼地扶著元洸在護衛中前行,此時凝重的氣氛,讓她心中也產生了小小的恐懼。恐懼之外,也不乏將今日月下宴遊的幻滅寄怨於那個台中生事的女侍中。“陸氏倨傲,引台臣不滿,本來好好的家宴,當真是可惜了。還要鬧得丞相和大王不得安生。”
話音剛落,倩秀忽覺手腕間一陣生疼,那枚五色絲繩以近乎暴力的方式被元洸扯了下來,在腕間留下一片驚目的紅痕。然而對方的麵色卻未見一絲怒意,眉眼間的笑容仿佛暖風下的芍藥花,愈綻愈豔。“倩秀姐姐失言了,今日小懲。”
倩秀聞言隻覺心中大慟,盡管那笑容分外絢麗,此時在她看去,卻如冰淩滴水一般的寒冷。她下意識地駐了一步,然而對方卻依然沒有停下腳步,戍衛們黑壓壓地如潮水一般隨他湧入清涼殿的大門。
她笑了笑,慢慢蹲下身。她明白,她不過是保太後利用的一顆棋子而已。當這顆棋子在主人的指尖彌留之際,卻也曾感受過一絲溫存。隻是這一絲溫存終究留不住,執子者殺伐決斷,落子無悔。而她終將在這縱橫的棋盤上困頓一生,等待屬於別人的勝利,或是敗亡。“婢子恭送大王。”
倩秀的聲音遙遙,落在遠行的元洸耳中,好似哭泣,然而他終究也沒有再回頭。他隻有一雙目,一顆心,容不得再給旁人,哪怕僅是一次回顧。
日西落,月東升,元洸抬起頭,月是滿月,分外圓全,如同他與母親相守的最後一晚。局勢至此,以陸昭之力,賀薛兩家必如水火。高塔之尖,僅容一人站立,屆時,必有一方倒台。這離他的所求所願,更近了一步。隻是此時,他真的高興不起來,真的。
同一月色下,中書衙署內,元澈步入中庭,回首微笑道:“陸侍中,下次你我再見,隻怕是司馬門前了。”
賀禕從長樂宮出,此時已有班劍在禦,然而他仍覺得心中惴惴。所謂班劍,看似威儀赫赫,其實外強中幹。自前朝以降,所賜班劍皆為木製,繪以
文采,取裝飾燦爛之義,真遇到危難時若想靠此保命,簡直是天方夜譚。此時,一群數百人組成的甲衛與騎兵從離長樂宮門不遠處的巷子裏疾行而過,賀禕頓時大感不妙。
此時隻見一人匆匆行來,乃是賀禕府中一名貴妾的兄長,有著鮮卑段氏血統的段華,段文升,如今在丞相府任職文學掾。
“文升怎得來此?”賀禕慌忙問道。
段華道:“禦史大夫執令來我家,說得了密奏,要搜府。具體事宜卻隻字不說。卑職來見丞相,正是為此啊。”說完又指了指不遠處深巷,“那些護衛,卑職來此時已有所打聽,據說是從太子軍中所調,急入未央宮。丞相,如今到底是何事態啊?”
賀禕思索片刻後,道:“薛琬既沒有說具體事由,事情必有轉圜。他帶著人可去了署衙?”
段華道:“似入台中。”
賀禕冷笑道:“既如此,想來我與他皆逃不掉了。”說完,不等段華再問,賀禕揚手抽鞭,策馬疾馳,先奔宮城南門而去。
中書署衙內,陸昭重新跪於地上,鳳目闔閉,開始了寂靜而漫長的等待。
第121章 迸裂
時至傍晚, 賀禕在兩衛甲士的護衛下由未央宮西門進入台省。其實未央、長樂二宮內本有廊道相連,但廊道戍衛並非賀禕所相熟,因此諸多權衡之後, 選擇了自己親信南門侯所值守的南門。宮門守衛對其做完例行檢查之後,將一柄劍交給了他。賀禕本有劍履上殿之權, 隻不過平時為作謙厚姿態, 從來不曾攜帶。
厚重的宮門在他身後軋軋閉合,最後伴隨著銅鐵的沉鳴,宮門落鎖。賀禕望了望南宮門上方值守的人, 輕輕拱手,對方亦點頭示意。
宮門下鑰之後, 台省內往來道路上幾乎無任何人行走,偶有燈火零星, 也不過各個署衙的值房內留守一到兩人。此時,賀禕與其隨眾的聲勢浩大, 仿佛成為了台省中最為矚目的聲響。今日的未央宮內似乎靜謐地不同尋常,賀禕穩穩前行, 袍服與肌理之下的鮮血, 因對於死亡的恐懼化作低低的嘶吼,然而不時間,又因對權欲的趨之若鶩掀起滔天的巨浪。
“你領五人, 去禦史台察看薛公在否,若薛公在,請言勿疑, 再使一人回來報我。”賀禕一邊疾行, 一邊下達著命令。
薛琰通過調糧的詔令發現崔家與賀家勾連的玄機,此時對薛琬最有利的動作便是去中書扣下相關文書, 帶回禦史台,封存備案,隻待來日發難。但太子忽然調兵於此,若薛琬臨陣倒戈,則大勢去矣。如果今夜能與薛琬談攏,將此事按下,便可渡危難。但若不能,他也要搜遍台省,把陸昭找出來,扣在手中,以借陸家的力量,與皇權和薛氏鬥一回狠。
終於,他在中書署衙前停下,屋內沒有點燈,門也沒有落鎖。
賀禕有些狐疑。
一名宿衛在其示意下上前打開了門。
夏日流火的滾燙隨著夕陽的墜落早已不複存在,此時夜涼如水,細微的水汽在空中遊蕩,蟄伏在屋簷下的夜風,在門被打開的一霎那,湧入了黑暗之中。她從黑暗中走出,明淨的月色剝去一團霧氣,灑於其身。她的麵,似澄湖淨練,相與無際,唯有眉梢間的孤煙歸雲,在光下有著明滅之感。而她身上深色的時服與她的眼底一樣,深邃而難辨,滿月的一輪清光在此處,毫無立足之地,隻可全然膺服。
“陸昭恭迎丞相。”她拱手做禮,將永夜懷抱,隱藏於雙手之後的,是不露聲色的微笑。
美髯之下,賀禕亦笑容森森,他慢慢走上前,在其身前一步之處停止。那雙手潔如玉板,其顏色,其恭敬,皆讓人無法挑剔。賀禕笑了笑,用劍柄輕輕地挑開了它。
“陸侍中有何教我?”
陸昭對賀禕之舉似不以為意,依然平和道:“請丞相摒卻宿衛,中書衙署內,勿取一物。”
賀禕不置可否,隻先入衙署內,命人點燈。屋內頃刻照亮,在北牆一排書閣中,鐵鎖已被人鑿開,甚至書閣之門都未曾關閉。這裏存放的幾乎都是自今上登基後所有詔令的副本。而如今,關係扶風、上庸等地的文書皆已被取出。賀禕眉目半垂,凶利的目光掃至閣子上屬於河內的部分。
薛琬已來過中書署衙,並取走了相關文移,如今應該已經回到了禦史台。薛氏郡望河內,家底也不幹淨。賀禕的手在閣子的邊緣遊移著,此時他拿走文書,倒可以與薛琬做一筆交易。
然而正當此時,門外忽有人來報:“丞相,薛公並不在禦史台,聽聞侍衛說已奉詔入禁中宣室殿麵君!”
賀禕大驚,伸手便要去取閣中文書,卻被一隻皓腕橫空攔下。“丞相意欲何為啊?”
賀禕道:“網羅薛氏罪狀,禦前自辯。”
陸昭點了點頭,繼續問:“那麽薛公至此,丞相覺得他又意欲何為?”
賀禕道:“無非是網羅……”說到這裏賀禕停住了。雖然他二人所為目的相同,但所站的大背景卻相去甚遠,“陸侍中之意?”
陸昭的手慢慢落下,撫摸著書閣上所刻的州宇地名,仿佛欲將這千山萬水玩弄於股掌之中:“潛懷異誌,圖謀易位,這個罪名薛琬擔不起,丞相擔不起,但有人能擔得起。丞相兩袖清風,何須禦前自辯,更何況如今禦前自辯如螳臂當車,但入都自辯卻可殺人於無形。”
賀禕目中精光閃過,潛懷異誌,圖謀易位,這樣的罪名落在賀氏、薛氏這種世家大族前,尚要考量,是否會引起激變。若落在崔諒這樣強力方鎮的麵前,隻怕要逼其反叛。即便是薛琬身居禦史高位,皇帝聞得此議也會對薛琬極力打壓。
如今薛琬已入禁中,他與薛琬幾乎已無何談的可能。此時若自己也網羅這些罪狀,隻會將自己更深地牽連其中,能夠做的也不過是相互攀咬,加深彼此的怨懟,所處地位,反倒不能夠超然。
陸昭繼續道:“如今薛琬漏夜至此,也是帶了宿衛班劍,聲勢赫赫,不輸丞相。此時薛琬已入禁中,想來今上片刻之後也會下詔於丞相,丞相也想這般姿態麵君麽?”說罷,陸昭走到案前,將一封手令徐徐展開,“調糧之議,我已擬一封手詔,調漢中糧草於撫夷護軍部。中書王門,與我家親善,此令已備案留所未發。先前議令,未有備份,若皇帝徹查,也僅有丞相以漢中糧草支援前線,不論親疏,公正無私一言。”
撫夷護軍如今由薛琰所領,糧草是否有資助崔諒之事,如今已有定論。薛琬若執此論網羅罪證,於大義上已站不住腳。至於之後的事情,陸放任淳化縣令,乃是撫夷護軍部下所治的唯一大縣,且軍政彼此分離。屆時糧草交接,如何再行分配,便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且淳化縣令這種低品階的官員任命,並不走台省,甚至連皇帝都不需要知道,僅由丞相府掾屬□□。因此,陸家與賀家是否聯手,根本不會存有嫌疑。至於事後薛琰是否會知曉,已經不再重要,他有沒有命活到那個時候都是個問題。
賀禕聞言,笑容漸深,望向陸昭的眼神也逐漸消退了敵意:“我心無愧,當自往矣。”
陸昭聞言,亦徐徐下拜,袍服垂地,仿佛冥河天降:“陸昭謹為丞相賀。”
賀禕揮了揮手,數百名宿衛旋即圍在了陸昭的身邊。這些人自不必跟隨賀禕,但如今境況,肯定也不能放任陸昭在這裏一個人晃蕩。“護衛陸侍中回長樂宮。”賀禕下令後對陸昭道,“陸侍中定當明白本丞相的難處。”
陸昭笑答:“陸昭明白,丞相請自便。”
賀禕離開,然而走了幾步後,忽然回首道:“不知靖國公有意三公否?”
陸昭躬身答道:“我家聲望,圖九卿已是非分,唯願一家安守涼州,世代守護國門。”
他以三公之位來試陸家的格局,她亦用此來回答陸氏一族目前最大的政治訴求。
賀禕朗聲大笑:“蛟龍不世出,如今在天矣。”
是夜,賀禕不帶甲,不佩劍,隻身一人,獨坐於禦苑湖邊觀賞荷花。聞陛下詔,入禁中。
宣室殿外,劉炳在誦讀著薛芷封位容華的詔命。薛琬垂首聆聽,心如死灰。他身後是三十班劍連同百名宿衛,本以為賀禕會有所動作,宮變頃刻而至,卻未曾想賀禕遲遲不來,且皇帝竟得知此事,有所宣召。如此一來,他攜眾夜間奔赴台省的動作,便再也解釋不清了。
當他把文書遞給劉炳,試圖借此挽回的時候,劉炳隻是笑了笑,而後告訴他,他的女兒即將封位容華,隻待小公主滿周歲,便可進位昭儀。那時,薛琬便明白,魏帝的此番動作在第二天落入朝臣耳中的時候,所有人都將知道,薛氏為了外戚之貴,大權獨攬,與賀氏分道揚鑣,轉投皇權。此時,他僅希望賀禕勾連崔諒確有此事,皇帝英明,即便當下隱忍不發,也不會對自己太過苛責。
恍然間,薛琬想起了在中書署衙內跪候的女侍中。那分外恭順的模樣與試圖阻攔自己拿取公文,並非在乞求,而是在等待自己掉入她所織就的巨網。
宣誓殿內,朱幄重重,獸香不斷。魏帝與太子相對而坐,執子手談。樟木棋盤上,棋子星落點點,布局才開,魏帝執黑先入天元。元澈所執白棋依舊暗暗蟄伏,右上一角無憂,已與左上星位遙相呼應,他旋即中間一點,白棋旋即暗連成片。
元澈明白,其實今日之事,以賀禕之智,薛琬之資,不會如此輕易入觳。陸昭以調糧之事發軔,挑起薛賀矛盾,引薛琰向宮變的方向遐想,繼而做出決斷。人在最危險的時刻,必須將事情發展往最壞處取向,人心亦如是。這些人皆宦海沉浮多年,必然有所戒備。
然而她卻皓腕輕落,點子一顆,讓他調軍馬入宮戒備,原本的疾風驚雷,頃刻變作傾盆大雨。任誰麵對此情此景,都會為之恐懼,進而無視柔緩的選擇,反而做出極端的決斷。
當他看到她提前備下的調糧詔命那一刻,當他聽到她建議加封薛芷建議的那一刻,他便明白她所圖之大,所謀之深。一閃電光劃過天際,將宮城上空的濃雲一分為二,元澈望了望天空,皎皎月色早已不複存在,又要有一場大雨。而在長安即刻到來的血雨之下,她周身不染一絲腥氣,左執丞相,右托皇權,踩著失敗者滾落的頭顱,幹淨利落,拾級而上。薛家即將敗落,皇權有所抬頭,而她也將再登權力的高峰。
黑棋與白棋還在角逐,然而早已知曉勝負的元澈隻覺得興味索然。
魏帝又拈了一枚棋子落下:“今夜不知孰勝孰負。”
元澈執白而應:“古往今來,先出破綻者負。”
第122章 電雨
棋至中盤, 黑白相互絞殺,愈演愈烈,而外麵宣詔冊封事宜已然收聲, 劉炳回到殿中複命。
魏帝道:“薛公深夜入省,讓他進來吧, 再去禦廚那裏, 傳幾樣吃食。”
劉炳領命,片刻之後便領了薛琬入內。薛琬未著公服,而是一身絳湖色的時服, 玉冠繡帶,不加貂蟬。或許因其常年居禦史大夫高位, 麵容略為嚴肅,眉眼間笑意全無, 通身的剛正。
薛琬入內後,魏帝仍是一副專心棋局的模樣, 隻是招了招手,喚了他的表字道:“伯玉不必拘禮, 過來坐吧。”
魏帝與太子又對弈數手, 黑棋勢烈,銳不可當,白子屠龍終未功成, 雖仍存大勢,但實地有差,最終太子告負。魏帝既勝, 也不急於理會薛琬, 而是與太子複盤。
薛琬跪坐於皇帝身側,眼前的太子已不複當年踏入薛府做客的模樣, 其骨相類父,頗有鮮卑人高鼻弓眉的深邃之感,但眼睛與頭發皆像極了他的母親。那一年他跟著他的祖父與父親初入自己府上,不過是身穿葛袍的小郎君,個子略高些,笑容明朗。與薛芷兩個小孩子一起繞樹嬉戲,這才有了先帝指婚之語。
而此時何郎不再,謝女亦有所歸,彼此的政治訴求也相去甚遠。薛琬神色黯淡,想到生前身後事,決定若自己此番得以保全,要招尚在荊州出任江夏太守的幼弟歸都,以作籌謀。
魏帝雖是傀儡上位,但因深知自己性命如風絮飄搖,對待諸子可謂親厚。時下太子掌權,魏帝對於太子的忌憚雖因帝王身份深而有之,卻也因當年對其嘔心瀝血的培養,變得隱忍而克製。以太子克複吳地為起始,至隴山大敗涼王,皇權抬頭已是不可阻擋 。
然而即便如此,魏帝也沒有大起建立事功之心,即便是抬舉陸氏,也不過是為自己的發聲渠道與安全多做一份保障。削藩的風險,他這一輩來擔,才弱勢孤與奪子之妻的罵名,他也來背。他隻要保住他的儲君,在世家迫害中碩果僅存的兵權執掌人。最終,督中外諸軍事,乃至於如今的加錄尚書事,都是毫不猶豫地將政治資源傾倒其上。
將下棋時的義理講解一番後,魏帝也不乏誇讚:“白棋這幾處布置,倒頗有妙處,勾連迂回,曲徑通幽。隻是你對其太過看重,後續處處回護,便是促其速死,以至於中盤失利,收官失地,倒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元澈低首道:“這處棋的確耗兒臣心力頗多,日思冥想,為兒臣鍾愛。隻是到底是兒臣棋力不逮,對弈父皇,敗之自然。若此處棋能得父皇寬宥一二,也算可與兒臣共沐父皇恩澤。”
魏帝笑了笑,不置可否,問劉炳道:“聽聞陸侍中也在台省?”
劉炳道:“回陛下,陸侍中被太子罰跪於中書署衙。”對於後續,劉炳選擇了隱瞞。
魏帝將棋子撂在棋盒中,又接過小內侍的帕子擦了擦微有汗汽的手心,而後道:“她衝撞台臣,是該罰。”說完對太子道,“你領人過去看看,若人還在,勒令其歸家,禁足五日思過。”這都是場麵話,此時魏帝很清楚,賀家所掌的宮禁宿衛也有不少,發生這樣的事後,火速帶人離開,回長樂宮安置,才是正理。
元澈領命後出了殿,此時殿內便隻有魏帝與薛琬君臣二人對坐。
魏帝徐徐道:“那些文書朕都看過了,不知薛禦史有何對策?”
方才魏帝對太子講解圍棋義理,又牽出無數妙語,薛琬不得不究其背後深意。說到底,此次事件由中書事發,薛琰發現賀氏與崔氏暗中勾連。雖然這一把戰火由陸昭點燃,但賀氏將漢中糧草傾斜於崔諒之手,並未被這位女侍中給壓住,反而示其於自家。
若陸家真為賀家所用,陸昭大可借職務之便,將詔命捏在手上,等崔諒耐不住性子向中樞索要,或是通過運作將度支曹的薛琰開掉,都不失為一個穩妥的辦法。如此,隻能說陸氏並非絕對站在賀氏一方,她點了這一把火,就是為了陸家借此機會得以躍遷。
想到此處,薛琬隻覺眼前明朗,道:“京畿重地,許多事當以圓緩為要。如今這些文書,倒不足為信,或許丞相赤誠之心拳拳。隻是糧草一事,丞相府顯然有失公允,若陛下不忍苛責,崔諒大軍或許可以稍後遠調?”
魏帝內心冷笑,老東西和我玩太極,難道以為自己不清楚那文書如何得來的不成。賀氏與崔氏勾連如今是板上釘釘,薛琬讓自己出麵調離崔諒,就是讓自己將賀氏、崔氏得罪個幹淨。於是魏帝起身道:“丞相府有失公允?可有證據?”
薛琬道:“涼逆肆虐,三輔凋敝,各縣均缺乏糧草,然丞相府僅以漢中糧草傾與崔諒一人。陸侍中攜此詔令入中書,有議郎一人,太子亦在場。想來中書也有備份?”
魏帝皺了皺眉,語氣已急不可耐,對劉炳道:“丞相今日應在長樂宮赴太後家宴,速去請。王嶠來了沒有?若沒有來也讓人去傳。讓那個議郎找到詔命也過來。”
劉炳猶豫道:“回陛下,中書監抱病……”
不過幸好如今臨近旬休,大部分省臣皆在家中,這種瓜蔓追責的體力活暫時無法付諸實踐。借此機會他必須親自再去見一見薛琬,竭盡全力謀求聯合。即便要易儲,要宮變,也必須要等這件事情過去,太子遠離長安後,才能付諸實施。
保太後思索片刻後,終於點頭道:“好,你去吧。”
此時元洸忽然道:“太後,我與丞相通往。”
“不可!”
“不可!”
保太後與賀禕幾乎異口同聲。良久後,保太後對倩秀道:“帶上護衛,送大王回清涼殿,去吧。”
倩秀應諾,與元洸同行出涼亭後,便已有百人具甲衛士趕來,前呼後擁而去。
保太後凝眉沉目,低聲下令道:“今晚月色好,去請長公主一家。待其入宮後,宮城戒嚴,無令不可擅入。”
夜色下,倩秀小心翼翼地扶著元洸在護衛中前行,此時凝重的氣氛,讓她心中也產生了小小的恐懼。恐懼之外,也不乏將今日月下宴遊的幻滅寄怨於那個台中生事的女侍中。“陸氏倨傲,引台臣不滿,本來好好的家宴,當真是可惜了。還要鬧得丞相和大王不得安生。”
話音剛落,倩秀忽覺手腕間一陣生疼,那枚五色絲繩以近乎暴力的方式被元洸扯了下來,在腕間留下一片驚目的紅痕。然而對方的麵色卻未見一絲怒意,眉眼間的笑容仿佛暖風下的芍藥花,愈綻愈豔。“倩秀姐姐失言了,今日小懲。”
倩秀聞言隻覺心中大慟,盡管那笑容分外絢麗,此時在她看去,卻如冰淩滴水一般的寒冷。她下意識地駐了一步,然而對方卻依然沒有停下腳步,戍衛們黑壓壓地如潮水一般隨他湧入清涼殿的大門。
她笑了笑,慢慢蹲下身。她明白,她不過是保太後利用的一顆棋子而已。當這顆棋子在主人的指尖彌留之際,卻也曾感受過一絲溫存。隻是這一絲溫存終究留不住,執子者殺伐決斷,落子無悔。而她終將在這縱橫的棋盤上困頓一生,等待屬於別人的勝利,或是敗亡。“婢子恭送大王。”
倩秀的聲音遙遙,落在遠行的元洸耳中,好似哭泣,然而他終究也沒有再回頭。他隻有一雙目,一顆心,容不得再給旁人,哪怕僅是一次回顧。
日西落,月東升,元洸抬起頭,月是滿月,分外圓全,如同他與母親相守的最後一晚。局勢至此,以陸昭之力,賀薛兩家必如水火。高塔之尖,僅容一人站立,屆時,必有一方倒台。這離他的所求所願,更近了一步。隻是此時,他真的高興不起來,真的。
同一月色下,中書衙署內,元澈步入中庭,回首微笑道:“陸侍中,下次你我再見,隻怕是司馬門前了。”
賀禕從長樂宮出,此時已有班劍在禦,然而他仍覺得心中惴惴。所謂班劍,看似威儀赫赫,其實外強中幹。自前朝以降,所賜班劍皆為木製,繪以
文采,取裝飾燦爛之義,真遇到危難時若想靠此保命,簡直是天方夜譚。此時,一群數百人組成的甲衛與騎兵從離長樂宮門不遠處的巷子裏疾行而過,賀禕頓時大感不妙。
此時隻見一人匆匆行來,乃是賀禕府中一名貴妾的兄長,有著鮮卑段氏血統的段華,段文升,如今在丞相府任職文學掾。
“文升怎得來此?”賀禕慌忙問道。
段華道:“禦史大夫執令來我家,說得了密奏,要搜府。具體事宜卻隻字不說。卑職來見丞相,正是為此啊。”說完又指了指不遠處深巷,“那些護衛,卑職來此時已有所打聽,據說是從太子軍中所調,急入未央宮。丞相,如今到底是何事態啊?”
賀禕思索片刻後,道:“薛琬既沒有說具體事由,事情必有轉圜。他帶著人可去了署衙?”
段華道:“似入台中。”
賀禕冷笑道:“既如此,想來我與他皆逃不掉了。”說完,不等段華再問,賀禕揚手抽鞭,策馬疾馳,先奔宮城南門而去。
中書署衙內,陸昭重新跪於地上,鳳目闔閉,開始了寂靜而漫長的等待。
第121章 迸裂
時至傍晚, 賀禕在兩衛甲士的護衛下由未央宮西門進入台省。其實未央、長樂二宮內本有廊道相連,但廊道戍衛並非賀禕所相熟,因此諸多權衡之後, 選擇了自己親信南門侯所值守的南門。宮門守衛對其做完例行檢查之後,將一柄劍交給了他。賀禕本有劍履上殿之權, 隻不過平時為作謙厚姿態, 從來不曾攜帶。
厚重的宮門在他身後軋軋閉合,最後伴隨著銅鐵的沉鳴,宮門落鎖。賀禕望了望南宮門上方值守的人, 輕輕拱手,對方亦點頭示意。
宮門下鑰之後, 台省內往來道路上幾乎無任何人行走,偶有燈火零星, 也不過各個署衙的值房內留守一到兩人。此時,賀禕與其隨眾的聲勢浩大, 仿佛成為了台省中最為矚目的聲響。今日的未央宮內似乎靜謐地不同尋常,賀禕穩穩前行, 袍服與肌理之下的鮮血, 因對於死亡的恐懼化作低低的嘶吼,然而不時間,又因對權欲的趨之若鶩掀起滔天的巨浪。
“你領五人, 去禦史台察看薛公在否,若薛公在,請言勿疑, 再使一人回來報我。”賀禕一邊疾行, 一邊下達著命令。
薛琰通過調糧的詔令發現崔家與賀家勾連的玄機,此時對薛琬最有利的動作便是去中書扣下相關文書, 帶回禦史台,封存備案,隻待來日發難。但太子忽然調兵於此,若薛琬臨陣倒戈,則大勢去矣。如果今夜能與薛琬談攏,將此事按下,便可渡危難。但若不能,他也要搜遍台省,把陸昭找出來,扣在手中,以借陸家的力量,與皇權和薛氏鬥一回狠。
終於,他在中書署衙前停下,屋內沒有點燈,門也沒有落鎖。
賀禕有些狐疑。
一名宿衛在其示意下上前打開了門。
夏日流火的滾燙隨著夕陽的墜落早已不複存在,此時夜涼如水,細微的水汽在空中遊蕩,蟄伏在屋簷下的夜風,在門被打開的一霎那,湧入了黑暗之中。她從黑暗中走出,明淨的月色剝去一團霧氣,灑於其身。她的麵,似澄湖淨練,相與無際,唯有眉梢間的孤煙歸雲,在光下有著明滅之感。而她身上深色的時服與她的眼底一樣,深邃而難辨,滿月的一輪清光在此處,毫無立足之地,隻可全然膺服。
“陸昭恭迎丞相。”她拱手做禮,將永夜懷抱,隱藏於雙手之後的,是不露聲色的微笑。
美髯之下,賀禕亦笑容森森,他慢慢走上前,在其身前一步之處停止。那雙手潔如玉板,其顏色,其恭敬,皆讓人無法挑剔。賀禕笑了笑,用劍柄輕輕地挑開了它。
“陸侍中有何教我?”
陸昭對賀禕之舉似不以為意,依然平和道:“請丞相摒卻宿衛,中書衙署內,勿取一物。”
賀禕不置可否,隻先入衙署內,命人點燈。屋內頃刻照亮,在北牆一排書閣中,鐵鎖已被人鑿開,甚至書閣之門都未曾關閉。這裏存放的幾乎都是自今上登基後所有詔令的副本。而如今,關係扶風、上庸等地的文書皆已被取出。賀禕眉目半垂,凶利的目光掃至閣子上屬於河內的部分。
薛琬已來過中書署衙,並取走了相關文移,如今應該已經回到了禦史台。薛氏郡望河內,家底也不幹淨。賀禕的手在閣子的邊緣遊移著,此時他拿走文書,倒可以與薛琬做一筆交易。
然而正當此時,門外忽有人來報:“丞相,薛公並不在禦史台,聽聞侍衛說已奉詔入禁中宣室殿麵君!”
賀禕大驚,伸手便要去取閣中文書,卻被一隻皓腕橫空攔下。“丞相意欲何為啊?”
賀禕道:“網羅薛氏罪狀,禦前自辯。”
陸昭點了點頭,繼續問:“那麽薛公至此,丞相覺得他又意欲何為?”
賀禕道:“無非是網羅……”說到這裏賀禕停住了。雖然他二人所為目的相同,但所站的大背景卻相去甚遠,“陸侍中之意?”
陸昭的手慢慢落下,撫摸著書閣上所刻的州宇地名,仿佛欲將這千山萬水玩弄於股掌之中:“潛懷異誌,圖謀易位,這個罪名薛琬擔不起,丞相擔不起,但有人能擔得起。丞相兩袖清風,何須禦前自辯,更何況如今禦前自辯如螳臂當車,但入都自辯卻可殺人於無形。”
賀禕目中精光閃過,潛懷異誌,圖謀易位,這樣的罪名落在賀氏、薛氏這種世家大族前,尚要考量,是否會引起激變。若落在崔諒這樣強力方鎮的麵前,隻怕要逼其反叛。即便是薛琬身居禦史高位,皇帝聞得此議也會對薛琬極力打壓。
如今薛琬已入禁中,他與薛琬幾乎已無何談的可能。此時若自己也網羅這些罪狀,隻會將自己更深地牽連其中,能夠做的也不過是相互攀咬,加深彼此的怨懟,所處地位,反倒不能夠超然。
陸昭繼續道:“如今薛琬漏夜至此,也是帶了宿衛班劍,聲勢赫赫,不輸丞相。此時薛琬已入禁中,想來今上片刻之後也會下詔於丞相,丞相也想這般姿態麵君麽?”說罷,陸昭走到案前,將一封手令徐徐展開,“調糧之議,我已擬一封手詔,調漢中糧草於撫夷護軍部。中書王門,與我家親善,此令已備案留所未發。先前議令,未有備份,若皇帝徹查,也僅有丞相以漢中糧草支援前線,不論親疏,公正無私一言。”
撫夷護軍如今由薛琰所領,糧草是否有資助崔諒之事,如今已有定論。薛琬若執此論網羅罪證,於大義上已站不住腳。至於之後的事情,陸放任淳化縣令,乃是撫夷護軍部下所治的唯一大縣,且軍政彼此分離。屆時糧草交接,如何再行分配,便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且淳化縣令這種低品階的官員任命,並不走台省,甚至連皇帝都不需要知道,僅由丞相府掾屬□□。因此,陸家與賀家是否聯手,根本不會存有嫌疑。至於事後薛琰是否會知曉,已經不再重要,他有沒有命活到那個時候都是個問題。
賀禕聞言,笑容漸深,望向陸昭的眼神也逐漸消退了敵意:“我心無愧,當自往矣。”
陸昭聞言,亦徐徐下拜,袍服垂地,仿佛冥河天降:“陸昭謹為丞相賀。”
賀禕揮了揮手,數百名宿衛旋即圍在了陸昭的身邊。這些人自不必跟隨賀禕,但如今境況,肯定也不能放任陸昭在這裏一個人晃蕩。“護衛陸侍中回長樂宮。”賀禕下令後對陸昭道,“陸侍中定當明白本丞相的難處。”
陸昭笑答:“陸昭明白,丞相請自便。”
賀禕離開,然而走了幾步後,忽然回首道:“不知靖國公有意三公否?”
陸昭躬身答道:“我家聲望,圖九卿已是非分,唯願一家安守涼州,世代守護國門。”
他以三公之位來試陸家的格局,她亦用此來回答陸氏一族目前最大的政治訴求。
賀禕朗聲大笑:“蛟龍不世出,如今在天矣。”
是夜,賀禕不帶甲,不佩劍,隻身一人,獨坐於禦苑湖邊觀賞荷花。聞陛下詔,入禁中。
宣室殿外,劉炳在誦讀著薛芷封位容華的詔命。薛琬垂首聆聽,心如死灰。他身後是三十班劍連同百名宿衛,本以為賀禕會有所動作,宮變頃刻而至,卻未曾想賀禕遲遲不來,且皇帝竟得知此事,有所宣召。如此一來,他攜眾夜間奔赴台省的動作,便再也解釋不清了。
當他把文書遞給劉炳,試圖借此挽回的時候,劉炳隻是笑了笑,而後告訴他,他的女兒即將封位容華,隻待小公主滿周歲,便可進位昭儀。那時,薛琬便明白,魏帝的此番動作在第二天落入朝臣耳中的時候,所有人都將知道,薛氏為了外戚之貴,大權獨攬,與賀氏分道揚鑣,轉投皇權。此時,他僅希望賀禕勾連崔諒確有此事,皇帝英明,即便當下隱忍不發,也不會對自己太過苛責。
恍然間,薛琬想起了在中書署衙內跪候的女侍中。那分外恭順的模樣與試圖阻攔自己拿取公文,並非在乞求,而是在等待自己掉入她所織就的巨網。
宣誓殿內,朱幄重重,獸香不斷。魏帝與太子相對而坐,執子手談。樟木棋盤上,棋子星落點點,布局才開,魏帝執黑先入天元。元澈所執白棋依舊暗暗蟄伏,右上一角無憂,已與左上星位遙相呼應,他旋即中間一點,白棋旋即暗連成片。
元澈明白,其實今日之事,以賀禕之智,薛琬之資,不會如此輕易入觳。陸昭以調糧之事發軔,挑起薛賀矛盾,引薛琰向宮變的方向遐想,繼而做出決斷。人在最危險的時刻,必須將事情發展往最壞處取向,人心亦如是。這些人皆宦海沉浮多年,必然有所戒備。
然而她卻皓腕輕落,點子一顆,讓他調軍馬入宮戒備,原本的疾風驚雷,頃刻變作傾盆大雨。任誰麵對此情此景,都會為之恐懼,進而無視柔緩的選擇,反而做出極端的決斷。
當他看到她提前備下的調糧詔命那一刻,當他聽到她建議加封薛芷建議的那一刻,他便明白她所圖之大,所謀之深。一閃電光劃過天際,將宮城上空的濃雲一分為二,元澈望了望天空,皎皎月色早已不複存在,又要有一場大雨。而在長安即刻到來的血雨之下,她周身不染一絲腥氣,左執丞相,右托皇權,踩著失敗者滾落的頭顱,幹淨利落,拾級而上。薛家即將敗落,皇權有所抬頭,而她也將再登權力的高峰。
黑棋與白棋還在角逐,然而早已知曉勝負的元澈隻覺得興味索然。
魏帝又拈了一枚棋子落下:“今夜不知孰勝孰負。”
元澈執白而應:“古往今來,先出破綻者負。”
第122章 電雨
棋至中盤, 黑白相互絞殺,愈演愈烈,而外麵宣詔冊封事宜已然收聲, 劉炳回到殿中複命。
魏帝道:“薛公深夜入省,讓他進來吧, 再去禦廚那裏, 傳幾樣吃食。”
劉炳領命,片刻之後便領了薛琬入內。薛琬未著公服,而是一身絳湖色的時服, 玉冠繡帶,不加貂蟬。或許因其常年居禦史大夫高位, 麵容略為嚴肅,眉眼間笑意全無, 通身的剛正。
薛琬入內後,魏帝仍是一副專心棋局的模樣, 隻是招了招手,喚了他的表字道:“伯玉不必拘禮, 過來坐吧。”
魏帝與太子又對弈數手, 黑棋勢烈,銳不可當,白子屠龍終未功成, 雖仍存大勢,但實地有差,最終太子告負。魏帝既勝, 也不急於理會薛琬, 而是與太子複盤。
薛琬跪坐於皇帝身側,眼前的太子已不複當年踏入薛府做客的模樣, 其骨相類父,頗有鮮卑人高鼻弓眉的深邃之感,但眼睛與頭發皆像極了他的母親。那一年他跟著他的祖父與父親初入自己府上,不過是身穿葛袍的小郎君,個子略高些,笑容明朗。與薛芷兩個小孩子一起繞樹嬉戲,這才有了先帝指婚之語。
而此時何郎不再,謝女亦有所歸,彼此的政治訴求也相去甚遠。薛琬神色黯淡,想到生前身後事,決定若自己此番得以保全,要招尚在荊州出任江夏太守的幼弟歸都,以作籌謀。
魏帝雖是傀儡上位,但因深知自己性命如風絮飄搖,對待諸子可謂親厚。時下太子掌權,魏帝對於太子的忌憚雖因帝王身份深而有之,卻也因當年對其嘔心瀝血的培養,變得隱忍而克製。以太子克複吳地為起始,至隴山大敗涼王,皇權抬頭已是不可阻擋 。
然而即便如此,魏帝也沒有大起建立事功之心,即便是抬舉陸氏,也不過是為自己的發聲渠道與安全多做一份保障。削藩的風險,他這一輩來擔,才弱勢孤與奪子之妻的罵名,他也來背。他隻要保住他的儲君,在世家迫害中碩果僅存的兵權執掌人。最終,督中外諸軍事,乃至於如今的加錄尚書事,都是毫不猶豫地將政治資源傾倒其上。
將下棋時的義理講解一番後,魏帝也不乏誇讚:“白棋這幾處布置,倒頗有妙處,勾連迂回,曲徑通幽。隻是你對其太過看重,後續處處回護,便是促其速死,以至於中盤失利,收官失地,倒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元澈低首道:“這處棋的確耗兒臣心力頗多,日思冥想,為兒臣鍾愛。隻是到底是兒臣棋力不逮,對弈父皇,敗之自然。若此處棋能得父皇寬宥一二,也算可與兒臣共沐父皇恩澤。”
魏帝笑了笑,不置可否,問劉炳道:“聽聞陸侍中也在台省?”
劉炳道:“回陛下,陸侍中被太子罰跪於中書署衙。”對於後續,劉炳選擇了隱瞞。
魏帝將棋子撂在棋盒中,又接過小內侍的帕子擦了擦微有汗汽的手心,而後道:“她衝撞台臣,是該罰。”說完對太子道,“你領人過去看看,若人還在,勒令其歸家,禁足五日思過。”這都是場麵話,此時魏帝很清楚,賀家所掌的宮禁宿衛也有不少,發生這樣的事後,火速帶人離開,回長樂宮安置,才是正理。
元澈領命後出了殿,此時殿內便隻有魏帝與薛琬君臣二人對坐。
魏帝徐徐道:“那些文書朕都看過了,不知薛禦史有何對策?”
方才魏帝對太子講解圍棋義理,又牽出無數妙語,薛琬不得不究其背後深意。說到底,此次事件由中書事發,薛琰發現賀氏與崔氏暗中勾連。雖然這一把戰火由陸昭點燃,但賀氏將漢中糧草傾斜於崔諒之手,並未被這位女侍中給壓住,反而示其於自家。
若陸家真為賀家所用,陸昭大可借職務之便,將詔命捏在手上,等崔諒耐不住性子向中樞索要,或是通過運作將度支曹的薛琰開掉,都不失為一個穩妥的辦法。如此,隻能說陸氏並非絕對站在賀氏一方,她點了這一把火,就是為了陸家借此機會得以躍遷。
想到此處,薛琬隻覺眼前明朗,道:“京畿重地,許多事當以圓緩為要。如今這些文書,倒不足為信,或許丞相赤誠之心拳拳。隻是糧草一事,丞相府顯然有失公允,若陛下不忍苛責,崔諒大軍或許可以稍後遠調?”
魏帝內心冷笑,老東西和我玩太極,難道以為自己不清楚那文書如何得來的不成。賀氏與崔氏勾連如今是板上釘釘,薛琬讓自己出麵調離崔諒,就是讓自己將賀氏、崔氏得罪個幹淨。於是魏帝起身道:“丞相府有失公允?可有證據?”
薛琬道:“涼逆肆虐,三輔凋敝,各縣均缺乏糧草,然丞相府僅以漢中糧草傾與崔諒一人。陸侍中攜此詔令入中書,有議郎一人,太子亦在場。想來中書也有備份?”
魏帝皺了皺眉,語氣已急不可耐,對劉炳道:“丞相今日應在長樂宮赴太後家宴,速去請。王嶠來了沒有?若沒有來也讓人去傳。讓那個議郎找到詔命也過來。”
劉炳猶豫道:“回陛下,中書監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