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聞言,忽然大怒道:“中書監抱病,那文閣鑰匙難道還在他家留著不成!副官掌令,速傳來開閣取文書。”
薛琬沒想到竟欲將此事鬧大,見魏帝大怒,又欲閣中取文書,想至先前自己命人砸鎖,乃是大過,如若不能借丞相糧草失公之事加以掩蓋,其後果,不堪設想。
劉炳見狀,出門奔走,半個時辰不到,便將在禦苑中賞荷的賀禕請了來。至於王嶠處,不知是否已有預備,文庫的鑰匙也迅速交與禁中。隻是那名議郎家住的實在太遠,尚未能來得及,倒是中書另一位屬官在閣中找來了漢中糧草分配的詔命備份,入禁中奉上。
魏帝翻看詔命,到了後麵,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糧草傾付之,果然是頗見不軌之心,依伯玉看,此事當如何處置呢?”
薛琬側首,看了看已經跪在自己身邊的丞相賀禕。名滿天下,位高權重,這是屬於每一個台臣的渴望,這種政治上聯手的兩廂情願,因此更加困難。一路跌宕吉噩,一路揣摩猜度,如今終於走到了分道揚鑣之地。
薛琬叩首道:“崔諒雖拒大功,卻貪欲無滿,丞相雖為大局考量,但也應知台輔之重。如今可遷崔諒為交州刺史。”
魏帝笑了笑,手一鬆,詔令便順勢滑到薛琬的膝下:“到底是誰貪欲無滿,誰又以大局考量,薛禦史自覽吧。”
薛琬聞言已覺不妙,雙手顫抖接過詔命,紙張光潔,邊緣還沾有為勘合校檢所加蓋的小印。映入眼簾的是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字跡,清麗出塵,鋒銳自斂,不同於時下男子或女子各自書寫的方式,字的美早已對男女之別有所僭越。而其所書寫的內容,文理嚴謹,意境蕭疏,留有餘味的同時,自帶著殺伐決斷,語阱心兵。
魏帝回首對賀禕道:“丞相深夜仍居苑中賞荷,倒是好雅興。”
賀禕和手道:“臣記得苑中荷花曾是當年陛下身在潛邸時所種,此時盛開,臣倍感歡欣。”
魏帝目光迷離,似憶起往事一般,點頭道:“當年隨手播撒,如今竟成蔚然之勢,雖自成景色,但若有人想要搖舟前行,卻也十分不便。”
賀禕道:“荷花連陣,荷枝纏莖,多困水中魚蛟,陛下真龍在天,遊於雲海,怎會為區區荷花所困。”
今日詔命一事,魏帝本想以此牽連賀禕,讓其與薛琬互相攀咬,但是當他拿起那封詔命時卻明白,中書省自有高人。所謂拉一打一,打不過是眼下之利,但所拉之人則關乎長遠之利。他曾想,經曆此番,薛琬枉作壞人,中樞之利,盡在己握。如今賀禕一身幹淨,枉作壞人的不止薛琬,也有自己。而這背後的操縱者,早已掩卻身影,超乎物外。
此時宮宇靜默,荷塘靜默,唯有天穹盡頭,幽冥之端的一道閃電,勝而有聲。
“下雨了,丞相先回府吧。”魏帝此番雖勝,此時也覺得頭腦沉昏,也不願再和賀禕這樣的老狐狸虛與委蛇,“前線戰事吃緊,陸將軍即將出都,丞相應讓陸侍中歸家,以安人心。”
待賀禕走後,魏帝陰沉的目光落在了那封詔書上,饒有興趣地欣賞著詔書的筆跡。他本以為兩虎相爭,太子坐鎮朝中,他可以借此機會整肅朝堂,削弱關隴勢力,他甚至佯裝憤怒。但賀禕的獨獨保全卻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耳光,乾綱獨斷,對於他來說,仍屬非分,另一個世家有著自己的考量。而經今日這一夜,薛家雖已半死,但另一個薛家亦生矣。
“伯玉居外戚之貴,再居三公,未免矚目。”魏帝拍了拍薛琬的肩膀,“倒不如先任尚書令一直,其實,居於此要,許多事做起來,更為方便。伯玉若有未盡之意,也當借此傾而付之。”
帝王的笑容潛藏著某種含義,最終在悶雷聲中收場。電光陡然消弭,聲潮息息遠退,餘下的便是深不可見的君臣之心,在殿宇下的方寸之間相對佇立。
戰爭從未停止,而他今日終於看見了那個對手。
第123章 試縱
大事既定, 陸昭依舊循禮,回長樂宮向保太後複命,移交部分印信, 而後再回家休旬假。保太後對於今日結果已經頗為滿意,但以宮門下鑰為由, 未允其歸家。直至深夜, 賀禕命人將陛下之言複述於保太後,保太後這才放了人。
夜已至深,陸昭歸家, 雖然兄長早已歸來,但家中並未有任何團圓的氣氛, 甚至因為公務,一家人連吃飯都很少湊齊。此時靖國公府內燈火幽微, 陸昭隻遣人通報了父母跟前的近侍,而後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她解下氅衣, 鬆了發,便疲憊地靠在妝台前, 任憑發梢上的雨水滴在鏡上。幾名侍女悄聲入內, 陸昭皺眉揉了揉額角,又覷了一眼侍女們送上來的茶果,隻覺那色澤鮮明紛繁, 擾的人頭暈目眩,忙喚拿開。
隻聽簾聲微動,環佩玉聲璆然, 自前轉進一個文雅公子來。與陸昭的一絲不苟不同, 他鬢角抿得頗鬆,發色青瑩如堆墨疊玉, 不束冠也不熏香,隻由一條碧色綢帶零零總總紮起,猶覺逸氣稜稜,白璧如山。旁邊的婢女見了,連忙匆匆行禮。他卻隻笑著道:“不必拘禮,阿妹方回,你們悉心照料便是。”
陸昭見是陸衝,自向右席上稍挪了挪,又命侍女將茶果等物重新擺上,複遣散眾人,獨留陸衝。一時間屋內安靜的很,陸昭從小屜中取出一封信函,平緩地推到陸衝麵前。陸衝並不忙接,側身從琉璃果盤中取了一隻江南新貢的橘子,遞給陸昭。
嘉實離離,爍如金彈,秋熟時從南方千裏迢迢的運了來,不待賣,便被人封貯在冰窖之中,等到冬天取出,價格已不知貴出幾何。陸昭接過橘子,又取出一把金刀。輕靈小巧的金刀與皓色的細腕一齊蠕蠕而動,黃燦燦的橘皮被迅速剝好了一圈。
陸衝最喜歡看陸昭用刀削剝橘子,旁人都是用手,隻有他的妹妹,提著枝椏,手持白刃,猶有一番指不沾香的別樣優雅。盡管陸衝從小就看過無數遍,但是那番動作,陸衝從來都不覺得厭煩。陸昭還未處理完橘子,陸衝便不由拍手讚歎道:“世上手腕功夫,此為最妙者。”
陸昭麵色寡淡,低眉溫和道:“刀握在別人手裏,你倒還踏實。”
陸衝笑著道:“我不怕,畢竟活到妹妹這份上,殺人從來都是不用刀的。”
陸昭手中的金刀慢了半拍,複又迅速的轉動起來。
“昭昭。”陸衝道,“將宅院賣給王叡,是我的主意。但我想,你應該已經知道了。”陸衝正欲繼續說下去,看到陸昭正盯著他衣帶上那束楸草穗子看,便噤聲不語。
陸昭低下頭,安靜許久才道:“擁立皇長子元澈,是大家事先就定下來的事情。高位執政,一言一語,一行一止,皆是有所表態,所差分毫,謬乎千裏。二兄一向謹慎,這次為何如此行事?”
陸衝篤定道:“那宅院是京中故友承買,我想朝堂上風雲詭譎,多備一條後路總是好的。你知道,當今太子雖說走得四平八穩,但關隴世族依然屹立未倒。咱們陸家什麽時候能出麵支撐朝局,還未可知。”
“思慮周全是好事。”陸昭回身將手中的金刀放入一盤清水中,轉過頭時已是一副頗覺好笑的神色,“京中故友卻是什麽?”
陸衝愣了片刻,小心翼翼道:“王子卿穎拔絕倫,昔年又曾照拂於我。”
“二兄。五皇子其人,性格陰暗不定,跟隨他的人大多也泛泛此類。”陸昭換了換了嚴肅的神色,道,“權海深滔,我們沒有朋友。二兄,祖父的話,你要聽。”
陸衝忽然怒到道:“妹妹倒是最聽祖父的話,現在又得到了什麽?是蠅營狗苟於兩宮之間,還是自薦枕席於鶴駕之畔?”半晌,陸衝也自覺話說得過分了些,兀自冷笑搖頭道,“抱歉,阿兄失言了。”旋即起身,大步出去了。
陸昭看著陸衝走遠,又隱隱聽到如對牛彈琴等怨懟之語,不禁想了想陸衝所說的話,最後似覺無味地搖了搖頭。賀禕之事已經讓她有所明白,許多時候,每個人於時局中的具體選擇,並非家族可以左右。家族對於個人而言,是名望與整體實力的高台,隻要高台不倒,你是站在此處仰望星空,還是俯瞰大地,便不是高台本身所能夠影響的了。
今日之事,保太後極力要元洸繼位,需要爭取崔氏,就必須要讓崔諒在朝堂眾目睽睽之下徹底上船,再無變更可能。薛琬和薛琰的生疑大可促進這個進程,因此陸昭為此所做的種種布置,都得到了保太後的默許。隻是這樣的決策並不能讓賀家所有人認可,畢竟易儲宮變之事,風險極大。保太後作為皇帝的乳母,即便失敗了也有頤養天年,壽終正寢的可能,但是賀家卻要遭受滅門之災。因此賀禕寧可卑微地去求與薛琬和好,也不想徒然冒這樣的風險。
保太後與賀禕,他們都是陸昭所敬畏的對手,才具相配,布局天下。她之所以能借次機會落一手,完全是因賀氏家族的龐大與強盛。
頂級的權力需要下層的配合,巨大的樹冠總會有兩三個長勢不同卻勢均力敵的分支。當一個世家權力上升到一個足夠的高度,掌握了足夠的政治資源後,其庇護下的族人也早已有了各自的枝繁葉茂。隨著個體與其政治聯盟的壯大,家族本身的執掌者,也會對其喪失一定的控製力。這也是許多大族,譬如王氏,在數十年乃至百年之後,不得不分宗的原因。各自輕裝簡行,鑿開冗繁的桎梏,方能迎接新生。
人心如此涼薄,血脈並非熾熱。今日陸昭一時興起,想要輕輕地刺探陸衝,卻得到如此激烈的反擊。從那一刻,她明白,即便她在中樞勢重,在試圖調整親人的政治訴求時,同樣會遇到反抗。將賀氏引為前車之鑒,為政者若將親情視重器一般自持,付諸到政治上,便如揮劍自戮,立死則已。
陸昭淡淡一唏,轉過身去,對著鏡子纂了纂頭發。隻是一瞬間,陸昭覺得鏡子中的人令她生厭,尚黏在手心裏的鰣鱗花鈿,被冷冷地擲在妝匣之內,泛著一絲幽綠的寒芒。
大雨過後,長安城一如既往的晴好,沒有一縷硝煙,宮城內外唯緩緩流雲,暢暢惠風。登臨遠眺,隻望得驪山蜿蜒,綠染如煙。與夏花一道接踵而至的第一封詔書,是對涼逆一戰有戰功者的封賞。其他有功將領自不必說,頭一件大事便是陸歸被封開國潯陽侯,食實封,封邑五千戶。潯陽侯雖是侯爵,但確是實封,所有進項皆從封邑所出,物資調配相對靈活。而其父的靖國公這種嘉號,每年從朝廷統一核算全國平均賦稅,再折算成所食戶數而得的錢糧,最終以祿米,布帛,銅錢以及茶、酒、鹽等形式發放。
隨後便是陸昭的開國忠肅縣主改換為開國陽翟縣主,食封五百戶。雖然也是榮耀,但陽翟有本土豪族。不像潯陽一般,靠近先前的戰亂之地,早已洗心革麵。這食封五百戶在分封之前並未和當地世族有過充分的商討,因此是否能夠收上來東西,有待商榷。
陸昭似乎並不介意,接過詔命後頗為開心地受了幾名女史的祝禱。保太後也高興,畢竟元洸的封邑也在東,如今其手下的郡國兵駐紮洛陽,來日便可與陽翟遙相呼應。隻不過如今陸昭雖有封邑卻沒有開府,若無掾屬也就不存在呼應一說,想要促成此事,還需要再向中朝施壓。
然而欲為此事還需要造一些聲勢,保太後想了想,最終決定給陸昭兩名女史的名額,讓她自己去遴選。而陸昭在應命的第一時間內,先擇了大內司李真如的甥女,尚任中才人的龐滿兒,隨後便點了隴西彭通之女彭耽書。
“你都說她才情好,性聰慧,那必然是真好。”保太後聞言點頭笑了笑,“她父親任南涼州刺史也有段時日了,讓女兒進京,多走動走動,與關隴各家相熟,關鍵時候也能有個照應。”
在得到保太後的允準後,陸昭便修書兩封,一封與其父彭通,另一封則至彭耽書本人,以敘當年宴會舊誼。畢竟在宴會上,彭耽書幫自己傳送書信,並且在之後對於金城呈現的那些祥瑞進行了有力的打壓,至使金城□□麵大為失控。陸昭明白,這不僅間接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讓兄長的安定最大限度的吸納人口,增長實力。其意義遠比彭通任南涼州刺史要深遠的多。
對於彭耽書的安排,陸昭也開始用心布置,打算在京中為其造勢,這其實也是為軍功授田造勢。有著自隴西來的本土世族參與到關隴局勢中,會給長安城的政客們帶來更為直接的觀感。京畿蕭條,三輔殘敗,剛剛飲血得勝的隴西世族自隴山而下,這些驕兵悍將,關隴的世族們可願意分割土地來養,這便是之後這些人將要思考的問題。
而在政治上,已經功及南涼州刺史的彭通是否有資格在戰後成為涼州刺史,亦或是往中原平調,未來的諸多可能,也係其女兒一身。在保太後手下養一養名望,從而往朝中滲透,這樣一個機會,別人家跪都沒有門子。
寫完最後一個字,陸昭長舒一口氣,隴西的事已算有了初步的了結。
兌現政治分紅最重要的便是時效,在時效之內讓領受者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可,確立自己的威信,從而聯結攀附。而若落在時效之外,天下之大,權力會自己尋找出路。
第124章 困獸
自那日雨夜, 元澈便沒有再出宮,確切地說,是完全避開了陸昭。因前事的各有嫌疑, 與未來的搖擺不定,他與陸昭實該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避免相見, 各自保全。
中書署衙陸昭所做的決定, 是聯合賀氏打壓薛氏,而皇帝順水推舟,提尚書令薑紹為禦史大夫, 薛琬則從三公之位貶下,轉入中朝, 從而表明關隴出身的薛氏,已為伸張皇權的新魁首。而薛琬甫一上任, 便提出了修築長安城防,整頓京畿宿衛兩項政令。此令一出, 整個關隴大地便彌漫著一種詭吊莫測的氣氛——涼王已無威脅,崔諒屯兵扶風, 關隴世族兩大龍頭就此分道揚鑣, 是時候站隊了。
但是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被踏破門檻的是陳留王氏在長安的宅邸,王氏本身較為中立,又非此次事變的直接關聯者, 在眾人看來自然有置身事外的超然眼光。然而這些人雖被迎進府,卻隻能喝到一杯熱茶。王嶠稱病,一概不見。王謙雖任職尚書台, 卻被太子轉出長安, 前往三輔地區察看農耕狀況以及部分縣近日生出的疫情。至於王謐,早早地前往安定走馬上任, 溜之大吉。
若說這些拜訪王家的人隻能討一杯熱茶喝,那麽拜訪薑紹府邸的人則略顯悲催。薑紹年逾花甲,腿腳並不利索,常年服食湯藥。每每會客,皆要將渾身上下熏上濃重的香氣,以遮蓋藥味的苦澀,之後慢悠悠地走到會客之地。然而未說幾句話便有些氣喘,總是咳嗽,談話時有一半的時間臉朝著痰盂。為大家上茶點後,卻以牙口不好為由,自己端著一盞湯羹吃,又因牙少吃得口流涎水而不自知。
在麵對這樣的景象之後,由於薑紹的三公身份,眾人自不好多說什麽,隻得尋機告辭。以至於在這段時日內,還有不少人上書皇帝,勸薑紹靜養一些時日。薑紹索性也順應眾意,待在了家中。
最終這些人都流入到了陸家,求見靖國公。陸振有國公尊號,亦為帝戚,一子一女分別在渤海王與保太後手下任職,世子如今又據隴山險要為皇帝信重,與王氏也有著不淺的交情。此時的陸家有著和帝王與世家同時交涉的窗口,足可稱為左右時局的世家。況且陸振雖為國公,本身卻無任職,所以許多話說起來更為方便。
然而陸振堅決閉門謝客,連進去吃一口茶的機會都沒有。顧氏也一改往日溫和態度,嚴令下人恪守本職,甚至不惜祭出家法。有幾名下人不以為意,私下談論時局,即被當場杖斃。
陸歸此時已準備歸鎮,見近日種種也不乏疑惑,問父親道:“時局動蕩,各家有求,父親何故不見?我家立關中未久,若因此人心離散,隻怕來日難再有所經營。”
此時隻有父子二人,陸振看了陸歸一眼,語氣幽幽道:“我兒欲趁亂而起乎?”
陸歸語噎,其實他心中未必無此意動。
陸振對此並不責備,陸歸有此心完全在情理之中。陸氏將興,政治資源與人脈瞬如潮湧,作為新出門戶若不借此進取,待人心冷淡下來,麵對舊貴族的打壓,便難以積累下一次躍遷的資本。隻不過陸振覺得,此時仍然時機未到。
在前夜,陸昭沒有讓薛家與賀家兩虎相爭,以此來創造大片的權力真空,而是選擇了扶植賀氏,麵對薛氏的種種舉措,也沉默噤聲。陸振隱隱覺得,自己的女兒應有更大的謀求,她在靜靜蟄伏,等一個時機。
想至此處,陸振略微沉吟,而後道:“中樞強勢,切政杜弊,薛賀之爭,積重難返。尚書令如今聲勢浩大,正欲尋人而立其政。如今時局,莫說是非議,即便連讚同,隻怕也有礙觀瞻。我家所處地位仍過於顯眼,此時一言一行,更要慎重。至於人望……”陸振笑了笑,“王氏豪門,響譽天下,當今人望所歸,如今都黯然噤聲,閉門守拙,旁人即便心寒,也難怪我家。我兒不必憂慮。”
說完又囑咐道:“你即將歸鎮,明日麵君辭行,倒不妨去長樂宮一趟,見一見昭昭。”
陸昭自休沐禁足後,便又輾轉於長樂宮與台省,根本無暇歸家。但長樂宮宮禁皆是賀氏族人擔當,此是非常之時,就連太子歸都也不曾踏足此處。至於元洸,如今已被保太後禁足於清涼殿,不允出門一步。
陸歸皺眉道:“長樂宮禁衛森嚴,父親,是否……”
陸振道:“皇帝曾賜為父班劍三十,屆時你我同去,之前你可挑選精勇,隨後你我父子同班劍入宮。”所謂班劍,不過是一個由朝廷名下供養的編製,至於隨員具體是誰,反倒不拘,隻要雙方願意,且受職人本身也沒有職權,那麽就算把國公編製進去,也都無妨。
雖然班劍在戰鬥中意義不大,但陸振之所以為此,除了想試試長樂宮方麵的心態,還要盡力營造一種緊張的氛圍感。待都中人人自危時,在扶風駐紮的崔諒即便沒有謀反之心,也都會遭受長安城中撲麵而來的敵意。所謂輿論,便是如此,基於本能,人人都會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做出最壞的打算,並且粗暴地踐行著,傾瀉一身戾氣,毫無理性可言。
在長樂宮埋首於案牘的陸昭收到了父親的招呼,點了點頭,在對和元澈接頭的女史交待一番後,則繼續處理文書。如今,飽受戰爭荼毒的三輔地區已出現瘟疫,大有向京城蔓延的趨勢,各地焚火燒屍,景象已如人間地獄一般。而這把火是否會蔓延至長安,尚未有定論。陸昭思索片刻,決定歸家後先去一封家書給陸放,淳化縣的糧草取一部分撥與薛琬,賑濟災民。
這一日,保太後也允許為新任的女史彭耽書在長樂宮的杏園設宴,在交待一番宴會事宜後,便對陸昭道:“元洸禁足也有幾日了,我吩咐廚房,做了些吃食,你忙完後便替我帶過去,看看他吧。”
東西並不多,陸昭攜了倩秀等兩名侍女同去。夏日炎炎,即便是傍晚,也足令衣焚衫重,草灼雲燃。陸昭見倩秀神色懨懨,走到荷池邊,便將數支荷花蓮蓬三兩插在她所提的食盒上。少女素衣,鮮妍嬌媚,衣衫漸染荷香,引得幾名內侍頻頻回顧,倒讓倩秀有些不好意思,少了幾分厭倦之意。
三人行至清涼殿,侍衛方要打開大門,隻聽見一個聲音,緊貼著門傳來:“昭昭,是你嗎?”
她沒有回答。
殿門大開,雲散風稀,他伶伶一人,立於白石階上,通身清素,天曠月明之下,如千裏寒山一般,神形淡遠。見並非陸昭一人獨來,旋即回身走入殿中,至一半時,才開口道:“讓陸侍中一人侍奉便可。”
幾樣食盒被陸昭一一提入殿中,殿中未點燭火,也不開窗,元洸便坐在床榻上,在陰影中意態慵懶地看著陸昭進進出出。她身著月白衣衫,銀紗披帛蜿蜒,如綴星河。抬手時,她的衣袖勾折成兩片,便是行駛於星河上的雲帆。或許,因匆忙之故,她也沒有細細描眉,薄而輕利的眉峰,在寒泉澆玉的麵容上,如前朝大家在江山圖上的一氣嗬成,再不容他人動念半分。
“昭昭。”元洸道,“我母親的事,真是他們所為?”他故意質問,意欲以這樣一種不確定,來鋪陳他即將要做的決定。
陸昭以為元洸真的有所質疑,一邊將食盒排在案上,一邊道,“本朝凡千石以上大員之重案,皆有廷尉、禦史大夫和司隸校尉一同會審,以免刑吏典校摘抉細微,吹毛求瑕,以至深誣。又因司隸校尉不置,其職權旁移於丞相。雖然陛下仍有獨斷之權,但廷尉總審理,丞相複審備報,禦史大夫總領烏台,又有督查廷尉、丞相之責。至此三司推事,可謂完備。昔年廷尉薑禰因原本也是降國之族,審理此案時不奏請八議也可視為避禍。”
“但禦史大夫為薛琬所任,疏漏之餘,竟能允許你煽動禦史僚屬,指使烏台言官,必有斬盡殺絕之心。而曆來株族之刑極易引起非議,因此不管國君決策如何,丞相出麵勸阻,是定例。又因誅族曆來鮮有,隻要丞相出麵,此事便可有緩和,未必至於絕境。若保太後與賀氏真有心保全你母家,完全可令丞相賀禕為你言之一二,倘若陛下不允,賀家也不會有任何損失,又何至於事後保太後再對你憐憫收養?”
陸昭耐心地解釋著,然而望向元洸時,卻覺得那雙眼睛如寒荒盡處的燎火,頗有一番厭世的味道。陸昭牽了牽嘴角,神色再度化為淡漠,仿佛將一切聲色籠覆於皚皚冬雪之下:“權力的戰車隻要開始前行,便無法停下。不管你是否有感情,有訴求,那些隨你前行的人不會過問,也不想過問。當他們等待不到屬於自己的利益時,便會易主而侍,甚至將你撲殺在地。元洸……”她放下最後一枚碟子,語氣堅清,全然鎮靜,“你我皆隻能向前,誰也沒有退路。”
元洸笑了笑,望著她垂如流水的衣衫,在黑暗的方寸之間璨若清暉,如此成就了她的六法俱全,萬象畢盡。“昭昭。”他起身走近她,俯向了她,即便近在咫尺,卻未觸及分毫,“昭昭,我膩了。”
第125章 眾議
夏木成帷, 青荷如蓋,杏園內近數百名侍女已將宴席布置妥當,然而參加宴席的人現在卻並不在此處。彭通之女彭耽書於數日前抵達長安, 暫住於靖國公府內。雖已點為女史,但彭耽書也如陸昭一樣, 先著章服入宮。隻是彭耽書入職未奉皇帝詔, 因此隻需要拜見保太後一人。
此時,以陸昭為首,連同八名女尚書, 十四名女史分列保太後兩側,龐滿兒領彭耽書入殿, 由內司李真如先行訓導,隨後保太後又囑咐了幾句話, 官麵上就算是過了。
保太後手下女史,多為關隴世族女兒擔任, 其中便有京兆韋氏、河東柳氏與武功蘇氏等諸多世族。隴西雖偏西,但先前也與關中舊族多有聯姻, 也算是自己人。保太後願任用陸氏, 本意還是淡化新貴與舊族之間的矛盾,並且屬意於隴上,以獲取在西麵的屏障。有著對保太後戰略上的確定, 陸昭便敢於把彭耽書安排進女史高位。
保太後稍後不隨眾人宴飲,以其尊位,無需為一名女史太過捧場。該給的麵子給到之後, 保太後也不過在殿內看著女孩子們攀談。關隴各家相互親近, 不過多久便已聊開,反倒是陸昭等非關隴世族出身的人, 在其間顯得寡言少語起來。
陸昭立於一旁,右手不綴一飾,虛執團扇,仿佛遺世獨立。新裁紈素鮮潔如雪,當她輕容淺笑,便如有微風搖動,又因她指間常年存染的一絲墨香,更覺色麗班姬,光潤洛川。
保太後看著她,悄悄對身邊的李真如道:“我愛猶甚,何況元洸。”
自永寧殿出,眾人相繼換去章服,改著夏衫時服,隨後聚於杏園。宴席本由陸昭主理,但事前陸昭仍堅持與韋氏、柳氏兩名女尚書一同安排。其實彭耽書之所以可以順利立於長樂宮,不過是保太後與關隴世族願意抬舉。以賀氏為核心的關隴世族體量依舊龐大,先前她已為彭耽書發聲,此時若還要在宴席上獨占風頭,難免會惹人猜忌怨望。
薛琬沒想到竟欲將此事鬧大,見魏帝大怒,又欲閣中取文書,想至先前自己命人砸鎖,乃是大過,如若不能借丞相糧草失公之事加以掩蓋,其後果,不堪設想。
劉炳見狀,出門奔走,半個時辰不到,便將在禦苑中賞荷的賀禕請了來。至於王嶠處,不知是否已有預備,文庫的鑰匙也迅速交與禁中。隻是那名議郎家住的實在太遠,尚未能來得及,倒是中書另一位屬官在閣中找來了漢中糧草分配的詔命備份,入禁中奉上。
魏帝翻看詔命,到了後麵,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糧草傾付之,果然是頗見不軌之心,依伯玉看,此事當如何處置呢?”
薛琬側首,看了看已經跪在自己身邊的丞相賀禕。名滿天下,位高權重,這是屬於每一個台臣的渴望,這種政治上聯手的兩廂情願,因此更加困難。一路跌宕吉噩,一路揣摩猜度,如今終於走到了分道揚鑣之地。
薛琬叩首道:“崔諒雖拒大功,卻貪欲無滿,丞相雖為大局考量,但也應知台輔之重。如今可遷崔諒為交州刺史。”
魏帝笑了笑,手一鬆,詔令便順勢滑到薛琬的膝下:“到底是誰貪欲無滿,誰又以大局考量,薛禦史自覽吧。”
薛琬聞言已覺不妙,雙手顫抖接過詔命,紙張光潔,邊緣還沾有為勘合校檢所加蓋的小印。映入眼簾的是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字跡,清麗出塵,鋒銳自斂,不同於時下男子或女子各自書寫的方式,字的美早已對男女之別有所僭越。而其所書寫的內容,文理嚴謹,意境蕭疏,留有餘味的同時,自帶著殺伐決斷,語阱心兵。
魏帝回首對賀禕道:“丞相深夜仍居苑中賞荷,倒是好雅興。”
賀禕和手道:“臣記得苑中荷花曾是當年陛下身在潛邸時所種,此時盛開,臣倍感歡欣。”
魏帝目光迷離,似憶起往事一般,點頭道:“當年隨手播撒,如今竟成蔚然之勢,雖自成景色,但若有人想要搖舟前行,卻也十分不便。”
賀禕道:“荷花連陣,荷枝纏莖,多困水中魚蛟,陛下真龍在天,遊於雲海,怎會為區區荷花所困。”
今日詔命一事,魏帝本想以此牽連賀禕,讓其與薛琬互相攀咬,但是當他拿起那封詔命時卻明白,中書省自有高人。所謂拉一打一,打不過是眼下之利,但所拉之人則關乎長遠之利。他曾想,經曆此番,薛琬枉作壞人,中樞之利,盡在己握。如今賀禕一身幹淨,枉作壞人的不止薛琬,也有自己。而這背後的操縱者,早已掩卻身影,超乎物外。
此時宮宇靜默,荷塘靜默,唯有天穹盡頭,幽冥之端的一道閃電,勝而有聲。
“下雨了,丞相先回府吧。”魏帝此番雖勝,此時也覺得頭腦沉昏,也不願再和賀禕這樣的老狐狸虛與委蛇,“前線戰事吃緊,陸將軍即將出都,丞相應讓陸侍中歸家,以安人心。”
待賀禕走後,魏帝陰沉的目光落在了那封詔書上,饒有興趣地欣賞著詔書的筆跡。他本以為兩虎相爭,太子坐鎮朝中,他可以借此機會整肅朝堂,削弱關隴勢力,他甚至佯裝憤怒。但賀禕的獨獨保全卻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耳光,乾綱獨斷,對於他來說,仍屬非分,另一個世家有著自己的考量。而經今日這一夜,薛家雖已半死,但另一個薛家亦生矣。
“伯玉居外戚之貴,再居三公,未免矚目。”魏帝拍了拍薛琬的肩膀,“倒不如先任尚書令一直,其實,居於此要,許多事做起來,更為方便。伯玉若有未盡之意,也當借此傾而付之。”
帝王的笑容潛藏著某種含義,最終在悶雷聲中收場。電光陡然消弭,聲潮息息遠退,餘下的便是深不可見的君臣之心,在殿宇下的方寸之間相對佇立。
戰爭從未停止,而他今日終於看見了那個對手。
第123章 試縱
大事既定, 陸昭依舊循禮,回長樂宮向保太後複命,移交部分印信, 而後再回家休旬假。保太後對於今日結果已經頗為滿意,但以宮門下鑰為由, 未允其歸家。直至深夜, 賀禕命人將陛下之言複述於保太後,保太後這才放了人。
夜已至深,陸昭歸家, 雖然兄長早已歸來,但家中並未有任何團圓的氣氛, 甚至因為公務,一家人連吃飯都很少湊齊。此時靖國公府內燈火幽微, 陸昭隻遣人通報了父母跟前的近侍,而後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她解下氅衣, 鬆了發,便疲憊地靠在妝台前, 任憑發梢上的雨水滴在鏡上。幾名侍女悄聲入內, 陸昭皺眉揉了揉額角,又覷了一眼侍女們送上來的茶果,隻覺那色澤鮮明紛繁, 擾的人頭暈目眩,忙喚拿開。
隻聽簾聲微動,環佩玉聲璆然, 自前轉進一個文雅公子來。與陸昭的一絲不苟不同, 他鬢角抿得頗鬆,發色青瑩如堆墨疊玉, 不束冠也不熏香,隻由一條碧色綢帶零零總總紮起,猶覺逸氣稜稜,白璧如山。旁邊的婢女見了,連忙匆匆行禮。他卻隻笑著道:“不必拘禮,阿妹方回,你們悉心照料便是。”
陸昭見是陸衝,自向右席上稍挪了挪,又命侍女將茶果等物重新擺上,複遣散眾人,獨留陸衝。一時間屋內安靜的很,陸昭從小屜中取出一封信函,平緩地推到陸衝麵前。陸衝並不忙接,側身從琉璃果盤中取了一隻江南新貢的橘子,遞給陸昭。
嘉實離離,爍如金彈,秋熟時從南方千裏迢迢的運了來,不待賣,便被人封貯在冰窖之中,等到冬天取出,價格已不知貴出幾何。陸昭接過橘子,又取出一把金刀。輕靈小巧的金刀與皓色的細腕一齊蠕蠕而動,黃燦燦的橘皮被迅速剝好了一圈。
陸衝最喜歡看陸昭用刀削剝橘子,旁人都是用手,隻有他的妹妹,提著枝椏,手持白刃,猶有一番指不沾香的別樣優雅。盡管陸衝從小就看過無數遍,但是那番動作,陸衝從來都不覺得厭煩。陸昭還未處理完橘子,陸衝便不由拍手讚歎道:“世上手腕功夫,此為最妙者。”
陸昭麵色寡淡,低眉溫和道:“刀握在別人手裏,你倒還踏實。”
陸衝笑著道:“我不怕,畢竟活到妹妹這份上,殺人從來都是不用刀的。”
陸昭手中的金刀慢了半拍,複又迅速的轉動起來。
“昭昭。”陸衝道,“將宅院賣給王叡,是我的主意。但我想,你應該已經知道了。”陸衝正欲繼續說下去,看到陸昭正盯著他衣帶上那束楸草穗子看,便噤聲不語。
陸昭低下頭,安靜許久才道:“擁立皇長子元澈,是大家事先就定下來的事情。高位執政,一言一語,一行一止,皆是有所表態,所差分毫,謬乎千裏。二兄一向謹慎,這次為何如此行事?”
陸衝篤定道:“那宅院是京中故友承買,我想朝堂上風雲詭譎,多備一條後路總是好的。你知道,當今太子雖說走得四平八穩,但關隴世族依然屹立未倒。咱們陸家什麽時候能出麵支撐朝局,還未可知。”
“思慮周全是好事。”陸昭回身將手中的金刀放入一盤清水中,轉過頭時已是一副頗覺好笑的神色,“京中故友卻是什麽?”
陸衝愣了片刻,小心翼翼道:“王子卿穎拔絕倫,昔年又曾照拂於我。”
“二兄。五皇子其人,性格陰暗不定,跟隨他的人大多也泛泛此類。”陸昭換了換了嚴肅的神色,道,“權海深滔,我們沒有朋友。二兄,祖父的話,你要聽。”
陸衝忽然怒到道:“妹妹倒是最聽祖父的話,現在又得到了什麽?是蠅營狗苟於兩宮之間,還是自薦枕席於鶴駕之畔?”半晌,陸衝也自覺話說得過分了些,兀自冷笑搖頭道,“抱歉,阿兄失言了。”旋即起身,大步出去了。
陸昭看著陸衝走遠,又隱隱聽到如對牛彈琴等怨懟之語,不禁想了想陸衝所說的話,最後似覺無味地搖了搖頭。賀禕之事已經讓她有所明白,許多時候,每個人於時局中的具體選擇,並非家族可以左右。家族對於個人而言,是名望與整體實力的高台,隻要高台不倒,你是站在此處仰望星空,還是俯瞰大地,便不是高台本身所能夠影響的了。
今日之事,保太後極力要元洸繼位,需要爭取崔氏,就必須要讓崔諒在朝堂眾目睽睽之下徹底上船,再無變更可能。薛琬和薛琰的生疑大可促進這個進程,因此陸昭為此所做的種種布置,都得到了保太後的默許。隻是這樣的決策並不能讓賀家所有人認可,畢竟易儲宮變之事,風險極大。保太後作為皇帝的乳母,即便失敗了也有頤養天年,壽終正寢的可能,但是賀家卻要遭受滅門之災。因此賀禕寧可卑微地去求與薛琬和好,也不想徒然冒這樣的風險。
保太後與賀禕,他們都是陸昭所敬畏的對手,才具相配,布局天下。她之所以能借次機會落一手,完全是因賀氏家族的龐大與強盛。
頂級的權力需要下層的配合,巨大的樹冠總會有兩三個長勢不同卻勢均力敵的分支。當一個世家權力上升到一個足夠的高度,掌握了足夠的政治資源後,其庇護下的族人也早已有了各自的枝繁葉茂。隨著個體與其政治聯盟的壯大,家族本身的執掌者,也會對其喪失一定的控製力。這也是許多大族,譬如王氏,在數十年乃至百年之後,不得不分宗的原因。各自輕裝簡行,鑿開冗繁的桎梏,方能迎接新生。
人心如此涼薄,血脈並非熾熱。今日陸昭一時興起,想要輕輕地刺探陸衝,卻得到如此激烈的反擊。從那一刻,她明白,即便她在中樞勢重,在試圖調整親人的政治訴求時,同樣會遇到反抗。將賀氏引為前車之鑒,為政者若將親情視重器一般自持,付諸到政治上,便如揮劍自戮,立死則已。
陸昭淡淡一唏,轉過身去,對著鏡子纂了纂頭發。隻是一瞬間,陸昭覺得鏡子中的人令她生厭,尚黏在手心裏的鰣鱗花鈿,被冷冷地擲在妝匣之內,泛著一絲幽綠的寒芒。
大雨過後,長安城一如既往的晴好,沒有一縷硝煙,宮城內外唯緩緩流雲,暢暢惠風。登臨遠眺,隻望得驪山蜿蜒,綠染如煙。與夏花一道接踵而至的第一封詔書,是對涼逆一戰有戰功者的封賞。其他有功將領自不必說,頭一件大事便是陸歸被封開國潯陽侯,食實封,封邑五千戶。潯陽侯雖是侯爵,但確是實封,所有進項皆從封邑所出,物資調配相對靈活。而其父的靖國公這種嘉號,每年從朝廷統一核算全國平均賦稅,再折算成所食戶數而得的錢糧,最終以祿米,布帛,銅錢以及茶、酒、鹽等形式發放。
隨後便是陸昭的開國忠肅縣主改換為開國陽翟縣主,食封五百戶。雖然也是榮耀,但陽翟有本土豪族。不像潯陽一般,靠近先前的戰亂之地,早已洗心革麵。這食封五百戶在分封之前並未和當地世族有過充分的商討,因此是否能夠收上來東西,有待商榷。
陸昭似乎並不介意,接過詔命後頗為開心地受了幾名女史的祝禱。保太後也高興,畢竟元洸的封邑也在東,如今其手下的郡國兵駐紮洛陽,來日便可與陽翟遙相呼應。隻不過如今陸昭雖有封邑卻沒有開府,若無掾屬也就不存在呼應一說,想要促成此事,還需要再向中朝施壓。
然而欲為此事還需要造一些聲勢,保太後想了想,最終決定給陸昭兩名女史的名額,讓她自己去遴選。而陸昭在應命的第一時間內,先擇了大內司李真如的甥女,尚任中才人的龐滿兒,隨後便點了隴西彭通之女彭耽書。
“你都說她才情好,性聰慧,那必然是真好。”保太後聞言點頭笑了笑,“她父親任南涼州刺史也有段時日了,讓女兒進京,多走動走動,與關隴各家相熟,關鍵時候也能有個照應。”
在得到保太後的允準後,陸昭便修書兩封,一封與其父彭通,另一封則至彭耽書本人,以敘當年宴會舊誼。畢竟在宴會上,彭耽書幫自己傳送書信,並且在之後對於金城呈現的那些祥瑞進行了有力的打壓,至使金城□□麵大為失控。陸昭明白,這不僅間接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讓兄長的安定最大限度的吸納人口,增長實力。其意義遠比彭通任南涼州刺史要深遠的多。
對於彭耽書的安排,陸昭也開始用心布置,打算在京中為其造勢,這其實也是為軍功授田造勢。有著自隴西來的本土世族參與到關隴局勢中,會給長安城的政客們帶來更為直接的觀感。京畿蕭條,三輔殘敗,剛剛飲血得勝的隴西世族自隴山而下,這些驕兵悍將,關隴的世族們可願意分割土地來養,這便是之後這些人將要思考的問題。
而在政治上,已經功及南涼州刺史的彭通是否有資格在戰後成為涼州刺史,亦或是往中原平調,未來的諸多可能,也係其女兒一身。在保太後手下養一養名望,從而往朝中滲透,這樣一個機會,別人家跪都沒有門子。
寫完最後一個字,陸昭長舒一口氣,隴西的事已算有了初步的了結。
兌現政治分紅最重要的便是時效,在時效之內讓領受者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可,確立自己的威信,從而聯結攀附。而若落在時效之外,天下之大,權力會自己尋找出路。
第124章 困獸
自那日雨夜, 元澈便沒有再出宮,確切地說,是完全避開了陸昭。因前事的各有嫌疑, 與未來的搖擺不定,他與陸昭實該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避免相見, 各自保全。
中書署衙陸昭所做的決定, 是聯合賀氏打壓薛氏,而皇帝順水推舟,提尚書令薑紹為禦史大夫, 薛琬則從三公之位貶下,轉入中朝, 從而表明關隴出身的薛氏,已為伸張皇權的新魁首。而薛琬甫一上任, 便提出了修築長安城防,整頓京畿宿衛兩項政令。此令一出, 整個關隴大地便彌漫著一種詭吊莫測的氣氛——涼王已無威脅,崔諒屯兵扶風, 關隴世族兩大龍頭就此分道揚鑣, 是時候站隊了。
但是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被踏破門檻的是陳留王氏在長安的宅邸,王氏本身較為中立,又非此次事變的直接關聯者, 在眾人看來自然有置身事外的超然眼光。然而這些人雖被迎進府,卻隻能喝到一杯熱茶。王嶠稱病,一概不見。王謙雖任職尚書台, 卻被太子轉出長安, 前往三輔地區察看農耕狀況以及部分縣近日生出的疫情。至於王謐,早早地前往安定走馬上任, 溜之大吉。
若說這些拜訪王家的人隻能討一杯熱茶喝,那麽拜訪薑紹府邸的人則略顯悲催。薑紹年逾花甲,腿腳並不利索,常年服食湯藥。每每會客,皆要將渾身上下熏上濃重的香氣,以遮蓋藥味的苦澀,之後慢悠悠地走到會客之地。然而未說幾句話便有些氣喘,總是咳嗽,談話時有一半的時間臉朝著痰盂。為大家上茶點後,卻以牙口不好為由,自己端著一盞湯羹吃,又因牙少吃得口流涎水而不自知。
在麵對這樣的景象之後,由於薑紹的三公身份,眾人自不好多說什麽,隻得尋機告辭。以至於在這段時日內,還有不少人上書皇帝,勸薑紹靜養一些時日。薑紹索性也順應眾意,待在了家中。
最終這些人都流入到了陸家,求見靖國公。陸振有國公尊號,亦為帝戚,一子一女分別在渤海王與保太後手下任職,世子如今又據隴山險要為皇帝信重,與王氏也有著不淺的交情。此時的陸家有著和帝王與世家同時交涉的窗口,足可稱為左右時局的世家。況且陸振雖為國公,本身卻無任職,所以許多話說起來更為方便。
然而陸振堅決閉門謝客,連進去吃一口茶的機會都沒有。顧氏也一改往日溫和態度,嚴令下人恪守本職,甚至不惜祭出家法。有幾名下人不以為意,私下談論時局,即被當場杖斃。
陸歸此時已準備歸鎮,見近日種種也不乏疑惑,問父親道:“時局動蕩,各家有求,父親何故不見?我家立關中未久,若因此人心離散,隻怕來日難再有所經營。”
此時隻有父子二人,陸振看了陸歸一眼,語氣幽幽道:“我兒欲趁亂而起乎?”
陸歸語噎,其實他心中未必無此意動。
陸振對此並不責備,陸歸有此心完全在情理之中。陸氏將興,政治資源與人脈瞬如潮湧,作為新出門戶若不借此進取,待人心冷淡下來,麵對舊貴族的打壓,便難以積累下一次躍遷的資本。隻不過陸振覺得,此時仍然時機未到。
在前夜,陸昭沒有讓薛家與賀家兩虎相爭,以此來創造大片的權力真空,而是選擇了扶植賀氏,麵對薛氏的種種舉措,也沉默噤聲。陸振隱隱覺得,自己的女兒應有更大的謀求,她在靜靜蟄伏,等一個時機。
想至此處,陸振略微沉吟,而後道:“中樞強勢,切政杜弊,薛賀之爭,積重難返。尚書令如今聲勢浩大,正欲尋人而立其政。如今時局,莫說是非議,即便連讚同,隻怕也有礙觀瞻。我家所處地位仍過於顯眼,此時一言一行,更要慎重。至於人望……”陸振笑了笑,“王氏豪門,響譽天下,當今人望所歸,如今都黯然噤聲,閉門守拙,旁人即便心寒,也難怪我家。我兒不必憂慮。”
說完又囑咐道:“你即將歸鎮,明日麵君辭行,倒不妨去長樂宮一趟,見一見昭昭。”
陸昭自休沐禁足後,便又輾轉於長樂宮與台省,根本無暇歸家。但長樂宮宮禁皆是賀氏族人擔當,此是非常之時,就連太子歸都也不曾踏足此處。至於元洸,如今已被保太後禁足於清涼殿,不允出門一步。
陸歸皺眉道:“長樂宮禁衛森嚴,父親,是否……”
陸振道:“皇帝曾賜為父班劍三十,屆時你我同去,之前你可挑選精勇,隨後你我父子同班劍入宮。”所謂班劍,不過是一個由朝廷名下供養的編製,至於隨員具體是誰,反倒不拘,隻要雙方願意,且受職人本身也沒有職權,那麽就算把國公編製進去,也都無妨。
雖然班劍在戰鬥中意義不大,但陸振之所以為此,除了想試試長樂宮方麵的心態,還要盡力營造一種緊張的氛圍感。待都中人人自危時,在扶風駐紮的崔諒即便沒有謀反之心,也都會遭受長安城中撲麵而來的敵意。所謂輿論,便是如此,基於本能,人人都會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做出最壞的打算,並且粗暴地踐行著,傾瀉一身戾氣,毫無理性可言。
在長樂宮埋首於案牘的陸昭收到了父親的招呼,點了點頭,在對和元澈接頭的女史交待一番後,則繼續處理文書。如今,飽受戰爭荼毒的三輔地區已出現瘟疫,大有向京城蔓延的趨勢,各地焚火燒屍,景象已如人間地獄一般。而這把火是否會蔓延至長安,尚未有定論。陸昭思索片刻,決定歸家後先去一封家書給陸放,淳化縣的糧草取一部分撥與薛琬,賑濟災民。
這一日,保太後也允許為新任的女史彭耽書在長樂宮的杏園設宴,在交待一番宴會事宜後,便對陸昭道:“元洸禁足也有幾日了,我吩咐廚房,做了些吃食,你忙完後便替我帶過去,看看他吧。”
東西並不多,陸昭攜了倩秀等兩名侍女同去。夏日炎炎,即便是傍晚,也足令衣焚衫重,草灼雲燃。陸昭見倩秀神色懨懨,走到荷池邊,便將數支荷花蓮蓬三兩插在她所提的食盒上。少女素衣,鮮妍嬌媚,衣衫漸染荷香,引得幾名內侍頻頻回顧,倒讓倩秀有些不好意思,少了幾分厭倦之意。
三人行至清涼殿,侍衛方要打開大門,隻聽見一個聲音,緊貼著門傳來:“昭昭,是你嗎?”
她沒有回答。
殿門大開,雲散風稀,他伶伶一人,立於白石階上,通身清素,天曠月明之下,如千裏寒山一般,神形淡遠。見並非陸昭一人獨來,旋即回身走入殿中,至一半時,才開口道:“讓陸侍中一人侍奉便可。”
幾樣食盒被陸昭一一提入殿中,殿中未點燭火,也不開窗,元洸便坐在床榻上,在陰影中意態慵懶地看著陸昭進進出出。她身著月白衣衫,銀紗披帛蜿蜒,如綴星河。抬手時,她的衣袖勾折成兩片,便是行駛於星河上的雲帆。或許,因匆忙之故,她也沒有細細描眉,薄而輕利的眉峰,在寒泉澆玉的麵容上,如前朝大家在江山圖上的一氣嗬成,再不容他人動念半分。
“昭昭。”元洸道,“我母親的事,真是他們所為?”他故意質問,意欲以這樣一種不確定,來鋪陳他即將要做的決定。
陸昭以為元洸真的有所質疑,一邊將食盒排在案上,一邊道,“本朝凡千石以上大員之重案,皆有廷尉、禦史大夫和司隸校尉一同會審,以免刑吏典校摘抉細微,吹毛求瑕,以至深誣。又因司隸校尉不置,其職權旁移於丞相。雖然陛下仍有獨斷之權,但廷尉總審理,丞相複審備報,禦史大夫總領烏台,又有督查廷尉、丞相之責。至此三司推事,可謂完備。昔年廷尉薑禰因原本也是降國之族,審理此案時不奏請八議也可視為避禍。”
“但禦史大夫為薛琬所任,疏漏之餘,竟能允許你煽動禦史僚屬,指使烏台言官,必有斬盡殺絕之心。而曆來株族之刑極易引起非議,因此不管國君決策如何,丞相出麵勸阻,是定例。又因誅族曆來鮮有,隻要丞相出麵,此事便可有緩和,未必至於絕境。若保太後與賀氏真有心保全你母家,完全可令丞相賀禕為你言之一二,倘若陛下不允,賀家也不會有任何損失,又何至於事後保太後再對你憐憫收養?”
陸昭耐心地解釋著,然而望向元洸時,卻覺得那雙眼睛如寒荒盡處的燎火,頗有一番厭世的味道。陸昭牽了牽嘴角,神色再度化為淡漠,仿佛將一切聲色籠覆於皚皚冬雪之下:“權力的戰車隻要開始前行,便無法停下。不管你是否有感情,有訴求,那些隨你前行的人不會過問,也不想過問。當他們等待不到屬於自己的利益時,便會易主而侍,甚至將你撲殺在地。元洸……”她放下最後一枚碟子,語氣堅清,全然鎮靜,“你我皆隻能向前,誰也沒有退路。”
元洸笑了笑,望著她垂如流水的衣衫,在黑暗的方寸之間璨若清暉,如此成就了她的六法俱全,萬象畢盡。“昭昭。”他起身走近她,俯向了她,即便近在咫尺,卻未觸及分毫,“昭昭,我膩了。”
第125章 眾議
夏木成帷, 青荷如蓋,杏園內近數百名侍女已將宴席布置妥當,然而參加宴席的人現在卻並不在此處。彭通之女彭耽書於數日前抵達長安, 暫住於靖國公府內。雖已點為女史,但彭耽書也如陸昭一樣, 先著章服入宮。隻是彭耽書入職未奉皇帝詔, 因此隻需要拜見保太後一人。
此時,以陸昭為首,連同八名女尚書, 十四名女史分列保太後兩側,龐滿兒領彭耽書入殿, 由內司李真如先行訓導,隨後保太後又囑咐了幾句話, 官麵上就算是過了。
保太後手下女史,多為關隴世族女兒擔任, 其中便有京兆韋氏、河東柳氏與武功蘇氏等諸多世族。隴西雖偏西,但先前也與關中舊族多有聯姻, 也算是自己人。保太後願任用陸氏, 本意還是淡化新貴與舊族之間的矛盾,並且屬意於隴上,以獲取在西麵的屏障。有著對保太後戰略上的確定, 陸昭便敢於把彭耽書安排進女史高位。
保太後稍後不隨眾人宴飲,以其尊位,無需為一名女史太過捧場。該給的麵子給到之後, 保太後也不過在殿內看著女孩子們攀談。關隴各家相互親近, 不過多久便已聊開,反倒是陸昭等非關隴世族出身的人, 在其間顯得寡言少語起來。
陸昭立於一旁,右手不綴一飾,虛執團扇,仿佛遺世獨立。新裁紈素鮮潔如雪,當她輕容淺笑,便如有微風搖動,又因她指間常年存染的一絲墨香,更覺色麗班姬,光潤洛川。
保太後看著她,悄悄對身邊的李真如道:“我愛猶甚,何況元洸。”
自永寧殿出,眾人相繼換去章服,改著夏衫時服,隨後聚於杏園。宴席本由陸昭主理,但事前陸昭仍堅持與韋氏、柳氏兩名女尚書一同安排。其實彭耽書之所以可以順利立於長樂宮,不過是保太後與關隴世族願意抬舉。以賀氏為核心的關隴世族體量依舊龐大,先前她已為彭耽書發聲,此時若還要在宴席上獨占風頭,難免會惹人猜忌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