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弟初入台省,雖是有著高於旁人的起點,但日常公務詔對,就足以篩下一大批資質不合格的人。方才的建議者,大概日後不會出現在任何重要場合中了。
衛漸所言的確有理,但陸昭心裏也進行了核算。時下養兵費用也大抵分為三個部分,軍官俸祿、衣物供給、口糧供給。雖然陸昭不知魏國具體的細項,但在江東時也經手過這些核算。邊防軍官幾乎無太多兩千石,而細則難考,如今官製薪俸與漢朝相差不大,她的父親便教他用《漢書·百官表》來進行粗算。
“吏員自佐使至丞相,十二萬二百八十五人。漢宣以來,百姓斂賦,一歲四十餘萬,吏俸用其半,餘二十萬萬,藏於都內,為禁錢。”至此便可算出官奉平均為一萬六千六百萬錢。如今魏國編軍用的是十人製,即凡十人設一長,那麽十萬軍隊的軍官數量便是一萬,一年俸祿開支則約為一億七千萬。“軍官俸祿近一億七千萬錢。”
“衣物所跨冬夏,夏有單衣、單絝,冬有複袍、複絝,另有巾、襪、履。假設一年僅各供一……所費三億錢,現下半年,以一億五千萬……《居延漢簡》中便詳細記錄了這些事務的詳細價格,如今物價較漢時有所漲,最終折算下來每人近三千錢支出,“最後這口糧麽……”陸昭細潔的手指輕輕敲著桌沿,“十萬軍一年所用約合兩百萬石糧,僦費一千三,長安金城表是之距一乘十,一車萬錢,一年八億,半年確有四億之數了。三項總和約莫十一億錢,確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衛金曹言之有理。”
這筆賬其實還是高估了,如今隴西各地設置軍屯,士兵就地取用,所費應較少。
陸昭心算,眾人自下而立也都是屏氣凝神,如今他們也知道新任的中書是明白人,不好蒙。她的專業與曆練令她不怒而威,僅僅落座便自有氣場。
不過現在仍有四億的差額,眾人麵麵相覷,最終由一尚書郎出麵言道:“戰爭所困,田畝殘破,所出或許有難。”
陸昭暫未回答,先翻看了尚書台所呈稅帳,雖然更為詳細的條目沒有呈報上來,但是目前的數據也足夠使用了。“各地稅糧總和約兩千萬石,大魏三十稅一,合計田畝六億,六千萬人,人均不足十畝。”陸昭說完笑得意味深長,“的確不大夠,諸公,如此隻怕要施行土斷分田。”
在場的幾乎皆為世家出身,知道土斷對世家來講意味著什麽。況且太子大軍盤踞於
此,絕對有著進行土斷的軍事實力,而以魏鈺庭所領導的寒門,對於土斷查戶也是摩拳擦掌已久。
不想土斷,就得想辦法湊錢,小民早已剝削殆盡,最肥的終究還是他們自己。
最具脅迫力的話語既已放出,陸昭隨即也放了一條口子:“錢糧之緊,關乎此戰,京畿不複,在坐哪能得安?至於關隴之地運輸耗費問題,本中書也有所構畫,既然各家都聚到略陽來,不若明日一起商談。”說完又笑了笑,“我這中書之位,說到底不過是個空架子,諸位當家為官想必也極為不易,各自勠力而行吧。”
恩威並施,利益大義皆講透。紺青色的衣袍旋即消失於官署門前的一片陽光下,北地草木堅細如刀,將眾人眼前的明亮切割成了片片光暈。這是秋刀出鞘前最後的柔和。
第180章 遠景
賦稅運輸曆朝曆代皆是問題紛雜, 邊遠郡縣常年因為道阻堅信、無人為任,或拖欠賦稅,或幹脆罷交。此次核算所得賦稅尚不包括青徐等東部州郡, 東部糧草走河水,至三門峽處便要全部卸下。如今豫西通道與河東都未能有所聯絡, 因此行台不能得全部賦稅。
不過這些錢糧也並非都留在了函穀關以東。崔諒畢竟手握皇帝, 司州以及荊州部分郡縣還要輸送課稅至長安。至於長安以西的隴右,則因地勢險要,幾乎無人問津。
行台雖然官吏已初備, 但眼下仍不具備盡調各地資稅的能力。在雲岫去安定之前,陸昭已和她擬好物運通道的規劃草圖。兄長陸歸據安定有平涼城, 陸放據淳化,執涇水兩端, 中有高渠渡、北渡等諸多渡口,更有鄭國渠、南渠、通利渠等水網。而涇水上遊途徑崇信縣北, 華亭縣南,離行台距離頗近。
如今陸家在安定紮根, 若能打造一個黃金水道, 便可大大減少物資上隴與下隴的轉運成本。安定河渠脈絡深廣,自身便是隴西的大糧倉,沿途設置倉廩, 各家便可以承擔起運課稅之務。而陸昭身在中書,在政令上配合也十分方便。各家運送課稅的同時,扣除部分數額以作運營耗費, 如此經營數年, 在西北也會極具競爭力。
這個構想雖然有謀國以自肥的嫌疑,但一旦提出, 對於元澈來說卻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最直接的好處便是多一條運輸通道直達長安,對於三輔的修複和長安的給養頗有裨益,同時也能減少荊州、函穀關東等地,對長安物資命脈的影響力。而且水運所耗的成本和陸運相比,近乎於零,更何況還要穿走於隴山。
陸家則是打算引關隴各家入資,共同經營。畢竟水網龐大,以陸家一己之力難以完成,許多地方上的溝通也要仰賴世族的鄉資。而對於朝廷來講,這種工程若想做成,除了寄望世家,並無其他方法。而陸家作為發起人與中樞的發力點,便可以借助此事立起自己地盤的規矩,從而完成僑立安定最深的一次根植。
次日,當這一份構圖呈現在太子與幾位仍在值守的中樞重臣麵前的時候,大家皆是震撼。這項浩大工程的詳要先以隴右水網與山川的比例繪圖為首,隨後便是各個要道以及水網的構畫圖。這些布置中不僅有舟市、倉廩,還規劃有軍事防區。並且在議案後,還附有數卷對勞役以及工期的估算。
元澈手捧著這份文卷,他明白這背後有陸昭與雲岫的多少苦心,自然也就容忍了陸昭背後的小小私心。時人多少受前朝慕玄崇虛的影響,多侃侃而談、輕言臧否,風流舉止下,勾心鬥角,謀權圖利,但真正堪任國事的卻少之又少。
世家借助這項水網工程得利,元澈本人並不反感,反過頭來看,國家若用軍兵脅迫世家出錢出力,最後卻一杯羹都不分,與茹毛飲血剝削窮苦百姓的禽獸也就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而這些事交給寒門來做,如今國家的權力根係尚未深植,這些人空有權力,也無法調動世家的能量。如果因為無法讓寒門和世族一樣獲得同等的得利便放棄這項利國利民的大業,那麽潛藏在這些世家中的能量便會自己找到出口,那時才是真的要有大麻煩。
王濟觀覽後直接讚歎道:“陸中書心藏溝壑,俯仰山川,我等老朽也當避之一席啊。”
王濟是否真心稱讚元澈倒無所謂,不過時下陸昭身居中書,難免也有謗議微詞,此時他生怕陸昭遭受捧殺,哪怕被有心之人傳出,對於陸昭的精力也都是一種損耗,因此連忙回護道:“人生在世,各有所長,若世人都百般皆通,孤也要引退避世了。”
最後,眾人也不免談及各家如何分配工程這一事項。
陸昭道:“水網輸送,日後免不了擔當課稅運輸之勞,所任者自然必得以國是為重。如今稅賦轉運行台,大軍即將發往金城,糧草也需要捐輸。倒是可以以此為考核,擇其優者,以任事勞。”
元澈點了點頭 ,其餘人也並無異議,說白了就是要讓這些世族出兩次血而已,倒是一舉兩便。此事敲定後,陸昭便把議案留在元澈處,隨後去與那些世家協商。給那些世家的議案還是做了一些刪減,去掉了不必讓他們知道的軍事不妨規劃,以及重要倉廩的位置。
與各家議事完畢後,陸昭沿路回到衙署,此時已近夜晚,天下起雨來,廊下已無人。
自陸昭與那些世家往來逢迎的最後一刻,她便覺得小腹有著隱隱的痛,好容易控製住了微微顫動的聲線,她不得不全神貫注地麵對一個現實——她的月事已遲來六日了。
雨下的極大,撲向青苔與石階,零落成細碎的聲響。濕潤與霧氣在陸昭的心裏氤氳成一片有一片的焦躁,隻在那灘積水中,映著她目中尚存的那一絲僥幸。
濃雲如聚,狀如奔馬,寒風與冷流盤桓在陸昭的鬢發和衣衫之間,讓她的整個身體變僵變硬。陸昭漸漸放慢了腳步,然而疼痛卻仍在下腹不斷湧起,愈演愈烈,如同一把刀在裏麵越來越快地攪動,仿佛要割裂她的七魂六魄。
最終,陸昭支撐不住,在離房間門不遠的地方蹲下身來。她曾經陪伴過母親分娩,那一夜頗為艱難。原本以為疼痛會令人喊叫,然而那時她發現,至始至終,她的母親除了抽搐並險些昏厥,並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事後她的母親告訴她,太疼了是喊不出來的,胸口堵著一團氣,它既不能吸進肺腑,也不能呼之而出,如同楔子一樣死死地釘入了心髒。
冷汗與雨水混合著,自脖頸汩汩而下,將交領的一襲月白染出一片深深的濕漬。陸昭大概明白那種疼痛是怎樣的感覺了。她依在欄杆下,癱坐在冰冷地雨水裏,雙腿止不住的顫抖。雨水順著她的裙衫慢慢向上侵蝕,有血的味道。
陸昭這才有點慌,她沒有婢女,也未帶隨侍,眼前一明一黑的閃著,仿佛瀕臨死亡。在暈倒前的那一刻,元澈自房門走出。他的身影呼嘯而至,托起她,如同五月的暖風托起一片梨花瓣。陸昭用僅存的一絲神智望著元澈,他的眼睛柔軟,粼粼生光,如同永不封凍的涓流。而她的身影則穿棲其間,湮沒在那片深色的欲望裏。
郎中前來診斷,沒有驚動任何人,匆匆來,匆匆去,結論也簡單。陸昭來了月事,隻是這次格外痛而已。
陸昭長舒一口氣,卻沒有抬頭去看元澈的目光,無論對方眼中是欣喜還是失落,都是她沒有準備好去接受的。如果某一天,這個擔憂即將成真,她想她會毫不猶豫地逃離開。圍繞這個新的生命,有太多政治的議題與利益的考量,與她獨自一人挺著孕肚站在海嘯中沒有任何區別。
這一晚,對於某一個話題,他們都沒有開口。
數日後,
糧草和課稅之事終於有了結果,各家捐輸外加補貼,湊齊了近四億的資材。從這些積極應詔的人家中,陸家也重新整理了肯於依附自家的關隴世族。糧車與輜重源源不斷地自各地調運集中,行台振奮,元澈也樂得開心,多飲了好幾杯。
如水的夜色下,姿勢比往日更熱烈些。浪潮之洶湧,將陸昭撞向無依無靠的懸崖,已非一體可以承受。元澈的力道用得巧,在隱晦與潮濕的一隅死追討要。陸昭每向後暗暗退著,他便又追挺過來。她的頭輕輕伏著元澈,手中卻仍緊緊地攥著他輕薄的衣衫,半埋著麵頰,鬢發垂在他臂彎下,死咬著自己喉間那一絲殘存的聲音,同時也承接了他在耳邊顫抖的喟歎。
“明日我要到前線去。”元澈提前退了出來。
上前線,就是要與涼王決戰了。刀劍無情,自古打仗沒有萬無一失,即便是貴為太子,也不會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來。
“我沒有什麽托孤的興致。”元澈側著身子,深深地看著陸昭,“如果我死了,你的婚事大概也不會很難吧。”
元澈不知不覺間忽有些失落,先前漢中王氏把王友安插在崇信縣以求陸家婚事,意圖還是頗為明顯。看看兩家是否有合作的意思,若要敲定,王叡那裏也未必不能重做布置,最終總是要在嫡支上做文章。若是不成,王友作為庶子,退一步撤回來也無傷大雅,各有體麵。
元澈望著陸昭,燭光挑的明亮,照的她一襲中單好像薄紗一樣,嶙峋而清豔的伏線仿佛呼吸間便可觸及。她的腰身那樣細,似乎欲折,冰靜的外皮下,暗藏著一簇凶焰。他終是自私地想將她據為己有,無論生前,哪怕死後。
“到時候我要讓馮讓送你回揚州。”元澈輕輕地吻了吻陸昭的睫毛,“把你藏得好好的,誰都找不到。”元澈笑起來,仿佛這樣死亡的恐懼與失去她的恐懼都會變得很淡了。而此刻,湧上他心頭的溫暖與淒涼他知道,那就是愛了。
第181章 南北
已入初秋, 淳化縣郊外涇水渡口,一艘貨船緩緩停靠在大桁邊。待繩索將船體固定好後,岸邊便有數百名勞力接踵而至, 將船艙裏的物資流轉運出。
這已是江東最後一批糧船,此時以計, 江東已輸送糧草三百萬斛。貨船此行除了送來糧草, 更輸送大量江東子弟,其中便有顧孟州的曾孫顧承業。
渡口不遠處是一片臨水亭閣,較之年初戰時, 此地由零星亭廬已建成成一片繁華樓台。如今淳化縣已是行台與各方的溝通樞紐,再加上前幾日孔昱等關隴世族在此舉行祭孔之禮, 世家大族皆在此購置產業,以望中樞動靜。
大批資產人才湧入淳化, 一時間臨別江上,往來送客, 興而不絕。酒肆、茶舍、驛館遂綿延成勢,甚至有大量豪族在此處修建水榭, 用以世族迎客送別。
顧承業登岸後, 便見一名身著長衫、形容簡淡的士人立於亭前,不由得麵呈喜色,大步上前。待執手相見時, 顧承業的語氣卻不乏哽咽:“不意有生之年能再見君陽兄啊……”
陸放年前才加了冠,表字君陽,聞此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本以為此生終困於西都, 難得天子幸重, 家人相援,不料也能有外任之時。”
顧陸兩家素有深交, 陸放已在江邊酒樓辟了一處雅間,為顧承業接風洗塵。待二人坐定,陸放為顧承業斟酒,神色也轉為重逢後的喜悅:“如今行台初建,台省職位多有空缺,你丁憂期既滿,想來中書為你爭一清品之位,應該不難。”
顧孟州去世後,顧承業得以蔭封開國餘暨縣男,食邑一千戶,加散騎常侍,入中樞領職,從閥閱上可以說無可阻礙。
清品大多是中樞的秘書郎、著作郎。所謂“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清品職位大多是為門閥子弟所留,作為這些人的起家官。對於這些子弟的要求雖然沒有上述那般簡單,但也要比尋常世族在地方功曹任職要好上許多。況且這樣的職位在台中有參預機要的機會,總覽全局,無論是養望還是熬資曆,都是好去處。
獲得清品職位後,晉升從政的路線也較為明朗,養望幾年後,根據資曆以及能力,可留在中樞執掌詔命。不大如意的,也可以轉做禮教官與宗正屬官。最得意的自然是出任州郡,執掌方鎮。
“中書如今執掌機要,想來應對也頗為艱難。”顧承業小酌一口,旋即放下酒杯,“清品之位主官郎官均有定數,中朝也有定例,況且我如今尚未加冠,隻怕中書運作也有難度。”
如今關隴世族在中樞占比頗重,漢中隴右等地也有一時之選。雖然陸昭未滿二十而任中書令,但到底也是太子的意思與各方利益最終達成的結果。但顧承業的清品之位卻是要各方共同商議才能給出,未加冠禮的確是一個容易被卡下去的條件。如若這些人家以此為由,陸昭也不好枉顧破壞了世族們的規矩。
但顧承業的起家官又關乎到南人日後的門麵以及從政之路的一個標杆。如果不能借此機會爭取到一個好的清品之位,那麽可以選擇的就隻有三公掾屬了。可是現下賀禕死了,吳淼是被架空的太尉,行台歸來後,原三公之位隻怕還要再做調整。
陸放想了想,方對左右道:“糧船停靠的事,暫時不要太過張揚,待我書信一封,你即刻送往中書那裏。”之後又對顧承業道,“事情不管成與不成,中書那裏還是要見一麵的。現下太子領兵北上,與車騎將軍準備攻伐金城,中書留守行台。今天晚上一些關隴世族你還是要見上一見,隨後我再派人陪你一同去趟略陽。”
“勞煩君陽兄費心了。”顧承業此時不再多問也知道陸放雖任淳化縣令,但是實權與人脈都不亞於一個地方郡守甚至台省高官。陸放長他兩歲,如今神色早已褪去稚氣,舉止言談間都透露著一股曆事的老練。
兩人簡單用過餐飯,旋即走出酒樓,卻見眼前車馬盈路,不少婦女士人圍堵過來,觀者如牆。而後人群中不知哪人喊了一句:“敢問南來郎君,到底是誰家璧人?”
“你怎不知這是陸中書之表兄,開國餘暨縣男,吳郡顧氏郎君。”人群中旋即有人作答。
顧承業甫至淳化,被堵在此處,不僅惶恐看向一旁的陸放。
陸放隻笑了笑,低聲道:“前有看殺衛玠,果盈潘車,如今也當有吳中瓊樹,南來璧人。”
顧承業身子修長單薄,容形俊美無儔,玉冠白衫,襟帶落落,頗有羸弱風流之態。人群中雖有不少陸放提前雇傭的造勢者,卻也不乏見到真人後真心向慕的男女老少。顧承業初來北地,聲望自然要打造起來。
如今陸放執掌淳化,又是三輔地區人脈最廣的行政長官,但整個南人執政的主流風向,還是要靠顧老這個嫡曾孫來帶動起來。因此對於顧承業的聲名,陸放也是不盡餘力地渲染。
顧承業此時也知道陸放是在走一個揚名的流程,於是頗為無奈地走上了車,不由得哀怨道:“前有王儉墜車、褚淵落水,我一介簡名,若受此譽,隻怕也要入投河伯了。”
陸放聞言則朗聲在一眾人之間高喊:“顧郎綺年玉貌,天所不容,地所不受。如今乘船而來,可見也是河伯不受。”
此等吹捧言辭雖然清麗,但是未免太過無恥,饒是顧承業也禁受不住,趕緊坐入車內。待陸放也上車來,方才幽幽問了一句:“這一套東西都是昭昭教給你的吧。”
陸放笑得狡黠:“中書傳授一二,我也頗有所悟。你當那孔昱為何對中書那般俯首帖耳,他兒子孔延的簡慠孤介之名,也是由此而得啊。”
白塔山巍峨聳峙,拱抱金城,暮至而揚鍾聲。與此金鳴浩蕩相應和的,是金城遠郊外的靈岩禪寺。
此寺由北魏太武帝時期興造,以靈岩洞為基,由白蘭王慕容貴主持,拓展建成寺院。洞內刻有石像,曾為藏傳佛教密宗道場,主供金剛薩埵雙身像。但道武年間滅佛,僧眾散盡,後來新君大赦佛法,如今入駐的乃是佛家禪宗赫赫有名的道弘法師。
入夜後寺內清靜,隻聞蟲鳴與嚀頌之聲,一雙小僧自廊下行過,談話的聲音也就頗為突兀。
其中一人語氣頗為不滿:“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雲。師祖怎得隻為那玄能說法。”
另一人則更加憤懣道:“這倒也罷了,他作偈確是比旁人好些,隻是秀安師傅那樣精通佛理,資望貴重的人,竟也不能入門同受教。”
兩人走嘀嘀咕咕走至一半,隻見廊下一門徐徐打開,一僧立在二人跟前,正是秀安。秀安原是道弘法師的愛徒,年幼便被看重,由父母親自送進寺院修行,年紀輕輕已是授法師傅,在寺院中不乏有尊崇者。
閑言兩人知道自己犯了戒律,旋即低頭,等候發落。
秀安眉目安和,笑容亦是慈悲,道:“夜深了,莫要在外閑言,小心傷寒,快回去罷。”
兩人既得赦免,便匆匆離開,卻忽聽秀安在身後道:“師傅授法一事,不可再有一言。”
秀安見二人遠去,便繼續回到內室安坐頌經。然而他的內心亦不乏煎熬,欲念、嫉妒與不滿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鬼魅,在這個寂靜的夜晚悄悄找上了他。他手中的念珠撚得頗有定力,意圖將身心擦拭幹淨。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他自問沒有玄能那般悟性,也隻得時時勤拂拭而已。
這是他的師傅道弘為玄能授法的第三日了,秀安知道,以師傅的智慧,玄能要離開這座寺廟了。他思索片刻,而後走向床榻邊的矮櫃旁,從裏麵取出一本經書和一雙編製的草履。佛門不事生產,秀安俗家曾隨父親習得編織之業,這雙草履乃是他依照玄能的足掌大小編製的。
將幾件簡單的東西整理完畢,秀安出了房門,向禪院大門口走去。果然,一個時辰之後,玄能走出了禪院的大門。
“秀安師傅。”玄能有些驚詫,他有些急切的走向前。此時他未穿緇衣,隻是尋常打扮,身後卻背著一個鼓鼓的包袱。玄能見秀安的目光望向那個包袱,身子也不自覺地向後退了半步。
秀安了然一笑,也猜出了包袱內是師傅道弘的袈裟,以此為密信,玄能繼承禪宗祖位。望著玄能幹淨而膽怯的麵容,秀安撫平了心中最後一絲惡念,雙手將自己手中的小包裹交給了玄能:“南方弘法,路途遙遠,貉獠多銳蕩,請珍重自安。”
玄能低頭施禮:“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當也無差別。”
秀安笑了笑,他們二人境界的確不同。師傅的選擇是正確的,他麵對世俗的欲望,不斷磨練而修成正果。玄能則是,瞬間頓悟。
玄能剛一出言,隻覺得自己似乎太過冒犯,他抬頭看了看秀安,對方不過是擔心自己,關懷自己,僅此而已。而他所言,似乎太過鋒利。玄能思想許久,方道:“師傅曾言,自古傳法,氣如懸絲。看來秀安師傅才是得此道者,請秀安師傅恕我狂妄輕言。”
秀安聽後則搖了搖頭,目光泫然:“我自愧不如你。隻是當年師祖與眾人爭奪法嗣,也是困難重重,諸多險阻,其中也不乏殺伐毒害。你存有智性,偶露鋒芒,自避即可。”說完,他將東西交給玄能而後道,“速去吧,若久住此間,隻怕有人要害你。”
玄能含淚接過,深施一禮:“南北有隔,願能有再見之時。”說完匆匆而去。
待玄能走遠,道弘法師才徐徐從門後走出,頗為欣慰地看了看弟子秀安。玄能智之最高,然而卻未開慧,不懂藏拙。他之所以將他送走,除卻要保他性命之外,也是要保護秀安與其他僧人的善。讓玄能繼續留在這裏,隻會繼續刺激其他人,擴大每個人心中的惡。慧既參透人性,他已年老,這已是他能給眾人最大的慈悲。
“回去吧。”道弘拍了拍秀安的肩膀,“涼王昨日已遣使而來,你我尚有事情要做。”
衛漸所言的確有理,但陸昭心裏也進行了核算。時下養兵費用也大抵分為三個部分,軍官俸祿、衣物供給、口糧供給。雖然陸昭不知魏國具體的細項,但在江東時也經手過這些核算。邊防軍官幾乎無太多兩千石,而細則難考,如今官製薪俸與漢朝相差不大,她的父親便教他用《漢書·百官表》來進行粗算。
“吏員自佐使至丞相,十二萬二百八十五人。漢宣以來,百姓斂賦,一歲四十餘萬,吏俸用其半,餘二十萬萬,藏於都內,為禁錢。”至此便可算出官奉平均為一萬六千六百萬錢。如今魏國編軍用的是十人製,即凡十人設一長,那麽十萬軍隊的軍官數量便是一萬,一年俸祿開支則約為一億七千萬。“軍官俸祿近一億七千萬錢。”
“衣物所跨冬夏,夏有單衣、單絝,冬有複袍、複絝,另有巾、襪、履。假設一年僅各供一……所費三億錢,現下半年,以一億五千萬……《居延漢簡》中便詳細記錄了這些事務的詳細價格,如今物價較漢時有所漲,最終折算下來每人近三千錢支出,“最後這口糧麽……”陸昭細潔的手指輕輕敲著桌沿,“十萬軍一年所用約合兩百萬石糧,僦費一千三,長安金城表是之距一乘十,一車萬錢,一年八億,半年確有四億之數了。三項總和約莫十一億錢,確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衛金曹言之有理。”
這筆賬其實還是高估了,如今隴西各地設置軍屯,士兵就地取用,所費應較少。
陸昭心算,眾人自下而立也都是屏氣凝神,如今他們也知道新任的中書是明白人,不好蒙。她的專業與曆練令她不怒而威,僅僅落座便自有氣場。
不過現在仍有四億的差額,眾人麵麵相覷,最終由一尚書郎出麵言道:“戰爭所困,田畝殘破,所出或許有難。”
陸昭暫未回答,先翻看了尚書台所呈稅帳,雖然更為詳細的條目沒有呈報上來,但是目前的數據也足夠使用了。“各地稅糧總和約兩千萬石,大魏三十稅一,合計田畝六億,六千萬人,人均不足十畝。”陸昭說完笑得意味深長,“的確不大夠,諸公,如此隻怕要施行土斷分田。”
在場的幾乎皆為世家出身,知道土斷對世家來講意味著什麽。況且太子大軍盤踞於
此,絕對有著進行土斷的軍事實力,而以魏鈺庭所領導的寒門,對於土斷查戶也是摩拳擦掌已久。
不想土斷,就得想辦法湊錢,小民早已剝削殆盡,最肥的終究還是他們自己。
最具脅迫力的話語既已放出,陸昭隨即也放了一條口子:“錢糧之緊,關乎此戰,京畿不複,在坐哪能得安?至於關隴之地運輸耗費問題,本中書也有所構畫,既然各家都聚到略陽來,不若明日一起商談。”說完又笑了笑,“我這中書之位,說到底不過是個空架子,諸位當家為官想必也極為不易,各自勠力而行吧。”
恩威並施,利益大義皆講透。紺青色的衣袍旋即消失於官署門前的一片陽光下,北地草木堅細如刀,將眾人眼前的明亮切割成了片片光暈。這是秋刀出鞘前最後的柔和。
第180章 遠景
賦稅運輸曆朝曆代皆是問題紛雜, 邊遠郡縣常年因為道阻堅信、無人為任,或拖欠賦稅,或幹脆罷交。此次核算所得賦稅尚不包括青徐等東部州郡, 東部糧草走河水,至三門峽處便要全部卸下。如今豫西通道與河東都未能有所聯絡, 因此行台不能得全部賦稅。
不過這些錢糧也並非都留在了函穀關以東。崔諒畢竟手握皇帝, 司州以及荊州部分郡縣還要輸送課稅至長安。至於長安以西的隴右,則因地勢險要,幾乎無人問津。
行台雖然官吏已初備, 但眼下仍不具備盡調各地資稅的能力。在雲岫去安定之前,陸昭已和她擬好物運通道的規劃草圖。兄長陸歸據安定有平涼城, 陸放據淳化,執涇水兩端, 中有高渠渡、北渡等諸多渡口,更有鄭國渠、南渠、通利渠等水網。而涇水上遊途徑崇信縣北, 華亭縣南,離行台距離頗近。
如今陸家在安定紮根, 若能打造一個黃金水道, 便可大大減少物資上隴與下隴的轉運成本。安定河渠脈絡深廣,自身便是隴西的大糧倉,沿途設置倉廩, 各家便可以承擔起運課稅之務。而陸昭身在中書,在政令上配合也十分方便。各家運送課稅的同時,扣除部分數額以作運營耗費, 如此經營數年, 在西北也會極具競爭力。
這個構想雖然有謀國以自肥的嫌疑,但一旦提出, 對於元澈來說卻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最直接的好處便是多一條運輸通道直達長安,對於三輔的修複和長安的給養頗有裨益,同時也能減少荊州、函穀關東等地,對長安物資命脈的影響力。而且水運所耗的成本和陸運相比,近乎於零,更何況還要穿走於隴山。
陸家則是打算引關隴各家入資,共同經營。畢竟水網龐大,以陸家一己之力難以完成,許多地方上的溝通也要仰賴世族的鄉資。而對於朝廷來講,這種工程若想做成,除了寄望世家,並無其他方法。而陸家作為發起人與中樞的發力點,便可以借助此事立起自己地盤的規矩,從而完成僑立安定最深的一次根植。
次日,當這一份構圖呈現在太子與幾位仍在值守的中樞重臣麵前的時候,大家皆是震撼。這項浩大工程的詳要先以隴右水網與山川的比例繪圖為首,隨後便是各個要道以及水網的構畫圖。這些布置中不僅有舟市、倉廩,還規劃有軍事防區。並且在議案後,還附有數卷對勞役以及工期的估算。
元澈手捧著這份文卷,他明白這背後有陸昭與雲岫的多少苦心,自然也就容忍了陸昭背後的小小私心。時人多少受前朝慕玄崇虛的影響,多侃侃而談、輕言臧否,風流舉止下,勾心鬥角,謀權圖利,但真正堪任國事的卻少之又少。
世家借助這項水網工程得利,元澈本人並不反感,反過頭來看,國家若用軍兵脅迫世家出錢出力,最後卻一杯羹都不分,與茹毛飲血剝削窮苦百姓的禽獸也就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而這些事交給寒門來做,如今國家的權力根係尚未深植,這些人空有權力,也無法調動世家的能量。如果因為無法讓寒門和世族一樣獲得同等的得利便放棄這項利國利民的大業,那麽潛藏在這些世家中的能量便會自己找到出口,那時才是真的要有大麻煩。
王濟觀覽後直接讚歎道:“陸中書心藏溝壑,俯仰山川,我等老朽也當避之一席啊。”
王濟是否真心稱讚元澈倒無所謂,不過時下陸昭身居中書,難免也有謗議微詞,此時他生怕陸昭遭受捧殺,哪怕被有心之人傳出,對於陸昭的精力也都是一種損耗,因此連忙回護道:“人生在世,各有所長,若世人都百般皆通,孤也要引退避世了。”
最後,眾人也不免談及各家如何分配工程這一事項。
陸昭道:“水網輸送,日後免不了擔當課稅運輸之勞,所任者自然必得以國是為重。如今稅賦轉運行台,大軍即將發往金城,糧草也需要捐輸。倒是可以以此為考核,擇其優者,以任事勞。”
元澈點了點頭 ,其餘人也並無異議,說白了就是要讓這些世族出兩次血而已,倒是一舉兩便。此事敲定後,陸昭便把議案留在元澈處,隨後去與那些世家協商。給那些世家的議案還是做了一些刪減,去掉了不必讓他們知道的軍事不妨規劃,以及重要倉廩的位置。
與各家議事完畢後,陸昭沿路回到衙署,此時已近夜晚,天下起雨來,廊下已無人。
自陸昭與那些世家往來逢迎的最後一刻,她便覺得小腹有著隱隱的痛,好容易控製住了微微顫動的聲線,她不得不全神貫注地麵對一個現實——她的月事已遲來六日了。
雨下的極大,撲向青苔與石階,零落成細碎的聲響。濕潤與霧氣在陸昭的心裏氤氳成一片有一片的焦躁,隻在那灘積水中,映著她目中尚存的那一絲僥幸。
濃雲如聚,狀如奔馬,寒風與冷流盤桓在陸昭的鬢發和衣衫之間,讓她的整個身體變僵變硬。陸昭漸漸放慢了腳步,然而疼痛卻仍在下腹不斷湧起,愈演愈烈,如同一把刀在裏麵越來越快地攪動,仿佛要割裂她的七魂六魄。
最終,陸昭支撐不住,在離房間門不遠的地方蹲下身來。她曾經陪伴過母親分娩,那一夜頗為艱難。原本以為疼痛會令人喊叫,然而那時她發現,至始至終,她的母親除了抽搐並險些昏厥,並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事後她的母親告訴她,太疼了是喊不出來的,胸口堵著一團氣,它既不能吸進肺腑,也不能呼之而出,如同楔子一樣死死地釘入了心髒。
冷汗與雨水混合著,自脖頸汩汩而下,將交領的一襲月白染出一片深深的濕漬。陸昭大概明白那種疼痛是怎樣的感覺了。她依在欄杆下,癱坐在冰冷地雨水裏,雙腿止不住的顫抖。雨水順著她的裙衫慢慢向上侵蝕,有血的味道。
陸昭這才有點慌,她沒有婢女,也未帶隨侍,眼前一明一黑的閃著,仿佛瀕臨死亡。在暈倒前的那一刻,元澈自房門走出。他的身影呼嘯而至,托起她,如同五月的暖風托起一片梨花瓣。陸昭用僅存的一絲神智望著元澈,他的眼睛柔軟,粼粼生光,如同永不封凍的涓流。而她的身影則穿棲其間,湮沒在那片深色的欲望裏。
郎中前來診斷,沒有驚動任何人,匆匆來,匆匆去,結論也簡單。陸昭來了月事,隻是這次格外痛而已。
陸昭長舒一口氣,卻沒有抬頭去看元澈的目光,無論對方眼中是欣喜還是失落,都是她沒有準備好去接受的。如果某一天,這個擔憂即將成真,她想她會毫不猶豫地逃離開。圍繞這個新的生命,有太多政治的議題與利益的考量,與她獨自一人挺著孕肚站在海嘯中沒有任何區別。
這一晚,對於某一個話題,他們都沒有開口。
數日後,
糧草和課稅之事終於有了結果,各家捐輸外加補貼,湊齊了近四億的資材。從這些積極應詔的人家中,陸家也重新整理了肯於依附自家的關隴世族。糧車與輜重源源不斷地自各地調運集中,行台振奮,元澈也樂得開心,多飲了好幾杯。
如水的夜色下,姿勢比往日更熱烈些。浪潮之洶湧,將陸昭撞向無依無靠的懸崖,已非一體可以承受。元澈的力道用得巧,在隱晦與潮濕的一隅死追討要。陸昭每向後暗暗退著,他便又追挺過來。她的頭輕輕伏著元澈,手中卻仍緊緊地攥著他輕薄的衣衫,半埋著麵頰,鬢發垂在他臂彎下,死咬著自己喉間那一絲殘存的聲音,同時也承接了他在耳邊顫抖的喟歎。
“明日我要到前線去。”元澈提前退了出來。
上前線,就是要與涼王決戰了。刀劍無情,自古打仗沒有萬無一失,即便是貴為太子,也不會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來。
“我沒有什麽托孤的興致。”元澈側著身子,深深地看著陸昭,“如果我死了,你的婚事大概也不會很難吧。”
元澈不知不覺間忽有些失落,先前漢中王氏把王友安插在崇信縣以求陸家婚事,意圖還是頗為明顯。看看兩家是否有合作的意思,若要敲定,王叡那裏也未必不能重做布置,最終總是要在嫡支上做文章。若是不成,王友作為庶子,退一步撤回來也無傷大雅,各有體麵。
元澈望著陸昭,燭光挑的明亮,照的她一襲中單好像薄紗一樣,嶙峋而清豔的伏線仿佛呼吸間便可觸及。她的腰身那樣細,似乎欲折,冰靜的外皮下,暗藏著一簇凶焰。他終是自私地想將她據為己有,無論生前,哪怕死後。
“到時候我要讓馮讓送你回揚州。”元澈輕輕地吻了吻陸昭的睫毛,“把你藏得好好的,誰都找不到。”元澈笑起來,仿佛這樣死亡的恐懼與失去她的恐懼都會變得很淡了。而此刻,湧上他心頭的溫暖與淒涼他知道,那就是愛了。
第181章 南北
已入初秋, 淳化縣郊外涇水渡口,一艘貨船緩緩停靠在大桁邊。待繩索將船體固定好後,岸邊便有數百名勞力接踵而至, 將船艙裏的物資流轉運出。
這已是江東最後一批糧船,此時以計, 江東已輸送糧草三百萬斛。貨船此行除了送來糧草, 更輸送大量江東子弟,其中便有顧孟州的曾孫顧承業。
渡口不遠處是一片臨水亭閣,較之年初戰時, 此地由零星亭廬已建成成一片繁華樓台。如今淳化縣已是行台與各方的溝通樞紐,再加上前幾日孔昱等關隴世族在此舉行祭孔之禮, 世家大族皆在此購置產業,以望中樞動靜。
大批資產人才湧入淳化, 一時間臨別江上,往來送客, 興而不絕。酒肆、茶舍、驛館遂綿延成勢,甚至有大量豪族在此處修建水榭, 用以世族迎客送別。
顧承業登岸後, 便見一名身著長衫、形容簡淡的士人立於亭前,不由得麵呈喜色,大步上前。待執手相見時, 顧承業的語氣卻不乏哽咽:“不意有生之年能再見君陽兄啊……”
陸放年前才加了冠,表字君陽,聞此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本以為此生終困於西都, 難得天子幸重, 家人相援,不料也能有外任之時。”
顧陸兩家素有深交, 陸放已在江邊酒樓辟了一處雅間,為顧承業接風洗塵。待二人坐定,陸放為顧承業斟酒,神色也轉為重逢後的喜悅:“如今行台初建,台省職位多有空缺,你丁憂期既滿,想來中書為你爭一清品之位,應該不難。”
顧孟州去世後,顧承業得以蔭封開國餘暨縣男,食邑一千戶,加散騎常侍,入中樞領職,從閥閱上可以說無可阻礙。
清品大多是中樞的秘書郎、著作郎。所謂“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清品職位大多是為門閥子弟所留,作為這些人的起家官。對於這些子弟的要求雖然沒有上述那般簡單,但也要比尋常世族在地方功曹任職要好上許多。況且這樣的職位在台中有參預機要的機會,總覽全局,無論是養望還是熬資曆,都是好去處。
獲得清品職位後,晉升從政的路線也較為明朗,養望幾年後,根據資曆以及能力,可留在中樞執掌詔命。不大如意的,也可以轉做禮教官與宗正屬官。最得意的自然是出任州郡,執掌方鎮。
“中書如今執掌機要,想來應對也頗為艱難。”顧承業小酌一口,旋即放下酒杯,“清品之位主官郎官均有定數,中朝也有定例,況且我如今尚未加冠,隻怕中書運作也有難度。”
如今關隴世族在中樞占比頗重,漢中隴右等地也有一時之選。雖然陸昭未滿二十而任中書令,但到底也是太子的意思與各方利益最終達成的結果。但顧承業的清品之位卻是要各方共同商議才能給出,未加冠禮的確是一個容易被卡下去的條件。如若這些人家以此為由,陸昭也不好枉顧破壞了世族們的規矩。
但顧承業的起家官又關乎到南人日後的門麵以及從政之路的一個標杆。如果不能借此機會爭取到一個好的清品之位,那麽可以選擇的就隻有三公掾屬了。可是現下賀禕死了,吳淼是被架空的太尉,行台歸來後,原三公之位隻怕還要再做調整。
陸放想了想,方對左右道:“糧船停靠的事,暫時不要太過張揚,待我書信一封,你即刻送往中書那裏。”之後又對顧承業道,“事情不管成與不成,中書那裏還是要見一麵的。現下太子領兵北上,與車騎將軍準備攻伐金城,中書留守行台。今天晚上一些關隴世族你還是要見上一見,隨後我再派人陪你一同去趟略陽。”
“勞煩君陽兄費心了。”顧承業此時不再多問也知道陸放雖任淳化縣令,但是實權與人脈都不亞於一個地方郡守甚至台省高官。陸放長他兩歲,如今神色早已褪去稚氣,舉止言談間都透露著一股曆事的老練。
兩人簡單用過餐飯,旋即走出酒樓,卻見眼前車馬盈路,不少婦女士人圍堵過來,觀者如牆。而後人群中不知哪人喊了一句:“敢問南來郎君,到底是誰家璧人?”
“你怎不知這是陸中書之表兄,開國餘暨縣男,吳郡顧氏郎君。”人群中旋即有人作答。
顧承業甫至淳化,被堵在此處,不僅惶恐看向一旁的陸放。
陸放隻笑了笑,低聲道:“前有看殺衛玠,果盈潘車,如今也當有吳中瓊樹,南來璧人。”
顧承業身子修長單薄,容形俊美無儔,玉冠白衫,襟帶落落,頗有羸弱風流之態。人群中雖有不少陸放提前雇傭的造勢者,卻也不乏見到真人後真心向慕的男女老少。顧承業初來北地,聲望自然要打造起來。
如今陸放執掌淳化,又是三輔地區人脈最廣的行政長官,但整個南人執政的主流風向,還是要靠顧老這個嫡曾孫來帶動起來。因此對於顧承業的聲名,陸放也是不盡餘力地渲染。
顧承業此時也知道陸放是在走一個揚名的流程,於是頗為無奈地走上了車,不由得哀怨道:“前有王儉墜車、褚淵落水,我一介簡名,若受此譽,隻怕也要入投河伯了。”
陸放聞言則朗聲在一眾人之間高喊:“顧郎綺年玉貌,天所不容,地所不受。如今乘船而來,可見也是河伯不受。”
此等吹捧言辭雖然清麗,但是未免太過無恥,饒是顧承業也禁受不住,趕緊坐入車內。待陸放也上車來,方才幽幽問了一句:“這一套東西都是昭昭教給你的吧。”
陸放笑得狡黠:“中書傳授一二,我也頗有所悟。你當那孔昱為何對中書那般俯首帖耳,他兒子孔延的簡慠孤介之名,也是由此而得啊。”
白塔山巍峨聳峙,拱抱金城,暮至而揚鍾聲。與此金鳴浩蕩相應和的,是金城遠郊外的靈岩禪寺。
此寺由北魏太武帝時期興造,以靈岩洞為基,由白蘭王慕容貴主持,拓展建成寺院。洞內刻有石像,曾為藏傳佛教密宗道場,主供金剛薩埵雙身像。但道武年間滅佛,僧眾散盡,後來新君大赦佛法,如今入駐的乃是佛家禪宗赫赫有名的道弘法師。
入夜後寺內清靜,隻聞蟲鳴與嚀頌之聲,一雙小僧自廊下行過,談話的聲音也就頗為突兀。
其中一人語氣頗為不滿:“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雲。師祖怎得隻為那玄能說法。”
另一人則更加憤懣道:“這倒也罷了,他作偈確是比旁人好些,隻是秀安師傅那樣精通佛理,資望貴重的人,竟也不能入門同受教。”
兩人走嘀嘀咕咕走至一半,隻見廊下一門徐徐打開,一僧立在二人跟前,正是秀安。秀安原是道弘法師的愛徒,年幼便被看重,由父母親自送進寺院修行,年紀輕輕已是授法師傅,在寺院中不乏有尊崇者。
閑言兩人知道自己犯了戒律,旋即低頭,等候發落。
秀安眉目安和,笑容亦是慈悲,道:“夜深了,莫要在外閑言,小心傷寒,快回去罷。”
兩人既得赦免,便匆匆離開,卻忽聽秀安在身後道:“師傅授法一事,不可再有一言。”
秀安見二人遠去,便繼續回到內室安坐頌經。然而他的內心亦不乏煎熬,欲念、嫉妒與不滿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鬼魅,在這個寂靜的夜晚悄悄找上了他。他手中的念珠撚得頗有定力,意圖將身心擦拭幹淨。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他自問沒有玄能那般悟性,也隻得時時勤拂拭而已。
這是他的師傅道弘為玄能授法的第三日了,秀安知道,以師傅的智慧,玄能要離開這座寺廟了。他思索片刻,而後走向床榻邊的矮櫃旁,從裏麵取出一本經書和一雙編製的草履。佛門不事生產,秀安俗家曾隨父親習得編織之業,這雙草履乃是他依照玄能的足掌大小編製的。
將幾件簡單的東西整理完畢,秀安出了房門,向禪院大門口走去。果然,一個時辰之後,玄能走出了禪院的大門。
“秀安師傅。”玄能有些驚詫,他有些急切的走向前。此時他未穿緇衣,隻是尋常打扮,身後卻背著一個鼓鼓的包袱。玄能見秀安的目光望向那個包袱,身子也不自覺地向後退了半步。
秀安了然一笑,也猜出了包袱內是師傅道弘的袈裟,以此為密信,玄能繼承禪宗祖位。望著玄能幹淨而膽怯的麵容,秀安撫平了心中最後一絲惡念,雙手將自己手中的小包裹交給了玄能:“南方弘法,路途遙遠,貉獠多銳蕩,請珍重自安。”
玄能低頭施禮:“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當也無差別。”
秀安笑了笑,他們二人境界的確不同。師傅的選擇是正確的,他麵對世俗的欲望,不斷磨練而修成正果。玄能則是,瞬間頓悟。
玄能剛一出言,隻覺得自己似乎太過冒犯,他抬頭看了看秀安,對方不過是擔心自己,關懷自己,僅此而已。而他所言,似乎太過鋒利。玄能思想許久,方道:“師傅曾言,自古傳法,氣如懸絲。看來秀安師傅才是得此道者,請秀安師傅恕我狂妄輕言。”
秀安聽後則搖了搖頭,目光泫然:“我自愧不如你。隻是當年師祖與眾人爭奪法嗣,也是困難重重,諸多險阻,其中也不乏殺伐毒害。你存有智性,偶露鋒芒,自避即可。”說完,他將東西交給玄能而後道,“速去吧,若久住此間,隻怕有人要害你。”
玄能含淚接過,深施一禮:“南北有隔,願能有再見之時。”說完匆匆而去。
待玄能走遠,道弘法師才徐徐從門後走出,頗為欣慰地看了看弟子秀安。玄能智之最高,然而卻未開慧,不懂藏拙。他之所以將他送走,除卻要保他性命之外,也是要保護秀安與其他僧人的善。讓玄能繼續留在這裏,隻會繼續刺激其他人,擴大每個人心中的惡。慧既參透人性,他已年老,這已是他能給眾人最大的慈悲。
“回去吧。”道弘拍了拍秀安的肩膀,“涼王昨日已遣使而來,你我尚有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