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玥道:“皇帝陛下謙恭,未許臣等封禪之議,能替陛下前驅,探訪岱宗,已是萬幸。”
陸昭聽罷也緩緩點頭:“封禪是國家大事,陛下之功也是未來可期,你能為此先驅,確實是幸事。”
吳玥還要謙辭,此時衛漸接言道:“皇後此言誠是不虛,古來也不乏有臣子未能隨帝王封禪而抱憾終身。司馬遷之父司馬談就曾因病留在洛陽,因此未能隨漢武帝前往泰山封禪。其後司馬談悲痛萬分,泣曰:‘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吾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隨後病卒,可見其悲心難抑。”
“我想來無資曆隨君封禪,不過如今執掌度支,將軍若有支用,我為將軍盡心,也算得沾榮光了。”
陸昭笑罵道:“你家關隴門戶,家學傳代,若都無資曆,倒讓旁人怎麽辦?”
吳玥也笑道:“皇後不必聽他這些酸話,衛尚書若要盡心,臣總有辦法。此次前往泰山,陛下派遣一千人,其中左右衛將軍各一營。鎮東軍府出兵四千人,其中不乏千騎果毅、參軍司馬等位,至今尚無人選。度支部所為,不過揮毫而已,衛尚書若有意,親自效力軍中,這才算盡力。”
衛漸連忙拱手告饒:“今生我僅有揮毫撥力之巧,重器大工之能,實在勉為其難。”
眾人各笑了一回,隨後便開始沉思起來。
要不,也塞個自家子弟去一趟?
第396章 夢魘
此次東行, 吳玥將鎮東將軍府親信帶去大半,不過文員方麵仍需安排。
陸昭第一時間讓陸微請任隨軍參軍,隨後, 司州本地世家便蜂擁一般,爭相將自家子弟送入東行大軍。在眾人眼中, 陸家將自家弟子安排入軍支持皇帝封禪, 未必不是謀求退路,搖擺不定的他們,自然也紛紛效仿。
從洛陽至泰山郡, 路途並不算太過遙遠,一路乘舟而行, 可算得上舒適愜意。而功勞上雖然不可能有斬將殺敵的機會,但勝在安全, 並且能夠借此積累一定的資曆。無論是近期帝王在輿論上的需要,還是未來新皇伐楚功成, 他們這些人注定會被以超高規格封賞。
封禪數月,功曹十年, 關鍵時刻的表態遠勝於默默無聞的苦幹。即便是最差的結果, 至少在未來皇帝抵達司州後,這些人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介入帝後之間的政治衝突。
鎮東將軍府自募掾屬名額頗多,此次將弘農刁氏、譚氏, 汲郡趙氏、張氏、溫氏,乃至於河東薛氏、裴氏,俱網羅軍中。而在真正的行軍班底, 則充斥大量的兗州王、吳兩姓, 另有潁川庾氏、賴氏、郭氏,而泰山首望楊氏充任長史。這種公開化的結黨營私曆年少見, 然而朝廷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封禪本身就是張聲造勢,參與的世族越多,日後正式封禪泰山,自然也駁者寥寥。
眾人參與興致頗高,但新任七兵主官的王儉卻有些不能淡然。朝廷不聞不問不代表沒有揪住把柄,若日後皇後倒台,那些政敵未必不會揪住這個錯處將他斬落在地。因此王儉苦苦請求與吳玥會麵,希望對方能夠收斂。
吳玥收到請帖後,也不拿喬,當天輕車簡行前往王儉居所。
待吳玥行入中堂,賓主各自落座後,王儉不由得苦笑道:“今日相邀將軍,也是有一事想要請教。某愚鈍無才,履曆卑品,因借郡望鄉聲,方有此職。然才不足以避禍,譽不足以固位,驟領六部主官,卻日日惶恐。昔日略翻晉史,讀至肅祖解‘長安何如日遠’,更是心中惴惴,不知日後要如何自處。”
東晉肅祖司馬紹幼年曾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聞得長安消息後,潸然而泣。隨後元帝問司馬紹長安與太陽哪個更遠。司馬紹答太陽遠,因為從未聽聞有人從太陽來。然而一日元帝大宴群臣,不知是不是要秀一把兒子,又將前日問題重問了一遍,但得到的卻是另一個回答。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還是長安遠。
兩個回答雖然相異,但核心則是執政旗幟的問題。前者回答,乃是寬慰元帝祖宗基業仍然可望,並且獲取長安正統司馬鄴那裏的政治賦能。後者則是警告群臣,長安已然遙遠,如今大江南岸禦座上的元帝,才是晉朝唯一的太陽。
如今他王儉到底該望長安還是眼前日?
吳玥聞言,也是一笑:“尚書過謙了。昔年司馬睿父子惶惶不可終日,不得不假以辭令。如今尚書由皇後欽點,行台舉薦,背靠名門,依我看倒無需自薄。不過尚書驟然得顯,的確難免非議,要想坐穩此位,還要多多與舉薦者走動往來,加深情誼。”
“逸璞肺腑之言,誠然有理,隻是……”王儉沉吟片刻,便揮手另侍者全部下去,隨後將意思表達得更淺白一些,“隻是如今妖氛充斥兩畿,擾動關河,今日之進或許可喜,但來日流言積毀銷骨,或將無立錐之地啊。”
吳玥的表情卻無任何變化:“所以某適才也說,多多與舉薦者走動往來。”
吳玥對陸昭這一手其實早已明了。推舉王儉這個陳留王氏來出任七兵主官,一是讓長安不能從容拉攏荊州,並且將王氏實力再度抬高,令長安打擊陸家的時候有所顧慮和保留,從而隻能取騰挪的空間。二是王儉出身雖高,但履曆不足,驟任主官,便如壘卵於危巢之上。若要保全自身,則必須更加依賴推舉王儉的行台和其背後的皇後。
至此,吳玥幹脆也把話挑明:“我吳家雖是武宗,但也深知唇亡齒寒之理。尚書若要與長安結以歡心,也未嚐不可。可若陸家隕落,來日屠刀將落誰家?金樽共汝飲,白刃不相饒。長安驅逐行台,重用清寒庶族,貶抑世家,本就是為了翦除枝幹,重立梁木。尚書此身,便在枝幹之上,不知要何以待來日?”
“尚書,你我兩家既為姻親,今日我也不再保留。長安未許東垣公主與荊州刺史之子婚事,已是見疏。此中誰在操縱,必不下魏、徐、盧三人耳。如今,京中力量我吳家掌握不過十分之一。前日,徐寧領右千牛衛將軍,加散騎常侍。來日若征召尚書回京,則無異於蕭何追韓信,尚書歸,則必為砧板魚肉。”
權力牌桌的最後局麵,要麽舍去全部身家搏此一把,要麽棄牌認輸規避損失,任何抱有猶豫亦或是中間態度的人,都將被人抓住把柄,放進命運的磨盤裏,碾肉成血,榨盡剩餘價值。
王儉的臉色愈發慘白,最後隻喃喃道:“如此說來,自我坐上此位,便沒有的選?”
吳玥鄭重道:“若尚書非陳留王氏,或未居此位,都可存有一二自矜之意。如今雙日淩空,炙烤兩關,尚書當思效後羿,僅留一日方能存萬古生機。”
王儉聽到這話,神情一震,隨後拱手道:“將軍此赴岱宗,不知我何以得獻薄力?”
吳玥思索片刻後,從袖中取出一份密函,在交予王儉之際,動作一頓,先說明道 :“此函乃家父所書。”
王儉知此事之重,稍加思慮後雙手接過。
吳玥繼續道:“長安派遣一千人前往泰山,行台七兵部要出麵代為接引。軍隊駐紮之處,由尚書擬定布置,這些人…………”
吳玥離開王儉居所後,也長舒一口氣。至此,他與皇後在洛陽的布置已經初步完成。將這些司州世族子弟網羅到軍中,前往兗州,就可以掌握一批重要人質,讓司州這群世家們老實一點。
坦言之,政治權鬥基本上是都而不破,但是真逼至絕路,拋棄妻子也不過是尋常。
“既如此,法會便定於八月初一,隻是時間略有倉促,還望法師不要見怪。”
大殿內,元澈與玄能相對而坐,案上有一策經書,另並佛寶。“僧曹一事,不日便可普行天下,法師供養不會有缺。”
對麵的玄能沉思片刻,而後道:“陛下既為佛門子弟,以一己之力光弘佛法,是大功德。至於貧僧,一缽菜飯足矣。”
“法師德高。”元澈雙手合十,隨後又道,“近日,朕又陷夢魘,與之前相較,似乎更甚。”
玄能微微皺眉,隨後從袖內取出一枚木鎖,對元澈道:“此乃貧僧師傅之舊物。夢魘本為心欲,若要得解,可常處孤室,將此鎖掛於門外,吟誦經文,摒卻邪雜,日久自得清靜。”
元澈雙手接過:“既如此,多謝法師。”
元澈隻覺得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極為附和此時的場合,那些多餘的感情,已被他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出於身為帝王需要,他不得不學習並運用。將這些感情藏在鎧甲後麵,隨後隻需把鎧甲擦拭得明光鋥亮即可。
送走玄能,元澈默默回到寢宮中,秋風努力中和著暑熱,一如佛陀努力壓製著夢魘。一切都是奏效的,他如今似乎既無痛苦,也無煩惱。他已漸漸變成一個冷漠的人,或許將如他的愛人一樣,能夠輕易地在七情六欲之中安靜遊走,不沾纖塵。
元澈捧著佛經,行至側殿,供於案上,自己則取出金蟬子,一粒一粒撥動。璿題耀日,珠網懸星,黑暗中,他赤腳踏遍金磚,引渡一條肉身,穿過夢魘的幽長回廊。
人聲,腳步聲,在元澈的耳底盤旋。他穿過風雨雷電,蹈足泥塗火焰,終於走到了長廊的盡頭。有一道門,他篤定穿過,回身關門之際,卻見一隻小小蛛蝥也到達門邊。元澈怕關門將其掩死,不過是一瞬間的猶豫,小小蛛蝥竟溜了進來。
它閃爍著暗綠色的光芒,輕巧地邁著線鋸般的細肢,謹慎著觀望著此間一切。元澈不由得蹲下身,想要細細觀察。然而俯仰之間,視角卻突然有所變化。當他蹲下身去的那一刻,他仿佛變得與那隻蛛蝥一樣渺小、纖細且弱不禁風,被黑暗圍困。那些光、梵音都黯然遠去,與他再無關聯。隻有那隻蛛蝥安靜地向他走來,腹部那團暗影,搖搖欲墜,而那雙巨大的螯一開一合,仿佛要剪碎一切。
元澈倏而驚醒,冷汗順著脊背,如池塘水草一般滑膩地流下。
慈悲或許隻需一念的契機,但不可逃遁的恐懼與欲望的審判,永遠來自內心深處,那是佛光無法照亮的暗寂之地。
八月初一,法會如期舉行,三品以上官員悉數到場。
禦座上,元澈靜靜地閉上眼睛,等待聆聽法師們的梵唄。胸腔裏的血液如潮水一般焦躁地拍打著心岩,泛起細膩且令人窒息的浮沫。在夢幻般的梵音中,浪潮褪去,但浮沫卻如一片潔白的汙垢,還殘留在黑色的心岩上。
第397章 江山(7000長篇)
眾僧吟誦後, 便是佛經筵講。昭陽殿內,元澈端坐於上,除了擎五彩羽扇的宮人, 另有兩名沙門護法侍立兩側。其中一人是一七旬老者,手持經匣, 須發皆白, 兩道修眉極長,垂至腮下。另一人則男身女貌,麵堂豐潤, 如同白玉砌就,半垂雙目, 有如觀音法相。
而玄能端做於正中,宣講《楞伽經》, 嗓音洪徹,如有共鳴。
殿中眾人皆沉默不言, 靜靜聆聽。司徒吳淼坐於東西,目光沉靜, 好似入定。而王嶠則閉目凝神, 時不時地頷首,待玄能講至精妙之處,突然身體向前一傾, 險些跌倒。
元澈狡黠一笑:“佛陀立此,司空稍候再會周公吧。”
筵講過後,眾人行至偏殿用齋飯。雖然梵音之下, 眾人都是一副清靜自在的模樣, 但一進入偏殿,還是有各自的喜怒嗔怨。
“此番設立僧曹, 中書若果真為難,可暫時告病,切勿勉強。事關國祚皇統,中書一人向隅,又何必引得陛下不歡。”徐寧取了一箸齋菜,卻不入口,嘴唇微微翕動,話語悠悠傳到旁邊魏鈺庭的耳中。
魏鈺庭則手捧茗茶,冷笑一聲:“徐散騎先自顧吧,既請汾水兩岸鑄大佛金身,便好好規劃工期,度支部如今在柳尚書之手,是否願為你一人邀寵而舉國傾囊,宜作自度。”
若是往日,徐寧對魏鈺庭不乏恭謹,然而今朝聽到這些話,不免露出一絲譏諷的笑容。請鑄大佛金身表麵上看是崇佛奉帝王之尊,但實質還是要盡收河東以及京畿的金銀銅鐵,使各家關鍵時刻難作反抗,將械用盡掌朝廷之手。
可笑魏鈺庭榆木腦袋,不知變通,至今還想著什麽黎民百姓。侵犯利益,是有一條灰色地帶的,為固皇權,該侵犯的利益是不容有猶豫的。更何況他這次收集關隴的金石銅鐵,也是為了讓這些百姓更順從。百姓的力量越小,政令的力量就越大,加在帝王與朝廷身上的桎梏與法劍,才得以解開。
徐寧放下筷子,直接道:“誰該自度,中書心中明知,若中書再與河東劉太守詬病陛下謀劃,也休怪我徐寧不念舊情了。”
魏鈺庭心中一驚,而後放下碗筷,甩袖離席:“障語擾人!”
魏鈺庭出了側殿,先行回到署中,見顧承業在值守,遂將其引至別室。
“中書找我有事?”
魏鈺庭道:“聽聞顧侍郎曾與靈岩禪院的秀安法師頗有交誼,不知可否幫我?”
顧承業心中明晰,然而也不由得提醒魏鈺庭:“靈岩禪院距河東路途遙遠,難免誤事。”
“無妨。”魏鈺庭道,“但取秀安法師手信即可……”
向顧承業交待完畢後,魏鈺庭又折向自己的辦公之所,取出那支王濟曾送給他的筆,若有所思起來。
法會後,帝王東巡祭祀汾水的日程定下。初五於汾水祭祀,沙門統玄能率眾僧與薛氏主持此事,河東郡府輔辦。鎮東將軍府也旋即拔軍啟程,準備與長安遣派隨行的一千人匯合一道前往泰山,其中有左右衛將軍府的營兵,另有百名僧眾。
“……八月初十,陛下將抵達洛陽宮,十五是中秋宴。”龐滿兒將議程整理完畢後向陸昭匯報。
如今陸昭已有八個月的身孕,行走坐臥皆不方便,然而為保萬事不失,仍堅持每日過問行台政務。越來越沉重的身體,疲累酸澀的關節,以及那些以皇後行動不便為由,要求強攬事權的官員們,都讓陸昭愈發警惕,時常有患得患失之感,夜間也難得安眠。
龐滿兒、韋如璋等人都在盡力為其分擔,如今行台也能勉強維持。
在完成共事後,龐滿兒便與韋如璋一起在廊下納涼,順便一起為陸昭即將到來的孩子準備禮物。如今兩人都已年過十八,卻仍未論及婚嫁,難免被家人催促。龐滿兒早無家人,不過一兩房遠親,因此倒還尚可。韋如璋畢竟名門出身,每每有家書寄來,催促之意也十分明顯。
“家中說已為我定下一樁婚事,讓我早日離都成婚生子,待三五年子女略有長成,再來宮中侍奉。但堂兄也曾暗中相告,所定夫家對此其實並不樂見,日後必不會放我出來。還說宮中不乏才長貌美之人,三五年居家相夫教子,早已劣去旁人遠矣。且政事機要、中樞權力執掌不得有間缺,本應由男子肩呈,女子但有生育,若執政事,反倒誤國。”
韋如璋望著手中紅色的絲綢,不由得一歎:“滿兒你說,造物以泥胎塑眾生,是否多有偏心?何以女子承受生育之苦,又要承受世道之非言。”
龐滿兒聞言,不免歎息。生育並非弱勢,但因生育需要的恢複時間,導致權力的歧視和壓迫,才是弱勢。她望了望陸昭的殿門,露出一絲不忍,旋即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
這時,一名小宦近前,道:“如璋姐姐,長安的信使到了,姐姐速去西門取信吧。”
韋如璋心中一疑,以往信件都有內省一並收攬,再發放給宮內女官。她心知有事,旋即握了握龐滿兒的手:“我先去西門一趟。”
韋如璋一去,回來的也快,但帶來的卻不是家中的消息,而是來自河東郡的消息。
“信使說,河東劉太守與魏中書來往書信,不知為何送到當地的一個沙門手裏。那妖僧不忿,尋了個理由,趁劉太守不在家,掠了他的妻兒。他妻兒才生產,妖僧說說其母子是阻陛下福祉、禍亂佛道的妖孽,要帶人前往汾陰度化了去。那妖僧因是沙門統頗有名望的弟子,在河東也有不少世族信眾,聲勢極為浩大,竟無人敢阻。如今事情鬧大,劉太守已被當地鄉豪圍堵,困在署衙。”
“消息可靠嗎?”陸昭問。
韋如璋從懷中取出一支筆匣,另並魏鈺庭的親筆信:“魏中書的人說,中書前日便發現書信有人動過,因此派人快馬加鞭來傳消息。此外汾陰縣的女官也發現事情不對,也送來了信。”
陸昭將將起身,聽罷隻覺得心口小腹都突突地跳,一邊穩住思緒,一邊道:“當地豪強是借沙門鬧事,這沙門也仗著陛下信仰神佛,又要與沙門統一道祭祀汾水,涉及皇祚,沒人敢幫劉光晉。屆時劉光晉必會因此待罪,長安就有機會插手河東郡郡守人選了。”
這還不是最差的結果,一旦行台失去河東,就難與北鎮等地相做守望,反倒長安得以與並州、冀州串聯。而在司州撬開河東這個口子,也會極大打擊其餘郡縣反對僧曹的聲音。
韋如璋憤恨道:“陛下竟信重徐寧這等奸人至此。”
陸昭倒是淡然:“陛下信重徐寧,除了能力出眾之外,也因其人沒有底線,這種人反倒易為君王操控。換做是魏鈺庭,被皇帝逼著都不願意設立僧曹,反倒不得寵信。”
“可現在怎麽辦?”龐滿兒也著急,“鎮東將軍已經出司州境了,餘下的這些兵馬也輕動不得。”
陸昭一手支著腰,長長呼出一口氣,隨後道:“先讓李度將車駕營衛集結起來,備船,我們先去東垣縣。”
韋如璋早已驚得麵如紙色:“皇後陛下既有身孕,閃失不得……”
陸昭已經命人將急用物品備下,另讓人喚待命的產婆跟隨,一邊又讓人趕緊尋出劉光晉數年為官的官績和平反主持過的案例。
待一切停當後,陸昭才道:“這天下能對皇祚天命作定義的有皇帝、有世族、有道士、有佛門,但能推翻這個定義的,隻有百姓。現在郡府以下已然難以出麵,百姓自己是不敢出頭的。戰車若要載人向前,仍需駕轅者。而這個駕轅者,必是不計較此中利益,不怕或不知此中風險,同時又能向一國之教施壓之人。如今司州,除卻我等,複有何人?”
陸昭等人行船先抵東垣,為確保安全,除了李度營衛護駕,令調鎮東將軍府數人,另並百人斥候待命。如果河東本地豪族想要動武,即刻就會有人傳信至吳玥處,送來族子頭顱。
陸昭聽罷也緩緩點頭:“封禪是國家大事,陛下之功也是未來可期,你能為此先驅,確實是幸事。”
吳玥還要謙辭,此時衛漸接言道:“皇後此言誠是不虛,古來也不乏有臣子未能隨帝王封禪而抱憾終身。司馬遷之父司馬談就曾因病留在洛陽,因此未能隨漢武帝前往泰山封禪。其後司馬談悲痛萬分,泣曰:‘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吾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隨後病卒,可見其悲心難抑。”
“我想來無資曆隨君封禪,不過如今執掌度支,將軍若有支用,我為將軍盡心,也算得沾榮光了。”
陸昭笑罵道:“你家關隴門戶,家學傳代,若都無資曆,倒讓旁人怎麽辦?”
吳玥也笑道:“皇後不必聽他這些酸話,衛尚書若要盡心,臣總有辦法。此次前往泰山,陛下派遣一千人,其中左右衛將軍各一營。鎮東軍府出兵四千人,其中不乏千騎果毅、參軍司馬等位,至今尚無人選。度支部所為,不過揮毫而已,衛尚書若有意,親自效力軍中,這才算盡力。”
衛漸連忙拱手告饒:“今生我僅有揮毫撥力之巧,重器大工之能,實在勉為其難。”
眾人各笑了一回,隨後便開始沉思起來。
要不,也塞個自家子弟去一趟?
第396章 夢魘
此次東行, 吳玥將鎮東將軍府親信帶去大半,不過文員方麵仍需安排。
陸昭第一時間讓陸微請任隨軍參軍,隨後, 司州本地世家便蜂擁一般,爭相將自家子弟送入東行大軍。在眾人眼中, 陸家將自家弟子安排入軍支持皇帝封禪, 未必不是謀求退路,搖擺不定的他們,自然也紛紛效仿。
從洛陽至泰山郡, 路途並不算太過遙遠,一路乘舟而行, 可算得上舒適愜意。而功勞上雖然不可能有斬將殺敵的機會,但勝在安全, 並且能夠借此積累一定的資曆。無論是近期帝王在輿論上的需要,還是未來新皇伐楚功成, 他們這些人注定會被以超高規格封賞。
封禪數月,功曹十年, 關鍵時刻的表態遠勝於默默無聞的苦幹。即便是最差的結果, 至少在未來皇帝抵達司州後,這些人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介入帝後之間的政治衝突。
鎮東將軍府自募掾屬名額頗多,此次將弘農刁氏、譚氏, 汲郡趙氏、張氏、溫氏,乃至於河東薛氏、裴氏,俱網羅軍中。而在真正的行軍班底, 則充斥大量的兗州王、吳兩姓, 另有潁川庾氏、賴氏、郭氏,而泰山首望楊氏充任長史。這種公開化的結黨營私曆年少見, 然而朝廷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封禪本身就是張聲造勢,參與的世族越多,日後正式封禪泰山,自然也駁者寥寥。
眾人參與興致頗高,但新任七兵主官的王儉卻有些不能淡然。朝廷不聞不問不代表沒有揪住把柄,若日後皇後倒台,那些政敵未必不會揪住這個錯處將他斬落在地。因此王儉苦苦請求與吳玥會麵,希望對方能夠收斂。
吳玥收到請帖後,也不拿喬,當天輕車簡行前往王儉居所。
待吳玥行入中堂,賓主各自落座後,王儉不由得苦笑道:“今日相邀將軍,也是有一事想要請教。某愚鈍無才,履曆卑品,因借郡望鄉聲,方有此職。然才不足以避禍,譽不足以固位,驟領六部主官,卻日日惶恐。昔日略翻晉史,讀至肅祖解‘長安何如日遠’,更是心中惴惴,不知日後要如何自處。”
東晉肅祖司馬紹幼年曾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聞得長安消息後,潸然而泣。隨後元帝問司馬紹長安與太陽哪個更遠。司馬紹答太陽遠,因為從未聽聞有人從太陽來。然而一日元帝大宴群臣,不知是不是要秀一把兒子,又將前日問題重問了一遍,但得到的卻是另一個回答。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還是長安遠。
兩個回答雖然相異,但核心則是執政旗幟的問題。前者回答,乃是寬慰元帝祖宗基業仍然可望,並且獲取長安正統司馬鄴那裏的政治賦能。後者則是警告群臣,長安已然遙遠,如今大江南岸禦座上的元帝,才是晉朝唯一的太陽。
如今他王儉到底該望長安還是眼前日?
吳玥聞言,也是一笑:“尚書過謙了。昔年司馬睿父子惶惶不可終日,不得不假以辭令。如今尚書由皇後欽點,行台舉薦,背靠名門,依我看倒無需自薄。不過尚書驟然得顯,的確難免非議,要想坐穩此位,還要多多與舉薦者走動往來,加深情誼。”
“逸璞肺腑之言,誠然有理,隻是……”王儉沉吟片刻,便揮手另侍者全部下去,隨後將意思表達得更淺白一些,“隻是如今妖氛充斥兩畿,擾動關河,今日之進或許可喜,但來日流言積毀銷骨,或將無立錐之地啊。”
吳玥的表情卻無任何變化:“所以某適才也說,多多與舉薦者走動往來。”
吳玥對陸昭這一手其實早已明了。推舉王儉這個陳留王氏來出任七兵主官,一是讓長安不能從容拉攏荊州,並且將王氏實力再度抬高,令長安打擊陸家的時候有所顧慮和保留,從而隻能取騰挪的空間。二是王儉出身雖高,但履曆不足,驟任主官,便如壘卵於危巢之上。若要保全自身,則必須更加依賴推舉王儉的行台和其背後的皇後。
至此,吳玥幹脆也把話挑明:“我吳家雖是武宗,但也深知唇亡齒寒之理。尚書若要與長安結以歡心,也未嚐不可。可若陸家隕落,來日屠刀將落誰家?金樽共汝飲,白刃不相饒。長安驅逐行台,重用清寒庶族,貶抑世家,本就是為了翦除枝幹,重立梁木。尚書此身,便在枝幹之上,不知要何以待來日?”
“尚書,你我兩家既為姻親,今日我也不再保留。長安未許東垣公主與荊州刺史之子婚事,已是見疏。此中誰在操縱,必不下魏、徐、盧三人耳。如今,京中力量我吳家掌握不過十分之一。前日,徐寧領右千牛衛將軍,加散騎常侍。來日若征召尚書回京,則無異於蕭何追韓信,尚書歸,則必為砧板魚肉。”
權力牌桌的最後局麵,要麽舍去全部身家搏此一把,要麽棄牌認輸規避損失,任何抱有猶豫亦或是中間態度的人,都將被人抓住把柄,放進命運的磨盤裏,碾肉成血,榨盡剩餘價值。
王儉的臉色愈發慘白,最後隻喃喃道:“如此說來,自我坐上此位,便沒有的選?”
吳玥鄭重道:“若尚書非陳留王氏,或未居此位,都可存有一二自矜之意。如今雙日淩空,炙烤兩關,尚書當思效後羿,僅留一日方能存萬古生機。”
王儉聽到這話,神情一震,隨後拱手道:“將軍此赴岱宗,不知我何以得獻薄力?”
吳玥思索片刻後,從袖中取出一份密函,在交予王儉之際,動作一頓,先說明道 :“此函乃家父所書。”
王儉知此事之重,稍加思慮後雙手接過。
吳玥繼續道:“長安派遣一千人前往泰山,行台七兵部要出麵代為接引。軍隊駐紮之處,由尚書擬定布置,這些人…………”
吳玥離開王儉居所後,也長舒一口氣。至此,他與皇後在洛陽的布置已經初步完成。將這些司州世族子弟網羅到軍中,前往兗州,就可以掌握一批重要人質,讓司州這群世家們老實一點。
坦言之,政治權鬥基本上是都而不破,但是真逼至絕路,拋棄妻子也不過是尋常。
“既如此,法會便定於八月初一,隻是時間略有倉促,還望法師不要見怪。”
大殿內,元澈與玄能相對而坐,案上有一策經書,另並佛寶。“僧曹一事,不日便可普行天下,法師供養不會有缺。”
對麵的玄能沉思片刻,而後道:“陛下既為佛門子弟,以一己之力光弘佛法,是大功德。至於貧僧,一缽菜飯足矣。”
“法師德高。”元澈雙手合十,隨後又道,“近日,朕又陷夢魘,與之前相較,似乎更甚。”
玄能微微皺眉,隨後從袖內取出一枚木鎖,對元澈道:“此乃貧僧師傅之舊物。夢魘本為心欲,若要得解,可常處孤室,將此鎖掛於門外,吟誦經文,摒卻邪雜,日久自得清靜。”
元澈雙手接過:“既如此,多謝法師。”
元澈隻覺得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極為附和此時的場合,那些多餘的感情,已被他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出於身為帝王需要,他不得不學習並運用。將這些感情藏在鎧甲後麵,隨後隻需把鎧甲擦拭得明光鋥亮即可。
送走玄能,元澈默默回到寢宮中,秋風努力中和著暑熱,一如佛陀努力壓製著夢魘。一切都是奏效的,他如今似乎既無痛苦,也無煩惱。他已漸漸變成一個冷漠的人,或許將如他的愛人一樣,能夠輕易地在七情六欲之中安靜遊走,不沾纖塵。
元澈捧著佛經,行至側殿,供於案上,自己則取出金蟬子,一粒一粒撥動。璿題耀日,珠網懸星,黑暗中,他赤腳踏遍金磚,引渡一條肉身,穿過夢魘的幽長回廊。
人聲,腳步聲,在元澈的耳底盤旋。他穿過風雨雷電,蹈足泥塗火焰,終於走到了長廊的盡頭。有一道門,他篤定穿過,回身關門之際,卻見一隻小小蛛蝥也到達門邊。元澈怕關門將其掩死,不過是一瞬間的猶豫,小小蛛蝥竟溜了進來。
它閃爍著暗綠色的光芒,輕巧地邁著線鋸般的細肢,謹慎著觀望著此間一切。元澈不由得蹲下身,想要細細觀察。然而俯仰之間,視角卻突然有所變化。當他蹲下身去的那一刻,他仿佛變得與那隻蛛蝥一樣渺小、纖細且弱不禁風,被黑暗圍困。那些光、梵音都黯然遠去,與他再無關聯。隻有那隻蛛蝥安靜地向他走來,腹部那團暗影,搖搖欲墜,而那雙巨大的螯一開一合,仿佛要剪碎一切。
元澈倏而驚醒,冷汗順著脊背,如池塘水草一般滑膩地流下。
慈悲或許隻需一念的契機,但不可逃遁的恐懼與欲望的審判,永遠來自內心深處,那是佛光無法照亮的暗寂之地。
八月初一,法會如期舉行,三品以上官員悉數到場。
禦座上,元澈靜靜地閉上眼睛,等待聆聽法師們的梵唄。胸腔裏的血液如潮水一般焦躁地拍打著心岩,泛起細膩且令人窒息的浮沫。在夢幻般的梵音中,浪潮褪去,但浮沫卻如一片潔白的汙垢,還殘留在黑色的心岩上。
第397章 江山(7000長篇)
眾僧吟誦後, 便是佛經筵講。昭陽殿內,元澈端坐於上,除了擎五彩羽扇的宮人, 另有兩名沙門護法侍立兩側。其中一人是一七旬老者,手持經匣, 須發皆白, 兩道修眉極長,垂至腮下。另一人則男身女貌,麵堂豐潤, 如同白玉砌就,半垂雙目, 有如觀音法相。
而玄能端做於正中,宣講《楞伽經》, 嗓音洪徹,如有共鳴。
殿中眾人皆沉默不言, 靜靜聆聽。司徒吳淼坐於東西,目光沉靜, 好似入定。而王嶠則閉目凝神, 時不時地頷首,待玄能講至精妙之處,突然身體向前一傾, 險些跌倒。
元澈狡黠一笑:“佛陀立此,司空稍候再會周公吧。”
筵講過後,眾人行至偏殿用齋飯。雖然梵音之下, 眾人都是一副清靜自在的模樣, 但一進入偏殿,還是有各自的喜怒嗔怨。
“此番設立僧曹, 中書若果真為難,可暫時告病,切勿勉強。事關國祚皇統,中書一人向隅,又何必引得陛下不歡。”徐寧取了一箸齋菜,卻不入口,嘴唇微微翕動,話語悠悠傳到旁邊魏鈺庭的耳中。
魏鈺庭則手捧茗茶,冷笑一聲:“徐散騎先自顧吧,既請汾水兩岸鑄大佛金身,便好好規劃工期,度支部如今在柳尚書之手,是否願為你一人邀寵而舉國傾囊,宜作自度。”
若是往日,徐寧對魏鈺庭不乏恭謹,然而今朝聽到這些話,不免露出一絲譏諷的笑容。請鑄大佛金身表麵上看是崇佛奉帝王之尊,但實質還是要盡收河東以及京畿的金銀銅鐵,使各家關鍵時刻難作反抗,將械用盡掌朝廷之手。
可笑魏鈺庭榆木腦袋,不知變通,至今還想著什麽黎民百姓。侵犯利益,是有一條灰色地帶的,為固皇權,該侵犯的利益是不容有猶豫的。更何況他這次收集關隴的金石銅鐵,也是為了讓這些百姓更順從。百姓的力量越小,政令的力量就越大,加在帝王與朝廷身上的桎梏與法劍,才得以解開。
徐寧放下筷子,直接道:“誰該自度,中書心中明知,若中書再與河東劉太守詬病陛下謀劃,也休怪我徐寧不念舊情了。”
魏鈺庭心中一驚,而後放下碗筷,甩袖離席:“障語擾人!”
魏鈺庭出了側殿,先行回到署中,見顧承業在值守,遂將其引至別室。
“中書找我有事?”
魏鈺庭道:“聽聞顧侍郎曾與靈岩禪院的秀安法師頗有交誼,不知可否幫我?”
顧承業心中明晰,然而也不由得提醒魏鈺庭:“靈岩禪院距河東路途遙遠,難免誤事。”
“無妨。”魏鈺庭道,“但取秀安法師手信即可……”
向顧承業交待完畢後,魏鈺庭又折向自己的辦公之所,取出那支王濟曾送給他的筆,若有所思起來。
法會後,帝王東巡祭祀汾水的日程定下。初五於汾水祭祀,沙門統玄能率眾僧與薛氏主持此事,河東郡府輔辦。鎮東將軍府也旋即拔軍啟程,準備與長安遣派隨行的一千人匯合一道前往泰山,其中有左右衛將軍府的營兵,另有百名僧眾。
“……八月初十,陛下將抵達洛陽宮,十五是中秋宴。”龐滿兒將議程整理完畢後向陸昭匯報。
如今陸昭已有八個月的身孕,行走坐臥皆不方便,然而為保萬事不失,仍堅持每日過問行台政務。越來越沉重的身體,疲累酸澀的關節,以及那些以皇後行動不便為由,要求強攬事權的官員們,都讓陸昭愈發警惕,時常有患得患失之感,夜間也難得安眠。
龐滿兒、韋如璋等人都在盡力為其分擔,如今行台也能勉強維持。
在完成共事後,龐滿兒便與韋如璋一起在廊下納涼,順便一起為陸昭即將到來的孩子準備禮物。如今兩人都已年過十八,卻仍未論及婚嫁,難免被家人催促。龐滿兒早無家人,不過一兩房遠親,因此倒還尚可。韋如璋畢竟名門出身,每每有家書寄來,催促之意也十分明顯。
“家中說已為我定下一樁婚事,讓我早日離都成婚生子,待三五年子女略有長成,再來宮中侍奉。但堂兄也曾暗中相告,所定夫家對此其實並不樂見,日後必不會放我出來。還說宮中不乏才長貌美之人,三五年居家相夫教子,早已劣去旁人遠矣。且政事機要、中樞權力執掌不得有間缺,本應由男子肩呈,女子但有生育,若執政事,反倒誤國。”
韋如璋望著手中紅色的絲綢,不由得一歎:“滿兒你說,造物以泥胎塑眾生,是否多有偏心?何以女子承受生育之苦,又要承受世道之非言。”
龐滿兒聞言,不免歎息。生育並非弱勢,但因生育需要的恢複時間,導致權力的歧視和壓迫,才是弱勢。她望了望陸昭的殿門,露出一絲不忍,旋即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
這時,一名小宦近前,道:“如璋姐姐,長安的信使到了,姐姐速去西門取信吧。”
韋如璋心中一疑,以往信件都有內省一並收攬,再發放給宮內女官。她心知有事,旋即握了握龐滿兒的手:“我先去西門一趟。”
韋如璋一去,回來的也快,但帶來的卻不是家中的消息,而是來自河東郡的消息。
“信使說,河東劉太守與魏中書來往書信,不知為何送到當地的一個沙門手裏。那妖僧不忿,尋了個理由,趁劉太守不在家,掠了他的妻兒。他妻兒才生產,妖僧說說其母子是阻陛下福祉、禍亂佛道的妖孽,要帶人前往汾陰度化了去。那妖僧因是沙門統頗有名望的弟子,在河東也有不少世族信眾,聲勢極為浩大,竟無人敢阻。如今事情鬧大,劉太守已被當地鄉豪圍堵,困在署衙。”
“消息可靠嗎?”陸昭問。
韋如璋從懷中取出一支筆匣,另並魏鈺庭的親筆信:“魏中書的人說,中書前日便發現書信有人動過,因此派人快馬加鞭來傳消息。此外汾陰縣的女官也發現事情不對,也送來了信。”
陸昭將將起身,聽罷隻覺得心口小腹都突突地跳,一邊穩住思緒,一邊道:“當地豪強是借沙門鬧事,這沙門也仗著陛下信仰神佛,又要與沙門統一道祭祀汾水,涉及皇祚,沒人敢幫劉光晉。屆時劉光晉必會因此待罪,長安就有機會插手河東郡郡守人選了。”
這還不是最差的結果,一旦行台失去河東,就難與北鎮等地相做守望,反倒長安得以與並州、冀州串聯。而在司州撬開河東這個口子,也會極大打擊其餘郡縣反對僧曹的聲音。
韋如璋憤恨道:“陛下竟信重徐寧這等奸人至此。”
陸昭倒是淡然:“陛下信重徐寧,除了能力出眾之外,也因其人沒有底線,這種人反倒易為君王操控。換做是魏鈺庭,被皇帝逼著都不願意設立僧曹,反倒不得寵信。”
“可現在怎麽辦?”龐滿兒也著急,“鎮東將軍已經出司州境了,餘下的這些兵馬也輕動不得。”
陸昭一手支著腰,長長呼出一口氣,隨後道:“先讓李度將車駕營衛集結起來,備船,我們先去東垣縣。”
韋如璋早已驚得麵如紙色:“皇後陛下既有身孕,閃失不得……”
陸昭已經命人將急用物品備下,另讓人喚待命的產婆跟隨,一邊又讓人趕緊尋出劉光晉數年為官的官績和平反主持過的案例。
待一切停當後,陸昭才道:“這天下能對皇祚天命作定義的有皇帝、有世族、有道士、有佛門,但能推翻這個定義的,隻有百姓。現在郡府以下已然難以出麵,百姓自己是不敢出頭的。戰車若要載人向前,仍需駕轅者。而這個駕轅者,必是不計較此中利益,不怕或不知此中風險,同時又能向一國之教施壓之人。如今司州,除卻我等,複有何人?”
陸昭等人行船先抵東垣,為確保安全,除了李度營衛護駕,令調鎮東將軍府數人,另並百人斥候待命。如果河東本地豪族想要動武,即刻就會有人傳信至吳玥處,送來族子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