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自由應聘上崗,男的可以,女的也可以,甚至不男不女不也差點可以?


    怎麽到了這些大臣眼裏,除了男人之外的人參與政事或者當皇帝就跟犯了天條一樣?要各種引經據典來抨擊女人,甚至造謠抹黑。


    可他們也不想想那些聖人言、古人雲不也都是凡人說的嗎?後世尊稱他們為聖人難道就真成了聖人所言就是對的?


    聖人若是還活著說不準會來一句:為什麽要引用他們的思想,你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嗎?


    對沒錯,說的就是那些修史書的史官們,今日你們可以握著筆隨意給前人造謠抹黑,明日後人也可以拿著筆給你們寫點東西。


    自己都做不到公平公正,就不要怪別人往你們身上潑髒水。】


    唐高宗時期


    宰相郝處俊氣得耳紅脖子粗,要不是兒子孫子攔著,他就要指著天幕破口大罵了。


    “父親,消消氣。”


    “祖父冷靜,天幕是女人,所以才對天後青睞有加,肯定是因為您反對天後攝政而名留青史,天幕才拿您舉例。”


    郝處俊甩開兒子和孫子,怒道:“豈有此理,天後本就是牝雞司晨,我不過是依照舊禮上書勸諫陛下,為的是大唐的江山社稷,我何錯之有?天幕要辱我至此?”


    “父親,這不過是後世人編撰的小說罷了,不必生氣。”


    郝處俊:怎麽能不生氣,全大唐都看見了!


    不知道多少人會在他背後指指點點。


    【在錦瑟營銷號式的反黑和洗白下,女皇在民間的聲望蹭蹭往上漲。


    當然了,百姓更在意還是那種全身都是寶的保暖作物。畢竟這才是實際,其他空喊口號都是虛的。


    女皇剛看這份報紙時還是挺開心的,看著看著笑容凝在臉上。


    她崩潰地問錦瑟:全身是寶的保暖作物是什麽?在哪裏?這可不興瞎編,要是瞎編等著被禦史彈劾吧。


    錦瑟當然不是瞎編的,這個全身都是寶的保暖作物之前還鬧得沸沸揚揚,她磕的每一對cp都轉發了。


    粉絲多的地方就有爭論,為了和別的粉絲對噴的時候不落下風,錦瑟可是認真研究過棉花的。


    種棉花比養蠶繅絲和種植麻簡單多了,而且用途非常廣泛。


    不要以為棉花隻能填充棉被,棉服。它的用處大著呢!】


    唐高宗時期和武周時期的大臣呐喊:棉花不能瞎編,難道其他就可以瞎編嗎?


    他們也會彈劾的好吧!


    顧清瑜說著從桌子底下拿出一株棉花標本。


    【其實我們日常用的白色棉花並不是棉花的“花”,而是棉籽表皮長出的白色絨毛,包裹棉籽的棉鈴成熟後裂開,這些白色的纖維向外湧出,變成了我們熟悉的棉花。


    而棉鈴是棉花的花朵凋謝後留下的果實,種子就藏在果實裏。


    棉纖維不僅能填充棉被、棉服用來取暖,還能製作紡織品,我們現在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有含有棉。


    棉籽可以生產出棉籽油或者工業潤滑油以及用作燃料。


    棉籽油可以用於製作食用油,提油脫毒後的棉籽餅還可以當做飼料喂家禽。


    沒有精煉過的棉籽油不建議食用,因為裏麵含有有毒物質棉酚,食用過多會影響生育。


    榨完油的棉籽殼還可以拿來種蘑菇,製作酒精。


    摘完棉花後,遍地的棉花杆不要當柴火燒,我們平常用的快遞紙箱原材料就是棉花杆[5]。


    綜上,棉花是不是全身都是寶?】


    各個時空的古人們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是是是!所以可以把手上的棉花給他們嗎?


    武周時期


    武則天目光落在顧清瑜手上的棉花標本上,心中一動:“難道這次的贈品是這株棉花?”


    那這次的書恐怕就不好搶了。


    武則天皺了皺眉頭:“來人,宣大臣們即刻入宮,不必整理裝束,讓他們速速進宮。”


    漢武時期


    想到棉花是贈品的並不止武則天一個。


    劉徹坐不住了,保暖禦寒的棉花,他很需要啊!


    “快去催催大臣們,告訴他們要是天幕開始賣書他們還沒趕到就先搶書。務必要搶但帶棉花的那本書。”


    大秦


    扶蘇聽著棉花的各種作用,欣喜道:“父皇,天幕這本書定有大用。若是有了棉花……”


    “嗯,”秦始皇眉頭微皺,“若贈品是她手上的棉花,這書怕是不好買。”


    話音剛落就聽到:


    【棉花傳入我國的時間無法考據,各種說法都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唐朝已經有棉花了。


    唐樊綽《蠻書》記述雲南特產時稱:“蕃蠻不養蠶,唯收婆羅樹子,破其殼,中白如柳絮,組織為方幅,裁之籠頭,男子女人通服之。”


    “婆羅樹”就是印度木棉花。


    唐朝雖然有木棉花,但在當時還是作為景觀樹種植,並不是我們現在種的棉花。而且並沒有大量種植,隻有少數邊境地區和蠻夷之地種植。


    到了元朝,棉花才廣泛種植。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下令讓各地百姓都種植棉花,棉花才成為主要的經濟作物。


    雖然古代棉花產量不如現代,但是相對於絲、麻來說,棉花種植簡單,產量也比絲麻高很多,如果能全麵推廣,肯定能促進紡織業的發展。


    武後采納了錦瑟的建議,派人去邊境和西南地區尋找木棉花。


    然後在各地推廣棉花。


    尤其是最適合種植棉花的新疆,在現代,新疆的棉花總產量可是連續一十幾年位居全國第一。


    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是無敵的存在。正好還能讓掌權者看到新疆的重要性,這回可不能再丟了!】


    大唐


    西南邊境的百姓聞言臉上露出喜色,眾人興致勃勃的討論天幕所說的棉花到底在哪裏,該怎樣種植?


    討論過程中他們發現原來他們見過這種花。


    開花的時候很美,但枝幹很醜。


    原來還有這樣的作用嗎?


    武周時期


    武則天聽到大唐已經有了棉花一喜:“立刻派人去找。”


    不過這新疆又是哪裏?“來人,取地圖集來。”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笑了,大唐本身就有,隻要推廣幾年就能見到成效。


    比從天幕手裏買到種子開始培育快多了。


    比絲麻產量高,就這一條就很值得推廣這個棉花。更別說它還全身是寶。


    李世民高興得在殿前走了兩圈,腦海中已經想了好幾種推行辦法。


    文臣武將們也很高興,文臣們想到多了一種產量比麻高的布料,要是推廣至各縣,不久的將來不就人人都有衣服穿,再不用衣不蔽體,這是一項偉大的功績。


    武將們想到有了棉花,將士們過冬就能多一件禦寒的衣物。


    大家都在討論:“新疆在哪裏?”


    “在高昌,”李世民早就把地圖看了無數遍,對各個地方的前後今生如數家珍,“貞觀十四年,君集平高昌,大唐在其地方設安州都護府,同年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侯君集一聽兩眼放光,感受著眾人豔羨的目光,昂首挺胸道:“陛下,高昌那塊地既然如此有用,可以早點將其打下,臣請戰。”


    他會比史書上記載的更快打下高昌!


    【棉花加報紙,武後一時間風頭無兩。


    反對她的大臣上過幾次報紙後,再不敢再提什麽牝雞司晨,母雞打鳴了。


    可見那些自詡維護正統秩序的“儒學家”們也並不是全無弱點。隻要戳中他們的痛處,他們也不是不能乖乖閉嘴。


    作為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盡管唐朝之後的儒家、曆史學家都對她進行過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度,但是他們來來去去也就隻能黑她惡毒、牝雞司晨、手段殘忍,對於她執政期間的功績是認可的。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1]。


    我們偉大的管理員曾經說過——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2]。


    這絕對是高度評價,別忘了那首詞裏寫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3]”


    女皇這樣的評價就證明了她的過人之處。


    而且女皇在古代帝王裏知名度絕對位列前五,比起某些被儒家士大夫大肆讚揚的皇帝出名多了。


    太出名了就容易招黑,而且被黑得可慘了。


    歐陽修的《新唐書》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作為正史流傳的,隔了幾百年,這兩位史學家像是親眼目睹武則天殺女陷害王皇後一樣,寫得有板有眼。


    可是廢王立武牽扯到的何止王皇後,還有長孫無忌、褚遂良、韓援等人,如果真是武則天殺女陷害,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後會善罷甘休?


    還有長孫無忌等人的列傳以及武則天列傳、唐高宗列傳中都隻字不提?這明顯不可能。後世學者經過多方查證,認為殺女純屬小說虛構。


    歐陽修和司馬光這兩位文學大家采用小說裏虛構的情節,也不知道是什麽想法。


    還有毒殺長子李弘,這個更是荒謬,但是卻被歐陽修寫進了《新唐書》。


    後世猜測歐陽修花甲之年還能陷入兩件亂.倫案,可能就是他的報應吧,捕風捉影寫史書,他晚年也被政敵編造亂.倫黑料。


    可刺激了呢,初次與大兒媳有染,第一次與外甥女通奸。


    要不是事情鬧大了傳到皇帝那裏去,歐陽修說不定就要背上這口黑鍋了。


    還有經過明朝重新刊印的《舊唐書》中王皇後、蕭淑妃死於醉骨,簡直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醫學證明,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在被重打一百大板後,再砍去四肢裝入酒壇裏活幾天還不死的。醫學奇跡都不敢這麽寫。】


    宋仁宗時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夢逐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夢逐光並收藏(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