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作者:迴夢逐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這個。
說罷,朱酒酒拿出一塊玉牌。
鄭和認得那是朱家皇室身份的象征,從上皇家玉牒起就帶在身上。
也就是說眼前的公主確實是真的……
鄭和頭更疼了,他想掉頭把人送回去,可真如她說所的那樣,他此番回去確實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以陛下的性子要了他的命都可能,還談什麽出海。
畢竟鹹寧公主可是陛下和皇後的掌上明珠。
良久,鄭和開口問道:公主到底想幹什麽?
鄭和可不相信她廢了那麽大功夫冒險混入船隊隻是想和他一起出海。
朱酒酒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們合作啊,你有精兵,又有炮火武器,我是大明朝的公主,要是把一些小島嶼占下來,那不就是大明朝的疆域嗎?
這叫開疆擴土。
我父皇派你出海未嚐沒有這個意思,隻是我哥哥太少了,派哪一個出海他都舍不得,派別人他又不放心,最後就隻能交給你這個心腹了。
你身後既沒有家族勢力的羈絆,又沒有子女,隻能仰仗於他,他當然放心讓你出海。
但是我不一樣,我是大明朝的公主,是朱家人,我再怎麽樣也不反了老朱家的江山。
父皇如果知道你我聯手占下這些島嶼,並且在島上發現一些對大明非常有益處的東西,他不但不會怪罪你我,反而會大加讚許。
第一次遠航出海的鄭和對海上的一切還不熟,他聽到這話眉頭不由一皺:公主怎麽就能肯定海島上有好東西?這些荒島更多的是沒開化的野人,他們茹毛飲血,可能連鑽木取火都還不會。
朱酒酒嘴上說道:不看看怎麽知道沒有好東西?總之我相信我的直覺,這島上一定有好東西!
內心則是:美洲啊!去美洲!美洲的好東西不要太多,什麽土豆紅薯辣椒全在美洲。
見鄭和不為所動,朱酒酒又道:反正你要是送我回去,絕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不如合作,共贏的機會很大。
而且你想過沒有,父皇雄才偉略,才有這樣格局讓你出海。要換了我那短視的皇爺爺,禁海令一下,你還怎麽出海?
我的太子哥哥常年過得拮據,等他上位後可不見得還會讓你出海。
出海一次所費甚多,我那摳門的太子哥哥看你出海也沒找到什麽好東西,他肯定會停了這個項目。
見過浩瀚無邊的大海後,你甘心回到應天府做一個內宮監太監嗎?】
永樂時期
朱棣冷哼一聲,別以為誇他幾句,他就能不計較她威逼利誘鄭和。
他不屑地嗤笑,“三保忠心耿耿,豈會被你三言兩語說動。”
說完,還扭頭問本人:“對吧,三保?”
鄭和都尷尬得想鑽地洞了,他盡量縮小自己的存在感,沒想到還是逃不開。
鄭和沉默地點了點頭。
他現在除了點頭順著老板還能怎麽樣,說不知道那不是嫌命長嗎?
洪武時期
朱棣本來就坐立不安,現在聽到書中他的‘小女兒’貶低老爺子,讚揚他,更是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女兒還小,他現在也沒有和宋晟聯姻的打算,再說了如果沒有靖難之役,他幹嘛要為了拉攏宋晟,把兩個嫡女都嫁過去?
這一世有天幕在,朱棣不覺得還有靖難的必要,也就沒必要再用女兒聯姻。
如此書中描述的將來聽聽也就罷了,又不會成真。眼下最重要的是名正言順成為太子,其他都是浮雲。
可是現在他成為太子的路上又多了一塊攔路石,他還沒坐上太子之位呢,怎麽可以貶低他的父皇,然後讚揚他呢。
這不是給他製造麻煩嗎?
朱棣瞥了一眼麵黑如炭的朱元璋,惴惴不安道:“父皇,冷靜啊!這都是後世胡編亂造的,不能當真。”
朱元璋冷笑,“嗬,朕短視?你雄才偉略,有大格局?”
朱棣跪得十分絲滑,熟練地拍馬屁:“父皇英明神武,怎麽會短視呢,這都是後世瞎編亂造。”
朱樉、朱棡見了捂住嘴偷笑,每回看老四吃癟他們就高興。
這坑爹的女兒,真是太有趣了。
唐太宗時期
“海上開疆擴土?”李世民眼前一亮,朱棣兒子少,他兒子可不少。
派個把兒子出海開疆擴土他一點也不心疼,而且派他們出去開疆擴土,他們就不會隻盯著他屁股下的龍椅了。
他記得之前天幕贈送的鄭和航海路線圖就記載了不少島嶼、地盤。
要是全占下來,以後還用愁封地和食邑?
兒子不夠他還有女兒,幸好他生的多。
李世民來了興趣,立即吩咐宮人:“快把世界地圖和天幕之前贈送的航海路線圖取來。”
長孫無忌一看李世民笑成那樣就知道他打什麽主意,不由嘴角抽了抽,二郎你到底記不記得你兒子多大?
第109章 一百零九 金雞納樹
【鄭和卻沒有朱酒酒想得那麽樂觀:這茫茫大海, 稍有不慎就會船翻人亡,葬身魚腹屍骨無存。出海乃九死一生之事,公主又如何能肯定能在這大海之上找到對大明有利的東西?
此時的大明國力還是領先世界, 是世界強國,鄭和不相信大海上有大明非要不可的東西。
既然沒有, 朱棣怎麽可能會讓自己的掌上明珠在在海外漂流, 在他眼裏海外這些荒島還不如鎮守西北的宋晟重要。
朱棣為了將安成公主嫁給宋琥,都可以不顧名聲讓宋琥休妻,又怎麽會為了海上這點利益而放棄鹹寧公主與宋瑛的婚事。
本來就是因安成公主和宋琥處得不愉快, 朱棣才想再次和宋家聯姻, 嫁鹹寧公主是必然的。
於是鄭和道:若我堅持要送公主回去呢?
朱酒酒沒想到鄭和軟硬不吃, 她自暴自棄道:我說了非你不嫁, 如果你想尋死路盡管回去,反正黃泉路上有你作伴我也不寂寞。
鄭和見她語氣不像有假,而且她連海上的危險都不怕,可見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掉頭回去也許她真能幹出她說的那些事。
鄭和猶豫許久,終於妥協道:公主若是想隨臣出海也行,但必須聽臣的, 切不可擅作主張,也不能暴露身份。
朱酒酒很爽快的答應了:好啊,不過我給你提的意見你得聽。
她可是記得鄭和七下西洋,但七次同向, 並沒有走太平洋進而美洲。
誠然是為了方便補給,但更多的還是不清楚前路,加上當時的技術還沒有達到工業時期的水平,船隻航行隻能依靠洋流和季風, 鄭和不敢帶著兩萬多人的船隊貿然前行。
畢竟那個時候人力帆船航向,基本上靠的都是天時,若是任性前往太平洋腹地,很有可能回不來。
可現在有淘寶,想要什麽地圖、羅盤沒有?不去美洲多可惜。
美洲的好東西不要太多!畝產千斤的玉米土豆紅薯就不說了,還有花生辣椒番茄番石榴等等。
而且用來製作治療瘧疾特效藥金雞納霜的金雞納樹,原產地也是美洲的厄瓜多爾。
在青蒿素出現之前,金雞納霜也就是奎寧才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
永樂時期
剛得到鄭和保證的朱棣:“……”
剛點完頭的鄭和:“……”
鄭和麻溜地跪下請罪,“陛下,臣絕無此心。”
朱棣一臉鬱色,麵皮不斷抽搐,倒也沒心情理會鄭和,擺了擺手讓他起來。
他就不明白了,將公主嫁給開國功臣之家不是自古就有嗎?和功臣結為兒女親家,既是拉攏,也是警告和監視,讓其不要有異心。
漢朝時,館陶公主、平陽公主不都嫁到了功臣之家,還有大唐,李世民的公主們不也大都嫁到了功臣之家?襄城公主嫁蕭禹的兒子。
長樂公主嫁長孫無忌的兒子,巴陵公主嫁柴令武的兒子……
怎麽輪到他嫁女兒就不行了?不公平!有本事把前朝那些政治聯姻的公主也拉出來罵那些皇帝啊!
哼!
朱棣剛冷哼完,就被後麵的話吸引了注意力。
之前天幕賣的世界地圖現在還掛在他的禦書房裏呢,他當然知道美洲在哪裏。
朱棣也想過讓鄭和將航海的目的定位美洲,奈何美洲距離大明太遠了,在沒有準備妥當之前他不打算冒險。
別看因為天幕的話,滿朝文武都想從出海中分一杯羹,但真的要讓他們出海,他們絕對跑得比兔子還快。
海上的風險太大了,找一個願意出海,各方麵都合適,還對他忠心耿耿的人不容易。
至少除了鄭和,他一時半會還真找不出第二個合適的人選。
而且鄭和的成功是史書蓋棺定論過的,換一個人,未必能達到鄭和原來的高度。
鄭和在什麽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能達到如此高度,這一世拿著自己前世的經驗肯定更上一層樓。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眉頭一皺:“朕記得之前天幕說瘧疾就是瘴毒?”
杜如晦點頭:“沒錯,就是瘴毒。孫先生已經根據書中所寫的青蒿素製出了治療瘴毒的藥,就是效果不如書中寫的好,孫先生帶著弟子在改善藥方。”
“聽天幕的意思青蒿素明顯比那個叫什麽金雞納霜的藥好,可為何孫先生製出來的青蒿素效果卻不如書中所寫?”那這個金雞納樹有沒有去找的必要啊?
【之前我們說過瘧疾在古代是絕症,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1]。
傳染病的特色就是不管你富貴還是貧窮,都有可能被傳染。
曾經戰無不勝的亞曆山大大帝、曾經橫掃匈奴的冠軍侯霍去病(有爭議)、文藝複興時偉大的詩人但丁都是死於瘧疾[2]。】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上回不是說去病是死於積勞成疾,身體機能透支,器官衰竭嗎?怎麽又變成瘧疾了?”
先是痢疾,後又是器官衰竭,現在又變成瘧疾,他的冠軍侯到底是怎麽死的?
劉徹茫然了。
說罷,朱酒酒拿出一塊玉牌。
鄭和認得那是朱家皇室身份的象征,從上皇家玉牒起就帶在身上。
也就是說眼前的公主確實是真的……
鄭和頭更疼了,他想掉頭把人送回去,可真如她說所的那樣,他此番回去確實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以陛下的性子要了他的命都可能,還談什麽出海。
畢竟鹹寧公主可是陛下和皇後的掌上明珠。
良久,鄭和開口問道:公主到底想幹什麽?
鄭和可不相信她廢了那麽大功夫冒險混入船隊隻是想和他一起出海。
朱酒酒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們合作啊,你有精兵,又有炮火武器,我是大明朝的公主,要是把一些小島嶼占下來,那不就是大明朝的疆域嗎?
這叫開疆擴土。
我父皇派你出海未嚐沒有這個意思,隻是我哥哥太少了,派哪一個出海他都舍不得,派別人他又不放心,最後就隻能交給你這個心腹了。
你身後既沒有家族勢力的羈絆,又沒有子女,隻能仰仗於他,他當然放心讓你出海。
但是我不一樣,我是大明朝的公主,是朱家人,我再怎麽樣也不反了老朱家的江山。
父皇如果知道你我聯手占下這些島嶼,並且在島上發現一些對大明非常有益處的東西,他不但不會怪罪你我,反而會大加讚許。
第一次遠航出海的鄭和對海上的一切還不熟,他聽到這話眉頭不由一皺:公主怎麽就能肯定海島上有好東西?這些荒島更多的是沒開化的野人,他們茹毛飲血,可能連鑽木取火都還不會。
朱酒酒嘴上說道:不看看怎麽知道沒有好東西?總之我相信我的直覺,這島上一定有好東西!
內心則是:美洲啊!去美洲!美洲的好東西不要太多,什麽土豆紅薯辣椒全在美洲。
見鄭和不為所動,朱酒酒又道:反正你要是送我回去,絕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不如合作,共贏的機會很大。
而且你想過沒有,父皇雄才偉略,才有這樣格局讓你出海。要換了我那短視的皇爺爺,禁海令一下,你還怎麽出海?
我的太子哥哥常年過得拮據,等他上位後可不見得還會讓你出海。
出海一次所費甚多,我那摳門的太子哥哥看你出海也沒找到什麽好東西,他肯定會停了這個項目。
見過浩瀚無邊的大海後,你甘心回到應天府做一個內宮監太監嗎?】
永樂時期
朱棣冷哼一聲,別以為誇他幾句,他就能不計較她威逼利誘鄭和。
他不屑地嗤笑,“三保忠心耿耿,豈會被你三言兩語說動。”
說完,還扭頭問本人:“對吧,三保?”
鄭和都尷尬得想鑽地洞了,他盡量縮小自己的存在感,沒想到還是逃不開。
鄭和沉默地點了點頭。
他現在除了點頭順著老板還能怎麽樣,說不知道那不是嫌命長嗎?
洪武時期
朱棣本來就坐立不安,現在聽到書中他的‘小女兒’貶低老爺子,讚揚他,更是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女兒還小,他現在也沒有和宋晟聯姻的打算,再說了如果沒有靖難之役,他幹嘛要為了拉攏宋晟,把兩個嫡女都嫁過去?
這一世有天幕在,朱棣不覺得還有靖難的必要,也就沒必要再用女兒聯姻。
如此書中描述的將來聽聽也就罷了,又不會成真。眼下最重要的是名正言順成為太子,其他都是浮雲。
可是現在他成為太子的路上又多了一塊攔路石,他還沒坐上太子之位呢,怎麽可以貶低他的父皇,然後讚揚他呢。
這不是給他製造麻煩嗎?
朱棣瞥了一眼麵黑如炭的朱元璋,惴惴不安道:“父皇,冷靜啊!這都是後世胡編亂造的,不能當真。”
朱元璋冷笑,“嗬,朕短視?你雄才偉略,有大格局?”
朱棣跪得十分絲滑,熟練地拍馬屁:“父皇英明神武,怎麽會短視呢,這都是後世瞎編亂造。”
朱樉、朱棡見了捂住嘴偷笑,每回看老四吃癟他們就高興。
這坑爹的女兒,真是太有趣了。
唐太宗時期
“海上開疆擴土?”李世民眼前一亮,朱棣兒子少,他兒子可不少。
派個把兒子出海開疆擴土他一點也不心疼,而且派他們出去開疆擴土,他們就不會隻盯著他屁股下的龍椅了。
他記得之前天幕贈送的鄭和航海路線圖就記載了不少島嶼、地盤。
要是全占下來,以後還用愁封地和食邑?
兒子不夠他還有女兒,幸好他生的多。
李世民來了興趣,立即吩咐宮人:“快把世界地圖和天幕之前贈送的航海路線圖取來。”
長孫無忌一看李世民笑成那樣就知道他打什麽主意,不由嘴角抽了抽,二郎你到底記不記得你兒子多大?
第109章 一百零九 金雞納樹
【鄭和卻沒有朱酒酒想得那麽樂觀:這茫茫大海, 稍有不慎就會船翻人亡,葬身魚腹屍骨無存。出海乃九死一生之事,公主又如何能肯定能在這大海之上找到對大明有利的東西?
此時的大明國力還是領先世界, 是世界強國,鄭和不相信大海上有大明非要不可的東西。
既然沒有, 朱棣怎麽可能會讓自己的掌上明珠在在海外漂流, 在他眼裏海外這些荒島還不如鎮守西北的宋晟重要。
朱棣為了將安成公主嫁給宋琥,都可以不顧名聲讓宋琥休妻,又怎麽會為了海上這點利益而放棄鹹寧公主與宋瑛的婚事。
本來就是因安成公主和宋琥處得不愉快, 朱棣才想再次和宋家聯姻, 嫁鹹寧公主是必然的。
於是鄭和道:若我堅持要送公主回去呢?
朱酒酒沒想到鄭和軟硬不吃, 她自暴自棄道:我說了非你不嫁, 如果你想尋死路盡管回去,反正黃泉路上有你作伴我也不寂寞。
鄭和見她語氣不像有假,而且她連海上的危險都不怕,可見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掉頭回去也許她真能幹出她說的那些事。
鄭和猶豫許久,終於妥協道:公主若是想隨臣出海也行,但必須聽臣的, 切不可擅作主張,也不能暴露身份。
朱酒酒很爽快的答應了:好啊,不過我給你提的意見你得聽。
她可是記得鄭和七下西洋,但七次同向, 並沒有走太平洋進而美洲。
誠然是為了方便補給,但更多的還是不清楚前路,加上當時的技術還沒有達到工業時期的水平,船隻航行隻能依靠洋流和季風, 鄭和不敢帶著兩萬多人的船隊貿然前行。
畢竟那個時候人力帆船航向,基本上靠的都是天時,若是任性前往太平洋腹地,很有可能回不來。
可現在有淘寶,想要什麽地圖、羅盤沒有?不去美洲多可惜。
美洲的好東西不要太多!畝產千斤的玉米土豆紅薯就不說了,還有花生辣椒番茄番石榴等等。
而且用來製作治療瘧疾特效藥金雞納霜的金雞納樹,原產地也是美洲的厄瓜多爾。
在青蒿素出現之前,金雞納霜也就是奎寧才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
永樂時期
剛得到鄭和保證的朱棣:“……”
剛點完頭的鄭和:“……”
鄭和麻溜地跪下請罪,“陛下,臣絕無此心。”
朱棣一臉鬱色,麵皮不斷抽搐,倒也沒心情理會鄭和,擺了擺手讓他起來。
他就不明白了,將公主嫁給開國功臣之家不是自古就有嗎?和功臣結為兒女親家,既是拉攏,也是警告和監視,讓其不要有異心。
漢朝時,館陶公主、平陽公主不都嫁到了功臣之家,還有大唐,李世民的公主們不也大都嫁到了功臣之家?襄城公主嫁蕭禹的兒子。
長樂公主嫁長孫無忌的兒子,巴陵公主嫁柴令武的兒子……
怎麽輪到他嫁女兒就不行了?不公平!有本事把前朝那些政治聯姻的公主也拉出來罵那些皇帝啊!
哼!
朱棣剛冷哼完,就被後麵的話吸引了注意力。
之前天幕賣的世界地圖現在還掛在他的禦書房裏呢,他當然知道美洲在哪裏。
朱棣也想過讓鄭和將航海的目的定位美洲,奈何美洲距離大明太遠了,在沒有準備妥當之前他不打算冒險。
別看因為天幕的話,滿朝文武都想從出海中分一杯羹,但真的要讓他們出海,他們絕對跑得比兔子還快。
海上的風險太大了,找一個願意出海,各方麵都合適,還對他忠心耿耿的人不容易。
至少除了鄭和,他一時半會還真找不出第二個合適的人選。
而且鄭和的成功是史書蓋棺定論過的,換一個人,未必能達到鄭和原來的高度。
鄭和在什麽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能達到如此高度,這一世拿著自己前世的經驗肯定更上一層樓。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眉頭一皺:“朕記得之前天幕說瘧疾就是瘴毒?”
杜如晦點頭:“沒錯,就是瘴毒。孫先生已經根據書中所寫的青蒿素製出了治療瘴毒的藥,就是效果不如書中寫的好,孫先生帶著弟子在改善藥方。”
“聽天幕的意思青蒿素明顯比那個叫什麽金雞納霜的藥好,可為何孫先生製出來的青蒿素效果卻不如書中所寫?”那這個金雞納樹有沒有去找的必要啊?
【之前我們說過瘧疾在古代是絕症,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1]。
傳染病的特色就是不管你富貴還是貧窮,都有可能被傳染。
曾經戰無不勝的亞曆山大大帝、曾經橫掃匈奴的冠軍侯霍去病(有爭議)、文藝複興時偉大的詩人但丁都是死於瘧疾[2]。】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上回不是說去病是死於積勞成疾,身體機能透支,器官衰竭嗎?怎麽又變成瘧疾了?”
先是痢疾,後又是器官衰竭,現在又變成瘧疾,他的冠軍侯到底是怎麽死的?
劉徹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