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待了好些年才去投胎。當然投的肯定不是什麽好胎,不然怎麽可能隻用幾年就能投胎。安史之亂死傷慘重,李隆基那些功勞可抵消不了。


    聽鬼差說,李隆基投胎成因為安史之亂飽受苦難的平民百姓,還是十世,償還罪孽才能正常輪回。】


    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忽然有些坐立難安,甚至覺得脖頸陰嗖嗖的。


    古人迷信,皇帝也不例外。


    甚至皇帝比普通人還要迷信,因為他們擁有的太多,也就更害怕失去。


    曆朝曆代對於巫蠱之術都是避之不及,李隆基的第一任皇後王氏也是因為巫蠱之術廢掉的。


    他前半生雖然對鬼神之說嗤之以鼻,但對於在宮中行巫蠱之術的皇後還是毫不手軟的廢掉了。


    五十歲後李隆基開始迷信長生之術,對鬼神也多了敬畏之心。


    如今聽到這樣的話,心裏不禁嘀咕道:這世上當真有鬼神不成?地府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地府真的存在,他死後難道真的要被清算?


    李隆基眉頭緊蹙,心裏極為煩躁。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聞言眼睛都亮了,大聲喝彩道:“幹得漂亮!這地府要是真的就好了,朕也想親手揍一揍那李隆基。”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麽這麽紅。


    貞觀群臣:“……”


    李世民平複心中的激動後,對大臣們道:“朕覺得這地府之說有幾分意思。”


    蕭瑀信佛,對佛法深有研究,聞言不由道:“陛下,臣覺得天幕說的倒是有幾分佛法的意思,善行有善果報,惡行有惡果報,業力流轉——”


    蕭瑀一提起佛法就愛長篇大論,李世民連忙打斷他,“是不是佛法暫且不論,朕覺得這個地府之說可以在民間流傳,眾卿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臣覺得可行,若是能天下百姓都相信此話,那民風必能清正。”


    大秦


    子嬰?秦始皇愣了一下,不過很快便反應過來,史書上記載胡亥殺了所有的公子公主,若是胡亥死,要另立新王,那他弟弟成蟜的兒子確實正好合適。


    一旁的公子公主們也想到了這一茬,不由悲從心來,對胡亥更厭惡了。


    秦始皇狐疑道:“莫非地府當真存在?”


    縱觀之前的書,後世人似乎格外重視人命,對此他曾嗤之以鼻,認為是婦人之仁,可若是地府真的存在,他們重視功德,倒也說得過去。


    若是真有這麽一個死後清算生前的地府,那人們行事是不是會收斂一些?


    秦始皇垂眸,心中若有所思。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挑眉:“按照天幕這麽說,投畜生道不需要排隊,投壞胎排的隊伍補償,好胎隊伍很長?書中的秦始皇都排了兩千多年的隊了。”


    “那朕投的胎也是好胎了?”劉徹頷首笑道:“確實有幾分意思,這種說法朕還是第一次聽呢。”


    大臣們聞言眉眼一動,那他們呢?天幕這回說的帝王將相錯位時空有他們嗎?


    他們也想投好胎,呸,他們也想名留青史。


    【盡管秦始皇對大唐亡國的原因門清,但這個時間點實在太晚了,要是早來十年尚能一救,現在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黃巢起義給了唐王朝最後一擊,但它還奄奄一息,尚存最後一絲氣息,是朱溫徹底讓大唐斷了氣。


    大唐這口氣已經斷了。


    要給續回去,難如登天。


    秦始皇正在思考如何脫身呢,內侍稟報朱全忠也就是朱溫來了,這廝自從歸唐後就改名朱全忠,但一點也不忠心。


    靠著背叛黃巢起家,後又挾唐昭宗,進爵梁王,殺死大批宦官,盡攬重權。殺了唐昭宗後,又對唐皇室進行大清洗,隻留了一個膽小懦弱,年紀又小的李柷,也就是唐哀宗,其餘皇室中人全殺了。


    另外還殺了所有忠於唐昭宗大臣。


    什麽都沒有的開局讓他怎麽翻盤??


    秦始皇有些後悔了,不應該上來就挑戰地獄級難度的。


    正想著,朱溫進來了,質問他為什麽要換掉身邊的內侍,以及為什麽要出宮,想做什麽。


    秦始皇冷眼看了五大三粗的朱溫一眼,多久沒人敢和他這麽說話了?


    朱溫被看得有些不適,怒道:你瞅啥?還真當你是皇帝老子呢?


    在朱溫眼中,李柷還是那個被他嚇破膽,不敢立年號,沿用唐昭宗年號的傀儡皇帝。見區區一個傀儡皇帝都敢這麽看他,朱溫當然不高興。


    小兔崽子,看我怎麽對付你。讓你餓幾頓,看你還敢瞪我不。


    朱溫正想著,忽然胸前一陣刺痛,似乎有什麽東西正刺穿他的胸膛。


    這種感覺並不陌生,朱溫低頭一看,一柄劍穿過他的胸膛,李柷握著劍柄,冷眼看著他,仿佛在看一個廢物。


    朱溫一開口殷紅的鮮血便從嘴角湧了出來:你……你敢殺我。


    秦始皇:你也配質問朕。


    話落,拔劍而出,反手抹了朱溫的脖子。


    在地府被笑了幾百年的王負劍,他的劍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至少後麵來的人再也不敢提這三個字了。】


    唐太宗時期


    《隋唐五代史》裏並沒有記載這些,隻記載了朱溫蠶食大唐的疆域,沒想到背後竟還有這樣的事。


    李世民氣得心哽,呼吸有些難受,連忙從袖口中掏出保心丸倒出一顆吞服。


    大臣見狀,憂心忡忡:“陛下,可要傳太醫?”


    天幕不提大唐其樂融融,一提大唐就忍不住上火。看看,才多久,就開始吃保心丸了,要不還是宣太醫在旁邊候著吧,這也太危險了。


    李世民抬手阻止了大臣的驚慌失措,他咬牙切齒道:“朱溫,好個朱溫,斷了李唐最後一絲氣息是吧,朕就掘了你朱家的根。傳旨,凡姓朱者,不得科考,不得參軍。”


    “陛下不可——”


    魏征剛開口就被房玄齡扯住,“房公,你拽我作甚?”


    房玄齡心裏無語得直翻白眼,李唐皇室都被朱溫清洗至近乎滅族,陛下撒撒氣也是能正常,你這時候湊上去不是找罵嗎?


    但還是小聲解釋道:“陛下正在氣頭上,你何必火上澆油。待陛下氣消了再說也不遲,陛下又不是不知輕重。”


    大秦


    秦始皇嘴角抽了抽,王負劍?不會是他想的那樣吧?


    荊軻行刺那一回?


    還被笑了幾百年?有這麽好笑嗎?想到後世把它寫進小說裏,秦始皇頓時臉黑了,難道後世人人皆知??


    正在往麒麟殿趕的大臣和一眾公子公主們不約而同停下腳步,開始思考“王負劍”有什麽好笑的。


    荊軻刺秦發生於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已經是十六年前的事了,宮中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當時的朝臣已經換了不知道多少批。


    唯有一些老臣還記得,但記得歸記得,笑是不敢的。


    隻是感慨:後世居然把它寫進了小說中,果然事關陛下,事不分大小啊!


    秦王政二十年,出生得早些的公子公主已經記事,荊軻行刺的事他們知道,但王負劍還真沒什麽印象。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王負劍會被笑?


    後世的笑點真奇怪。


    【秦始皇殺了朱溫後,對宮人威逼利誘,做好了接手朱溫手中地盤的準備。一麵準備還一麵吐槽李唐皇帝腦子有病,設置節度使也就罷了,但為什麽要把軍政財的權力都放給他們?


    這和分封有什麽區別?


    而且中央兵力那麽少,節度使兵力那麽多,這不是找死嗎?


    腦子有病。】


    李唐的皇帝們,尤其是李隆基之後的皇帝:“……”別罵了,別罵了,又不是他們開始的。


    李隆基臉色忽青忽紅,十分精彩。


    李世民怒而拍桌,直罵:“李隆基的腦子被驢踢了。”


    太極宮的李淵坐不住了,帶著宮人趕來,二郎,你這後代不行啊。


    【這邊秦始皇忙著接收朱溫手裏的勢力,那邊李世民進入靖康之亂,因為選的是困難難度,進入的時間節點是金軍擄走了徽欽二帝,北宋滅亡。


    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李世民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趙構,北宋變成了南宋,北邊的疆土全丟了,心中頓時一咯噔,困難難度這麽難嗎?


    結果打開地圖一看,傻眼了,就這?這丟了和沒丟沒什麽差別啊,本來就不大。


    他大唐的疆土怎麽隻剩這麽點了?


    在得知金軍擄走了徽欽二帝,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宋徽宗的兒子隻剩下他一個時。


    李世民眼睛都亮了:還有這種好事!!天上掉餡餅啊。】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見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不由幹咳了兩聲,解釋道:“朕沒有,朕不是!”


    話音剛落,李淵趕到,他痛心疾首地指著李世民,“二郎,你,你……”把你父兄擄走你很高興是不是?


    阿耶對你太失望了,李淵努力地擠了擠,擠出了一絲淚花。


    李世民剛要說話,就聽到天幕繼續道:


    【壞消息:疆域縮水嚴重,還沒有大唐的五分之一。


    好消息:一來就是皇帝,爹和兄弟們全部被擄走了,沒人和他搶皇位。


    而且南邊很富裕,糧草管夠。


    李世民:有糧草還怕招不到兵馬嗎?有兵馬還怕拿不回丟失的疆域嗎?別說丟失的那點,他能把大唐丟失的疆域也打回來。


    李世民二話不說,開始幹起了老本行。


    在地府生活了這麽多年,他都閑得長毛了。本來當了皇帝後就沒什麽機會上戰場,死後地府還那麽擁擠,那些鬼還打不死,隻能收編。


    這些年,鬼收編得是越來越多,自己的宮殿是越來越少,當然打架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少,畢竟打不死,打了也沒什麽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夢逐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夢逐光並收藏(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