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節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作者:迴夢逐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從天幕第一次出現,他就希望天幕能說說戰國時期的事,可惜天幕一直沒提,他還以為天幕不會再提到戰國了呢,為此失落了很久。
就連那套他最想要的《大秦帝國》也再沒出現過。
讓他覺得攢積分都沒有意義了。
後世那些朝代離秦國實在太遙遠,他更關注的是眼下。
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的嬴氏子孫已經在秦國了,他還要準備些什麽呢?
“來人啊,去把公子政抱來。”
“諾。”
嬴稷:“範雎,你說白起在上黨能看到天幕嗎?”
範雎:“大王之前不是已經確認全天下人都能看到天幕嗎?”
嬴稷:“天幕難得說起當朝之人,寡人擔心白起錯過啊。”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點評道:“這李世民還真…不一般。”除了自家人,手下的大將幾乎全是降將。
一個個還對他死心塌地,為他生為他死哐哐撞大牆的,關鍵那些大將的數量還不少。
他是怎麽做到的?
連居功自傲的臣子都能忍,難道李世民當真一點脾氣都沒有?
不可能,念頭剛出劉徹就給否定了,能和他以及秦始皇並稱,功績肯定不小,絕不可能是個沒脾氣的軟包子。
還沒等劉徹想明白,就聽到顧清瑜宣布第三個再就業的名將。
劉徹驚訝道:“居然是殺神白起!”
“不過也不奇怪,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想來也是心有不甘。”劉徹嘴角一勾,自得道:“被秦賜死,白起肯定不會選秦,他會選大漢吧。”
就算是假的,他看著也開心。
那可是白起,秦國的殺神,擔任秦軍主將三十餘年,平生大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攻城七十餘座,於作戰中料敵如神,出奇致勝,威震六國。
白起加上他的帝國雙璧,再加上辛棄疾,就算隻是小說,他也愛看。
漢高祖時期
劉邦像是抓住了什麽了不得的把柄一般,整個人躥起來,“聽聽,後世都承認韓信居功自傲,我可沒說錯。”
“他都成後世居功自傲的典範了。”
蕭何:“……”有沒有一種可能,韓信是下場不好才成為這個‘典範’的。
若是他得以善終,這個‘典範’又怎會存在?
唐太宗當真能不猜忌臣子,對臣下如此寬容嗎?一路走來,親眼見證劉邦的前後變化,蕭何對李世民的所作所為是抱有遲疑態度的。
若可以,這本書他還真想看看。
上回天幕賣的那些書,韓信買到了。可按照天幕的積分來源,韓信應該買不起那些書才是。
這中間有什麽是他所不知道的嗎?
自從上回天幕說他和呂後聯手把韓信騙進宮殺之後,韓信就不搭理他了,他現在想見韓信一麵都難,不然倒是可以探探韓信的口風。
那些書還是從探子口中得知的。
蕭何抬眸看了眼天幕左下角的小黃車,看來還是得找韓信問個清楚才行。
淮陰侯府
韓信一拳砸在桌案上,把桌案上放置的茶盞拍得劈裏啪啦,茶水濺得到處都是。
豈有此理!
他居然是那個反麵案例,韓信又氣又怒,心裏對劉邦破口大罵。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另外三個是廉頗、李牧、王翦,也是八大軍神之一。戰國四大名將隻有他被稱為軍神,故而默認他是四大名將裏最厲害的。
他再就業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殺孽太重,一是心中意難平。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殺了一百萬,占一分之一。
所以白起又被稱作殺神、人屠,由於殺孽太重,白起一直沒能投胎,留在地府當了兩千多年的鬼差才洗掉了一身的殺孽。
但因為心中的意難平他依舊不願投胎,閻王見他勤勤懇懇幹了兩千年,便想給他一個再就業的機會,攢點功德值,將來也能投個好胎。
如果知道白起是怎麽死的話就不難猜他的意難平是什麽。
白起沒遇上一個好老板,死得有點冤枉,他被秦昭襄王賜了一把劍,讓他自刎。】
秦昭襄王時期
上黨
死後因為殺孽太重滯留地府兩千年?
白起正疑惑著呢,聽到自刎,瞪大眼睛:“??”他被大王賜死了?
為什麽?
鹹陽宮
嬴稷:“……寡人怎麽會賜死武安君呢?”
範雎心中一動,他和白起向來不合,聞言不由道:“想來是白起以下犯上,惹大王震怒。”
話音剛落,就聽到:
【白起死前曾仰天長歎:“我對上天有什麽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
良久後,他又說了一句:“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
說罷便引劍自刎。
這兩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說他臨死前幡然醒悟不該坑殺俘虜;有說他心灰意冷給自己找了個該死的原因然後引劍自刎……
白起到底是怎麽想的大概隻有他本人才知道。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的時候心裏確實是不甘心的。
當然,這換了誰都不會甘心的。白起為秦國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場戰,從無敗績,攻城七十多座,可謂軍功赫赫,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到頭來卻因為小人的挑撥被秦昭襄王賜死。
死得很憋屈。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大軍後,立即上奏秦昭襄王請求一舉攻克趙國國都邯鄲,不給趙軍一絲喘息之機。
凡是懂軍事的人都會同意白起這個請求,被坑殺四十萬大軍的趙國元氣大傷,此時不進攻難道要等趙國緩過來再打嗎?
而且那個時候是戰國七雄,打了一家,很可能會招來其他家,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擺在那裏,如果任由秦滅趙而不管,那下個被秦滅國的沒準就是他們了。
加上坑殺四十萬大軍確實太不人道,會讓其他國家覺得反抗也是死,不反抗也是死,都是死反抗還有一絲機會,然後他們就更團結地抵抗秦國了。
趁趙國元氣大傷沒有緩過來,也沒來得及請援兵的時候攻打邯鄲是最優解。
可是軍事上的事往往是由政治做主,畢竟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懂軍事的人說了沒有用。
秦昭襄王沒有同意白起的請求。
為什麽呢,因為當時的秦國丞相範雎擔心白起的功勞高過於自己,使得自己日後在朝廷上被他打壓,就連忙說服秦王退兵,與趙國簽訂“割地求和”之盟約,先讓秦軍休養生息以求日後再一舉拿下趙國。
秦昭襄王同意了,命令白起退兵函穀關。
後來趙國出爾反爾,一座城池也沒給秦國,秦昭襄王怒了,命令白起率兵攻打邯鄲。
可這時候已經錯失了打趙國的好時機,趙國已經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周邊的國家也派出了援兵,作為軍事天才的白起當然明白這場戰打不了,而且當時他病了,也上不了戰場,便極力勸阻秦昭襄王。
可是秦昭襄王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準備,並沒有聽白起的,他先後派王陵、王齕等將領作為主將出征邯鄲。
結果就和白起預料的一樣,秦軍在邯鄲一而再而三的被趙軍連連挫敗。每次挫敗秦昭襄王都會讓白起出征,但白起每次都拒絕,秦昭襄王麵上過不去,惱羞成怒。
親自去白起府上,對他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君雖病,強為寡人臥而將之。有功,寡人之願,將加重於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意思就是您雖然有病,也得勉強自己臥著為寡人帶兵。有了戰功,這是寡人希望的,會重賞您。如果您不去,寡人就會怨恨您。
白起頭鐵得不行,他還在不停的勸秦昭襄王放棄攻打趙國。
秦昭襄王沉著臉離開了。
之後範雎再度請求白起複出,白起仍稱病不起。秦昭襄王於是將白起貶為普通士兵,放逐至陰密。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秦昭襄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
白起隻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收到了秦昭襄王讓使者送來的劍,讓他自裁。
一代軍神就此隕落。
這中間雖然少不了範雎的挑撥和上眼藥,但決定賜死白起的還是秦昭襄王。
所以白起的意難平就在這了,他希望找一個聽勸的老板,在打仗上全心全意地信賴他,聽他的意見,完成統一天下的夙願。】
秦昭襄王時期
嬴稷轉頭,難以置信地看著範雎:“丞相,你……”
範雎臉上毫無血色,他跪倒在地上,難堪地閉上眼,“大王,臣下有錯,臣下向您請罪。”
嬴稷原本想說“寡人待你不薄,你為何要因一己私欲而欺瞞寡人”,想了想終是沒說,現在事情都沒有發生,範雎就已經請罪,明顯心裏有鬼。
恐怕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做了。
嬴稷心情複雜,範雎是幫助他從宣太後和穰侯那裏奪回權力的功臣,這麽多年一直為秦國效力,創修褒斜棧道,發展秦同巴蜀之間的往來交通,提出遠交近攻策略……
白起為秦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範雎也為秦國出謀劃策,壯大秦國,一人相當於他的左膀右臂,如今卻鬧得如此。
嬴稷沉默了許久也未曾開口。
**
上黨
白起已經傻眼了,他居然死於這麽荒謬的原因。
被深深打擊到的白起腦子已經快糊成漿糊了。
大秦
就連那套他最想要的《大秦帝國》也再沒出現過。
讓他覺得攢積分都沒有意義了。
後世那些朝代離秦國實在太遙遠,他更關注的是眼下。
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的嬴氏子孫已經在秦國了,他還要準備些什麽呢?
“來人啊,去把公子政抱來。”
“諾。”
嬴稷:“範雎,你說白起在上黨能看到天幕嗎?”
範雎:“大王之前不是已經確認全天下人都能看到天幕嗎?”
嬴稷:“天幕難得說起當朝之人,寡人擔心白起錯過啊。”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點評道:“這李世民還真…不一般。”除了自家人,手下的大將幾乎全是降將。
一個個還對他死心塌地,為他生為他死哐哐撞大牆的,關鍵那些大將的數量還不少。
他是怎麽做到的?
連居功自傲的臣子都能忍,難道李世民當真一點脾氣都沒有?
不可能,念頭剛出劉徹就給否定了,能和他以及秦始皇並稱,功績肯定不小,絕不可能是個沒脾氣的軟包子。
還沒等劉徹想明白,就聽到顧清瑜宣布第三個再就業的名將。
劉徹驚訝道:“居然是殺神白起!”
“不過也不奇怪,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想來也是心有不甘。”劉徹嘴角一勾,自得道:“被秦賜死,白起肯定不會選秦,他會選大漢吧。”
就算是假的,他看著也開心。
那可是白起,秦國的殺神,擔任秦軍主將三十餘年,平生大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攻城七十餘座,於作戰中料敵如神,出奇致勝,威震六國。
白起加上他的帝國雙璧,再加上辛棄疾,就算隻是小說,他也愛看。
漢高祖時期
劉邦像是抓住了什麽了不得的把柄一般,整個人躥起來,“聽聽,後世都承認韓信居功自傲,我可沒說錯。”
“他都成後世居功自傲的典範了。”
蕭何:“……”有沒有一種可能,韓信是下場不好才成為這個‘典範’的。
若是他得以善終,這個‘典範’又怎會存在?
唐太宗當真能不猜忌臣子,對臣下如此寬容嗎?一路走來,親眼見證劉邦的前後變化,蕭何對李世民的所作所為是抱有遲疑態度的。
若可以,這本書他還真想看看。
上回天幕賣的那些書,韓信買到了。可按照天幕的積分來源,韓信應該買不起那些書才是。
這中間有什麽是他所不知道的嗎?
自從上回天幕說他和呂後聯手把韓信騙進宮殺之後,韓信就不搭理他了,他現在想見韓信一麵都難,不然倒是可以探探韓信的口風。
那些書還是從探子口中得知的。
蕭何抬眸看了眼天幕左下角的小黃車,看來還是得找韓信問個清楚才行。
淮陰侯府
韓信一拳砸在桌案上,把桌案上放置的茶盞拍得劈裏啪啦,茶水濺得到處都是。
豈有此理!
他居然是那個反麵案例,韓信又氣又怒,心裏對劉邦破口大罵。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另外三個是廉頗、李牧、王翦,也是八大軍神之一。戰國四大名將隻有他被稱為軍神,故而默認他是四大名將裏最厲害的。
他再就業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殺孽太重,一是心中意難平。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殺了一百萬,占一分之一。
所以白起又被稱作殺神、人屠,由於殺孽太重,白起一直沒能投胎,留在地府當了兩千多年的鬼差才洗掉了一身的殺孽。
但因為心中的意難平他依舊不願投胎,閻王見他勤勤懇懇幹了兩千年,便想給他一個再就業的機會,攢點功德值,將來也能投個好胎。
如果知道白起是怎麽死的話就不難猜他的意難平是什麽。
白起沒遇上一個好老板,死得有點冤枉,他被秦昭襄王賜了一把劍,讓他自刎。】
秦昭襄王時期
上黨
死後因為殺孽太重滯留地府兩千年?
白起正疑惑著呢,聽到自刎,瞪大眼睛:“??”他被大王賜死了?
為什麽?
鹹陽宮
嬴稷:“……寡人怎麽會賜死武安君呢?”
範雎心中一動,他和白起向來不合,聞言不由道:“想來是白起以下犯上,惹大王震怒。”
話音剛落,就聽到:
【白起死前曾仰天長歎:“我對上天有什麽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
良久後,他又說了一句:“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
說罷便引劍自刎。
這兩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說他臨死前幡然醒悟不該坑殺俘虜;有說他心灰意冷給自己找了個該死的原因然後引劍自刎……
白起到底是怎麽想的大概隻有他本人才知道。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的時候心裏確實是不甘心的。
當然,這換了誰都不會甘心的。白起為秦國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場戰,從無敗績,攻城七十多座,可謂軍功赫赫,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到頭來卻因為小人的挑撥被秦昭襄王賜死。
死得很憋屈。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大軍後,立即上奏秦昭襄王請求一舉攻克趙國國都邯鄲,不給趙軍一絲喘息之機。
凡是懂軍事的人都會同意白起這個請求,被坑殺四十萬大軍的趙國元氣大傷,此時不進攻難道要等趙國緩過來再打嗎?
而且那個時候是戰國七雄,打了一家,很可能會招來其他家,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擺在那裏,如果任由秦滅趙而不管,那下個被秦滅國的沒準就是他們了。
加上坑殺四十萬大軍確實太不人道,會讓其他國家覺得反抗也是死,不反抗也是死,都是死反抗還有一絲機會,然後他們就更團結地抵抗秦國了。
趁趙國元氣大傷沒有緩過來,也沒來得及請援兵的時候攻打邯鄲是最優解。
可是軍事上的事往往是由政治做主,畢竟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懂軍事的人說了沒有用。
秦昭襄王沒有同意白起的請求。
為什麽呢,因為當時的秦國丞相範雎擔心白起的功勞高過於自己,使得自己日後在朝廷上被他打壓,就連忙說服秦王退兵,與趙國簽訂“割地求和”之盟約,先讓秦軍休養生息以求日後再一舉拿下趙國。
秦昭襄王同意了,命令白起退兵函穀關。
後來趙國出爾反爾,一座城池也沒給秦國,秦昭襄王怒了,命令白起率兵攻打邯鄲。
可這時候已經錯失了打趙國的好時機,趙國已經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周邊的國家也派出了援兵,作為軍事天才的白起當然明白這場戰打不了,而且當時他病了,也上不了戰場,便極力勸阻秦昭襄王。
可是秦昭襄王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準備,並沒有聽白起的,他先後派王陵、王齕等將領作為主將出征邯鄲。
結果就和白起預料的一樣,秦軍在邯鄲一而再而三的被趙軍連連挫敗。每次挫敗秦昭襄王都會讓白起出征,但白起每次都拒絕,秦昭襄王麵上過不去,惱羞成怒。
親自去白起府上,對他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君雖病,強為寡人臥而將之。有功,寡人之願,將加重於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意思就是您雖然有病,也得勉強自己臥著為寡人帶兵。有了戰功,這是寡人希望的,會重賞您。如果您不去,寡人就會怨恨您。
白起頭鐵得不行,他還在不停的勸秦昭襄王放棄攻打趙國。
秦昭襄王沉著臉離開了。
之後範雎再度請求白起複出,白起仍稱病不起。秦昭襄王於是將白起貶為普通士兵,放逐至陰密。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秦昭襄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
白起隻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收到了秦昭襄王讓使者送來的劍,讓他自裁。
一代軍神就此隕落。
這中間雖然少不了範雎的挑撥和上眼藥,但決定賜死白起的還是秦昭襄王。
所以白起的意難平就在這了,他希望找一個聽勸的老板,在打仗上全心全意地信賴他,聽他的意見,完成統一天下的夙願。】
秦昭襄王時期
嬴稷轉頭,難以置信地看著範雎:“丞相,你……”
範雎臉上毫無血色,他跪倒在地上,難堪地閉上眼,“大王,臣下有錯,臣下向您請罪。”
嬴稷原本想說“寡人待你不薄,你為何要因一己私欲而欺瞞寡人”,想了想終是沒說,現在事情都沒有發生,範雎就已經請罪,明顯心裏有鬼。
恐怕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做了。
嬴稷心情複雜,範雎是幫助他從宣太後和穰侯那裏奪回權力的功臣,這麽多年一直為秦國效力,創修褒斜棧道,發展秦同巴蜀之間的往來交通,提出遠交近攻策略……
白起為秦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範雎也為秦國出謀劃策,壯大秦國,一人相當於他的左膀右臂,如今卻鬧得如此。
嬴稷沉默了許久也未曾開口。
**
上黨
白起已經傻眼了,他居然死於這麽荒謬的原因。
被深深打擊到的白起腦子已經快糊成漿糊了。
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