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麽詳細的曾祖賜死白起事件,秦始皇:“……”


    剛才他還說秦國國君不會殺功臣來著,臉忽然有點疼。


    不過武安君還真是對秦國忠心耿耿,死後仍惦記著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任。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前麵他都符合,可是一統天下,劉徹皺眉,“為什麽非要一統天下?已經統一過的朝代不配嗎?”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得了,這回好像沒大唐什麽事。”


    李淵:“可是要滿足白起這些條件不容易吧?”既要聽話,又要沒有統一天下。


    而且國君聽臣子的話就很僭越好不!上諫可以,聽不聽取決於皇帝,而不是一定要聽啊,就算隻是打仗上也不行。


    【聽著白起的要求你們是不是瞬間想到了政哥?不光你們這麽想,閻王也這麽想。


    閻王對白起說,能滿足他條件的大概隻有秦始皇。


    白起一聽到“秦”這個字,就好像被關鍵字入侵心脈一樣,心髒抽了一下:我拒絕去秦國,對秦國有心理陰影。


    閻王:可是秦始皇真的很符合你的要求。


    白起:嬴稷的曾孫,我看著像冤種嗎?要在同一個坑裏跌倒兩次。


    閻王:雖然但是,秦始皇和秦昭襄王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同樣是稱病不上戰場,嬴稷對你就是“君雖病…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嬴政對王翦就是“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王翦要打楚國,說需要六十萬兵馬,嬴政一話不說給他了,這可是秦國所有的兵力。


    哦對了,王翦當年隻是你的手下的一介小兵。


    白起:……】


    第161章 一百六十一 耿直白起


    【當時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 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始皇聽了很高興, 覺得王翦老了, 變膽小了,沒有年輕大將好用。


    於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 南下伐楚,楚國的將軍項燕以四十萬楚軍應對二十萬秦軍。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裏。


    後來秦國大敗,被項燕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七個都尉,這場敗仗也是秦滅六國期間為數不多的敗仗之一。


    秦始皇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 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向王翦致歉,說隻要王翦肯答應掛帥出征,他什麽要求都能答應。


    王翦再次提出非六十萬人不可,秦始皇答應了。


    秦滅六國,除了韓國外, 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楚國是最後一個被滅國的, 王翦滅楚後便急流勇退, 告老還鄉,哪怕秦始皇對他說:不用害怕,寡人不殺你, 留下吧。


    王翦還是堅持告老還鄉, 據說他死的時候秦始皇還哭了。


    總的來說王翦生前榮寵死後哀榮,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一個善終的將軍。


    白起聽完沉默了好久,支支吾吾道:那個…行吧, 就聽你的,去秦王政那裏。】


    秦昭襄王時期


    嬴稷眼神閃躲,臉上有些掛不住,天幕說這些做什麽,說白起就好好說白起,怎麽還要提另一個大將來做對比。


    倒顯得他多不如後代子孫一樣。


    嬴稷虛咳了一聲,轉移話題:“公子政呢?還沒抱過來?”


    宮人聞言連忙去催促,根本顧不上吃瓜。


    嬴稷餘光看到範雎還跪著,“起來吧。”


    範雎聞言,驚喜地抬頭,大王兩個字還沒叫出口就聽到嬴稷說:“這段時間別上朝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


    範雎如同三伏天被澆了一桶冰水,渾身都涼透了,“臣下領旨。”


    上黨


    白起想了一下那個場麵,都是秦王,大王不僅不聽他的勸,還貶他為普通兵卒,放逐陰密;王翦卻能等到秦王政的道歉,並且要什麽給什麽。


    忽然覺得自己好不值錢,心塞。


    副將王齕見狀,以為白起被昭襄王寒了心,憂心忡忡:“將軍?”


    王齕雖然是副將,但論資曆他可比白起深多了,白起沒來之前,秦軍的主將基本上都是他,白起崛起後,他才從主將的位置上退下來。


    對此,王齕倒沒有什麽異議,能者居之,論軍事謀略他不如白起,占著主將的位置也不能服眾,又何必占著主將位置不放呢。


    “將軍,古往今來多少名將沒有死於戰場,卻死於君王的猜忌,您忘了嗎?況且忠言逆耳,您多次違逆大王的意願,已然不妥……”


    王齕苦口婆心地勸道。


    白起聽是聽進去了,但腦海裏總忍不住想起那句“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都是秦王,怎麽秦王政就會和臣下認錯,聽臣下的勸,滿足臣下的要求。


    而大王……


    白起:“公子政什麽時候才能長大呢?”也不知道他還能不能等到公子政長大。


    王齕:“……”合著他白說是吧?


    大秦


    秦始皇皺眉:“……”朕沒哭!


    王翦死的時候歲數都那麽大了,他早有心理準備,雖然有些感慨當年的老臣一個個都離去了,但真不至於哭。


    誰造的謠??


    扶蘇:“父王不是一直很欣賞武安君嗎?如今武安君選了父王,父王難道不高興嗎?”


    秦始皇瞥了他一眼,“又不是真的,有什麽可高興的。”


    真的才值得高興好吧!


    秦始皇環顧一周,看了看自己的文武大臣,能臣還是太少了,武將也需要栽培,蒙恬駐守邊境,趙佗駐守南越……他手上的大將確實不剩幾個。


    韓信如今還年輕,培養起來能接替蒙恬的位置,可是其他位置也需要人啊。更不別說他還有意開疆拓土,無論是打還是守都需要人。


    要是真的把武安君給他就好了。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蹙眉,“為什麽白起可以去秦國??不是說不能去原來的朝代嗎?”


    汲黯推測:“後世也許是將秦國和大秦分開計算。”


    劉徹:“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天下,要是沒有六代秦王的積蓄,他能統一天下?大秦用著秦國的積蓄,怎麽能分開呢?”


    汲黯:“……可就是分開了。”陛下,你就別杠了,再杠天幕也不可能把白起送給你啊。


    唐太宗時期


    貞觀君臣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李世民:“先秦和大秦不算一個朝代?”


    長孫無忌:“先秦那會屬於戰國時期,不算也不奇怪。”


    【我嚴重懷疑閻王也嗑政起這對cp,不然怎麽極力勸說白起去秦始皇那裏(狗頭)。


    開玩笑的,白起和秦始皇很搭其實,按照白起那種殲滅戰的打法,他隻適合戰國時期,而且也隻有行軍功製的秦國才會出現這種打法。


    到其他朝代,尤其是漢之後的朝代,白起這種打法會被噴死。


    加上白起的情商……


    說實話,白起的情商並沒有比韓信高多少,從他三番兩次拒絕秦昭襄王就能看出來,他是真不懂委婉啊,頭鐵得不行。


    至於他的政治敏感度,估計和韓信差不多,他要是政治及格,就不會被範雎撂倒,白起是魏冉舉薦的,魏冉算是白起的伯樂。


    魏冉是誰啊?宣太後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


    在秦昭襄王還沒有親政前,秦國的大權是掌握在魏冉和宣太後手中,後來範雎幫助秦昭襄王奪權,魏冉倒台,宣太後被廢。


    範雎和魏冉在爭奪丞相位的過程中結了仇,範雎對魏冉舉薦的人自然也沒什麽好感。


    可隨著白起屢立戰功,軍功赫赫,長平之戰更是快把趙國打廢了,範雎不樂意了,他的對家要爬到他頭上了,這能忍?


    所以就有了後麵的事。】


    大秦


    已經知道cp是什麽的秦始皇虎軀一震,“???”什麽玩意?他和白起?


    白起死的時候他才兩歲啊!


    而且他們從未見過麵!從未!!


    這都能扯上關係??也太離譜了吧?


    要說cp,那也該是白起和曾祖啊,關他什麽事。


    秦始皇無語,並大為震驚。


    另一邊,被提到的韓信:“……”大可不必,他隻是不愛想那些彎彎繞繞,又不是真的傻。


    如果給他一次重來的機會,他肯定不會犯同樣的錯。


    情商低什麽的,不存在的。


    至少……他肯定比白起強,白起拒絕了昭襄王那麽多次,還一點麵子都不給,他肯定不會這麽做的。


    秦昭襄王時期


    嬴稷坐立難安,雖沒怎麽提他,但是總有種已經曝光了的感覺。


    這還不如不提呢,短短幾句話,就暗示他聽信讒言、錯殺忠臣……


    搞得他都懷疑人生了,他也沒這麽差勁啊。


    還是安安靜靜吃後代子孫的瓜比較好。


    上黨


    白起瞳孔一縮,他和公子政?


    有沒有搞錯?他都能當公子政的祖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夢逐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夢逐光並收藏(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