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一百七十二 晉江獨發


    【讓你們重溫一下當年背《出師表》的“快樂”。對, 沒錯,就是那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出師表》, 阿鬥都快翻爛的《出師表》,這贈品不錯吧?


    開玩笑的, 別走啊!!!《兵法二十四篇》還有別的贈品!】


    顧清瑜剛說完就看到評論區全是“你是魔鬼嗎?還重溫快樂,這快樂還是留給你吧,溜了溜了”之類的話,雖然知道大多都是複製起哄的,但還是連忙挽留道。


    大秦


    聽到《出師表》等名作, 扶蘇等人眼睛都唰的一下亮了, 諸葛丞相!!


    好一句‘千載誰堪伯仲間’,和《出師表》確實相配。


    原來《兵法二十四篇》是諸葛丞相寫的兵書。


    買!必須買!買兵書附贈三篇表文不說, 還有別的贈品,實在是太劃算了。


    扶蘇:“父王, 諸葛丞相乃天下奇才,他寫的兵書肯定也是佳作, 我們買一本吧?”


    秦始皇還在想《兵法二十四篇》是誰寫的呢,就聽到扶蘇的話, 不由看了他一眼, “這也是從《三國演義》裏看到的?”


    扶蘇點點頭,“《三國演義》九十一回中提到武侯上《出師表》。”


    秦始皇:“……你記得可真清楚, 沒少看吧?”


    扶蘇心裏頓時咯噔了一下, 糟糕,會被父王認為是不務正業,小聲道:“沒有,也就看了兩三回。”


    公子高見狀, 靈機一動:“父王,諸葛丞相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連弩等好物,天幕說的別的贈品會不會是這些?”


    秦始皇瞥了公子高一眼,他都不敢想會有這麽多贈品,你小子倒是會想。


    你見過除了小說其他書有送這麽多贈品的嗎?


    如果有,那他要懷疑那本書到底值不值得買了。


    在秦始皇心裏,隻有華而不實的小說才會送很多贈品,其他書沒這待遇。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挑眉:“朕記得那本《三國誌》裏提到過諸葛亮著兵法二十四篇,難道就是此書?《三國誌》裏還說諸葛亮死前曾將此書和造用“連弩”之法等畢生所學傳授給了薑維。


    這本兵書會不會有“連弩”和木牛流馬等製作方法呢?”


    在劉徹看來,這些東西可比所謂的《兵法二十四篇》重要多了。


    尤其是能載“一歲糧”的木牛流馬,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裏,群行三十裏”,劉徹對此心動不已。


    霍去病對《兵法二十四篇》也挺感興趣的,聞言不由道:“陛下有興趣不妨買下,沒準有呢!”


    一旁的衛青嘴角抽了抽,淡淡地看了一眼霍去病,可惜霍去病不能理解他眼神中的含義,仍在和劉徹探討要不要買《兵法二十四篇》。


    唐太宗時期


    幾個武將嘀咕道:“《兵法二十四篇》?沒聽說過啊,是後世寫的兵書嗎?要不買一本?”看到那麽多名將上榜,沒上榜的武將酸了,也想提升一下自己。


    “這本兵書是諸葛亮所著,”杜如晦道,還特意提醒:“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武將們:“……”


    “可是怎麽沒見過這本兵書?”


    房玄齡解釋道:“梁有《諸葛亮兵法》五卷,又《慕容氏兵法》一卷,亡[1]。諸葛亮的兵法早在南梁時就失傳了五卷,現在還能找到的大多都是名家收藏。諸位沒聽過也是正常的。”


    “那房公家中可有藏書?借我等看看?”


    房玄齡:“……並無。”


    “宮中有不少藏書,朕回頭讓人找找,不過這天下藏書最多的還得是世家。”李世民悠悠道,自南北朝後,世家崛起,可謂是“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朝代更迭如流水,遠不如世家大族穩固,藏書自然比不上。


    李靖:“難道隻有我一個人好奇後世是怎麽找齊諸葛亮的兵書的嗎?明明在南梁的時候就已經失傳了五卷。”


    相隔了一千多年將近兩千年,後世是怎麽找齊的?


    程知節:“那這書買不買?”南梁時就失傳,隔了幾百年,傳到大唐肯定失傳得更多,後世既然有全本,直接買全本多好。


    李世民猶豫了會,道:“先等等,看看天幕說的贈品是什麽。”


    【看,這是什麽?噔噔噔,孔明與孔明燈,背景是一片孔明燈的諸葛亮海報。近年來因為孔明燈發生的火災、事故等,國家禁製在公共場合以及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燃放孔明燈。


    身處城市的人應該很多年沒有見過漫天的孔明燈了吧?看看這張海報,發明孔明燈的人在橋上放孔明燈,算不算彌補一個遺憾呢?


    不得不說漫天的孔明燈是真的好看!!不過也是真的危險,這種好看隻適合出現在畫裏,現實中可不許學啊!!


    除了海報之外,還有諸葛亮的扇子。不是羽毛扇,現在的羽毛都被拿去做羽絨服了,想做裝飾品一樣的扇子,做夢吧!


    是這種印著卡通人物的團扇,看看上麵印的就是一個羽扇綸巾的諸葛丞相,可愛吧?】


    三國時期


    南陽


    已經知道諸葛丞相就是自己的諸葛亮目瞪口呆地望著天幕,所以這本書是他寫的???


    未來的他還寫了兵書?


    剛才他還吐槽過隻是一篇表文也好意思用“千載誰堪伯仲間”來著。


    原來那個自不量力的人是他。


    諸葛亮:“……”


    曹操陣營


    郭嘉:“又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當真如此厲害?”


    荀攸挑眉:“你不是看過《三國演義》《三國誌》了嗎?厲不厲害你難道不知?”


    郭嘉不服氣道:“《三國演義》太誇張了,都快把諸葛亮寫成神仙了。《三國誌》裏寫得更多的難道不是諸葛亮的忠心輔佐嗎?”


    說完,自己先笑了:“能在主公和東吳的夾縫中闖出一片天,最終三國鼎立,這諸葛亮確實不容小覷。主公若是再不先下手為強,恐怕《隆中對》就要提前出世了。”


    曹操搖頭:“如今的諸葛亮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與十年後的諸葛亮可不是同一個人呢。”就算被劉備得到了又如何,劉備少了十年的積蓄,諸葛亮少了十年的成長。


    他們在一起又能如何?


    ……


    大秦


    大秦的公子們先是:諸葛丞相的擺件!!想要!!


    看到擺件後,眾人瞳孔微縮。


    羽扇綸巾的諸葛丞相是這樣的嗎?和他們想象中的形象簡直天差地別。


    這也太可愛了一點,一點都不像書裏寫的那個羽扇綸巾的諸葛丞相。


    眾人:幻滅了。


    但是父王也有好多這樣的擺件,興許隻是後世的喜好罷了,真正的諸葛丞相肯定不是這樣的。


    既然如此……還是買吧,這可是諸葛丞相的擺件。


    難得出現一次,以後再提諸葛丞相,還不知是何年何月。


    【好了,贈品說完了,我們現在開始上架。這裏提醒一下,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於年代已久,其中的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已經失傳。


    所以才會有這麽多贈品補償。


    需要的寶貝可以下單了,隻要15.5,就能把這麽多東西帶回家哦。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戚繼光的兩本兵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前麵提到戚繼光的時候,有提到過這兩本兵書,和過往理論型的兵書不同,這兩本書更注重實用。


    《紀效新書》是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練兵和治軍經驗的總結。


    他在自序中提到這本書集所練士卒條目,自選畝民丁以至號令、戰法、行營、武藝、守哨、水戰,間擇其實用有效者,分別教練,先後次第之,各為一卷,以海諸三軍俾習焉。顧苦於繕寫之難也,愛授粹人。


    《練兵實紀》是它的姊妹篇,和《紀效新書》注重的練水軍不同,《練兵實紀》更加全麵,對騎兵、步兵、車兵、輜兵、合營、行營、下營、禁令、兵法、練藝、練器等都有詳細的解說。


    這兩本書是古代的《民兵訓練手冊》,是古代的奇書。】


    大秦


    買過《民兵訓練手冊》的秦始皇毫不猶豫舍棄了《兵法二十四篇》,直接讓人下單戚繼光的兩本兵書。


    戚繼光的兩本兵書明顯更有用。


    而且,秦始皇轉頭看了眼偷偷摸摸的幾個兒子,不用想也知道他們在幹什麽,諸葛亮的兵書就算不買也會有。


    還好不貴。


    不過,該提醒的還是得提醒一下,免得他們做得太過火,秦始皇咳了兩聲,“你們交頭接耳在做什麽?”


    幾個公子做賊心虛,被嚇了一跳,一個勁搖頭。


    秦始皇見狀,冷哼一聲移開了視線。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失傳了?”那還買不買?


    正糾結呢,就聽到天幕說戚繼光的兩本兵書。劉徹:“這個好,《民兵訓練手冊》雖然是神書,但看不懂的內容太多了。”


    比如說後世那些手榴彈、拋物線、躲流彈什麽的,雖然這些東西結合其他書籍也能看懂,但用來訓練兵卒就不合適了。若是結合戚繼光的兩本兵書,那就簡單多了。


    而且兵書這種東西,他從來不嫌多。


    吩咐人買下戚繼光的兩本兵書和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劉徹嘀咕道:“天幕這次賣的書是不是有點多?”


    雖說之前也賣過多的,但沒這麽多過啊!


    光是之前那些個人傳記就不少,每個一百也有八十,他是不買,但阻止不了手下的大臣買,比如桑弘羊和主父偃,他就見到他們偷偷買了。


    問為什麽不阻止,因為霍去病也買了。


    根本阻止不了。


    三國時期


    南陽


    諸葛亮翻著小黃車裏的書心癢癢,他在裏麵寫了什麽呢?好想看。


    可惜他沒有餘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夢逐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夢逐光並收藏(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