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節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作者:迴夢逐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亮失落的移開手,卻不小心點了“購買”。
看著彈出的“確定購買”選項,諸葛亮鬼使神差的點了“確定”,緊接著確定支付。
本以為又會彈出“餘額不足,無法購買”的字樣。
結果卻是:購買成功√
諸葛亮瞪大眼睛:“??”難道是因為此書是他寫的?所以才不扣餘額?
諸葛亮皺了皺眉,連忙打開餘額麵板,旋即,眼睛瞪得更大了。
他的積分什麽時候多了這麽多?
要是他有這麽多積分,之前的《三國誌》何愁買不起啊!!!
哪來的?
諸葛亮的目光再次落到小黃車裏的《兵法二十四篇》上,在此書出現前,他的積分漲得極其緩慢,攢個一年半載也未必能買一本書,此書出現後,他的積分突然飛漲,要說沒有關係他是不信的。
第173章 一百七十三 晉江獨發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對戚繼光的兩本兵書很感興趣, 或者說,他對大明的水軍很感興趣,“之前那本明朝的小說裏說過《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 曆史原型其實是朱元璋的鄱陽湖大戰。
明朝的水軍肯定不弱!”明初尚且如此,中後期肯定更強。
而且戚繼光還是一個常勝英雄,被稱為“戰神”, 他的兵書值得一看。
李靖:“臣也覺得,陛下不是想訓練一支水軍嗎?這兩本兵書正好用得上。”既然有後世總結的,何必要自己摸索呢。
李世民剛要點頭又遲疑了, 這次的書真的太多了,他雖然沒花多少, 但是他這些臣子可花了不少。
看到個人傳記都以為不要餘額,想都沒想就買, 結果……唉, 這也就罷了, 關鍵後邊明知道要扣餘額,還是前赴後繼的買。
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所以後麵還會有多少書?
李世民:“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回天幕賣的書有點多?”
買了個人傳記, 正在期待到貨的大臣們:“有嗎?”
沒有個人傳記, 什麽也沒買或者被分配任務買書的大臣怨念地看了眼李世民,暗道:飽漢不知餓漢饑。
洪武時期
看著小黃車裏的兵書, 朱元璋很糾結, 大明將領寫的書還要他掏錢買,是不是不合適?
可是戚繼光是嘉靖年間的人, 距離現在一百多年呢。
他的曾曾曾孫可以等到戚繼光的兵書,他可等不到。
最後朱元璋還是咬咬牙買下兩本兵書。
至於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朱元璋看都沒看,若是完整版的他還會考慮, 失傳了幾篇兵法還考慮什麽?
而且後世距離現在六百多年,指不定他收藏的比後世還全呢,買它不純浪費嗎?
朱元璋心裏地算盤打得劈裏啪啦,就聽到天幕說:
【我國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而且在清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力量,從古至今,我們國家都不缺少保家衛國的將士,就比如剛才說的名將們,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在曆史上留下赫赫軍功。
不少人也和辛棄疾、諸葛亮、戚繼光等人一樣將自己的畢生的經驗總結著成兵書傳給後人,最負盛名,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的《孫子兵法》就不用多說了。
這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堪稱兵家聖典。
除了《孫子兵法》外,還有吳起的《吳子兵法》,薑太公的《司馬法》,孫臏的《孫臏兵法》等都有流傳下來。
當然也有寫了多部兵書著作一部也沒能保存下來,全都失傳了,比如大唐軍神李靖。
李靖一生著有《六軍鏡》《韜鈐秘術》《總要》等多部兵書,可惜都失傳了。隻有《衛公李靖兵法》的部分內容散見於《通典》《太平禦覽》等類書、政書中。
除了這部分內容外,李靖唯一的傳世的兵書就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這本兵書也是《武經七書》之一。
不過遺憾的是這本書並不是李靖親撰,根據史學家推測這本兵書很可能是後人對他言論的輯錄,其中也許有後人附益的部分,但其基本內容反映的是李靖的軍事思想。
李靖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絕對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聞言轉頭看向李靖,十分惋惜道:“藥師的著作居然都沒有傳下去,是大唐對不住你。”《太平禦覽》是宋朝的書,宋太宗讓人編撰的,這他記得。
也就是說李靖的兵書在宋朝初期就失傳了。
那隻能是毀在五代十國的戰亂中,或者黃巢起義,甚至是安史之亂。
李世民:越想越心痛,多好的兵書,居然這麽快就被毀了。要是都能傳下去,買藥師兵書的人肯定不少。
看著旁人買,而自己不用買,這才爽嘛!
然而……唉。
李靖還以為李世民是真的心疼那些兵書,連忙道:“陛下放心,臣得閑時就想過撰書,已經收集了一些資料,再結合之前天幕那些書中提到的兵法,定能編撰出一本不輸於《六軍鏡》等兵書的著作。”
雖然不知道《六軍鏡》寫的什麽內容,但李靖自信這一世寫的肯定比上一世好。
李世民:“……”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心情複雜,聽到前麵幾本時他還挺高興的,這些兵書他都有!不用買!
可聽到後麵,李靖的兵書,八大軍神之一的李靖,他的兵書應該很不錯吧,可是失傳了。
劉徹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可惜。
孫吳白韓,衛霍李嶽,孫吳都有兵書傳世,韓信也《兵法三篇》流傳,李靖寫過多部兵書,白起嶽飛死於非命不算,就他的仲卿和去病沒有兵書傳世?
不行,得讓他們兩寫幾本兵書,把打仗的心得都寫下來。
劉徹剛下決定,就聽到天幕提起李靖。
【前麵清清跟大家提過大唐名將如雲,李靖能在這群將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軍神,成為大唐第一名將,他的本事又何止屢戰屢勝。
除了他冠絕當代的軍事才能外,更是因為他為大唐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從唐高祖到唐高宗時代,唐軍能屢戰屢勝,不斷擴張版圖,離不開這群名將的指揮。
蘇定方、李勣、侯君集、李道宗、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契必何力等蕃將都和李靖學過兵法。不過這些人中隻有蘇定方算是李靖的徒弟,其他隻是門生。
雖然演義裏蘇定方被塑造成一個壞到骨子裏的壞蛋,先是用毒箭殺了羅藝,又設計將羅成引到淤泥河,害得羅成被亂箭射死,還差點殺了羅通。
簡直是恨毒了羅家三代人。不過演義是演義,曆史是曆史,不能混為一談。曆史上的羅藝是個小人,性桀狡黠,剛愎不仁義。
羅藝得罪過李世民,見李世民登基了,內心恐懼不安,便圖謀反叛。兵敗後,羅藝拋棄妻子兒女,帶領數百名騎兵逃奔突厥,後被下屬斬殺。
至於演義中的白月光羅成,他爹羅藝都和曆史相差那麽大了,肯定是虛構的。
那他兒子羅通可不也是虛構的嗎?
這麽看蘇定方有點慘,明明是李靖最出色的學生,得到了李靖的真傳,本人也是驍勇善戰,戰功赫赫。
早期跟隨李靖平定東突厥,唐高宗繼位後,獨當一麵,先後滅掉西突厥、思結闕、百濟三國,皆生擒其主,論戰功,可謂高宗朝之最。
戰功赫赫卻被黑成嫉賢妒能的小人。
扯遠了,蘇定方是李靖的最出色的學生,裴行儉又是蘇定方的學生,裴行儉又有門生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辯、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等人。
這麽看大唐前期的名將大多都是李靖的徒子徒孫,李靖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名將。
而且,不得不說李世民真的太深謀遠慮了。如果不是他授意,為人謹慎的李靖會教這麽多學生嗎?
答案是不會。
有學者猜測李世民應該是以史為鑒,當年漢武帝元狩四年漠北決戰後,匈奴雖然受到重創,但是並沒有被打滅,之後數年又逐漸恢複了元氣,在漢武帝晚年時,匈奴實力已經恢複到了不容小覷的水平。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漢軍在漠北之戰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未再出征攻打匈奴。
漢武帝不打的原因一方麵是戰馬損傷嚴重,無力再發動大規模遠征;另一方麵,漠北之戰打完後霍去病沒了,衛青也老了,而且一身舊傷。
簡單來說,漢武帝手裏已經沒有可以獨當一麵的將領了,兩張ssr卡用完後,沒人了。
李世民很有可能就是以此為鑒,才讓李靖為大唐培育一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不至於後繼無人。】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點頭,“朕果然深謀遠慮,原來天幕之前提到的名將大部分都是藥師的徒子徒孫,怪不得天幕之前提到你,說你桃李滿天下。”
李世民一臉得意,就差沒把‘快誇朕’寫在臉上了。
李靖連忙擺手:“隻是一起探討兵法罷了,不敢當不敢當。”開什麽玩笑,李道宗、侯君集這些人不是宗室就是陛下秦王府的人,他就算要指點兵法也不敢以老師自居啊。
就算他敢,他們也不見得服啊。
“藥師就別謙虛了,怪不得你的兵書後天幕如此可惜,教這麽多名將,藥師你的兵書可得捉緊了。”李世民說完,心裏也有些意動,他要不要也寫一本兵書?
皇帝寫兵書,也算古今頭一回吧?他會不會直接超越秦始皇,成為最有名氣的皇帝?
李世民越想越心動,決定有空就動筆,還不忘吩咐:“對了,把蘇定方調回京。”蘇定方也是個人才,早知道之前天幕提起他時就把調回京了。
下一代的國之棟梁,得好好栽培。
不過這演義,還真是不可信,居然如此顛倒黑白。
幸好他登基後整肅朝廷綱紀,換掉了包括羅藝在內的一波人,本來隻是為了天幕的積分,沒想到竟誤打誤撞除了一個禍害。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被當做以史為鑒的劉徹臉黑了,本來他不爽李世民,總說他兩難分二三,他卻是龍鳳豬裏‘豬’,欺人太甚。
現在還被李世民當成反麵教材,劉徹:%¥#%%(髒話)
劉徹冷笑,不就是培養下一代軍事人才嗎?誰不會一樣。你就一個李靖,朕有兩!
“仲卿,去病,你們聽到了吧?李靖為大唐教出了那麽多名將,朕也要!”
衛青:“……”不太想聽到。
霍去病:“???”我是誰,我在哪?這關我什麽事?
我才多少歲,讓我去教學生,是陛下你瘋了,還是我瘋了?
看著彈出的“確定購買”選項,諸葛亮鬼使神差的點了“確定”,緊接著確定支付。
本以為又會彈出“餘額不足,無法購買”的字樣。
結果卻是:購買成功√
諸葛亮瞪大眼睛:“??”難道是因為此書是他寫的?所以才不扣餘額?
諸葛亮皺了皺眉,連忙打開餘額麵板,旋即,眼睛瞪得更大了。
他的積分什麽時候多了這麽多?
要是他有這麽多積分,之前的《三國誌》何愁買不起啊!!!
哪來的?
諸葛亮的目光再次落到小黃車裏的《兵法二十四篇》上,在此書出現前,他的積分漲得極其緩慢,攢個一年半載也未必能買一本書,此書出現後,他的積分突然飛漲,要說沒有關係他是不信的。
第173章 一百七十三 晉江獨發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對戚繼光的兩本兵書很感興趣, 或者說,他對大明的水軍很感興趣,“之前那本明朝的小說裏說過《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 曆史原型其實是朱元璋的鄱陽湖大戰。
明朝的水軍肯定不弱!”明初尚且如此,中後期肯定更強。
而且戚繼光還是一個常勝英雄,被稱為“戰神”, 他的兵書值得一看。
李靖:“臣也覺得,陛下不是想訓練一支水軍嗎?這兩本兵書正好用得上。”既然有後世總結的,何必要自己摸索呢。
李世民剛要點頭又遲疑了, 這次的書真的太多了,他雖然沒花多少, 但是他這些臣子可花了不少。
看到個人傳記都以為不要餘額,想都沒想就買, 結果……唉, 這也就罷了, 關鍵後邊明知道要扣餘額,還是前赴後繼的買。
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所以後麵還會有多少書?
李世民:“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回天幕賣的書有點多?”
買了個人傳記, 正在期待到貨的大臣們:“有嗎?”
沒有個人傳記, 什麽也沒買或者被分配任務買書的大臣怨念地看了眼李世民,暗道:飽漢不知餓漢饑。
洪武時期
看著小黃車裏的兵書, 朱元璋很糾結, 大明將領寫的書還要他掏錢買,是不是不合適?
可是戚繼光是嘉靖年間的人, 距離現在一百多年呢。
他的曾曾曾孫可以等到戚繼光的兵書,他可等不到。
最後朱元璋還是咬咬牙買下兩本兵書。
至於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朱元璋看都沒看,若是完整版的他還會考慮, 失傳了幾篇兵法還考慮什麽?
而且後世距離現在六百多年,指不定他收藏的比後世還全呢,買它不純浪費嗎?
朱元璋心裏地算盤打得劈裏啪啦,就聽到天幕說:
【我國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而且在清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力量,從古至今,我們國家都不缺少保家衛國的將士,就比如剛才說的名將們,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在曆史上留下赫赫軍功。
不少人也和辛棄疾、諸葛亮、戚繼光等人一樣將自己的畢生的經驗總結著成兵書傳給後人,最負盛名,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的《孫子兵法》就不用多說了。
這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堪稱兵家聖典。
除了《孫子兵法》外,還有吳起的《吳子兵法》,薑太公的《司馬法》,孫臏的《孫臏兵法》等都有流傳下來。
當然也有寫了多部兵書著作一部也沒能保存下來,全都失傳了,比如大唐軍神李靖。
李靖一生著有《六軍鏡》《韜鈐秘術》《總要》等多部兵書,可惜都失傳了。隻有《衛公李靖兵法》的部分內容散見於《通典》《太平禦覽》等類書、政書中。
除了這部分內容外,李靖唯一的傳世的兵書就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這本兵書也是《武經七書》之一。
不過遺憾的是這本書並不是李靖親撰,根據史學家推測這本兵書很可能是後人對他言論的輯錄,其中也許有後人附益的部分,但其基本內容反映的是李靖的軍事思想。
李靖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絕對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聞言轉頭看向李靖,十分惋惜道:“藥師的著作居然都沒有傳下去,是大唐對不住你。”《太平禦覽》是宋朝的書,宋太宗讓人編撰的,這他記得。
也就是說李靖的兵書在宋朝初期就失傳了。
那隻能是毀在五代十國的戰亂中,或者黃巢起義,甚至是安史之亂。
李世民:越想越心痛,多好的兵書,居然這麽快就被毀了。要是都能傳下去,買藥師兵書的人肯定不少。
看著旁人買,而自己不用買,這才爽嘛!
然而……唉。
李靖還以為李世民是真的心疼那些兵書,連忙道:“陛下放心,臣得閑時就想過撰書,已經收集了一些資料,再結合之前天幕那些書中提到的兵法,定能編撰出一本不輸於《六軍鏡》等兵書的著作。”
雖然不知道《六軍鏡》寫的什麽內容,但李靖自信這一世寫的肯定比上一世好。
李世民:“……”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心情複雜,聽到前麵幾本時他還挺高興的,這些兵書他都有!不用買!
可聽到後麵,李靖的兵書,八大軍神之一的李靖,他的兵書應該很不錯吧,可是失傳了。
劉徹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可惜。
孫吳白韓,衛霍李嶽,孫吳都有兵書傳世,韓信也《兵法三篇》流傳,李靖寫過多部兵書,白起嶽飛死於非命不算,就他的仲卿和去病沒有兵書傳世?
不行,得讓他們兩寫幾本兵書,把打仗的心得都寫下來。
劉徹剛下決定,就聽到天幕提起李靖。
【前麵清清跟大家提過大唐名將如雲,李靖能在這群將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軍神,成為大唐第一名將,他的本事又何止屢戰屢勝。
除了他冠絕當代的軍事才能外,更是因為他為大唐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從唐高祖到唐高宗時代,唐軍能屢戰屢勝,不斷擴張版圖,離不開這群名將的指揮。
蘇定方、李勣、侯君集、李道宗、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契必何力等蕃將都和李靖學過兵法。不過這些人中隻有蘇定方算是李靖的徒弟,其他隻是門生。
雖然演義裏蘇定方被塑造成一個壞到骨子裏的壞蛋,先是用毒箭殺了羅藝,又設計將羅成引到淤泥河,害得羅成被亂箭射死,還差點殺了羅通。
簡直是恨毒了羅家三代人。不過演義是演義,曆史是曆史,不能混為一談。曆史上的羅藝是個小人,性桀狡黠,剛愎不仁義。
羅藝得罪過李世民,見李世民登基了,內心恐懼不安,便圖謀反叛。兵敗後,羅藝拋棄妻子兒女,帶領數百名騎兵逃奔突厥,後被下屬斬殺。
至於演義中的白月光羅成,他爹羅藝都和曆史相差那麽大了,肯定是虛構的。
那他兒子羅通可不也是虛構的嗎?
這麽看蘇定方有點慘,明明是李靖最出色的學生,得到了李靖的真傳,本人也是驍勇善戰,戰功赫赫。
早期跟隨李靖平定東突厥,唐高宗繼位後,獨當一麵,先後滅掉西突厥、思結闕、百濟三國,皆生擒其主,論戰功,可謂高宗朝之最。
戰功赫赫卻被黑成嫉賢妒能的小人。
扯遠了,蘇定方是李靖的最出色的學生,裴行儉又是蘇定方的學生,裴行儉又有門生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辯、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等人。
這麽看大唐前期的名將大多都是李靖的徒子徒孫,李靖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名將。
而且,不得不說李世民真的太深謀遠慮了。如果不是他授意,為人謹慎的李靖會教這麽多學生嗎?
答案是不會。
有學者猜測李世民應該是以史為鑒,當年漢武帝元狩四年漠北決戰後,匈奴雖然受到重創,但是並沒有被打滅,之後數年又逐漸恢複了元氣,在漢武帝晚年時,匈奴實力已經恢複到了不容小覷的水平。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漢軍在漠北之戰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未再出征攻打匈奴。
漢武帝不打的原因一方麵是戰馬損傷嚴重,無力再發動大規模遠征;另一方麵,漠北之戰打完後霍去病沒了,衛青也老了,而且一身舊傷。
簡單來說,漢武帝手裏已經沒有可以獨當一麵的將領了,兩張ssr卡用完後,沒人了。
李世民很有可能就是以此為鑒,才讓李靖為大唐培育一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不至於後繼無人。】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點頭,“朕果然深謀遠慮,原來天幕之前提到的名將大部分都是藥師的徒子徒孫,怪不得天幕之前提到你,說你桃李滿天下。”
李世民一臉得意,就差沒把‘快誇朕’寫在臉上了。
李靖連忙擺手:“隻是一起探討兵法罷了,不敢當不敢當。”開什麽玩笑,李道宗、侯君集這些人不是宗室就是陛下秦王府的人,他就算要指點兵法也不敢以老師自居啊。
就算他敢,他們也不見得服啊。
“藥師就別謙虛了,怪不得你的兵書後天幕如此可惜,教這麽多名將,藥師你的兵書可得捉緊了。”李世民說完,心裏也有些意動,他要不要也寫一本兵書?
皇帝寫兵書,也算古今頭一回吧?他會不會直接超越秦始皇,成為最有名氣的皇帝?
李世民越想越心動,決定有空就動筆,還不忘吩咐:“對了,把蘇定方調回京。”蘇定方也是個人才,早知道之前天幕提起他時就把調回京了。
下一代的國之棟梁,得好好栽培。
不過這演義,還真是不可信,居然如此顛倒黑白。
幸好他登基後整肅朝廷綱紀,換掉了包括羅藝在內的一波人,本來隻是為了天幕的積分,沒想到竟誤打誤撞除了一個禍害。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被當做以史為鑒的劉徹臉黑了,本來他不爽李世民,總說他兩難分二三,他卻是龍鳳豬裏‘豬’,欺人太甚。
現在還被李世民當成反麵教材,劉徹:%¥#%%(髒話)
劉徹冷笑,不就是培養下一代軍事人才嗎?誰不會一樣。你就一個李靖,朕有兩!
“仲卿,去病,你們聽到了吧?李靖為大唐教出了那麽多名將,朕也要!”
衛青:“……”不太想聽到。
霍去病:“???”我是誰,我在哪?這關我什麽事?
我才多少歲,讓我去教學生,是陛下你瘋了,還是我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