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穿成女主的妹妹後被流放了 作者:溫暖的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林歲晚不會做飯,也沒見過會做人間美味的大廚是什麽模樣。
但瞧著秦伯伯這豪放粗獷卻又靈活自如的架勢,她自欺欺人地想,或許秦伯伯也是有些廚藝在身上的。
齊萬山和他的手下帶了不少的饢餅當作幹糧,秦雍燉的雞湯也有一大鍋。
不算對立的兩邊就這麽相互搭了夥,湊合著吃了一頓晚飯。
林歲晚抱著小碗,津津有味地啃著大雞腿,抽空還豎起小小的大拇指,真心實意地誇讚道:“秦伯伯,您可真厲害!這燉雞的滋味也就隻比張灶頭的大徒弟做的燒雞差一丟丟呢!”
“噗嗤!咳咳咳!”
齊萬山險些被雞湯嗆死,心說這大概是張灶頭的大徒弟被人汙蔑得最慘的一次!
真是個沒甚見識的小奶娃娃,你這所謂的“一丟丟”到底是個什麽距離,怕是抬眼都瞧不見頭吧!
林歲晚扭過小身子,嫌棄地用後背朝著吃相很不雅的齊萬山後,才一邊啃著雞腿,一邊用餘光瞄了眼那泥塑的神像,好奇問道:“祖父,這廟裏供的是什麽神仙呐?”
林曄亭啃著烤得金黃的饢餅,語氣崇敬道:“大旻開國/太/祖/皇帝驅韃虜,還我漢姓江山,昔日被當作羊奴的百姓為感其恩德,自願為其修建生祠廟宇,大旻境內共建有近千座,此間隻是其中之一。”
“……”
能得百姓這般信仰的皇帝,死後怕是至少能修個鬼仙吧!
林曄亭繼續補充道:“太//祖/皇帝尊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仁文義孝俊德神武帝君’,廟裏供奉的自然是‘神武帝君’。”
“……”
林歲晚默默咽下嘴裏的雞腿肉,又慢慢嘬了一口不倫不類卻又香醇濃厚的雞湯,肚裏卻忍不住大罵……
說什麽不忍萬千黎民淪為無名炮灰,卻原來都是狗屁!
你個狗逼神仙!說白了還不是為了你自個的香火祭祀而已!
……去特麽的傻逼任務,去特麽的傻逼係統!本餓死鬼不幹了!
而此時下定決心要消極怠工的林歲晚還不知道什麽叫做……,誤入劇情,身不由己。
第16章
大旻盛京與北疆平城之間,相連的官道有一千八百多裏。
沿途要先經過盛京北部十六縣,再跨過冀州西北丘原、柳順二府,最後橫穿整個幽州,翻過雲霄徑道,便到達了北疆境內。
林歲晚一行人白日裏都沿著官道走,夜裏大多時候是在驛站歇腳,隻偶爾會在沿途經過的村落鄉鎮裏采買些補給吃食。
這般不緊不慢地趕路下來,隻走了大個半月左右,便到了幽州邊境,眼看著再走百裏左右,就能到達雲霄山下了。
這一路行來,前麵大半段的路途倒還算順遂輕鬆。
可自從路經過幽州遼河後,便艱辛困苦了許多,路上更是與人起過好幾次衝突。
說起來也是無奈,盛京繁華奢靡,可誰又能想到千裏之外的幽州卻正是災禍連連呢。
明明隻是一河之隔,南北兩邊的氣候卻是天差地別。
幽州遼河以南的光順、懷慶等八府勉強還算是風調雨順,遼河以北的臨川、璋德二府卻共有十二縣已經連續幹旱快兩年左右了!
稻麥絕收,稅租繁重,十二縣百姓有將近一半的人都逃離了家鄉。
百姓流離失所,官員卻瞞而不報。
南下逃荒的災民被駐守在幽州茂城的軍隊攔在了遼河以北,不得過河,否則格殺勿論!
林歲晚他們是要北上,倒是被順利放了行,隻是那守河的兵士看他們的眼神都跟看傻子似的。
……
幽州最北的臨川府高城縣官道上,除了林歲晚一行人外,還有不少打算逃難至北疆的災民。
林歲晚躲在車廂裏,伸著脖子透過車窗縫隙偷偷往外打量。
隻見塵土飛揚的官道兩旁再沒有了迎春花和茵陳苗,僅剩下被剝幹淨了樹皮的枯樹林,以及被挖幹淨了草根的荒蕪原野。
路上蹣跚前行的災民中幾乎沒有老幼,一個個都瘦骨嶙峋,麵色青白,消沉死寂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林歲晚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眼裏大多都隻剩麻木,可卻還有不少人正直勾勾地盯著林歲晚他們拉車的老馬目露凶光。
林歲晚被那明晃晃的貪婪與狠毒嚇得心尖兒發顫。
她“嗖”地一下收回了目光,飛快地挪到同樣躲在車廂裏的林歲曉身邊,顫著嗓子道:“大、大哥,你說人若是餓狠了,會發瘋麽?”
小餓死鬼並沒有多少經驗,她上輩子在餓瘋之前,其實已經低血糖昏迷過去了。
林歲曉同樣沒有經驗,隻攬著同父異母的小妹妹寬慰道:“晚晚莫怕,祖父和二郎都在車廂外守著呢,再加上齊大人一隊官差,沒人敢起歹心的。”
林歲晚覺得這話十分沒有說服力。
若當真沒有人敢起歹心,那原主上輩子也就不會死得這麽慘了。
馬車外,林曄亭和林歲午手裏分別握著一根削尖了一頭的丈長木棍,氣勢全開地分別護衛在前後兩輛馬車旁邊。
齊萬山看著慢慢靠近的災民,肅著臉抬手一揮……
十來名穿著烏青色魚鱗甲的官差“嘩啦”一聲,齊刷刷地拔出了佩刀。
那銳利的寒光瞬間震懾住眾人,原本慢慢靠近的災民,又慢慢被嚇得退了回去。
……
高城縣縣城位於雲霄山脈東南處,原本是與雲霄徑道相連的雄偉關隘,隸屬於北疆治下。
孝宗登基後,硬生生將其從北疆劃分了出來,單獨歸屬於幽州管轄。
高城縣縣城三麵環山,城牆高大堅固,城門厚重,氣勢磅礴。
其始建於太//祖//末年,目的是為抗擊與防備北狄韃虜,如今卻成了扼製北疆的咽喉要道,勉強也還算是兵家必爭之地,隻是卻依然掩蓋不了其偏僻窮困的事實。
高城縣縣令崔鵬如今已有五十三歲,在此處呆了將近二十年都未曾挪過窩。
他心裏倒也沒什麽不滿與不平,畢竟自己本就隻是舉人出身,能從高城縣主簿一路做到高城縣縣令,一來是因為崔氏乃當地大族,二來也不過是因為機緣巧合罷了。
妻兒親族都在城內,對於高城縣的安危,崔鵬比誰都要看重!
崔鵬立在城牆上,看著城外哀嚎/呻/吟/的災民,心裏忍不住直打哆嗦,看著信得過的同僚無奈苦笑道:“季文,老夫這般見死不救,等百年後去了地府,怕是要遭報應,入不得輪回道了。”
高城縣守備齊勇,字季文,比崔鵬要年輕十歲左右。
他聞言卻撇了撇嘴,挑著眉直言道:“縣尊就莫要往自個身上貼金了,臨川、璋德二府兩年大旱,官員賑災不利,最該被問責的是二府府尊,再往上是幽州布政使,最後便是新帝也該下罪己詔,且還輪不上您來頂鍋呢。”
崔鵬被他懟得哭笑不得,隻好脾氣道:“罷了,罷了,季文這逾越之語在我麵前說說就是,可千萬不能叫外人聽了去,……哎,造孽,天不佑人,可老夫卻實在不忍眼睜睜看著災民餓死,總要想個法子才是。”
齊勇思索片刻後,試探道:“高城土地稀少貧瘠,縣衙糧倉裏儲糧並不多,便是大人您私自開倉施粥賑濟,怕是也堅持不到半月,不如……,開城門,直接放了這些災民去北疆?”
崔鵬卻被這話嚇了一跳,連連擺手道:“萬萬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先不說燕王是否願意接納災民,便是朝廷事後追究起來,怕是也不會輕饒了老夫去!季文難道忘記當年雍州嘉順、平陽二縣縣令的下場了。”
如今藩王與朝廷之間的博弈差不多已擺在了明麵上。
孝宗在位時期,嘉禾、平陽二縣縣令就曾因管轄縣內之人丁大量流入梁王封地而被問責,最後冤死牢中!
崔鵬膽小,並不敢以身試險。
劉勇見此,也再無法子可想。
兩人看著城外的災民,一時間愁得頭發都快全白了。
林歲晚他們趕到高城縣縣城外的時候,城門外十裏闊野處,已經聚集了許多災民,密密麻麻瞧著就跟攻城的大軍似的。
齊萬山領頭遠遠瞧見後,並不敢靠近,下馬湊到林曄亭旁邊,擔憂道:“老將軍,眼前這情形,下官總覺得有些蹊蹺啊。”
北疆是個什麽地方?
不過是一塊時時麵臨北狄侵擾,危險又偏僻的荒涼之地罷了。
普通百姓即便是逃荒,又有誰會想到逃去北疆!
林曄亭駐足瞭望,看著城樓下將近數萬之多的災民,沉思附和道:“確實蹊蹺,逃荒百姓自茂城南下被阻攔後,老夫便留意到有人在暗中煽動災民前往北疆,隻是不知其企圖為何?”
齊萬山聞言神色變了變,訕訕試探道:“……北疆地廣,倒是一直都缺人丁,嗬嗬!”
林曄亭並未對齊萬山的猜測多做評判,隻是看著高城縣城樓上的旌旗目露擔憂……,幕後之人的意圖,怕是並不在北疆呢。
雲霄山以北為北疆。
北疆從來都不是固定的大小,更不能完全算是大旻江山!
自/太//祖登基至今,雲霄山以北便是大旻抗擊北狄的第一戰場,而所謂的北疆防線也曾在北狄與大旻之間幾度易主。
仁宗在位時期,北狄七十六部死灰複燃,大軍曾攻破高城,肆虐幽州遼河以北。
燕王殿下領兵出征,將北狄趕出雲霄山脈以北八百裏。
那八百裏疆域便是如今的北疆,也是如今燕王的封地。
第17章
夕陽朦朧,人間蒼茫,龜裂的大地上有無數的生命在哀嚎。
樓牆雄偉,城門緊閉,林歲晚一行人無奈被攔在了高城外。
“頭兒,高城守軍實在沒膽!屬下扣了半天城門,竟是連個回話的人都沒有,更別提開城門放咱們進去了!”
回話的兵士剛從災民堆裏擠了個來回,身上的烏青色魚鱗甲都被擠歪了。
齊萬山找了一處偏僻的矮坡紮營,離著逃荒的災民有不遠的距離。
聽了手下的回話後,齊萬山一巴掌恨恨地拍在大腿上,忍不住破口大罵道:“真特娘的晦氣!這高城縣的縣令和守備都他娘的是屬烏龜的麽,但凡有個風吹草動就立馬縮脖子進殼,……不就是一些逃荒的災民麽,還真當攻城的大軍來防了!”
“齊大人,災民可不僅僅隻是‘一些’,光是擁堵在城門口處叫囂怒罵的亂民,怕是就至少有近千人呢!”
跟著一道去打探的消息的秦雍神色擔憂道:“若是真開了城門,那些亂民必定會趁機湧入,高城守軍估計是攔不住的!……高城縣這城門,怕是一時半會開不了了。”
林曄亭望了一眼高城縣兩旁的險峻山峰,無奈歎氣道:“若是如此,也隻能等兩日看看情況再說了。”
大人長輩們說話的時候,林歲晚正忙著爬上爬下地清點檢查著物資。
聽見祖父的決定後,林歲晚巴巴地湊了過來,掰著小短指頭操心又焦慮地數道:“祖父,咱們隻剩下四十六塊饢餅,一小袋稻米,和一小小塊熏肉了,水囊裏更是半點兒水都沒有了呢!”
林歲晚不會做飯,也沒見過會做人間美味的大廚是什麽模樣。
但瞧著秦伯伯這豪放粗獷卻又靈活自如的架勢,她自欺欺人地想,或許秦伯伯也是有些廚藝在身上的。
齊萬山和他的手下帶了不少的饢餅當作幹糧,秦雍燉的雞湯也有一大鍋。
不算對立的兩邊就這麽相互搭了夥,湊合著吃了一頓晚飯。
林歲晚抱著小碗,津津有味地啃著大雞腿,抽空還豎起小小的大拇指,真心實意地誇讚道:“秦伯伯,您可真厲害!這燉雞的滋味也就隻比張灶頭的大徒弟做的燒雞差一丟丟呢!”
“噗嗤!咳咳咳!”
齊萬山險些被雞湯嗆死,心說這大概是張灶頭的大徒弟被人汙蔑得最慘的一次!
真是個沒甚見識的小奶娃娃,你這所謂的“一丟丟”到底是個什麽距離,怕是抬眼都瞧不見頭吧!
林歲晚扭過小身子,嫌棄地用後背朝著吃相很不雅的齊萬山後,才一邊啃著雞腿,一邊用餘光瞄了眼那泥塑的神像,好奇問道:“祖父,這廟裏供的是什麽神仙呐?”
林曄亭啃著烤得金黃的饢餅,語氣崇敬道:“大旻開國/太/祖/皇帝驅韃虜,還我漢姓江山,昔日被當作羊奴的百姓為感其恩德,自願為其修建生祠廟宇,大旻境內共建有近千座,此間隻是其中之一。”
“……”
能得百姓這般信仰的皇帝,死後怕是至少能修個鬼仙吧!
林曄亭繼續補充道:“太//祖/皇帝尊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仁文義孝俊德神武帝君’,廟裏供奉的自然是‘神武帝君’。”
“……”
林歲晚默默咽下嘴裏的雞腿肉,又慢慢嘬了一口不倫不類卻又香醇濃厚的雞湯,肚裏卻忍不住大罵……
說什麽不忍萬千黎民淪為無名炮灰,卻原來都是狗屁!
你個狗逼神仙!說白了還不是為了你自個的香火祭祀而已!
……去特麽的傻逼任務,去特麽的傻逼係統!本餓死鬼不幹了!
而此時下定決心要消極怠工的林歲晚還不知道什麽叫做……,誤入劇情,身不由己。
第16章
大旻盛京與北疆平城之間,相連的官道有一千八百多裏。
沿途要先經過盛京北部十六縣,再跨過冀州西北丘原、柳順二府,最後橫穿整個幽州,翻過雲霄徑道,便到達了北疆境內。
林歲晚一行人白日裏都沿著官道走,夜裏大多時候是在驛站歇腳,隻偶爾會在沿途經過的村落鄉鎮裏采買些補給吃食。
這般不緊不慢地趕路下來,隻走了大個半月左右,便到了幽州邊境,眼看著再走百裏左右,就能到達雲霄山下了。
這一路行來,前麵大半段的路途倒還算順遂輕鬆。
可自從路經過幽州遼河後,便艱辛困苦了許多,路上更是與人起過好幾次衝突。
說起來也是無奈,盛京繁華奢靡,可誰又能想到千裏之外的幽州卻正是災禍連連呢。
明明隻是一河之隔,南北兩邊的氣候卻是天差地別。
幽州遼河以南的光順、懷慶等八府勉強還算是風調雨順,遼河以北的臨川、璋德二府卻共有十二縣已經連續幹旱快兩年左右了!
稻麥絕收,稅租繁重,十二縣百姓有將近一半的人都逃離了家鄉。
百姓流離失所,官員卻瞞而不報。
南下逃荒的災民被駐守在幽州茂城的軍隊攔在了遼河以北,不得過河,否則格殺勿論!
林歲晚他們是要北上,倒是被順利放了行,隻是那守河的兵士看他們的眼神都跟看傻子似的。
……
幽州最北的臨川府高城縣官道上,除了林歲晚一行人外,還有不少打算逃難至北疆的災民。
林歲晚躲在車廂裏,伸著脖子透過車窗縫隙偷偷往外打量。
隻見塵土飛揚的官道兩旁再沒有了迎春花和茵陳苗,僅剩下被剝幹淨了樹皮的枯樹林,以及被挖幹淨了草根的荒蕪原野。
路上蹣跚前行的災民中幾乎沒有老幼,一個個都瘦骨嶙峋,麵色青白,消沉死寂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林歲晚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眼裏大多都隻剩麻木,可卻還有不少人正直勾勾地盯著林歲晚他們拉車的老馬目露凶光。
林歲晚被那明晃晃的貪婪與狠毒嚇得心尖兒發顫。
她“嗖”地一下收回了目光,飛快地挪到同樣躲在車廂裏的林歲曉身邊,顫著嗓子道:“大、大哥,你說人若是餓狠了,會發瘋麽?”
小餓死鬼並沒有多少經驗,她上輩子在餓瘋之前,其實已經低血糖昏迷過去了。
林歲曉同樣沒有經驗,隻攬著同父異母的小妹妹寬慰道:“晚晚莫怕,祖父和二郎都在車廂外守著呢,再加上齊大人一隊官差,沒人敢起歹心的。”
林歲晚覺得這話十分沒有說服力。
若當真沒有人敢起歹心,那原主上輩子也就不會死得這麽慘了。
馬車外,林曄亭和林歲午手裏分別握著一根削尖了一頭的丈長木棍,氣勢全開地分別護衛在前後兩輛馬車旁邊。
齊萬山看著慢慢靠近的災民,肅著臉抬手一揮……
十來名穿著烏青色魚鱗甲的官差“嘩啦”一聲,齊刷刷地拔出了佩刀。
那銳利的寒光瞬間震懾住眾人,原本慢慢靠近的災民,又慢慢被嚇得退了回去。
……
高城縣縣城位於雲霄山脈東南處,原本是與雲霄徑道相連的雄偉關隘,隸屬於北疆治下。
孝宗登基後,硬生生將其從北疆劃分了出來,單獨歸屬於幽州管轄。
高城縣縣城三麵環山,城牆高大堅固,城門厚重,氣勢磅礴。
其始建於太//祖//末年,目的是為抗擊與防備北狄韃虜,如今卻成了扼製北疆的咽喉要道,勉強也還算是兵家必爭之地,隻是卻依然掩蓋不了其偏僻窮困的事實。
高城縣縣令崔鵬如今已有五十三歲,在此處呆了將近二十年都未曾挪過窩。
他心裏倒也沒什麽不滿與不平,畢竟自己本就隻是舉人出身,能從高城縣主簿一路做到高城縣縣令,一來是因為崔氏乃當地大族,二來也不過是因為機緣巧合罷了。
妻兒親族都在城內,對於高城縣的安危,崔鵬比誰都要看重!
崔鵬立在城牆上,看著城外哀嚎/呻/吟/的災民,心裏忍不住直打哆嗦,看著信得過的同僚無奈苦笑道:“季文,老夫這般見死不救,等百年後去了地府,怕是要遭報應,入不得輪回道了。”
高城縣守備齊勇,字季文,比崔鵬要年輕十歲左右。
他聞言卻撇了撇嘴,挑著眉直言道:“縣尊就莫要往自個身上貼金了,臨川、璋德二府兩年大旱,官員賑災不利,最該被問責的是二府府尊,再往上是幽州布政使,最後便是新帝也該下罪己詔,且還輪不上您來頂鍋呢。”
崔鵬被他懟得哭笑不得,隻好脾氣道:“罷了,罷了,季文這逾越之語在我麵前說說就是,可千萬不能叫外人聽了去,……哎,造孽,天不佑人,可老夫卻實在不忍眼睜睜看著災民餓死,總要想個法子才是。”
齊勇思索片刻後,試探道:“高城土地稀少貧瘠,縣衙糧倉裏儲糧並不多,便是大人您私自開倉施粥賑濟,怕是也堅持不到半月,不如……,開城門,直接放了這些災民去北疆?”
崔鵬卻被這話嚇了一跳,連連擺手道:“萬萬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先不說燕王是否願意接納災民,便是朝廷事後追究起來,怕是也不會輕饒了老夫去!季文難道忘記當年雍州嘉順、平陽二縣縣令的下場了。”
如今藩王與朝廷之間的博弈差不多已擺在了明麵上。
孝宗在位時期,嘉禾、平陽二縣縣令就曾因管轄縣內之人丁大量流入梁王封地而被問責,最後冤死牢中!
崔鵬膽小,並不敢以身試險。
劉勇見此,也再無法子可想。
兩人看著城外的災民,一時間愁得頭發都快全白了。
林歲晚他們趕到高城縣縣城外的時候,城門外十裏闊野處,已經聚集了許多災民,密密麻麻瞧著就跟攻城的大軍似的。
齊萬山領頭遠遠瞧見後,並不敢靠近,下馬湊到林曄亭旁邊,擔憂道:“老將軍,眼前這情形,下官總覺得有些蹊蹺啊。”
北疆是個什麽地方?
不過是一塊時時麵臨北狄侵擾,危險又偏僻的荒涼之地罷了。
普通百姓即便是逃荒,又有誰會想到逃去北疆!
林曄亭駐足瞭望,看著城樓下將近數萬之多的災民,沉思附和道:“確實蹊蹺,逃荒百姓自茂城南下被阻攔後,老夫便留意到有人在暗中煽動災民前往北疆,隻是不知其企圖為何?”
齊萬山聞言神色變了變,訕訕試探道:“……北疆地廣,倒是一直都缺人丁,嗬嗬!”
林曄亭並未對齊萬山的猜測多做評判,隻是看著高城縣城樓上的旌旗目露擔憂……,幕後之人的意圖,怕是並不在北疆呢。
雲霄山以北為北疆。
北疆從來都不是固定的大小,更不能完全算是大旻江山!
自/太//祖登基至今,雲霄山以北便是大旻抗擊北狄的第一戰場,而所謂的北疆防線也曾在北狄與大旻之間幾度易主。
仁宗在位時期,北狄七十六部死灰複燃,大軍曾攻破高城,肆虐幽州遼河以北。
燕王殿下領兵出征,將北狄趕出雲霄山脈以北八百裏。
那八百裏疆域便是如今的北疆,也是如今燕王的封地。
第17章
夕陽朦朧,人間蒼茫,龜裂的大地上有無數的生命在哀嚎。
樓牆雄偉,城門緊閉,林歲晚一行人無奈被攔在了高城外。
“頭兒,高城守軍實在沒膽!屬下扣了半天城門,竟是連個回話的人都沒有,更別提開城門放咱們進去了!”
回話的兵士剛從災民堆裏擠了個來回,身上的烏青色魚鱗甲都被擠歪了。
齊萬山找了一處偏僻的矮坡紮營,離著逃荒的災民有不遠的距離。
聽了手下的回話後,齊萬山一巴掌恨恨地拍在大腿上,忍不住破口大罵道:“真特娘的晦氣!這高城縣的縣令和守備都他娘的是屬烏龜的麽,但凡有個風吹草動就立馬縮脖子進殼,……不就是一些逃荒的災民麽,還真當攻城的大軍來防了!”
“齊大人,災民可不僅僅隻是‘一些’,光是擁堵在城門口處叫囂怒罵的亂民,怕是就至少有近千人呢!”
跟著一道去打探的消息的秦雍神色擔憂道:“若是真開了城門,那些亂民必定會趁機湧入,高城守軍估計是攔不住的!……高城縣這城門,怕是一時半會開不了了。”
林曄亭望了一眼高城縣兩旁的險峻山峰,無奈歎氣道:“若是如此,也隻能等兩日看看情況再說了。”
大人長輩們說話的時候,林歲晚正忙著爬上爬下地清點檢查著物資。
聽見祖父的決定後,林歲晚巴巴地湊了過來,掰著小短指頭操心又焦慮地數道:“祖父,咱們隻剩下四十六塊饢餅,一小袋稻米,和一小小塊熏肉了,水囊裏更是半點兒水都沒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