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不想等著天地崩滅時,無處躲藏,早就有建造避難所的計劃,龍皇寶珠恰逢其會!


    又耗時五十年。


    昆侖洞天終於初步煉成。


    周易盤坐在湖邊釣魚,雖然湖水中並沒有魚。


    靈參娃娃蹲在身旁,看著天上變幻的雲彩,問道:“仙長,什麽時候建木才會分叉?”


    周易合上道經,很是認真的回答道:“待昆侖洞天化作一方世界,天高九重,地闊八荒,建木自然就會生出枝丫。”


    靈參娃娃掰著手指頭算了很久,也沒能算個明白,又問:“洞天該怎麽變大?”


    “具體的貧道也不清楚,不過最有可能的,就是煉入與龍皇寶珠類似的靈物。”


    周易試圖布置微塵陣法,將外麵地界縮小放入洞天,結果完全放不進來,斷了無限疊盒子的想法。


    縮千山入微塵,實則千山仍在。


    靈參娃娃看熱鬧不嫌事大,雙目放光的說:“仙長打算去挖那些老怪物?”


    “哪有那麽容易。”


    周易說道:“貧道與龍皇因果深重,費了這般大的力氣,才僥幸尋得了血晶。其他自封的老怪物蹤跡全無,自封之物或是石頭或是枯木,當麵遇上也難察覺!”


    靈參娃娃聽著聽著,躺在地上打了幾個滾,四肢一攤,對成仙不抱希望了。


    “貧道尋不到,不代表世上無人能尋到。”


    周易說道:“魔道那幾個老怪物個個殺戮無算,或許想不到有一天,會讓凡人從某個角落挖出來,當做未解之謎來研究。”


    靈參娃娃聽不太懂,隻覺得成仙又有了希望,頓時恢複了活力。


    周易沒有繼續解釋,收起魚竿說道。


    “貧道閉關兩百六十餘年,隨身洞府已成,是時候去體驗紅塵滾滾了。”


    ……


    北疆。


    龍盤山。


    大周太祖龍興之地,改蛇盤山為龍盤山,數次舉行封禪大典。


    周太祖登山不祭蒼天厚土,而是祭祀傳說中的昆侖仙山,向仙人匯報自己的功績,表明不負使命。


    後世史書將周太祖龍盤山封禪,定性為借昆侖仙山的名頭,分化打擊朝廷頑固派,同時加固自己統治正確性。


    後來在龍盤山發現了大量石炭,附近的太祖故鄉靠山城,愈發興旺發達,逐漸成為了北疆重鎮。


    這日。


    正值寒冬,北風凜冽。


    飄飄灑灑下了三天的雪,山川城池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周易身穿藏青道袍,施展輕功飛縱,望著天上黑黢黢、霧蒙蒙的煙霧,神色有些怪異。


    直至城門口,沒有兵卒值守,隨意車馬行人進出。


    “帶有軸承的馬車,緊實細密的布料,看來這世上發生了許多變化。”


    周易進入城中,繁華熱鬧不輸京城。


    例行尋了個書鋪,翻開一冊《周太祖本紀》,發現紙張、墨跡呈現明顯的標準化,字跡千篇一律的大小和棱角,莫名少了些藝術韻味。


    “朱康竟然真的做成了!”


    周易麵露驚異,說實話當年傳授朱康機器,並沒有抱多大希望。


    機器的普及需要的不止是技術,另外還有思想解放和底蘊積累,這兩樣在雲洲幾乎沒有。


    修仙界存在了無數年,久遠到可以追溯至上古時代,雲洲從上古至今就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修士可以輕易製造出機器,但是完全沒有必要,凡人存在的價值就是提供靈根後裔!


    王朝更迭,戰亂瘟疫,天災人禍等等,無論凡俗中死了多少人,都不會引起修仙界的憐憫。


    期間或許出現過一些萌芽,然而在修士眼中屬於不穩定的叛逆,揮手就將其碾成粉碎,凡人隻能繼續按照古老的製度傳承延續。


    周易傳授朱康機器技術,是打算種下一顆種子,並沒有指望真的能生根發芽。


    神識掃過迅速看完書冊,大體知曉了朱康離開昆侖後的經曆,當然史書中沒有提及昆侖,而是記載大周太祖得異人傳授墨家秘術。


    朱康憑借紡車,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結交人脈,成立昆侖商號。


    昆侖商號的布匹物美價廉,通銷雲洲諸國,引來慶國官吏覬覦。


    剛開始朱康隻想著賺銀子,屢屢孝敬朝廷官吏,引來的卻是愈發貪婪,不得已走上了造反稱帝的道路。


    南征北戰,建國大周。


    大周的領土比不過慶國遼闊,雲洲諸國也趁機占據了大片慶國領土,與千年前鳳陽國大小相當。


    朱康登基後以開國皇帝權力,試圖全國推行機器,結果遭到了守舊派大地主的死命阻攔,期間撞死在庭柱上勸諫不成,甚至勾結皇子謀反!


    一代開國太祖,從火與血中殺出來,豈是凡俗!


    朱康一方麵借口南北邊疆戰爭,一方麵請來墨家傳人,雙管齊下強行推廣機器。


    “訴諸戰爭,借墨家先賢的名頭!”


    周易微微頷首,頗有種小瞧了天下人的感覺,可惜當時正在一心煉製洞天,否則出來展露幾次法術,朱康便能借來天意,推行機器更加順利。


    朱康登基後,前三十年都在與守舊派鬥爭。


    皇權和機器的結合,哪是讀四書五經的腐儒能抵擋,隨著百姓的生活日益變好,連守舊派內部都開始分裂。


    畢竟機器帶來的利益太大了,遠非辛苦耕田種地,靠老天爺吃飯能比!


    先進的生產力,如滾滾浪潮,無可阻擋!


    第210章 時代變遷


    周易進門後,書鋪掌櫃就一直仔細觀察。


    藏青道袍分不出材質,針腳細密均勻,似是機器織出來的布料,然而看起來自然舒服,沒有批量造物的死板僵硬。


    “這般精巧的技藝,一尺怎麽也得幾兩銀子!”


    掌櫃見多識廣,陪東家去仙京與東家采買新式印刷機器時,得知那些世家子弟、道門真人吃穿用度都是百年前工藝。


    窮人才穿機器織的布!


    再看頭上玉簪,腳下雲鞋,細微處可見底蘊。


    掌櫃眼珠一轉,湊過來躬身稽首:“道長,需不需要道經?百年前,懷雲真人手抄本!”


    “拿來看看。”


    周易神識掃過所有史書,大體知曉了百六十年變化,不過史書上記載的寬泛,具體還需體驗過才知道。


    掌櫃從櫃台下取出精致木盒,打開後是本線裝書,《張懷雲煉丹注疏》。


    “煉丹?”


    周易頗為意外,將書冊取出來翻看,翻一頁臉色陰一層。


    掌櫃不明所以,試探著說道:“道長,莫非這書有問題?”


    “書沒問題,內容麽……哼哼!”


    周易入手就探查清楚,紙張墨跡已經有百年歲月,確實是真品古物。


    經書中記載的不是道家經文,也不是關於煉丹煉器的法門,而是闡述世間萬物陰陽五行組成,互相作用下煉成了火藥玻璃石灰等。


    書冊末頁,名為張懷雲的真人,指出道經中多數煉器煉丹法門,屬於道門先賢對長生仙道的空想。


    又告誡後世弟子,不應頑固不化墨守成規,應知錯而改方能興盛道教!


    “孽障,這廝將祖師的麵皮都丟盡了!”


    周易黑著臉問道:“這張懷雲在道門什麽地位?”


    掌櫃說道:“張真人是大周立國以來,唯一公認的道門先賢,羽化後朝廷冊封弘教普濟開化玄妙道君,受四方道門香火供奉!”


    周易無奈歎息,未曾想機器的普及,竟然產生了如此影響。


    “這書賣多少錢?”


    “此書乃東家珍藏,本不該賣。”


    掌櫃的笑著說道:“道長既然喜歡,合該物歸舊主經還道門,隻需五百兩!”


    周易從袖口掏了掏,取出拳頭大金元寶付賬。


    掌櫃雙目圓瞪,手工衣衫,金元寶,以及拿金子的手勁,心中不禁駭然驚懼,可不敢說什麽驗驗成色、過過稱之類的話。


    這等遵循百年前古禮的強人,與當今時情格格不入,輕則看不順眼,重則大打出手!


    周易將書冊收起,走出書鋪再次抬頭望天,誰曾想區區百年凡俗就換了個模樣。


    黑煙隻是表象,人心變化才是本質!


    “幸好煉成昆侖洞天,可以在凡俗修行,否則幾百年閉關出來,貧道真成沒見識的古人了!”


    ……


    仙京。


    太始帝以昆侖仙境命名京城。


    朱康自稱太始帝師弟,同在昆侖山修行,遂立國後沿用舊名。


    周易還未進京城,先看到了幾個大煙囪,突突突冒著黑煙。


    斑駁青灰的城牆仍然是數百年前大乾建造,當年修士以術法切割山石並加固,沿用至今,仍然是京城最重要的防護力量。


    箭垛上向外伸著黑黝黝的鐵炮,值守兵卒穿著鐵甲,腰間挎著鋼刀和火銃。


    進入城門。


    大街寬十餘丈,左右店鋪鱗次櫛比,車馬行人川流不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貳更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更2並收藏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