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目力自是極好,遙遙望見了巨大的鍾擺,矗立在街道的盡頭,陽光照耀下泛著鋼鐵的光澤。
“道長,請出示度牒。”
說話的中年男子裹著藏藍短打,黑色長褲,頭戴皂隸巾。
“房屋去哪裏買?”
周易手張了張,空蕩蕩沒有任何物件,在男子眼中浮現了他印象中的度牒。
男子推了推眼鏡,看清楚白雲觀真人印章,語氣愈發恭敬:“牙行在昆侖大街甲十二號。”
周易拒絕了男子帶路,問清楚怎麽走,不疾不徐的在街上漫步。
京城是變革的中心,比起北疆城池先進了許多,那些更多更大的煙囪,以及空氣中飄蕩如霧的煙灰就是證明。
煙囪,鍾擺,胥吏,牙行……
詭異又和諧的融合在一副場景當中。
周易走進銅錢標誌的店鋪,見到半人高的櫃台,由於沒有座位隻能貓著腰,有人將金元銀元存成票據,或者反過來兌換。
觀察片刻離開,取出銀錠輕輕揉捏,成了嶄新的標準的銀幣。
銀幣正麵銘刻的人像並非皇帝,而是盤膝打坐的道士,反麵銘刻高山峻嶺,雲霧繚繞,設計精美。
昆侖大街。
貫通京城直達皇宮的主幹道,寬度二十餘丈,完美延續了大就是美、多就是好。
甲十三號。
牙行與當年變化不大,或許還遵守某種故老相傳的規矩,然而聽著座鍾叮叮當當的響聲,也不知行業傳承還能堅持多久。
周易剛進門,衣衫就落入中年牙人眼中,當即將手中客人交給徒弟,走過來恭敬詢問。
“不知道長需要買什麽?”
周易說道:“一間店鋪。”
“道長請來包廂詳談。”
牙人躬著身子領路,大周自太祖至今崇道,再加上道人多富裕,在尋常人眼中值得敬重。
包廂布置的古香古色,紅木桌椅,山水畫卷,檀香嫋嫋青煙。
雙方落座,牙人詢問:“道長,不知要什麽價位的宅子?”
“寧德坊,價錢無所謂。”
周易儲物袋中多的是金銀珠寶,任意拿出來就是數百上千年的古董,隻要活的足夠久,當年幾文錢的瓶瓶罐罐也價比黃金。
接過牙人遞來的目錄,逐個店鋪查看過,選了距離故居較近的一處,作價兩萬五千兩。
一個時辰後。
衙門立過字據,更換戶主姓名,錢貨兩訖。
周易發現白雲觀道士身份,在大周頗為好用,省去了諸如排隊之類的麻煩。
於是化假為真造了個度牒,身份就是隨師尊久在山中修行,初入凡塵俗世曆練。
又施了個幻術,從衙門拿到了戶帖。
寧德坊。
庭院。
周易捏斷鏽成一體的鐵鎖,推門進去見到遍地灰塵落葉,牆皮斑駁脫落,正屋和東廂房已經塌了。
“貧道這千年故居,曆經四個朝代,竟然沒讓人占了去。”
“如此看來,一些凡俗故人還有傳承!”
第211章 有間酒館
鐺!鐺!鐺……
悠長的鍾聲回蕩,喚醒了沉睡的京城。
春風樓渡夜的老舉人,半裹著長衫跑出來,再晚些時辰又要花錢,出門見到急匆匆上工的百姓,唾了口唾沫罵罵咧咧。
“泥腿子活該累死!”
無所事事的在街上閑逛,遇到相熟的文人,湊在一起聊天敘話。
壯誌難酬,心生憤懣。
總是避免不了說人心不古,機器之害遺禍無窮,接著就懷念開國之初文人治天下,說到激烈處恨不得去撞宮門死諫,轉眼見到巡街胥吏走來。
當即掩麵而逃,還不忘回頭招呼。
“與兄言談甚歡,晚上春風樓再敘!”
與此同時。
寧德坊。
周易從睡夢中醒來,揮揮袖口,晶瑩剔透的寶珠滾出來。
神識掃過昆侖洞天,靈參娃娃已經開始照顧靈藥,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世上這麽好的打工人不多見了。
“苦修兩百年,在凡俗停歇一段時日,放鬆心神。”
周易來到庭院當中,昨天已經收拾幹淨,從千年棗木、葡萄藤截了兩段種在院中,用不了幾年就恢複千年前模樣。
燒火,做飯,誦讀佛道典籍。
出門時看了眼身上道袍,揮揮手變成錦衣長衫,哼著少男少女禁止聽的小曲,來到昨日買下的店鋪。
臨街,二層,屋後有個小院。
原本做的是錢莊生意,隨著昆侖商號負責印鑄錢幣,並拓展票號業務,大大小小的錢莊成批倒閉。
前東家懷舊、念老,左右店鋪已經鑄成三四層高樓,唯有他不願改造百年前的店鋪樣式,而且在滾滾大潮中堅持祖傳生意,最終賠的傾家蕩產!
店鋪中空空如也,櫃台都搬出去賣了抵賬,卻也省的清理。
周易按照記憶畫了些圖紙,街上尋了家木匠鋪,定做了一批桌椅板凳。
二樓原是錢莊包廂,負責接待富商巨賈,請泥瓦匠拆了又蓋,改成了十來間客舍。
半月後。
時隔千年,有間酒館再開業。
一樓八張方桌,店中隻賣酒,客人要自帶下酒菜。
周易站在櫃台後麵,低頭翻看道經,參悟道藏,有客人來了就招呼一聲。
“梨花白,一兩一壺!”
寧德坊屬於京城二三環區域,與皇宮隻隔著兩個坊市,四周住了不少有錢人家,然而新開業的無名酒鋪,有錢也沒人願意做冤大頭。
臨近晌午。
周易昏昏欲睡,琢磨著歇業回家睡個回籠覺,一道聲音傳來。
“先生,來壺梨花白。”
循著聲音看過去,說話的是個穿長衫的老者,白發梳理的絲毫不亂,頭戴四方巾,左手拄著龍頭拐杖。
“您請坐。”
周易取了預先定做的瓷瓶,打開酒缸,酒提子正好兩提裝滿,恭敬的放在老者桌上。
老者拱手道:“老夫陳承業,不知先生貴姓?”
周易秉承人在江湖飄,必須要戴套的理念,說道:“免貴,姓孫名悟,當不得先生,叫我孫掌櫃就好。”
“原來是孫掌櫃。”
陳承業眼中閃過一縷失望,笑著說道:“孫掌櫃莫要自謙,老夫活了百多年,從未見過你這般模樣的人。”
周易詫異道:“怎麽個模樣?”
“孫掌櫃不似個生人,倒是像那寺廟裏供奉的神仙一般。”
陳承業說著自斟自飲,梨花白入口醇香,入腹如火卻柔和不辛辣,回味許久讚歎道。
“好酒!”
“客官滿意就好。”
周易回到櫃台後,仔細琢磨陳承業的話,明悟自己閉關日久,出塵氣息愈發明顯。
“既入凡俗,就該和光同塵!”
氣息迅速沉寂,法力封入丹田,僅剩下清冷氣質需要在紅塵中磨煉一段時日,才能盡數消散。
“看得書也得換換。”
周易收起佛道典籍,取出一冊插圖話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陳承業喝完酒,來到櫃台前付賬,見到話本模樣雙目放光,說道:“孫掌櫃,這書冊陳某能否過過手?”
“當然。”
周易收了銀元,將話本遞過去。
陳承業仔細鑒別,確定至少有一千五百年曆史,可以追溯到大乾中期,更難得的是保存狀況良好,屬於世所罕見的古董。
“孫掌櫃,您這話本什麽來曆?”
“自是祖上傳下來。”
周易說道:“客官如果喜歡,出個價就賣你。”
陳承業微微一怔,下意識以為是騙局,又逐頁鑒別確定沒有問題,試探著問道。
“五千兩如何?”
“可以,不過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道長,請出示度牒。”
說話的中年男子裹著藏藍短打,黑色長褲,頭戴皂隸巾。
“房屋去哪裏買?”
周易手張了張,空蕩蕩沒有任何物件,在男子眼中浮現了他印象中的度牒。
男子推了推眼鏡,看清楚白雲觀真人印章,語氣愈發恭敬:“牙行在昆侖大街甲十二號。”
周易拒絕了男子帶路,問清楚怎麽走,不疾不徐的在街上漫步。
京城是變革的中心,比起北疆城池先進了許多,那些更多更大的煙囪,以及空氣中飄蕩如霧的煙灰就是證明。
煙囪,鍾擺,胥吏,牙行……
詭異又和諧的融合在一副場景當中。
周易走進銅錢標誌的店鋪,見到半人高的櫃台,由於沒有座位隻能貓著腰,有人將金元銀元存成票據,或者反過來兌換。
觀察片刻離開,取出銀錠輕輕揉捏,成了嶄新的標準的銀幣。
銀幣正麵銘刻的人像並非皇帝,而是盤膝打坐的道士,反麵銘刻高山峻嶺,雲霧繚繞,設計精美。
昆侖大街。
貫通京城直達皇宮的主幹道,寬度二十餘丈,完美延續了大就是美、多就是好。
甲十三號。
牙行與當年變化不大,或許還遵守某種故老相傳的規矩,然而聽著座鍾叮叮當當的響聲,也不知行業傳承還能堅持多久。
周易剛進門,衣衫就落入中年牙人眼中,當即將手中客人交給徒弟,走過來恭敬詢問。
“不知道長需要買什麽?”
周易說道:“一間店鋪。”
“道長請來包廂詳談。”
牙人躬著身子領路,大周自太祖至今崇道,再加上道人多富裕,在尋常人眼中值得敬重。
包廂布置的古香古色,紅木桌椅,山水畫卷,檀香嫋嫋青煙。
雙方落座,牙人詢問:“道長,不知要什麽價位的宅子?”
“寧德坊,價錢無所謂。”
周易儲物袋中多的是金銀珠寶,任意拿出來就是數百上千年的古董,隻要活的足夠久,當年幾文錢的瓶瓶罐罐也價比黃金。
接過牙人遞來的目錄,逐個店鋪查看過,選了距離故居較近的一處,作價兩萬五千兩。
一個時辰後。
衙門立過字據,更換戶主姓名,錢貨兩訖。
周易發現白雲觀道士身份,在大周頗為好用,省去了諸如排隊之類的麻煩。
於是化假為真造了個度牒,身份就是隨師尊久在山中修行,初入凡塵俗世曆練。
又施了個幻術,從衙門拿到了戶帖。
寧德坊。
庭院。
周易捏斷鏽成一體的鐵鎖,推門進去見到遍地灰塵落葉,牆皮斑駁脫落,正屋和東廂房已經塌了。
“貧道這千年故居,曆經四個朝代,竟然沒讓人占了去。”
“如此看來,一些凡俗故人還有傳承!”
第211章 有間酒館
鐺!鐺!鐺……
悠長的鍾聲回蕩,喚醒了沉睡的京城。
春風樓渡夜的老舉人,半裹著長衫跑出來,再晚些時辰又要花錢,出門見到急匆匆上工的百姓,唾了口唾沫罵罵咧咧。
“泥腿子活該累死!”
無所事事的在街上閑逛,遇到相熟的文人,湊在一起聊天敘話。
壯誌難酬,心生憤懣。
總是避免不了說人心不古,機器之害遺禍無窮,接著就懷念開國之初文人治天下,說到激烈處恨不得去撞宮門死諫,轉眼見到巡街胥吏走來。
當即掩麵而逃,還不忘回頭招呼。
“與兄言談甚歡,晚上春風樓再敘!”
與此同時。
寧德坊。
周易從睡夢中醒來,揮揮袖口,晶瑩剔透的寶珠滾出來。
神識掃過昆侖洞天,靈參娃娃已經開始照顧靈藥,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世上這麽好的打工人不多見了。
“苦修兩百年,在凡俗停歇一段時日,放鬆心神。”
周易來到庭院當中,昨天已經收拾幹淨,從千年棗木、葡萄藤截了兩段種在院中,用不了幾年就恢複千年前模樣。
燒火,做飯,誦讀佛道典籍。
出門時看了眼身上道袍,揮揮手變成錦衣長衫,哼著少男少女禁止聽的小曲,來到昨日買下的店鋪。
臨街,二層,屋後有個小院。
原本做的是錢莊生意,隨著昆侖商號負責印鑄錢幣,並拓展票號業務,大大小小的錢莊成批倒閉。
前東家懷舊、念老,左右店鋪已經鑄成三四層高樓,唯有他不願改造百年前的店鋪樣式,而且在滾滾大潮中堅持祖傳生意,最終賠的傾家蕩產!
店鋪中空空如也,櫃台都搬出去賣了抵賬,卻也省的清理。
周易按照記憶畫了些圖紙,街上尋了家木匠鋪,定做了一批桌椅板凳。
二樓原是錢莊包廂,負責接待富商巨賈,請泥瓦匠拆了又蓋,改成了十來間客舍。
半月後。
時隔千年,有間酒館再開業。
一樓八張方桌,店中隻賣酒,客人要自帶下酒菜。
周易站在櫃台後麵,低頭翻看道經,參悟道藏,有客人來了就招呼一聲。
“梨花白,一兩一壺!”
寧德坊屬於京城二三環區域,與皇宮隻隔著兩個坊市,四周住了不少有錢人家,然而新開業的無名酒鋪,有錢也沒人願意做冤大頭。
臨近晌午。
周易昏昏欲睡,琢磨著歇業回家睡個回籠覺,一道聲音傳來。
“先生,來壺梨花白。”
循著聲音看過去,說話的是個穿長衫的老者,白發梳理的絲毫不亂,頭戴四方巾,左手拄著龍頭拐杖。
“您請坐。”
周易取了預先定做的瓷瓶,打開酒缸,酒提子正好兩提裝滿,恭敬的放在老者桌上。
老者拱手道:“老夫陳承業,不知先生貴姓?”
周易秉承人在江湖飄,必須要戴套的理念,說道:“免貴,姓孫名悟,當不得先生,叫我孫掌櫃就好。”
“原來是孫掌櫃。”
陳承業眼中閃過一縷失望,笑著說道:“孫掌櫃莫要自謙,老夫活了百多年,從未見過你這般模樣的人。”
周易詫異道:“怎麽個模樣?”
“孫掌櫃不似個生人,倒是像那寺廟裏供奉的神仙一般。”
陳承業說著自斟自飲,梨花白入口醇香,入腹如火卻柔和不辛辣,回味許久讚歎道。
“好酒!”
“客官滿意就好。”
周易回到櫃台後,仔細琢磨陳承業的話,明悟自己閉關日久,出塵氣息愈發明顯。
“既入凡俗,就該和光同塵!”
氣息迅速沉寂,法力封入丹田,僅剩下清冷氣質需要在紅塵中磨煉一段時日,才能盡數消散。
“看得書也得換換。”
周易收起佛道典籍,取出一冊插圖話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陳承業喝完酒,來到櫃台前付賬,見到話本模樣雙目放光,說道:“孫掌櫃,這書冊陳某能否過過手?”
“當然。”
周易收了銀元,將話本遞過去。
陳承業仔細鑒別,確定至少有一千五百年曆史,可以追溯到大乾中期,更難得的是保存狀況良好,屬於世所罕見的古董。
“孫掌櫃,您這話本什麽來曆?”
“自是祖上傳下來。”
周易說道:“客官如果喜歡,出個價就賣你。”
陳承業微微一怔,下意識以為是騙局,又逐頁鑒別確定沒有問題,試探著問道。
“五千兩如何?”
“可以,不過得答應我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