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騎得令,將伍公公圍在當中。


    伍公公為保證身輕體健,傳承大商皇族血脈,並未修行曇花寶典,論武功完全不是緹騎對手。


    半個時辰後。


    東廠地牢。


    伍公公五花大綁的跪在地上,披頭散發頗為狼狽。


    周督公吹了吹茶水熱氣,不疾不徐的品了口,笑眯眯的說道。


    “侯爺,還有什麽遺言就說出來,咱家定為你傳達。”


    伍公公沉默不語,他很想問女兒在哪裏,卻又不敢。擔著公主的名頭,女兒還有可能活,一旦暴露身份必死無疑。


    周易揮揮手:“拉下去吧,做的體麵些。”


    片刻後。


    驗屍仵作進來,低聲匯報道:“督公,恩澤侯沒過淨身房。”


    “咦?”


    周易心思電轉,心中隱約有所猜測,忍不住撫掌笑道。


    “真好玩兒!”


    第447章 風波不定


    這世上有人負重前行,自然就有人含金湯匙出生。


    趙懷,也就是泰昌帝,就含著世上最大的金湯匙。


    剛剛出生不到一個時辰,就成了大慶皇帝。


    據已有史料記載,最小的皇帝是千年前大虞末代皇帝,兩歲登基稱帝。


    所以泰昌帝打破了一連串的記錄,最小年、月、時辰登基的皇帝,無論日後做的好與壞,定然能史書留名。


    這日。


    四月十六,新君守孝結束。


    尚不知自己會青史留名的泰昌帝,第一次正式上朝。


    卯時天還未大亮,泰昌帝躺在太後懷抱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宗親、內宦等數百人,按照官職大小,站滿了勤政殿內外,齊聲呼喝聲響震耳欲聾。


    “咯咯咯……”


    泰昌帝發出歡快笑聲,似乎對百官很是滿意。


    實則不然,尚未足月的孩子,還未開始學說話,哪懂得滿不滿意,隻因太後的手指輕撫臀部。


    守孝期間,太後潛移默化訓練泰昌帝。


    扭屁股上的肉必須哭,輕輕撫摸必須笑,否則會一直用力掐。


    小孩子心智不全,訓練起來反而更容易,很快泰昌帝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在太後的指引下該哭該笑。


    百官不知其中緣由,直呼泰昌帝是生而知之的神童!


    太後說道:“眾愛卿平身。”


    百官起身靜候,一旁侍候的內侍扯著公鴨嗓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奏……”


    戶部蔣員外郎出列,說道:“啟稟太後,梁州大旱,須盡快調撥錢糧,以免流民匯聚成災。”


    懂行的官員紛紛皺眉,梁州地處沿海,這時節鬧哪門子旱災?


    位列內宦之首的周易,眉頭一挑,瞥了眼身後的戶部行走小鹿子。


    太後久居閨閣、深宮,怎麽會懂得時節氣候,聽到梁州鬧旱災,自認為應該調糧食賑災,點頭答應道。


    “速速調撥錢糧,哀家可見不得百姓受苦。”


    蔣員外郎看了眼唐明遠,見閣老微微頷首,躬身道:“臣遵旨,太後慈悲,梁州百姓定感恩戴德。”


    太後麵露喜色,覺得治國也不過如此。


    該賑災就賑災,該收稅就收稅,得了老百姓支持,位子必然安穩。


    “哀家還有些體己錢,一應送至梁州,切不可延誤。”


    話音未落。


    工部李侍郎出列說道:“啟稟太後,臣參奏蔣大人蒙蔽聖上,企圖貪墨賑災錢糧,其罪當誅!”


    太後麵露疑惑,錢還未撥,怎麽能定罪貪墨?


    李侍郎解釋道:“四五月份,梁州正是梅雨時節,絕不會發生旱災。”


    太後聞言柳眉倒豎,第一次上朝就讓官員當猴耍,日後還哪有威信攝政。


    “蔣大人,哀家問你,梁州究竟有沒有旱災?”


    “臣……不知。”


    蔣員外郎噗通跪在地上,解釋道:“臣是從戶部行走安功伯處得知消息,於是按照既有流程,向朝廷申請賑災。”


    來了!


    周易雙目微眯,盯著唐明遠看了許久,對方麵色平靜如水。


    先皇麾下九位常侍,東廠西廠內侍司已經論罪伏誅,在六部任職的還沒裁撤。


    三司做事不講道理,說你有罪就有罪,六部定罪講究程序。


    太後轉頭看向鹿公公,問道:“安功伯,可有此事?”


    鹿公公陰沉著臉,很快琢磨出了借口,說道:“啟稟太後,咱家也是收到了內侍秘報,受了誆騙,還請太後責罰!”


    死幹兒不死幹爹,隻要權力在手,日後有無數幹兒。


    吏部侍郎出列反駁道:“戶部行走隻有監督之責,無權參與事宜,安功伯越權行事,依律當削官去職。”


    又有禮部官員出列道:“安功伯居所逾製……”


    接連有官吏出列,曆數鹿公公罪證,樁樁證據確鑿,加起來足夠判個斬立決。


    蓋因內侍早已逐出族譜,誅九族也連累不到家人頭上。


    鹿公公無力反駁,嚇得麵色慘白,一臉哀求的看向周易。


    此時,唯有督公能救他性命!


    太後見此百官圍攻的情形,很快就琢磨明白,這是六部欲借安功伯虛報旱災之事,將其逐出戶部。


    朝堂六部以唐明遠為首,太後直接問道。


    “唐愛卿,你以為如何?”


    唐明遠出列說道:“回太後,可將鹿公公交由刑部,一切罪名依國朝律法審判。”


    言下之意,鹿公公該死。


    太後正要點頭答應,區區內宦死了就死了,不值得與六部對著來。


    “那便依……”


    “啟稟太後。”


    周易出列說道:“鹿公公亦是受人欺騙,可罰俸思過,其罪不至於送至刑部。”


    太後抱了抱泰昌帝,沒有因督公打斷話語生氣,而是心生疑惑。


    先皇發喪的這些時日,為了能真正行使攝政大權,太後仔細梳理朝中勢力,思索他們之間是敵是友,關係遠近。


    其中東廠與九常侍是絕對的敵對,後者分走了東廠權力,所以先皇駕崩後,督公直接將伍公公斬了。


    怎麽今天督公竟為鹿公公說好話?


    唐明遠無需思索,就猜到周督公險惡用心,沉聲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區區閹狗,莫非比陛下、王侯還要金貴?”


    周易沒有反駁唐明遠,無論從哪方麵討論“罪證”,鹿公公都是必死無疑,而是對太後說道。


    “鹿公公畢竟是先皇幹兒,陛下的手足兄弟,太後可要慎重啊!”


    何謂手足?


    身之肱骨,力之延伸也!


    太後瞬間明白督公所說,稍加思索就明白,六部行走就是自己權力所及,難怪先皇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為內侍封官。


    涉及權力,罪名就不重要了!


    “督公說得有理,那該如何處置?”


    周易躬身道:“可由東廠私下調查,既不姑息罪犯,又能保留皇家顏麵。”


    唐明遠正要說話,太後輕撫泰昌帝後背。


    咯咯咯!


    太後說道:“陛下這般高興,顯然不願手足相殘,那就由督公處理此案。”


    周易躬身道:“奴婢遵旨。”


    鹿公公死中得生,咚咚咚磕頭謝恩,幾個內侍進殿將他拖走。


    明知不會給鹿公公定罪,但是樣子還是要做一下,免得讓老百姓說閑話。


    事後調查清楚,證明鹿公公無罪,自罰三杯便是!


    大事議定,後續又討論了幾件事,全都按照官員所說處理。


    譬如一項涉及新政,由戶部牽頭開設朝廷錢莊,聽起來有些與民爭利,太後、督公都覺得不算什麽大事,直接通過議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貳更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更2並收藏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