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已晚,蘺州刺史姓鄭,長得儀容端正,威容嚴恪,一看就是適合當官的好相貌。
他聽說欽差來了,連忙出來迎接:“不知欽差大臣來此,下官有失遠迎……”,
他一番涕淚,請眾人入府,一路說自己如何勞心費力,卻仍舊無力回天,隻能眼看赤地千裏。
刺史府很大,鄭刺史將他們安排在相隔不遠的院子裏,半路上,蘇綰綰看見一個相貌醜陋之人,他抬頭瞥了蘇綰綰等人一眼,就匆匆走了。
百裏嫊等人仍舊未到蘺州,蘇綰綰獨自一人居於小院,鄭刺史給她撥了兩個侍女。
晚上是一桌好菜,蘇綰綰想到城外景象,有些食不下咽。她勉強吃了幾口,跟鄭刺史說好,明日要去查勘虞江渠。
鄭刺史對她的言辭大為驚詫,但見鬱行安麵色平靜,顯然是支持之意;又聽她說自己是百裏嫊的弟子、蘇太保的女兒、蘺州已敗落的大族張家的外孫女,便允了,著人明日帶她去看。
“那人相貌醜陋些,但是個會辦事的。小娘子明日看了就知道了。”鄭刺史這樣道。
蘇綰綰並不在意人的相貌,她回了屋,寫下明日要測的數據,望了一會兒窗前的月光,打算出去轉轉。
她也不出府,隻是在大門口看一看。
回來之後,鬱行安已經不見蹤影,聽說連夜去賑災了。
蘇綰綰轉過廊廡,瞧見大棗在那張望。
大棗手中拿著一個食盒,看見她,迎上來道:“小娘子今日晚膳沒有胃口,刺史府正好有一個擅做玉錦糕的廚役,郎君便吩咐人做了玉錦糕。”
蘇綰綰拒絕。
大棗道:“小娘子放心,這玉錦糕隻是格外費工夫,食材倒是簡單,無非是麥和糖,又容易克化,不會糜費的……”
蘇綰綰心想,是誰知道她的心意?
是大棗嗎?還是鬱行安?
他連夜去賑災之前,還想到了她今日晚膳的食不知味?
蘇綰綰打發大棗走了,帶著侍女回了小院。接下來幾天,兩人一個賑災,一個修補虞江渠,忙得腳不沾地。
他們很少再碰麵,但鬱行安總是遣人來問候她。
他遣人告訴她賑災的進展,遣人給她送來關心勸慰的隻言片語,遣人帶來玉錦糕。她聽說他發落了許多人,和各大糧商談了生意,一碗一碗的稀粥從粥棚裏送出去,一群一群的災民得以存活。
她知道來人說的都是真的,她走過虞江渠時,聽見百姓開始稱頌聖人和欽差的功德。
蘺州飛快地煥發生機,蘇綰綰這日站在虞江渠畔,頂著秋季的烈日,看見大棗又來了,向她匯報賑災的進展。
大棗滿臉不解之色,因為他實在沒見過江湖兒女談情說愛時這樣哄人的,連日來,他總是都是摸不著頭腦,但還是盡職盡責地匯報。
蘇綰綰聽著聽著,忽然笑了。,
大棗一愣。
蘇綰綰將手撫上粗糲的堤壩,抬頭,看見大雁南飛。
她想,倘若人也會飛就好了,此地發了澇災,便統統飛走,人們便不會被淹死,也可以去別處覓食,不必為了搶半塊麨米餅而頭破血流。
金色的葉子在半空打著旋兒,即將飄到她的發頂。,
鬱行安騎著馬,從她身後出現。
他伸出修長手指,接住了即將飄落到蘇綰綰頭上的落葉。
蘇綰綰聽見馬蹄聲,回頭看見鬱行安。
他坐在馬上,這些日子他許是太忙,滿臉風霜之色,視線卻仍然溫和。
他給了蘇綰綰一片鳥的羽毛。
“在路上瞧見的,這樣粗鄙的東西,本不應送你。”鬱行安望著她,輕聲道,“但我見它如此自由,心裏又想,也許你見了會高興。”
第30章 破廟
天邊一抹雲霞,鬱行安坐於馬背上,手指修長,骨節分明。
蘇綰綰先看他,再看那片羽毛,倏然想起來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那時候她很小,阿娘還在,幾乎所有人都對她疼愛有加。算學、騎術、遊水……如今她擅長的一切,都隻是她年少時的遊戲。
阿娘將小馬翻雪贈給她,眾人帶她去騎馬。蘇綰綰問,這馬會咬我嗎?蘇瑩娘笑著說不會。阿娘讓蘇敬禾親自牽馬,帶著她奔跑。,
當風刮過臉頰的時候,蘇綰綰在馬上顛簸,假裝自己暈倒,嚇得蘇敬禾停下來,緊張得說不出話。她猛然睜開眼睛,氣得蘇敬禾拂袖而走,眾人忍不住大笑,又催她去哄他。
再後來,她闖了禍,被關在屋子裏。她數著局腳榻的足,尋思足的數量與麵的大小之間的關聯,但直到她想完了,算完了,將自覺重要的結論寫在紙上,都沒有被放出來。
雖然有奶娘在屋中陪伴她,但她還是感到委屈。那天,她看見阿娘的繡鞋在門簾下徘徊,於是故意對奶娘說:“我再也不要喜歡這個世間了。”
奶娘連忙攬住她:“小祖宗,這是怎麽了?”
她伏在奶娘懷裏假裝哭泣:“每個人都對我好壞,待我長大,我要……我要燒光所有人!”
奶娘連忙勸慰,她抬起毫無淚意的眼睛,悄悄看門簾。阿娘的腳從簾子下走過,而後離開。
當晚,她果然被放出來了。第二天,阿娘、蘇瑩娘、蘇敬禾帶她逛了她當年最喜歡的金鳥寺,看了百戲,吃了糕糜。她逛累了,阿娘給她擦汗,蘇敬禾給她買來玉錦糕,繃著臉遞給她。
她那時候其實知道蘇敬禾不太喜歡自己,隻是阿娘總是叮囑他要照顧阿妹,又叮囑她要對阿兄溫柔體貼。她以往都很聽話,那天卻繃著臉接過玉錦糕。
阿娘歎氣,將她抱在懷裏:“阿娘已將那事解決了,陳家想讓你去長跪認錯,阿娘知道你那日是為了保護星水才與人發生衝突,不忍讓你去認錯,才暫且關了你。”
阿娘問她還喜不喜歡這個世間,她撇開腦袋,緘口不言。
阿娘說要喜愛這世間呀。
蘇綰綰問,喜愛有何用。
她知道父親不再喜歡阿娘,是因為阿娘的母家失了權勢。她知道身邊人人對她笑臉相迎,是因為她出身高貴。但她擔心說了讓阿娘傷心,於是隻問了那一句。
喜愛不像權勢那樣矚目,不像財富那樣耀眼。喜愛一個人,也許會遭受背叛,也許會愛而不得。倘若隻是要讓人喜歡自己,那麽隻要有權有勢,就多的是人趨之若鶩。
阿娘輕撫她的發頂,柔聲告訴她:“喜愛是給予幸福的能力。”,
阿娘說,學會了喜愛他人,就可以給予你喜歡的人幸福;學會喜愛自己,就可以給予自己幸福。扶枝,阿娘擔心你刻板偏執,你這樣聰慧,偏執起來,隻會比旁人走得更遠。
蘇綰綰那時仍舊沒有說話,但她心裏想,好的,阿娘,我會去喜愛這個世間的。如果我學會喜愛人,也可以給予阿娘幸福了吧?
後來阿娘快走了,蘇綰綰問阿娘,有沒有從她這裏得到過幸福。阿娘那時已經說不出話,卻仍然點點頭,露出一個蒼白的微笑。
如今,蘇綰綰盯著鬱行安手上的羽毛,忽然意識到,他也是想給予自己幸福的。
他洞悉她的心意,時刻想讓她高興,就連半途中看見一片鳥的羽毛,都想起了她。
那天眾人落水,她在江水尋覓。她總是聞到若有似無的腥氣,卻沒有想到是他流了血。他總是陪伴著她,沉默溫柔,像照耀她的一抹日光。
蘇綰綰眼睫顫了顫,伸出手接過他的羽毛。
兩人手指無意間碰了一下,蘇綰綰感覺自己像被清茶灼燒。她這回沒有收回手,甚至想抬起頭,再望一眼他漆黑的雙眸。
但她最後轉身凝望堤壩:“我確實很喜歡。”
她停頓許久:“多謝。”
蘇綰綰繼續查勘堤壩,鬱行安今日似乎得了閑,陪她走了一圈。
大棗遠遠跟在兩人身後,那個相貌醜陋的官員,看了他們一眼,就告退了。
兩人相隔半步,蘇綰綰手撫堤壩,對鬱行安說了近日修繕的成果,一回首,見到鬱行安仍望著她。
她耳尖微燙,隨意說了幾句,和他一同離開。
回到刺史府,收到了一封來自百裏嫊的信。
蘇綰綰展信一看,才知百裏嫊等人匯聚在一起,沒有再遭逢危機。隻是百裏嫊年歲漸大,因落了水,濕寒之症複發,耽擱在路上。
他們聽見行商們歌頌欽差大臣一清如水、文采風流,才知兩人已經到了蘺州,試探著發了一封信過來。
蘇綰綰一看便憂心,正好鬱行安說聖人急召他回閬都,賑災之事已了,虞江渠也修複得差不多了,兩人便再次結伴而行,一個去往閬都,一個去拜見恩師。
離開蘺州以後,鬱行安騎馬跟在她的馬車旁,說道:“那蘺州刺史是個巨貪,還與虞江道節度使有所聯係。”
蘇綰綰微愣。
虞江道下轄二十六州,蘺州就是其中之一。她早看出這地方的官員不清廉,卻沒想到鬱行安會主動解釋。
二兄從來不會對她說得這樣詳細的。
蘇綰綰“嗯”了一聲,聽見他又說虞江道的鄭節度使手握重兵,與鄭刺史同屬一族,和西南道的崔節度使乃是姻親。
路上的那幾波刺客也是虞江道節度使派來的……
她安靜地傾聽,目光透過搖晃的車簾,看見他的馬的鬃毛,偶爾可見他袖袍一角,清澤無雙,腕骨如玉。
他說鄭刺史已被他糊弄,所以才放他們離開。
蘇綰綰道:“但那刺史也可能回過味兒來。”畢竟鬱行安賑災時的盡心竭力,可謂有目共睹。
鬱行安道:“無妨,聖人已準我調江北道的小股兵馬。”
幾人匯了兵馬,一路北上。即將離開虞江道時,果然遭遇大批蒙麵刺客。雙方廝殺,鬱行安用手擋住她的眼睛:“莫看。”
溫熱的液體濺到她臉上,蘇綰綰眨了一下眼睛,盯著他的手掌。
他並沒有覆住她的雙眸,這樣近的距離,才知道他的手掌掌紋清晰,指尖修長,在相術學裏,這大約是極好的手相吧。
鬱行安平靜掃過廝殺場景,垂眸,看見蘇綰綰仍在盯著他掌心。
他微微怔住,卻也沒有收回手。
一行人且殺且退,最後刺客終於被打退了。一行人退到一間破廟,外頭下起了雨。,
雨水衝刷大地,洗去滿地的血腥味。大棗“呸”了一聲:“什麽鬼天氣,竟是雨夾雪!”
此時已是半夜,雨聲濤濤,涼風呼嘯。蘇綰綰打了個寒噤,又困又累。
馬車已經被砍破了車轅,歪歪斜斜的。鬱行安上了馬車,親自拿了花毯給她,讓她披著禦寒。
破廟的佛像後頭有一處避風之處,鬱行安吩咐一個沒受傷的小兵拾掇好了,又仔細看了一遍,讓蘇綰綰在此休息。
“委屈小娘子了。”鬱行安道。
蘇綰綰搖頭,抱著花毯,坐到鋪設好的褥子上。這花毯上似乎還有鬱行安的餘溫,褥子鋪得整整齊齊,她坐下去,才陷出幾絲褶皺。
蘇綰綰仰頭望著鬱行安,看見他漂亮的喉結、下頜,然後是眼睛。也許是因為眸色漆黑,他看人時目光深邃,像一片寂靜汪洋。
蘇綰綰看了片刻,見他似要說話,連忙轉開視線:“鬱翰林,我累了,先歇息了。”
他聽說欽差來了,連忙出來迎接:“不知欽差大臣來此,下官有失遠迎……”,
他一番涕淚,請眾人入府,一路說自己如何勞心費力,卻仍舊無力回天,隻能眼看赤地千裏。
刺史府很大,鄭刺史將他們安排在相隔不遠的院子裏,半路上,蘇綰綰看見一個相貌醜陋之人,他抬頭瞥了蘇綰綰等人一眼,就匆匆走了。
百裏嫊等人仍舊未到蘺州,蘇綰綰獨自一人居於小院,鄭刺史給她撥了兩個侍女。
晚上是一桌好菜,蘇綰綰想到城外景象,有些食不下咽。她勉強吃了幾口,跟鄭刺史說好,明日要去查勘虞江渠。
鄭刺史對她的言辭大為驚詫,但見鬱行安麵色平靜,顯然是支持之意;又聽她說自己是百裏嫊的弟子、蘇太保的女兒、蘺州已敗落的大族張家的外孫女,便允了,著人明日帶她去看。
“那人相貌醜陋些,但是個會辦事的。小娘子明日看了就知道了。”鄭刺史這樣道。
蘇綰綰並不在意人的相貌,她回了屋,寫下明日要測的數據,望了一會兒窗前的月光,打算出去轉轉。
她也不出府,隻是在大門口看一看。
回來之後,鬱行安已經不見蹤影,聽說連夜去賑災了。
蘇綰綰轉過廊廡,瞧見大棗在那張望。
大棗手中拿著一個食盒,看見她,迎上來道:“小娘子今日晚膳沒有胃口,刺史府正好有一個擅做玉錦糕的廚役,郎君便吩咐人做了玉錦糕。”
蘇綰綰拒絕。
大棗道:“小娘子放心,這玉錦糕隻是格外費工夫,食材倒是簡單,無非是麥和糖,又容易克化,不會糜費的……”
蘇綰綰心想,是誰知道她的心意?
是大棗嗎?還是鬱行安?
他連夜去賑災之前,還想到了她今日晚膳的食不知味?
蘇綰綰打發大棗走了,帶著侍女回了小院。接下來幾天,兩人一個賑災,一個修補虞江渠,忙得腳不沾地。
他們很少再碰麵,但鬱行安總是遣人來問候她。
他遣人告訴她賑災的進展,遣人給她送來關心勸慰的隻言片語,遣人帶來玉錦糕。她聽說他發落了許多人,和各大糧商談了生意,一碗一碗的稀粥從粥棚裏送出去,一群一群的災民得以存活。
她知道來人說的都是真的,她走過虞江渠時,聽見百姓開始稱頌聖人和欽差的功德。
蘺州飛快地煥發生機,蘇綰綰這日站在虞江渠畔,頂著秋季的烈日,看見大棗又來了,向她匯報賑災的進展。
大棗滿臉不解之色,因為他實在沒見過江湖兒女談情說愛時這樣哄人的,連日來,他總是都是摸不著頭腦,但還是盡職盡責地匯報。
蘇綰綰聽著聽著,忽然笑了。,
大棗一愣。
蘇綰綰將手撫上粗糲的堤壩,抬頭,看見大雁南飛。
她想,倘若人也會飛就好了,此地發了澇災,便統統飛走,人們便不會被淹死,也可以去別處覓食,不必為了搶半塊麨米餅而頭破血流。
金色的葉子在半空打著旋兒,即將飄到她的發頂。,
鬱行安騎著馬,從她身後出現。
他伸出修長手指,接住了即將飄落到蘇綰綰頭上的落葉。
蘇綰綰聽見馬蹄聲,回頭看見鬱行安。
他坐在馬上,這些日子他許是太忙,滿臉風霜之色,視線卻仍然溫和。
他給了蘇綰綰一片鳥的羽毛。
“在路上瞧見的,這樣粗鄙的東西,本不應送你。”鬱行安望著她,輕聲道,“但我見它如此自由,心裏又想,也許你見了會高興。”
第30章 破廟
天邊一抹雲霞,鬱行安坐於馬背上,手指修長,骨節分明。
蘇綰綰先看他,再看那片羽毛,倏然想起來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那時候她很小,阿娘還在,幾乎所有人都對她疼愛有加。算學、騎術、遊水……如今她擅長的一切,都隻是她年少時的遊戲。
阿娘將小馬翻雪贈給她,眾人帶她去騎馬。蘇綰綰問,這馬會咬我嗎?蘇瑩娘笑著說不會。阿娘讓蘇敬禾親自牽馬,帶著她奔跑。,
當風刮過臉頰的時候,蘇綰綰在馬上顛簸,假裝自己暈倒,嚇得蘇敬禾停下來,緊張得說不出話。她猛然睜開眼睛,氣得蘇敬禾拂袖而走,眾人忍不住大笑,又催她去哄他。
再後來,她闖了禍,被關在屋子裏。她數著局腳榻的足,尋思足的數量與麵的大小之間的關聯,但直到她想完了,算完了,將自覺重要的結論寫在紙上,都沒有被放出來。
雖然有奶娘在屋中陪伴她,但她還是感到委屈。那天,她看見阿娘的繡鞋在門簾下徘徊,於是故意對奶娘說:“我再也不要喜歡這個世間了。”
奶娘連忙攬住她:“小祖宗,這是怎麽了?”
她伏在奶娘懷裏假裝哭泣:“每個人都對我好壞,待我長大,我要……我要燒光所有人!”
奶娘連忙勸慰,她抬起毫無淚意的眼睛,悄悄看門簾。阿娘的腳從簾子下走過,而後離開。
當晚,她果然被放出來了。第二天,阿娘、蘇瑩娘、蘇敬禾帶她逛了她當年最喜歡的金鳥寺,看了百戲,吃了糕糜。她逛累了,阿娘給她擦汗,蘇敬禾給她買來玉錦糕,繃著臉遞給她。
她那時候其實知道蘇敬禾不太喜歡自己,隻是阿娘總是叮囑他要照顧阿妹,又叮囑她要對阿兄溫柔體貼。她以往都很聽話,那天卻繃著臉接過玉錦糕。
阿娘歎氣,將她抱在懷裏:“阿娘已將那事解決了,陳家想讓你去長跪認錯,阿娘知道你那日是為了保護星水才與人發生衝突,不忍讓你去認錯,才暫且關了你。”
阿娘問她還喜不喜歡這個世間,她撇開腦袋,緘口不言。
阿娘說要喜愛這世間呀。
蘇綰綰問,喜愛有何用。
她知道父親不再喜歡阿娘,是因為阿娘的母家失了權勢。她知道身邊人人對她笑臉相迎,是因為她出身高貴。但她擔心說了讓阿娘傷心,於是隻問了那一句。
喜愛不像權勢那樣矚目,不像財富那樣耀眼。喜愛一個人,也許會遭受背叛,也許會愛而不得。倘若隻是要讓人喜歡自己,那麽隻要有權有勢,就多的是人趨之若鶩。
阿娘輕撫她的發頂,柔聲告訴她:“喜愛是給予幸福的能力。”,
阿娘說,學會了喜愛他人,就可以給予你喜歡的人幸福;學會喜愛自己,就可以給予自己幸福。扶枝,阿娘擔心你刻板偏執,你這樣聰慧,偏執起來,隻會比旁人走得更遠。
蘇綰綰那時仍舊沒有說話,但她心裏想,好的,阿娘,我會去喜愛這個世間的。如果我學會喜愛人,也可以給予阿娘幸福了吧?
後來阿娘快走了,蘇綰綰問阿娘,有沒有從她這裏得到過幸福。阿娘那時已經說不出話,卻仍然點點頭,露出一個蒼白的微笑。
如今,蘇綰綰盯著鬱行安手上的羽毛,忽然意識到,他也是想給予自己幸福的。
他洞悉她的心意,時刻想讓她高興,就連半途中看見一片鳥的羽毛,都想起了她。
那天眾人落水,她在江水尋覓。她總是聞到若有似無的腥氣,卻沒有想到是他流了血。他總是陪伴著她,沉默溫柔,像照耀她的一抹日光。
蘇綰綰眼睫顫了顫,伸出手接過他的羽毛。
兩人手指無意間碰了一下,蘇綰綰感覺自己像被清茶灼燒。她這回沒有收回手,甚至想抬起頭,再望一眼他漆黑的雙眸。
但她最後轉身凝望堤壩:“我確實很喜歡。”
她停頓許久:“多謝。”
蘇綰綰繼續查勘堤壩,鬱行安今日似乎得了閑,陪她走了一圈。
大棗遠遠跟在兩人身後,那個相貌醜陋的官員,看了他們一眼,就告退了。
兩人相隔半步,蘇綰綰手撫堤壩,對鬱行安說了近日修繕的成果,一回首,見到鬱行安仍望著她。
她耳尖微燙,隨意說了幾句,和他一同離開。
回到刺史府,收到了一封來自百裏嫊的信。
蘇綰綰展信一看,才知百裏嫊等人匯聚在一起,沒有再遭逢危機。隻是百裏嫊年歲漸大,因落了水,濕寒之症複發,耽擱在路上。
他們聽見行商們歌頌欽差大臣一清如水、文采風流,才知兩人已經到了蘺州,試探著發了一封信過來。
蘇綰綰一看便憂心,正好鬱行安說聖人急召他回閬都,賑災之事已了,虞江渠也修複得差不多了,兩人便再次結伴而行,一個去往閬都,一個去拜見恩師。
離開蘺州以後,鬱行安騎馬跟在她的馬車旁,說道:“那蘺州刺史是個巨貪,還與虞江道節度使有所聯係。”
蘇綰綰微愣。
虞江道下轄二十六州,蘺州就是其中之一。她早看出這地方的官員不清廉,卻沒想到鬱行安會主動解釋。
二兄從來不會對她說得這樣詳細的。
蘇綰綰“嗯”了一聲,聽見他又說虞江道的鄭節度使手握重兵,與鄭刺史同屬一族,和西南道的崔節度使乃是姻親。
路上的那幾波刺客也是虞江道節度使派來的……
她安靜地傾聽,目光透過搖晃的車簾,看見他的馬的鬃毛,偶爾可見他袖袍一角,清澤無雙,腕骨如玉。
他說鄭刺史已被他糊弄,所以才放他們離開。
蘇綰綰道:“但那刺史也可能回過味兒來。”畢竟鬱行安賑災時的盡心竭力,可謂有目共睹。
鬱行安道:“無妨,聖人已準我調江北道的小股兵馬。”
幾人匯了兵馬,一路北上。即將離開虞江道時,果然遭遇大批蒙麵刺客。雙方廝殺,鬱行安用手擋住她的眼睛:“莫看。”
溫熱的液體濺到她臉上,蘇綰綰眨了一下眼睛,盯著他的手掌。
他並沒有覆住她的雙眸,這樣近的距離,才知道他的手掌掌紋清晰,指尖修長,在相術學裏,這大約是極好的手相吧。
鬱行安平靜掃過廝殺場景,垂眸,看見蘇綰綰仍在盯著他掌心。
他微微怔住,卻也沒有收回手。
一行人且殺且退,最後刺客終於被打退了。一行人退到一間破廟,外頭下起了雨。,
雨水衝刷大地,洗去滿地的血腥味。大棗“呸”了一聲:“什麽鬼天氣,竟是雨夾雪!”
此時已是半夜,雨聲濤濤,涼風呼嘯。蘇綰綰打了個寒噤,又困又累。
馬車已經被砍破了車轅,歪歪斜斜的。鬱行安上了馬車,親自拿了花毯給她,讓她披著禦寒。
破廟的佛像後頭有一處避風之處,鬱行安吩咐一個沒受傷的小兵拾掇好了,又仔細看了一遍,讓蘇綰綰在此休息。
“委屈小娘子了。”鬱行安道。
蘇綰綰搖頭,抱著花毯,坐到鋪設好的褥子上。這花毯上似乎還有鬱行安的餘溫,褥子鋪得整整齊齊,她坐下去,才陷出幾絲褶皺。
蘇綰綰仰頭望著鬱行安,看見他漂亮的喉結、下頜,然後是眼睛。也許是因為眸色漆黑,他看人時目光深邃,像一片寂靜汪洋。
蘇綰綰看了片刻,見他似要說話,連忙轉開視線:“鬱翰林,我累了,先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