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地,宋澹也在期待著這個“辦法”的出現。
他知眼下方氏之人身份敏感、雅言堂上又是人多口雜,遂親自引其過後園而入垂漁齋,屏退左右便宜行事;隻是這一路行走卻扯動了方賀左肩新傷,他麵色蒼白如紙、入座時尚需方獻亭攙扶,宋澹深深皺眉,不由歎曰:“下官深明方氏高義,隻是舍身擋劍畢竟凶險,為社稷故、國公還當多加珍重。”
方賀今日一身素色常服、確比平日服紫穿甲的肅穆模樣隨和許多,此刻聽了宋澹的話淡淡一笑,道:“如此風雨飄搖之時伯汲尚願親身迎我,可見不知珍重者也非獨我一個。”
這是調侃自嘲的話,言辭背後亦深懷敬意,宋澹搖頭苦笑,道:“下官非不懼死,隻是陷於窮途又不甘自棄,便將希冀都寄於國公一身罷了。”
這句“自棄”是什麽意思在座三人都懂——宋氏並不願依天子之意構陷太子而與鍾氏為伍,隻是不知此番傲骨明日會否在朝堂上被陛下生生折斷。
“伯汲以誠待我,我自報之以信,”方賀斂起笑意,雙目深邃而堅毅,“明日陛下當罷朝一日,君所憂之事必不會發生。”
……罷朝?
宋澹眉頭皺得更緊,卻不知晉國公何以如此篤定,思慮片刻後又問:“國公可是要入宮麵聖?而今陛下心緒未平,恐怕……”
何止心緒未平?根本是偏激之至,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尚無一絲憐憫,又怎會顧惜一個外姓臣子?晉國公眼下乃是東宮的主心骨,倘若他倒了,那太子……
“無妨,”方賀卻隻擺了擺手,神情和語氣都淡淡的,“伯汲不必過慮。”
——怎能不慮?
西都本乃天子腳下,城中風吹草動哪一點能逃過陛下耳目?恐怕晉國公前腳剛踏進他宋府的門、後腳不良人便將消息送上了天子的禦案,他涉險將宋氏與方氏綁在了一處,若晉國公托大而遇難,他又有何麵目去見宋氏的列祖列宗?
“國公切不可低估陛下廢嫡之心……”宋澹眉頭幾已打成死結,懇切勸道,“君若無恙,則東宮尚有泰山可倚,但若……”
後麵的話要犯忌諱,他不再說下去了,方賀卻已明了他的意思,彼時笑而垂目,卻是少有的溫吞寧靜之態。
“儲君並非垂髫稚子,我亦並非泰山北鬥,”他的語氣十分平緩,“陰平王妃乃趙氏之後,自來便與東宮親近,文官之中範玉成與陳蒙亦頗有人望,俱堪為太子臂助。”
“何況如今還有宋公,”他微笑著抬眼看向宋澹,眼中有明霽卓然之色,“大事當無憂。”
那時一切發生得太快,以至於無論宋澹還是方獻亭都未能分辨方賀話中的深意,事後細細品味才驚覺他在那一刻便已做好了決定,世上第一的忠直純臣便是這般剛強果敢,所取所舍皆不摻雜哪怕一絲私心。
“國公……”
宋澹莫名感到一陣惶恐。
方賀卻似無意繼續深談,話到此處點到為止,轉而問:“子邱可還好麽?應當也被嚇著了吧。”
宋澹還不知自己的次子被萬氏罰去跪了祠堂,此刻隻連稱“犬子魯莽無知”,方賀搖頭而笑,說:“何必如此責備一個孩子?朝局凶險波詭雲譎,你我為官多年尚難料其變,還是不必苛求晚輩了。”
“隻是此事畢竟因他而起……”宋澹沉沉一歎,心中對次子也是又怒又憐,“往後也……”
方賀亦為人父,焉能不知宋澹心中還在替次子的前程痛心,此刻深吸一口氣,道:“太子殿下惜才愛才,定不會令明珠暗投,眼下幾年於令郎也是一番磨礪,日後必當受用。”
這話似有抬舉之意,像在暗示往後宋二還有入仕之機,宋澹不知這是否是晉國公在此動蕩之際對宋氏示好的一種手段,心中卻誠然盼著大事早定、於公於私都是一件好事。
“我可否見一見他?”方賀忽而又問,“貽之素與子邱交好,這幾日亦十分掛念他。”
宋澹聞言側首看了方獻亭一眼,暗歎這位世子行止有節聲色不露,倘若子邱往後真能得他提攜,想來前路也不至全然荒廢。
“自然,”宋澹起身相引,“請隨我來。”
與此同時,萬氏也急匆匆打發人將宋明真從祠堂裏叫了出來。
她這幾日在家中過得十足威風,將二房母子幾個都折騰掉了一層皮,隻是不料主君回家回得如此突然、方氏之人又不打一聲招呼便上了門,此刻一同從垂漁齋穿後園向祠堂而去,真讓她來不及掩飾自己的刻薄惡毒,隻堪堪夠打發人去後頭免了那庶子的跪。
宋明真跪了整整兩日,雙膝早已腫得不堪入目,此刻連行走都極為困難、隻能靠半倚著他妹妹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剛挪到葳蕤堂要去前院,恰巧又遇上父親一行,宋澹見次子如斯狼狽也是十分驚訝,看看他的腿又扭頭看看萬氏,眼中已有怒色一閃而過。
“這……”
萬氏十分尷尬地半低下頭,當著外客的麵更不好開口了。
宋疏妍在一旁先看了眼父親的反應,見他對二哥還有幾分顧惜心中便微微一鬆,隨後目光稍稍偏移,終於還是落在方獻亭身上——他恰巧也看了她一眼,兩人的目光倏然對上,一觸便分開了。
她向後退了一步,自知不當摻進男子們的談話,萬氏大概也怕她在方世子麵前露太多的臉,沒一會兒就不著痕跡地把她扯到了身後站著;她便在角落處聽著晉國公與二哥寒暄,過一會兒又聽父親訓誡二哥,那個人卻始終沒說話,既像在這裏又像不在這裏。
……真是個寡言的人啊。
她有些出神,忽而又不禁回憶起他的聲音,無論是萍水相逢的那個雪夜還是後來幾次簡短的晤麵都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清冷中帶著一絲暖,便像苦澀中摻著一絲甜,終歸會更讓人惦記的。
——今天他不說話麽?
倘若當真是不說……也不知下回要什麽時候才能聽到了。
這真是傻氣的念想,她已覺得自己有些好笑,默然時又抬起頭,卻見他的目光正投向另一處;她無聲地隨他看過去,正瞧見月前他在浮璧閣代二哥為她買的那張繪屏,僅僅隻在她房中留了一夜,次日便被主母和三姐姐不由分說地奪去了。
難道……他是認出它了麽?
第34章
一念既起, 便似石子投入波心,小小的漣漪微微蕩開,她難以分辨自己那時是不是生出了什麽不當有的念頭;他卻又回頭看向她了, 眼尾那顆漂亮的痣宛如風月落影,似乎什麽都了然, 不必誰主動開口去講那些難堪窘境。
她忽感狼狽、明明是事實卻偏偏不願被他看穿底細, 於是當先把目光別開了,此後一直神遊天外再沒聽堂上眾人言語;而實際她二哥的腿也堅持不了太久,話沒說幾個來回便打晃打得站不穩,那人在二哥快摔倒時伸手牢牢扶住了他的手臂, 又低聲問他:“還行麽?”
……終是開了口。
宋明真頗為局促地點頭、一旁的萬氏則是尷尬至極, 宋澹臉上已有些掛不住, 晉國公看了也明白其中曲直,遂代為轉圜道:“便讓貽之先送二公子回去休息吧, 我等也當告辭了。”
平蕪館與二房的院子都在葳蕤堂以西, 隻是前者更偏僻些、要走得更遠。
宋疏妍本是扶著她二哥哥來,去時卻因有了方獻亭而不便再上前,於是落後幾步打算讓他們先走, 如此就不必再與那人照麵;她二哥卻不解她心底那些迂回的心思,隻是到哪裏都習慣帶著她, 一邊被方獻亭扶著下了葳蕤堂的石階一邊不停回頭找她, 見了她又招手,叫人:“疏妍,來。”
他也一並回頭看向她了,清淡的目光像有重量, 含混又確鑿;她抿了抿嘴,心底有些不自在, 當下卻唯有掩飾著上前,走到哥哥另一側默默跟著。
兩個男子在說話,談的無非還是驪山那件事,也許是因為顧忌她在旁邊、各自都沒把話說得太深,他隻讓二哥好生在家中將養、待過段時日風頭過了形勢自會轉好。
“隻恨我當初未及聽三哥勸阻……”宋明真沉沉歎著,語氣間的悔恨全做不得假,“若是沒射出那一箭,如今也不至於……”
其實這話也不全對,畢竟隻要方鍾兩姓黨爭不止、鍘刀則必有墜落之日,隻不知到時牽累的又是誰了。
“你不過是無辜受累,本與此事無涉,”果然方獻亭這樣答,“不必罪己。”
宋明真便不再說了,片刻後終於走到二房門前,吳氏母女早眼淚汪汪地在門口等著,宋疏清見了方獻亭更驚訝地瞪圓了眼,匆匆上前問了一句方世子好,眼神隻有一半落在親哥哥身上。
她看的人卻很快便要走了,與宋明真和吳氏點過頭後即提出告辭,轉身前卻又看了宋疏妍一眼,忽而問:“四小姐不走麽?”
這話問得人一愣,實則多少有些唐突,隻是方世子地位卓然、不妥當的話也顯得妥當了,宋疏妍慢了一拍答:“……要走的。”
他便點了點頭,語氣溫和了一些,說:“我送小姐吧。”
……說起來這已是他第三次送她了。
頭一回是跟她二哥一起把她和姐姐從西市送回家,第二回 是在驪山把她送回昭應縣,眼下這回最沒道理——明明是登門的客人、卻要把她這個做主人的送回去;她卻最喜歡眼下這次,也許就因為它沒道理,此刻跟他並肩一起走在家中熟悉的後園,覺得眼前的一切既真又假。
“此前在驪山我曾說過不會勉強宋氏與方氏偕行……”
他先開了口,低沉的聲音還是那麽好聽。
“……如今卻是食言了。”
極平淡的一句陳述,在她聽來卻像在致歉,一時間眼前同樣閃過那個雪夜,心底再次蕩開小小的漣漪;她斂了斂神,答:“我也曾說過,二哥哥的事都要他自己做主,請世子不必將那些膚淺之辭放在心上……方氏本已獨負千鈞,世子更不必罪己。”
這是把他方才安慰她二哥的話又反送回給他,明明隻是一個豆蔻之年的少女,言談間卻通透明淨進退得宜,令人聞之寬心。
他神情更柔和了些、又低頭看向她,也許因為近來宋氏多曆坎坷、她也跟著清減不少,衣袖下的手腕隱約露出寸許,纖細得讓人覺得稍用點力就會折斷。
“那張繪屏……”
他想了想終於還是選擇問起,語氣難得顯出幾分猶疑。
她心一緊,狼狽的感覺又冒出頭,還不知道該接什麽話,便聽他又說:“……不知是否給四小姐惹了什麽麻煩?”
麻煩?
她真不喜歡這個問題,尤其不喜歡他在此時稱她作“四小姐”,哪怕換成一個“你”也會好得多、左右顯得更親近。
“沒有……”她衡量著他們之間不比陌生人熟絡多少的關係,計算著說出得體的話,“……隻是原本屋裏那張用得順手,換了新的反不習慣,便挪到外堂上去了。”
這話裏可沒一個字真,令跟在身後的墜兒聽了憋屈不已,當場就想棄了規矩衝上前把實情一一講明——那萬氏是何等刻薄惡毒,那三小姐是何等眼皮子淺小家子氣,她家小姐在人來人往處跪了整四個時辰又是何等可憐,可惜卻被崔媽媽一把拉住了,話都憋著沒說出口。
他卻像早知曉她的話不真,眉眼最深處藏著淡淡的憐憫,出口的話卻很尋常,隻是問:“我觀留白處似添了幾枝新梅,是四小姐親自畫的麽?”
她聞言頗感意外,卻是沒料到他會看得那麽細,默了一會兒才點頭,說:“那是九九消寒圖,江南多有這樣的舊俗……”
說到這裏又頓住,忽而意識到冬至已過去多日、可那圖上的花瓣卻還一片未染,豈不正拆穿了自己此前說的話?於是又有些尷尬起來,暗暗盤算該怎樣找補,他倒沒有為難她,隻又說:“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朱色終歸比素白顯得熱鬧些……確是別致的雅趣。”
熱鬧?
她又想起那張素淨的繪屏,倘若真能將那一樹梅花染紅、色澤的確會鮮豔明媚得多,隻可惜東西已不是她的,也不再有機會把蕭索變成熱鬧了。
她有些懨懨的、可巧沉默間自己的院子已近在眼前,他站在低矮的院牆外抬目向裏看,正清清楚楚地瞧見門匾上題的“平蕪館”三個大字,一時間心領神會,像有一個獨屬於她的秘密在他麵前被解開了。
“平蕪盡處是春山……”
她聽到他低聲念著,每個字都內斂深長,明明聲音那麽輕的,可撞在她心上的力道卻又那麽重。
“我……”
一種難以解釋的慌亂突然從心底鑽出來,也許她從未想過有一日自己隱晦的寄望會被人讀懂——就連二哥都不知道的,一個跟她那樣生疏的男子怎麽卻能一眼窺破?
“曉霧忽無還忽有,春山如近又如遙,”他像不知她心潮起伏,話語還像平素一樣淡泊,些微的暖意又透出來,這男子的確很容易讓人想要與他在雪夜對酌,“有些東西也許已離得很近,卻因期許太久而總覺得遙遠,四小姐是清瑩秀徹之人,當不會為此自苦。”
“何況若為賞心更不必計程,”他又低眉對她一笑,眼下漂亮的小痣像是徑直點在她心裏,“你總會見到春山的。”
她不確定他是不是在寬慰她,隻是末尾那個“你”字卻莫名暗合了她片刻前的希望,那一時她的確感覺到他們離得很近,也由此生出了一陣久違的、新鮮的委屈。
……委屈?
怎麽竟會覺得委屈呢?
明明繪屏的事已過去很久了……當時也並沒感到多傷情的。
“是……”
她壓著心底的困惑和悸動勉強去答,並不知曉有時可以用靜默代替言語,最終也許辜負了他“清瑩秀徹”的褒獎,頗有些笨拙地回答:“……都會見到的。”
一個“都”字隻是無意種下的因果,那時的她尚不知此後的他也會需要這樣一句似是而非的慰藉——如近如遙的“春山”終歸比他們以為的更加飄渺……而“平蕪”,又比他們以為的更加漫長。
第35章
次日平旦, 晉國公方賀入宮麵聖。
依大周舊製,望仙門當在每日卯時而開,寅時前後天光未亮萬籟俱寂, 別說甘露殿中的陛下、就是那輪值的左右監門校尉都還有些睜不開眼;太祖皇帝卻曾賜方氏主君“不遵禁製,走馬入宮”之權, 意在恩賞其一族於大周社稷的無上功勳, 如今這一代晉國公除早年間與突厥戰時為軍情急入望仙門外便再未行使過這一特權,今日卻不知何故夜扣宮門,令所見之人皆驚異萬分。
康修文昨夜與幾個宮娥折騰得太晚、亥時前後方才睡下,夢至酣處卻被小內侍推醒, 說晉國公已入北宮、即刻便要麵聖;他嚇得一個激靈, 匆忙起身更衣奔出門去, 見了國公一揖到底,惶恐詢問對方是否有緊急軍情要奏。
國公身著紫服神色無異、卻連一絲眼風都吝於賞他, 隻命他即刻入甘露殿通傳;康修文麵上喏喏不敢造次, 心中卻藏百般怨憤,暗罵這方氏一族自視過高飛揚跋扈,恐終有一日要觸怒天顏被扯落雲端。
他知眼下方氏之人身份敏感、雅言堂上又是人多口雜,遂親自引其過後園而入垂漁齋,屏退左右便宜行事;隻是這一路行走卻扯動了方賀左肩新傷,他麵色蒼白如紙、入座時尚需方獻亭攙扶,宋澹深深皺眉,不由歎曰:“下官深明方氏高義,隻是舍身擋劍畢竟凶險,為社稷故、國公還當多加珍重。”
方賀今日一身素色常服、確比平日服紫穿甲的肅穆模樣隨和許多,此刻聽了宋澹的話淡淡一笑,道:“如此風雨飄搖之時伯汲尚願親身迎我,可見不知珍重者也非獨我一個。”
這是調侃自嘲的話,言辭背後亦深懷敬意,宋澹搖頭苦笑,道:“下官非不懼死,隻是陷於窮途又不甘自棄,便將希冀都寄於國公一身罷了。”
這句“自棄”是什麽意思在座三人都懂——宋氏並不願依天子之意構陷太子而與鍾氏為伍,隻是不知此番傲骨明日會否在朝堂上被陛下生生折斷。
“伯汲以誠待我,我自報之以信,”方賀斂起笑意,雙目深邃而堅毅,“明日陛下當罷朝一日,君所憂之事必不會發生。”
……罷朝?
宋澹眉頭皺得更緊,卻不知晉國公何以如此篤定,思慮片刻後又問:“國公可是要入宮麵聖?而今陛下心緒未平,恐怕……”
何止心緒未平?根本是偏激之至,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尚無一絲憐憫,又怎會顧惜一個外姓臣子?晉國公眼下乃是東宮的主心骨,倘若他倒了,那太子……
“無妨,”方賀卻隻擺了擺手,神情和語氣都淡淡的,“伯汲不必過慮。”
——怎能不慮?
西都本乃天子腳下,城中風吹草動哪一點能逃過陛下耳目?恐怕晉國公前腳剛踏進他宋府的門、後腳不良人便將消息送上了天子的禦案,他涉險將宋氏與方氏綁在了一處,若晉國公托大而遇難,他又有何麵目去見宋氏的列祖列宗?
“國公切不可低估陛下廢嫡之心……”宋澹眉頭幾已打成死結,懇切勸道,“君若無恙,則東宮尚有泰山可倚,但若……”
後麵的話要犯忌諱,他不再說下去了,方賀卻已明了他的意思,彼時笑而垂目,卻是少有的溫吞寧靜之態。
“儲君並非垂髫稚子,我亦並非泰山北鬥,”他的語氣十分平緩,“陰平王妃乃趙氏之後,自來便與東宮親近,文官之中範玉成與陳蒙亦頗有人望,俱堪為太子臂助。”
“何況如今還有宋公,”他微笑著抬眼看向宋澹,眼中有明霽卓然之色,“大事當無憂。”
那時一切發生得太快,以至於無論宋澹還是方獻亭都未能分辨方賀話中的深意,事後細細品味才驚覺他在那一刻便已做好了決定,世上第一的忠直純臣便是這般剛強果敢,所取所舍皆不摻雜哪怕一絲私心。
“國公……”
宋澹莫名感到一陣惶恐。
方賀卻似無意繼續深談,話到此處點到為止,轉而問:“子邱可還好麽?應當也被嚇著了吧。”
宋澹還不知自己的次子被萬氏罰去跪了祠堂,此刻隻連稱“犬子魯莽無知”,方賀搖頭而笑,說:“何必如此責備一個孩子?朝局凶險波詭雲譎,你我為官多年尚難料其變,還是不必苛求晚輩了。”
“隻是此事畢竟因他而起……”宋澹沉沉一歎,心中對次子也是又怒又憐,“往後也……”
方賀亦為人父,焉能不知宋澹心中還在替次子的前程痛心,此刻深吸一口氣,道:“太子殿下惜才愛才,定不會令明珠暗投,眼下幾年於令郎也是一番磨礪,日後必當受用。”
這話似有抬舉之意,像在暗示往後宋二還有入仕之機,宋澹不知這是否是晉國公在此動蕩之際對宋氏示好的一種手段,心中卻誠然盼著大事早定、於公於私都是一件好事。
“我可否見一見他?”方賀忽而又問,“貽之素與子邱交好,這幾日亦十分掛念他。”
宋澹聞言側首看了方獻亭一眼,暗歎這位世子行止有節聲色不露,倘若子邱往後真能得他提攜,想來前路也不至全然荒廢。
“自然,”宋澹起身相引,“請隨我來。”
與此同時,萬氏也急匆匆打發人將宋明真從祠堂裏叫了出來。
她這幾日在家中過得十足威風,將二房母子幾個都折騰掉了一層皮,隻是不料主君回家回得如此突然、方氏之人又不打一聲招呼便上了門,此刻一同從垂漁齋穿後園向祠堂而去,真讓她來不及掩飾自己的刻薄惡毒,隻堪堪夠打發人去後頭免了那庶子的跪。
宋明真跪了整整兩日,雙膝早已腫得不堪入目,此刻連行走都極為困難、隻能靠半倚著他妹妹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剛挪到葳蕤堂要去前院,恰巧又遇上父親一行,宋澹見次子如斯狼狽也是十分驚訝,看看他的腿又扭頭看看萬氏,眼中已有怒色一閃而過。
“這……”
萬氏十分尷尬地半低下頭,當著外客的麵更不好開口了。
宋疏妍在一旁先看了眼父親的反應,見他對二哥還有幾分顧惜心中便微微一鬆,隨後目光稍稍偏移,終於還是落在方獻亭身上——他恰巧也看了她一眼,兩人的目光倏然對上,一觸便分開了。
她向後退了一步,自知不當摻進男子們的談話,萬氏大概也怕她在方世子麵前露太多的臉,沒一會兒就不著痕跡地把她扯到了身後站著;她便在角落處聽著晉國公與二哥寒暄,過一會兒又聽父親訓誡二哥,那個人卻始終沒說話,既像在這裏又像不在這裏。
……真是個寡言的人啊。
她有些出神,忽而又不禁回憶起他的聲音,無論是萍水相逢的那個雪夜還是後來幾次簡短的晤麵都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清冷中帶著一絲暖,便像苦澀中摻著一絲甜,終歸會更讓人惦記的。
——今天他不說話麽?
倘若當真是不說……也不知下回要什麽時候才能聽到了。
這真是傻氣的念想,她已覺得自己有些好笑,默然時又抬起頭,卻見他的目光正投向另一處;她無聲地隨他看過去,正瞧見月前他在浮璧閣代二哥為她買的那張繪屏,僅僅隻在她房中留了一夜,次日便被主母和三姐姐不由分說地奪去了。
難道……他是認出它了麽?
第34章
一念既起, 便似石子投入波心,小小的漣漪微微蕩開,她難以分辨自己那時是不是生出了什麽不當有的念頭;他卻又回頭看向她了, 眼尾那顆漂亮的痣宛如風月落影,似乎什麽都了然, 不必誰主動開口去講那些難堪窘境。
她忽感狼狽、明明是事實卻偏偏不願被他看穿底細, 於是當先把目光別開了,此後一直神遊天外再沒聽堂上眾人言語;而實際她二哥的腿也堅持不了太久,話沒說幾個來回便打晃打得站不穩,那人在二哥快摔倒時伸手牢牢扶住了他的手臂, 又低聲問他:“還行麽?”
……終是開了口。
宋明真頗為局促地點頭、一旁的萬氏則是尷尬至極, 宋澹臉上已有些掛不住, 晉國公看了也明白其中曲直,遂代為轉圜道:“便讓貽之先送二公子回去休息吧, 我等也當告辭了。”
平蕪館與二房的院子都在葳蕤堂以西, 隻是前者更偏僻些、要走得更遠。
宋疏妍本是扶著她二哥哥來,去時卻因有了方獻亭而不便再上前,於是落後幾步打算讓他們先走, 如此就不必再與那人照麵;她二哥卻不解她心底那些迂回的心思,隻是到哪裏都習慣帶著她, 一邊被方獻亭扶著下了葳蕤堂的石階一邊不停回頭找她, 見了她又招手,叫人:“疏妍,來。”
他也一並回頭看向她了,清淡的目光像有重量, 含混又確鑿;她抿了抿嘴,心底有些不自在, 當下卻唯有掩飾著上前,走到哥哥另一側默默跟著。
兩個男子在說話,談的無非還是驪山那件事,也許是因為顧忌她在旁邊、各自都沒把話說得太深,他隻讓二哥好生在家中將養、待過段時日風頭過了形勢自會轉好。
“隻恨我當初未及聽三哥勸阻……”宋明真沉沉歎著,語氣間的悔恨全做不得假,“若是沒射出那一箭,如今也不至於……”
其實這話也不全對,畢竟隻要方鍾兩姓黨爭不止、鍘刀則必有墜落之日,隻不知到時牽累的又是誰了。
“你不過是無辜受累,本與此事無涉,”果然方獻亭這樣答,“不必罪己。”
宋明真便不再說了,片刻後終於走到二房門前,吳氏母女早眼淚汪汪地在門口等著,宋疏清見了方獻亭更驚訝地瞪圓了眼,匆匆上前問了一句方世子好,眼神隻有一半落在親哥哥身上。
她看的人卻很快便要走了,與宋明真和吳氏點過頭後即提出告辭,轉身前卻又看了宋疏妍一眼,忽而問:“四小姐不走麽?”
這話問得人一愣,實則多少有些唐突,隻是方世子地位卓然、不妥當的話也顯得妥當了,宋疏妍慢了一拍答:“……要走的。”
他便點了點頭,語氣溫和了一些,說:“我送小姐吧。”
……說起來這已是他第三次送她了。
頭一回是跟她二哥一起把她和姐姐從西市送回家,第二回 是在驪山把她送回昭應縣,眼下這回最沒道理——明明是登門的客人、卻要把她這個做主人的送回去;她卻最喜歡眼下這次,也許就因為它沒道理,此刻跟他並肩一起走在家中熟悉的後園,覺得眼前的一切既真又假。
“此前在驪山我曾說過不會勉強宋氏與方氏偕行……”
他先開了口,低沉的聲音還是那麽好聽。
“……如今卻是食言了。”
極平淡的一句陳述,在她聽來卻像在致歉,一時間眼前同樣閃過那個雪夜,心底再次蕩開小小的漣漪;她斂了斂神,答:“我也曾說過,二哥哥的事都要他自己做主,請世子不必將那些膚淺之辭放在心上……方氏本已獨負千鈞,世子更不必罪己。”
這是把他方才安慰她二哥的話又反送回給他,明明隻是一個豆蔻之年的少女,言談間卻通透明淨進退得宜,令人聞之寬心。
他神情更柔和了些、又低頭看向她,也許因為近來宋氏多曆坎坷、她也跟著清減不少,衣袖下的手腕隱約露出寸許,纖細得讓人覺得稍用點力就會折斷。
“那張繪屏……”
他想了想終於還是選擇問起,語氣難得顯出幾分猶疑。
她心一緊,狼狽的感覺又冒出頭,還不知道該接什麽話,便聽他又說:“……不知是否給四小姐惹了什麽麻煩?”
麻煩?
她真不喜歡這個問題,尤其不喜歡他在此時稱她作“四小姐”,哪怕換成一個“你”也會好得多、左右顯得更親近。
“沒有……”她衡量著他們之間不比陌生人熟絡多少的關係,計算著說出得體的話,“……隻是原本屋裏那張用得順手,換了新的反不習慣,便挪到外堂上去了。”
這話裏可沒一個字真,令跟在身後的墜兒聽了憋屈不已,當場就想棄了規矩衝上前把實情一一講明——那萬氏是何等刻薄惡毒,那三小姐是何等眼皮子淺小家子氣,她家小姐在人來人往處跪了整四個時辰又是何等可憐,可惜卻被崔媽媽一把拉住了,話都憋著沒說出口。
他卻像早知曉她的話不真,眉眼最深處藏著淡淡的憐憫,出口的話卻很尋常,隻是問:“我觀留白處似添了幾枝新梅,是四小姐親自畫的麽?”
她聞言頗感意外,卻是沒料到他會看得那麽細,默了一會兒才點頭,說:“那是九九消寒圖,江南多有這樣的舊俗……”
說到這裏又頓住,忽而意識到冬至已過去多日、可那圖上的花瓣卻還一片未染,豈不正拆穿了自己此前說的話?於是又有些尷尬起來,暗暗盤算該怎樣找補,他倒沒有為難她,隻又說:“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朱色終歸比素白顯得熱鬧些……確是別致的雅趣。”
熱鬧?
她又想起那張素淨的繪屏,倘若真能將那一樹梅花染紅、色澤的確會鮮豔明媚得多,隻可惜東西已不是她的,也不再有機會把蕭索變成熱鬧了。
她有些懨懨的、可巧沉默間自己的院子已近在眼前,他站在低矮的院牆外抬目向裏看,正清清楚楚地瞧見門匾上題的“平蕪館”三個大字,一時間心領神會,像有一個獨屬於她的秘密在他麵前被解開了。
“平蕪盡處是春山……”
她聽到他低聲念著,每個字都內斂深長,明明聲音那麽輕的,可撞在她心上的力道卻又那麽重。
“我……”
一種難以解釋的慌亂突然從心底鑽出來,也許她從未想過有一日自己隱晦的寄望會被人讀懂——就連二哥都不知道的,一個跟她那樣生疏的男子怎麽卻能一眼窺破?
“曉霧忽無還忽有,春山如近又如遙,”他像不知她心潮起伏,話語還像平素一樣淡泊,些微的暖意又透出來,這男子的確很容易讓人想要與他在雪夜對酌,“有些東西也許已離得很近,卻因期許太久而總覺得遙遠,四小姐是清瑩秀徹之人,當不會為此自苦。”
“何況若為賞心更不必計程,”他又低眉對她一笑,眼下漂亮的小痣像是徑直點在她心裏,“你總會見到春山的。”
她不確定他是不是在寬慰她,隻是末尾那個“你”字卻莫名暗合了她片刻前的希望,那一時她的確感覺到他們離得很近,也由此生出了一陣久違的、新鮮的委屈。
……委屈?
怎麽竟會覺得委屈呢?
明明繪屏的事已過去很久了……當時也並沒感到多傷情的。
“是……”
她壓著心底的困惑和悸動勉強去答,並不知曉有時可以用靜默代替言語,最終也許辜負了他“清瑩秀徹”的褒獎,頗有些笨拙地回答:“……都會見到的。”
一個“都”字隻是無意種下的因果,那時的她尚不知此後的他也會需要這樣一句似是而非的慰藉——如近如遙的“春山”終歸比他們以為的更加飄渺……而“平蕪”,又比他們以為的更加漫長。
第35章
次日平旦, 晉國公方賀入宮麵聖。
依大周舊製,望仙門當在每日卯時而開,寅時前後天光未亮萬籟俱寂, 別說甘露殿中的陛下、就是那輪值的左右監門校尉都還有些睜不開眼;太祖皇帝卻曾賜方氏主君“不遵禁製,走馬入宮”之權, 意在恩賞其一族於大周社稷的無上功勳, 如今這一代晉國公除早年間與突厥戰時為軍情急入望仙門外便再未行使過這一特權,今日卻不知何故夜扣宮門,令所見之人皆驚異萬分。
康修文昨夜與幾個宮娥折騰得太晚、亥時前後方才睡下,夢至酣處卻被小內侍推醒, 說晉國公已入北宮、即刻便要麵聖;他嚇得一個激靈, 匆忙起身更衣奔出門去, 見了國公一揖到底,惶恐詢問對方是否有緊急軍情要奏。
國公身著紫服神色無異、卻連一絲眼風都吝於賞他, 隻命他即刻入甘露殿通傳;康修文麵上喏喏不敢造次, 心中卻藏百般怨憤,暗罵這方氏一族自視過高飛揚跋扈,恐終有一日要觸怒天顏被扯落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