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會甘心呢?
她已見過這世上最好的人,長安與錢塘相距兩千裏之遙,他們卻仍能在一條偏僻無人的山道上遇見,倘若冥冥之中真有所謂定數,她不相信自己與那人之間便全無緣分。
——可又能如何不甘心?
即便當真有、那緣分也必然十分淺薄,因此最後她才將他贈與她的那僅有的兩樣東西都盡數返還給了他,結果便是一切舊跡都被消抹得幹幹淨淨,她連一個可供懷想的紀念都不曾留住。
種種悵然在她美麗的眼底一一劃過,自然全被她外祖母瞧了去,老人家心如明鏡,隻笑而問道:“你說的這人,可是潁川方氏的公子麽?”
這……
宋疏妍愕然抬頭,正對上她外祖母那雙滄桑透徹的眼——也是,她身在江南尚能對西都政局洞若觀火,又如何會不知她與先國公世子間那些似有若無的小糾小葛?
“外祖母……”
她又半垂下眼睛了。
老太太複而一笑,撫摸她頭發的手變得越發輕柔,隨後卻歎:“鶯鶯,你還不明白……那位新侯或有千般好,可卻終歸並非你的良人。”
這話又令她不解,心中的澀意亦變得更重,自幼淡泊的性子分明早已戒掉執妄,那一刻卻偏偏像犯了傻,追問:“……為什麽?”
是我不夠好?
是我……不堪與他為配?
“潁川方氏立族三百餘載,曆來便是至清至正之門,”她外祖母悠悠而答,字字句句皆說得明晰,“隻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他們雖有兼濟之心,留給自己的路卻太少太窄。”
“天下人敬方氏風骨、仰方氏庇佑,可在大廈將傾之時卻皆無力為之一扶——譬如去歲驪山之亂,最終也是先國公一力扛下千鈞雷霆,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又有哪一個能站出來為他分擔?”
“那位新侯也是一樣……既貫方氏之姓,此生便為匡扶社稷而活,雖固高風峻節令萬民景仰,可於他一人一家……卻終是不可挽回的滅頂之災。”
“鶯鶯……”
外祖母的歎息落在耳畔,每一聲都沉得驚人。
“人生一世大多不過浮萍草芥,能守得安穩太平已是萬般不易,你既非生來坐擁無限權財,自然便不必擔那千鈞之重……莫因一時之快而舍長久之慎,須知自保從來不是錯處,而是你我尋常弱質賴以維係的生存之道。”
宋疏妍:“……”
她已默然無言,並非因為不認外祖母所言,而偏偏正因深知對方字字皆真——她生來際遇坎坷,若非得外祖母庇佑恐早已在宋府內宅被刻薄繼母銼磨至死,而正因十五年來多見人情冷暖世道曲折,方更明白“自保”二字的分量。
——那是自私麽?
或許吧。
一心隻念個人得失,渾不在意他人冷暖,自然要算自私的……可是倘若連自己一條性命尚且無力保全,又有何麵目妄談施恩於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方氏之憂在於他們無論窮達都要肩負起安定國家的重責,即便要如先國公那般舍去一條性命亦在所不惜——纖弱無力如她,又是否能同這等至忠至烈之門同生共死福禍相依?
她微微閉上眼睛,腦海中再次浮現方獻亭的母親薑氏在先國公靈堂上恍若瘋癲的失神之態,滾滾江潮如在耳畔,終於不再能將那些追問之辭說出口了。
第44章
時至七月, 愁雲慘淡數月之久的西都長安終於傳來一則好消息:宋疏妍的二姐姐宋疏清將要同新科進士賈昕成婚了。
宋二小姐比宋疏妍年長一歲,也確是到了該要婚配的年紀,她與她的生母吳氏早為此事憂心, 深恐主母會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幸而宋澹這個做父親的還不至於那般苛待庶出,早就替次女惦記著擇婿之事, 開歲之後春試一過便相看了幾位新科進士, 其中位列一榜第九名的賈昕相貌周正家世清白,雖說寒門出身算不得多麽體麵,可日後若得宋氏扶持也自當有一番錦繡前程,宋疏清和吳氏都頗為滿意, 六月裏與那進士互換了庚帖、一入七月便正式完了婚。
如此一來宋氏長房未嫁的女兒也就隻剩她和三姐姐宋疏淺, 宋疏清在她們二哥差人送到錢塘的書信中也有提及, 說萬氏和三妹妹玩脫了手、當初削尖了腦袋一意要嫁進晉國公府,未料方氏一朝失勢婚事便也跟著沒了著落, 偏偏那母女倆又心氣極高不肯低就, 這不就理所應當杠在了那裏、還不知要拖到幾時才能嫁出去。
宋疏妍在字裏行間看出了她二姐姐新婚的喜悅和在萬氏母女麵前揚眉吐氣的暢意,作為妹妹自然替她高興,隻是那信間提及方氏的一句卻令她心緒複雜, 暗歎江上一別後她與那人已有半載未見,也許往後餘生也都會如這般天各一方, 原來因緣之事當真便如幻夢, 稍不留神便要如同春江花月般消散個幹幹淨淨。
兩月之後卻又來了一則壞消息:父親宋澹與叔父宋泊因在宮前責打遲來送笏板的家奴而驚擾聖駕,天子斥之粗疏驕橫私德不修,一怒之下將兩兄弟一同貶出長安,據說不日便將雙雙返回金陵舊鄉。
這番變故來得實在有些突然, 宋疏妍聽了亦是難以置信——父親生性謙和謹慎,叔父也非蠻橫無禮之人, 怎會公然在宮中責打家中仆役?即便真有那般惱怒,也該……
喬家老太太聽了這消息卻是微微一笑,彼時神情意味深長,反問宋疏妍:“鶯鶯以為此事何解?”
何解?
外祖母既如此問了,想來便是篤定其中另有內情,她細細沉思,片刻後方豁然開朗——近來長安形勢愈發凶險,宋氏已漸成天子眼釘肉刺,想來父親和叔父終是扛不住這要命的威壓,於是便主動犯了個不大不小的錯暫且避出西都。
“你那父親與叔父可是聰明得緊,”老太太笑著端起手邊茶盞悠悠言道,“明哲保身走為上計,卻恐怕要令東宮那位殿下頭疼了。”
可不是?
宋氏終歸與方氏不同、沒有他們那樣的膽魄頂著天子重壓力保儲君,如今借故遁出長安難免顯得搖擺猶疑,若論風骨……已是落了下乘。
“宋氏之心不堅,往後的路卻是難走了……”外祖母又歎著,眼光十分精到長遠,“隻盼變故不要來得太快,起碼先讓你的婚事有個著落。”
宋家人的動作很快,九月下旬便闔家遷回金陵,恰正說明此次貶謫是宋澹宋泊有意為之,族中上下早有準備。
沒過幾日二哥的信又到了,其中言及父親有意召她回金陵家中,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喬家老太太便讓她去,她自己卻總不願意,大抵是倦於與一大家子不親近的人周旋,更不舍與外祖母分離。
“又不是千裏迢迢北上長安,金陵與錢塘又能離得多遠,”老太太便笑她,實則心裏也是一般舍不得,“且去些日子吧……待想念這邊了再回來就是。”
金陵曾為六朝古都,山水人物自都別有一番風流韻味。
自錢塘稍向西北去,大約兩日功夫便可窺見台城舊跡,其間繁華無數底蘊尤厚,雖不比西都威嚴雍容,卻勝在鍾靈毓秀鸞翔鳳集——它曾有過多少個名字?越城、秣陵、建康……王侯將相風華絕代,千百年過去卻也紛紛化作黃土白骨,在那滾滾塵沙之中了無痕跡。
宋氏既為江南第一名門,設在金陵的本家老宅自然豪奢更盛長安,宋疏妍歸府之時瞧見門前車馬如雲,乃是江南各家紛紛前來拜謁南歸的宋氏兄弟,得虧是她二哥哥親自出來相迎,不然恐還要等上許久才能進得家門。
“這算起來、你我竟又是整整九月未見了——”
宋二公子已是及冠之年,比年初時又高壯了不少,隻是驪山金雕一案帶來的影響尚未消散,因被天子記恨而直接喪卻了應當年武舉的資格,至今仍是白身,實在要算流年不利。
“一眨眼你竟也已及笄了,不知何時也要同疏清一般嫁為人婦——唉,這可真是……”
他卻隻感歎著這些小事,宋疏妍自然明白他是把那些不得誌都默默隱在了心底,於是也不揭對方的短,隻笑問:“怎麽,姐姐尋的那位夫婿二哥哥不喜歡?”
“那能喜歡到哪裏去?”宋明真一邊陪著妹妹入府一邊撇嘴抱怨,“一個弱不禁風的酸腐書生罷了,若非僥幸考出了功名便連給你姐姐提鞋都不配——我瞧著那也不是個好的,萬一日後真得了造化還不知會露出什麽嘴臉……”
一旁跟著的墜兒聽了這話捂嘴直笑,似乎隻要見到二公子便格外歡喜,此時又蹦蹦跳跳地接話:“都說郎舅之間少有和睦的,原來二公子也不能免俗——”
宋明真在她們這些小丫頭麵前一貫沒什麽架子,聽了調侃也不生氣,笑著接:“我自然是俗,這回你家小姐尋郎婿更要親自在旁盯著,可不能讓外麵那些嘴裏抹蜜的酒囊飯袋隨意把人哄走。”
幾人聞言俱是一陣笑,氣氛倒是活潑歡騰得緊,宋疏妍神情柔和,又問:“那二姐姐是隨二姐夫一同留在長安了?”
“哪就能那麽容易留在長安?總要外任一陣子……”宋明真歎了一口氣,“父親已走了些門路,奈何這一年家裏也頗為艱難,最後還是去了利州做通判,多少要吃些苦的……”
利州……
巴山楚水淒涼地……也的確是有些偏遠。
宋疏妍默然不言,心中既替二姐姐感到些許悵惘,同時又不免暗暗思及自己的未來——她又將會有一位怎樣的夫婿?對方品行如何、哪裏人氏、以何謀生?她會以怎樣的心境與之相見又一同步上高堂拜天地父母?最後又將如何……在一個彼此無關的人身邊度過漫漫餘生?
而實際這樣的憂愁於宋三小姐而言卻更是沉重。
她十二三歲時便識得了潁川方氏那位驚才風逸的國公世子,此後數年一直盼著能嫁進那家做他的妻子;原本母親也一直說她與貽之哥哥般配,可誰又能料到天有不測風雲、連方氏這樣的至貴名門也有失勢之時,貽之哥哥遠走潁川再不能與她相見,自己過去幻想的一切竟都在一夕間打了水漂,那可真叫個黃粱夢醒催人心肝。
偏偏如此要緊之時父親和叔父又都被貶出了長安——那她又該嫁與何人?那些江南之地的酸腐儒生?他們算是什麽東西!還沒他們宋氏的門庭來得高貴!
宋三小姐又悲又怒,九月自西都南下這一路就沒停了折騰,船在江上跑了幾天她便在艙內扯著嗓子哭了幾日,鬧得那水裏的魚都曉得有位從長安到金陵的貴女過得不歡喜不如意、隻差要縱身一躍跳下來同它們做伴了。
萬氏見了這般光景也是愁得白了頭,天天在女兒身側哄了又哄,更勸:“當年潁川方氏正是極盛、你那貽之哥哥也的確萬中無一,可你若總照著他那個模樣去找,這普天之下又還有哪個稱得上是好兒郎?——何況如今方氏已衰,便就是他本尊活生生站在你跟前、你又怎能踏踏實實嫁給他?萬一哪日陛下又動了氣連他和方氏滿族一並斬了,你上哪裏哭去?”
宋疏淺倒也不是不明白這番道理,隻是實在曾經滄海難為水,既已見過了世上最好的男子、轉頭再看他人難免就覺得處處有失,便又鬧:“可我、可我就是忘不了他——母親便容我傻一回吧,去潁川做個侯夫人又有何不可?難不成還要學了二房那個庶女、嫁個寒門出身的去窮鄉僻壤受苦麽!”
“我的小祖宗,母親怎會如此待你——”
萬氏看著女兒尋死覓活心裏也是一揪一揪的疼,不多時更跟著掉下了淚。
“你且瞧著,母親定然會為你擇個良婿,保準教你一生平安順遂安享榮華富貴!”
這番承諾實是擲地有聲,萬氏也的確是賣了大力氣為自己的女兒尋覓良緣,江南之地的青年才俊幾乎被她挑揀了個遍,家世、容貌、才幹麵麵俱到個個衡量,卻發現能在三樣之中占住兩個的已是鳳毛麟角,那“既要又要還要”的如意算盤卻根本打不響。
她十分愁悶,隻能靠給喬氏留下的那個小蹄子塞些更差的來哄自家女兒開心,便是一些在金陵排不上號的商門子弟也被拉來湊了數,得虧宋疏妍遠有外祖母在錢塘撐腰、近還有二哥哥在身旁相護,否則恐怕真要被隨手塞給個破落戶做了妻妾。
隻是這法子一開始還好用,日子久了也難逗宋三小姐展顏,幸而十月末萬氏揚州的娘家來了人,她的嫡長女宋疏影更同女婿萬昇一並回了金陵省親,宋疏淺幼時一向與自己的長姐關係親厚,眼下見了她才總算暫且擦了蓄在眼中幾個月的淚、肯多同人說一說話了。
第45章
宋氏這位嫡長女當初可是一位名動長安的美人。
宋疏妍還記得, 自己幼時在家中乏人關愛,兄弟姐妹中除了二哥哥、也就屬這位長姐對她最是和顏悅色,雖則礙著繼母的麵也並未同她走得多近, 可終歸還是沒像三姐姐那般處處擠兌時時為難,她心中是有幾分感激的。
十月中時她回了金陵, 到府那日全家人都在堂上等著相迎, 她便同姐夫萬昇一道從門外進來,即便已生育一子卻仍有顧盼生輝沉魚落雁之姿,令人一望便生親近之感。
“父親,母親。”
她同夫婿一同向長輩行禮問好。
“長姐——”
宋疏淺已急不可耐地快步朝她奔了過去, 眼淚汪汪地一下撲進姐姐懷裏, 宋疏影早在家書之中知曉妹妹近況, 此刻看她的神情也比往日更溫柔憐惜,哄著:“好了好了, 先別哭麽……”
姐夫萬昇卻知妻子身子柔弱, 唯恐三姨妹這一撲會將人撞倒,於是始終伸手半環在妻子腰後,妥妥帖帖地將人照顧著——這位萬氏三房的嫡子出身雖算不得多麽顯赫, 卻實在生了一副極好的容貌,身長七尺玉樹臨風, 飄逸如仙卓乎不群, 正有一副江南文士當有的出塵模樣,據說當年就因此而令宋家長女對他一見傾心,婚後二人也是琴瑟和鳴十分恩愛,當真稱得上是神仙眷侶。
如此溫馨親密的氣氛宋疏妍和宋明真都插不進去, 兩人也就隻好客氣地上前稱一聲“長姐”和“姐夫”,隨即便默默退到一旁看著父親和正房同享天倫之樂;沒一會兒在堂上的場麵話都說盡了, 大家也就各自散去,宋疏影陪母親和妹妹回了後院,萬昇則同父親一起至書房敘話。
一回到自己的地界宋疏淺便繃不住了,靠在姐姐身邊一刻不停地訴說委屈,反反複複念叨了一個下午,哭得那是昏頭漲腦眼前發花,用過晚膳後便疲憊地睡了過去、夢裏還在癟著嘴抽抽嗒嗒。
宋疏影待妹妹睡沉了才同母親一道出了裏間去外屋坐定,見萬氏愁容不減,又勸:“母親也莫太過為妹妹憂心,婚姻大事命中有定、有時急也急不來,淺兒是個有福氣的,想也不會被耽誤了去……”
這話若是擱在過去萬氏必也會信上幾分,隻是眼下大位未定、他們宋家又同那方氏一般被貶出了長安,這便是生生硬奪去了她的定心丸,深恐自己的愛女會低嫁受委屈。
“我怎能不憂不急?”萬氏沉沉歎著,“家族是天,沒了這個倚仗說什麽都是空的——宋氏若是就此一蹶不振、你的夫家也要跟著一並敗落,所以越是這種時候淺兒越要嫁得好,攀上個樹大根深的說不得還能拉咱們家一把,不至於讓往後的日子沒了指望……”
倒也是正理。
宋疏影也跟著歎了一口氣,又問:“那父親便對淺兒沒有什麽安排麽?她是嫡女,總不興同二妹妹那般嫁個寒門……”
“你父親?”
萬氏一聽這個就來氣,當即便冷哼了一聲。
“快別提他了——你可知他做了什麽?”
宋疏影聞言一愣,挑挑眉,猶豫著問:“……什麽?”
“他拒絕了秦王殿下的求親!”
萬氏瞪圓了眼,怒得臉都漲紅了。
“那位殿下也不知怎的豬油蒙了心、年初時竟說要娶你四妹妹做側妃——這不是正好麽?你父親心屬東宮,陛下卻擺明更愛重次子,那兩邊下注又有何妨?偏偏他不肯,說什麽要承先國公遺誌對天家正統盡忠——真是笑死人,嘴上說的百般漂亮,皇帝一發怒不還是沒膽子硬碰硬?灰溜溜躲回金陵老家來了,白白錯失一個同秦王搭上的良機!”
這……
宋疏影聽得愣神,又不禁思量倘若他們宋氏真能同秦王府攀上交情如今又該是怎麽一番情勢,過一會兒又皺起眉,問:“四妹妹終年養在錢塘,怎麽竟又會被那位秦王殿下瞧上?”
她已見過這世上最好的人,長安與錢塘相距兩千裏之遙,他們卻仍能在一條偏僻無人的山道上遇見,倘若冥冥之中真有所謂定數,她不相信自己與那人之間便全無緣分。
——可又能如何不甘心?
即便當真有、那緣分也必然十分淺薄,因此最後她才將他贈與她的那僅有的兩樣東西都盡數返還給了他,結果便是一切舊跡都被消抹得幹幹淨淨,她連一個可供懷想的紀念都不曾留住。
種種悵然在她美麗的眼底一一劃過,自然全被她外祖母瞧了去,老人家心如明鏡,隻笑而問道:“你說的這人,可是潁川方氏的公子麽?”
這……
宋疏妍愕然抬頭,正對上她外祖母那雙滄桑透徹的眼——也是,她身在江南尚能對西都政局洞若觀火,又如何會不知她與先國公世子間那些似有若無的小糾小葛?
“外祖母……”
她又半垂下眼睛了。
老太太複而一笑,撫摸她頭發的手變得越發輕柔,隨後卻歎:“鶯鶯,你還不明白……那位新侯或有千般好,可卻終歸並非你的良人。”
這話又令她不解,心中的澀意亦變得更重,自幼淡泊的性子分明早已戒掉執妄,那一刻卻偏偏像犯了傻,追問:“……為什麽?”
是我不夠好?
是我……不堪與他為配?
“潁川方氏立族三百餘載,曆來便是至清至正之門,”她外祖母悠悠而答,字字句句皆說得明晰,“隻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他們雖有兼濟之心,留給自己的路卻太少太窄。”
“天下人敬方氏風骨、仰方氏庇佑,可在大廈將傾之時卻皆無力為之一扶——譬如去歲驪山之亂,最終也是先國公一力扛下千鈞雷霆,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又有哪一個能站出來為他分擔?”
“那位新侯也是一樣……既貫方氏之姓,此生便為匡扶社稷而活,雖固高風峻節令萬民景仰,可於他一人一家……卻終是不可挽回的滅頂之災。”
“鶯鶯……”
外祖母的歎息落在耳畔,每一聲都沉得驚人。
“人生一世大多不過浮萍草芥,能守得安穩太平已是萬般不易,你既非生來坐擁無限權財,自然便不必擔那千鈞之重……莫因一時之快而舍長久之慎,須知自保從來不是錯處,而是你我尋常弱質賴以維係的生存之道。”
宋疏妍:“……”
她已默然無言,並非因為不認外祖母所言,而偏偏正因深知對方字字皆真——她生來際遇坎坷,若非得外祖母庇佑恐早已在宋府內宅被刻薄繼母銼磨至死,而正因十五年來多見人情冷暖世道曲折,方更明白“自保”二字的分量。
——那是自私麽?
或許吧。
一心隻念個人得失,渾不在意他人冷暖,自然要算自私的……可是倘若連自己一條性命尚且無力保全,又有何麵目妄談施恩於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方氏之憂在於他們無論窮達都要肩負起安定國家的重責,即便要如先國公那般舍去一條性命亦在所不惜——纖弱無力如她,又是否能同這等至忠至烈之門同生共死福禍相依?
她微微閉上眼睛,腦海中再次浮現方獻亭的母親薑氏在先國公靈堂上恍若瘋癲的失神之態,滾滾江潮如在耳畔,終於不再能將那些追問之辭說出口了。
第44章
時至七月, 愁雲慘淡數月之久的西都長安終於傳來一則好消息:宋疏妍的二姐姐宋疏清將要同新科進士賈昕成婚了。
宋二小姐比宋疏妍年長一歲,也確是到了該要婚配的年紀,她與她的生母吳氏早為此事憂心, 深恐主母會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幸而宋澹這個做父親的還不至於那般苛待庶出,早就替次女惦記著擇婿之事, 開歲之後春試一過便相看了幾位新科進士, 其中位列一榜第九名的賈昕相貌周正家世清白,雖說寒門出身算不得多麽體麵,可日後若得宋氏扶持也自當有一番錦繡前程,宋疏清和吳氏都頗為滿意, 六月裏與那進士互換了庚帖、一入七月便正式完了婚。
如此一來宋氏長房未嫁的女兒也就隻剩她和三姐姐宋疏淺, 宋疏清在她們二哥差人送到錢塘的書信中也有提及, 說萬氏和三妹妹玩脫了手、當初削尖了腦袋一意要嫁進晉國公府,未料方氏一朝失勢婚事便也跟著沒了著落, 偏偏那母女倆又心氣極高不肯低就, 這不就理所應當杠在了那裏、還不知要拖到幾時才能嫁出去。
宋疏妍在字裏行間看出了她二姐姐新婚的喜悅和在萬氏母女麵前揚眉吐氣的暢意,作為妹妹自然替她高興,隻是那信間提及方氏的一句卻令她心緒複雜, 暗歎江上一別後她與那人已有半載未見,也許往後餘生也都會如這般天各一方, 原來因緣之事當真便如幻夢, 稍不留神便要如同春江花月般消散個幹幹淨淨。
兩月之後卻又來了一則壞消息:父親宋澹與叔父宋泊因在宮前責打遲來送笏板的家奴而驚擾聖駕,天子斥之粗疏驕橫私德不修,一怒之下將兩兄弟一同貶出長安,據說不日便將雙雙返回金陵舊鄉。
這番變故來得實在有些突然, 宋疏妍聽了亦是難以置信——父親生性謙和謹慎,叔父也非蠻橫無禮之人, 怎會公然在宮中責打家中仆役?即便真有那般惱怒,也該……
喬家老太太聽了這消息卻是微微一笑,彼時神情意味深長,反問宋疏妍:“鶯鶯以為此事何解?”
何解?
外祖母既如此問了,想來便是篤定其中另有內情,她細細沉思,片刻後方豁然開朗——近來長安形勢愈發凶險,宋氏已漸成天子眼釘肉刺,想來父親和叔父終是扛不住這要命的威壓,於是便主動犯了個不大不小的錯暫且避出西都。
“你那父親與叔父可是聰明得緊,”老太太笑著端起手邊茶盞悠悠言道,“明哲保身走為上計,卻恐怕要令東宮那位殿下頭疼了。”
可不是?
宋氏終歸與方氏不同、沒有他們那樣的膽魄頂著天子重壓力保儲君,如今借故遁出長安難免顯得搖擺猶疑,若論風骨……已是落了下乘。
“宋氏之心不堅,往後的路卻是難走了……”外祖母又歎著,眼光十分精到長遠,“隻盼變故不要來得太快,起碼先讓你的婚事有個著落。”
宋家人的動作很快,九月下旬便闔家遷回金陵,恰正說明此次貶謫是宋澹宋泊有意為之,族中上下早有準備。
沒過幾日二哥的信又到了,其中言及父親有意召她回金陵家中,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喬家老太太便讓她去,她自己卻總不願意,大抵是倦於與一大家子不親近的人周旋,更不舍與外祖母分離。
“又不是千裏迢迢北上長安,金陵與錢塘又能離得多遠,”老太太便笑她,實則心裏也是一般舍不得,“且去些日子吧……待想念這邊了再回來就是。”
金陵曾為六朝古都,山水人物自都別有一番風流韻味。
自錢塘稍向西北去,大約兩日功夫便可窺見台城舊跡,其間繁華無數底蘊尤厚,雖不比西都威嚴雍容,卻勝在鍾靈毓秀鸞翔鳳集——它曾有過多少個名字?越城、秣陵、建康……王侯將相風華絕代,千百年過去卻也紛紛化作黃土白骨,在那滾滾塵沙之中了無痕跡。
宋氏既為江南第一名門,設在金陵的本家老宅自然豪奢更盛長安,宋疏妍歸府之時瞧見門前車馬如雲,乃是江南各家紛紛前來拜謁南歸的宋氏兄弟,得虧是她二哥哥親自出來相迎,不然恐還要等上許久才能進得家門。
“這算起來、你我竟又是整整九月未見了——”
宋二公子已是及冠之年,比年初時又高壯了不少,隻是驪山金雕一案帶來的影響尚未消散,因被天子記恨而直接喪卻了應當年武舉的資格,至今仍是白身,實在要算流年不利。
“一眨眼你竟也已及笄了,不知何時也要同疏清一般嫁為人婦——唉,這可真是……”
他卻隻感歎著這些小事,宋疏妍自然明白他是把那些不得誌都默默隱在了心底,於是也不揭對方的短,隻笑問:“怎麽,姐姐尋的那位夫婿二哥哥不喜歡?”
“那能喜歡到哪裏去?”宋明真一邊陪著妹妹入府一邊撇嘴抱怨,“一個弱不禁風的酸腐書生罷了,若非僥幸考出了功名便連給你姐姐提鞋都不配——我瞧著那也不是個好的,萬一日後真得了造化還不知會露出什麽嘴臉……”
一旁跟著的墜兒聽了這話捂嘴直笑,似乎隻要見到二公子便格外歡喜,此時又蹦蹦跳跳地接話:“都說郎舅之間少有和睦的,原來二公子也不能免俗——”
宋明真在她們這些小丫頭麵前一貫沒什麽架子,聽了調侃也不生氣,笑著接:“我自然是俗,這回你家小姐尋郎婿更要親自在旁盯著,可不能讓外麵那些嘴裏抹蜜的酒囊飯袋隨意把人哄走。”
幾人聞言俱是一陣笑,氣氛倒是活潑歡騰得緊,宋疏妍神情柔和,又問:“那二姐姐是隨二姐夫一同留在長安了?”
“哪就能那麽容易留在長安?總要外任一陣子……”宋明真歎了一口氣,“父親已走了些門路,奈何這一年家裏也頗為艱難,最後還是去了利州做通判,多少要吃些苦的……”
利州……
巴山楚水淒涼地……也的確是有些偏遠。
宋疏妍默然不言,心中既替二姐姐感到些許悵惘,同時又不免暗暗思及自己的未來——她又將會有一位怎樣的夫婿?對方品行如何、哪裏人氏、以何謀生?她會以怎樣的心境與之相見又一同步上高堂拜天地父母?最後又將如何……在一個彼此無關的人身邊度過漫漫餘生?
而實際這樣的憂愁於宋三小姐而言卻更是沉重。
她十二三歲時便識得了潁川方氏那位驚才風逸的國公世子,此後數年一直盼著能嫁進那家做他的妻子;原本母親也一直說她與貽之哥哥般配,可誰又能料到天有不測風雲、連方氏這樣的至貴名門也有失勢之時,貽之哥哥遠走潁川再不能與她相見,自己過去幻想的一切竟都在一夕間打了水漂,那可真叫個黃粱夢醒催人心肝。
偏偏如此要緊之時父親和叔父又都被貶出了長安——那她又該嫁與何人?那些江南之地的酸腐儒生?他們算是什麽東西!還沒他們宋氏的門庭來得高貴!
宋三小姐又悲又怒,九月自西都南下這一路就沒停了折騰,船在江上跑了幾天她便在艙內扯著嗓子哭了幾日,鬧得那水裏的魚都曉得有位從長安到金陵的貴女過得不歡喜不如意、隻差要縱身一躍跳下來同它們做伴了。
萬氏見了這般光景也是愁得白了頭,天天在女兒身側哄了又哄,更勸:“當年潁川方氏正是極盛、你那貽之哥哥也的確萬中無一,可你若總照著他那個模樣去找,這普天之下又還有哪個稱得上是好兒郎?——何況如今方氏已衰,便就是他本尊活生生站在你跟前、你又怎能踏踏實實嫁給他?萬一哪日陛下又動了氣連他和方氏滿族一並斬了,你上哪裏哭去?”
宋疏淺倒也不是不明白這番道理,隻是實在曾經滄海難為水,既已見過了世上最好的男子、轉頭再看他人難免就覺得處處有失,便又鬧:“可我、可我就是忘不了他——母親便容我傻一回吧,去潁川做個侯夫人又有何不可?難不成還要學了二房那個庶女、嫁個寒門出身的去窮鄉僻壤受苦麽!”
“我的小祖宗,母親怎會如此待你——”
萬氏看著女兒尋死覓活心裏也是一揪一揪的疼,不多時更跟著掉下了淚。
“你且瞧著,母親定然會為你擇個良婿,保準教你一生平安順遂安享榮華富貴!”
這番承諾實是擲地有聲,萬氏也的確是賣了大力氣為自己的女兒尋覓良緣,江南之地的青年才俊幾乎被她挑揀了個遍,家世、容貌、才幹麵麵俱到個個衡量,卻發現能在三樣之中占住兩個的已是鳳毛麟角,那“既要又要還要”的如意算盤卻根本打不響。
她十分愁悶,隻能靠給喬氏留下的那個小蹄子塞些更差的來哄自家女兒開心,便是一些在金陵排不上號的商門子弟也被拉來湊了數,得虧宋疏妍遠有外祖母在錢塘撐腰、近還有二哥哥在身旁相護,否則恐怕真要被隨手塞給個破落戶做了妻妾。
隻是這法子一開始還好用,日子久了也難逗宋三小姐展顏,幸而十月末萬氏揚州的娘家來了人,她的嫡長女宋疏影更同女婿萬昇一並回了金陵省親,宋疏淺幼時一向與自己的長姐關係親厚,眼下見了她才總算暫且擦了蓄在眼中幾個月的淚、肯多同人說一說話了。
第45章
宋氏這位嫡長女當初可是一位名動長安的美人。
宋疏妍還記得, 自己幼時在家中乏人關愛,兄弟姐妹中除了二哥哥、也就屬這位長姐對她最是和顏悅色,雖則礙著繼母的麵也並未同她走得多近, 可終歸還是沒像三姐姐那般處處擠兌時時為難,她心中是有幾分感激的。
十月中時她回了金陵, 到府那日全家人都在堂上等著相迎, 她便同姐夫萬昇一道從門外進來,即便已生育一子卻仍有顧盼生輝沉魚落雁之姿,令人一望便生親近之感。
“父親,母親。”
她同夫婿一同向長輩行禮問好。
“長姐——”
宋疏淺已急不可耐地快步朝她奔了過去, 眼淚汪汪地一下撲進姐姐懷裏, 宋疏影早在家書之中知曉妹妹近況, 此刻看她的神情也比往日更溫柔憐惜,哄著:“好了好了, 先別哭麽……”
姐夫萬昇卻知妻子身子柔弱, 唯恐三姨妹這一撲會將人撞倒,於是始終伸手半環在妻子腰後,妥妥帖帖地將人照顧著——這位萬氏三房的嫡子出身雖算不得多麽顯赫, 卻實在生了一副極好的容貌,身長七尺玉樹臨風, 飄逸如仙卓乎不群, 正有一副江南文士當有的出塵模樣,據說當年就因此而令宋家長女對他一見傾心,婚後二人也是琴瑟和鳴十分恩愛,當真稱得上是神仙眷侶。
如此溫馨親密的氣氛宋疏妍和宋明真都插不進去, 兩人也就隻好客氣地上前稱一聲“長姐”和“姐夫”,隨即便默默退到一旁看著父親和正房同享天倫之樂;沒一會兒在堂上的場麵話都說盡了, 大家也就各自散去,宋疏影陪母親和妹妹回了後院,萬昇則同父親一起至書房敘話。
一回到自己的地界宋疏淺便繃不住了,靠在姐姐身邊一刻不停地訴說委屈,反反複複念叨了一個下午,哭得那是昏頭漲腦眼前發花,用過晚膳後便疲憊地睡了過去、夢裏還在癟著嘴抽抽嗒嗒。
宋疏影待妹妹睡沉了才同母親一道出了裏間去外屋坐定,見萬氏愁容不減,又勸:“母親也莫太過為妹妹憂心,婚姻大事命中有定、有時急也急不來,淺兒是個有福氣的,想也不會被耽誤了去……”
這話若是擱在過去萬氏必也會信上幾分,隻是眼下大位未定、他們宋家又同那方氏一般被貶出了長安,這便是生生硬奪去了她的定心丸,深恐自己的愛女會低嫁受委屈。
“我怎能不憂不急?”萬氏沉沉歎著,“家族是天,沒了這個倚仗說什麽都是空的——宋氏若是就此一蹶不振、你的夫家也要跟著一並敗落,所以越是這種時候淺兒越要嫁得好,攀上個樹大根深的說不得還能拉咱們家一把,不至於讓往後的日子沒了指望……”
倒也是正理。
宋疏影也跟著歎了一口氣,又問:“那父親便對淺兒沒有什麽安排麽?她是嫡女,總不興同二妹妹那般嫁個寒門……”
“你父親?”
萬氏一聽這個就來氣,當即便冷哼了一聲。
“快別提他了——你可知他做了什麽?”
宋疏影聞言一愣,挑挑眉,猶豫著問:“……什麽?”
“他拒絕了秦王殿下的求親!”
萬氏瞪圓了眼,怒得臉都漲紅了。
“那位殿下也不知怎的豬油蒙了心、年初時竟說要娶你四妹妹做側妃——這不是正好麽?你父親心屬東宮,陛下卻擺明更愛重次子,那兩邊下注又有何妨?偏偏他不肯,說什麽要承先國公遺誌對天家正統盡忠——真是笑死人,嘴上說的百般漂亮,皇帝一發怒不還是沒膽子硬碰硬?灰溜溜躲回金陵老家來了,白白錯失一個同秦王搭上的良機!”
這……
宋疏影聽得愣神,又不禁思量倘若他們宋氏真能同秦王府攀上交情如今又該是怎麽一番情勢,過一會兒又皺起眉,問:“四妹妹終年養在錢塘,怎麽竟又會被那位秦王殿下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