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二哥自來同她親近、卻也一向都是心粗,當時並未察覺妹妹不露痕跡的失落,隻笑言:“她這幾日也是在家中憋得狠了、總說要出來透口氣,今日走動一番也好,省得回去又要跟我鬧……”
婁桐聞言扭頭瞪了他一眼、大約是不滿丈夫在人前說自己的壞話,夫妻間的親密總是旁人插不進的,即便是親妹妹也隻能做個局外人罷了;宋疏妍在一旁看著,漸漸也就隻能沉默下去,還是婁桐先察覺了她的遊離、於是連忙悄悄在衣袖下拉了丈夫一把,又主動同小姑道:“宮中風景獨好,能來見見也是這孩子的福氣,哪裏就算乏累了?”
宋明真遲一步才意識到自己冷落了妹妹、一時心中也是十分愧疚,轉頭又附和:“正是了——我們一同守歲、就像小時候一樣……”
小時候?
這又是不聰明的話,難免要讓宋疏妍思及一些不甚順遂的往事,年年新歲都是離開外祖母的日子、偌大的宋府更難尋一個安穩的角落,她其實一直都不喜歡的。
第156章
“家中長輩怕都還在等著, 我又豈敢一直霸著你們?”
她卻隻搖頭笑笑,將心中的哀傷藏得很好——父親去後宋家已是天翻地覆,二哥便將他的生母吳氏接到了自己身邊生活, 想來他們早已約定要一同守歲、如今這時辰歸家都已算是很晚了。
“隻是想見一見罷了,如今也見過了, ”她的笑容淡淡的, 如同滿園盛開的瓊英一般美麗,“哥哥嫂嫂快帶晗兒回去吧,臘月風寒,仔細孩子著了涼。”
宋明真和婁桐對視一眼、各自的神情都有些為難, 宋疏妍看出他們對她的記掛, 嘴角笑意更濃了些, 說:“回去罷,待嫂嫂平安生產, 我可要做頭一個抱那孩子的人。”
一場匆匆的會麵就這樣結束, 宋疏妍又獨自在水榭中待了好一會兒才有力氣起身離開,抬頭時又見遠處的望山樓、不自覺還是看得出了神,但其實悲傷並沒有幾分, 她畢竟一直算得上是堅強,非要一個人獨處其實也不是不行的。
收回目光向梅林外而去, 那個夜晚萬事俱備卻偏偏少了一場雪, 泥土之間到處都是飄落的花瓣,它們是花的屍骨、不幸都葬在這新歲將至的前夜了;她不知自己何時也將成為其中的一員,轉過最高大的一株花樹時卻在它的陰影裏看到了那個男子,他一定已經等了她很久, 深紫的官服上綴滿零落的花瓣,聽到她來便側首看向她, 仔細想想這個看似冷清的人其實一直都是對她有求必應的。
“……你不是離宮了麽?”
她一邊向他走近一邊這樣無謂地發問,語氣中的情致複雜到難以拆解——好像有一點惱怒,又好像有一點委屈。
他都明白的,知道自己是如今這世上唯一一個能讓她使些小性子的人,眼尾的淚痣也是濃情,世上除她之外不會再有第二人知曉這個男子的細致與溫柔。
“今夜是除夕,”他答她,“來陪你守歲。”
守歲?
她像一下被戳中了、眼眶倏爾泛起了紅,不知何故又不想暴露突如其來的感性,盡管自己也知曉什麽高明的假裝在他麵前都是於事無補;他像歎了口氣,終於從陰影中走出來伸手將她擁進懷裏,深紫的衣袖已然盈滿梅花的冷香,唯獨無人問津處才是可容他們度夢的淨土。
“你還有我……”
他這樣告訴她。
“疏妍,我不會走。”
那真是含混又狡猾的話,幾個字便將她心底的怯懦和脆弱都揭破,所謂除夕亦是一個苛刻的節日,會讓那些身邊空蕩的人顯得那般格格不入。
“什麽不會走……”
她又說起別扭的話了,也不知怎麽在他麵前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任性。
“你明明又要離朝了,還說這些空話騙我。”
她明明知道他在說什麽、卻偏偏要這樣曲解抱怨,他笑了、聲音低沉又好聽,十數年前在商州官道上尚還相隔一道窗牖,如今卻終於極近地出現在她耳畔了。
“不想你走……”
她心底的情感一瞬翻湧,對他的依戀從來有增無減,此時伸手緊緊抱住他,就像抱著溺斃之前最後一塊救命的浮木。
“我真的……很怕你走……”
她的身體在微微發抖,盡管分別已是常態卻仍次次傷筋動骨,她實在沒有什麽長進,甚至比當初在錢塘分別時更恐懼不安;安慰的話他這些日子已說過幾輪,如今也確再沒什麽新鮮的可以說來寬她的心,到頭來竟隻有不解風情地同她說起形勢,實是最粗拙無用的一種調解。
“你當知道此次戰事的不同,謝辭此來金陵對我也是一種助力……”
太清年間戰事不斷,幾乎回回都是被迫應戰疲於奔命,此番北伐卻是朝廷主動向叛黨和胡人宣戰、其中調整綢繆的餘裕確比過去多上不少;謝辭當初在幽州曾受方氏援兵之恩,無論對方賀還是方獻亭皆心存敬意,眼下肯親至金陵賀歲、對江北局勢的穩定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方氏臣節至重,君侯亦是風骨卓然,隻是天下大勢分合難定,有時卻非人力所能挽回……”
謝辭曾這樣對方獻亭坦言。
“以潁川之勢與君侯之威、若謀自立必有從者千萬,世間既無能存百代之屋椽、便無可傳萬世之王朝,君侯若可割棄諸般牽絆,自當另見一番天地。”
“我無方氏忠烈之心、亦對周室並無留戀,改朝換代原本尋常,衛姓恐已氣數將盡……隻是我與天下人同敬方氏,今自可許君侯一諾:若君有另立新天之念,謝氏必附驥攀鱗亦步亦趨,而凡君對衛氏稱臣一日,幽州亦必為大周疆土絕無悖逆。”
這位雄踞北方的兩鎮節度是心懷野望之人,隻是又分明與施鴻杜澤勳之流大為不同——他有橫刀立馬抵禦外侮的膽氣和血性,亦懷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是非之心,即便他之所言字字皆不為方獻亭所喜,卻也依舊能得他幾分另眼相待。
“既如此……”他當時僅這樣答,“我當可將腹背托付於君。”
事到如今他已無暇再去厘正四方臣子對天家的忠義之心是否純粹,定疆之事迫在眉睫,隻要謝氏安分守己他便無所謂他們因何而從朝廷之命;隻是他的確漸漸感受到了些許難以言喻的危險——過去天下人皆不會對方氏之忠生疑,如今謝辭卻可當著他的麵說出“改朝換代”、“另立新天”的大逆之言,難道是因此前南境一役、他在世人眼中已對天家懷有不臣之心了麽?
隱隱的不安壓在心底,更沉重的卻是對既往人事的掛懷與負罪——他甚至不敢想,倘若父親親眼得見今日之方氏在他治下走上了怎樣一條荒唐謬誤之路會露出何等失望沉痛的神情,他的一生都在捍衛潁川方氏至清之名,而他,卻讓它沾染汙穢難以洗清。
“三哥……”
神思飄搖間她的聲音忽然傳來,便像一隻柔弱的手緩緩將他從半空拉回地麵——她正蹙著眉看他,明明方才還在鬧著小脾氣此刻卻又顯得擔憂體恤起來了,大約他那片刻的惶惑傷懷也沒能瞞過她,他們之間總有一種近乎玄妙的羈絆牽扯。
他低頭吻住她、溫情之外又有幾分急切,其實今夜不單是她一個人感到孤獨、離開她的他同樣也不知該去向何處——他們彼此撫慰相互取暖,一個平庸的吻也是幹柴烈火,有時自覺是被雙雙被到窮途末路,可有時又覺得好像是他們自己捐棄了那些順遂坦途偏要與對方一同撞破南牆。
“鶯鶯……”
他的聲音變了,那個獨特的稱呼讓她知道他已然動情——她全然被取悅了,忍不住在他懷裏發出滿足的喟歎,可其實一顆心還是幹渴的,她緊緊抓住他衣襟的手也仍在微微打顫。
“我應了熹兒,今夜要同他一起守歲……”
她說著推拒的話,可卻又攀著他的肩膀不停討要他的親吻。
“……我,我該走了。”
多麽煞風景,可其實他們誰都沒指望今夜能相守在一起,苟且放縱隻配得到陰影角落裏短暫的歡愉、一切體麵與坦然都注定與他們毫不相關;他平複著呼吸將她用力擁在懷裏,連手都要嚴絲合縫扣住她纖細的腕,那一刻他分明不想讓她走,不知是保護還是占有的欲望讓他不想她在這樣的夜晚陪在別人身旁。
“……去吧。”
可他還是放開了她,在離別前輕輕替她理順微亂的發髻;她被吻得神思朦朧,凝視他的眼波像是蒙著一層霧,零落的瓊英像也知曉她的不舍、代她纏纏綿綿地落在他的衣襟,偶有一片落在他的鬢間,那光景又同當年錢塘湖心重疊成一個了。
她踮起腳伸手替他拂去,難得不覺得錢塘舊夢是什麽值得懷念的美事,大約因為那一次分別實在太過慘痛、而在如今這個他即將再次離朝的當口更顯得有些不吉利。
“你要給我寫信……”
她命令他,語氣是強硬的,可神情卻脆弱得像是要哭了。
“不許久不提筆,不許隻談軍務——要每日都寫、寫些有趣的事……”
他聽到這裏還是笑了,像是覺得她孩子氣,溫柔的眼底寫滿憐愛,他的聲音低柔得像一場幻景:“我是出去打仗,哪來的什麽趣事。”
“無趣的事也要寫——”
她卻很堅持,也不覺得自己沒理。
“寫你何時晨起、何時入睡,如何飲食、如何行軍……事無巨細全部都要寫,每日都要有書信送回金陵!”
她像一定要得到他的承諾,務求此次能同十年前有些不同;他歎息著全都應了,也不說有時晝夜行軍將是整日都在馬上、根本無暇展卷為誰留下隻言片語。
“我不要什麽洛神賦,也不要什麽望春山……”
她再次回到他懷裏、側耳聽著他胸膛間真切的心跳。
“什麽勝敗、什麽榮辱,什麽還都、什麽中興……這些都不要緊。”
“我隻有一個心願,便是你能好好活著。”
“你已經騙過我一次了……”
“三哥……你不能再失約了。”
……那一年的除夕終究沒有落雪。
滿園的梅花開至極盛、可其實沒有哪怕一枝是他親手為她所植,他們躲藏在其實並不屬於他們的花色間,隻有悲傷的相依可為他們自己追溯考據。
“我知道……”
他隻能這樣應答,自知刀鋒那端同時還係著她的性命。
——可你也該知道的。
……我從不想欺騙你。
第157章
戰爭再次開始了。
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越江北伐, 至於襄州再向西進劍指長安,整個中原風雲突變,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久困北地之遺民早引頸張望盼王師歸來, 如今再見方氏旌旗皆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潁川軍所過之處萬民下拜高呼萬歲、確比聖駕親臨來得陣仗更大;然而江南之地的民心卻已在不知不覺間生出些許變數——新政以來民生向好、土地清查卓有成效, 許多州縣的百姓皆分得土地過上了難得安穩的日子, 而戰事一起天下又亂、大軍在外日費無數,一切資財都要從好不容易方才略微豐裕的國庫裏出,山一般的重負分割成千千萬萬塊、不由分說壓在了每個一心隻渴望太平的升鬥小民身上。
怨責之聲自南而起,然而在克複中原還於舊都的宏大願景麵前也終究是被壓了下去, 金子一般珍貴的糧草源源不斷越過大江運往前方, 舉國之物力都在這一刻被調動到了極致;方氏也終歸並未讓人失望, 元月之後捷報頻傳,越襄州後又向北再得金州, 商州已然在望、再向西北百裏便是牽動天下人心的雍州京畿, 長安故地正在眼前,又豈能不令萬民心潮澎湃翹首跂踵?
長安那個偽朝廷一見方氏來勢洶洶、自然立馬便要轉頭向突厥王庭求援,胡人也明白長安在大周官民心中的分量, 心知此地若失則中原不複、他們會被方獻亭一鼓作氣逐回西北蠻荒之地,是以即便國力虛空也還是紅了眼睛拚死應戰, 同時又頻頻遣使去往東突厥與都羅密談、敦促他盡快掃清治下主和一派勢力而與之同向大周宣戰。
形勢瞬息萬變, 軍報每日一次雷打不動送入台城,朝野上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緊緊地盯著,便是少帝也禁不住寢食難安坐臥不寧。
捷報來時他歡欣鼓舞,稍有遇挫又獨坐愁城, 少年心性到底不穩,他還是太過年輕未足主政——那日陳蒙按例入宮為天子講學, 正逢捷報呈來稱君侯將渡漢水而與鍾曷部激戰、親斬其子鍾濟之首,三軍士氣鼓舞、如今已於漢水之北屯兵欲將西進。
“好,好——”
少帝大悅,此前揪了數日的心終於能再艱難吞回肚裏,振奮之下雙頰漲紅,激動得在殿中來回踱步。
“方侯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神將!朕沒有信錯人!”
“長安將複天下將定!我朝中興指日可待!”
左右宮人聞言皆拱手賀喜,好聽的吉祥話倒豆一樣哄得少帝龍顏大悅,唯獨王穆與陳蒙對視一眼,眼中各自愁雲密布。
“難道陛下便不擔心麽?”
陳蒙眉頭緊鎖看向這個自己一手教養長大的少年。
“如今舉國財力物力皆在君侯之手,兵部上下又皆為方氏一族所把持,其一念可定疆退敵、一念可反戈內攻,若果有擁兵自重之心……陛下又當如何應對?”
“反戈”二字十足可怖,少帝卻並不以為意——他並不知曉自己母後與那位強臣的奸情,自然也就不能明白太傅心底沉重的憂慮。
“太傅這是何意?”
他甚至有些替方氏不平。
“方侯浴血在前為國征戰,朝廷自當為他籌措糧草鋪平道路,又豈可杯弓蛇影疑神疑鬼、令忠誌之士蒙受冤屈失望寒心?”
王穆一聽這話急得臉色幾變、或許當時便想將自己埋在心底十數年的秘密和盤托出,陳蒙卻知少帝這些年皆被養在太後身邊、兩人雖非母子卻情誼甚篤,貿然揭破一切或許不單不會令少帝警戒、反而還易勾起他的叛逆之心——與方氏相比他們握在手中的籌碼實在太少,要讓它們發揮出最極致的效用必須精心挑選最合適的時機,而現在,顯然還不是時候。
“權重望崇登峰造極,臣強至此古來罕有……”
此刻他隻能如此開口,一字一句皆是沉重。
婁桐聞言扭頭瞪了他一眼、大約是不滿丈夫在人前說自己的壞話,夫妻間的親密總是旁人插不進的,即便是親妹妹也隻能做個局外人罷了;宋疏妍在一旁看著,漸漸也就隻能沉默下去,還是婁桐先察覺了她的遊離、於是連忙悄悄在衣袖下拉了丈夫一把,又主動同小姑道:“宮中風景獨好,能來見見也是這孩子的福氣,哪裏就算乏累了?”
宋明真遲一步才意識到自己冷落了妹妹、一時心中也是十分愧疚,轉頭又附和:“正是了——我們一同守歲、就像小時候一樣……”
小時候?
這又是不聰明的話,難免要讓宋疏妍思及一些不甚順遂的往事,年年新歲都是離開外祖母的日子、偌大的宋府更難尋一個安穩的角落,她其實一直都不喜歡的。
第156章
“家中長輩怕都還在等著, 我又豈敢一直霸著你們?”
她卻隻搖頭笑笑,將心中的哀傷藏得很好——父親去後宋家已是天翻地覆,二哥便將他的生母吳氏接到了自己身邊生活, 想來他們早已約定要一同守歲、如今這時辰歸家都已算是很晚了。
“隻是想見一見罷了,如今也見過了, ”她的笑容淡淡的, 如同滿園盛開的瓊英一般美麗,“哥哥嫂嫂快帶晗兒回去吧,臘月風寒,仔細孩子著了涼。”
宋明真和婁桐對視一眼、各自的神情都有些為難, 宋疏妍看出他們對她的記掛, 嘴角笑意更濃了些, 說:“回去罷,待嫂嫂平安生產, 我可要做頭一個抱那孩子的人。”
一場匆匆的會麵就這樣結束, 宋疏妍又獨自在水榭中待了好一會兒才有力氣起身離開,抬頭時又見遠處的望山樓、不自覺還是看得出了神,但其實悲傷並沒有幾分, 她畢竟一直算得上是堅強,非要一個人獨處其實也不是不行的。
收回目光向梅林外而去, 那個夜晚萬事俱備卻偏偏少了一場雪, 泥土之間到處都是飄落的花瓣,它們是花的屍骨、不幸都葬在這新歲將至的前夜了;她不知自己何時也將成為其中的一員,轉過最高大的一株花樹時卻在它的陰影裏看到了那個男子,他一定已經等了她很久, 深紫的官服上綴滿零落的花瓣,聽到她來便側首看向她, 仔細想想這個看似冷清的人其實一直都是對她有求必應的。
“……你不是離宮了麽?”
她一邊向他走近一邊這樣無謂地發問,語氣中的情致複雜到難以拆解——好像有一點惱怒,又好像有一點委屈。
他都明白的,知道自己是如今這世上唯一一個能讓她使些小性子的人,眼尾的淚痣也是濃情,世上除她之外不會再有第二人知曉這個男子的細致與溫柔。
“今夜是除夕,”他答她,“來陪你守歲。”
守歲?
她像一下被戳中了、眼眶倏爾泛起了紅,不知何故又不想暴露突如其來的感性,盡管自己也知曉什麽高明的假裝在他麵前都是於事無補;他像歎了口氣,終於從陰影中走出來伸手將她擁進懷裏,深紫的衣袖已然盈滿梅花的冷香,唯獨無人問津處才是可容他們度夢的淨土。
“你還有我……”
他這樣告訴她。
“疏妍,我不會走。”
那真是含混又狡猾的話,幾個字便將她心底的怯懦和脆弱都揭破,所謂除夕亦是一個苛刻的節日,會讓那些身邊空蕩的人顯得那般格格不入。
“什麽不會走……”
她又說起別扭的話了,也不知怎麽在他麵前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任性。
“你明明又要離朝了,還說這些空話騙我。”
她明明知道他在說什麽、卻偏偏要這樣曲解抱怨,他笑了、聲音低沉又好聽,十數年前在商州官道上尚還相隔一道窗牖,如今卻終於極近地出現在她耳畔了。
“不想你走……”
她心底的情感一瞬翻湧,對他的依戀從來有增無減,此時伸手緊緊抱住他,就像抱著溺斃之前最後一塊救命的浮木。
“我真的……很怕你走……”
她的身體在微微發抖,盡管分別已是常態卻仍次次傷筋動骨,她實在沒有什麽長進,甚至比當初在錢塘分別時更恐懼不安;安慰的話他這些日子已說過幾輪,如今也確再沒什麽新鮮的可以說來寬她的心,到頭來竟隻有不解風情地同她說起形勢,實是最粗拙無用的一種調解。
“你當知道此次戰事的不同,謝辭此來金陵對我也是一種助力……”
太清年間戰事不斷,幾乎回回都是被迫應戰疲於奔命,此番北伐卻是朝廷主動向叛黨和胡人宣戰、其中調整綢繆的餘裕確比過去多上不少;謝辭當初在幽州曾受方氏援兵之恩,無論對方賀還是方獻亭皆心存敬意,眼下肯親至金陵賀歲、對江北局勢的穩定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方氏臣節至重,君侯亦是風骨卓然,隻是天下大勢分合難定,有時卻非人力所能挽回……”
謝辭曾這樣對方獻亭坦言。
“以潁川之勢與君侯之威、若謀自立必有從者千萬,世間既無能存百代之屋椽、便無可傳萬世之王朝,君侯若可割棄諸般牽絆,自當另見一番天地。”
“我無方氏忠烈之心、亦對周室並無留戀,改朝換代原本尋常,衛姓恐已氣數將盡……隻是我與天下人同敬方氏,今自可許君侯一諾:若君有另立新天之念,謝氏必附驥攀鱗亦步亦趨,而凡君對衛氏稱臣一日,幽州亦必為大周疆土絕無悖逆。”
這位雄踞北方的兩鎮節度是心懷野望之人,隻是又分明與施鴻杜澤勳之流大為不同——他有橫刀立馬抵禦外侮的膽氣和血性,亦懷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是非之心,即便他之所言字字皆不為方獻亭所喜,卻也依舊能得他幾分另眼相待。
“既如此……”他當時僅這樣答,“我當可將腹背托付於君。”
事到如今他已無暇再去厘正四方臣子對天家的忠義之心是否純粹,定疆之事迫在眉睫,隻要謝氏安分守己他便無所謂他們因何而從朝廷之命;隻是他的確漸漸感受到了些許難以言喻的危險——過去天下人皆不會對方氏之忠生疑,如今謝辭卻可當著他的麵說出“改朝換代”、“另立新天”的大逆之言,難道是因此前南境一役、他在世人眼中已對天家懷有不臣之心了麽?
隱隱的不安壓在心底,更沉重的卻是對既往人事的掛懷與負罪——他甚至不敢想,倘若父親親眼得見今日之方氏在他治下走上了怎樣一條荒唐謬誤之路會露出何等失望沉痛的神情,他的一生都在捍衛潁川方氏至清之名,而他,卻讓它沾染汙穢難以洗清。
“三哥……”
神思飄搖間她的聲音忽然傳來,便像一隻柔弱的手緩緩將他從半空拉回地麵——她正蹙著眉看他,明明方才還在鬧著小脾氣此刻卻又顯得擔憂體恤起來了,大約他那片刻的惶惑傷懷也沒能瞞過她,他們之間總有一種近乎玄妙的羈絆牽扯。
他低頭吻住她、溫情之外又有幾分急切,其實今夜不單是她一個人感到孤獨、離開她的他同樣也不知該去向何處——他們彼此撫慰相互取暖,一個平庸的吻也是幹柴烈火,有時自覺是被雙雙被到窮途末路,可有時又覺得好像是他們自己捐棄了那些順遂坦途偏要與對方一同撞破南牆。
“鶯鶯……”
他的聲音變了,那個獨特的稱呼讓她知道他已然動情——她全然被取悅了,忍不住在他懷裏發出滿足的喟歎,可其實一顆心還是幹渴的,她緊緊抓住他衣襟的手也仍在微微打顫。
“我應了熹兒,今夜要同他一起守歲……”
她說著推拒的話,可卻又攀著他的肩膀不停討要他的親吻。
“……我,我該走了。”
多麽煞風景,可其實他們誰都沒指望今夜能相守在一起,苟且放縱隻配得到陰影角落裏短暫的歡愉、一切體麵與坦然都注定與他們毫不相關;他平複著呼吸將她用力擁在懷裏,連手都要嚴絲合縫扣住她纖細的腕,那一刻他分明不想讓她走,不知是保護還是占有的欲望讓他不想她在這樣的夜晚陪在別人身旁。
“……去吧。”
可他還是放開了她,在離別前輕輕替她理順微亂的發髻;她被吻得神思朦朧,凝視他的眼波像是蒙著一層霧,零落的瓊英像也知曉她的不舍、代她纏纏綿綿地落在他的衣襟,偶有一片落在他的鬢間,那光景又同當年錢塘湖心重疊成一個了。
她踮起腳伸手替他拂去,難得不覺得錢塘舊夢是什麽值得懷念的美事,大約因為那一次分別實在太過慘痛、而在如今這個他即將再次離朝的當口更顯得有些不吉利。
“你要給我寫信……”
她命令他,語氣是強硬的,可神情卻脆弱得像是要哭了。
“不許久不提筆,不許隻談軍務——要每日都寫、寫些有趣的事……”
他聽到這裏還是笑了,像是覺得她孩子氣,溫柔的眼底寫滿憐愛,他的聲音低柔得像一場幻景:“我是出去打仗,哪來的什麽趣事。”
“無趣的事也要寫——”
她卻很堅持,也不覺得自己沒理。
“寫你何時晨起、何時入睡,如何飲食、如何行軍……事無巨細全部都要寫,每日都要有書信送回金陵!”
她像一定要得到他的承諾,務求此次能同十年前有些不同;他歎息著全都應了,也不說有時晝夜行軍將是整日都在馬上、根本無暇展卷為誰留下隻言片語。
“我不要什麽洛神賦,也不要什麽望春山……”
她再次回到他懷裏、側耳聽著他胸膛間真切的心跳。
“什麽勝敗、什麽榮辱,什麽還都、什麽中興……這些都不要緊。”
“我隻有一個心願,便是你能好好活著。”
“你已經騙過我一次了……”
“三哥……你不能再失約了。”
……那一年的除夕終究沒有落雪。
滿園的梅花開至極盛、可其實沒有哪怕一枝是他親手為她所植,他們躲藏在其實並不屬於他們的花色間,隻有悲傷的相依可為他們自己追溯考據。
“我知道……”
他隻能這樣應答,自知刀鋒那端同時還係著她的性命。
——可你也該知道的。
……我從不想欺騙你。
第157章
戰爭再次開始了。
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越江北伐, 至於襄州再向西進劍指長安,整個中原風雲突變,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久困北地之遺民早引頸張望盼王師歸來, 如今再見方氏旌旗皆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潁川軍所過之處萬民下拜高呼萬歲、確比聖駕親臨來得陣仗更大;然而江南之地的民心卻已在不知不覺間生出些許變數——新政以來民生向好、土地清查卓有成效, 許多州縣的百姓皆分得土地過上了難得安穩的日子, 而戰事一起天下又亂、大軍在外日費無數,一切資財都要從好不容易方才略微豐裕的國庫裏出,山一般的重負分割成千千萬萬塊、不由分說壓在了每個一心隻渴望太平的升鬥小民身上。
怨責之聲自南而起,然而在克複中原還於舊都的宏大願景麵前也終究是被壓了下去, 金子一般珍貴的糧草源源不斷越過大江運往前方, 舉國之物力都在這一刻被調動到了極致;方氏也終歸並未讓人失望, 元月之後捷報頻傳,越襄州後又向北再得金州, 商州已然在望、再向西北百裏便是牽動天下人心的雍州京畿, 長安故地正在眼前,又豈能不令萬民心潮澎湃翹首跂踵?
長安那個偽朝廷一見方氏來勢洶洶、自然立馬便要轉頭向突厥王庭求援,胡人也明白長安在大周官民心中的分量, 心知此地若失則中原不複、他們會被方獻亭一鼓作氣逐回西北蠻荒之地,是以即便國力虛空也還是紅了眼睛拚死應戰, 同時又頻頻遣使去往東突厥與都羅密談、敦促他盡快掃清治下主和一派勢力而與之同向大周宣戰。
形勢瞬息萬變, 軍報每日一次雷打不動送入台城,朝野上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緊緊地盯著,便是少帝也禁不住寢食難安坐臥不寧。
捷報來時他歡欣鼓舞,稍有遇挫又獨坐愁城, 少年心性到底不穩,他還是太過年輕未足主政——那日陳蒙按例入宮為天子講學, 正逢捷報呈來稱君侯將渡漢水而與鍾曷部激戰、親斬其子鍾濟之首,三軍士氣鼓舞、如今已於漢水之北屯兵欲將西進。
“好,好——”
少帝大悅,此前揪了數日的心終於能再艱難吞回肚裏,振奮之下雙頰漲紅,激動得在殿中來回踱步。
“方侯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神將!朕沒有信錯人!”
“長安將複天下將定!我朝中興指日可待!”
左右宮人聞言皆拱手賀喜,好聽的吉祥話倒豆一樣哄得少帝龍顏大悅,唯獨王穆與陳蒙對視一眼,眼中各自愁雲密布。
“難道陛下便不擔心麽?”
陳蒙眉頭緊鎖看向這個自己一手教養長大的少年。
“如今舉國財力物力皆在君侯之手,兵部上下又皆為方氏一族所把持,其一念可定疆退敵、一念可反戈內攻,若果有擁兵自重之心……陛下又當如何應對?”
“反戈”二字十足可怖,少帝卻並不以為意——他並不知曉自己母後與那位強臣的奸情,自然也就不能明白太傅心底沉重的憂慮。
“太傅這是何意?”
他甚至有些替方氏不平。
“方侯浴血在前為國征戰,朝廷自當為他籌措糧草鋪平道路,又豈可杯弓蛇影疑神疑鬼、令忠誌之士蒙受冤屈失望寒心?”
王穆一聽這話急得臉色幾變、或許當時便想將自己埋在心底十數年的秘密和盤托出,陳蒙卻知少帝這些年皆被養在太後身邊、兩人雖非母子卻情誼甚篤,貿然揭破一切或許不單不會令少帝警戒、反而還易勾起他的叛逆之心——與方氏相比他們握在手中的籌碼實在太少,要讓它們發揮出最極致的效用必須精心挑選最合適的時機,而現在,顯然還不是時候。
“權重望崇登峰造極,臣強至此古來罕有……”
此刻他隻能如此開口,一字一句皆是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