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該怎麽辦?
還有誰……可以再最後保護他們一次?
宮門內外天地迥異,朝廷與百姓不同、無論如何都不會承認光祐二年那場北伐是一場痛徹心扉的惜敗,相反更要體體麵麵張羅起一場慶功大宴,賀江北四州重回大周版圖。
入夜之後乾定宮中燈明如晝,群臣百官皆似年前賀歲一般於席間推杯換盞,太後與少帝都到了、唯獨遠歸的君侯遲遲不曾露麵,聽聞今日他入城後便獨自回了侯府閉門謝客,或許亦視今日之事為恥、不會赴宴了罷。
宋疏妍也知道的……他不願來。
打從她下詔命他棄長安還朝的那日起他便不肯再在奏報之外寄來信箋了,直到幾日前才終於有罕見的一封,展閱後卻隻見很短的一行字——
“歸期已定,不必相迎。”
她不知那句“不必”是什麽意思,或許他是惱了、不滿她為逼他南歸而命千機府強行將神略軍召回,也或許他隻是怯了、不願她親眼看見道旁百姓眼中的失望與怨恨——她疼痛又惶恐,幾近一載的分別實在太久,她的確感到自己就要撐不下去了。
但她還是聽了他的話,白日裏隻讓少帝一人去犒賞三軍。他如今年紀漸長、她也有意要將朝政漸都歸還,扶清殿與宮門相距甚遠,她隻能聽到三軍禮見天子時如洪鍾般回蕩的高呼,卻不能窺見半點那人夜夜出現在她夢裏的麵容。
此刻她坐在珠圍翠繞的金殿裏、正是這世上最後一個不曾與他重逢的人,心底的熱意早已冷去了,唯餘孤獨翻湧得與當初剛嫁去洛陽時一般厲害——她不知該去何處尋他,也不知該如何謀得一個答案,說到底他們之間任何事做決定的都是他,十年前在江上他要分開就分開、在錢塘他要相守便相守,十年後在此處他也同樣來去自由,被道道宮牆困住的人從來都隻有她一個罷了。
可最後……他還是來了。
從明燈之外寒涼的夜色裏,從月光之下空曠的禦庭中,矜貴的紫袍是無上權位的殊榮,那時瞧著卻莫名顯得寥落起來——他瘦了很多,幾乎就像當年在洛陽宮中再見時一樣瘦,峻厲的目光有種說不出的蒼冷,仔細想想也實在與十多年前那個“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的晉國公世子相去甚遠了。
大殿之上倏然一默,大約群臣那時都感到了一絲微妙的恐懼,唯獨陰平王冷冷勾唇輕蔑一笑、目光又與老神在在坐在隱蔽處的太傅一瞬相交;宋疏妍並沒瞧見這些,一顆心在餘光瞧見他衣角的那一刻便被揪到最緊,他的消瘦令她心疼,而他眼底分明的黯淡又讓她無助得想哭。
……三哥。
她在心底大聲地叫他、可其實自己也不知叫他究竟要做什麽,人都說什麽“欲語淚先流”,她卻連眼淚都是不被允許的;她看著他下跪,看著少帝神情為難地給他封賞,看著他麵無表情地重複著自先帝在時便許下的“拒不晉爵”的諾言,一切都跟過去一模一樣,可又好像已然漸漸麵目全非。
他並沒有看向她,她也無力再去探究這種回避背後的緣由——她隻想擁抱他,拚命地、用力地、歇斯底裏地、罔顧體統地擁抱他,這世上總要有人真心實意地為他的歸來慶賀,無論他是否帶回了勝利,也無論他自己是悲是喜。
“孤有些醉了,要去更衣……”
她聽到自己這樣告訴身邊的少帝,聲音微微顫抖、其實那時多少已算有幾分失態,她想坐在下首的那人一定聽懂了她的暗示,隻是不知會否如她所願與她相見罷了。
“若孤回來得晚了……陛下便自命他們散去吧。”
第161章
偏殿中是一片靜默。
她屏退左右獨自隱入門內的陰影, 唯一的光亮便是窗外簷下微微搖曳的宮燈,辜月的寒風十分淒冷,此刻嗚嗚不停地吹著、像是有人低低在她耳邊啜泣。
她很冷, 未燃炭盆的宮殿在這時節便是淩冽的冰窖,她不怕黑也不怕孤獨, 隻怕那個等待已久的人不肯再來——甚至她也怕他來, 怕他眼底積蓄的寒霜太厚,而她殘存的餘溫已無法再將它融化。
直到——
吱呀。
她聽到門扉幾不可察的響動,下一刻微弱的腳步聲便漸漸向她靠近,窗外宮燈朦朧的亮光映照出那人深紫的衣袖和目下眼淚般的小痣, 她的手一瞬抖得更加厲害, 笨拙的口舌又像是被逼人的寒氣凍住了。
“三哥……”
她隻會這樣叫他, 可憎的黑暗讓她無法看清他的臉,而他也不需要她說話、下一刻便忽然低頭狠狠吻住了她的唇, 有力的大手緊箍住她的後腰、讓她以為自己下一刻就要被他碾碎了。
……暴烈的吻!
那麽沉默又危險, 突如其來的親密分明正是絕望的癲狂,她的背被重重抵上身後的木門、男子幾乎失控的力道讓她感到一陣激烈的痛——她莫名又想起了一年多前在梅林水榭那個酩酊混沌的吻,賜婚的聖旨被他丟棄在地、她則像是瀕死的困獸被他毫不憐惜地撕扯。
她抵抗不了他, 被用力撕開衣襟時酸澀的喉嚨也隻能發出壓抑的喘息,他根本不與她說話、隻有眼睛在黑暗中死死盯著她的臉, 下一刻又不由分說將她反壓在門上, 衣裙被不知廉恥地掀起,他的欲望強橫到令她難以招架。
“三哥——”
她慌亂地叫他,手拚命向後伸去渴盼他能將她拉住,他卻根本顧不上理會、隻低頭在她頸間粗暴狂亂地親吻, 粗重淩亂的喘息甚至讓她分不清究竟是冰冷還是滾燙——她終於胡亂抓住了他的手臂,想要回頭看看他的臉卻又被他禁錮著動彈不得, 難耐的痛苦和滅頂的快感一同降臨,她被他逼到連呻丨吟都支離破碎。
而最後,他竟……
“啊——”
她失聲叫了出來,不敢置信地感覺到一陣熱流在身體裏湧動,他的手正緊緊握著她的腰、甚至不許她有一絲一毫的掙紮;她眼前是一片光怪陸離,窗外搖曳的宮燈都已變得有些模糊,一切卻還沒有結束,翻騰的雲雨在短暫的停歇後再次開始激蕩。
她受不住了、門扉被頂撞得一下一下發出沉悶的響聲,但凡有一個宮人從此地經過便會撞破他們殃及生死的秘密;他卻好像已經渾不在意,在這個頹唐崩潰的世界隻一心一意要將她抓住,放縱的親吻是末日傾倒的烙印,向他們透露一切都將走向終結的宿命。
一切結束時她已渾身脫力站都站不住,他則終於大發慈悲伸手將她抱進懷裏,不是方才那樣凶狠乖戾的力道、而又變得輕柔仔細小心翼翼了。
她哭了,不知為何眼淚一刻不停地掉、一滴一滴落在他的胸口,他像被灼傷一樣顫抖著弓起了腰,深邃的雙眼在陰影裏沒有照進一絲飄搖的亮光。
“鶯鶯……”
他也終於又肯開口喚她,低沉的聲音痛苦到幾乎破碎,她無法確定那一刻他是不是也流淚了。
“……對不起。”
……對不起?
她不明白他道歉的理由,是為方才的粗暴還是世人苛責下勝也是敗的結果,明明什麽都沒有做錯的,為什麽卻還要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對什麽都沒有做過的人道歉呢?
她哭得更凶,但其實人早已被掏空了,無力的雙手最後環抱住他的肩頸,她在他隱秘的懷抱裏痛徹心扉肝腸寸斷。
“不要再說對不起……”
她拚命在他緊密到幾乎窒息的懷抱裏搖頭。
“……你再也不要同任何人說對不起……”
那一刻他的氣息更冷也更熱,女子裸丨露的肩頭亦曾感到一刹疼痛的濕潤,她其實一直心甘情願一生與他在無人問津的角落相依為命,卻又知曉他絕無可能獨善其身而遠看山下洪水滔天。
“今夜跟我走吧……”
他的低語卻又縈繞在耳畔。
“鶯鶯……我有些累了。”
那是一個如夢般荒唐的夜晚。
他們都早早從人心鬼蜮的金殿上逃離,漆黑的夜色正是上佳的掩護,她隨著他一起穿過重重宮闕向高牆外的天地奔去,在城門之下看到如老友般許久未見的濯纓。
二哥也在的,身著金甲的親勳翊衛羽林中郎將本該常在太後左右護駕、如今卻幫著一個外人助她逃出宮門——他看向他們的眼神很複雜,好像有些心疼,更多的卻是擔憂與不認同。
“三哥……”
他看著方獻亭欲言又止,對方卻隻沉默堅決地從他手中接過韁繩,宋疏妍半低著頭不敢看哥哥的眼睛,被愛人扶上馬後才聽他對二哥道:“天明前我會送她回來……多謝。”
二哥沒有應答,緊鎖的眉頭早已表明他的立場,他們卻都不肯回頭,或許那時即便明知前方是深淵地獄也要不可救藥地一同下墜;濯纓在淒淒寒風中發出一聲響亮的嘶鳴,寂靜的夜裏顯得尤為清晰,數道宮門的守衛皆知那是君侯的馬,無人膽敢阻攔他的去路、更無人膽敢窺探被他擁在身前的那個身著鬥篷頭戴兜帽的女子的真容。
他們便這樣一路暢通無阻地向外而去,森嚴無邊的台城也漸漸被拋在身後了,宋疏妍本從未指望自己此生還能有機會跨出那道門、甚至心底也早當那裏是自己的墳墓,如今高牆外的天地卻竟就如此容易地出現在自己眼前,雲間的明月是前所未見的皎潔,甚至迎麵吹來的冷風也是絕無僅有的颯爽。
她有些畏懼又有些新奇,正像籠中雀鳥頭回麵對突然打開的牢門一般不知所措,飛揚的馬蹄聲回響在耳邊,令她的心也不禁跟著越跳越快。
“怕麽?”
他在她耳邊詢問、手一直牢牢圈在她的腰間,她恍惚間像回到了過去與他一同乘馬在驪山深林中飛馳的時光,隻是絕沒有半點那時的惶恐與委屈、隻感到罕見的亢奮與不合時宜的暢意。
“我不怕——”
她大聲回答他,離宮門越遠嘴角的笑容便越明朗。
“它還能跑得更快些嗎——”
她是在說濯纓,那通靈的畜牲像是聽懂了、嘶叫一聲立刻跑得更快,她險被它顛下背去、被身後的男子扶穩後又笑得更加開懷,高聳的宮門在身後變成小小一個黑點、再一眨眼便徹底看不見了。
“我們要去哪裏——”
她回頭看向自己的愛人,隔著兜帽的白紗也能看清男子英挺俊美的麵容,突如其來的恣肆正像一場不計後果的私奔,他是亂流中唯一肯與她以卵擊石的同路人。
他並不作答、隻帶著她縱馬向台城外的長街燈火而去,精巧靈秀的金陵城是而今天下尚未受戰火波及的洞天福地,新政以來城中坊牆破除大半、宵禁時間也縮短了整兩個時辰,往來百姓張羅叫賣、便是到了二更也可自由出入通行,大大有利於江南商業的發展;隻是北伐大戰掏空了國家的底子,田間農人早無顆粒可收、江湖商賈亦無片羽在手,尋常百姓麵黃肌瘦連一頓飽飯都難吃上、又哪來的餘裕到這南都子時方歇的集市上瀟灑快活?
濯纓漸漸放緩了步子,宋疏妍這才漸漸看清了這蕭索慘淡的人間世相——說來好笑,她垂簾主政已有兩載、此前跟隨先帝熟悉各地民情也有六七年光景,真正如這般踏入市井也還是入宮後的頭遭,上位者的一言一行是雷霆也是雨露,一念可予蒼生福祗、一念可毀萬家太平。
她時常覺得自己已然盡力,仔細回想在政務上亦不曾有什麽遺憾的過失,可百姓的確過得不好,甚至反而越來越糟——她記得很清楚,令和年間人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即便家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難處、人們也仍相信自己日後可以過得很好——現在這種光亮消失了,今日是刀山、明日更未必不是火海,每個人臉上都隻有得過且過的麻木,以及更酸辛的、仿佛知曉浩劫降至的彷徨與痛苦。
強烈的愧疚湧上心頭,而更強烈的卻是陣陣無力的失措——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麽,回想過去也不知哪一步可以走得更好,也許她的確是無能的、無法擔負這個命途多舛的國家走得更久;她的身後也是一片靜默,那個男子一向與她心意相通,此刻眼中看到與她同樣的外物、想來所想大約也是十分相近,隻是他們實在都累得狠了,當時也無法再開口給對方什麽撫慰,虛妄的話自可以說上一百一千句,可到頭來又能有幾分用呢?
他們便也不白費力氣,索性沉默著一直乘馬在街上遊逛,青溪穿城而過、永遠那般寧靜地流淌,兩岸的燈影也依舊輝煌、無論到了什麽年月這世上總會有人富貴有餘衣食無憂——宋疏妍直到那一刻才真正明白,原來自己不喜歡的從來都不僅僅是這座劣跡斑斑的金陵城,而是這一切浮光掠影背後冷漠疏離的人情人心,少時在宋家那些波折的記憶不過隻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索引,其實無論換成哪裏都是一般模樣罷了。
淩亂的心緒起起伏伏,直到子時將至人群散去方才漸漸恢複平靜,金吾衛的巡夜擊鼓之聲已然傳來,像在催促著一個空前絕後的夜晚的落幕。
第162章
“……我們要回去了麽?”
她說“回”, 大約也知道自己的歸處在哪裏,他聽了卻一皺眉、不回馬轉向宮城卻反在市井中走得更深;她一瞬訝異、也不知他的打算,蕭索的寒風還在吹著, 她隻有躲在他懷裏才不會感覺到冷。
“對岸是絳雲樓,你還記得麽?”
他忽然問她, 目光投向燈影已暗的青溪之右, 她隨他一起看過去、一時眼前也劃過十年前的不少舊事,薑氏尚在時的音容笑貌、窗外花船上的靡音豔詞、一家姐妹間的爭風吃醋……如今想來都已經很遠,像是前世發生的似的。
“記得,”她莞爾, 又看向他, “也聽聞你至今還是常去。”
他聽言一笑, 兩人間連打趣都有默契,虧得他們不曾在金陵一同度過多少日子、不然今夜的回憶可要多到數不清了。
“你想回錢塘看看麽?”
他又問她, 話卻讓她不知怎麽答, 她知他今夜十分不尋常,神情漸漸也更擔憂:“三哥……”
“我想去看看……”
他卻徑自說了下去,像並沒聽到她的低喚。
“石函與玉皇都是好去處, 當初來往匆忙,若是重遊還當多留出些時日。”
“潁川我也有許久不曾回去了……之後若還有望歸家, 也盼你能同我一起。”
他的語氣很平、似乎並無什麽悲喜, 她聽了卻覺得酸楚,明白這都是一些不可能達成的希冀;可她還是點頭,拋開方才的憂慮、努力笑得更明朗些,答:“好, 就我們兩人同去,不許旁人來打擾。”
話音剛落濯纓便打了個大大的鼻響, 像是真能聽懂她的話、提醒她還應把它也一道帶上;這回她是當真笑起來了,伸手輕輕撫摸它的鬃毛,哄:“自然也要帶著你的——他離不開你嘛。”
它像是滿意了、在她的撫摸下舒服地晃了晃脖子,舒緩的步伐透著愜意,在這空無一人的長街上慢慢踱步;宋疏妍實在感慨,想自己與這馬的緣分著實不淺,當初在驪山時它還對她凶得很、後來到錢塘也是愛答不理,未料十餘年過去倒是相處和睦起來了,竟能容她像它的主人一樣撫摸親近。
“它也快要二十歲了吧……”
她輕聲問在身後環抱著自己的男子,語氣有些迷蒙。
他應了一聲,同樣輕輕伸手撫摸馬背,答:“尋常戰馬十五當退,它更辛苦些……陪我到如今。”
她知國中形勢不易,隴右原為放馬之地、失中原後軍中戰馬供給便十分匱乏,眼下朝中百官已鮮少有人能乘馬車、大多都以牛車為替,珍貴的馬匹征入軍中上了戰場,可見大周已捉襟見肘到何等地步;但他是主帥,實不該用一匹快要二十歲的老馬,濯纓雖則驍勇善戰、可上了年紀卻終歸不如壯年時靈巧,在戰場上稍有差池便會要了他的命,她其實還是希望他能讓自己更安全些。
“還是早些讓它歇息吧,”她輕輕歎息,“讓它留在宮中,下一次……”
還有誰……可以再最後保護他們一次?
宮門內外天地迥異,朝廷與百姓不同、無論如何都不會承認光祐二年那場北伐是一場痛徹心扉的惜敗,相反更要體體麵麵張羅起一場慶功大宴,賀江北四州重回大周版圖。
入夜之後乾定宮中燈明如晝,群臣百官皆似年前賀歲一般於席間推杯換盞,太後與少帝都到了、唯獨遠歸的君侯遲遲不曾露麵,聽聞今日他入城後便獨自回了侯府閉門謝客,或許亦視今日之事為恥、不會赴宴了罷。
宋疏妍也知道的……他不願來。
打從她下詔命他棄長安還朝的那日起他便不肯再在奏報之外寄來信箋了,直到幾日前才終於有罕見的一封,展閱後卻隻見很短的一行字——
“歸期已定,不必相迎。”
她不知那句“不必”是什麽意思,或許他是惱了、不滿她為逼他南歸而命千機府強行將神略軍召回,也或許他隻是怯了、不願她親眼看見道旁百姓眼中的失望與怨恨——她疼痛又惶恐,幾近一載的分別實在太久,她的確感到自己就要撐不下去了。
但她還是聽了他的話,白日裏隻讓少帝一人去犒賞三軍。他如今年紀漸長、她也有意要將朝政漸都歸還,扶清殿與宮門相距甚遠,她隻能聽到三軍禮見天子時如洪鍾般回蕩的高呼,卻不能窺見半點那人夜夜出現在她夢裏的麵容。
此刻她坐在珠圍翠繞的金殿裏、正是這世上最後一個不曾與他重逢的人,心底的熱意早已冷去了,唯餘孤獨翻湧得與當初剛嫁去洛陽時一般厲害——她不知該去何處尋他,也不知該如何謀得一個答案,說到底他們之間任何事做決定的都是他,十年前在江上他要分開就分開、在錢塘他要相守便相守,十年後在此處他也同樣來去自由,被道道宮牆困住的人從來都隻有她一個罷了。
可最後……他還是來了。
從明燈之外寒涼的夜色裏,從月光之下空曠的禦庭中,矜貴的紫袍是無上權位的殊榮,那時瞧著卻莫名顯得寥落起來——他瘦了很多,幾乎就像當年在洛陽宮中再見時一樣瘦,峻厲的目光有種說不出的蒼冷,仔細想想也實在與十多年前那個“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的晉國公世子相去甚遠了。
大殿之上倏然一默,大約群臣那時都感到了一絲微妙的恐懼,唯獨陰平王冷冷勾唇輕蔑一笑、目光又與老神在在坐在隱蔽處的太傅一瞬相交;宋疏妍並沒瞧見這些,一顆心在餘光瞧見他衣角的那一刻便被揪到最緊,他的消瘦令她心疼,而他眼底分明的黯淡又讓她無助得想哭。
……三哥。
她在心底大聲地叫他、可其實自己也不知叫他究竟要做什麽,人都說什麽“欲語淚先流”,她卻連眼淚都是不被允許的;她看著他下跪,看著少帝神情為難地給他封賞,看著他麵無表情地重複著自先帝在時便許下的“拒不晉爵”的諾言,一切都跟過去一模一樣,可又好像已然漸漸麵目全非。
他並沒有看向她,她也無力再去探究這種回避背後的緣由——她隻想擁抱他,拚命地、用力地、歇斯底裏地、罔顧體統地擁抱他,這世上總要有人真心實意地為他的歸來慶賀,無論他是否帶回了勝利,也無論他自己是悲是喜。
“孤有些醉了,要去更衣……”
她聽到自己這樣告訴身邊的少帝,聲音微微顫抖、其實那時多少已算有幾分失態,她想坐在下首的那人一定聽懂了她的暗示,隻是不知會否如她所願與她相見罷了。
“若孤回來得晚了……陛下便自命他們散去吧。”
第161章
偏殿中是一片靜默。
她屏退左右獨自隱入門內的陰影, 唯一的光亮便是窗外簷下微微搖曳的宮燈,辜月的寒風十分淒冷,此刻嗚嗚不停地吹著、像是有人低低在她耳邊啜泣。
她很冷, 未燃炭盆的宮殿在這時節便是淩冽的冰窖,她不怕黑也不怕孤獨, 隻怕那個等待已久的人不肯再來——甚至她也怕他來, 怕他眼底積蓄的寒霜太厚,而她殘存的餘溫已無法再將它融化。
直到——
吱呀。
她聽到門扉幾不可察的響動,下一刻微弱的腳步聲便漸漸向她靠近,窗外宮燈朦朧的亮光映照出那人深紫的衣袖和目下眼淚般的小痣, 她的手一瞬抖得更加厲害, 笨拙的口舌又像是被逼人的寒氣凍住了。
“三哥……”
她隻會這樣叫他, 可憎的黑暗讓她無法看清他的臉,而他也不需要她說話、下一刻便忽然低頭狠狠吻住了她的唇, 有力的大手緊箍住她的後腰、讓她以為自己下一刻就要被他碾碎了。
……暴烈的吻!
那麽沉默又危險, 突如其來的親密分明正是絕望的癲狂,她的背被重重抵上身後的木門、男子幾乎失控的力道讓她感到一陣激烈的痛——她莫名又想起了一年多前在梅林水榭那個酩酊混沌的吻,賜婚的聖旨被他丟棄在地、她則像是瀕死的困獸被他毫不憐惜地撕扯。
她抵抗不了他, 被用力撕開衣襟時酸澀的喉嚨也隻能發出壓抑的喘息,他根本不與她說話、隻有眼睛在黑暗中死死盯著她的臉, 下一刻又不由分說將她反壓在門上, 衣裙被不知廉恥地掀起,他的欲望強橫到令她難以招架。
“三哥——”
她慌亂地叫他,手拚命向後伸去渴盼他能將她拉住,他卻根本顧不上理會、隻低頭在她頸間粗暴狂亂地親吻, 粗重淩亂的喘息甚至讓她分不清究竟是冰冷還是滾燙——她終於胡亂抓住了他的手臂,想要回頭看看他的臉卻又被他禁錮著動彈不得, 難耐的痛苦和滅頂的快感一同降臨,她被他逼到連呻丨吟都支離破碎。
而最後,他竟……
“啊——”
她失聲叫了出來,不敢置信地感覺到一陣熱流在身體裏湧動,他的手正緊緊握著她的腰、甚至不許她有一絲一毫的掙紮;她眼前是一片光怪陸離,窗外搖曳的宮燈都已變得有些模糊,一切卻還沒有結束,翻騰的雲雨在短暫的停歇後再次開始激蕩。
她受不住了、門扉被頂撞得一下一下發出沉悶的響聲,但凡有一個宮人從此地經過便會撞破他們殃及生死的秘密;他卻好像已經渾不在意,在這個頹唐崩潰的世界隻一心一意要將她抓住,放縱的親吻是末日傾倒的烙印,向他們透露一切都將走向終結的宿命。
一切結束時她已渾身脫力站都站不住,他則終於大發慈悲伸手將她抱進懷裏,不是方才那樣凶狠乖戾的力道、而又變得輕柔仔細小心翼翼了。
她哭了,不知為何眼淚一刻不停地掉、一滴一滴落在他的胸口,他像被灼傷一樣顫抖著弓起了腰,深邃的雙眼在陰影裏沒有照進一絲飄搖的亮光。
“鶯鶯……”
他也終於又肯開口喚她,低沉的聲音痛苦到幾乎破碎,她無法確定那一刻他是不是也流淚了。
“……對不起。”
……對不起?
她不明白他道歉的理由,是為方才的粗暴還是世人苛責下勝也是敗的結果,明明什麽都沒有做錯的,為什麽卻還要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對什麽都沒有做過的人道歉呢?
她哭得更凶,但其實人早已被掏空了,無力的雙手最後環抱住他的肩頸,她在他隱秘的懷抱裏痛徹心扉肝腸寸斷。
“不要再說對不起……”
她拚命在他緊密到幾乎窒息的懷抱裏搖頭。
“……你再也不要同任何人說對不起……”
那一刻他的氣息更冷也更熱,女子裸丨露的肩頭亦曾感到一刹疼痛的濕潤,她其實一直心甘情願一生與他在無人問津的角落相依為命,卻又知曉他絕無可能獨善其身而遠看山下洪水滔天。
“今夜跟我走吧……”
他的低語卻又縈繞在耳畔。
“鶯鶯……我有些累了。”
那是一個如夢般荒唐的夜晚。
他們都早早從人心鬼蜮的金殿上逃離,漆黑的夜色正是上佳的掩護,她隨著他一起穿過重重宮闕向高牆外的天地奔去,在城門之下看到如老友般許久未見的濯纓。
二哥也在的,身著金甲的親勳翊衛羽林中郎將本該常在太後左右護駕、如今卻幫著一個外人助她逃出宮門——他看向他們的眼神很複雜,好像有些心疼,更多的卻是擔憂與不認同。
“三哥……”
他看著方獻亭欲言又止,對方卻隻沉默堅決地從他手中接過韁繩,宋疏妍半低著頭不敢看哥哥的眼睛,被愛人扶上馬後才聽他對二哥道:“天明前我會送她回來……多謝。”
二哥沒有應答,緊鎖的眉頭早已表明他的立場,他們卻都不肯回頭,或許那時即便明知前方是深淵地獄也要不可救藥地一同下墜;濯纓在淒淒寒風中發出一聲響亮的嘶鳴,寂靜的夜裏顯得尤為清晰,數道宮門的守衛皆知那是君侯的馬,無人膽敢阻攔他的去路、更無人膽敢窺探被他擁在身前的那個身著鬥篷頭戴兜帽的女子的真容。
他們便這樣一路暢通無阻地向外而去,森嚴無邊的台城也漸漸被拋在身後了,宋疏妍本從未指望自己此生還能有機會跨出那道門、甚至心底也早當那裏是自己的墳墓,如今高牆外的天地卻竟就如此容易地出現在自己眼前,雲間的明月是前所未見的皎潔,甚至迎麵吹來的冷風也是絕無僅有的颯爽。
她有些畏懼又有些新奇,正像籠中雀鳥頭回麵對突然打開的牢門一般不知所措,飛揚的馬蹄聲回響在耳邊,令她的心也不禁跟著越跳越快。
“怕麽?”
他在她耳邊詢問、手一直牢牢圈在她的腰間,她恍惚間像回到了過去與他一同乘馬在驪山深林中飛馳的時光,隻是絕沒有半點那時的惶恐與委屈、隻感到罕見的亢奮與不合時宜的暢意。
“我不怕——”
她大聲回答他,離宮門越遠嘴角的笑容便越明朗。
“它還能跑得更快些嗎——”
她是在說濯纓,那通靈的畜牲像是聽懂了、嘶叫一聲立刻跑得更快,她險被它顛下背去、被身後的男子扶穩後又笑得更加開懷,高聳的宮門在身後變成小小一個黑點、再一眨眼便徹底看不見了。
“我們要去哪裏——”
她回頭看向自己的愛人,隔著兜帽的白紗也能看清男子英挺俊美的麵容,突如其來的恣肆正像一場不計後果的私奔,他是亂流中唯一肯與她以卵擊石的同路人。
他並不作答、隻帶著她縱馬向台城外的長街燈火而去,精巧靈秀的金陵城是而今天下尚未受戰火波及的洞天福地,新政以來城中坊牆破除大半、宵禁時間也縮短了整兩個時辰,往來百姓張羅叫賣、便是到了二更也可自由出入通行,大大有利於江南商業的發展;隻是北伐大戰掏空了國家的底子,田間農人早無顆粒可收、江湖商賈亦無片羽在手,尋常百姓麵黃肌瘦連一頓飽飯都難吃上、又哪來的餘裕到這南都子時方歇的集市上瀟灑快活?
濯纓漸漸放緩了步子,宋疏妍這才漸漸看清了這蕭索慘淡的人間世相——說來好笑,她垂簾主政已有兩載、此前跟隨先帝熟悉各地民情也有六七年光景,真正如這般踏入市井也還是入宮後的頭遭,上位者的一言一行是雷霆也是雨露,一念可予蒼生福祗、一念可毀萬家太平。
她時常覺得自己已然盡力,仔細回想在政務上亦不曾有什麽遺憾的過失,可百姓的確過得不好,甚至反而越來越糟——她記得很清楚,令和年間人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即便家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難處、人們也仍相信自己日後可以過得很好——現在這種光亮消失了,今日是刀山、明日更未必不是火海,每個人臉上都隻有得過且過的麻木,以及更酸辛的、仿佛知曉浩劫降至的彷徨與痛苦。
強烈的愧疚湧上心頭,而更強烈的卻是陣陣無力的失措——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麽,回想過去也不知哪一步可以走得更好,也許她的確是無能的、無法擔負這個命途多舛的國家走得更久;她的身後也是一片靜默,那個男子一向與她心意相通,此刻眼中看到與她同樣的外物、想來所想大約也是十分相近,隻是他們實在都累得狠了,當時也無法再開口給對方什麽撫慰,虛妄的話自可以說上一百一千句,可到頭來又能有幾分用呢?
他們便也不白費力氣,索性沉默著一直乘馬在街上遊逛,青溪穿城而過、永遠那般寧靜地流淌,兩岸的燈影也依舊輝煌、無論到了什麽年月這世上總會有人富貴有餘衣食無憂——宋疏妍直到那一刻才真正明白,原來自己不喜歡的從來都不僅僅是這座劣跡斑斑的金陵城,而是這一切浮光掠影背後冷漠疏離的人情人心,少時在宋家那些波折的記憶不過隻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索引,其實無論換成哪裏都是一般模樣罷了。
淩亂的心緒起起伏伏,直到子時將至人群散去方才漸漸恢複平靜,金吾衛的巡夜擊鼓之聲已然傳來,像在催促著一個空前絕後的夜晚的落幕。
第162章
“……我們要回去了麽?”
她說“回”, 大約也知道自己的歸處在哪裏,他聽了卻一皺眉、不回馬轉向宮城卻反在市井中走得更深;她一瞬訝異、也不知他的打算,蕭索的寒風還在吹著, 她隻有躲在他懷裏才不會感覺到冷。
“對岸是絳雲樓,你還記得麽?”
他忽然問她, 目光投向燈影已暗的青溪之右, 她隨他一起看過去、一時眼前也劃過十年前的不少舊事,薑氏尚在時的音容笑貌、窗外花船上的靡音豔詞、一家姐妹間的爭風吃醋……如今想來都已經很遠,像是前世發生的似的。
“記得,”她莞爾, 又看向他, “也聽聞你至今還是常去。”
他聽言一笑, 兩人間連打趣都有默契,虧得他們不曾在金陵一同度過多少日子、不然今夜的回憶可要多到數不清了。
“你想回錢塘看看麽?”
他又問她, 話卻讓她不知怎麽答, 她知他今夜十分不尋常,神情漸漸也更擔憂:“三哥……”
“我想去看看……”
他卻徑自說了下去,像並沒聽到她的低喚。
“石函與玉皇都是好去處, 當初來往匆忙,若是重遊還當多留出些時日。”
“潁川我也有許久不曾回去了……之後若還有望歸家, 也盼你能同我一起。”
他的語氣很平、似乎並無什麽悲喜, 她聽了卻覺得酸楚,明白這都是一些不可能達成的希冀;可她還是點頭,拋開方才的憂慮、努力笑得更明朗些,答:“好, 就我們兩人同去,不許旁人來打擾。”
話音剛落濯纓便打了個大大的鼻響, 像是真能聽懂她的話、提醒她還應把它也一道帶上;這回她是當真笑起來了,伸手輕輕撫摸它的鬃毛,哄:“自然也要帶著你的——他離不開你嘛。”
它像是滿意了、在她的撫摸下舒服地晃了晃脖子,舒緩的步伐透著愜意,在這空無一人的長街上慢慢踱步;宋疏妍實在感慨,想自己與這馬的緣分著實不淺,當初在驪山時它還對她凶得很、後來到錢塘也是愛答不理,未料十餘年過去倒是相處和睦起來了,竟能容她像它的主人一樣撫摸親近。
“它也快要二十歲了吧……”
她輕聲問在身後環抱著自己的男子,語氣有些迷蒙。
他應了一聲,同樣輕輕伸手撫摸馬背,答:“尋常戰馬十五當退,它更辛苦些……陪我到如今。”
她知國中形勢不易,隴右原為放馬之地、失中原後軍中戰馬供給便十分匱乏,眼下朝中百官已鮮少有人能乘馬車、大多都以牛車為替,珍貴的馬匹征入軍中上了戰場,可見大周已捉襟見肘到何等地步;但他是主帥,實不該用一匹快要二十歲的老馬,濯纓雖則驍勇善戰、可上了年紀卻終歸不如壯年時靈巧,在戰場上稍有差池便會要了他的命,她其實還是希望他能讓自己更安全些。
“還是早些讓它歇息吧,”她輕輕歎息,“讓它留在宮中,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