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提及“親人”時想到了什麽?
是他那為護朝綱而不惜舍身死諫、最終在一場夜雪中與他溫酒告別的父親?
還是大劫之後萬念俱灰、來不及見最後一麵便匆匆懸梁自盡的母親?
抑或是明明還在人間……卻不知身在何方而早與世情兩相決絕的姐姐?
他好像也跟她一樣什麽都沒有……隻有這最後一點微薄的念想,需得她為他保全。
“……好。”
她終於還是對他妥協,原來時至今日他們之間真正能做決定的人還是沒變,她也不知曉怎樣的選擇才是對的,或許她那時無論如何選最終的結果都注定無法改變。
“我和孩子……”
“……一起等你回家。”
元月末時兵部傳來消息,因北伐之後軍中敗兵折將戰力大損,是以將調南北二衙各一萬禁軍隨同出征;陰平王衛弼亦主動請戰,將領六萬親兵為方獻亭之副將、一並去往江北。
深居王府的永安縣主聞訊便知此事極不尋常——她父王早與君侯交惡、自己又上了年紀不堪奔波,何以竟主動請纓要赴北參戰?誠然他是衛氏宗親理應在國難來時挑起重擔,可也實在……
她直覺有些不尋常,仔細想想長安的宣戰也突兀得十分不合情理,再思及兄長衛麟這幾日略顯亢奮的狀態,莫非……
她心下升騰起一陣不安,一番細思後還是決意去尋父王問個明白,隻是後者應召入宮商議軍情、直到深夜方才姍姍回府,見她等在書房門前還有些驚訝,觀神情也是十分疲倦焦躁,隻草草道:“明日父王領兵出征、今日要早些歇息,蘭兒若有什麽話,留待日後再講罷。”
衛蘭一見這等情狀心中卻是越發忐忑,金陵的春夜竟也涼得教她打了個寒戰,不祥的預感忽從心底閃過,她猛地伸手拉住了即將快步離開的父王的手臂,急切道:“女兒隻有一句話想問,父王答過便罷了——”
“此番一戰究竟是長安一意孤行造化弄人,還是……亦有人禍夾雜乘虛作祟?”
第168章
這聲“人禍”令衛弼臉色一變, 看向女兒的神情也有幾許微妙,歎息之後終於還是推開書房的門,與她道:“進來說話。”
衛蘭當即隨之入內, 門一合又更心焦地追問:“女兒猜對了?此戰果真是父王與長安合謀?”
“可……為、為什麽?”
“我朝已貧弱至此,再打下去便要——”
她不敢再說下去、深恐“亡國”二字一語成讖, 又或許是在那時想到了某種更可怕的假設, 以至於連唇舌都不自覺僵硬起來:“除非此戰並非要同長安一決生死……”
“而是……要殺了君侯?”
那個“殺”字驚心動魄,出口的刹那便讓她父王眼底結起一層厚厚的冰淩,衛蘭的心一瞬沉入穀底、空前強烈的驚恐令她手足無措方寸大亂。
“你們竟真的要殺他!”
她不敢置信地睜大了眼睛!
“父王糊塗——”
“逆王與鍾曷手上沾了多少漢人的血?與之為伍隻會聲名狼藉遺臭萬年!他們早已是窮途末路,難道父王要步鍾氏後塵、也去做突厥人的走狗倀鬼?”
“君侯是護國之人!失去他大周就完了!何況殺他一人又有何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那偌大一個潁川方氏又如何能被連根拔起?”
“眼下時局多艱我朝絕不可自亂陣腳!唯與君侯同心戮力方能保得一時安穩!——父王……三思!”
她情真意切字句相連、也難為一個閨閣貴女能在言語間顯出這般遠見卓識, 她父王聽了卻是搖頭一笑, 反問:“當初他方貽之不識抬舉拒婚於你、你不是還總一心盼望為父替你出氣?怎麽今日又要保他,莫非是還忘不了當初與他那點舊情?”
所謂“舊情”之說實屬虛妄, 實則方獻亭與衛蘭之間從頭到尾都隻是後者的一廂情願, 她對他也談不上怨恨,就隻是、隻是……
她說不清、當時也顧不上細細梳理,下一刻又聽父王拂袖道:“‘護國之人’……或許過去他潁川方氏確是羽翼無暇一心為公, 可如今……”
他的神情冷漠又輕蔑,仿佛多說一字都恐髒了自己的嘴, 衛蘭眉頭緊鎖, 又上前一步問:“父王這是何意?君侯南征北戰為國操勞,便是與父王政見不合、也不能說——”
“他已讓太後懷了身孕!”
衛弼高聲打斷女兒,強烈的怒恨令他臉色漲紅。
“行事狂悖至此!你還當他人臣之心尚存?”
如同倏然被人扼住喉嚨、衛蘭一瞬喑啞不能再發出聲音,怔愣放大的瞳孔倒映著一室之內如豆的燈火, 她的神情顯得呆滯又茫然。
“你以為朝廷願在此時大動幹戈!”
衛弼的聲音卻越來越大,似乎也在宣泄長久壓抑的恐慌與躁鬱。
“衛錚鍾曷算什麽東西?苟延殘喘將死之人, 便是跪在金陵城下求和乞憐也不值天子一顧!真正危險的是方獻亭!是他大奸似忠的潁川方氏!”
“宋氏女初登朝堂之時有多少人反對?如今時日久了也盡唯她馬首是瞻!許宗堯薑潮那幫光祐之臣隻知太後不知天子,又將我天家體統置於何地!”
“她如今又懷了方獻亭的孩子!即便他們不為自己爭,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為了自己的孩子爭!朝堂兵權皆在此二人之手,一起心便是天翻地覆、一動念便是改朝換姓!我泱泱大周三百年基業,便要斷送在這雙奸丨夫丨淫丨婦的手中!”
他目眥欲裂慷慨激昂、也確無一字不是為了國家,衛蘭聽得心亂如麻、不知何時已是淚流滿麵,此時又冥頑不靈心存僥幸、問:“父王如何得知太後有孕之事?也許是搞錯了,也許……”
“中貴人所傳之信豈能有假!”
衛弼又是一聲暴喝,見女兒至今依然執迷不悟神情更是失望透頂。
“先帝早知此二人有染,扶清殿中處處都是天子耳目!那宋氏女以為隻要避開太醫署便高枕無憂,卻不知婦人有孕端倪尤多、飲食起居皆有痕跡可查!中貴人平生在宮中見過多少女子?他的眼力怎會出錯!”
衛蘭又是瑟縮無言。
“你說大周失去方獻亭就完了?”
衛弼又低頭向女兒步步緊逼,不知是在反問她還是在借虛張聲勢的威嚇平複自己心底的惶惑。
“恰恰相反!如今他才是我大周最大的災殃!隻有除了他陛下與萬民才能安然無恙!”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方獻亭早就親手毀了他父親留給他的一切!潁川方氏人心失盡!此戰之後他更將成為千古罪人天下禍首!”
……是的。
先帝早就說過,潁川方氏最可怕之處並非在其手握兵權、也並非因有半壁紫緋,人心所向才是勢之所導、隻要人心不散他們便永遠擁有至高無上的免死金牌——倘若是十年前、甚至哪怕隻是兩三年前,這天下都沒有一個人可以殺了方獻亭,可如今……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些熙攘擁簇的熱望曾經將他捧得多高、如今便能在大敗來時將他摔得多狠,世間一切得失都有自己注定的代價,潁川方氏終會被自己過去最倚仗的東西摧毀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
“大周不會亡——”
衛弼的聲音更大了,堅定的語氣既像是轟轟烈烈的宣告又像是掩耳盜鈴的自欺。
“我朝必將光複中原還於舊都!中興一統千秋萬代!”
“亂臣賊子必會付出死的代價!隻待衛錚鍾曷與方獻亭鬥得兩敗俱傷、朝廷便能從中得利!”
“不塞不流!大破大立!隻要熬過這段最艱難的日子、希望便會來了——”
“必須把他們都殺盡——都殺盡——”
堂皇的高呼是那麽有力,可到最後的時刻衛蘭卻還是在父王眼角窺見絲縷閃動的淚光,她不知他那時究竟想到了什麽,正如她不知自己過去拚命探尋的所謂“真相”究竟是對是錯。
那是無的放矢的機巧。
也是……百發百中的宿命。
光祐三年元月廿四,金陵竟又下起了一場雪。
夜中風緊、俄爾雪驟,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破曉之後但見宮闕樓閣銀裝素裹、長街道旁一片皚皚,於江南又是一樁稀奇罕見的天象。
辰時宮門大開,是三軍整裝待發趕赴江北作戰,當朝太後親自相送、據說要至揚州為將士祈福踐行——金陵城中的百姓卻都早已提不起興致,積起薄雪的道路上空空蕩蕩、再也沒有過去十裏相送的熱烈情切,偶然途徑的行人隻知退避三舍,狀似恭順地欠身時眼底卻有遮不住的厭倦憎惡。
宋疏妍坐在寬敞華美的馬車裏,明明身邊炭火燃得盡夠、徹骨的寒意卻還是不斷順著窗牖的縫隙鑽進來,她的手冷得像冰,心底像也在下著一場綿延不絕的大雪。
“將窗再推開些吧……”
她低低說著,身邊的宮娥想勸又不敢,窗推開時蕭條的街景映入眼簾,原來自古繁華的金陵也會有凋敝沒落的一天——她在這裏被困了許久,今日終於也要逃出生天,可不知何故心裏竟無一絲歡喜,有的隻是難以言說的愧怍和哀愁。
……她是舍不得這裏麽?
還是……僅僅覺得與一些人事的牽扯尚未了斷幹淨?
她沒能再見到熹兒,今晨太醫署來人說他染了風寒不宜起身、自然便沒能來送她,可這大約就是他們的最後一麵,盡管如今他同自己的生母親近已漸疏遠了她、她也照舊當他是自己疼愛極了的孩子,不能好生道別總是一樁遺憾。
她也沒有來得及再見父親,自上次靈堂吊祭後便是陰陽陌路,有時想想他們之間的恩怨其實本沒什麽大不了,無非是她一直盼他真心愛她、卻又無論心口都不願承認罷了,他已是那個家中除二哥外對她最好的人,倘若此生她再也不會回到金陵、還是應當去他墳前再祭拜一次的。
還有……
林林總總的因果乍一想有許多,可仔細一數當真與她相關的也就這麽兩樁,大約她實在是個情意單薄的人,沒有多餘的福澤去同人產生羈絆——唯獨這場大雪同她有緣,一路飄飄灑灑將她送出了城門,最後回頭時她隻在一片霜色中見到連綿高牆模糊的輪廓,而那其中的一切生死悲歡都不再和她有關了。
“外麵風大,仔細著涼。”
窗外二哥的聲音傳來,護衛太後的親勳翊衛羽林中郎將會一路伴她至揚州,此後便要領一萬北衙禁軍赴江北參戰,與她的分別同樣離得很近了。
“金陵沒什麽值得留戀的——疏妍,向前看吧。”
……向前?
她有些恍惚,卻還是頂著風雪探出頭去向遠眺望,威嚴的軍隊一眼看不到頭、百無一用的她被妥妥帖帖護在中軍腹心處,那個人應是行在最前,大雪之中天地白茫茫一片,她連他的一點背影也難以窺見。
“向前看……”
她輕聲重複著,神情變得更加茫然。
不出兩日,大軍便至揚州。
上次來到這裏還是兩年前,大江一線人頭攢動、那人為護她與幼主不惜卸甲刺字,染血的“歸”字一度被人傳為佳話,如今身在江南的人們卻似乎不再盼望北伐還都了。
她在車內聽到江潮滾滾,呼嘯的風雪聲中又傳來一陣淩亂的馬嘶,這光景有些熟悉、想了許久才察覺那正似她與那人在商州官道上的初遇,甚至嘶鳴的馬也是同一匹——濯纓的聲音她認得,清越中總有些矜高桀驁的意氣。
“怎麽了?”
她聽出它躁動難安,便在車內隔窗詢問二哥。
第169章
“沒什麽, ”二哥的語氣似有些無奈,“不過是知道三哥這回不肯帶它,又在鬧了。”
鬧?
它一貫是會鬧的, 脾氣那樣差、自小便要人來遷就它,也就隻有對那人才會服帖幾分, 必要時還肯伏低做小——隻是這回恐怕不太管用, 她知那人顧惜它上了年紀、此次已另擇了一匹年輕的良馬隨同征戰,臨行前還將它托付給她,要她帶它一同回潁川去。
它不知他心意已決、以為自己能隨主人同出金陵便是萬事大吉,未料一到揚州卻見他換了馬, 於是便在陣中發起瘋來;她聽到動靜又推窗去看, 見好幾個孔武的軍士團團將它圍住, 它不斷揚蹄掙紮、若在過去壯年時是絕不可能被人近身的,可如今大約也是沒了力氣, 不多時便被牽住韁繩狠狠錮在原地, 激越的嘶鳴那麽悲傷又不甘,在那滿目皆白的時刻不知為何卻竟令她紅了眼眶。
“放開它——”
她忍不住大聲下令、不願見它被人壓製受辱,而幾乎同一時那人也匆匆來了, 漫天風雪遮蔽了他的身影,濯纓卻依舊能第一個察覺他的氣息——它拚命看向他的方向、原本已經放棄掙紮的身體再次劇烈扭動起來, 她在車中見那人也向它伸出手、一旁的士兵們便紛紛會意放開濯纓退去了。
它終於搖晃著站起向他奔去, 在一片蒼茫雪色中恰似一點玄黑的墨跡,他像知道它的艱辛、伸手撫摸它不再像多年前一樣烏黑黝亮的毛發時神情也還和過去一樣溫柔,他們是一同經曆無數生死的夥伴,也許很多次他們都以為自己會和對方死在一起。
是他那為護朝綱而不惜舍身死諫、最終在一場夜雪中與他溫酒告別的父親?
還是大劫之後萬念俱灰、來不及見最後一麵便匆匆懸梁自盡的母親?
抑或是明明還在人間……卻不知身在何方而早與世情兩相決絕的姐姐?
他好像也跟她一樣什麽都沒有……隻有這最後一點微薄的念想,需得她為他保全。
“……好。”
她終於還是對他妥協,原來時至今日他們之間真正能做決定的人還是沒變,她也不知曉怎樣的選擇才是對的,或許她那時無論如何選最終的結果都注定無法改變。
“我和孩子……”
“……一起等你回家。”
元月末時兵部傳來消息,因北伐之後軍中敗兵折將戰力大損,是以將調南北二衙各一萬禁軍隨同出征;陰平王衛弼亦主動請戰,將領六萬親兵為方獻亭之副將、一並去往江北。
深居王府的永安縣主聞訊便知此事極不尋常——她父王早與君侯交惡、自己又上了年紀不堪奔波,何以竟主動請纓要赴北參戰?誠然他是衛氏宗親理應在國難來時挑起重擔,可也實在……
她直覺有些不尋常,仔細想想長安的宣戰也突兀得十分不合情理,再思及兄長衛麟這幾日略顯亢奮的狀態,莫非……
她心下升騰起一陣不安,一番細思後還是決意去尋父王問個明白,隻是後者應召入宮商議軍情、直到深夜方才姍姍回府,見她等在書房門前還有些驚訝,觀神情也是十分疲倦焦躁,隻草草道:“明日父王領兵出征、今日要早些歇息,蘭兒若有什麽話,留待日後再講罷。”
衛蘭一見這等情狀心中卻是越發忐忑,金陵的春夜竟也涼得教她打了個寒戰,不祥的預感忽從心底閃過,她猛地伸手拉住了即將快步離開的父王的手臂,急切道:“女兒隻有一句話想問,父王答過便罷了——”
“此番一戰究竟是長安一意孤行造化弄人,還是……亦有人禍夾雜乘虛作祟?”
第168章
這聲“人禍”令衛弼臉色一變, 看向女兒的神情也有幾許微妙,歎息之後終於還是推開書房的門,與她道:“進來說話。”
衛蘭當即隨之入內, 門一合又更心焦地追問:“女兒猜對了?此戰果真是父王與長安合謀?”
“可……為、為什麽?”
“我朝已貧弱至此,再打下去便要——”
她不敢再說下去、深恐“亡國”二字一語成讖, 又或許是在那時想到了某種更可怕的假設, 以至於連唇舌都不自覺僵硬起來:“除非此戰並非要同長安一決生死……”
“而是……要殺了君侯?”
那個“殺”字驚心動魄,出口的刹那便讓她父王眼底結起一層厚厚的冰淩,衛蘭的心一瞬沉入穀底、空前強烈的驚恐令她手足無措方寸大亂。
“你們竟真的要殺他!”
她不敢置信地睜大了眼睛!
“父王糊塗——”
“逆王與鍾曷手上沾了多少漢人的血?與之為伍隻會聲名狼藉遺臭萬年!他們早已是窮途末路,難道父王要步鍾氏後塵、也去做突厥人的走狗倀鬼?”
“君侯是護國之人!失去他大周就完了!何況殺他一人又有何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那偌大一個潁川方氏又如何能被連根拔起?”
“眼下時局多艱我朝絕不可自亂陣腳!唯與君侯同心戮力方能保得一時安穩!——父王……三思!”
她情真意切字句相連、也難為一個閨閣貴女能在言語間顯出這般遠見卓識, 她父王聽了卻是搖頭一笑, 反問:“當初他方貽之不識抬舉拒婚於你、你不是還總一心盼望為父替你出氣?怎麽今日又要保他,莫非是還忘不了當初與他那點舊情?”
所謂“舊情”之說實屬虛妄, 實則方獻亭與衛蘭之間從頭到尾都隻是後者的一廂情願, 她對他也談不上怨恨,就隻是、隻是……
她說不清、當時也顧不上細細梳理,下一刻又聽父王拂袖道:“‘護國之人’……或許過去他潁川方氏確是羽翼無暇一心為公, 可如今……”
他的神情冷漠又輕蔑,仿佛多說一字都恐髒了自己的嘴, 衛蘭眉頭緊鎖, 又上前一步問:“父王這是何意?君侯南征北戰為國操勞,便是與父王政見不合、也不能說——”
“他已讓太後懷了身孕!”
衛弼高聲打斷女兒,強烈的怒恨令他臉色漲紅。
“行事狂悖至此!你還當他人臣之心尚存?”
如同倏然被人扼住喉嚨、衛蘭一瞬喑啞不能再發出聲音,怔愣放大的瞳孔倒映著一室之內如豆的燈火, 她的神情顯得呆滯又茫然。
“你以為朝廷願在此時大動幹戈!”
衛弼的聲音卻越來越大,似乎也在宣泄長久壓抑的恐慌與躁鬱。
“衛錚鍾曷算什麽東西?苟延殘喘將死之人, 便是跪在金陵城下求和乞憐也不值天子一顧!真正危險的是方獻亭!是他大奸似忠的潁川方氏!”
“宋氏女初登朝堂之時有多少人反對?如今時日久了也盡唯她馬首是瞻!許宗堯薑潮那幫光祐之臣隻知太後不知天子,又將我天家體統置於何地!”
“她如今又懷了方獻亭的孩子!即便他們不為自己爭,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為了自己的孩子爭!朝堂兵權皆在此二人之手,一起心便是天翻地覆、一動念便是改朝換姓!我泱泱大周三百年基業,便要斷送在這雙奸丨夫丨淫丨婦的手中!”
他目眥欲裂慷慨激昂、也確無一字不是為了國家,衛蘭聽得心亂如麻、不知何時已是淚流滿麵,此時又冥頑不靈心存僥幸、問:“父王如何得知太後有孕之事?也許是搞錯了,也許……”
“中貴人所傳之信豈能有假!”
衛弼又是一聲暴喝,見女兒至今依然執迷不悟神情更是失望透頂。
“先帝早知此二人有染,扶清殿中處處都是天子耳目!那宋氏女以為隻要避開太醫署便高枕無憂,卻不知婦人有孕端倪尤多、飲食起居皆有痕跡可查!中貴人平生在宮中見過多少女子?他的眼力怎會出錯!”
衛蘭又是瑟縮無言。
“你說大周失去方獻亭就完了?”
衛弼又低頭向女兒步步緊逼,不知是在反問她還是在借虛張聲勢的威嚇平複自己心底的惶惑。
“恰恰相反!如今他才是我大周最大的災殃!隻有除了他陛下與萬民才能安然無恙!”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方獻亭早就親手毀了他父親留給他的一切!潁川方氏人心失盡!此戰之後他更將成為千古罪人天下禍首!”
……是的。
先帝早就說過,潁川方氏最可怕之處並非在其手握兵權、也並非因有半壁紫緋,人心所向才是勢之所導、隻要人心不散他們便永遠擁有至高無上的免死金牌——倘若是十年前、甚至哪怕隻是兩三年前,這天下都沒有一個人可以殺了方獻亭,可如今……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些熙攘擁簇的熱望曾經將他捧得多高、如今便能在大敗來時將他摔得多狠,世間一切得失都有自己注定的代價,潁川方氏終會被自己過去最倚仗的東西摧毀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
“大周不會亡——”
衛弼的聲音更大了,堅定的語氣既像是轟轟烈烈的宣告又像是掩耳盜鈴的自欺。
“我朝必將光複中原還於舊都!中興一統千秋萬代!”
“亂臣賊子必會付出死的代價!隻待衛錚鍾曷與方獻亭鬥得兩敗俱傷、朝廷便能從中得利!”
“不塞不流!大破大立!隻要熬過這段最艱難的日子、希望便會來了——”
“必須把他們都殺盡——都殺盡——”
堂皇的高呼是那麽有力,可到最後的時刻衛蘭卻還是在父王眼角窺見絲縷閃動的淚光,她不知他那時究竟想到了什麽,正如她不知自己過去拚命探尋的所謂“真相”究竟是對是錯。
那是無的放矢的機巧。
也是……百發百中的宿命。
光祐三年元月廿四,金陵竟又下起了一場雪。
夜中風緊、俄爾雪驟,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破曉之後但見宮闕樓閣銀裝素裹、長街道旁一片皚皚,於江南又是一樁稀奇罕見的天象。
辰時宮門大開,是三軍整裝待發趕赴江北作戰,當朝太後親自相送、據說要至揚州為將士祈福踐行——金陵城中的百姓卻都早已提不起興致,積起薄雪的道路上空空蕩蕩、再也沒有過去十裏相送的熱烈情切,偶然途徑的行人隻知退避三舍,狀似恭順地欠身時眼底卻有遮不住的厭倦憎惡。
宋疏妍坐在寬敞華美的馬車裏,明明身邊炭火燃得盡夠、徹骨的寒意卻還是不斷順著窗牖的縫隙鑽進來,她的手冷得像冰,心底像也在下著一場綿延不絕的大雪。
“將窗再推開些吧……”
她低低說著,身邊的宮娥想勸又不敢,窗推開時蕭條的街景映入眼簾,原來自古繁華的金陵也會有凋敝沒落的一天——她在這裏被困了許久,今日終於也要逃出生天,可不知何故心裏竟無一絲歡喜,有的隻是難以言說的愧怍和哀愁。
……她是舍不得這裏麽?
還是……僅僅覺得與一些人事的牽扯尚未了斷幹淨?
她沒能再見到熹兒,今晨太醫署來人說他染了風寒不宜起身、自然便沒能來送她,可這大約就是他們的最後一麵,盡管如今他同自己的生母親近已漸疏遠了她、她也照舊當他是自己疼愛極了的孩子,不能好生道別總是一樁遺憾。
她也沒有來得及再見父親,自上次靈堂吊祭後便是陰陽陌路,有時想想他們之間的恩怨其實本沒什麽大不了,無非是她一直盼他真心愛她、卻又無論心口都不願承認罷了,他已是那個家中除二哥外對她最好的人,倘若此生她再也不會回到金陵、還是應當去他墳前再祭拜一次的。
還有……
林林總總的因果乍一想有許多,可仔細一數當真與她相關的也就這麽兩樁,大約她實在是個情意單薄的人,沒有多餘的福澤去同人產生羈絆——唯獨這場大雪同她有緣,一路飄飄灑灑將她送出了城門,最後回頭時她隻在一片霜色中見到連綿高牆模糊的輪廓,而那其中的一切生死悲歡都不再和她有關了。
“外麵風大,仔細著涼。”
窗外二哥的聲音傳來,護衛太後的親勳翊衛羽林中郎將會一路伴她至揚州,此後便要領一萬北衙禁軍赴江北參戰,與她的分別同樣離得很近了。
“金陵沒什麽值得留戀的——疏妍,向前看吧。”
……向前?
她有些恍惚,卻還是頂著風雪探出頭去向遠眺望,威嚴的軍隊一眼看不到頭、百無一用的她被妥妥帖帖護在中軍腹心處,那個人應是行在最前,大雪之中天地白茫茫一片,她連他的一點背影也難以窺見。
“向前看……”
她輕聲重複著,神情變得更加茫然。
不出兩日,大軍便至揚州。
上次來到這裏還是兩年前,大江一線人頭攢動、那人為護她與幼主不惜卸甲刺字,染血的“歸”字一度被人傳為佳話,如今身在江南的人們卻似乎不再盼望北伐還都了。
她在車內聽到江潮滾滾,呼嘯的風雪聲中又傳來一陣淩亂的馬嘶,這光景有些熟悉、想了許久才察覺那正似她與那人在商州官道上的初遇,甚至嘶鳴的馬也是同一匹——濯纓的聲音她認得,清越中總有些矜高桀驁的意氣。
“怎麽了?”
她聽出它躁動難安,便在車內隔窗詢問二哥。
第169章
“沒什麽, ”二哥的語氣似有些無奈,“不過是知道三哥這回不肯帶它,又在鬧了。”
鬧?
它一貫是會鬧的, 脾氣那樣差、自小便要人來遷就它,也就隻有對那人才會服帖幾分, 必要時還肯伏低做小——隻是這回恐怕不太管用, 她知那人顧惜它上了年紀、此次已另擇了一匹年輕的良馬隨同征戰,臨行前還將它托付給她,要她帶它一同回潁川去。
它不知他心意已決、以為自己能隨主人同出金陵便是萬事大吉,未料一到揚州卻見他換了馬, 於是便在陣中發起瘋來;她聽到動靜又推窗去看, 見好幾個孔武的軍士團團將它圍住, 它不斷揚蹄掙紮、若在過去壯年時是絕不可能被人近身的,可如今大約也是沒了力氣, 不多時便被牽住韁繩狠狠錮在原地, 激越的嘶鳴那麽悲傷又不甘,在那滿目皆白的時刻不知為何卻竟令她紅了眼眶。
“放開它——”
她忍不住大聲下令、不願見它被人壓製受辱,而幾乎同一時那人也匆匆來了, 漫天風雪遮蔽了他的身影,濯纓卻依舊能第一個察覺他的氣息——它拚命看向他的方向、原本已經放棄掙紮的身體再次劇烈扭動起來, 她在車中見那人也向它伸出手、一旁的士兵們便紛紛會意放開濯纓退去了。
它終於搖晃著站起向他奔去, 在一片蒼茫雪色中恰似一點玄黑的墨跡,他像知道它的艱辛、伸手撫摸它不再像多年前一樣烏黑黝亮的毛發時神情也還和過去一樣溫柔,他們是一同經曆無數生死的夥伴,也許很多次他們都以為自己會和對方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