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聲望一落千丈,他們的功業已逐漸被人遺忘,更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髒水被潑在潁川身上,再這樣下去方氏甚至會先大周一步崩潰滅亡!而他最恐懼的卻是自己心底不由自主對三哥產生的疏離和懷疑……他是他的弟弟、是他血脈相連的親人,連他都因諸般種種生出這許多想法,那今日在長安城下聽得鍾曷叫囂的三軍呢?那大江南北被流言蜚語裹挾煽動的天下百姓呢?
……他們又會怎麽想?
他的手心一片冰涼,即便是軍中最烈的熱酒也無法暖回他的心,深入骨髓的恐懼令他如墜冰窟,從沒有哪一刻他那麽迫切地希望三哥可以事無巨細與他促膝長談,哪怕隻是認認真真地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一聲“不是這樣”。
可——
“你猜得不錯。”
三哥淡淡開了口,紛飛的花瓣飄落在他肩頭、正似那時作答的語氣一般輕飄。
“當初在上梟穀確是殿下救了我,此事鍾曷並不知曉,否則他也無法在長安活到如今。”
“殿下一身傲骨、自不甘為胡虜驅策,這些年也多受鍾曷操縱羞丨辱,早有歸降我朝之心——我曾許他一個承諾,若他此番肯為我軍打開長安城門,他日必在金陵保他性命。”
平淡的語氣毫無起伏,仿佛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是如何驚天動地,方雲誨的臉已經白了,看著三哥的眼神都有些打顫,問:“……三哥同逆王早有往來?為何、為何卻從未讓我等知曉?”
“太清年間戰事激烈,天下皆恨逆王入骨,我若說出真相一來有損三軍士氣、二來更傷方氏之名,有百害而無一利。”
方獻亭答得很快,手下章法猶在、甚至還平靜地又為自己添了一杯酒。
“那今日呢?”
方雲誨連聲音都開始顫抖了,驚覺長安二月竟是淒寒至此。
“你既同他早有預謀,今日又為何不救他?難道你想不到鍾曷狗急跳牆會殺自己的外甥?”
“我為何要救他?”
三哥卻竟反問起來,微微皺起的眉頭仿佛在申斥他的幼稚和荒謬。
“他知曉我所有的秘密,我若救他豈非引火燒身自掘墳墓?即便今日鍾曷不動手我也會動手殺了他,衛錚有罪於社稷是不爭的事實,他本來就該死——
“三哥!”
方雲誨聽不下去了、終於重重一拍桌案憤而起身,看向兄長的目光那麽陌生又那麽失望,一顆心痛得仿佛在被千萬隻蟲蟻啃咬。
“你怎麽會變成這樣!”
他幾乎是崩潰地大喊。
“逆王確然有罪,可問訊裁奪之權卻都該歸於朝廷!三哥當年既受衛錚救命之恩,不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至少也該讓他死得幹淨死得明白!”
“借刀殺人行若鼠輩,素為我族之人所不齒!鍾曷今日在城樓上說三哥‘不過如此’……難道你竟果真變成如此卑劣狡詐之人了麽!”
……他終於還是將這些質問說出了口。
有些秘密壓在心底良久,譬如兩鎮節度使謝辭自幽州寄給三哥的書信他曾在無意間看過,其中多有諸如“另立新天”、“附驥攀鱗”的大逆之言,可三哥並沒有生氣、甚至還將守護東都的重責交予對方,難道他二人之間也早有勾結、時機一到便要東西合力叛出朝廷?
“‘卑劣狡詐’……”
兄長卻仍是笑了,麵對他如此的聲嘶力竭心緒難平、竟依舊能做到雲淡風輕泰然處之,重複“卑劣狡詐”四字時語氣薄有諷刺,也不知是在嘲弄他還是嘲弄自己。
“孜行……你可知鍾曷此番作亂是因為什麽?”
“他與金陵串通時日更早,衛弼已不知收到多少封來自長安的密函——怎麽,他們要殺我,難道我便不能反抗麽?”
說到此處他眉眼陡然一厲、威壓之感隨之磅礴,那時方雲誨隻能感到兄長言語間的戾氣、卻竟那般容易便錯失了他遮蔽之下迂回無聲的哀傷歎息。
“我一生皆為社稷奔走,可最終得到了什麽?”
“天子忌憚強臣在側,群臣又恐我族擅專,這場戰事本非天災而是人禍!——鍾曷和突厥人都是金陵借來殺我的刀,待我在長安城下同他們鬥得兩敗俱傷、所謂的清剿之軍便要來了!”
“你說我變了?”
“不錯……我的確變了。”
“再不變便要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再不變便要坐視我族大廈傾覆灰飛煙滅!”
“你以為坊間議論是如何步步走到今日的?那些流言蜚語若無有心之人引導豈能一夜之間傳遍天下!我族代代為君盡忠為國死義、馬革裹屍從無怨言!可他們卻唯獨隻要我方之一姓為這命在旦夕救無可救的社稷陪葬!”
句句質問字字痛切,原來他從來都對那些齷齪的詭鬥心知肚明,方雲誨卻仿佛突然墜進了一片陌生的天地,失去冷靜的三哥狠戾得令他不敢相認,而那個突然被揭破真相的世界又殘忍得令他無法正視。
“而我也確有自己的私心……”
三哥的聲音漸漸又低下去了,零落的瓊英停留在他的指尖,那一刻他眼中似乎既有純粹的向往又有晦暗的野望。
“她原本就是我的,隻差一步便要成為我的妻子……先帝生時從未擁有過她,如今死了又憑什麽再將她奪走?”
“還有長安……”
“大周已經失去它十年了,誰說中原之地便一定要姓衛?”
“它也可以是我的!是方氏的!是每一個真真正正為這天下流血犧牲的人的!”
“我何苦再作繭自縛為金陵賣命?——孜行,一步之遙……”
“難道我族……便不能做這天下共主麽?”
……長安的夜啊。
那麽寧靜又那麽蕭索,悄無聲息地見證了多少王朝更迭日升月落?如此寒冷的二月年年歲歲都能重見,而過去那些曾在這樣的二月裏一同醉酒當歌的人們……又該到哪裏去尋呢?
“……三哥是當真這樣想麽?”
漫長到不可思議的沉默裏,方雲誨終於艱難地找回了自己的聲音,那麽喑啞又低弱,便似千鈞巨石之下一棵瀕死的衰草。
“你以為隻要今日占了長安,天下百姓便能奉你為君?”
“我族護了大周三百年,整整三百年……難道護的便隻是那個龍椅之上的衛姓皇族?”
“伯父早就說過……我們護的是天下人……朝可為社稷而生、夕可為萬民而死……”
“你說是那些心懷不軌之徒在背後煽風點火讓百姓怨恨方氏、欲令我族為大周陪葬……可難道這就是全部麽?”
“難道三哥你就從來沒有做錯?”
“是,宋四小姐過去的確就要成為你的妻子,可你們畢竟不是名正言順——命運作弄有緣無份,她的確就是成了先帝的皇後!你與她偷丨情便是不忠不臣,難道如今這天下的非議不是你與她當受的麽?”
他的聲音越來越大、不再像方才一樣畏縮膽怯,有些道理天經地義毋庸置疑、原本就端端正正擺在那裏,並非是誰疾言厲色巧言爭辯幾句便能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你錯了!錯在忘了自己是誰!”
“伯父當初不惜舍掉性命也要守護的太平如今就這般輕易被你放棄了!”
“占據長安豈是易事?”
“金陵會一次又一次發兵征討!百姓會一次又一次揭竿起義!”
“……到時你要怎麽辦?”
“將他們全都殺了?”
“殺了過去我族先祖寧死也要庇佑的蒼生萬民?”
他幾乎就要落淚了,彼時望向兄長的目光實是又急又痛。
“三哥,你醒醒吧——”
“方氏不願稱皇也無力稱皇!世上無人會將一介圖謀私欲的叛臣視作自己的君主!”
“國家已經折騰不起了……難道三哥還要一意孤行再冒天下之大不韙?”
“便是退一萬步,即便朝廷果真不念舊情要對方氏趕盡殺絕、我族便要牽累無辜再掀大戰麽?我不信便沒有其他方法解這死局!事在人為——再向前走總還能看到轉機——”
“三哥——”
……他的眼睛多亮啊。
即便也曾曆經戰火,即便也曾親眼目睹許多人世間的坎坷周折,卻依舊有隱隱的光亮在眼底燒著,與他這業已心死之人大為不同。
——他記得自己少時也是這樣。
令和盛世不夜之天,仿佛任何人的任何抱負都能輕易實現,他便跟在父親身後亦步亦趨,以為日後所見的一切隻會越來越好;後來劇變忽生父親長逝,許多他過去篤定不會改變的東西都在一日之內化為泡影,即便如此他之所信也不曾動搖,以為隻要自己竭盡全力便終有一日能親眼得見柳暗花明。
可……
……不是這樣的。
他已無力再同旁人申述,更不在乎後世之人如何評說功過,今夜之後塵埃落定、許多是非其實也就不必爭了——他隻是有些羨慕弟弟眼中那久違的亮意,絕路之上哪怕一點微薄的希望也能支撐人繼續向前走,他願意為了這一抹亮付出很多東西。
——譬如他的聲名。
也譬如……他的生命。
“你要記得今日所說的話……”
他終於再次開了口,在那麽多尖銳苛刻的指責之後,在那麽多痛徹心扉的失望之後,方雲誨就在那一刻感覺到三哥的神情變了,原來什麽凶戾失控都是假象,他分明還像以前一樣……是他沉靜包容的兄長。
“即便往後有很多事都改變了……也不要忘記。”
寒風乍起,那個短暫安寧的夜晚也終於被再次掀起了波瀾,黑夜那頭依稀再次亮起了長龍般的火光,由遠及近的廝殺聲更像從天而降的噩耗將虛妄的美夢砸得粉碎。
“君侯——君侯——”
“有敵軍——敵軍來了——”
“不——是陰平王——”
“他……正在攻城!”
驚惶的傳令不絕於耳,那時的方獻亭眼中卻隻看著自己的弟弟;方雲誨冷汗涔涔麵色慘白,終於還是忍不住失措地喚了一聲“三哥”,對方已將自己腰間長劍輕輕解下,刀鋒出鞘時那一瞬的寒光竟也莫名顯得溫柔不舍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他像是在喃喃自語,又像是立身在回憶裏將最後一點珍貴的東西轉交給他。
“不要回頭看,也不必向外求……你有你自己要走的路,每多在這條路上向前行一步、這世上便會多許多人因這一步而受益……”
“所以要記得往前走……”
“勿計得失勿量利弊……一直往前走。”
濃烈的酒香在亭內飄蕩,即便是最劣等的濁酒也同十年前一般香醇,也許所謂宿命輪回就是這般粗糙又精巧,他曾將先父遺訓視作世上最苛刻殘忍的教導,可多年後的自己卻又偏偏在同樣的地方將同樣的話語說給最後一個留在自己身邊的親人聽。
……孜行。
我自問這一生勞碌已可算是殫誠畢慮,唯一的私心便是被你稱作“先帝皇後”的那個女子……她實在不曾有過什麽舒心的日子,在我眼中更是這世上最無辜可憐的人,我曾一度在她身上看到我自己,可又無論如何都不願她有與我一樣的結局。
你說得對……我錯了,如今的一切都是我理應承擔的罪罰,唯一不能確信的隻是你口中所言的那個“轉機”——太清以來我日夜尋覓十數年之久、至今不單未能窺見蹤跡反而還日益與之相隔萬裏……我想這應當是我太愚鈍無能的緣故,倘若往後你和兄長找到了、還盼能在家祭之時再同我多一句言語。
而即便是如此卑劣不堪一無是處的我,在這最後的時刻也還是可以留給你和家族一點微薄的東西——
方雲誨愣愣地,看著三哥在清白朗潤的月色下將方才解下的長劍遞到自己手上,那時長安之外的廝殺聲已然震耳欲聾,而他含笑望向他的目光卻還像少時一般寧靜和煦。
“孜行……”
……他們又會怎麽想?
他的手心一片冰涼,即便是軍中最烈的熱酒也無法暖回他的心,深入骨髓的恐懼令他如墜冰窟,從沒有哪一刻他那麽迫切地希望三哥可以事無巨細與他促膝長談,哪怕隻是認認真真地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一聲“不是這樣”。
可——
“你猜得不錯。”
三哥淡淡開了口,紛飛的花瓣飄落在他肩頭、正似那時作答的語氣一般輕飄。
“當初在上梟穀確是殿下救了我,此事鍾曷並不知曉,否則他也無法在長安活到如今。”
“殿下一身傲骨、自不甘為胡虜驅策,這些年也多受鍾曷操縱羞丨辱,早有歸降我朝之心——我曾許他一個承諾,若他此番肯為我軍打開長安城門,他日必在金陵保他性命。”
平淡的語氣毫無起伏,仿佛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是如何驚天動地,方雲誨的臉已經白了,看著三哥的眼神都有些打顫,問:“……三哥同逆王早有往來?為何、為何卻從未讓我等知曉?”
“太清年間戰事激烈,天下皆恨逆王入骨,我若說出真相一來有損三軍士氣、二來更傷方氏之名,有百害而無一利。”
方獻亭答得很快,手下章法猶在、甚至還平靜地又為自己添了一杯酒。
“那今日呢?”
方雲誨連聲音都開始顫抖了,驚覺長安二月竟是淒寒至此。
“你既同他早有預謀,今日又為何不救他?難道你想不到鍾曷狗急跳牆會殺自己的外甥?”
“我為何要救他?”
三哥卻竟反問起來,微微皺起的眉頭仿佛在申斥他的幼稚和荒謬。
“他知曉我所有的秘密,我若救他豈非引火燒身自掘墳墓?即便今日鍾曷不動手我也會動手殺了他,衛錚有罪於社稷是不爭的事實,他本來就該死——
“三哥!”
方雲誨聽不下去了、終於重重一拍桌案憤而起身,看向兄長的目光那麽陌生又那麽失望,一顆心痛得仿佛在被千萬隻蟲蟻啃咬。
“你怎麽會變成這樣!”
他幾乎是崩潰地大喊。
“逆王確然有罪,可問訊裁奪之權卻都該歸於朝廷!三哥當年既受衛錚救命之恩,不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至少也該讓他死得幹淨死得明白!”
“借刀殺人行若鼠輩,素為我族之人所不齒!鍾曷今日在城樓上說三哥‘不過如此’……難道你竟果真變成如此卑劣狡詐之人了麽!”
……他終於還是將這些質問說出了口。
有些秘密壓在心底良久,譬如兩鎮節度使謝辭自幽州寄給三哥的書信他曾在無意間看過,其中多有諸如“另立新天”、“附驥攀鱗”的大逆之言,可三哥並沒有生氣、甚至還將守護東都的重責交予對方,難道他二人之間也早有勾結、時機一到便要東西合力叛出朝廷?
“‘卑劣狡詐’……”
兄長卻仍是笑了,麵對他如此的聲嘶力竭心緒難平、竟依舊能做到雲淡風輕泰然處之,重複“卑劣狡詐”四字時語氣薄有諷刺,也不知是在嘲弄他還是嘲弄自己。
“孜行……你可知鍾曷此番作亂是因為什麽?”
“他與金陵串通時日更早,衛弼已不知收到多少封來自長安的密函——怎麽,他們要殺我,難道我便不能反抗麽?”
說到此處他眉眼陡然一厲、威壓之感隨之磅礴,那時方雲誨隻能感到兄長言語間的戾氣、卻竟那般容易便錯失了他遮蔽之下迂回無聲的哀傷歎息。
“我一生皆為社稷奔走,可最終得到了什麽?”
“天子忌憚強臣在側,群臣又恐我族擅專,這場戰事本非天災而是人禍!——鍾曷和突厥人都是金陵借來殺我的刀,待我在長安城下同他們鬥得兩敗俱傷、所謂的清剿之軍便要來了!”
“你說我變了?”
“不錯……我的確變了。”
“再不變便要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再不變便要坐視我族大廈傾覆灰飛煙滅!”
“你以為坊間議論是如何步步走到今日的?那些流言蜚語若無有心之人引導豈能一夜之間傳遍天下!我族代代為君盡忠為國死義、馬革裹屍從無怨言!可他們卻唯獨隻要我方之一姓為這命在旦夕救無可救的社稷陪葬!”
句句質問字字痛切,原來他從來都對那些齷齪的詭鬥心知肚明,方雲誨卻仿佛突然墜進了一片陌生的天地,失去冷靜的三哥狠戾得令他不敢相認,而那個突然被揭破真相的世界又殘忍得令他無法正視。
“而我也確有自己的私心……”
三哥的聲音漸漸又低下去了,零落的瓊英停留在他的指尖,那一刻他眼中似乎既有純粹的向往又有晦暗的野望。
“她原本就是我的,隻差一步便要成為我的妻子……先帝生時從未擁有過她,如今死了又憑什麽再將她奪走?”
“還有長安……”
“大周已經失去它十年了,誰說中原之地便一定要姓衛?”
“它也可以是我的!是方氏的!是每一個真真正正為這天下流血犧牲的人的!”
“我何苦再作繭自縛為金陵賣命?——孜行,一步之遙……”
“難道我族……便不能做這天下共主麽?”
……長安的夜啊。
那麽寧靜又那麽蕭索,悄無聲息地見證了多少王朝更迭日升月落?如此寒冷的二月年年歲歲都能重見,而過去那些曾在這樣的二月裏一同醉酒當歌的人們……又該到哪裏去尋呢?
“……三哥是當真這樣想麽?”
漫長到不可思議的沉默裏,方雲誨終於艱難地找回了自己的聲音,那麽喑啞又低弱,便似千鈞巨石之下一棵瀕死的衰草。
“你以為隻要今日占了長安,天下百姓便能奉你為君?”
“我族護了大周三百年,整整三百年……難道護的便隻是那個龍椅之上的衛姓皇族?”
“伯父早就說過……我們護的是天下人……朝可為社稷而生、夕可為萬民而死……”
“你說是那些心懷不軌之徒在背後煽風點火讓百姓怨恨方氏、欲令我族為大周陪葬……可難道這就是全部麽?”
“難道三哥你就從來沒有做錯?”
“是,宋四小姐過去的確就要成為你的妻子,可你們畢竟不是名正言順——命運作弄有緣無份,她的確就是成了先帝的皇後!你與她偷丨情便是不忠不臣,難道如今這天下的非議不是你與她當受的麽?”
他的聲音越來越大、不再像方才一樣畏縮膽怯,有些道理天經地義毋庸置疑、原本就端端正正擺在那裏,並非是誰疾言厲色巧言爭辯幾句便能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你錯了!錯在忘了自己是誰!”
“伯父當初不惜舍掉性命也要守護的太平如今就這般輕易被你放棄了!”
“占據長安豈是易事?”
“金陵會一次又一次發兵征討!百姓會一次又一次揭竿起義!”
“……到時你要怎麽辦?”
“將他們全都殺了?”
“殺了過去我族先祖寧死也要庇佑的蒼生萬民?”
他幾乎就要落淚了,彼時望向兄長的目光實是又急又痛。
“三哥,你醒醒吧——”
“方氏不願稱皇也無力稱皇!世上無人會將一介圖謀私欲的叛臣視作自己的君主!”
“國家已經折騰不起了……難道三哥還要一意孤行再冒天下之大不韙?”
“便是退一萬步,即便朝廷果真不念舊情要對方氏趕盡殺絕、我族便要牽累無辜再掀大戰麽?我不信便沒有其他方法解這死局!事在人為——再向前走總還能看到轉機——”
“三哥——”
……他的眼睛多亮啊。
即便也曾曆經戰火,即便也曾親眼目睹許多人世間的坎坷周折,卻依舊有隱隱的光亮在眼底燒著,與他這業已心死之人大為不同。
——他記得自己少時也是這樣。
令和盛世不夜之天,仿佛任何人的任何抱負都能輕易實現,他便跟在父親身後亦步亦趨,以為日後所見的一切隻會越來越好;後來劇變忽生父親長逝,許多他過去篤定不會改變的東西都在一日之內化為泡影,即便如此他之所信也不曾動搖,以為隻要自己竭盡全力便終有一日能親眼得見柳暗花明。
可……
……不是這樣的。
他已無力再同旁人申述,更不在乎後世之人如何評說功過,今夜之後塵埃落定、許多是非其實也就不必爭了——他隻是有些羨慕弟弟眼中那久違的亮意,絕路之上哪怕一點微薄的希望也能支撐人繼續向前走,他願意為了這一抹亮付出很多東西。
——譬如他的聲名。
也譬如……他的生命。
“你要記得今日所說的話……”
他終於再次開了口,在那麽多尖銳苛刻的指責之後,在那麽多痛徹心扉的失望之後,方雲誨就在那一刻感覺到三哥的神情變了,原來什麽凶戾失控都是假象,他分明還像以前一樣……是他沉靜包容的兄長。
“即便往後有很多事都改變了……也不要忘記。”
寒風乍起,那個短暫安寧的夜晚也終於被再次掀起了波瀾,黑夜那頭依稀再次亮起了長龍般的火光,由遠及近的廝殺聲更像從天而降的噩耗將虛妄的美夢砸得粉碎。
“君侯——君侯——”
“有敵軍——敵軍來了——”
“不——是陰平王——”
“他……正在攻城!”
驚惶的傳令不絕於耳,那時的方獻亭眼中卻隻看著自己的弟弟;方雲誨冷汗涔涔麵色慘白,終於還是忍不住失措地喚了一聲“三哥”,對方已將自己腰間長劍輕輕解下,刀鋒出鞘時那一瞬的寒光竟也莫名顯得溫柔不舍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他像是在喃喃自語,又像是立身在回憶裏將最後一點珍貴的東西轉交給他。
“不要回頭看,也不必向外求……你有你自己要走的路,每多在這條路上向前行一步、這世上便會多許多人因這一步而受益……”
“所以要記得往前走……”
“勿計得失勿量利弊……一直往前走。”
濃烈的酒香在亭內飄蕩,即便是最劣等的濁酒也同十年前一般香醇,也許所謂宿命輪回就是這般粗糙又精巧,他曾將先父遺訓視作世上最苛刻殘忍的教導,可多年後的自己卻又偏偏在同樣的地方將同樣的話語說給最後一個留在自己身邊的親人聽。
……孜行。
我自問這一生勞碌已可算是殫誠畢慮,唯一的私心便是被你稱作“先帝皇後”的那個女子……她實在不曾有過什麽舒心的日子,在我眼中更是這世上最無辜可憐的人,我曾一度在她身上看到我自己,可又無論如何都不願她有與我一樣的結局。
你說得對……我錯了,如今的一切都是我理應承擔的罪罰,唯一不能確信的隻是你口中所言的那個“轉機”——太清以來我日夜尋覓十數年之久、至今不單未能窺見蹤跡反而還日益與之相隔萬裏……我想這應當是我太愚鈍無能的緣故,倘若往後你和兄長找到了、還盼能在家祭之時再同我多一句言語。
而即便是如此卑劣不堪一無是處的我,在這最後的時刻也還是可以留給你和家族一點微薄的東西——
方雲誨愣愣地,看著三哥在清白朗潤的月色下將方才解下的長劍遞到自己手上,那時長安之外的廝殺聲已然震耳欲聾,而他含笑望向他的目光卻還像少時一般寧靜和煦。
“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