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解釋蒼白無力,朱元璋很不滿意,可到底是心腹愛將,還得指著他衝鋒陷陣。
朱元璋掀了掀眼皮,淡聲質問,“常樂,你怎麽說?”
他要個十來歲的孩子解釋,解釋為何平日喜歡讀書。
她還得感謝他給自己解釋的機會,常樂隻覺荒謬,荒謬得令她想笑,更想哭。
“三月”一縷春風拂過,送來桃花清香盈滿室。
掌滿座生殺大權之人還在等著她的解釋,常樂強逼自己斂起不合時宜的憤慨。
她思索了片刻,問道,“爹爹,你還記得最開始學一百字用了多久麽?”
常遇春不明白女兒突然扯遠的話題,還是認真道,“我記得是半個多月吧。”
常樂點了點頭,“那時茂兒三歲,隻用了七天。”
在座之人均不解其意,李嫻耐不住問,“什麽意思?”
常樂淡淡掃她一眼,“幼童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而此階段陪在身邊最多的恰是孩子的母親。倘若母親有才,言傳身教,想必有助於其日後成長。倘若母親無才,便是有心也無力。”
“故而,女子無才或許是德,但不利於子嗣,也不利於家族傳承。”
常樂輕描淡寫做了總結,拜腦子裏的史書所賜,她仔細研究過朱元璋的生平。
以他的性格,無論怎麽解釋,無論她怎麽保證自己絕無覬覦權利之心,他都不會相信的。
那就隻有利益交換,封建帝皇比任何人都在意子孫的能力。
朱元璋深深看了眼自己親口定下的兒媳人選,轉而問道,“百室,你怎麽看?”
李善長,字百室,他略作思考,“依常姑娘的意思,女子也該入私塾,入國子監讀書?”
他問得很有技巧,常樂知道自己不該被繞進去,可忍不住,她忍不住反問,“有何不可?”
同樣生而為人,憑什麽男子可讀書,可考取功名,而女子隻能養在後宅,隻能做莬絲花依附男人過活!
李善長笑了:“男女大防,古今有之。世家貴族最重禮儀,日後主公還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還以為小姑娘多有能耐,原來也不過是有點小聰明而已,還妄圖推翻千百年來的規矩,異想天開!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常遇春雙眼瞪得像銅鈴,“主公浴血奮戰得來的地盤,他們躲在後麵不出人不出力,還時不時拖後腿,憑什麽要與他們共治?!”
李善長看他跟看三歲小孩似的,難得耐心解釋道,“自古馬上得天下,可治理國家依然要靠讀書人,哪怕兵強馬壯如忽必烈,入主中原時不也捧起了孔家?”
常遇春不以為然,“不就是要那些之乎者也的麽,主公難道不可以自己培養麽?”
他理所當然道,“主公現在有軍隊,有錢糧,有人才,最重要的是還有全天下的百姓,百姓人人都想讀書,都很勤奮。”
他們一群農民都能硬打那麽多地盤,難道那麽多百姓還讀不出狀元來?
李善長張嘴要反駁,話到嘴邊,卻發現無論如何都沒有滴水不漏的說辭,尤其......
他飛速瞟眼朱元璋,常遇春那亂七八點的想法分明是說到了主公的心坎裏。
的確,主公自個培養人才,既能施恩於百姓,又能擺脫世家大族的鉗製,還能引起他們的恐慌,可謂一舉三得。
朱元璋親手扶起仍跪在地的愛將,拍了拍他的胳膊,“遇春,好樣的!”
常遇春傻愣愣摸了摸自個腦門,“主公,我就是覺得天下當是主公的天下。”
朱元璋感動壞了,主臣兩人惺惺相惜,執手相看淚眼。
常樂微微勾起嘴角,捧起桌邊的檸檬薄荷水輕啜,她家老爹頂著張老實人的臉,拍起馬屁來那叫一個真誠。
朱元璋:“請朱升、宋濂、劉基、章溢、葉琛、王禕至王府議事。”
他抓著心腹愛將的手不放,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包間下樓,眼看著即將走出大門,突然停步讚道,“福樂酒樓,名副其實!”
第10章
吳王府,外書房。
朱元璋大馬金刀坐在主位,“我欲籌辦國子學,諸位可有良策?”
國子學乃曆朝曆代培養人才的機構,吳王勢力發展至今,能征善戰的武將從不稀缺,可擅治理國家的文臣確實少之又少。
主公能起建國子學之念,是件好事。
隻不過,是不是有點太突然了?
他們這位吳王草莽出身,要沒人專門提出來,可能都不知道國子學三個字代表的意義吧?
劉基掃眼李善長,聽說他陪著主公、夫人和世子去了福樂酒樓捧場,
照理肯定是他提的,可看他那仿佛“嘎嘣全家”的表情,又不太像,難道裏頭還有隱情?
劉基沉思了會,沒想出個所以然,決定暫時略過其中的怪異之處,他拱了拱手,問道,“主公有何要求?”
國子學由來已久,主公沒有別的想法,隻需吩咐下來,他們循照舊例即可。
可主公既然特意召集那麽多人,想來是有什麽特殊的要求。
朱元璋掀起眼皮看他一眼,“國子學當為國所用。”
不為國所用,難道還能為別的所用?
劉基微微挑眉:“主公的意思是?”
朱元璋抓起書桌邊的碗,猛灌了口冷茶,“也沒什麽,那些書香世家,百年貴族不是瞧不起我原是個農民麽?”
劉基更驚訝了,以他對朱元璋的了解,他很在意自己的出身,怎麽突然?
他在福樂酒樓遇見了誰,發生了什麽事?
劉基又掃了眼沉默的李善長,一頓飯的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朱元璋曲起食指,敲了敲桌麵,沉沉道,“往後,他們也不必再入朝為官。”
他講得很直白,在座之人聽的很清楚很明白,也正因此,更覺震撼。
古往今來,王朝建立之初,為著盡快坐穩皇位,安定天下,皇帝往往會與世家望族聯手。
而他們的主公,貧農朱元璋竟妄圖開創曆史之先河麽!
難怪李善長一臉的苦瓜相,這事要能搞成,於國於民都好,要搞不成,那得出大亂子!
哪怕多智如劉基,也陷入了難以抉擇的困境,一不小心可就得成千古罪人啊!
書房一時之間靜了下來,誰也沒敢做那出頭鳥。
而書桌邊,從來默不作聲的朱標卻突然道,“爹,國子學籌建之事不如交由兒子來辦?”
他的話音剛落,數道視線齊齊向他聚集,全都充滿了驚異。
朱元璋同樣難以置信,“標兒?”
他家標兒自幼聰慧,可到底年歲尚小,且國子學之事,朱元璋並非不知道其中艱險。
朱標:“爹,兒子讀書多年,想要看看自己是否學有所成。”
他眸光清澈,笑意盎然,那是少年人對外界的向往,以及世事皆在握的自信。
朱元璋看著心愛的,出類拔萃的好兒子大笑三聲,連聲道“好好好!”
他家標兒,不枉他多年栽培!
·
福樂酒樓新開,常樂近來的主要精力多是放在酒樓經營一事。
托朱元璋的福,他那天在門口實名製的親口好評,連日來酒樓生意好到火爆。
宋瑜兩歲多的兒子有點不大舒服,常樂索性把記賬之事也攬了過來。
元末明初那會,阿拉伯數字並不流行,記賬用的還是一、二、三......
常樂看得眼花繚亂,趁著賬本還不算厚,趕緊給改了簡單的1,2,3......
明媚的春日,燦爛的暖陽,擺在窗邊的書桌前突降下片陰影,常樂下意識擋住賬冊,再抬起眸,“世子?”
朱標不知道什麽時候悄無聲息進了她的書房,正擎著似有若無的微笑。
也不知道他小小年紀,尚帶嬰兒肥的圓臉,怎麽做出的這表情。
常樂欲蓋彌彰般合起賬冊,隨後起身行禮,“見過世子。”
朱標略抬了抬手,“樂兒,不必多禮。”
他很自來熟的坐到了書桌對麵,點了點被常樂合起的賬冊,“那是?”
常樂:“......福樂酒樓的賬冊。”
也沒什麽好隱瞞的,剛才是她自個驚弓之鳥了。
朱標挑了挑眉,倒也沒有多問,想來吳王世子家大業大,還沒把個酒樓放在眼底。
福樂酒樓緊挨秦淮河,自常樂的書房往外,是鱗次櫛比排列在河麵的各式畫舫。
朱標的視線掠過波光粼粼的河麵,似悵惘道,“那晚,幸而有樂兒在第一時間製住了邵佐......”
他指的是兩人被邵榮俘虜,差點被帶離應天府的那晚。
那晚險象環生,兩人也算共同經曆了生死,可他此時提起,真的隻是單純的感懷回憶麽?
常樂垂眸沏了杯檸檬薄荷水遞過去,“那時全賴世子足智多謀,與逆賊周旋,爭取了時間。”
她這會兒,全無那夜的果斷、勇敢,與養在深閨,遇事光會掉眼淚的千金小姐沒有任何區別。
朱標深深看眼她,常樂始終半垂著眸光,仿佛羞於與他對視。
半晌,朱標似乎是輕笑了聲,道,“樂兒為何要常叔叔讀兵書,卻要藍玉讀四書五經?”
他這一問,常樂心中更為警惕,朱標今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到底是想問什麽?
又或者是,他想逼她承認什麽?
常樂思索片刻,道,“樂兒以為兵書是每個將領都該研讀之物,四書五經更該是每個人都該研學之經,是故,爹爹和舅舅既要讀兵書,也要讀四書五經。”
朱標突然笑了,頃刻間又搖了搖頭。
常樂微不可查的蹙了蹙眉,她自覺那樣的解釋天衣無縫,不明白有何可笑之處。
朱元璋掀了掀眼皮,淡聲質問,“常樂,你怎麽說?”
他要個十來歲的孩子解釋,解釋為何平日喜歡讀書。
她還得感謝他給自己解釋的機會,常樂隻覺荒謬,荒謬得令她想笑,更想哭。
“三月”一縷春風拂過,送來桃花清香盈滿室。
掌滿座生殺大權之人還在等著她的解釋,常樂強逼自己斂起不合時宜的憤慨。
她思索了片刻,問道,“爹爹,你還記得最開始學一百字用了多久麽?”
常遇春不明白女兒突然扯遠的話題,還是認真道,“我記得是半個多月吧。”
常樂點了點頭,“那時茂兒三歲,隻用了七天。”
在座之人均不解其意,李嫻耐不住問,“什麽意思?”
常樂淡淡掃她一眼,“幼童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而此階段陪在身邊最多的恰是孩子的母親。倘若母親有才,言傳身教,想必有助於其日後成長。倘若母親無才,便是有心也無力。”
“故而,女子無才或許是德,但不利於子嗣,也不利於家族傳承。”
常樂輕描淡寫做了總結,拜腦子裏的史書所賜,她仔細研究過朱元璋的生平。
以他的性格,無論怎麽解釋,無論她怎麽保證自己絕無覬覦權利之心,他都不會相信的。
那就隻有利益交換,封建帝皇比任何人都在意子孫的能力。
朱元璋深深看了眼自己親口定下的兒媳人選,轉而問道,“百室,你怎麽看?”
李善長,字百室,他略作思考,“依常姑娘的意思,女子也該入私塾,入國子監讀書?”
他問得很有技巧,常樂知道自己不該被繞進去,可忍不住,她忍不住反問,“有何不可?”
同樣生而為人,憑什麽男子可讀書,可考取功名,而女子隻能養在後宅,隻能做莬絲花依附男人過活!
李善長笑了:“男女大防,古今有之。世家貴族最重禮儀,日後主公還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還以為小姑娘多有能耐,原來也不過是有點小聰明而已,還妄圖推翻千百年來的規矩,異想天開!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常遇春雙眼瞪得像銅鈴,“主公浴血奮戰得來的地盤,他們躲在後麵不出人不出力,還時不時拖後腿,憑什麽要與他們共治?!”
李善長看他跟看三歲小孩似的,難得耐心解釋道,“自古馬上得天下,可治理國家依然要靠讀書人,哪怕兵強馬壯如忽必烈,入主中原時不也捧起了孔家?”
常遇春不以為然,“不就是要那些之乎者也的麽,主公難道不可以自己培養麽?”
他理所當然道,“主公現在有軍隊,有錢糧,有人才,最重要的是還有全天下的百姓,百姓人人都想讀書,都很勤奮。”
他們一群農民都能硬打那麽多地盤,難道那麽多百姓還讀不出狀元來?
李善長張嘴要反駁,話到嘴邊,卻發現無論如何都沒有滴水不漏的說辭,尤其......
他飛速瞟眼朱元璋,常遇春那亂七八點的想法分明是說到了主公的心坎裏。
的確,主公自個培養人才,既能施恩於百姓,又能擺脫世家大族的鉗製,還能引起他們的恐慌,可謂一舉三得。
朱元璋親手扶起仍跪在地的愛將,拍了拍他的胳膊,“遇春,好樣的!”
常遇春傻愣愣摸了摸自個腦門,“主公,我就是覺得天下當是主公的天下。”
朱元璋感動壞了,主臣兩人惺惺相惜,執手相看淚眼。
常樂微微勾起嘴角,捧起桌邊的檸檬薄荷水輕啜,她家老爹頂著張老實人的臉,拍起馬屁來那叫一個真誠。
朱元璋:“請朱升、宋濂、劉基、章溢、葉琛、王禕至王府議事。”
他抓著心腹愛將的手不放,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包間下樓,眼看著即將走出大門,突然停步讚道,“福樂酒樓,名副其實!”
第10章
吳王府,外書房。
朱元璋大馬金刀坐在主位,“我欲籌辦國子學,諸位可有良策?”
國子學乃曆朝曆代培養人才的機構,吳王勢力發展至今,能征善戰的武將從不稀缺,可擅治理國家的文臣確實少之又少。
主公能起建國子學之念,是件好事。
隻不過,是不是有點太突然了?
他們這位吳王草莽出身,要沒人專門提出來,可能都不知道國子學三個字代表的意義吧?
劉基掃眼李善長,聽說他陪著主公、夫人和世子去了福樂酒樓捧場,
照理肯定是他提的,可看他那仿佛“嘎嘣全家”的表情,又不太像,難道裏頭還有隱情?
劉基沉思了會,沒想出個所以然,決定暫時略過其中的怪異之處,他拱了拱手,問道,“主公有何要求?”
國子學由來已久,主公沒有別的想法,隻需吩咐下來,他們循照舊例即可。
可主公既然特意召集那麽多人,想來是有什麽特殊的要求。
朱元璋掀起眼皮看他一眼,“國子學當為國所用。”
不為國所用,難道還能為別的所用?
劉基微微挑眉:“主公的意思是?”
朱元璋抓起書桌邊的碗,猛灌了口冷茶,“也沒什麽,那些書香世家,百年貴族不是瞧不起我原是個農民麽?”
劉基更驚訝了,以他對朱元璋的了解,他很在意自己的出身,怎麽突然?
他在福樂酒樓遇見了誰,發生了什麽事?
劉基又掃了眼沉默的李善長,一頓飯的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朱元璋曲起食指,敲了敲桌麵,沉沉道,“往後,他們也不必再入朝為官。”
他講得很直白,在座之人聽的很清楚很明白,也正因此,更覺震撼。
古往今來,王朝建立之初,為著盡快坐穩皇位,安定天下,皇帝往往會與世家望族聯手。
而他們的主公,貧農朱元璋竟妄圖開創曆史之先河麽!
難怪李善長一臉的苦瓜相,這事要能搞成,於國於民都好,要搞不成,那得出大亂子!
哪怕多智如劉基,也陷入了難以抉擇的困境,一不小心可就得成千古罪人啊!
書房一時之間靜了下來,誰也沒敢做那出頭鳥。
而書桌邊,從來默不作聲的朱標卻突然道,“爹,國子學籌建之事不如交由兒子來辦?”
他的話音剛落,數道視線齊齊向他聚集,全都充滿了驚異。
朱元璋同樣難以置信,“標兒?”
他家標兒自幼聰慧,可到底年歲尚小,且國子學之事,朱元璋並非不知道其中艱險。
朱標:“爹,兒子讀書多年,想要看看自己是否學有所成。”
他眸光清澈,笑意盎然,那是少年人對外界的向往,以及世事皆在握的自信。
朱元璋看著心愛的,出類拔萃的好兒子大笑三聲,連聲道“好好好!”
他家標兒,不枉他多年栽培!
·
福樂酒樓新開,常樂近來的主要精力多是放在酒樓經營一事。
托朱元璋的福,他那天在門口實名製的親口好評,連日來酒樓生意好到火爆。
宋瑜兩歲多的兒子有點不大舒服,常樂索性把記賬之事也攬了過來。
元末明初那會,阿拉伯數字並不流行,記賬用的還是一、二、三......
常樂看得眼花繚亂,趁著賬本還不算厚,趕緊給改了簡單的1,2,3......
明媚的春日,燦爛的暖陽,擺在窗邊的書桌前突降下片陰影,常樂下意識擋住賬冊,再抬起眸,“世子?”
朱標不知道什麽時候悄無聲息進了她的書房,正擎著似有若無的微笑。
也不知道他小小年紀,尚帶嬰兒肥的圓臉,怎麽做出的這表情。
常樂欲蓋彌彰般合起賬冊,隨後起身行禮,“見過世子。”
朱標略抬了抬手,“樂兒,不必多禮。”
他很自來熟的坐到了書桌對麵,點了點被常樂合起的賬冊,“那是?”
常樂:“......福樂酒樓的賬冊。”
也沒什麽好隱瞞的,剛才是她自個驚弓之鳥了。
朱標挑了挑眉,倒也沒有多問,想來吳王世子家大業大,還沒把個酒樓放在眼底。
福樂酒樓緊挨秦淮河,自常樂的書房往外,是鱗次櫛比排列在河麵的各式畫舫。
朱標的視線掠過波光粼粼的河麵,似悵惘道,“那晚,幸而有樂兒在第一時間製住了邵佐......”
他指的是兩人被邵榮俘虜,差點被帶離應天府的那晚。
那晚險象環生,兩人也算共同經曆了生死,可他此時提起,真的隻是單純的感懷回憶麽?
常樂垂眸沏了杯檸檬薄荷水遞過去,“那時全賴世子足智多謀,與逆賊周旋,爭取了時間。”
她這會兒,全無那夜的果斷、勇敢,與養在深閨,遇事光會掉眼淚的千金小姐沒有任何區別。
朱標深深看眼她,常樂始終半垂著眸光,仿佛羞於與他對視。
半晌,朱標似乎是輕笑了聲,道,“樂兒為何要常叔叔讀兵書,卻要藍玉讀四書五經?”
他這一問,常樂心中更為警惕,朱標今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到底是想問什麽?
又或者是,他想逼她承認什麽?
常樂思索片刻,道,“樂兒以為兵書是每個將領都該研讀之物,四書五經更該是每個人都該研學之經,是故,爹爹和舅舅既要讀兵書,也要讀四書五經。”
朱標突然笑了,頃刻間又搖了搖頭。
常樂微不可查的蹙了蹙眉,她自覺那樣的解釋天衣無縫,不明白有何可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