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出來的沒有房產證,其實是屬於違規搭建,所以宋知玉開口沒有算上它們。
“那當然會賣,“杜老太太平常不聲不響,不願意搭理別的人,實際上對旁邊鄰居家發生的事情,也是門兒清,”他家剛開始是兩兄弟,後麵兩兄弟一共生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女兒倒是嫁出去了,但兒子不得娶回來嘛。現在孫子都長大了,眼看也要娶媳婦,這旁邊可沒有別的地再給他們造,不賣了這裏到別的地方買房子,新媳婦娶進來住哪兒?“
還有一些小心思,杜老太太不說,宋知玉也猜得到。
五個妯娌啊,住一起那麽多年,想想就是災難。
要是能夠趁著這次機會賣了房子互相分開住,想來他們都是願意的。
”那他們想要多少錢啊?“
宋知玉心動了,隔壁那塊地加起來可不止一百五十平,兩百平都有超呢。
“前兩天聽了一耳朵,似乎是說要四萬塊。”杜老太太看了一眼猶豫的程煜,補充道:“要一次性付清。”
程煜嘶了一聲:“好貴。”
要是一次性的話,可就沒辦法用上貸款,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幾乎要掏空家底子的投資。他抬起頭,想從老婆眼裏找到和他同款的猶豫,沒想到就對上了一雙幾乎要閃著光的眼睛。
宋知玉一點也不覺得貴,就和那天聽到商鋪的價格是四萬多一樣,她都是先狂喜,然後再覺得猶豫。
不過上次在外人麵前,她就表現地比較收斂。
四萬多!
又是四萬多!
這價格和以後比起來,根本一點都不貴,主要是她太窮了!
“我們回去再商量一下吧。”程煜都不敢回頭看自己老婆,他生怕他忍不住點頭,然後她直接就能衝到隔壁問價格去。
回了屋子,宋知玉都沒讓他坐下,伸手就扯住他衣袖。
“你現在到底有多少存款?”
程煜哀怨地看著她:“你現在都不喊我老公了,開口就是你啊你的。”
宋知玉有點心虛:“誰說我沒叫呢,這不是感覺平常叫會有點奇怪嘛。”那麽多年沒叫過,以前都是對著他的遺照罵他死的早,現在突然就讓她自己開口,當然是會有點不適應的。也不是不能克服,這不是沒人說……
她就開始偷著沒叫。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會喊對方老公老婆的嘛。
“老公,”她眼睛一轉,換了個甜甜的聲線,挽著程煜的胳膊,“那我叫了,你給我買嘛。我想要大房子,要那種獨棟的大房子。”
宋知玉從來就沒這麽撒嬌過,她這麽一開口,程煜心裏一酥,差點沒忍住答應下來。
“買是能買,但咱們……是不是該稍微計劃計劃。”他勉強找回自己的理智,伸手摟著宋知玉的腰拉著她坐下來,“我買房子是想讓孩子生下來後就能有新房子住,這邊住的是不錯,但咱們也不能總是租房住。”
“可要是買這邊的,不能走貸款,掏了錢後咱們可就沒錢再裝修了。全掏空勉強是可以,可咱們總不能把錢全砸進去吧?你之前不是還說要做別的生意嗎?“
“所以我問你還有多少錢嘛,”策劃未來的時候,宋知玉簡直神采飛揚,“要是錢夠的話,咱們就買兩個地方,這邊的全款買掉,另外的……”
程煜搶答:“另外再買別的商品房?”
“對,不過我不想買這邊的。”宋知玉很有野心,“咱們離海市那麽近,那邊的房價其實也沒有很高,咱們去那邊弄個首付唄。”
程煜被驚到了,他沒想到他老婆的膽子那麽大。
“海市?那是不是太遠了點?”
價格也貴了很多。
“也沒貴很多,頂多也就翻個倍的價格。”這可是接下來最少五十年內,他們這邊的房價和海市最接近的時候,去那邊買一套,地段好的話翻百倍都不止呢。而且還可能有拆遷這種事情發生。
宋知玉想得很遠:“也不是特別遠,咱們倆先把隔壁拿下,到時候也不裝修,稍微修整一下,拿來出租出去,每個月賺點租金,也算是能回回本。咱們倆這半年再努努力,多賺點錢回來,然後去海市那邊先定居下來。”
“我不是覺得我們這邊不好,海市是大城市,那邊的老師肯定比我們這邊好。我肚子裏這個,以後要是能弄到海市的戶口,那未來肯定比我們好很多。”
宋知玉點了點桌子上的書:“而且我這邊還在看書準備高考呢,萬一我考上了,我是準備優先報海市那邊的學校,到時候肯定要找個住的地方。”
“就像你說的,租房子到底不夠方便,咱們要是能有個在那邊住的地方,做什麽都能方便地多。”
程煜沒立刻說話,但看著他沉思的樣子,宋知玉就知道。
他心動了。
作者有話說:
二更
第64章 ◇
◎地攤後續◎
程煜是心動了。
隻有真正去過大城市, 跟著轉過看過,仔細觀察過的人才知道,那些一線的城市發展速度和他們這些小城市的差距有多大。
他們這邊的商城還沒有名字, 頂了天也就跟著百貨商場的叫法,把前兩個改了改, 改成什麽什麽商城。???各種外國來的洋玩意也有, 但也就一家兩家,有就不錯了,能挑了會英語的人過來當服務員都是時髦,但海市那邊很早以前這種洋店用的就是外國佬。
就是他們這種開車跑的,那邊現在都不怎麽稀罕, 聽說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就要開地鐵出來。
那種在地下的, 一次性能開好多人的大車。
比火車還厲害。
他也想去看看, 要是能自己坐上去, 或者每天都坐那種車子上班, 那多洋氣啊。還有讀書的事情,程煜見過海市那邊的小孩子, 是和鞋廠合作的某個領導家的小孩子, 小小年紀就會說英語,聽說家裏已經規劃好了以後要送他出國讀書。
程煜把自己看見的東西和宋知玉說:“我們家這個,要是能早一點學會英語也是好的。”
“還不止呢, ”宋知玉瞥了他一眼,掰著手指給他算,“你以為養好一個孩子那麽便宜的嗎?現在很多人都會提早給小孩子上興趣班, 考了證出來, 到時候中考高考能有加分不說, 很多單位招人, 都是喜歡招有別的特長的孩子。”
“你看,畫畫要買繪畫工具,還要跟著一起學,一節課最少要三四十吧?”
“聲樂這種不需要特別多工具的,稍微費錢少點。可你總不能光讓孩子唱歌,萬一想試試看學樂器呢?鋼琴小提琴,這種東西哪個不是費錢的?”
“還有戶口。”
“你自己也去過那邊,知道海市那裏的戶口有多難弄吧?”
宋知玉說出了自己的野望:“我要是能考上海市的大學,那我能暫時把自己的戶口給挪過去。但這種暫時性的戶口轉移,是隻限定在大學期間,要是畢業之後沒有單位或者房子的話,戶口還是要被挪回來。”
“也不知道這種戶口能不能暫時給小孩一起帶上。”
“臨時是能頂用,但長期還是我們買房子比較好。”
她正算著呢,一抬頭發現程煜看著她,笑得有點古怪。
“你笑什麽呢?”
“沒什麽,你繼續想。”
“等到時候咱們就照著你想的這樣,先去問問能不能上哈哈哈。”
宋知玉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程煜是在嘲笑她還沒考試呢,就念著要去上大學的事情。這確實是有一種紙上談兵的感覺,考沒考呢,就開始考慮以後戶口的事情,可她這不是……和以前那些老太太聊天的時候說起孫輩的都是大學生,所以一不小心順口了嘛。
再說了,就不能提前快樂地想想嗎?
“上次考試老師還誇我英語和數學好呢!”宋知玉羞惱地往旁邊坐了坐,但想起自己的考試,還是挺糾結的。
畢竟過去了那麽多年,英語和數學一個是底子好,在老年大學的時候跟著補了補,一個幹脆是後麵另外學的。
這兩個要補上來還好一些。
但語文這種,都是靠記憶力的東西,就需要自己努力,重頭再來。這段時間她自己做好的試卷都快填滿了一個大紙箱,錯題集都寫滿了一本子,要不是為了複習,她也不能暫時擱置掉賺錢的事情。
有點讓她心焦的是,高三考試就隻有一個多月了,以她的進度,眼瞅著是跟不上了。想要考上難度有點高,老師也找她談過這方麵的事情,暗示她今年的希望不是很大,要不跟著再複習一年,再想別的。
宋知玉自己知道自己,她學習好那也是以前的事情,再能耐也不可能幾十年沒好好讀書,一下子就考上大學。
那沒可能。
她本來瞄準的就是明年高考,就是怕考不過,所以今年才眼巴巴地就跟著開始上學。準備充足總比準備不足好,就是有些對不起杜老師。
旁聽生的名額也是她幫忙弄來的。
也許在他們眼裏,她也是才畢業沒兩年,好好複習有希望。
杜老太太聽說了她的糾結後,不解地抬頭看著她:“這有什麽?有人願意讀書,我高興還來不及呢。你事情多,緩一緩明年再考很正常。就是那種辛辛苦苦學了一整年的學生,也有很多落榜後明年再來的。“
宋知玉:“……”
不好意思,代入到以後那種孩子考不上家長焦急如焚的誤解中了。
既然不著急考上,這回就準備隻是下場試試,那就可以把學習進度調整地更慢更有秩序一些,可以把一些不是特別大的得分點給背起來。
緩下心來後,再加上有房子這些東西吊在眼前,宋知玉不免就又心癢癢地開始想弄點小生意做。商鋪那邊下次得問問,肯不肯降價,實在不行的話,就得考慮擺小攤。
也不知道查地攤那邊怎麽樣了,回頭讓人去打聽打聽情況。
本來她是想問問宋知書的,畢竟他每天從學校來回,肯定知道的更少些。但回過神來她才發現她弟已經去晚自習了,據杜老師說,他報了所有能去的晚自習時間,說是在學校做卷子更有感覺,遇到不確定的還可以直接去問值班老師。
杜老太太對他這種好學的精神十分滿意,誇獎了很多次。
宋知玉作為一個忙碌的成年人,一周的自習課能去一兩次就已經很不錯,所以她表示她不參與這個話題。
並決定換一個人去問問。
今天從學校門口出來,她可以觀察了一下,發現門口的小攤販人數已經減少到一種境地。如果不是上學和放學門口有學生和家長的時間,以前繁華的街道現在都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這是怎麽回事?
“你還不知道吧,這邊啊……出事了。”
以前眼熟的攤販都沒看見,宋知玉找了個不太熟悉的,推著小車賣紅薯的老人,剛開口就得到了對方壓低聲音緊張兮兮的叮囑。
“小姑娘,你要是看見什麽人過來,穿著製服的那種,可要提前和我說一聲哦。”
“我早上沒看見呢。”頂多就隻有學校裏執勤的學生,肩膀上帶著個紅袖章,這應該不算是她需要防備的人員吧?
“沒看見好啊,你是沒見著前兩天。”
賣紅薯的基本都是年紀大的大爺或者大娘,自家有種的紅薯,弄了個鐵爐子,拿碳把紅薯慢慢烘烤出來。
從學校出來,看見哪邊兒能看見一個結實的大鐵桶,再順著空氣裏的香味走,很快就能買到香噴噴的烤紅薯。
但這回這個大娘硬是拿破爛棉花被在鐵桶外頭多圈了一層,看著灰突突的,一下子讓人認不出來這是幹什麽的。
她長籲短歎:“我本來不是在這邊幹的,我妹子在這邊賣,我就換條街。這裏之前晚上到處都有賣東西的,蹲半個晚上就能比得上一天的業績,大家都愛往這邊來,結果那天突然就來了人,說是非法經營,不允許在這邊隨意擺攤,全都叫帶走了。”
宋知玉:“全都給帶走了嗎?”
“是啊,說是要教育,倒沒有拘留,但所有的吃飯家夥都被收走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被還回來呢。”
“那當然會賣,“杜老太太平常不聲不響,不願意搭理別的人,實際上對旁邊鄰居家發生的事情,也是門兒清,”他家剛開始是兩兄弟,後麵兩兄弟一共生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女兒倒是嫁出去了,但兒子不得娶回來嘛。現在孫子都長大了,眼看也要娶媳婦,這旁邊可沒有別的地再給他們造,不賣了這裏到別的地方買房子,新媳婦娶進來住哪兒?“
還有一些小心思,杜老太太不說,宋知玉也猜得到。
五個妯娌啊,住一起那麽多年,想想就是災難。
要是能夠趁著這次機會賣了房子互相分開住,想來他們都是願意的。
”那他們想要多少錢啊?“
宋知玉心動了,隔壁那塊地加起來可不止一百五十平,兩百平都有超呢。
“前兩天聽了一耳朵,似乎是說要四萬塊。”杜老太太看了一眼猶豫的程煜,補充道:“要一次性付清。”
程煜嘶了一聲:“好貴。”
要是一次性的話,可就沒辦法用上貸款,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幾乎要掏空家底子的投資。他抬起頭,想從老婆眼裏找到和他同款的猶豫,沒想到就對上了一雙幾乎要閃著光的眼睛。
宋知玉一點也不覺得貴,就和那天聽到商鋪的價格是四萬多一樣,她都是先狂喜,然後再覺得猶豫。
不過上次在外人麵前,她就表現地比較收斂。
四萬多!
又是四萬多!
這價格和以後比起來,根本一點都不貴,主要是她太窮了!
“我們回去再商量一下吧。”程煜都不敢回頭看自己老婆,他生怕他忍不住點頭,然後她直接就能衝到隔壁問價格去。
回了屋子,宋知玉都沒讓他坐下,伸手就扯住他衣袖。
“你現在到底有多少存款?”
程煜哀怨地看著她:“你現在都不喊我老公了,開口就是你啊你的。”
宋知玉有點心虛:“誰說我沒叫呢,這不是感覺平常叫會有點奇怪嘛。”那麽多年沒叫過,以前都是對著他的遺照罵他死的早,現在突然就讓她自己開口,當然是會有點不適應的。也不是不能克服,這不是沒人說……
她就開始偷著沒叫。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會喊對方老公老婆的嘛。
“老公,”她眼睛一轉,換了個甜甜的聲線,挽著程煜的胳膊,“那我叫了,你給我買嘛。我想要大房子,要那種獨棟的大房子。”
宋知玉從來就沒這麽撒嬌過,她這麽一開口,程煜心裏一酥,差點沒忍住答應下來。
“買是能買,但咱們……是不是該稍微計劃計劃。”他勉強找回自己的理智,伸手摟著宋知玉的腰拉著她坐下來,“我買房子是想讓孩子生下來後就能有新房子住,這邊住的是不錯,但咱們也不能總是租房住。”
“可要是買這邊的,不能走貸款,掏了錢後咱們可就沒錢再裝修了。全掏空勉強是可以,可咱們總不能把錢全砸進去吧?你之前不是還說要做別的生意嗎?“
“所以我問你還有多少錢嘛,”策劃未來的時候,宋知玉簡直神采飛揚,“要是錢夠的話,咱們就買兩個地方,這邊的全款買掉,另外的……”
程煜搶答:“另外再買別的商品房?”
“對,不過我不想買這邊的。”宋知玉很有野心,“咱們離海市那麽近,那邊的房價其實也沒有很高,咱們去那邊弄個首付唄。”
程煜被驚到了,他沒想到他老婆的膽子那麽大。
“海市?那是不是太遠了點?”
價格也貴了很多。
“也沒貴很多,頂多也就翻個倍的價格。”這可是接下來最少五十年內,他們這邊的房價和海市最接近的時候,去那邊買一套,地段好的話翻百倍都不止呢。而且還可能有拆遷這種事情發生。
宋知玉想得很遠:“也不是特別遠,咱們倆先把隔壁拿下,到時候也不裝修,稍微修整一下,拿來出租出去,每個月賺點租金,也算是能回回本。咱們倆這半年再努努力,多賺點錢回來,然後去海市那邊先定居下來。”
“我不是覺得我們這邊不好,海市是大城市,那邊的老師肯定比我們這邊好。我肚子裏這個,以後要是能弄到海市的戶口,那未來肯定比我們好很多。”
宋知玉點了點桌子上的書:“而且我這邊還在看書準備高考呢,萬一我考上了,我是準備優先報海市那邊的學校,到時候肯定要找個住的地方。”
“就像你說的,租房子到底不夠方便,咱們要是能有個在那邊住的地方,做什麽都能方便地多。”
程煜沒立刻說話,但看著他沉思的樣子,宋知玉就知道。
他心動了。
作者有話說:
二更
第64章 ◇
◎地攤後續◎
程煜是心動了。
隻有真正去過大城市, 跟著轉過看過,仔細觀察過的人才知道,那些一線的城市發展速度和他們這些小城市的差距有多大。
他們這邊的商城還沒有名字, 頂了天也就跟著百貨商場的叫法,把前兩個改了改, 改成什麽什麽商城。???各種外國來的洋玩意也有, 但也就一家兩家,有就不錯了,能挑了會英語的人過來當服務員都是時髦,但海市那邊很早以前這種洋店用的就是外國佬。
就是他們這種開車跑的,那邊現在都不怎麽稀罕, 聽說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就要開地鐵出來。
那種在地下的, 一次性能開好多人的大車。
比火車還厲害。
他也想去看看, 要是能自己坐上去, 或者每天都坐那種車子上班, 那多洋氣啊。還有讀書的事情,程煜見過海市那邊的小孩子, 是和鞋廠合作的某個領導家的小孩子, 小小年紀就會說英語,聽說家裏已經規劃好了以後要送他出國讀書。
程煜把自己看見的東西和宋知玉說:“我們家這個,要是能早一點學會英語也是好的。”
“還不止呢, ”宋知玉瞥了他一眼,掰著手指給他算,“你以為養好一個孩子那麽便宜的嗎?現在很多人都會提早給小孩子上興趣班, 考了證出來, 到時候中考高考能有加分不說, 很多單位招人, 都是喜歡招有別的特長的孩子。”
“你看,畫畫要買繪畫工具,還要跟著一起學,一節課最少要三四十吧?”
“聲樂這種不需要特別多工具的,稍微費錢少點。可你總不能光讓孩子唱歌,萬一想試試看學樂器呢?鋼琴小提琴,這種東西哪個不是費錢的?”
“還有戶口。”
“你自己也去過那邊,知道海市那裏的戶口有多難弄吧?”
宋知玉說出了自己的野望:“我要是能考上海市的大學,那我能暫時把自己的戶口給挪過去。但這種暫時性的戶口轉移,是隻限定在大學期間,要是畢業之後沒有單位或者房子的話,戶口還是要被挪回來。”
“也不知道這種戶口能不能暫時給小孩一起帶上。”
“臨時是能頂用,但長期還是我們買房子比較好。”
她正算著呢,一抬頭發現程煜看著她,笑得有點古怪。
“你笑什麽呢?”
“沒什麽,你繼續想。”
“等到時候咱們就照著你想的這樣,先去問問能不能上哈哈哈。”
宋知玉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程煜是在嘲笑她還沒考試呢,就念著要去上大學的事情。這確實是有一種紙上談兵的感覺,考沒考呢,就開始考慮以後戶口的事情,可她這不是……和以前那些老太太聊天的時候說起孫輩的都是大學生,所以一不小心順口了嘛。
再說了,就不能提前快樂地想想嗎?
“上次考試老師還誇我英語和數學好呢!”宋知玉羞惱地往旁邊坐了坐,但想起自己的考試,還是挺糾結的。
畢竟過去了那麽多年,英語和數學一個是底子好,在老年大學的時候跟著補了補,一個幹脆是後麵另外學的。
這兩個要補上來還好一些。
但語文這種,都是靠記憶力的東西,就需要自己努力,重頭再來。這段時間她自己做好的試卷都快填滿了一個大紙箱,錯題集都寫滿了一本子,要不是為了複習,她也不能暫時擱置掉賺錢的事情。
有點讓她心焦的是,高三考試就隻有一個多月了,以她的進度,眼瞅著是跟不上了。想要考上難度有點高,老師也找她談過這方麵的事情,暗示她今年的希望不是很大,要不跟著再複習一年,再想別的。
宋知玉自己知道自己,她學習好那也是以前的事情,再能耐也不可能幾十年沒好好讀書,一下子就考上大學。
那沒可能。
她本來瞄準的就是明年高考,就是怕考不過,所以今年才眼巴巴地就跟著開始上學。準備充足總比準備不足好,就是有些對不起杜老師。
旁聽生的名額也是她幫忙弄來的。
也許在他們眼裏,她也是才畢業沒兩年,好好複習有希望。
杜老太太聽說了她的糾結後,不解地抬頭看著她:“這有什麽?有人願意讀書,我高興還來不及呢。你事情多,緩一緩明年再考很正常。就是那種辛辛苦苦學了一整年的學生,也有很多落榜後明年再來的。“
宋知玉:“……”
不好意思,代入到以後那種孩子考不上家長焦急如焚的誤解中了。
既然不著急考上,這回就準備隻是下場試試,那就可以把學習進度調整地更慢更有秩序一些,可以把一些不是特別大的得分點給背起來。
緩下心來後,再加上有房子這些東西吊在眼前,宋知玉不免就又心癢癢地開始想弄點小生意做。商鋪那邊下次得問問,肯不肯降價,實在不行的話,就得考慮擺小攤。
也不知道查地攤那邊怎麽樣了,回頭讓人去打聽打聽情況。
本來她是想問問宋知書的,畢竟他每天從學校來回,肯定知道的更少些。但回過神來她才發現她弟已經去晚自習了,據杜老師說,他報了所有能去的晚自習時間,說是在學校做卷子更有感覺,遇到不確定的還可以直接去問值班老師。
杜老太太對他這種好學的精神十分滿意,誇獎了很多次。
宋知玉作為一個忙碌的成年人,一周的自習課能去一兩次就已經很不錯,所以她表示她不參與這個話題。
並決定換一個人去問問。
今天從學校門口出來,她可以觀察了一下,發現門口的小攤販人數已經減少到一種境地。如果不是上學和放學門口有學生和家長的時間,以前繁華的街道現在都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這是怎麽回事?
“你還不知道吧,這邊啊……出事了。”
以前眼熟的攤販都沒看見,宋知玉找了個不太熟悉的,推著小車賣紅薯的老人,剛開口就得到了對方壓低聲音緊張兮兮的叮囑。
“小姑娘,你要是看見什麽人過來,穿著製服的那種,可要提前和我說一聲哦。”
“我早上沒看見呢。”頂多就隻有學校裏執勤的學生,肩膀上帶著個紅袖章,這應該不算是她需要防備的人員吧?
“沒看見好啊,你是沒見著前兩天。”
賣紅薯的基本都是年紀大的大爺或者大娘,自家有種的紅薯,弄了個鐵爐子,拿碳把紅薯慢慢烘烤出來。
從學校出來,看見哪邊兒能看見一個結實的大鐵桶,再順著空氣裏的香味走,很快就能買到香噴噴的烤紅薯。
但這回這個大娘硬是拿破爛棉花被在鐵桶外頭多圈了一層,看著灰突突的,一下子讓人認不出來這是幹什麽的。
她長籲短歎:“我本來不是在這邊幹的,我妹子在這邊賣,我就換條街。這裏之前晚上到處都有賣東西的,蹲半個晚上就能比得上一天的業績,大家都愛往這邊來,結果那天突然就來了人,說是非法經營,不允許在這邊隨意擺攤,全都叫帶走了。”
宋知玉:“全都給帶走了嗎?”
“是啊,說是要教育,倒沒有拘留,但所有的吃飯家夥都被收走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被還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