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抵收貨人那裏,交清欠款後,我們繼續往回開。到了我所居住的小區門口,臨下車時,我把之前選定的幾件小巧的工藝品,連同那本書裝入一個較大的紙盒裏,輕輕抱在胸前,晃晃悠悠地向家中走去。
短短幾步路,不過五十餘米的路程,我雖然神態悠閑,內心卻高度緊張。
我走得極慢,四處東張西望,嘴裏還哼著小調,甚至在俯身係鞋帶時,也故意把紙盒隨便放在身側,為了讓那些“眼睛”可以一目了然,裏麵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一進家門,我立即轉回身,屏住呼吸,把耳朵緊緊地貼在門上,仔細傾聽外麵的動靜。
約莫聽了5分鍾,直到確定無人跟蹤,我才踮著腳尖走進客廳,把紙盒放在地上,拿出那塊紅木板,坐在沙發上仔細端詳起來。
用衣襟擦去表麵附著的泥塵,木板通體紅潤鮮明,甚至有種晶瑩剔透的感覺,四麵邊角經過細致打磨,除了那條龍紋,看不到任何破損和腐蝕的痕跡。
龍紋雕刻得極其古怪,並不是簡單的劃琢,而是由一個個微小的洞眼緊密連綴組成,每個洞眼隻有頭發絲粗細,入木極深,卻不洞穿,邊緣染有黑紅的油彩,侵蝕進木板內部,均勻地渲染開來,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將木板湊在鼻端聞了聞,是一種木質特有的清香氣息。
我將紅木板翻過來調過去,足足觀察了十多分鍾,除了比較沉重之外,沒有看出絲毫問題。用指節敲擊幾下,發出當當的脆響,還是傳出陣陣金屬的聲音。
整整一個下午,我什麽都沒幹,就是捧著這塊紅木板反複研究。到了晚上,我胡亂吃了幾口方便麵,拉上臥室窗簾,將紅木板放在台燈下觀看,但是無論怎麽轉換角度,改變亮度,木板上還是毫無異常。
我不死心,又打來一盆清水,把紅木板輕輕投進去,漣漪緩緩擴散,龍紋洞眼中滲出無數微小的氣泡,快速浮在水麵上,又逐一破裂消散。許久,也不見任何反應。
我用毛巾擦幹紅木板,放在書桌上,盤腿坐在對麵的床上,用手托著下巴,呆呆地望著它,徹底沒轍了。舅舅如此處心積慮地保藏,這塊該死的紅木板到底藏有什麽秘密呢?
此時我無法交給局裏做技術檢驗,也不能貿然使用外力拆開,可是僅憑自己胡亂猜測終究不是辦法,就決定暫時將這些放下,繼續我接下來的計劃。
第二天早晨,簡單吃了些東西,把紅木板塞進挎包,我就走出了家門。
剛出小區沒幾步,我就覺得嗓子眼一陣惡心,急忙蹲在路旁花壇邊,嘔吐起來。最近總是出現很明顯的妊娠反應,看來必須得抓緊時間墮胎了。
我強壓著胃內一波波翻湧上來的酸水,打車來到市婦嬰醫院,托熟人做了個羊水穿刺術,檢測結果居然是男孩。
捧著這份化驗單,我心頭突突亂顫,又是煩躁又是痛苦,去小聲問醫生,懷孕多長時間內可以吃打胎藥。
那個醫生是我高中同學的媳婦,她狐疑地瞅了我半天,才猶猶豫豫地告訴我,三個月之內都可以吃,隻不過風險很大,身體也不好恢複,還有可能造成終身不孕。又說好好的男孩為什麽要打掉呢,你現在都快三十歲了,本來就是高齡產婦,經不起折騰,再不生就晚了。
我呆怔了半天,才黯然地點了點頭,隻說隨便問問,然後謝過醫生,慢慢走出醫院。
外麵陽光強烈,劈頭蓋臉射下,我頭暈目眩,眼前白花花一片。我慢慢走著,麵容冷淡如常,心頭卻翻江倒海,怎麽都無法抑製。我攥緊拳頭,無聲地嘶喊著:遠征,我對不起你,兒子,我對不起你……
接下來的事情太痛苦,我實在不想再去回憶。我私下通過朋友關係,弄來了墮胎藥,打下了我未出生的兒子,為此也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並造成終身不孕。我隻記得,在喝下墮胎藥的那一瞬間,我淚流滿臉,心如針刺,我的寶寶,我的寶寶……
此後,我咬牙忍受著墮胎帶來的強烈身體反應,每天正常出現在親友麵前,得體地應對一切,心裏卻暗自計算著日期,逐日在小腹部纏裹毛巾等物,並盡量模仿孕婦的體態姿勢。
很簡單,我要充分利用“懷孕”的機會,麻痹那些眼睛,抓緊一切時間,迅速完成我在錦州的所有行動。
日子如水一般靜默流過,我的肚子也隨之越來越“大”。盡管我深知,自己時刻處在監控中,但卻能明顯地感覺到,那一雙雙眼睛盯得不怎麽緊了,或許他們認為我已徹底放棄調查,專心做個待產的媽媽吧。
在那段時間裏,我一直牽掛著案情,始終跟馬雲偉保持著私密的聯係,通過旁敲側擊,或多或少也了解到警方的一些調查結果。
殮妝師馬振國依舊生死不明,羅遠征和馮超被殺案依舊毫無進展,涉案的皮卡車司機、雅閣車司機和矮個男子依舊如人間蒸發……簡單來說就一句話:沒戲。
時間長了,我不禁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不相信警方會如此無能,案情就明晃晃擺在那裏,怎麽調查了這麽久,卻連一絲線索都沒有。轉念一想,估計是馬雲偉有意隱瞞,不想讓我再去冒險吧。
放棄了對警方的奢望,我開始發動自己的腦筋,舅舅那幅臨摹畫是在1989年10月全景畫完成之後繪製的,紅木板則必是在這個時間之前得到的。而舅舅有意用畫作進行暗示,則說明是在參與全景畫創作期間獲取的。
為了確定這個設想,我一頭紮進市圖書館,查閱了大量關於錦州全景畫的曆史文獻,用相機進行翻拍,又上網搜索相關資料,逐頁打印出來。
材料林林總總,浩如煙海,我隻好捺著性子,花了三天時間,進行梳理歸納,遴選出對我有幫助的東西。
在遼沈戰役紀念館繪製《攻克錦州》全景畫,是經過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準,沈陽軍區和錦州市委市政府承辦的,作為一項高級別的政治任務,為了能再現當年轟轟烈烈的戰爭場麵,取得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沈陽軍區曾邀請中央美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和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的多名知名畫家、學者,以及錦州畫家孫英石等同誌組成創作組,還請來了不少參加過遼沈戰役的老領導、老戰士做軍事曆史顧問。
創作組秉承客觀嚴謹的原則,多次對錦州全境進行實地查勘。沈陽軍區還專門派出兩架飛機,拉載著那些畫家在錦州上空低飛盤旋,反複觀察,拍攝了大量照片和錄像資料。隨後,創作組又趕赴前蘇聯的莫斯科、伏爾加格勒兩市,詳細考察了當地全景畫館的繪畫、建築和電氣設備等諸項問題,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至於具體的繪製過程,則相當繁瑣複雜,先是製作出近萬張手工素描底稿和彩色渲染片,然後經總政治部審閱合格後,才開始正式創作。其間,又多次進行了修改,反複更正,耗盡了無數人的心血,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曆時三年得以完成。
畫幅全長122.22米,高16.1米,呈環形懸掛於館內牆壁,總麵積1968平方米,重量達4噸。在畫幅與中間的觀景台之間,又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製作了地形、地貌、工事和武器等塑形,並配以各種聲光電表現形式,給觀賞者一種“如臨其境”的視聽效果。據統計,目前世界上隻有48幅全景畫,大型的更是寥寥無幾。可以說,《攻克錦州》全景畫不但在中國,就算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
掌握到這些資料後,我延續之前的設想,做進一步的分析:假定幕後黑手確實來自沈陽,那必為當年的知情者,沒準就是創作組內部的某個或某些人,而且目前勢力龐大,組織嚴密,否則不可能搞出那種大陣仗。
舅舅身為創作組一員,曾經參與對錦州的實地查看,又曾趕赴前蘇聯作考察,紅木板就隻能出於兩地之一。不過,得自前蘇聯的可能性近乎為零,因為蘇聯不可能製出這種明顯帶有東方神韻的東西。尤其是那條龍紋,據我觀察和考證,為典型的中國四爪三趾黃龍,盛於宋、遼、金、元等朝代。聯想到大廣濟寺始建於遼代,而舅舅又將戰士繪製在畫作中相應位置,我敢斷言,紅木板應該是他在查看到此時,通過某種機緣巧合才得到的。
將以上兩點綜合起來,我大體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舅舅曾與創作組中的某個人或某些人,在大廣濟寺或古塔裏麵,共同得到紅木板。天知道他們從中究竟發現了什麽秘密,反正沒有向上匯報,而是私自隱匿起來。出於常情考慮,對方手中應該也有一塊類似的東西,而且彼此訂立了某種盟約,都將秘密深深地藏在心裏,從來不曾對外泄露。
也許是那個秘密過於驚人,舅舅始終耿耿於懷,所以先是將木板藏入老宅牆內,然後又在大小兩幅畫中均留下指引線索。在他去世前,心情極度矛盾,便要求親屬毀去一切。此時,當年的約定失效,對方急切地想得到舅舅手中的紅木板,便不惜一切代價試圖奪取。
結論得出後,我又反複進行論證,都覺得這是目前通過種種跡象所得到的唯一結論。那麽接下來,我會有兩種選擇,一是找到當年參與創作的其他畫家,弄清真相,查找凶手;二是遍訪民間高人,破解紅木板中隱藏的秘密。
想到這裏,我暗暗咬牙,忍了這麽久,看來是時候離開錦州了。
此時已近年關歲尾,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衣服越穿越多,體態更顯臃腫笨拙,還真有點兒像身懷六甲的孕婦。想到天時地利人和,時機已經成熟,我把出逃的日子定在元旦,爭取弄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就不信他們不想合家團圓?
在臨行前的一晚,我打了輛出租車,來到解放軍205醫院看望母親。
母親三天前才做過開顱手術,從腦袋裏抽出了大量淤血,目前情況尚未穩定,仍處於深度昏迷中。我斜坐在床邊,攥著母親冰冷的雙手,盯著她蒼白的臉孔,又是心疼又是擔心,一想到明天就要遠行,前景凶險難料,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父親搬了一把椅子,緊挨著我坐下,不停地長籲短歎。因為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他的神情憔悴,佝僂著背,僅僅幾日不見,就好像老了幾十歲。
和父親聊了幾句閑話,我把存有賣舅舅老宅所剩餘款的銀行卡交給他,吞吞吐吐地說:“爸,媽現在病了,你也脫不開身,我跟外地朋友聯係過了,想去那兒把孩子生下來,順便再散散心。”
聽我這麽說,父親抬起頭,驚愕地看著我,說:“薇薇,你……你……這……這怎麽行?”我不敢多說什麽,勉強擠出笑容,用力點著頭,以示自己的堅決。
父親定定地望了我半晌,眼中漸漸流露出一股哀傷。他輕輕歎口氣,接過銀行卡,揣進懷中。頓了頓,他突然又拉起我的手,說:“好吧,薇薇,既然你已經決定了,我也不攔你,但……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千萬別做傻事。”
都說知女莫若父,父親顯然已猜出了我的打算,而他這句話,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負罪感,要不是因為我的衝動魯莽,也不會搞到今天這種家破人亡的地步。我越想越難受,再也無法抑製情緒,一把摟住他,嗚嗚哭了起來。
父親輕輕拍著我的後背,柔聲地安慰著我。待我哭聲漸止,他輕輕推開我,從懷裏掏出一塊手表,塞到我手裏,說:“這個給你。”
那塊手表是白鋼質地,棕色的皮表帶,款式非常老舊,外殼布滿劃痕,玻璃罩還裂開了一道口子,指針已經不再走動,看著有些眼熟,卻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
父親歎口氣,語重心長地說:“你舅當晚發病後,有過一次短暫的清醒,把這塊鶯歌手表交給你媽,又反複叮囑我們,一定要留給你。後來我聽你媽說,這塊表是當年參加全景畫繪製時,一位軍隊老首長送的,是那個時代流行的瑞士鶯歌表。你好好收著吧,別辜負了你舅對你的期望。”
我心裏驟然泛酸,看來舅舅一直都在惦念著我啊,趕忙摘下自己的浪琴,把那塊鶯歌表仔細戴在腕上,哽咽著說:“爸,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父親笑了笑,愛戀地看了我很久,才說:“走吧,別惦記你媽,家裏有我。你一個人在外麵,要多加小心,照顧好自己。”
我擦幹眼淚,使勁地點著頭,向父親道別後,一步一回頭地走出病房。
回到家中,我給手機定好鬧鈴,接上充電器,也懶得脫衣服了,一頭就栽倒在床上,緊緊地攥住腕中的手表,淚眼模糊,望向屋頂,無聲地啜泣著。
那夜我失眠了,腦袋裏像塞了一團亂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直至天色微明,困意無法抵擋,才迷迷糊糊睡了半個小時。
早上,我找出一件平時不常穿的黑色小皮夾克,包裹住紅木板,塞進小腹填充物內,帶齊必要的證件和錢款,打車來到市婦嬰醫院。
推開醫院大門時,借助玻璃的反光,我清楚地看到,身後院子裏,有兩個穿灰色棉服的男子正裝著吸煙,卻又不斷偷偷地瞟著我。
我冷哼一聲,心說拜拜了,蹣跚著走入大廳,排隊掛號後,兩手扶著後腰,慢慢蹭進二樓女廁。諒他們膽子再大,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跟進來查看。
我走進一個單間,掛上插銷,耳朵貼在門板上,仔細傾聽著。廁所內靜悄悄的,隻有頭頂水箱漏水,發出斷斷續續的輕微滴答聲。
確定無人後,我放鬆下來,迅速解開衣扣,取出肚皮上綁縛的填充物,也顧不得髒,扒開紙簍裏的廢紙,一股腦塞進去,又換上皮夾克,把紅木板插在後腰。
我掏出手機,看了眼時間,9點半,剛剛好。將手機調成靜音模式,裝進塑料袋,牢牢地係緊袋口,揭開水箱蓋子,慢慢沉在裏麵。昨晚我已將手機充滿了電,基本可以支撐五六天,一旦警方察覺我出逃,試圖利用手機信號對我進行定位,那就讓他們在醫院裏瞎轉悠去吧。
自覺一切都準備穩妥了,我用手按了按胸口,平靜一下心緒,開門走出單間,推開窗戶,抬腳躍上窗台,側身爬到外麵,抓住牆體的排水管,手腳並用,一點兒一點兒往下蹭著,落到樓後的停車場內。
連續幾個月的精心偽裝和謹慎觀察,讓我認定跟蹤者已經鬆懈了很多,不但減派了跟蹤人手,也絕不會想到在醫院外圍預先埋伏眼線。
我站在原地,左右瞧了瞧,見毫無反常跡象,便迎著幾個取車人詫異的目光,一溜小跑地衝出停車場,鑽進在路邊趴活的出租車,直奔錦州火車站。
在這之前,我已上網查詢過車次,知道很快就會有一輛從山海關始發,途經錦州,開往沈陽的k7341次列車。我之所以沒有選擇乘坐汽車出逃,主要還是考慮到車廂狹小和人員密集等因素,假如我依舊被幕後黑手跟蹤,甚至與他們發生打鬥,根本就無法順利脫身。
從出租車下來,主樓赫然懸掛著那塊大鍾,正好是10點15分,高音喇叭裏正在播報,提醒旅客們k7341次列車已經開始檢票,距離開車不足10分鍾。
我小跑著穿過馬路,衝進售票大廳,買了張站台票,匆匆跑到候車室,混跡在龐大的人流中,強壓住心中的急迫,慢慢走進站台,登上那列火車。
不久,汽笛嗚嗚鳴響,列車猛地顫了一下,緩緩開動起來。我心中隨之湧起一股酸澀,想起了父母和舅舅,想起了羅遠征和馮超,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家,或者還能不能再回家。
我深深歎了口氣,搖了搖頭,望向窗外,淚水順著臉頰一滴一滴流了下來。
列車快速駛出站台,幾縷日光生硬地射進車窗,打在我的臉上,雖然很溫暖,卻讓我覺得微微有些刺眼。我眯起眼睛,看著錦州城漸行漸遠,逐漸在淚水中模糊起來,一陣無以複加的悲傷湧上心頭。
由於心情極度煩亂,我始終抱著肩膀,背靠車廂,閉目養神。身下是車輪磕擊鐵軌發出有節奏的震蕩,耳邊是車廂內嘈雜的人聲,我隻覺得腦袋裏麵似乎有一根細細柔柔的針,沿著血管四處快捷遊走,不斷刺痛著我的每一條神經。
兩個多小時後,列車速度漸緩,終於駛進了沈陽站。聽到報站聲,我才如夢初醒,趕忙下了列車,順著亂哄哄的人流走出站台。
站在沈陽火車站廣場,無數旅客從我身邊匆匆走過。望著周圍並不熟悉的景致,我使勁咬了咬牙,在心裏默默地說:我來了,我一定要找到你們。隨後打了一輛出租車,直奔和平區三好街電子市場,買了一部新手機和一張不記名的神州行電話卡。
沈陽作為省會城市,比錦州要繁華許多,觸目皆是高樓大廈,路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在這裏我對地形不熟,連街道都分不清,完全兩眼一抹黑,單打獨鬥肯定要吃虧,必須找個當地人從旁指引協助才行。當年的警校同學倒是有幾個,關係也都挺好,可此時我已負案在逃,成了通緝犯,又敢去找誰呢?
我坐在路邊的石凳上,把熟人在腦中挨個過篩子,突然想起一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絕對是最佳選擇。
我興奮地掏出手機,嚐試著撥打我大學同學,也是我這輩子最要好的朋友,現在就職於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的桑佳慧的電話。
真倒黴,桑佳慧的電話竟然關機了。這讓我倍感納悶,要知道,幹我們刑警這行的,最怕臨時出案子聯係不上,所以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是絕對不能關的,為了預防萬一,平常都隨身多帶塊電池。
我思索半天,還是不甘心,又打給省廳刑偵總隊,謊稱是桑佳慧的親戚,家裏出了急事,現在聯係不上她。接電話的人告訴我,桑佳慧前些日子去外地辦案,一直沒回來,你改天再打吧。
揣好電話,我重重地歎了口氣,暗歎運氣不好,看來眼下隻能靠自己了。
我站起身,搖頭晃腦的地四下瞧著,街道上人來人往,雖然沒有誰對我注目,但似乎又都在監視著我。我不禁有些疑神疑鬼,反手摸了摸插在後腰的紅木板,決定還是先找個地方將其妥善收好,若是一直隨身攜帶,就算弄不丟,對我的行動來說也是個累贅。
我尋思著最好能找家銀行買個保險櫃,就拉住一個路人詢問。那個路人告訴我,附近有家建設銀行,在魯迅美術學院斜對麵,緊挨著魯園古玩市場。
聽說魯美就在附近,我愣了愣,一時間心潮湧動,生出無數感慨。魯美不光是舅舅的母校,當年創作全景畫,也曾邀請該校多名著名學者與畫家參與。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找他們做調查。
謝過那名路人,按照他的指點,我穿街過巷,信步走到魯美,看到有門衛盤查。出於謹慎,我沒敢貿然往裏闖,隻是站在對麵的一棵樹下,默默地觀察,盤算著要如何混進去。
校門口不斷有學生進進出出,個個麵孔稚嫩,神采飛揚,讓我不由想起了年輕時的舅舅。看著看著,我恍惚起來,視線也跟著迷離起來,仿佛看到一個男子,腋下夾著畫板,微笑著迎麵大步向我走來。那容貌裝束,好像是年輕時的舅舅,又好像是畫作中那個酷似舅舅的戰士。
再走近些,我猛地發現,他腋下那塊畫板竟然幻化成紅木板,在日光下散射出淡淡的光芒。
我微微一怔,凝目再瞧,天晴日朗,一切如故。
胡亂想了半天,我最終還是打消了進去的念頭,搖頭歎氣地來到拐角處的那家建設銀行。剛要推門,借助玻璃的反光,我忽然看見旁邊的魯園古玩城,心中不由一動,何不找個明白人對紅木板做個鑒定,看看裏麵到底藏著什麽玄機?
魯園古玩城是東北最大的古玩市場,占地麵積極廣,堪比北京潘家園,主體是一條長街,兩側店鋪林立,或高或矮,雕梁畫棟,匾額鮮明,均為仿明清式建築。雖然當天不是周末,但依舊人流稠密,顯得熱鬧非凡。
我沿著步行街慢慢溜達,東張西望地尋找了很久,最終選定一家門麵最為古樸,題名為匯寶齋的店鋪,推門進去。
見有人登門,店主立刻滿臉堆笑地迎上前來,熱情地跟我打著招呼。那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年男子,頜下白須飄然,穿了件藏藍色的棉布長袍,手中托著精巧的紫砂茶壺,很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
當時店裏沒有其他顧客,我覺得機會難得,就取出紅木板,謊稱是祖輩傳下來的,現在手頭緊,急需用錢,請他幫忙鑒定一下,又掏出兩百塊錢作為酬勞。
老人放下茶壺,慢慢捋著胡子,笑嗬嗬地點了點頭,卻推開我的手,說了句舉手之勞。隨後他戴上老花鏡,捧過紅木板,眯著眼睛仔細端詳起來。
足足看了五六分鍾,老人抬起頭,目光閃動,連聲說好物件,又愛不釋手地把玩多時,才慢慢告訴我:木板的底料叫镔鐵紅,是產於外興安嶺的一種稀少紅木品種,平素極難得見。據他的經驗判斷,距今至少有不下千年的曆史。表麵那條象形龍紋確實是針刻而成,但镔鐵紅質地堅硬,不輸於鋼鐵頑石,實在無法想象是如何刻上去的。針孔周邊那些黑紅色是一種具有高滲透性的油彩,侵蝕了紅木木質。目前還看不出木板意味著什麽,但就其精美程度而言,或許是古時裝飾器具的某一塊截取物,應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聽老人這麽講,我腦子一陣陣發蒙,罕見的千年木板突現人間,上麵又雕刻著奇怪的龍紋,滄海桑田的感覺實在太過沉重,距離現實更是遠得離譜,事情似乎越來越複雜了。
見我半天不吭聲,老人誤以為我在考慮,問我是否願意出賣,還說可以出高價來收購。我訕訕地搖了搖頭,隨口編個理由回絕他,揣起紅木板,慢慢走出古董店。
我雙手插進衣兜,毫無目的地沿街緩行,心中暗暗思索:如果紅木板真的距今有千年曆史,而且采自外興安嶺,那剛好處於我國遼代時期。據我之前的考證,遼朝起源於東北,曾興盛一時,宮廷貴族之間素來信仰佛教,大廣濟寺和錦州古塔均為遼人所建,看來這塊木板極有可能是遼人遺留。但讓人不解的是,舅舅又是怎麽發現的呢?難道是當年采風之際,在古塔內部找到的嗎?
不知不覺間,厚重的烏雲飄過頭頂,太陽被層層掩蓋,天色逐漸陰沉下來,空中飄起細密的雪花,在北風的吹拂下窸窸窣窣地鑽進領子中,隨即化為冰水流下,冷得我渾身直打戰。
我晃了晃頭,兩手拽起領子,琢磨著把紅木板存進銀行,再找一個小賓館住下。轉身快步走到街口,我剛要抬手攔車,一家小店吸引了我的目光。
其實小店的門麵極為普通,跟其他店鋪相比毫不起眼,主要是大門兩側懸掛著那副對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短短幾步路,不過五十餘米的路程,我雖然神態悠閑,內心卻高度緊張。
我走得極慢,四處東張西望,嘴裏還哼著小調,甚至在俯身係鞋帶時,也故意把紙盒隨便放在身側,為了讓那些“眼睛”可以一目了然,裏麵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一進家門,我立即轉回身,屏住呼吸,把耳朵緊緊地貼在門上,仔細傾聽外麵的動靜。
約莫聽了5分鍾,直到確定無人跟蹤,我才踮著腳尖走進客廳,把紙盒放在地上,拿出那塊紅木板,坐在沙發上仔細端詳起來。
用衣襟擦去表麵附著的泥塵,木板通體紅潤鮮明,甚至有種晶瑩剔透的感覺,四麵邊角經過細致打磨,除了那條龍紋,看不到任何破損和腐蝕的痕跡。
龍紋雕刻得極其古怪,並不是簡單的劃琢,而是由一個個微小的洞眼緊密連綴組成,每個洞眼隻有頭發絲粗細,入木極深,卻不洞穿,邊緣染有黑紅的油彩,侵蝕進木板內部,均勻地渲染開來,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將木板湊在鼻端聞了聞,是一種木質特有的清香氣息。
我將紅木板翻過來調過去,足足觀察了十多分鍾,除了比較沉重之外,沒有看出絲毫問題。用指節敲擊幾下,發出當當的脆響,還是傳出陣陣金屬的聲音。
整整一個下午,我什麽都沒幹,就是捧著這塊紅木板反複研究。到了晚上,我胡亂吃了幾口方便麵,拉上臥室窗簾,將紅木板放在台燈下觀看,但是無論怎麽轉換角度,改變亮度,木板上還是毫無異常。
我不死心,又打來一盆清水,把紅木板輕輕投進去,漣漪緩緩擴散,龍紋洞眼中滲出無數微小的氣泡,快速浮在水麵上,又逐一破裂消散。許久,也不見任何反應。
我用毛巾擦幹紅木板,放在書桌上,盤腿坐在對麵的床上,用手托著下巴,呆呆地望著它,徹底沒轍了。舅舅如此處心積慮地保藏,這塊該死的紅木板到底藏有什麽秘密呢?
此時我無法交給局裏做技術檢驗,也不能貿然使用外力拆開,可是僅憑自己胡亂猜測終究不是辦法,就決定暫時將這些放下,繼續我接下來的計劃。
第二天早晨,簡單吃了些東西,把紅木板塞進挎包,我就走出了家門。
剛出小區沒幾步,我就覺得嗓子眼一陣惡心,急忙蹲在路旁花壇邊,嘔吐起來。最近總是出現很明顯的妊娠反應,看來必須得抓緊時間墮胎了。
我強壓著胃內一波波翻湧上來的酸水,打車來到市婦嬰醫院,托熟人做了個羊水穿刺術,檢測結果居然是男孩。
捧著這份化驗單,我心頭突突亂顫,又是煩躁又是痛苦,去小聲問醫生,懷孕多長時間內可以吃打胎藥。
那個醫生是我高中同學的媳婦,她狐疑地瞅了我半天,才猶猶豫豫地告訴我,三個月之內都可以吃,隻不過風險很大,身體也不好恢複,還有可能造成終身不孕。又說好好的男孩為什麽要打掉呢,你現在都快三十歲了,本來就是高齡產婦,經不起折騰,再不生就晚了。
我呆怔了半天,才黯然地點了點頭,隻說隨便問問,然後謝過醫生,慢慢走出醫院。
外麵陽光強烈,劈頭蓋臉射下,我頭暈目眩,眼前白花花一片。我慢慢走著,麵容冷淡如常,心頭卻翻江倒海,怎麽都無法抑製。我攥緊拳頭,無聲地嘶喊著:遠征,我對不起你,兒子,我對不起你……
接下來的事情太痛苦,我實在不想再去回憶。我私下通過朋友關係,弄來了墮胎藥,打下了我未出生的兒子,為此也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並造成終身不孕。我隻記得,在喝下墮胎藥的那一瞬間,我淚流滿臉,心如針刺,我的寶寶,我的寶寶……
此後,我咬牙忍受著墮胎帶來的強烈身體反應,每天正常出現在親友麵前,得體地應對一切,心裏卻暗自計算著日期,逐日在小腹部纏裹毛巾等物,並盡量模仿孕婦的體態姿勢。
很簡單,我要充分利用“懷孕”的機會,麻痹那些眼睛,抓緊一切時間,迅速完成我在錦州的所有行動。
日子如水一般靜默流過,我的肚子也隨之越來越“大”。盡管我深知,自己時刻處在監控中,但卻能明顯地感覺到,那一雙雙眼睛盯得不怎麽緊了,或許他們認為我已徹底放棄調查,專心做個待產的媽媽吧。
在那段時間裏,我一直牽掛著案情,始終跟馬雲偉保持著私密的聯係,通過旁敲側擊,或多或少也了解到警方的一些調查結果。
殮妝師馬振國依舊生死不明,羅遠征和馮超被殺案依舊毫無進展,涉案的皮卡車司機、雅閣車司機和矮個男子依舊如人間蒸發……簡單來說就一句話:沒戲。
時間長了,我不禁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不相信警方會如此無能,案情就明晃晃擺在那裏,怎麽調查了這麽久,卻連一絲線索都沒有。轉念一想,估計是馬雲偉有意隱瞞,不想讓我再去冒險吧。
放棄了對警方的奢望,我開始發動自己的腦筋,舅舅那幅臨摹畫是在1989年10月全景畫完成之後繪製的,紅木板則必是在這個時間之前得到的。而舅舅有意用畫作進行暗示,則說明是在參與全景畫創作期間獲取的。
為了確定這個設想,我一頭紮進市圖書館,查閱了大量關於錦州全景畫的曆史文獻,用相機進行翻拍,又上網搜索相關資料,逐頁打印出來。
材料林林總總,浩如煙海,我隻好捺著性子,花了三天時間,進行梳理歸納,遴選出對我有幫助的東西。
在遼沈戰役紀念館繪製《攻克錦州》全景畫,是經過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準,沈陽軍區和錦州市委市政府承辦的,作為一項高級別的政治任務,為了能再現當年轟轟烈烈的戰爭場麵,取得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沈陽軍區曾邀請中央美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和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的多名知名畫家、學者,以及錦州畫家孫英石等同誌組成創作組,還請來了不少參加過遼沈戰役的老領導、老戰士做軍事曆史顧問。
創作組秉承客觀嚴謹的原則,多次對錦州全境進行實地查勘。沈陽軍區還專門派出兩架飛機,拉載著那些畫家在錦州上空低飛盤旋,反複觀察,拍攝了大量照片和錄像資料。隨後,創作組又趕赴前蘇聯的莫斯科、伏爾加格勒兩市,詳細考察了當地全景畫館的繪畫、建築和電氣設備等諸項問題,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至於具體的繪製過程,則相當繁瑣複雜,先是製作出近萬張手工素描底稿和彩色渲染片,然後經總政治部審閱合格後,才開始正式創作。其間,又多次進行了修改,反複更正,耗盡了無數人的心血,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曆時三年得以完成。
畫幅全長122.22米,高16.1米,呈環形懸掛於館內牆壁,總麵積1968平方米,重量達4噸。在畫幅與中間的觀景台之間,又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製作了地形、地貌、工事和武器等塑形,並配以各種聲光電表現形式,給觀賞者一種“如臨其境”的視聽效果。據統計,目前世界上隻有48幅全景畫,大型的更是寥寥無幾。可以說,《攻克錦州》全景畫不但在中國,就算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
掌握到這些資料後,我延續之前的設想,做進一步的分析:假定幕後黑手確實來自沈陽,那必為當年的知情者,沒準就是創作組內部的某個或某些人,而且目前勢力龐大,組織嚴密,否則不可能搞出那種大陣仗。
舅舅身為創作組一員,曾經參與對錦州的實地查看,又曾趕赴前蘇聯作考察,紅木板就隻能出於兩地之一。不過,得自前蘇聯的可能性近乎為零,因為蘇聯不可能製出這種明顯帶有東方神韻的東西。尤其是那條龍紋,據我觀察和考證,為典型的中國四爪三趾黃龍,盛於宋、遼、金、元等朝代。聯想到大廣濟寺始建於遼代,而舅舅又將戰士繪製在畫作中相應位置,我敢斷言,紅木板應該是他在查看到此時,通過某種機緣巧合才得到的。
將以上兩點綜合起來,我大體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舅舅曾與創作組中的某個人或某些人,在大廣濟寺或古塔裏麵,共同得到紅木板。天知道他們從中究竟發現了什麽秘密,反正沒有向上匯報,而是私自隱匿起來。出於常情考慮,對方手中應該也有一塊類似的東西,而且彼此訂立了某種盟約,都將秘密深深地藏在心裏,從來不曾對外泄露。
也許是那個秘密過於驚人,舅舅始終耿耿於懷,所以先是將木板藏入老宅牆內,然後又在大小兩幅畫中均留下指引線索。在他去世前,心情極度矛盾,便要求親屬毀去一切。此時,當年的約定失效,對方急切地想得到舅舅手中的紅木板,便不惜一切代價試圖奪取。
結論得出後,我又反複進行論證,都覺得這是目前通過種種跡象所得到的唯一結論。那麽接下來,我會有兩種選擇,一是找到當年參與創作的其他畫家,弄清真相,查找凶手;二是遍訪民間高人,破解紅木板中隱藏的秘密。
想到這裏,我暗暗咬牙,忍了這麽久,看來是時候離開錦州了。
此時已近年關歲尾,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衣服越穿越多,體態更顯臃腫笨拙,還真有點兒像身懷六甲的孕婦。想到天時地利人和,時機已經成熟,我把出逃的日子定在元旦,爭取弄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就不信他們不想合家團圓?
在臨行前的一晚,我打了輛出租車,來到解放軍205醫院看望母親。
母親三天前才做過開顱手術,從腦袋裏抽出了大量淤血,目前情況尚未穩定,仍處於深度昏迷中。我斜坐在床邊,攥著母親冰冷的雙手,盯著她蒼白的臉孔,又是心疼又是擔心,一想到明天就要遠行,前景凶險難料,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父親搬了一把椅子,緊挨著我坐下,不停地長籲短歎。因為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他的神情憔悴,佝僂著背,僅僅幾日不見,就好像老了幾十歲。
和父親聊了幾句閑話,我把存有賣舅舅老宅所剩餘款的銀行卡交給他,吞吞吐吐地說:“爸,媽現在病了,你也脫不開身,我跟外地朋友聯係過了,想去那兒把孩子生下來,順便再散散心。”
聽我這麽說,父親抬起頭,驚愕地看著我,說:“薇薇,你……你……這……這怎麽行?”我不敢多說什麽,勉強擠出笑容,用力點著頭,以示自己的堅決。
父親定定地望了我半晌,眼中漸漸流露出一股哀傷。他輕輕歎口氣,接過銀行卡,揣進懷中。頓了頓,他突然又拉起我的手,說:“好吧,薇薇,既然你已經決定了,我也不攔你,但……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千萬別做傻事。”
都說知女莫若父,父親顯然已猜出了我的打算,而他這句話,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負罪感,要不是因為我的衝動魯莽,也不會搞到今天這種家破人亡的地步。我越想越難受,再也無法抑製情緒,一把摟住他,嗚嗚哭了起來。
父親輕輕拍著我的後背,柔聲地安慰著我。待我哭聲漸止,他輕輕推開我,從懷裏掏出一塊手表,塞到我手裏,說:“這個給你。”
那塊手表是白鋼質地,棕色的皮表帶,款式非常老舊,外殼布滿劃痕,玻璃罩還裂開了一道口子,指針已經不再走動,看著有些眼熟,卻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
父親歎口氣,語重心長地說:“你舅當晚發病後,有過一次短暫的清醒,把這塊鶯歌手表交給你媽,又反複叮囑我們,一定要留給你。後來我聽你媽說,這塊表是當年參加全景畫繪製時,一位軍隊老首長送的,是那個時代流行的瑞士鶯歌表。你好好收著吧,別辜負了你舅對你的期望。”
我心裏驟然泛酸,看來舅舅一直都在惦念著我啊,趕忙摘下自己的浪琴,把那塊鶯歌表仔細戴在腕上,哽咽著說:“爸,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父親笑了笑,愛戀地看了我很久,才說:“走吧,別惦記你媽,家裏有我。你一個人在外麵,要多加小心,照顧好自己。”
我擦幹眼淚,使勁地點著頭,向父親道別後,一步一回頭地走出病房。
回到家中,我給手機定好鬧鈴,接上充電器,也懶得脫衣服了,一頭就栽倒在床上,緊緊地攥住腕中的手表,淚眼模糊,望向屋頂,無聲地啜泣著。
那夜我失眠了,腦袋裏像塞了一團亂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直至天色微明,困意無法抵擋,才迷迷糊糊睡了半個小時。
早上,我找出一件平時不常穿的黑色小皮夾克,包裹住紅木板,塞進小腹填充物內,帶齊必要的證件和錢款,打車來到市婦嬰醫院。
推開醫院大門時,借助玻璃的反光,我清楚地看到,身後院子裏,有兩個穿灰色棉服的男子正裝著吸煙,卻又不斷偷偷地瞟著我。
我冷哼一聲,心說拜拜了,蹣跚著走入大廳,排隊掛號後,兩手扶著後腰,慢慢蹭進二樓女廁。諒他們膽子再大,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跟進來查看。
我走進一個單間,掛上插銷,耳朵貼在門板上,仔細傾聽著。廁所內靜悄悄的,隻有頭頂水箱漏水,發出斷斷續續的輕微滴答聲。
確定無人後,我放鬆下來,迅速解開衣扣,取出肚皮上綁縛的填充物,也顧不得髒,扒開紙簍裏的廢紙,一股腦塞進去,又換上皮夾克,把紅木板插在後腰。
我掏出手機,看了眼時間,9點半,剛剛好。將手機調成靜音模式,裝進塑料袋,牢牢地係緊袋口,揭開水箱蓋子,慢慢沉在裏麵。昨晚我已將手機充滿了電,基本可以支撐五六天,一旦警方察覺我出逃,試圖利用手機信號對我進行定位,那就讓他們在醫院裏瞎轉悠去吧。
自覺一切都準備穩妥了,我用手按了按胸口,平靜一下心緒,開門走出單間,推開窗戶,抬腳躍上窗台,側身爬到外麵,抓住牆體的排水管,手腳並用,一點兒一點兒往下蹭著,落到樓後的停車場內。
連續幾個月的精心偽裝和謹慎觀察,讓我認定跟蹤者已經鬆懈了很多,不但減派了跟蹤人手,也絕不會想到在醫院外圍預先埋伏眼線。
我站在原地,左右瞧了瞧,見毫無反常跡象,便迎著幾個取車人詫異的目光,一溜小跑地衝出停車場,鑽進在路邊趴活的出租車,直奔錦州火車站。
在這之前,我已上網查詢過車次,知道很快就會有一輛從山海關始發,途經錦州,開往沈陽的k7341次列車。我之所以沒有選擇乘坐汽車出逃,主要還是考慮到車廂狹小和人員密集等因素,假如我依舊被幕後黑手跟蹤,甚至與他們發生打鬥,根本就無法順利脫身。
從出租車下來,主樓赫然懸掛著那塊大鍾,正好是10點15分,高音喇叭裏正在播報,提醒旅客們k7341次列車已經開始檢票,距離開車不足10分鍾。
我小跑著穿過馬路,衝進售票大廳,買了張站台票,匆匆跑到候車室,混跡在龐大的人流中,強壓住心中的急迫,慢慢走進站台,登上那列火車。
不久,汽笛嗚嗚鳴響,列車猛地顫了一下,緩緩開動起來。我心中隨之湧起一股酸澀,想起了父母和舅舅,想起了羅遠征和馮超,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家,或者還能不能再回家。
我深深歎了口氣,搖了搖頭,望向窗外,淚水順著臉頰一滴一滴流了下來。
列車快速駛出站台,幾縷日光生硬地射進車窗,打在我的臉上,雖然很溫暖,卻讓我覺得微微有些刺眼。我眯起眼睛,看著錦州城漸行漸遠,逐漸在淚水中模糊起來,一陣無以複加的悲傷湧上心頭。
由於心情極度煩亂,我始終抱著肩膀,背靠車廂,閉目養神。身下是車輪磕擊鐵軌發出有節奏的震蕩,耳邊是車廂內嘈雜的人聲,我隻覺得腦袋裏麵似乎有一根細細柔柔的針,沿著血管四處快捷遊走,不斷刺痛著我的每一條神經。
兩個多小時後,列車速度漸緩,終於駛進了沈陽站。聽到報站聲,我才如夢初醒,趕忙下了列車,順著亂哄哄的人流走出站台。
站在沈陽火車站廣場,無數旅客從我身邊匆匆走過。望著周圍並不熟悉的景致,我使勁咬了咬牙,在心裏默默地說:我來了,我一定要找到你們。隨後打了一輛出租車,直奔和平區三好街電子市場,買了一部新手機和一張不記名的神州行電話卡。
沈陽作為省會城市,比錦州要繁華許多,觸目皆是高樓大廈,路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在這裏我對地形不熟,連街道都分不清,完全兩眼一抹黑,單打獨鬥肯定要吃虧,必須找個當地人從旁指引協助才行。當年的警校同學倒是有幾個,關係也都挺好,可此時我已負案在逃,成了通緝犯,又敢去找誰呢?
我坐在路邊的石凳上,把熟人在腦中挨個過篩子,突然想起一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絕對是最佳選擇。
我興奮地掏出手機,嚐試著撥打我大學同學,也是我這輩子最要好的朋友,現在就職於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的桑佳慧的電話。
真倒黴,桑佳慧的電話竟然關機了。這讓我倍感納悶,要知道,幹我們刑警這行的,最怕臨時出案子聯係不上,所以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是絕對不能關的,為了預防萬一,平常都隨身多帶塊電池。
我思索半天,還是不甘心,又打給省廳刑偵總隊,謊稱是桑佳慧的親戚,家裏出了急事,現在聯係不上她。接電話的人告訴我,桑佳慧前些日子去外地辦案,一直沒回來,你改天再打吧。
揣好電話,我重重地歎了口氣,暗歎運氣不好,看來眼下隻能靠自己了。
我站起身,搖頭晃腦的地四下瞧著,街道上人來人往,雖然沒有誰對我注目,但似乎又都在監視著我。我不禁有些疑神疑鬼,反手摸了摸插在後腰的紅木板,決定還是先找個地方將其妥善收好,若是一直隨身攜帶,就算弄不丟,對我的行動來說也是個累贅。
我尋思著最好能找家銀行買個保險櫃,就拉住一個路人詢問。那個路人告訴我,附近有家建設銀行,在魯迅美術學院斜對麵,緊挨著魯園古玩市場。
聽說魯美就在附近,我愣了愣,一時間心潮湧動,生出無數感慨。魯美不光是舅舅的母校,當年創作全景畫,也曾邀請該校多名著名學者與畫家參與。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找他們做調查。
謝過那名路人,按照他的指點,我穿街過巷,信步走到魯美,看到有門衛盤查。出於謹慎,我沒敢貿然往裏闖,隻是站在對麵的一棵樹下,默默地觀察,盤算著要如何混進去。
校門口不斷有學生進進出出,個個麵孔稚嫩,神采飛揚,讓我不由想起了年輕時的舅舅。看著看著,我恍惚起來,視線也跟著迷離起來,仿佛看到一個男子,腋下夾著畫板,微笑著迎麵大步向我走來。那容貌裝束,好像是年輕時的舅舅,又好像是畫作中那個酷似舅舅的戰士。
再走近些,我猛地發現,他腋下那塊畫板竟然幻化成紅木板,在日光下散射出淡淡的光芒。
我微微一怔,凝目再瞧,天晴日朗,一切如故。
胡亂想了半天,我最終還是打消了進去的念頭,搖頭歎氣地來到拐角處的那家建設銀行。剛要推門,借助玻璃的反光,我忽然看見旁邊的魯園古玩城,心中不由一動,何不找個明白人對紅木板做個鑒定,看看裏麵到底藏著什麽玄機?
魯園古玩城是東北最大的古玩市場,占地麵積極廣,堪比北京潘家園,主體是一條長街,兩側店鋪林立,或高或矮,雕梁畫棟,匾額鮮明,均為仿明清式建築。雖然當天不是周末,但依舊人流稠密,顯得熱鬧非凡。
我沿著步行街慢慢溜達,東張西望地尋找了很久,最終選定一家門麵最為古樸,題名為匯寶齋的店鋪,推門進去。
見有人登門,店主立刻滿臉堆笑地迎上前來,熱情地跟我打著招呼。那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年男子,頜下白須飄然,穿了件藏藍色的棉布長袍,手中托著精巧的紫砂茶壺,很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
當時店裏沒有其他顧客,我覺得機會難得,就取出紅木板,謊稱是祖輩傳下來的,現在手頭緊,急需用錢,請他幫忙鑒定一下,又掏出兩百塊錢作為酬勞。
老人放下茶壺,慢慢捋著胡子,笑嗬嗬地點了點頭,卻推開我的手,說了句舉手之勞。隨後他戴上老花鏡,捧過紅木板,眯著眼睛仔細端詳起來。
足足看了五六分鍾,老人抬起頭,目光閃動,連聲說好物件,又愛不釋手地把玩多時,才慢慢告訴我:木板的底料叫镔鐵紅,是產於外興安嶺的一種稀少紅木品種,平素極難得見。據他的經驗判斷,距今至少有不下千年的曆史。表麵那條象形龍紋確實是針刻而成,但镔鐵紅質地堅硬,不輸於鋼鐵頑石,實在無法想象是如何刻上去的。針孔周邊那些黑紅色是一種具有高滲透性的油彩,侵蝕了紅木木質。目前還看不出木板意味著什麽,但就其精美程度而言,或許是古時裝飾器具的某一塊截取物,應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聽老人這麽講,我腦子一陣陣發蒙,罕見的千年木板突現人間,上麵又雕刻著奇怪的龍紋,滄海桑田的感覺實在太過沉重,距離現實更是遠得離譜,事情似乎越來越複雜了。
見我半天不吭聲,老人誤以為我在考慮,問我是否願意出賣,還說可以出高價來收購。我訕訕地搖了搖頭,隨口編個理由回絕他,揣起紅木板,慢慢走出古董店。
我雙手插進衣兜,毫無目的地沿街緩行,心中暗暗思索:如果紅木板真的距今有千年曆史,而且采自外興安嶺,那剛好處於我國遼代時期。據我之前的考證,遼朝起源於東北,曾興盛一時,宮廷貴族之間素來信仰佛教,大廣濟寺和錦州古塔均為遼人所建,看來這塊木板極有可能是遼人遺留。但讓人不解的是,舅舅又是怎麽發現的呢?難道是當年采風之際,在古塔內部找到的嗎?
不知不覺間,厚重的烏雲飄過頭頂,太陽被層層掩蓋,天色逐漸陰沉下來,空中飄起細密的雪花,在北風的吹拂下窸窸窣窣地鑽進領子中,隨即化為冰水流下,冷得我渾身直打戰。
我晃了晃頭,兩手拽起領子,琢磨著把紅木板存進銀行,再找一個小賓館住下。轉身快步走到街口,我剛要抬手攔車,一家小店吸引了我的目光。
其實小店的門麵極為普通,跟其他店鋪相比毫不起眼,主要是大門兩側懸掛著那副對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