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驚奇之餘,靈機一動,伸指點數塔的層階,不多不少,恰好也是十九。
十九幅畫,十九座塔,十九層階,都是十九!
看到這裏,我和老穆麵麵相覷,好半天誰也沒有說話。這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巧合了,絕對是一種有意為之的暗示。不過為何都是十九,卻又無法加以揣測。看來徐萬裏留下的這個謎題還真是難猜啊。
這時,小唐和那個國安局小夥子從外麵進來,聽我們說到畫作中的異狀,他們萬分好奇,紛紛蹲下來去瞧。
小唐伸手去摸其中一座高塔,指頭一接觸紙麵,就猛地大叫:“啊呀,這是刻形嘛。”與此同時,老穆也在我身後喊了起來:“不對,是二十座。”
他們兩人的驚呼,令我們一愣,彼此詫異地看著對方。我最先反應過來,小唐所說的刻形,肯定是指高塔並非筆墨所畫,而是文身術中的刻形品。不過老穆口中的二十座,卻叫人搞不懂了。
老穆摸著胡子,揮手示意小唐先講。小唐又將其餘十八幅畫作摸了一遍,神情顯得越發怪異。她起身告訴我們,這些高塔都是用銀針蘸取墨料文在宣紙上的,屬於極高明的刻形手藝。見老穆等人不懂,她又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關於文身的知識。
水墨畫中蘊含刻形手藝,與青花瓷盤和紅木龍板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可眼前的一切來得太突然,根本就無法做出判斷,我回頭問老穆,怎麽會多出一座高塔。
老穆一笑,指著那個僅在水麵倒映的塔影,說:“你們想想,既然有倒影,那肯定有原型,也就說明在這幅畫裏,還隱藏著另外一座實體高塔。”
我急忙低頭再看,確實如此,明暗兩座高塔相互映襯,猶如鏡麵對映,不由得慢慢點頭。細品老穆的話,似乎又隱含哲理味道,看來此處必是一個玄機。
冥思苦想了一會兒,我的腦子開始發脹,徐萬裏那垂暮的形象慢慢浮現在眼前,雖然眉目清晰明朗,卻又顯得虛幻迷離。
暫且撂下徐萬裏的故布疑陣,我們都問小唐是如何看出刻形的。那些塔與周圍景物渾然一體,沒有半分差異,怎麽看都是筆墨繪製。
小唐搖了搖頭,隨便選定一幅,指端反複觸摸按壓塔身,一連叫了幾聲好。她告訴我們,據她觀察,這些畫作中的高塔,全部采用了刻形手藝中的軟鏤針法,就是在紙張、布匹、紗棉等質地柔軟物品上雕刻花紋,相對於硬鏤針法,屬於非常高端的手藝,刻製之後,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說著,她起身要找墨硯給我們演示。
遍尋整個房間,除了大量繪製油畫的工具,根本就看不到筆墨紙硯,甚至連空白的宣紙也不見一張。
我們回到書房,或站或坐,垂頭喪氣,誰也沒說話,怔怔地看著地上七零八落的一幅幅畫作,一座座高塔,表情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老穆彎腰拾起一幅畫,上下展開,舉在眼前,凝視了半晌,慢慢點著頭,若有所思地說:“術業有專攻,徐老爺子一輩子醉心油畫,我看他未必能在國畫方麵有這麽深的造詣……”
我心頭一動,老穆的言外之意,顯然是說這十九幅帶塔國畫並非徐萬裏繪製,必然是出自他人之手,可是為什麽落款與印章又都是徐萬裏呢?還有那些刻形高塔,難道徐萬裏是文身師,將兩種手藝融合在同一幅畫作中?
來時倉促,小唐沒有背挎包,就從廚房雜物箱內,找出一根縫衣針,雖然比不上專用的銀質文針,但總是聊勝於無。可手裏沒有墨水染料,那些油畫染料又太黏稠,她無法給我們演示所謂的“軟鏤針法”。
我到處察看著,也有些犯難,忽然想到自己後肩有傷,腦中頓時一亮,立刻脫下外麵的黑色皮夾克。此時傷口已經收縮止血,凝固的血痂沾滿了肩頭。
他們這才知道我身受重傷,大驚失色地問我是怎麽搞的。我隨口解釋幾句,說皮外傷不要緊,讓小唐將血痂摳下幾片,放入一個茶杯中,按比例用溫水化開,調成半杯鮮紅的血水。
小唐探出小指,在杯裏攪了攪,說將就著可以用。她捏起縫衣針,蘸取少許血水,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虛虛掐住針尾,呈一個捏毛筆的姿勢,在那幅水中倒影高塔的畫作空白處,輕輕刺下一針。
她的手法極淡極柔,針尖一觸即縮,微微泛黃的宣紙表麵,立刻出現一個小小的紅點。
小唐右手頓了頓,腕子微微一抖,順著那個紅點迅疾向上遊走,不斷運針點刺,完全沒有任何聲息發出。隨著手勢的連綿不絕,一條細細的紅弧逐漸延展生出。
血水浸潤宣紙,紅弧微微擴散,極像毛筆所畫,甚至散出一些遊絲和拖筆的陰影,與那十九座高塔的描繪手法極其相似。仔細一看,紙質完整如初,居然毫無破損。
小唐點點頭,把針放在一旁,抬頭對我們說:“我的軟鏤針法還不到家,也就學了個皮毛。但你們得相信我,這些高塔真的都是高明的刻形品,我不可能看錯的。”
小唐說得斬釘截鐵,又做了詳盡的演示,我們才相信這十九幅山水畫中,確實隱藏著刻形手藝。徐萬裏家中藏有十九幅刻形塔圖,而落款又是他本人的姓名,這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徐萬裏表麵上是油畫家,暗地裏也可能是一名文身師,還真是邪門到了極點。
望著畫作中那一座座高塔,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舅舅後背上的戰士文身,會不會就是同一人所刺呢,難道也是徐萬裏?可貌似又說不通,徐萬裏白天跟我所描述的一切,完全不像在說假話,況且他根本沒必要騙我,又該怎麽去解釋呢?
徐萬裏老兩口莫名地出走,由於在家中沒有發現明顯強迫跡象,算不上刑事案件,又無法按人口失蹤處理,我們一來沒理由去報案,二來也不想打草驚蛇,隻能每人卷起幾幅畫,閉了燈關好門,悻悻地下樓。
淩晨兩點,大雪已然停了,頭頂烏雲逐漸散開,悄然升起一輪月亮,樓身近處被遮出一大片濃重的暗影,遠處雪地則反射出刺眼的灼灼白光,北風呼嘯著掠過,盤旋起陣陣薄霧狀的雪沙。
剛走出兩步,老穆突然拉住我們的手,沉聲說:“別動,快看腳下。”
我急忙站住,低頭一看,兩排腳印從小區門口延伸到樓道口,在前方形成一片雜亂無章的足跡群,雪層被踩踏成一塊不規則的圓圈,明顯比周圍凹陷了許多,說明有人曾在這裏徘徊過。
我極其納悶,深更半夜,又是大雪天,要說是本樓回家的人,為什麽僅僅到此一遊而不進門,總不會是夢遊吧。他能是誰呢,那隻幕後黑手?
想到此處,我和老穆對望一眼,同時快步走過,蹲在地上,低頭仔細觀察起來。
那兩排足跡一來一往,步幅較短,深度相同,鞋底花紋比較清晰,說明來人個子不高,而且是雪後留下的。但不知大雪何時停止,因此無法判斷這個人來去的準確時間。
由於樓道鐵門一直緊閉,那個守門的小夥子始終守在裏麵,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想了想,就說:“可以調取監控錄像。”
老穆搖著頭,說:“沒必要那麽麻煩。”他再次掏出那根發卡似的金屬條,輕輕挑撥足跡周緣的一些雪末子,沒有發現鬆塌和覆蓋現象,又走到自己車前,彎腰查看底盤下麵的雪層,與周圍基本等高。老穆回頭對我說:“要是我沒算錯的話,在咱們進樓不久雪就停了,這個人隨後趕來,在門外待了很久,估計是看到咱們閉燈才離去。”
跟蹤,又是跟蹤!這是我最初湧上腦海的念頭,但是細細一想,又覺得不對勁。那個不知道是男是女的矮個子叫我踢廢了,就算僥幸不住院,至少也得躺個十天半月的,不可能帶傷追蹤到此。若說是有其他人尾隨老穆和小唐等人,也貌似不太現實,而且以老穆等人的本事,估計早就發現了。
除去這兩種可能,就隻能是先前帶走徐萬裏夫婦的那夥人。可是還不對,對方若想監視我們的行動,何必再從外麵趕來,直接留守埋伏就是了。就算是臨時起意,為何偏偏離得這麽近,萬一被發現怎麽辦?
我腦中胡亂猜測,腳下胡亂踱步,積雪經受踩踏,發出咯吱咯吱的碎裂聲,潔白平坦的雪地中,在先前那個足跡群旁邊,又出現了一圈我的足跡群。
我慢慢收住腳步,低頭凝神看著,隱隱約約中,憑直覺做出一種判斷:這個人未必就有惡意,或許他隻是想從外麵趕來告訴我們一些什麽,但不知為何,又在樓下猶豫起來,最終還是選擇離去。
同時,矮個子終於在今天決定對我下手了,可為什麽隻有他自己,而不是糾集多人一哄而上呢?以他們組織的龐大和嚴密性而言,似乎並不是難事,當初在錦州監視我,還動用了多組人馬呢。
我越想越糊塗,各種似是而非的念頭一個勁兒往外蹦,隻覺得整件事情複雜到難以預測的地步,每一個當事人都隱藏著自己的秘密,而我似乎完全變成了一個傻子,除了越陷越深,竟然找不出一絲明確的線索。想到這裏,我多疑的神經再次跳動,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老穆和小唐。
他們都背對月光而站,月色從身後均勻地透出,印出一個類似剪影的黑色輪廓,麵孔朦朧不清,但眼睛卻在微微閃光,一眨不眨地盯著我。
我呆呆地瞧著,忽然感到一陣強烈的不安,老穆和小唐的身上,會不會也隱藏著某些無法告人的秘密呢?
帶著滿肚子的疑問,老穆等人開車將我送到附近的醫院。經醫生檢查,我的傷勢並不嚴重,基本屬於皮肉傷,縫合包紮後,也不怎麽影響活動。
從醫院出來,我們直接回到小唐家,燒了一大壺熱水,一邊喝著取暖,一邊繼續作深入分析,可直喝到滿頭熱汗,卻也沒得出什麽結論。眼看夜已深,老穆等三人起身告辭離去。
連夜奔波折騰,小唐年紀輕,耐不住困倦,匆匆洗漱一下,倒頭就先睡了。我小心地脫下衣服,躺在她旁邊的床上,肩頭受到床板擠壓,又脹又痛,翻來覆去地調整著姿勢,卻怎麽也睡不著。
聽著小唐細微的鼻息和偶爾的囈語,我心亂如麻,腦子裏如同放幻燈片,閃現出各種畫麵,盡是剛才經曆的一幕幕場景。
又煎熬了大概半個鍾頭,還是睡不著,我悄悄翻身下床,披了一件外衣,點亮書桌上的台燈,取出從徐萬裏家帶出來的那本日記,盡量不弄出響動,逐頁翻看著有關舅舅在蘇聯期間說夢話的那十三篇日記。
“金子……他們……他們……金子……”這些通篇充斥的詞匯,密密麻麻,反複出現在我的眼前,看得我心煩意亂。
第13章 :日記
猛吸幾口氣,強迫自己靜下心來,一邊冥思苦想,一邊胡亂地翻著日記。屋內十分安靜,隻有紙張翻動的響聲,衝進耳膜,令我更是煩躁難耐。
翻來覆去看了七八遍,還是沒有理出任何頭緒,我索性合上日記本,雙手托腮,側頭盯著桌腳那盞台燈,腦子裏一片空白。
台燈光芒暗淡,並不怎麽刺眼,但看得久了,漸漸幻化成一片明黃,好像一塊閃爍的金塊。突然,一個念頭閃電般鑽入腦中,所謂金子,難道預示著某筆寶藏,至於他們,則是寶藏的守衛者?雖然這個想法極度荒唐,但就眼前的狀況而言,似乎也隻能如此聯想了。
我先假設這個推斷沒錯,據此作延伸猜測,或許舅舅當年在古塔附近采風時,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一筆寶藏,並與那些守衛者訂立了盟約,發誓要永遠守口如瓶。至於紅木龍板,則是一種類似契約的信物,肯定是從對方那裏得來的。雖然如此,也許其中還有隱情,舅舅始終心有不甘,於是便在生前利用身體和畫作留下了暗示。而那些守衛者肯定也知道這些,才會在舅舅死後采取了一係列行動,千方百計地要阻止秘密重現人間。聯想到古塔為遼人所建,那麽寶藏應該就是遼人的遺留,那些守衛者應該……
我去,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我使勁晃了晃腦袋,自己一定是走火入魔了。千年寶藏,不死衛士,簡直可笑到離譜,完全落進了三流探險小說的俗套,更是漏洞百出,無法自圓其說。先不提這些衛士為何會長生不老,僅僅是他們能開車、會跟蹤,就足以讓人笑掉大牙,難道是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不成?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念頭雖然荒誕不經,但總體方向卻沒有錯,隻不過事情的真相完全與寶藏無關,更談不到什麽長生不老,而是另一個奇詭難料的結局。
看到日記中文字歪斜,措辭混亂,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馬雲偉曾跟我說過,任何藝術品都是帶有感情的,總能反映出創作者當時的某種情緒,這倒是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見解。
找出紙筆,對照日記內容,我反複摹寫著那些不斷重複、語義斷裂的語句,試圖將自己代入徐萬裏的視角。
半個多小時後,白紙換了一張又一張,我還是找不出任何邏輯和規律,不過卻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舅舅即便是在夢中,仍舊帶著無比驚恐的情緒。
寫到最後,我實在是太困了,接連打了幾個哈欠,腦子中嚴重混沌起來,手裏的鋼筆胡亂地劃拉著,完全出於機械式的運動,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麽。
在半夢半醒間,我心神飄忽遊蕩,仿佛置身於當年在蘇聯的那13個深夜。舅舅如小唐一般,躺在床上,緊閉雙眼,表情駭然,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語;身邊的徐萬裏如我這般,坐在小小的台燈下,借著不甚明亮的光線奮筆疾書,一句又一句的“金子……他們……”歪歪斜斜的,慢慢出現在紙上。
不對……我心頭驀地一跳,手中力道下意識地加重,筆尖咯吱一聲,深深地刺入紙麵。我猛然想到一個問題,不對,是兩個問題,這13篇日記——有古怪!
睡意立刻全消,我急忙振作精神,翻到第一篇日記,細細看了起來。
第一篇日記寫於1986年11月13日星期四,第一句話就是:“上床才十幾分鍾,我忽然聽見英石在夢裏大喊大叫,他在叫:好多……好多……金子……他們還在……他們看著……他們為什麽……”
我想了想,這應該是徐萬裏第一次聽到舅舅的夢話,但是按照正常邏輯推理,他應該有所懷疑詫異才對,至少要記錄下自己初聽之後的感受,但是他沒有。
翻查11月12日的日記,則是徐萬裏在蘇聯考察期間的日程安排和隨行見聞,行文平和淡然,筆畫端正從容,比較符合現實。再往前翻了幾頁,內容大同小異。
最後一篇日記寫於1986年11月25日星期二,內容還是舅舅的夢話,翻查11月26日往後的日記,又是流水賬般的記述,絲毫沒有提及有關舅舅說夢話的情況。
我靜靜地坐在燈前,歪著腦袋,一手掐住額角,一手翻著其餘篇章。
除了那13篇日記,徐萬裏根本就沒有再提到過舅舅一個字,這太反常了,完全不符合一個人突遇怪事之後,最本能的應激心理反應。難道在前蘇聯考察的一個月內,舅舅隻說了十三天夢話,其餘時間則毫無異常,而徐萬裏也隻記下那十三天,此後就裝聾作啞、無動於衷?
就在這時,小唐翻身醒來,揉著眼睛,嘟囔道:“肖姐,你幹啥呢,咋還不睡覺呀?”我連頭也沒回,敷衍道:“沒事,想去趟廁所。”拿起日記本,關了台燈,輕輕走出屋子。
掩好臥室的房門,我摸黑走到客廳沙發前,慢慢斜倚在上麵,盡力舒展開身體,心頭卻狂跳不已。
我知道,舅舅患有嚴重的失眠症,睡覺時受不了任何動靜和光亮。聽他和母親講,這是在高中時代經常熬夜苦讀落下的毛病,所以即便在三伏天,也都是門窗緊閉,還掛著厚重的窗簾。
試想一下,當年在蘇聯考察期間,連續十三個夜晚啊,徐萬裏在床邊打開台燈,一麵側耳細聽,一麵奮筆疾書,而舅舅則始終沉睡不醒,反複念叨著那幾句話……
突然,我似乎被電了一下,立刻反射性地坐直身體,從心底產生一種強烈的判斷:徐萬裏在騙我,這本日記是偽造的。
這個念頭一動,我一下就興奮起來,如果能證實日記是偽造的,那麽之前的所有疑問,都可迎刃而解了。
我做過一段時間的文檢,也下過幾年苦功,要是偽造的東西,自然瞞不過我的眼睛。可是通過仔細觀察,這本日記紙張確實老舊,至少有數十年的曆史,不存在後期偽造的可能。書脊粘膠完好無缺,紙張疊加麵遺留的汙穢無斷裂拚湊,肯定是當年書寫成的。
翻開內頁,在首尾兩篇日記的前後,均沒有發現撕扯拆剪的痕跡,也就剔除了曾被人故意刪減的可能。看字形筆跡、措辭構成等個性化特征,也毫無斷裂差異,顯然是出於同一人之手。
難道我的推測錯了,這本日記確實是真的?
起身走進廚房,我找出一些食鹽,灑在大理石灶台上,用擀麵杖碾軋成極細的粉末。我用指頭捏著那些鹽麵兒,撒在日記中記錄舅舅夢話後的第一篇,左右小幅度地晃動幾下,令其均勻地散開,然後再用衣袖輕輕擦去表麵的浮粉。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日記本,舉到迎光的角度,偏頭仔細觀察。細碎的食鹽晶體嵌入凹痕中,經燈光一照,反射出迷亂的光澤,紙麵上隨即顯露出淡淡的字跡,勉強可以辨認。
與上篇大同小異,都是舅舅的夢話,尤其是那個“金子”,更是著力深重,最後的那一橫向右上斜飛,拖出去很長。顯然是徐萬裏忽然聽到,心中驚訝之際,下意識地加重了手中的力道。
我托著那本日記,腦子裏跟水開鍋一般,疑問如無數沸騰的水泡,爭先恐後地湧出來,越聚越多,幾乎塞滿了整個腦袋,卻一個都不能破開。
此時此刻,我已徹底陷入了迷茫,根本就無法理解眼前看到的這一切。一切似乎隻能證明一點:日記不是偽造的,舅舅確實突兀地說了13天夢話,而徐萬裏也似乎喪失了正常的人類感覺,僅僅記載下那13天的內容,才造成了日記情緒連貫性的斷裂。
我搖了搖頭,把日記本上的鹽抖摟幹淨,關燈走出廚房。客廳裏黑漆漆的,靜得嚇人,隻有牆壁掛鍾指針走動,發出有規律的滴答聲。
我用力呼了一口氣,走到窗前,拉開窗簾,兩手撐住窗台,向外遠眺著。
此時烏雲已然散開,圓月掛在半空,光芒清冷,偌大的城市白森森一片,嘶啞的風聲透窗而入,如病人垂死前的*。
我目不轉睛地望著,思緒亂到了極點,徐萬裏也隻是昨天才知道我會去找他,似乎並不可能預謀要欺騙我。那就隻能說明,他記憶中丟了最重要的兩天,或者說,他采用了極為巧妙的手法,留下了一個讓人無法猜解的謎題。
呆呆地站了許久,直到雙腿開始發麻,實在困倦難當,我就摟著那本日記,躺在沙發上,沉沉睡了過去。
也許是有太多的疑問淤積在心頭,這一覺睡得異常混亂,怪夢接二連三,層出不窮。持刀追殺的矮個男子,故布疑陣的徐萬裏,還有那些神秘的“他們”,一個個走馬燈似的出現在眼前。所有人的臉孔都模糊不清,如同一幅被水沁潤的水墨畫,仿佛是一個人,又仿佛不是。我試圖走近細瞧,眨眼間卻化成煙霧,緩緩消失。
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我才勉強睜開眼睛,隻覺得渾身酸疼,眼前似乎還浮現著那一張張人臉。從沙發上爬起來,我走進臥室看到小唐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仍舊呼呼大睡,棉被跌落在地都不知道。
我撿起被子,給她蓋好,關好房門悄悄退出來。肚子餓得咕嚕嚕亂叫,我就在廚房裏找了一些蔬菜準備做飯,剛將米淘好下鍋,突然聽見有人敲門。
我趕忙跑到客廳,打開房門,就見老穆站在外麵,兩眼通紅,頭發亂蓬蓬的。打了句招呼,我把他讓進屋中。
老穆沉著臉走進客廳,不等坐下,第一句話就是,“昨天站在樓下的是徐萬裏。”
我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急忙問他:“誰?徐……徐萬裏?”老穆盯著我,滿臉嚴肅,肯定地說:“對,就是徐萬裏。”
原來,昨晚我們分別後,老穆立即返回單位,動用特殊的行政關係,連夜調取了徐萬裏家中座機的全部通話記錄。除了我在拜訪前和遇襲後各打過一次,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但在小區視頻監控中,卻看到了令人費解的畫麵。
在我第二次到來的五分鍾前,一輛懸掛沈陽牌照的黑色桑塔納3000型轎車駛入小區,停在徐萬裏家樓下,卻不關燈熄火。片刻,徐萬裏夫婦穿著毛衣匆匆走出樓道,鑽入汽車。汽車快速駛離小區,在門口曾與我短暫相遇。
十九幅畫,十九座塔,十九層階,都是十九!
看到這裏,我和老穆麵麵相覷,好半天誰也沒有說話。這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巧合了,絕對是一種有意為之的暗示。不過為何都是十九,卻又無法加以揣測。看來徐萬裏留下的這個謎題還真是難猜啊。
這時,小唐和那個國安局小夥子從外麵進來,聽我們說到畫作中的異狀,他們萬分好奇,紛紛蹲下來去瞧。
小唐伸手去摸其中一座高塔,指頭一接觸紙麵,就猛地大叫:“啊呀,這是刻形嘛。”與此同時,老穆也在我身後喊了起來:“不對,是二十座。”
他們兩人的驚呼,令我們一愣,彼此詫異地看著對方。我最先反應過來,小唐所說的刻形,肯定是指高塔並非筆墨所畫,而是文身術中的刻形品。不過老穆口中的二十座,卻叫人搞不懂了。
老穆摸著胡子,揮手示意小唐先講。小唐又將其餘十八幅畫作摸了一遍,神情顯得越發怪異。她起身告訴我們,這些高塔都是用銀針蘸取墨料文在宣紙上的,屬於極高明的刻形手藝。見老穆等人不懂,她又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關於文身的知識。
水墨畫中蘊含刻形手藝,與青花瓷盤和紅木龍板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可眼前的一切來得太突然,根本就無法做出判斷,我回頭問老穆,怎麽會多出一座高塔。
老穆一笑,指著那個僅在水麵倒映的塔影,說:“你們想想,既然有倒影,那肯定有原型,也就說明在這幅畫裏,還隱藏著另外一座實體高塔。”
我急忙低頭再看,確實如此,明暗兩座高塔相互映襯,猶如鏡麵對映,不由得慢慢點頭。細品老穆的話,似乎又隱含哲理味道,看來此處必是一個玄機。
冥思苦想了一會兒,我的腦子開始發脹,徐萬裏那垂暮的形象慢慢浮現在眼前,雖然眉目清晰明朗,卻又顯得虛幻迷離。
暫且撂下徐萬裏的故布疑陣,我們都問小唐是如何看出刻形的。那些塔與周圍景物渾然一體,沒有半分差異,怎麽看都是筆墨繪製。
小唐搖了搖頭,隨便選定一幅,指端反複觸摸按壓塔身,一連叫了幾聲好。她告訴我們,據她觀察,這些畫作中的高塔,全部采用了刻形手藝中的軟鏤針法,就是在紙張、布匹、紗棉等質地柔軟物品上雕刻花紋,相對於硬鏤針法,屬於非常高端的手藝,刻製之後,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說著,她起身要找墨硯給我們演示。
遍尋整個房間,除了大量繪製油畫的工具,根本就看不到筆墨紙硯,甚至連空白的宣紙也不見一張。
我們回到書房,或站或坐,垂頭喪氣,誰也沒說話,怔怔地看著地上七零八落的一幅幅畫作,一座座高塔,表情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老穆彎腰拾起一幅畫,上下展開,舉在眼前,凝視了半晌,慢慢點著頭,若有所思地說:“術業有專攻,徐老爺子一輩子醉心油畫,我看他未必能在國畫方麵有這麽深的造詣……”
我心頭一動,老穆的言外之意,顯然是說這十九幅帶塔國畫並非徐萬裏繪製,必然是出自他人之手,可是為什麽落款與印章又都是徐萬裏呢?還有那些刻形高塔,難道徐萬裏是文身師,將兩種手藝融合在同一幅畫作中?
來時倉促,小唐沒有背挎包,就從廚房雜物箱內,找出一根縫衣針,雖然比不上專用的銀質文針,但總是聊勝於無。可手裏沒有墨水染料,那些油畫染料又太黏稠,她無法給我們演示所謂的“軟鏤針法”。
我到處察看著,也有些犯難,忽然想到自己後肩有傷,腦中頓時一亮,立刻脫下外麵的黑色皮夾克。此時傷口已經收縮止血,凝固的血痂沾滿了肩頭。
他們這才知道我身受重傷,大驚失色地問我是怎麽搞的。我隨口解釋幾句,說皮外傷不要緊,讓小唐將血痂摳下幾片,放入一個茶杯中,按比例用溫水化開,調成半杯鮮紅的血水。
小唐探出小指,在杯裏攪了攪,說將就著可以用。她捏起縫衣針,蘸取少許血水,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虛虛掐住針尾,呈一個捏毛筆的姿勢,在那幅水中倒影高塔的畫作空白處,輕輕刺下一針。
她的手法極淡極柔,針尖一觸即縮,微微泛黃的宣紙表麵,立刻出現一個小小的紅點。
小唐右手頓了頓,腕子微微一抖,順著那個紅點迅疾向上遊走,不斷運針點刺,完全沒有任何聲息發出。隨著手勢的連綿不絕,一條細細的紅弧逐漸延展生出。
血水浸潤宣紙,紅弧微微擴散,極像毛筆所畫,甚至散出一些遊絲和拖筆的陰影,與那十九座高塔的描繪手法極其相似。仔細一看,紙質完整如初,居然毫無破損。
小唐點點頭,把針放在一旁,抬頭對我們說:“我的軟鏤針法還不到家,也就學了個皮毛。但你們得相信我,這些高塔真的都是高明的刻形品,我不可能看錯的。”
小唐說得斬釘截鐵,又做了詳盡的演示,我們才相信這十九幅山水畫中,確實隱藏著刻形手藝。徐萬裏家中藏有十九幅刻形塔圖,而落款又是他本人的姓名,這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徐萬裏表麵上是油畫家,暗地裏也可能是一名文身師,還真是邪門到了極點。
望著畫作中那一座座高塔,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舅舅後背上的戰士文身,會不會就是同一人所刺呢,難道也是徐萬裏?可貌似又說不通,徐萬裏白天跟我所描述的一切,完全不像在說假話,況且他根本沒必要騙我,又該怎麽去解釋呢?
徐萬裏老兩口莫名地出走,由於在家中沒有發現明顯強迫跡象,算不上刑事案件,又無法按人口失蹤處理,我們一來沒理由去報案,二來也不想打草驚蛇,隻能每人卷起幾幅畫,閉了燈關好門,悻悻地下樓。
淩晨兩點,大雪已然停了,頭頂烏雲逐漸散開,悄然升起一輪月亮,樓身近處被遮出一大片濃重的暗影,遠處雪地則反射出刺眼的灼灼白光,北風呼嘯著掠過,盤旋起陣陣薄霧狀的雪沙。
剛走出兩步,老穆突然拉住我們的手,沉聲說:“別動,快看腳下。”
我急忙站住,低頭一看,兩排腳印從小區門口延伸到樓道口,在前方形成一片雜亂無章的足跡群,雪層被踩踏成一塊不規則的圓圈,明顯比周圍凹陷了許多,說明有人曾在這裏徘徊過。
我極其納悶,深更半夜,又是大雪天,要說是本樓回家的人,為什麽僅僅到此一遊而不進門,總不會是夢遊吧。他能是誰呢,那隻幕後黑手?
想到此處,我和老穆對望一眼,同時快步走過,蹲在地上,低頭仔細觀察起來。
那兩排足跡一來一往,步幅較短,深度相同,鞋底花紋比較清晰,說明來人個子不高,而且是雪後留下的。但不知大雪何時停止,因此無法判斷這個人來去的準確時間。
由於樓道鐵門一直緊閉,那個守門的小夥子始終守在裏麵,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想了想,就說:“可以調取監控錄像。”
老穆搖著頭,說:“沒必要那麽麻煩。”他再次掏出那根發卡似的金屬條,輕輕挑撥足跡周緣的一些雪末子,沒有發現鬆塌和覆蓋現象,又走到自己車前,彎腰查看底盤下麵的雪層,與周圍基本等高。老穆回頭對我說:“要是我沒算錯的話,在咱們進樓不久雪就停了,這個人隨後趕來,在門外待了很久,估計是看到咱們閉燈才離去。”
跟蹤,又是跟蹤!這是我最初湧上腦海的念頭,但是細細一想,又覺得不對勁。那個不知道是男是女的矮個子叫我踢廢了,就算僥幸不住院,至少也得躺個十天半月的,不可能帶傷追蹤到此。若說是有其他人尾隨老穆和小唐等人,也貌似不太現實,而且以老穆等人的本事,估計早就發現了。
除去這兩種可能,就隻能是先前帶走徐萬裏夫婦的那夥人。可是還不對,對方若想監視我們的行動,何必再從外麵趕來,直接留守埋伏就是了。就算是臨時起意,為何偏偏離得這麽近,萬一被發現怎麽辦?
我腦中胡亂猜測,腳下胡亂踱步,積雪經受踩踏,發出咯吱咯吱的碎裂聲,潔白平坦的雪地中,在先前那個足跡群旁邊,又出現了一圈我的足跡群。
我慢慢收住腳步,低頭凝神看著,隱隱約約中,憑直覺做出一種判斷:這個人未必就有惡意,或許他隻是想從外麵趕來告訴我們一些什麽,但不知為何,又在樓下猶豫起來,最終還是選擇離去。
同時,矮個子終於在今天決定對我下手了,可為什麽隻有他自己,而不是糾集多人一哄而上呢?以他們組織的龐大和嚴密性而言,似乎並不是難事,當初在錦州監視我,還動用了多組人馬呢。
我越想越糊塗,各種似是而非的念頭一個勁兒往外蹦,隻覺得整件事情複雜到難以預測的地步,每一個當事人都隱藏著自己的秘密,而我似乎完全變成了一個傻子,除了越陷越深,竟然找不出一絲明確的線索。想到這裏,我多疑的神經再次跳動,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老穆和小唐。
他們都背對月光而站,月色從身後均勻地透出,印出一個類似剪影的黑色輪廓,麵孔朦朧不清,但眼睛卻在微微閃光,一眨不眨地盯著我。
我呆呆地瞧著,忽然感到一陣強烈的不安,老穆和小唐的身上,會不會也隱藏著某些無法告人的秘密呢?
帶著滿肚子的疑問,老穆等人開車將我送到附近的醫院。經醫生檢查,我的傷勢並不嚴重,基本屬於皮肉傷,縫合包紮後,也不怎麽影響活動。
從醫院出來,我們直接回到小唐家,燒了一大壺熱水,一邊喝著取暖,一邊繼續作深入分析,可直喝到滿頭熱汗,卻也沒得出什麽結論。眼看夜已深,老穆等三人起身告辭離去。
連夜奔波折騰,小唐年紀輕,耐不住困倦,匆匆洗漱一下,倒頭就先睡了。我小心地脫下衣服,躺在她旁邊的床上,肩頭受到床板擠壓,又脹又痛,翻來覆去地調整著姿勢,卻怎麽也睡不著。
聽著小唐細微的鼻息和偶爾的囈語,我心亂如麻,腦子裏如同放幻燈片,閃現出各種畫麵,盡是剛才經曆的一幕幕場景。
又煎熬了大概半個鍾頭,還是睡不著,我悄悄翻身下床,披了一件外衣,點亮書桌上的台燈,取出從徐萬裏家帶出來的那本日記,盡量不弄出響動,逐頁翻看著有關舅舅在蘇聯期間說夢話的那十三篇日記。
“金子……他們……他們……金子……”這些通篇充斥的詞匯,密密麻麻,反複出現在我的眼前,看得我心煩意亂。
第13章 :日記
猛吸幾口氣,強迫自己靜下心來,一邊冥思苦想,一邊胡亂地翻著日記。屋內十分安靜,隻有紙張翻動的響聲,衝進耳膜,令我更是煩躁難耐。
翻來覆去看了七八遍,還是沒有理出任何頭緒,我索性合上日記本,雙手托腮,側頭盯著桌腳那盞台燈,腦子裏一片空白。
台燈光芒暗淡,並不怎麽刺眼,但看得久了,漸漸幻化成一片明黃,好像一塊閃爍的金塊。突然,一個念頭閃電般鑽入腦中,所謂金子,難道預示著某筆寶藏,至於他們,則是寶藏的守衛者?雖然這個想法極度荒唐,但就眼前的狀況而言,似乎也隻能如此聯想了。
我先假設這個推斷沒錯,據此作延伸猜測,或許舅舅當年在古塔附近采風時,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一筆寶藏,並與那些守衛者訂立了盟約,發誓要永遠守口如瓶。至於紅木龍板,則是一種類似契約的信物,肯定是從對方那裏得來的。雖然如此,也許其中還有隱情,舅舅始終心有不甘,於是便在生前利用身體和畫作留下了暗示。而那些守衛者肯定也知道這些,才會在舅舅死後采取了一係列行動,千方百計地要阻止秘密重現人間。聯想到古塔為遼人所建,那麽寶藏應該就是遼人的遺留,那些守衛者應該……
我去,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我使勁晃了晃腦袋,自己一定是走火入魔了。千年寶藏,不死衛士,簡直可笑到離譜,完全落進了三流探險小說的俗套,更是漏洞百出,無法自圓其說。先不提這些衛士為何會長生不老,僅僅是他們能開車、會跟蹤,就足以讓人笑掉大牙,難道是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不成?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念頭雖然荒誕不經,但總體方向卻沒有錯,隻不過事情的真相完全與寶藏無關,更談不到什麽長生不老,而是另一個奇詭難料的結局。
看到日記中文字歪斜,措辭混亂,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馬雲偉曾跟我說過,任何藝術品都是帶有感情的,總能反映出創作者當時的某種情緒,這倒是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見解。
找出紙筆,對照日記內容,我反複摹寫著那些不斷重複、語義斷裂的語句,試圖將自己代入徐萬裏的視角。
半個多小時後,白紙換了一張又一張,我還是找不出任何邏輯和規律,不過卻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舅舅即便是在夢中,仍舊帶著無比驚恐的情緒。
寫到最後,我實在是太困了,接連打了幾個哈欠,腦子中嚴重混沌起來,手裏的鋼筆胡亂地劃拉著,完全出於機械式的運動,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麽。
在半夢半醒間,我心神飄忽遊蕩,仿佛置身於當年在蘇聯的那13個深夜。舅舅如小唐一般,躺在床上,緊閉雙眼,表情駭然,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語;身邊的徐萬裏如我這般,坐在小小的台燈下,借著不甚明亮的光線奮筆疾書,一句又一句的“金子……他們……”歪歪斜斜的,慢慢出現在紙上。
不對……我心頭驀地一跳,手中力道下意識地加重,筆尖咯吱一聲,深深地刺入紙麵。我猛然想到一個問題,不對,是兩個問題,這13篇日記——有古怪!
睡意立刻全消,我急忙振作精神,翻到第一篇日記,細細看了起來。
第一篇日記寫於1986年11月13日星期四,第一句話就是:“上床才十幾分鍾,我忽然聽見英石在夢裏大喊大叫,他在叫:好多……好多……金子……他們還在……他們看著……他們為什麽……”
我想了想,這應該是徐萬裏第一次聽到舅舅的夢話,但是按照正常邏輯推理,他應該有所懷疑詫異才對,至少要記錄下自己初聽之後的感受,但是他沒有。
翻查11月12日的日記,則是徐萬裏在蘇聯考察期間的日程安排和隨行見聞,行文平和淡然,筆畫端正從容,比較符合現實。再往前翻了幾頁,內容大同小異。
最後一篇日記寫於1986年11月25日星期二,內容還是舅舅的夢話,翻查11月26日往後的日記,又是流水賬般的記述,絲毫沒有提及有關舅舅說夢話的情況。
我靜靜地坐在燈前,歪著腦袋,一手掐住額角,一手翻著其餘篇章。
除了那13篇日記,徐萬裏根本就沒有再提到過舅舅一個字,這太反常了,完全不符合一個人突遇怪事之後,最本能的應激心理反應。難道在前蘇聯考察的一個月內,舅舅隻說了十三天夢話,其餘時間則毫無異常,而徐萬裏也隻記下那十三天,此後就裝聾作啞、無動於衷?
就在這時,小唐翻身醒來,揉著眼睛,嘟囔道:“肖姐,你幹啥呢,咋還不睡覺呀?”我連頭也沒回,敷衍道:“沒事,想去趟廁所。”拿起日記本,關了台燈,輕輕走出屋子。
掩好臥室的房門,我摸黑走到客廳沙發前,慢慢斜倚在上麵,盡力舒展開身體,心頭卻狂跳不已。
我知道,舅舅患有嚴重的失眠症,睡覺時受不了任何動靜和光亮。聽他和母親講,這是在高中時代經常熬夜苦讀落下的毛病,所以即便在三伏天,也都是門窗緊閉,還掛著厚重的窗簾。
試想一下,當年在蘇聯考察期間,連續十三個夜晚啊,徐萬裏在床邊打開台燈,一麵側耳細聽,一麵奮筆疾書,而舅舅則始終沉睡不醒,反複念叨著那幾句話……
突然,我似乎被電了一下,立刻反射性地坐直身體,從心底產生一種強烈的判斷:徐萬裏在騙我,這本日記是偽造的。
這個念頭一動,我一下就興奮起來,如果能證實日記是偽造的,那麽之前的所有疑問,都可迎刃而解了。
我做過一段時間的文檢,也下過幾年苦功,要是偽造的東西,自然瞞不過我的眼睛。可是通過仔細觀察,這本日記紙張確實老舊,至少有數十年的曆史,不存在後期偽造的可能。書脊粘膠完好無缺,紙張疊加麵遺留的汙穢無斷裂拚湊,肯定是當年書寫成的。
翻開內頁,在首尾兩篇日記的前後,均沒有發現撕扯拆剪的痕跡,也就剔除了曾被人故意刪減的可能。看字形筆跡、措辭構成等個性化特征,也毫無斷裂差異,顯然是出於同一人之手。
難道我的推測錯了,這本日記確實是真的?
起身走進廚房,我找出一些食鹽,灑在大理石灶台上,用擀麵杖碾軋成極細的粉末。我用指頭捏著那些鹽麵兒,撒在日記中記錄舅舅夢話後的第一篇,左右小幅度地晃動幾下,令其均勻地散開,然後再用衣袖輕輕擦去表麵的浮粉。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日記本,舉到迎光的角度,偏頭仔細觀察。細碎的食鹽晶體嵌入凹痕中,經燈光一照,反射出迷亂的光澤,紙麵上隨即顯露出淡淡的字跡,勉強可以辨認。
與上篇大同小異,都是舅舅的夢話,尤其是那個“金子”,更是著力深重,最後的那一橫向右上斜飛,拖出去很長。顯然是徐萬裏忽然聽到,心中驚訝之際,下意識地加重了手中的力道。
我托著那本日記,腦子裏跟水開鍋一般,疑問如無數沸騰的水泡,爭先恐後地湧出來,越聚越多,幾乎塞滿了整個腦袋,卻一個都不能破開。
此時此刻,我已徹底陷入了迷茫,根本就無法理解眼前看到的這一切。一切似乎隻能證明一點:日記不是偽造的,舅舅確實突兀地說了13天夢話,而徐萬裏也似乎喪失了正常的人類感覺,僅僅記載下那13天的內容,才造成了日記情緒連貫性的斷裂。
我搖了搖頭,把日記本上的鹽抖摟幹淨,關燈走出廚房。客廳裏黑漆漆的,靜得嚇人,隻有牆壁掛鍾指針走動,發出有規律的滴答聲。
我用力呼了一口氣,走到窗前,拉開窗簾,兩手撐住窗台,向外遠眺著。
此時烏雲已然散開,圓月掛在半空,光芒清冷,偌大的城市白森森一片,嘶啞的風聲透窗而入,如病人垂死前的*。
我目不轉睛地望著,思緒亂到了極點,徐萬裏也隻是昨天才知道我會去找他,似乎並不可能預謀要欺騙我。那就隻能說明,他記憶中丟了最重要的兩天,或者說,他采用了極為巧妙的手法,留下了一個讓人無法猜解的謎題。
呆呆地站了許久,直到雙腿開始發麻,實在困倦難當,我就摟著那本日記,躺在沙發上,沉沉睡了過去。
也許是有太多的疑問淤積在心頭,這一覺睡得異常混亂,怪夢接二連三,層出不窮。持刀追殺的矮個男子,故布疑陣的徐萬裏,還有那些神秘的“他們”,一個個走馬燈似的出現在眼前。所有人的臉孔都模糊不清,如同一幅被水沁潤的水墨畫,仿佛是一個人,又仿佛不是。我試圖走近細瞧,眨眼間卻化成煙霧,緩緩消失。
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我才勉強睜開眼睛,隻覺得渾身酸疼,眼前似乎還浮現著那一張張人臉。從沙發上爬起來,我走進臥室看到小唐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仍舊呼呼大睡,棉被跌落在地都不知道。
我撿起被子,給她蓋好,關好房門悄悄退出來。肚子餓得咕嚕嚕亂叫,我就在廚房裏找了一些蔬菜準備做飯,剛將米淘好下鍋,突然聽見有人敲門。
我趕忙跑到客廳,打開房門,就見老穆站在外麵,兩眼通紅,頭發亂蓬蓬的。打了句招呼,我把他讓進屋中。
老穆沉著臉走進客廳,不等坐下,第一句話就是,“昨天站在樓下的是徐萬裏。”
我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急忙問他:“誰?徐……徐萬裏?”老穆盯著我,滿臉嚴肅,肯定地說:“對,就是徐萬裏。”
原來,昨晚我們分別後,老穆立即返回單位,動用特殊的行政關係,連夜調取了徐萬裏家中座機的全部通話記錄。除了我在拜訪前和遇襲後各打過一次,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但在小區視頻監控中,卻看到了令人費解的畫麵。
在我第二次到來的五分鍾前,一輛懸掛沈陽牌照的黑色桑塔納3000型轎車駛入小區,停在徐萬裏家樓下,卻不關燈熄火。片刻,徐萬裏夫婦穿著毛衣匆匆走出樓道,鑽入汽車。汽車快速駛離小區,在門口曾與我短暫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