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作者:袂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長舒了一口氣,喜不自勝地邁著流星大步,邊朝著門口快步走去,邊激動的大聲喊道。
錢嬤嬤見狀心中也是一驚,明白神秘的“努努爺爺”肯定是非常得萬歲爺信賴的人了。
“你們倆現在快去南三所與鹹安宮通知那裏的太醫,就說,朕讓他們將‘青蒿’換成‘黃花蒿’來嚐試治療瘧疾病人。”
聞聲走進來的兩個小太監萬萬沒想到迎接他們哥倆的竟然是這種要人命的苦差事!
如今若是有人進去“南三所”與“鹹安宮”中尋太醫傳話,幾乎就是“自鯊式傳話”,人隻要進去就出不來了。
但帝王之命不可違抗,低著頭的小太監們心中像是喝了一肚子黃連水般,表情苦澀的俯了俯身就忙領命轉身冒著雨水鑽進了漆黑的夜幕裏。
……
紫禁城西南角的鹹安宮隔離點裏。
掌院太醫與兒科聖手李太醫忙得眼圈青黑,下頜上的胡子淩亂,腳不沾地的。
自從今日子夜時,南三所也爆出來了“瘧疾”消息,零星幾個遊離在鹹安宮外麵,逐個宮殿排查是否有隱匿病患的太醫們也匆匆忙忙跑去了三阿哥院子與四阿哥院子裏看診。
如今整個太醫院的太醫們算是徹底沒有一個空閑的了。
比起隻是單一“瘧疾”的南三所,鹹安宮才是危險重重,太醫院中醫術最精湛的太醫坐鎮在這裏,就是為了防止疫病繼續往紫禁城的其他角落裏擴散。
已經整整一天一夜沒有合眼的太醫們走路都腳步虛晃,隨便依靠在牆上都能閉眼睡過去。
“掌院大人,掌院大人,萬歲爺派人來給您傳話了。”
口鼻上蒙著白汗巾的小太監腳步急促的走進張太醫臨時辦公的屋子裏,衝著坐在裏麵的張太醫高聲喊道。
張太醫正坐在椅子上與李太醫交流修改抗疫的藥方子,兩個人聽到小太監的話,互相對視了一眼,忙整了整身上皺巴巴的官服,一前一後走出屋子,就瞧見了站在廊簷下,從乾清宮而來轉達聖上口諭的小太監。
“微臣恭聽聖諭。”
張太醫與李太醫雙雙朝著乾清宮的方向下跪,口鼻處同樣用白汗巾蒙上的傳話小太監遂扯開嗓子高聲喊道:
“萬歲爺口諭,讓掌院大人用黃花蒿來嚐試治療瘧疾病人。”
“黃花蒿?”
跪在地上的張太醫與李太醫聽到這奇奇怪怪的口諭,眼皮子重重一跳,他們這還是頭一次碰上“外行人”指導內行人做事,可這“外行人”的身份實在是他們惹不起的。
兩位太醫雖然心中不解,但還是先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地聆聽完口諭,待傳話的小太監轉身離開後,兩人才被跪在旁邊的宮人們給攙扶著站了起來。
“掌院大人,萬歲爺怎麽會突然讓咱們用黃花蒿來用藥啊?”萬歲爺他知道黃花蒿是什麽嘛!這確定不是坐在乾清宮裏衝著他們這些專業的人瞎指揮嗎?
李太醫心中既困惑又有些憋屈,說出來的話,語氣聽著複雜極了。
張太醫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拚命在腦海中搜刮著自己的學問,也沒想到有方子直白的寫“黃花蒿與瘧疾”的關係啊!
一個約莫看著三十歲出頭,年輕些的太醫冒雨前來尋掌院太醫時,碰巧也聽到了聖上口諭,想來是人年輕,腦子轉的也快,看著張太醫與李太醫雙雙擰眉的模樣。
他忙撐著手中的油紙傘踩著屋子門口的幾級台階走到廊簷下,對著站在屋子門口的張太醫與李太醫拱手道:
“下官見過掌院大人與李大人。”
“方太醫,你怎麽來了?可是你負責的病患病情加重了?”
看到自己的手下人來了,張太醫忙一臉擔憂的詢問道。
方太醫立刻搖頭回答道:
“不是,掌院大人下官負責的病患病情還在控製之下,隻是下官手中有個方子拿不準想來讓掌院大人參謀一下。”
張太醫聞言剛鬆了口氣,就又聽到方太醫說:
“掌院大人,剛才下官也聽到了萬歲爺的口諭,腦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
“什麽想法?你說來聽聽?”
“下官是這樣想的,晉朝的古方流傳到如今也有上千年了,千年的時間海波都能變桑田了,咱們現在許多藥材的名字也可能會記載的與千年前的稱呼不一樣,莫不是先人所說的‘青蒿’非咱們如今認為的‘青蒿’?”
張太醫、李太醫聞言瞬間茅塞頓開。
李太醫皺著眉頭想了想,也用手捋著下頜上的胡子轉頭對著張太醫說道:
“掌院大人,方太醫這話說的也在理,既然萬歲爺都說出用黃花蒿治療瘧疾病人的話了,咱們也先這樣做吧,反正已經到這種危急的地步了,再壞也壞不到旁處了。”
聽完兩個同僚的話,張太醫抿唇沉思了一會兒,看了看廊簷外的雨幕,遂歎息一聲,擺手道:
“行吧,你們現在把話傳下去,修改方子,把方子中的‘青蒿’都換成等量的‘黃花蒿’來煎藥試試。”
“是!”
太醫們忙忙碌碌穿梭在病患們中間治病。
待在乾清宮禦書房的康熙,與坐在毓慶宮後殿內室中的太子妃和弘晞也在焦灼的等待著“黃花蒿在治療瘧疾病人的過程中大放異彩”的好消息。
夜雨淅淅瀝瀝的下到半夜,黎明時分才徹底停下。
一夜沒睡的康熙坐在禦案旁,閉著眼睛,緩慢地轉動著手上的帝王綠玉扳指。
卯時末,天色隱隱露出魚肚白時,總算是有了好消息。
同樣一夜沒睡的梁九功聽到守在乾東五所、南三所、鹹安宮、毓慶宮門口的小太監傳回來的消息後,一抬腿邁過紅木門檻就三步並兩步地跑到禦階下方,衝著坐在上首的康熙笑著欣喜道:
“萬歲爺,有好消息,有好消息了。”
聽到心腹太監這話,康熙立刻睜開了細長的丹鳳眼,“唰”的一下子從雕花圈椅上焦急道:
“快說。”
梁九功吞了吞口水,語速加快道:
“毓慶宮與乾東五所的小太監們傳話回來,太子爺與五阿哥沒有發熱,身子也沒有其他不適的地方,想來是沒有被染上疫病的。”
聽到這話,康熙瞬間長鬆了一口氣。
梁九功也繼續道:
“南三所與鹹安宮內的小太監也隔著門往外麵高聲喊著傳話了,說,昨晚太醫們用了黃花蒿後,兩處隔離點裏已經有許多瘧疾病人的情況有所好轉了。三福晉與四阿哥都已經不打冷顫了,弘晴小阿哥與弘暉小阿哥哭聲也少了些,黎明時已經喝了一小碗奶粉睡過去了,大阿哥與三阿哥與太子爺、五阿哥一樣到現在有也都沒有發熱的狀況,想來身子骨也是健康的,沒有被四阿哥染上疫病。”
“好!好!好啊!真是老祖宗保佑啊!”
聽完梁九功的話,康熙在嗓子眼處懸了整整一夜的心,瞬間落回了肚子裏,忍不住用右拳頭重重往左手心裏錘了一下,話語帶笑的說道。
瘋狗症無藥可治,天花病人能不能熬過去得看病人的體質和運氣,瘧疾能用本土的藥方子治療,已經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
“殿下!”
“阿瑪!”
東宮後殿的內室裏,一夜沒合眼的太子妃與抵不過生理本能夜裏睡得極不安穩的弘晞,瞧見從前殿腳步匆匆走來的儲君後。
瓜爾佳氏的眼淚立即奪眶而出,從圈椅上起身撲到胤礽懷裏,弘晞也忙倒騰著自己的兩條小短腿兒跑自己阿瑪跟前。
誰能不害怕一個弄不好會要人性命的疫病呢?
獨自被隔離在前殿的胤礽在沒能確定自己究竟染沒染病的十幾個時辰裏,一顆心也是慌亂的七上八下的,甚至他都想到了若他真得不幸折在這場疫病裏了,那麽他的福晉能不能像他烏庫瑪嬤——孝莊文皇後那般勇敢堅強,護著他們倆的寶貝兒子長大,而後順利幫他們家銜玉而生的聰明蛋坐到那把東宮一脈坐不上去就會被旁人給弄死的龍椅上。
好在上天還是庇護他的。
“璃安,別哭了,孤這不是都好好的嗎?”
胤礽低著頭,用修長的手指溫柔的擦了擦太子妃哭得紅腫的眼睛。
仰著毛茸茸的圓腦袋,用兩隻小胖手扒拉著儲君衣服的弘晞奶聲奶氣喊道:
“阿瑪!阿瑪!金團會說完整的長句子了。”
“哎呦!短短兩日不見,孤的好兒子可真厲害啊!”
胤礽忍著鼻頭的酸澀,彎腰一把將好大兒給抱了起來。
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他好大兒肯定是被紫禁城這場來勢洶洶的疫病給嚇到了,才會一下子就說話變得利索起來了。
太子妃掏出懷中的帕子擦掉眼角的淚水,看著抱在一塊、長相相似的父子倆湊在一起嘀咕著說悄悄話,忍不住破涕為笑,從眼眶裏流出來了劫後重生的喜悅淚水。
……
約莫十幾日後,在紫禁城上方整整匯聚了半個月的烏雲總算是散開了。
半個月內魏珠根據穗蘭提供的信息,帶著自己手下的人穿梭在紫禁城各個角落裏逮捕著反賊們,殺得血光衝天,人頭滾滾。
鹹安宮的大火燒個沒完沒了,等這座偏僻的宮殿終於解封後,鹹安宮院子中的青石地磚都被火油給燒成黑的了。
十月十五日,京城裏降下了康熙三十六年冬日裏的第一場雪。
初雪總是令人驚喜的,紫禁城也解封了,侍衛們將西華門、東華門、午門與神武門打開後,驚訝的發現大門表麵都覆蓋了一層灰土。
罷朝半個多月的萬歲爺也終於開始禦門聽政了。
辰時三刻,穿著金黃色小寢衣的弘晞像是一個蠶寶寶般在他的蠶絲駝絨金絲小錦被中拱了拱,而後就頂著睡得亂糟糟的頭發,打著哈欠,手腳並用的從他暖和的小窩中爬了起來。
守在一旁的奶嬤嬤瞅見小奶團子睡醒了,忙從椅子上站起來,笑臉盈盈地走到搖籃小床旁邊,微微俯身隔著木欄杆將睡眼惺忪的長孫殿下抱了出來,笑著溫聲道:
“長孫殿下,外麵下雪了。”
腦袋還睡得暈乎乎的弘晞聽到這話,雙眼立即就睜開了,忙催促著奶嬤嬤道:
“嬤嬤,快帶我去看。”
內室裏的地龍燒得熱乎乎的,牆角的炭盆裏也點燃著上好的銀絲炭。
奶嬤嬤將弘晞包在他暖和的小錦被中抱到靠窗的軟榻處,而後又輕輕將木製雕花窗戶打開了一條極細的縫隙。
弘晞邊琢磨著等明歲開春要給他汗瑪法提給紫禁城更換玻璃窗的建議了,邊用小手扒著窗戶透過縫隙往外瞧,仿佛撕裂棉絮般的白色雪花紛紛揚揚的從空中飄了下來。
這時係統突然在弘晞腦海中高興道:
【恭喜宿主與宿主的家人成功研究出預防天花與治療瘧疾的辦法,達成“研製牛痘”、“用黃花蒿治療瘧疾”兩項成就。】
聽到自己統子哥這一大清早來報喜的話,弘晞扒著窗戶的小手不禁一頓,心中也有些沉甸甸的,怎麽都高興不起來。
在這場疫病裏有許多天花病人,張太醫也趁著這個機會,在多位病患與守在隔離點的健康人身上嚐試,確定牛痘真得能預防天花,是比人痘安全許多還可以有效對抗天花惡疾的神藥。
前幾日宮裏沒有感染過天花,也沒有種過牛痘的主子與宮人就開始以宮殿為單位,由上到下排著隊被太醫們給種牛痘了。
明年開春,牛痘會傳到民間,讓大清各地的百姓們憑著戶籍信息免費到離得最近的衙門處的種痘點接種牛痘。
黃花蒿可治療瘧疾的防疫藥方子也會由朝廷對外公布,方便民間的大夫掌握藥方,以後對症下藥,治療不幸患上瘧疾的病人。
【宿主,你不高興嗎?這兩個可是大功勞啊!起碼從明年康熙三十七年開始,華夏的百姓們就再也不用害怕天花與瘧疾了,兩個藥方可是能治療萬萬人的性命呢!】
錢嬤嬤見狀心中也是一驚,明白神秘的“努努爺爺”肯定是非常得萬歲爺信賴的人了。
“你們倆現在快去南三所與鹹安宮通知那裏的太醫,就說,朕讓他們將‘青蒿’換成‘黃花蒿’來嚐試治療瘧疾病人。”
聞聲走進來的兩個小太監萬萬沒想到迎接他們哥倆的竟然是這種要人命的苦差事!
如今若是有人進去“南三所”與“鹹安宮”中尋太醫傳話,幾乎就是“自鯊式傳話”,人隻要進去就出不來了。
但帝王之命不可違抗,低著頭的小太監們心中像是喝了一肚子黃連水般,表情苦澀的俯了俯身就忙領命轉身冒著雨水鑽進了漆黑的夜幕裏。
……
紫禁城西南角的鹹安宮隔離點裏。
掌院太醫與兒科聖手李太醫忙得眼圈青黑,下頜上的胡子淩亂,腳不沾地的。
自從今日子夜時,南三所也爆出來了“瘧疾”消息,零星幾個遊離在鹹安宮外麵,逐個宮殿排查是否有隱匿病患的太醫們也匆匆忙忙跑去了三阿哥院子與四阿哥院子裏看診。
如今整個太醫院的太醫們算是徹底沒有一個空閑的了。
比起隻是單一“瘧疾”的南三所,鹹安宮才是危險重重,太醫院中醫術最精湛的太醫坐鎮在這裏,就是為了防止疫病繼續往紫禁城的其他角落裏擴散。
已經整整一天一夜沒有合眼的太醫們走路都腳步虛晃,隨便依靠在牆上都能閉眼睡過去。
“掌院大人,掌院大人,萬歲爺派人來給您傳話了。”
口鼻上蒙著白汗巾的小太監腳步急促的走進張太醫臨時辦公的屋子裏,衝著坐在裏麵的張太醫高聲喊道。
張太醫正坐在椅子上與李太醫交流修改抗疫的藥方子,兩個人聽到小太監的話,互相對視了一眼,忙整了整身上皺巴巴的官服,一前一後走出屋子,就瞧見了站在廊簷下,從乾清宮而來轉達聖上口諭的小太監。
“微臣恭聽聖諭。”
張太醫與李太醫雙雙朝著乾清宮的方向下跪,口鼻處同樣用白汗巾蒙上的傳話小太監遂扯開嗓子高聲喊道:
“萬歲爺口諭,讓掌院大人用黃花蒿來嚐試治療瘧疾病人。”
“黃花蒿?”
跪在地上的張太醫與李太醫聽到這奇奇怪怪的口諭,眼皮子重重一跳,他們這還是頭一次碰上“外行人”指導內行人做事,可這“外行人”的身份實在是他們惹不起的。
兩位太醫雖然心中不解,但還是先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地聆聽完口諭,待傳話的小太監轉身離開後,兩人才被跪在旁邊的宮人們給攙扶著站了起來。
“掌院大人,萬歲爺怎麽會突然讓咱們用黃花蒿來用藥啊?”萬歲爺他知道黃花蒿是什麽嘛!這確定不是坐在乾清宮裏衝著他們這些專業的人瞎指揮嗎?
李太醫心中既困惑又有些憋屈,說出來的話,語氣聽著複雜極了。
張太醫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拚命在腦海中搜刮著自己的學問,也沒想到有方子直白的寫“黃花蒿與瘧疾”的關係啊!
一個約莫看著三十歲出頭,年輕些的太醫冒雨前來尋掌院太醫時,碰巧也聽到了聖上口諭,想來是人年輕,腦子轉的也快,看著張太醫與李太醫雙雙擰眉的模樣。
他忙撐著手中的油紙傘踩著屋子門口的幾級台階走到廊簷下,對著站在屋子門口的張太醫與李太醫拱手道:
“下官見過掌院大人與李大人。”
“方太醫,你怎麽來了?可是你負責的病患病情加重了?”
看到自己的手下人來了,張太醫忙一臉擔憂的詢問道。
方太醫立刻搖頭回答道:
“不是,掌院大人下官負責的病患病情還在控製之下,隻是下官手中有個方子拿不準想來讓掌院大人參謀一下。”
張太醫聞言剛鬆了口氣,就又聽到方太醫說:
“掌院大人,剛才下官也聽到了萬歲爺的口諭,腦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
“什麽想法?你說來聽聽?”
“下官是這樣想的,晉朝的古方流傳到如今也有上千年了,千年的時間海波都能變桑田了,咱們現在許多藥材的名字也可能會記載的與千年前的稱呼不一樣,莫不是先人所說的‘青蒿’非咱們如今認為的‘青蒿’?”
張太醫、李太醫聞言瞬間茅塞頓開。
李太醫皺著眉頭想了想,也用手捋著下頜上的胡子轉頭對著張太醫說道:
“掌院大人,方太醫這話說的也在理,既然萬歲爺都說出用黃花蒿治療瘧疾病人的話了,咱們也先這樣做吧,反正已經到這種危急的地步了,再壞也壞不到旁處了。”
聽完兩個同僚的話,張太醫抿唇沉思了一會兒,看了看廊簷外的雨幕,遂歎息一聲,擺手道:
“行吧,你們現在把話傳下去,修改方子,把方子中的‘青蒿’都換成等量的‘黃花蒿’來煎藥試試。”
“是!”
太醫們忙忙碌碌穿梭在病患們中間治病。
待在乾清宮禦書房的康熙,與坐在毓慶宮後殿內室中的太子妃和弘晞也在焦灼的等待著“黃花蒿在治療瘧疾病人的過程中大放異彩”的好消息。
夜雨淅淅瀝瀝的下到半夜,黎明時分才徹底停下。
一夜沒睡的康熙坐在禦案旁,閉著眼睛,緩慢地轉動著手上的帝王綠玉扳指。
卯時末,天色隱隱露出魚肚白時,總算是有了好消息。
同樣一夜沒睡的梁九功聽到守在乾東五所、南三所、鹹安宮、毓慶宮門口的小太監傳回來的消息後,一抬腿邁過紅木門檻就三步並兩步地跑到禦階下方,衝著坐在上首的康熙笑著欣喜道:
“萬歲爺,有好消息,有好消息了。”
聽到心腹太監這話,康熙立刻睜開了細長的丹鳳眼,“唰”的一下子從雕花圈椅上焦急道:
“快說。”
梁九功吞了吞口水,語速加快道:
“毓慶宮與乾東五所的小太監們傳話回來,太子爺與五阿哥沒有發熱,身子也沒有其他不適的地方,想來是沒有被染上疫病的。”
聽到這話,康熙瞬間長鬆了一口氣。
梁九功也繼續道:
“南三所與鹹安宮內的小太監也隔著門往外麵高聲喊著傳話了,說,昨晚太醫們用了黃花蒿後,兩處隔離點裏已經有許多瘧疾病人的情況有所好轉了。三福晉與四阿哥都已經不打冷顫了,弘晴小阿哥與弘暉小阿哥哭聲也少了些,黎明時已經喝了一小碗奶粉睡過去了,大阿哥與三阿哥與太子爺、五阿哥一樣到現在有也都沒有發熱的狀況,想來身子骨也是健康的,沒有被四阿哥染上疫病。”
“好!好!好啊!真是老祖宗保佑啊!”
聽完梁九功的話,康熙在嗓子眼處懸了整整一夜的心,瞬間落回了肚子裏,忍不住用右拳頭重重往左手心裏錘了一下,話語帶笑的說道。
瘋狗症無藥可治,天花病人能不能熬過去得看病人的體質和運氣,瘧疾能用本土的藥方子治療,已經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
“殿下!”
“阿瑪!”
東宮後殿的內室裏,一夜沒合眼的太子妃與抵不過生理本能夜裏睡得極不安穩的弘晞,瞧見從前殿腳步匆匆走來的儲君後。
瓜爾佳氏的眼淚立即奪眶而出,從圈椅上起身撲到胤礽懷裏,弘晞也忙倒騰著自己的兩條小短腿兒跑自己阿瑪跟前。
誰能不害怕一個弄不好會要人性命的疫病呢?
獨自被隔離在前殿的胤礽在沒能確定自己究竟染沒染病的十幾個時辰裏,一顆心也是慌亂的七上八下的,甚至他都想到了若他真得不幸折在這場疫病裏了,那麽他的福晉能不能像他烏庫瑪嬤——孝莊文皇後那般勇敢堅強,護著他們倆的寶貝兒子長大,而後順利幫他們家銜玉而生的聰明蛋坐到那把東宮一脈坐不上去就會被旁人給弄死的龍椅上。
好在上天還是庇護他的。
“璃安,別哭了,孤這不是都好好的嗎?”
胤礽低著頭,用修長的手指溫柔的擦了擦太子妃哭得紅腫的眼睛。
仰著毛茸茸的圓腦袋,用兩隻小胖手扒拉著儲君衣服的弘晞奶聲奶氣喊道:
“阿瑪!阿瑪!金團會說完整的長句子了。”
“哎呦!短短兩日不見,孤的好兒子可真厲害啊!”
胤礽忍著鼻頭的酸澀,彎腰一把將好大兒給抱了起來。
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他好大兒肯定是被紫禁城這場來勢洶洶的疫病給嚇到了,才會一下子就說話變得利索起來了。
太子妃掏出懷中的帕子擦掉眼角的淚水,看著抱在一塊、長相相似的父子倆湊在一起嘀咕著說悄悄話,忍不住破涕為笑,從眼眶裏流出來了劫後重生的喜悅淚水。
……
約莫十幾日後,在紫禁城上方整整匯聚了半個月的烏雲總算是散開了。
半個月內魏珠根據穗蘭提供的信息,帶著自己手下的人穿梭在紫禁城各個角落裏逮捕著反賊們,殺得血光衝天,人頭滾滾。
鹹安宮的大火燒個沒完沒了,等這座偏僻的宮殿終於解封後,鹹安宮院子中的青石地磚都被火油給燒成黑的了。
十月十五日,京城裏降下了康熙三十六年冬日裏的第一場雪。
初雪總是令人驚喜的,紫禁城也解封了,侍衛們將西華門、東華門、午門與神武門打開後,驚訝的發現大門表麵都覆蓋了一層灰土。
罷朝半個多月的萬歲爺也終於開始禦門聽政了。
辰時三刻,穿著金黃色小寢衣的弘晞像是一個蠶寶寶般在他的蠶絲駝絨金絲小錦被中拱了拱,而後就頂著睡得亂糟糟的頭發,打著哈欠,手腳並用的從他暖和的小窩中爬了起來。
守在一旁的奶嬤嬤瞅見小奶團子睡醒了,忙從椅子上站起來,笑臉盈盈地走到搖籃小床旁邊,微微俯身隔著木欄杆將睡眼惺忪的長孫殿下抱了出來,笑著溫聲道:
“長孫殿下,外麵下雪了。”
腦袋還睡得暈乎乎的弘晞聽到這話,雙眼立即就睜開了,忙催促著奶嬤嬤道:
“嬤嬤,快帶我去看。”
內室裏的地龍燒得熱乎乎的,牆角的炭盆裏也點燃著上好的銀絲炭。
奶嬤嬤將弘晞包在他暖和的小錦被中抱到靠窗的軟榻處,而後又輕輕將木製雕花窗戶打開了一條極細的縫隙。
弘晞邊琢磨著等明歲開春要給他汗瑪法提給紫禁城更換玻璃窗的建議了,邊用小手扒著窗戶透過縫隙往外瞧,仿佛撕裂棉絮般的白色雪花紛紛揚揚的從空中飄了下來。
這時係統突然在弘晞腦海中高興道:
【恭喜宿主與宿主的家人成功研究出預防天花與治療瘧疾的辦法,達成“研製牛痘”、“用黃花蒿治療瘧疾”兩項成就。】
聽到自己統子哥這一大清早來報喜的話,弘晞扒著窗戶的小手不禁一頓,心中也有些沉甸甸的,怎麽都高興不起來。
在這場疫病裏有許多天花病人,張太醫也趁著這個機會,在多位病患與守在隔離點的健康人身上嚐試,確定牛痘真得能預防天花,是比人痘安全許多還可以有效對抗天花惡疾的神藥。
前幾日宮裏沒有感染過天花,也沒有種過牛痘的主子與宮人就開始以宮殿為單位,由上到下排著隊被太醫們給種牛痘了。
明年開春,牛痘會傳到民間,讓大清各地的百姓們憑著戶籍信息免費到離得最近的衙門處的種痘點接種牛痘。
黃花蒿可治療瘧疾的防疫藥方子也會由朝廷對外公布,方便民間的大夫掌握藥方,以後對症下藥,治療不幸患上瘧疾的病人。
【宿主,你不高興嗎?這兩個可是大功勞啊!起碼從明年康熙三十七年開始,華夏的百姓們就再也不用害怕天花與瘧疾了,兩個藥方可是能治療萬萬人的性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