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作者:袂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感受到弘晞心底的失落,係統忍不住好奇的詢問道。
弘晞抿了抿唇,隔著窗戶打開的縫隙,瞧著外麵的落雪,在腦海中對著係統歎氣道:
【統子哥,我自然是為牛痘與黃花蒿有大作用而高興的,可此次紫禁城裏死了太多人了,但很多人原本都是不應該死的……】
聽到自己奶娃娃宿主越來越低的呢喃歎息聲,隻是由數據流組成的係統也忍不住感到了幾分惋惜。
前幾日它與它的宿主已經從太子爺與太子妃的交談話語中聽到此次死在疫病中以及抓出來殺掉的反賊人數加起來一共有多少了。
紫禁城裏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屋子,住在這裏麵的人從皇子公主、嬪妃小主到宮女、太監、嬤嬤們共達上萬人。
此次魂歸地府的人有近五成,其中反賊人數約莫九百,一場由天花、瘧疾、瘋狗症纏繞在一起形成的奪命風波平息後,紫禁城裏空了一半。
……
紫禁城東北角,景祺閣朱漆斑駁的紅木大門被人從外麵重重關上時,懸在銅環上的銅鏽被震落到了白色的雪地上。
宮人手捧著冰冷的重鎖將宮門給鎖上後,就轉身縮著脖子、搓著被凍得通紅的雙手,踩著鋪有積雪的青石板宮道,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了。
淩冽的呼嘯寒風卷著白色的雪花越過高高的紅牆,拍打在了景祺閣前院廊簷下的花架子上,白皚皚的雪花落進了已經有蜘蛛網、表麵有灰土的陶瓷花盆裏。
無人照料,不曉得等明年暖春之際,自然而然落在花盆中的種子會不會再度鑽出泥土,迎著陽光與雨露發芽。
寒風穿過垂花門,隻見後院高大的梨花樹樹坑裏也堆了一層銀白色的積雪,無數由金紙、銀紙燃燒而成的黑色紙屑灰燼被雪花盡數壓在底下,白色中隱隱摻雜著黑色,可一冬過後這些灰燼就會變成可以滋養梨花樹生長的春泥。
偶爾有幾隻藍尾巴的鳥“撲棱”著翅膀淋著雪花從陰沉的天空上掠過,用宛如黑豆豆的小眼睛,低頭俯瞰著兩腳獸們住的紅牆金瓦的大房子,到處白茫茫一片,瞧著真幹淨啊。
從瘧疾中僥幸活下來的蘇培盛淋著雪花、吹著寒風,從南三所來到禦獸苑裏,又眼圈通紅的走出禦獸苑。
當年怕冷喜歡溫暖夏天的“小夏子”,死在了康熙三十六年的秋末冬初裏。
當年怕熱喜歡飄雪冬天的“小冬子”,也長眠在了康熙三十六年的秋末冬初裏。
作為當年同批淨身被送入內務府裏培訓年齡最小,處處被冬子、夏子庇護的“小蘇子”,也在康熙三十六年的秋末冬初裏,永久失去了他的兩個好夥伴,以後無人再會親熱的喊他“小蘇子”、“蘇子”,隻剩下恭敬中又帶著點諂媚與討好的“蘇公公”了。
一場駭人的疫病過去了,但對有些人而言,這場疫病永遠都過不去了。
春暖花還會再開,人死卻永遠不會再來,但死了的人死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向前看,努力帶著回憶與去世之人的期待與愛,好好活著。
佛家有雲,人有前世今生,人有輪回,說不準什麽時候錯過的人、錯過的物會改頭換麵以另一種方式重新來到心中懷有遺憾的人身邊。
第56章 第 56 章
十月十五日的京城初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 直至次日黎明時分,紛紛揚揚的雪花才停了下來。
滿宮銀裝素裹,朱紅色的宮牆、金黃色的琉璃瓦與銀白色的雪花交相輝映間, 倒顯得那白色的更白, 彩色的也愈發鮮豔, 紫禁城的雪景瞧著漂亮極了。
去年這個時候,弘晞才三個多月大,活動的地步還僅限於他的搖籃小床,白日裏能做的事情也是躺在他的小窩裏無聊的翻身與蹬腿玩兒。
今歲還是他第一次看到紫禁城的雪景,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權力中心, 比起後世故宮的雪景而言,如今落雪後的紫禁城瞧著雖然還是那個模樣, 但卻更添了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威嚴與肅穆。
小奶團子不顧宮人們的阻攔,站在前殿的廊簷下瞧著院子、牆頭上的積雪,偶爾幾隻飛來用鳥喙啄雪的藍尾巴鳥都能讓他欣喜的忍不住腦袋隨著飛翔的鳥兒們轉。
看著室外這厚實的雪層,弘晞隻恨他年齡還是太小了,沒法去玩雪仗、堆雪人, 到宮外禦苑結冰的冰麵上看八旗子弟訓練冰禧的熱鬧場景。
……
小孩子的身體長得快,衣服小的也快。
天氣寒冷,自己胖兒子還是個閑不住、愛到外麵晃悠的主兒。
太子妃隻好將上回在後世商場中買的米黃色套頭羊絨毛衣與橘紅色的小羽絨服都拿了出來,給自己寶貝兒子穿上了。
羊絨毛衣貼身又柔軟、小羽絨服不僅保暖,穿在身上還比大毛衣裳重量輕, 一點也不影響小孩子們的身體活動。
弘晞也有未來在大清推廣毛衣與羽絨服的心, 樂嗬嗬的穿著他的新潮服飾,日日在乾清宮與毓慶宮往返, 不顧各宮的宮人們明裏暗裏替自己主子打量的視線,挺直自己的小胸膛, 對著各宮的眼線展示(顯擺)他的別致小衣服。
太子妃趁著忙完宮務的閑暇時候,也會抓緊時間帶著手巧的宮女們研究從商場毛線店裏麵買回來的毛衣、毛褲、毛手套、圍巾等衣物鉤織方法的彩色指導書。
後世毛線的鉤織方法與如今各種各樣的刺繡方法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心靈手巧的宮女們拿著銀白色的金屬簽針照著細膩的羊毛毛線搗鼓了一個多時辰,就已經可以模仿著彩色指導書上的圍巾樣式,像模像樣的鉤織了。
太子妃瞧見後,十分高興,索性直接將買回來的毛線球全都打發給善女紅的宮女們鉤織,爭取在月底前,可以比照皇上、皇太後、皇太子的身形,給這宮裏的三大巨頭做出一身毛衣與毛褲,多餘的毛線也能給自己寶貝兒子鉤織一身毛茸茸的小衣服換著穿。
除此之外,瓜爾佳氏還讓人給自己母族傳了一封家信,讓自己阿瑪與額娘尋摸一些手巧的繡娘,嚐試將羊絨、羊毛、狐絨等動物毛給做成絨線,還要把莊子上養的鴨子、鴿子、大白鵝等家禽的更多滋源在七餓群一屋貳耳七五貳叭一絨毛收集起來,燙熟、烘幹、想辦法用香粉等物去掉腥味,裝進袋子裏留作衣服填充物來使用。
可這封家信卻把太子妃的阿瑪石文炳與其福晉覺羅氏給搞懵了。
夫妻倆湊在一起看完家信,也搞不懂他們閨女這奇奇怪怪的要求究竟是預備做什麽。
兩口子直接拿著家信跑到正院裏讓他們阿瑪——和碩額駙石華善瞧了。
石華善年逾六十,在如今的時代已經屬於長壽之人了,可他眼下眼不花、耳不聾,是一個身材精瘦、精神矍鑠的小老頭。
他看完自己出息孫女的家信後,不禁砸吧了兩下嘴,用長著皺紋的大手捋著自己下頜上的胡子,思忖著說道:
“動物們身上的毛是用來防寒、保持體溫的,一般情況下動物與家禽鳥雀們換毛、換羽的季節都是春、秋兩季,如今在這飄雪的冬日裏,太子妃卻傳來了這樣的吩咐,想來是有辦法用這動物身上的毛做出防寒的衣物的。”
“咱們既然不解其意就也別再費腦子想了,直接去按照太子妃的意思辦吧。”
“你們夫妻倆給莊子上養著家禽牲畜的管事們傳個信兒,看看莊子上有沒有收集動物毛發,若碰巧有的話就直接照太子妃的意思去找繡娘做絨線,給動物毛去味兒,若沒有的話,那就等開春收集些家禽牲畜脫下來的毛,再根據要求做,反正太子妃也不著急。”
聽到家裏老爺子都發話了,石文炳與覺羅氏也直接回他們的院子裏,喊來心腹將太子妃的意思吩咐了下去。
哪成想,他們夫妻倆的心腹剛走,他們今年四歲的嫡幼女瓜爾佳·璃玉就跑來尋他們二人了。
這個嫡幼女是幾年前石文炳還在南邊做福州將軍時,碰巧有一回,覺羅氏去福州尋他,誰知等回到京城裏覺羅氏竟然就意外懷上身孕了,一朝分娩,誕下來了個小姑娘。
作為老來女,夫妻倆對幺女還是很疼愛的。
“玉兒給阿瑪、額娘請安。”
長得玉雪可愛、粉雕玉啄的小姑娘衝著坐在圈椅上的夫妻倆行完禮,就幾步跑到了覺羅氏身邊,眉眼彎彎地笑道:
“額娘可是長姐又來信了?”
聽到幺女這話,夫妻倆一愣。
覺羅氏下意識蹙起了眉頭正想詢問誰對小閨女說的這事兒,就瞧見小丫頭用小手摸摸她的杏眼,軟聲道:
“每回額娘收到長姐的信,總是要紅了眼睛的。”
小璃玉這話一出口,覺羅氏與石文炳心中的警惕立刻消散,不由互相對視了一眼,夫妻倆眼中都藏著揮之不去的惆悵感。
一入宮牆深似海。
他們家閨女雖不是宮妃,但身為太子妃,住進東宮裏後,等閑也是與家人們見不了麵的。
自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份儲君大婚以來,夫妻倆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沒有看到大女兒了。
石文炳唯一一次看見自己外孫子還是在去年八月初,長孫殿下隨著太子殿下一起到午門迎接聖駕時,他站在群臣中遠遠的瞧了一眼外孫子的小圓臉。
說不想念,那肯定是假的,但想見一麵著實難啊。
小璃玉將父母的神情看在眼裏,不禁眨了眨圓潤的杏眼。
她其實對自己身份尊貴的長姐沒有什麽深刻的印象,畢竟姐妹倆中間差了近二十歲,前年長姐出嫁時,她還被乳母抱著,也不怎麽記事兒,但每逢宮裏送來節禮,長姐總會給她備一份的。
小丫頭也對自己的長姐和那個銜玉而生的外甥很好奇,看到自己額娘一副明明很想見長姐與大外甥,卻偏偏不開口的模樣,不由用兩隻小手摟著覺羅氏的胳膊,笑得甜甜的撒嬌道:
“額娘,不是說過年時京城中的誥命夫人們都可以往宮裏遞牌子給太後娘娘、太子妃娘娘請安的嗎?您是宗室女,要不今年咱也給宮裏遞牌子吧?玉兒都把長姐長什麽模樣都給忘了,還想要看一看大外甥長得可不可愛呢。”
聽著幺女軟聲撒嬌的話,覺羅氏不禁心動了,轉頭看向坐在她身旁的夫君。
石文炳也用手撚了撚下頜上的短須,笑著道:
“玉兒這話說得倒也在理,去年長孫殿下小咱們沒有顧得上往宮裏遞牌子,長孫殿下現在都已經聰慧伶俐的開始跟著萬歲爺啟蒙了,咱們去宮裏瞧一瞧也說的過去。”
“行,那再過倆月,我就給宮裏遞牌子。”
覺羅氏將小女兒摟進懷裏,眼睛含笑,一臉期待的憧憬道。
小璃玉也嘰嘰喳喳的說起來了她要給自己長姐和大外甥準備什麽禮物。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等莊子上的管事聽到主家老爺、夫人派小廝與嬤嬤來轉述的吩咐後,也是滿臉懵逼,他們倒是有春、秋兩季收集動物毛發的習慣,畢竟冬日裏炭是要錢的、木柴也是要錢的,原本管事還打算將動物毛發當成柴火冬日裏燒著取暖呢,聽到自家老爺、太太的要求後,就忙將這些動物毛取出來,想辦法處理成太子妃娘娘需要的兩種東西了。
胤礽也知道他福晉在做的事情,如今他膝下有嫡長子,倒也算是與瓜爾佳一族綁到了一起,平日裏有好事了也可以念著些妻族的人。
夫妻倆商量好,準備等瓜爾佳一族做出來有可以拿出去瞧的成品了,再去乾清宮告知他們汗阿瑪這個好消息,也免得萬歲爺空歡喜一場。
而這事兒弘晞還不知道。
一晃眼,兩日的時間倏忽而過。
俗話常言:“下雪不冷化雪冷。”
初雪降下來的第三日,滿宮的白皚皚積雪漸漸消融,整個紫禁城都瞧著濕漉漉的,耳力好的人甚至還能聽到積雪化成水的“滴答”聲。
金黃色琉璃瓦的廊簷下掛著一排排長短不一的透明冰溜子,一陣淩冽的寒風迎麵吹來像是刀子般,“割”的人臉頰生疼,行走在青石板宮道上的宮女、太監、嬤嬤們也會自發的將兩隻手揣在袖子裏,弓著背、縮著脖子、行色匆匆往前走。
十月十八日,天空呈現灰白色,冷風颼颼的。
上午午時三刻,頭戴黑色裘毛暖帽,內裏穿著杏黃色四爪蟒紋冬袍,外披黑色大氅的胤礽在乾清宮忙完,剛領著東宮的宮人走出乾清門的東側門,就瞧見穿著朱紅色冬袍的九阿哥胤禟與穿著藏青色冬袍的十阿哥胤俄,兩個人像是門神般,一左一右的站在守門小太監身邊,儼然一副在等著他的模樣。
胤礽見狀不禁有些疑惑的往上挑了一下眉頭,果然下一瞬老九就用手拽著老十的胳膊,一臉笑盈盈的走到他跟前俯身拱手道:
“臣弟見過太子二哥。”
胤俄也一臉憨厚的跟著行禮笑道:
“臣弟給太子二哥請安。”
“你們兩個從尚書房下課不回乾東五所,守在這兒幹什麽?”
胤礽揣著手中小巧精致的暖手爐,瞥見兄弟倆被冷風吹得發紅的耳朵,心中的疑惑變得更深了。
老九、老十小時候都住在西六宮裏。
一個住在翊坤宮,一個住在永壽宮,宜妃郭絡羅氏的住所與溫僖貴妃鈕祜祿氏的寢宮坐落在同一條垂直線上,兩處宮殿緊挨著,胤禟與胤俄從小關係就好,幾乎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等進學後,老九與老八也玩到了一起,還連帶拽著老十,八、九、十,仨人組成了一個形影不離的鐵三角。
他素日裏與老九、老十的關係還比不上與老三、老四親厚呢,如今乍然瞧見老九笑容滿麵、搓著雙手、一副想說話又不知道該如何提起話茬子的模樣,胤礽可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那個,太子二哥今天的晚膳打算吃些什麽啊?”
宮裏的用膳方式是保留了舊時滿人的吃飯習慣,一天隻有早膳(清晨6點-8點)與晚膳(下午13點-14點)兩頓正餐,其餘時間都是吃各種各樣的點心填飽肚子的,茶點無定量,也無固定時間,主子們想吃就可以派宮人到禦膳房或者自己宮裏的小廚房中取來吃了。
如今距離用晚膳的時間也不長了,胤礽聽到老九這話,也明白這哥倆肯定是想跟著他回東宮,至於去東宮尋誰,不是他兒子,就是他福晉了。
他扭頭看向跟在身後的小太監,小太監立刻心領神會地俯身道:
弘晞抿了抿唇,隔著窗戶打開的縫隙,瞧著外麵的落雪,在腦海中對著係統歎氣道:
【統子哥,我自然是為牛痘與黃花蒿有大作用而高興的,可此次紫禁城裏死了太多人了,但很多人原本都是不應該死的……】
聽到自己奶娃娃宿主越來越低的呢喃歎息聲,隻是由數據流組成的係統也忍不住感到了幾分惋惜。
前幾日它與它的宿主已經從太子爺與太子妃的交談話語中聽到此次死在疫病中以及抓出來殺掉的反賊人數加起來一共有多少了。
紫禁城裏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屋子,住在這裏麵的人從皇子公主、嬪妃小主到宮女、太監、嬤嬤們共達上萬人。
此次魂歸地府的人有近五成,其中反賊人數約莫九百,一場由天花、瘧疾、瘋狗症纏繞在一起形成的奪命風波平息後,紫禁城裏空了一半。
……
紫禁城東北角,景祺閣朱漆斑駁的紅木大門被人從外麵重重關上時,懸在銅環上的銅鏽被震落到了白色的雪地上。
宮人手捧著冰冷的重鎖將宮門給鎖上後,就轉身縮著脖子、搓著被凍得通紅的雙手,踩著鋪有積雪的青石板宮道,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了。
淩冽的呼嘯寒風卷著白色的雪花越過高高的紅牆,拍打在了景祺閣前院廊簷下的花架子上,白皚皚的雪花落進了已經有蜘蛛網、表麵有灰土的陶瓷花盆裏。
無人照料,不曉得等明年暖春之際,自然而然落在花盆中的種子會不會再度鑽出泥土,迎著陽光與雨露發芽。
寒風穿過垂花門,隻見後院高大的梨花樹樹坑裏也堆了一層銀白色的積雪,無數由金紙、銀紙燃燒而成的黑色紙屑灰燼被雪花盡數壓在底下,白色中隱隱摻雜著黑色,可一冬過後這些灰燼就會變成可以滋養梨花樹生長的春泥。
偶爾有幾隻藍尾巴的鳥“撲棱”著翅膀淋著雪花從陰沉的天空上掠過,用宛如黑豆豆的小眼睛,低頭俯瞰著兩腳獸們住的紅牆金瓦的大房子,到處白茫茫一片,瞧著真幹淨啊。
從瘧疾中僥幸活下來的蘇培盛淋著雪花、吹著寒風,從南三所來到禦獸苑裏,又眼圈通紅的走出禦獸苑。
當年怕冷喜歡溫暖夏天的“小夏子”,死在了康熙三十六年的秋末冬初裏。
當年怕熱喜歡飄雪冬天的“小冬子”,也長眠在了康熙三十六年的秋末冬初裏。
作為當年同批淨身被送入內務府裏培訓年齡最小,處處被冬子、夏子庇護的“小蘇子”,也在康熙三十六年的秋末冬初裏,永久失去了他的兩個好夥伴,以後無人再會親熱的喊他“小蘇子”、“蘇子”,隻剩下恭敬中又帶著點諂媚與討好的“蘇公公”了。
一場駭人的疫病過去了,但對有些人而言,這場疫病永遠都過不去了。
春暖花還會再開,人死卻永遠不會再來,但死了的人死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向前看,努力帶著回憶與去世之人的期待與愛,好好活著。
佛家有雲,人有前世今生,人有輪回,說不準什麽時候錯過的人、錯過的物會改頭換麵以另一種方式重新來到心中懷有遺憾的人身邊。
第56章 第 56 章
十月十五日的京城初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 直至次日黎明時分,紛紛揚揚的雪花才停了下來。
滿宮銀裝素裹,朱紅色的宮牆、金黃色的琉璃瓦與銀白色的雪花交相輝映間, 倒顯得那白色的更白, 彩色的也愈發鮮豔, 紫禁城的雪景瞧著漂亮極了。
去年這個時候,弘晞才三個多月大,活動的地步還僅限於他的搖籃小床,白日裏能做的事情也是躺在他的小窩裏無聊的翻身與蹬腿玩兒。
今歲還是他第一次看到紫禁城的雪景,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權力中心, 比起後世故宮的雪景而言,如今落雪後的紫禁城瞧著雖然還是那個模樣, 但卻更添了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威嚴與肅穆。
小奶團子不顧宮人們的阻攔,站在前殿的廊簷下瞧著院子、牆頭上的積雪,偶爾幾隻飛來用鳥喙啄雪的藍尾巴鳥都能讓他欣喜的忍不住腦袋隨著飛翔的鳥兒們轉。
看著室外這厚實的雪層,弘晞隻恨他年齡還是太小了,沒法去玩雪仗、堆雪人, 到宮外禦苑結冰的冰麵上看八旗子弟訓練冰禧的熱鬧場景。
……
小孩子的身體長得快,衣服小的也快。
天氣寒冷,自己胖兒子還是個閑不住、愛到外麵晃悠的主兒。
太子妃隻好將上回在後世商場中買的米黃色套頭羊絨毛衣與橘紅色的小羽絨服都拿了出來,給自己寶貝兒子穿上了。
羊絨毛衣貼身又柔軟、小羽絨服不僅保暖,穿在身上還比大毛衣裳重量輕, 一點也不影響小孩子們的身體活動。
弘晞也有未來在大清推廣毛衣與羽絨服的心, 樂嗬嗬的穿著他的新潮服飾,日日在乾清宮與毓慶宮往返, 不顧各宮的宮人們明裏暗裏替自己主子打量的視線,挺直自己的小胸膛, 對著各宮的眼線展示(顯擺)他的別致小衣服。
太子妃趁著忙完宮務的閑暇時候,也會抓緊時間帶著手巧的宮女們研究從商場毛線店裏麵買回來的毛衣、毛褲、毛手套、圍巾等衣物鉤織方法的彩色指導書。
後世毛線的鉤織方法與如今各種各樣的刺繡方法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心靈手巧的宮女們拿著銀白色的金屬簽針照著細膩的羊毛毛線搗鼓了一個多時辰,就已經可以模仿著彩色指導書上的圍巾樣式,像模像樣的鉤織了。
太子妃瞧見後,十分高興,索性直接將買回來的毛線球全都打發給善女紅的宮女們鉤織,爭取在月底前,可以比照皇上、皇太後、皇太子的身形,給這宮裏的三大巨頭做出一身毛衣與毛褲,多餘的毛線也能給自己寶貝兒子鉤織一身毛茸茸的小衣服換著穿。
除此之外,瓜爾佳氏還讓人給自己母族傳了一封家信,讓自己阿瑪與額娘尋摸一些手巧的繡娘,嚐試將羊絨、羊毛、狐絨等動物毛給做成絨線,還要把莊子上養的鴨子、鴿子、大白鵝等家禽的更多滋源在七餓群一屋貳耳七五貳叭一絨毛收集起來,燙熟、烘幹、想辦法用香粉等物去掉腥味,裝進袋子裏留作衣服填充物來使用。
可這封家信卻把太子妃的阿瑪石文炳與其福晉覺羅氏給搞懵了。
夫妻倆湊在一起看完家信,也搞不懂他們閨女這奇奇怪怪的要求究竟是預備做什麽。
兩口子直接拿著家信跑到正院裏讓他們阿瑪——和碩額駙石華善瞧了。
石華善年逾六十,在如今的時代已經屬於長壽之人了,可他眼下眼不花、耳不聾,是一個身材精瘦、精神矍鑠的小老頭。
他看完自己出息孫女的家信後,不禁砸吧了兩下嘴,用長著皺紋的大手捋著自己下頜上的胡子,思忖著說道:
“動物們身上的毛是用來防寒、保持體溫的,一般情況下動物與家禽鳥雀們換毛、換羽的季節都是春、秋兩季,如今在這飄雪的冬日裏,太子妃卻傳來了這樣的吩咐,想來是有辦法用這動物身上的毛做出防寒的衣物的。”
“咱們既然不解其意就也別再費腦子想了,直接去按照太子妃的意思辦吧。”
“你們夫妻倆給莊子上養著家禽牲畜的管事們傳個信兒,看看莊子上有沒有收集動物毛發,若碰巧有的話就直接照太子妃的意思去找繡娘做絨線,給動物毛去味兒,若沒有的話,那就等開春收集些家禽牲畜脫下來的毛,再根據要求做,反正太子妃也不著急。”
聽到家裏老爺子都發話了,石文炳與覺羅氏也直接回他們的院子裏,喊來心腹將太子妃的意思吩咐了下去。
哪成想,他們夫妻倆的心腹剛走,他們今年四歲的嫡幼女瓜爾佳·璃玉就跑來尋他們二人了。
這個嫡幼女是幾年前石文炳還在南邊做福州將軍時,碰巧有一回,覺羅氏去福州尋他,誰知等回到京城裏覺羅氏竟然就意外懷上身孕了,一朝分娩,誕下來了個小姑娘。
作為老來女,夫妻倆對幺女還是很疼愛的。
“玉兒給阿瑪、額娘請安。”
長得玉雪可愛、粉雕玉啄的小姑娘衝著坐在圈椅上的夫妻倆行完禮,就幾步跑到了覺羅氏身邊,眉眼彎彎地笑道:
“額娘可是長姐又來信了?”
聽到幺女這話,夫妻倆一愣。
覺羅氏下意識蹙起了眉頭正想詢問誰對小閨女說的這事兒,就瞧見小丫頭用小手摸摸她的杏眼,軟聲道:
“每回額娘收到長姐的信,總是要紅了眼睛的。”
小璃玉這話一出口,覺羅氏與石文炳心中的警惕立刻消散,不由互相對視了一眼,夫妻倆眼中都藏著揮之不去的惆悵感。
一入宮牆深似海。
他們家閨女雖不是宮妃,但身為太子妃,住進東宮裏後,等閑也是與家人們見不了麵的。
自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份儲君大婚以來,夫妻倆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沒有看到大女兒了。
石文炳唯一一次看見自己外孫子還是在去年八月初,長孫殿下隨著太子殿下一起到午門迎接聖駕時,他站在群臣中遠遠的瞧了一眼外孫子的小圓臉。
說不想念,那肯定是假的,但想見一麵著實難啊。
小璃玉將父母的神情看在眼裏,不禁眨了眨圓潤的杏眼。
她其實對自己身份尊貴的長姐沒有什麽深刻的印象,畢竟姐妹倆中間差了近二十歲,前年長姐出嫁時,她還被乳母抱著,也不怎麽記事兒,但每逢宮裏送來節禮,長姐總會給她備一份的。
小丫頭也對自己的長姐和那個銜玉而生的外甥很好奇,看到自己額娘一副明明很想見長姐與大外甥,卻偏偏不開口的模樣,不由用兩隻小手摟著覺羅氏的胳膊,笑得甜甜的撒嬌道:
“額娘,不是說過年時京城中的誥命夫人們都可以往宮裏遞牌子給太後娘娘、太子妃娘娘請安的嗎?您是宗室女,要不今年咱也給宮裏遞牌子吧?玉兒都把長姐長什麽模樣都給忘了,還想要看一看大外甥長得可不可愛呢。”
聽著幺女軟聲撒嬌的話,覺羅氏不禁心動了,轉頭看向坐在她身旁的夫君。
石文炳也用手撚了撚下頜上的短須,笑著道:
“玉兒這話說得倒也在理,去年長孫殿下小咱們沒有顧得上往宮裏遞牌子,長孫殿下現在都已經聰慧伶俐的開始跟著萬歲爺啟蒙了,咱們去宮裏瞧一瞧也說的過去。”
“行,那再過倆月,我就給宮裏遞牌子。”
覺羅氏將小女兒摟進懷裏,眼睛含笑,一臉期待的憧憬道。
小璃玉也嘰嘰喳喳的說起來了她要給自己長姐和大外甥準備什麽禮物。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等莊子上的管事聽到主家老爺、夫人派小廝與嬤嬤來轉述的吩咐後,也是滿臉懵逼,他們倒是有春、秋兩季收集動物毛發的習慣,畢竟冬日裏炭是要錢的、木柴也是要錢的,原本管事還打算將動物毛發當成柴火冬日裏燒著取暖呢,聽到自家老爺、太太的要求後,就忙將這些動物毛取出來,想辦法處理成太子妃娘娘需要的兩種東西了。
胤礽也知道他福晉在做的事情,如今他膝下有嫡長子,倒也算是與瓜爾佳一族綁到了一起,平日裏有好事了也可以念著些妻族的人。
夫妻倆商量好,準備等瓜爾佳一族做出來有可以拿出去瞧的成品了,再去乾清宮告知他們汗阿瑪這個好消息,也免得萬歲爺空歡喜一場。
而這事兒弘晞還不知道。
一晃眼,兩日的時間倏忽而過。
俗話常言:“下雪不冷化雪冷。”
初雪降下來的第三日,滿宮的白皚皚積雪漸漸消融,整個紫禁城都瞧著濕漉漉的,耳力好的人甚至還能聽到積雪化成水的“滴答”聲。
金黃色琉璃瓦的廊簷下掛著一排排長短不一的透明冰溜子,一陣淩冽的寒風迎麵吹來像是刀子般,“割”的人臉頰生疼,行走在青石板宮道上的宮女、太監、嬤嬤們也會自發的將兩隻手揣在袖子裏,弓著背、縮著脖子、行色匆匆往前走。
十月十八日,天空呈現灰白色,冷風颼颼的。
上午午時三刻,頭戴黑色裘毛暖帽,內裏穿著杏黃色四爪蟒紋冬袍,外披黑色大氅的胤礽在乾清宮忙完,剛領著東宮的宮人走出乾清門的東側門,就瞧見穿著朱紅色冬袍的九阿哥胤禟與穿著藏青色冬袍的十阿哥胤俄,兩個人像是門神般,一左一右的站在守門小太監身邊,儼然一副在等著他的模樣。
胤礽見狀不禁有些疑惑的往上挑了一下眉頭,果然下一瞬老九就用手拽著老十的胳膊,一臉笑盈盈的走到他跟前俯身拱手道:
“臣弟見過太子二哥。”
胤俄也一臉憨厚的跟著行禮笑道:
“臣弟給太子二哥請安。”
“你們兩個從尚書房下課不回乾東五所,守在這兒幹什麽?”
胤礽揣著手中小巧精致的暖手爐,瞥見兄弟倆被冷風吹得發紅的耳朵,心中的疑惑變得更深了。
老九、老十小時候都住在西六宮裏。
一個住在翊坤宮,一個住在永壽宮,宜妃郭絡羅氏的住所與溫僖貴妃鈕祜祿氏的寢宮坐落在同一條垂直線上,兩處宮殿緊挨著,胤禟與胤俄從小關係就好,幾乎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等進學後,老九與老八也玩到了一起,還連帶拽著老十,八、九、十,仨人組成了一個形影不離的鐵三角。
他素日裏與老九、老十的關係還比不上與老三、老四親厚呢,如今乍然瞧見老九笑容滿麵、搓著雙手、一副想說話又不知道該如何提起話茬子的模樣,胤礽可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那個,太子二哥今天的晚膳打算吃些什麽啊?”
宮裏的用膳方式是保留了舊時滿人的吃飯習慣,一天隻有早膳(清晨6點-8點)與晚膳(下午13點-14點)兩頓正餐,其餘時間都是吃各種各樣的點心填飽肚子的,茶點無定量,也無固定時間,主子們想吃就可以派宮人到禦膳房或者自己宮裏的小廚房中取來吃了。
如今距離用晚膳的時間也不長了,胤礽聽到老九這話,也明白這哥倆肯定是想跟著他回東宮,至於去東宮尋誰,不是他兒子,就是他福晉了。
他扭頭看向跟在身後的小太監,小太監立刻心領神會地俯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