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節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作者:袂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的民間輿論,讓他不得不想起上輩子他四叔上台後為了和一個宣揚他得位不正有十項罪狀,名叫“曾靜”的書生“辯論鬥法”,親自擼起袖子給自己站台,洋洋灑灑的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讓底下人刊發,還到處對著大字不認識一個的普通老百信宣傳,講解他的書裏寫得內容究竟是個什麽意思,憑一己之力將他寫的這本書給變成了雍正一朝的暢銷書。
他四叔本意是想要談華夷之辯,訴說愛新覺羅家的江山取自於明末作亂的流寇,而非取自於明朝,並且還心心念念著給自己反黑,想要以此來駁斥曾靜宣揚他“得位不正”,“謀父、逼母、弑兄、屠弟”等十項罪狀都是假的!
他的年號“雍正、雍正就是雍親王得位之正啊!”
故而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寫了一本書,逐條駁斥他莫須有的十條罪狀。
“謀父?”這怎麽可能呢?先帝在世時甚愛朕這個四兒子,當時先帝駕崩時,暢春園那晚多麽混亂,爾等是不知道啊,巴拉巴拉。
“逼母?”不可能!絕不可能!這純屬造謠!朕多麽孝敬朕的皇額娘烏雅氏啊,她生病了,朕親自給她喂藥,衣不解帶的陪侍在病榻旁,巴拉巴拉。
“弑兄?”這更是無稽之談了!你們可是不知道,直郡王與廢太子,朕的大哥、二哥他們倆辦出來多少荒唐事啊,可真真是傷透了朕皇考的心啊,巴拉巴拉。
“屠弟”這條朕不反駁但也不接受!爾等怎麽會知道,阿其那、塞斯黑他們倆哪有半分好臣子的模樣,有違臣子之道,朕就是想要收拾朕這倆逆弟!可朕實在是太倒黴了,還沒等朕動手殺他倆呢,他倆就先一步在獄中暴斃了,這怎麽能怪到朕頭上呢?巴拉巴拉。
還有朕怎麽會“好色”呢?朕與皇考的和妃怎麽會有染呢?宮規森嚴,朕與和妃平素裏都基本上見不到麵呢!你們給朕扣這頂大帽子,你們有證據嗎?你們心不痛嗎?!
再者朕怎麽“誅忠”了?朕誅殺的是奸臣啊,你們是不知道隆科多這廝與年羹堯這廝有多過分啊,巴拉巴拉。
後世的人都知道妄圖操作輿論的人最終都會被輿論反噬。
他四叔憑著“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挖空心思,特意寫了一本書來給自己“反黑”,琢磨著朕都這般真誠的與百姓們掏心掏肺的講清楚了,他們肯定就不會抓著一些莫須有的事情來“黑”朕了吧?
可他哪曾想到《大義覺迷錄》刊發下去後,廣大百姓們對他的“華夷之辯”沒有半絲興趣,普羅大眾們全都開始“奉旨”吃皇家精彩的各種大瓜了。
什麽?皇帝老爺家爭奪家產的事情如此激烈,嘖嘖!九龍奪嫡?玩得真嗨啊!
什麽?年羹堯與隆科多私下裏竟然是這種人?
什麽?萬歲爺與先帝的和妃娘娘有些曖昧嗎?
雍正皇帝想為自己“反黑”,誰知越描越黑,普通老百姓像是跳入瓜田裏的猹,各個吃皇家隱秘大瓜吃的歡天喜地的。
惹得乾隆一上台就把《大義覺迷錄》給禁了,覺得他汗阿瑪這親自下場與書生對線的做法甚蠢!
父子倆在輿論方麵完全不一樣的態度,也致使民間百姓們想得更多了。
“老夥計,你想新帝把曾靜給殺了,還把《大義覺迷錄》給禁了,這不更說明雍正爺心中有鬼嗎?要不然為何他兒子一上台就要把他寫得書給禁了,不想讓咱們知道皇家發生的事情。”
“對,對,蠻夷就是蠻夷啊,韃子皇帝的家裏真亂啊!藏著掖著,肯定那就是真的了。”
弘晞一想起前輩子看《大義覺迷錄》時的好笑場麵,就總覺得他四叔這人,一認真起來是會鑽牛角尖的,想要給自己轟轟烈烈的反黑,關注點明顯跑偏了。
吃瓜才是人的天性,一般人沒事兒時誰會關注那些文鄒鄒、費腦子的政事呢?
曆史上他翁庫瑪法順治爺幹過文字獄的事情,他汗瑪法也幹過文字獄的事情,他四叔比他汗阿瑪發動的文字獄案件多,乾隆朝時期文字獄的案件是最多的,多達上百件。
弘晞邊回想,邊仰著圓腦袋、晃悠著兩條小短腿,看了他正靠在對麵雕花圈椅背上,低頭看小文章的汗瑪法,眨了眨瑞鳳眼,一臉好奇地奶聲奶氣詢問道:
“汗瑪法準備怎麽辦呢?”
他皺了皺小眉頭,一臉“天真”的詢問道:
“汗瑪法是要把這些罵人的人都給抓起來打板子嗎?還是要寫封聖旨或者寫本書來駁斥這些歪曲的言論呢?”
聽到大孫子的小奶音,坐在對麵的康熙拿宣紙冊子的大手微微一頓,看向小奶團子,哭笑不得地擺手道:
“金團,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朕何必因為這些酸儒們的愚蠢之話而耽擱朕的精力呢?他們罵就罵吧,這些罵聲又不會將羊毛廠與羽絨棉廠給‘罵’倒,等你五叔與九叔把毛線球和羽絨棉造出來了,民間人雲亦雲的百姓們看到防寒保暖的好物了,自然就會調轉槍頭,幫著朕罵那些酸儒了。”
“來,時候不早了,咱們繼續讀《三字經》。”
康熙順手將手裏的冊子擱在一旁,開口準備教導大孫子讀書。
弘晞認真觀察了一番他汗瑪法臉上的表情,發現萬歲爺說這話時,沒有半分勉強,他也遂放下心來,別再鬧出什麽文字獄的事情就好了。
皇家不下手,民間的輿論也罵的越來越激烈,康熙雖未當朝談論過此事,但不得不說他也是很懂得如何氣人的。
在輿論鬧得沸沸揚揚,漢人文官們都硬著頭皮當庭指出“女工”這事兒不妥當,康熙直接大手一揮又給漠南去了一封信,不僅吩咐讓老五、老九在大草原上好好的幹活,還要擴大規模,再多招些女工,加快將毛線球與羽絨棉的成品生產出來。
漢人文官們:“……”
遠在漠南蒙古的五貝勒與九阿哥接到信後,自然也是跟著康熙的意思照辦,再次與公主們聚在一起準備招人了。
酸儒文人們瞧見韃子皇帝對他們的小文章不僅半點兒不在意,還招了更多的女工去廠房中做事,各個氣得吹胡子瞪眼的。
俗話常道:“人多力量大。”
兩處廠房中的女工多了,生產效率也是“噌噌噌”地往上翻。
別說男人們覺得女工們匪夷所思了,這些過五關、斬六將才好運氣地進入這兩處皇家大廠房裏幹活的女工們心中也是忐忑的。
未知的事情往往才是最令人感到可怕的。
但當她們這些女工來到廠房裏後,瞧見每日幹的活計她們很容易就能上手,廠房裏還管飯,平常與她們直接接觸的管事也都是公主府的嬤嬤們,幾日下來,這些女工們也都漸漸安心下來,期待著幹滿一個月後,發工錢的那一日能盡快到來。
在康熙三十七年這個炎熱的夏季裏,大清姑娘們隱隱覺得似乎有什麽東西改變了,但好似又沒怎麽改變。
但不得不說,手藝活做的不錯的姑娘們也越來越多的關注起科爾沁部兩處廠房的消息了。
廢纏足這事兒雖然已經過去一年了,但纏足這事卻已經存在了幾百年。
一年的時間遠遠不可能糾正“纏足是陋習”這個已經刻進漢家女子們腦海中的歪曲信念。
原本纏腳的姑娘,甚至一些來不及放腳的姑娘,瞧見有一雙健康天足的姑娘們,每日能去那皇家廠房裏上工,切實的利益擺在前麵,雖說一些腳被裹了,小腦也跟著被裹了的女人,還在背後跟著那些酸儒文人們一起罵罵咧咧的講,這些離家去做女工的姑娘們有違婦道的酸話。
可腦子清明的裹足姑娘們,卻是打心眼兒裏覺得有些羨慕了。少部分原本就憎惡裹足的聰明姑娘們更加痛恨“裹足”這項陋習了,心痛於因為這項陋習,徹底斷了她們擺在眼前的前程。一部分人雲亦雲在“裹足是陋習”,“裹足很美,腳越小嫁的越好”兩者之間搖擺不停的小腳女人們開始漸漸傾向於前者了,再也不會對懾入嚴格的“廢纏足令”沒法對女兒、孫女們纏腳而生出遺憾與淡淡的怨懟了。
……
六月底,京城的天氣異常炎熱,人待在外麵那汗水流的就像是洗衣服似的。
青石板宮道被烈日曬的滾燙,明晃晃的泛著亮光,怕是宮人拿著棉布往上麵擦一層薄薄的油,都能煎雞蛋了。
住在乾東五所的五福晉他塔喇氏喝了一茶盞酸梅湯後,羊水就破了,被宜妃送來的倆嬤嬤,立即給招呼著宮人們抬進了產房裏。
老五不在宮裏,作為婆母的宜妃與作為姨母的郭貴人收到乾東五所的消息後,兩姐妹頂著天空上的烈日,著急忙慌地沿著青石板宮道從翊坤宮往乾東五所的五貝勒院子趕。
聽著產房內一聲高過一聲的年輕女子痛呼,瞧著宮女們端著一盆盆血水在產房內外進出著。
即使宜妃與郭貴人都是生育過的有經驗婦人,一顆心也是緊張的七上八下的。
宜妃雙手交握、抿著紅唇在地磚上焦灼的走來走去的。
郭貴人也是雙手交握的坐在圈椅上,眼含期待又有些焦灼地望著產房門上的棉簾子,畢竟五福晉這一胎可是她們翊坤宮一脈孫輩們的第一個孩子。
惠妃的延禧宮,榮妃的鍾粹宮以及德嬪的永和宮裏可都有嫡出的大孫子了。
她們翊坤宮還是空空的,什麽都沒有。
“長姐,這有三個多時辰了吧?”
宜妃瞥了一眼桌麵上的自鳴鍾,一臉憂心地說道。
第66章 老五嫡子
坐在雕花圈椅上的郭貴人知道宜妃這是身為嫡親瑪嬤關心則亂了, 不禁從圈椅上起身,將自己的嫡妹拉到身旁的雕花圈椅上坐下,用手拍著郭絡羅氏的手背笑著安慰道:
“你別急, 生產這事兒有快有慢, 五福晉肯定會沒事兒的, 你也坐下安心等著吧。”
看著自己庶姐淡定的模樣,宜妃不禁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端著宮女給她奉上的茶水,低頭抿著茶水, 穩固著心神。
約莫又過了半個時辰,等到酉時三刻, 窗外的金烏西墜,晚霞漫天時,產房中終於發出來了一聲“哇——”的響亮嬰兒啼哭聲。
郭絡羅氏姐妹倆精神一振,紛紛從圈椅上起身,快步朝著產房門走去。
接生嬤嬤喜氣洋洋地懷抱著一個哇哇大哭的金黃色繈褓從產房裏走出來, 對著宜妃與郭貴人微微俯身笑道:
“恭喜宜妃娘娘,郭小主,五福晉為五貝勒爺生下來了一個健康的小阿哥,母子均安,五福晉脫力睡過去了。”
“哎, 好啊!好啊, 賞!”
宜妃聞言在嗓子眼裏懸了三個多時辰的心總算是“砰”的一下落回了肚子裏。
她伸手將皮膚皺皺巴巴地泛著紅,眼角還有些許胎脂未擦幹淨的小嬰兒抱在懷裏, 樂得連嘴都何不攏了,抱著繈褓示意身旁的庶姐瞧她的大孫子。
郭貴人也探著腦袋往繈褓裏瞅了瞅哇哇大哭的小奶娃, 眉眼皆是笑意地轉身對著身後的宮女、太監們吩咐道:
“你們快些去乾清宮與寧壽新宮裏告訴萬歲爺與太後娘娘,五福晉平安誕下一個小阿哥的好消息。”
“是,小主,奴婢/奴才這就去。”
……
天色擦黑,康熙也終於從禦書房裏忙活完了。
他剛從圈椅上起身,走出禦書房的門,準備去後宮裏坐一坐,鬆散一番,就見到了翊坤宮前來的報喜的小太監。
小太監瞧見康熙後立刻高興地俯身行禮道:
“奴才給萬歲爺請安,奴才是在翊坤宮裏當值的,下午時五福晉平安誕下來了一個七斤六兩重的小阿哥,宜妃娘娘與郭貴人特意打發奴才前來給您報個喜。”
聽到老五膝下也有嫡長子了,康熙不禁欣慰極了,抬起右手捋了捋自己下頜上的短須,笑著詢問道:
“這個重量倒是不輕,小阿哥的身子骨可結實?哭聲可響亮?”
“萬歲爺請放心,太醫給小阿哥瞧過了,小阿哥是足月產的,兩條小短腿兒在繈褓裏蹬得很有勁兒,哭聲也很響亮,很是康健。”
“好,好,不錯,你下去領賞吧。”
“多謝萬歲爺。”
小太監樂得眉開眼笑的,恭敬的躬身告退了。
康熙喊來一個禦前太監讓他將自己賞給五孫子以及五兒媳婦的賞賜送到乾東五所,他不禁想到了近來從東宮聽到的事情,遂扭頭看著自己的心腹太監詢問道:
“梁九功,保成院子裏最近有診斷出喜脈的人嗎?”
梁九功聞言忙低聲道:
“回萬歲爺的話,太醫給東宮的人按例診脈時,沒發現有人開懷。”
“太子妃的肚子也沒動靜嗎?”
康熙蹙眉不解道。
梁九功搖了搖頭。
“自從金團出生後,保成是不是就沒怎麽去過妾室那裏?”
康熙摩挲著手指上的玉扳指,又對著梁九功詢問了一句。
梁九功聽到這話,心裏不禁“咯噔”一跳,前麵連著出了兩代專寵的帝王,太宗文皇帝偏寵宸妃海蘭珠,順治皇帝偏寵董鄂妃。
他四叔本意是想要談華夷之辯,訴說愛新覺羅家的江山取自於明末作亂的流寇,而非取自於明朝,並且還心心念念著給自己反黑,想要以此來駁斥曾靜宣揚他“得位不正”,“謀父、逼母、弑兄、屠弟”等十項罪狀都是假的!
他的年號“雍正、雍正就是雍親王得位之正啊!”
故而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寫了一本書,逐條駁斥他莫須有的十條罪狀。
“謀父?”這怎麽可能呢?先帝在世時甚愛朕這個四兒子,當時先帝駕崩時,暢春園那晚多麽混亂,爾等是不知道啊,巴拉巴拉。
“逼母?”不可能!絕不可能!這純屬造謠!朕多麽孝敬朕的皇額娘烏雅氏啊,她生病了,朕親自給她喂藥,衣不解帶的陪侍在病榻旁,巴拉巴拉。
“弑兄?”這更是無稽之談了!你們可是不知道,直郡王與廢太子,朕的大哥、二哥他們倆辦出來多少荒唐事啊,可真真是傷透了朕皇考的心啊,巴拉巴拉。
“屠弟”這條朕不反駁但也不接受!爾等怎麽會知道,阿其那、塞斯黑他們倆哪有半分好臣子的模樣,有違臣子之道,朕就是想要收拾朕這倆逆弟!可朕實在是太倒黴了,還沒等朕動手殺他倆呢,他倆就先一步在獄中暴斃了,這怎麽能怪到朕頭上呢?巴拉巴拉。
還有朕怎麽會“好色”呢?朕與皇考的和妃怎麽會有染呢?宮規森嚴,朕與和妃平素裏都基本上見不到麵呢!你們給朕扣這頂大帽子,你們有證據嗎?你們心不痛嗎?!
再者朕怎麽“誅忠”了?朕誅殺的是奸臣啊,你們是不知道隆科多這廝與年羹堯這廝有多過分啊,巴拉巴拉。
後世的人都知道妄圖操作輿論的人最終都會被輿論反噬。
他四叔憑著“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挖空心思,特意寫了一本書來給自己“反黑”,琢磨著朕都這般真誠的與百姓們掏心掏肺的講清楚了,他們肯定就不會抓著一些莫須有的事情來“黑”朕了吧?
可他哪曾想到《大義覺迷錄》刊發下去後,廣大百姓們對他的“華夷之辯”沒有半絲興趣,普羅大眾們全都開始“奉旨”吃皇家精彩的各種大瓜了。
什麽?皇帝老爺家爭奪家產的事情如此激烈,嘖嘖!九龍奪嫡?玩得真嗨啊!
什麽?年羹堯與隆科多私下裏竟然是這種人?
什麽?萬歲爺與先帝的和妃娘娘有些曖昧嗎?
雍正皇帝想為自己“反黑”,誰知越描越黑,普通老百姓像是跳入瓜田裏的猹,各個吃皇家隱秘大瓜吃的歡天喜地的。
惹得乾隆一上台就把《大義覺迷錄》給禁了,覺得他汗阿瑪這親自下場與書生對線的做法甚蠢!
父子倆在輿論方麵完全不一樣的態度,也致使民間百姓們想得更多了。
“老夥計,你想新帝把曾靜給殺了,還把《大義覺迷錄》給禁了,這不更說明雍正爺心中有鬼嗎?要不然為何他兒子一上台就要把他寫得書給禁了,不想讓咱們知道皇家發生的事情。”
“對,對,蠻夷就是蠻夷啊,韃子皇帝的家裏真亂啊!藏著掖著,肯定那就是真的了。”
弘晞一想起前輩子看《大義覺迷錄》時的好笑場麵,就總覺得他四叔這人,一認真起來是會鑽牛角尖的,想要給自己轟轟烈烈的反黑,關注點明顯跑偏了。
吃瓜才是人的天性,一般人沒事兒時誰會關注那些文鄒鄒、費腦子的政事呢?
曆史上他翁庫瑪法順治爺幹過文字獄的事情,他汗瑪法也幹過文字獄的事情,他四叔比他汗阿瑪發動的文字獄案件多,乾隆朝時期文字獄的案件是最多的,多達上百件。
弘晞邊回想,邊仰著圓腦袋、晃悠著兩條小短腿,看了他正靠在對麵雕花圈椅背上,低頭看小文章的汗瑪法,眨了眨瑞鳳眼,一臉好奇地奶聲奶氣詢問道:
“汗瑪法準備怎麽辦呢?”
他皺了皺小眉頭,一臉“天真”的詢問道:
“汗瑪法是要把這些罵人的人都給抓起來打板子嗎?還是要寫封聖旨或者寫本書來駁斥這些歪曲的言論呢?”
聽到大孫子的小奶音,坐在對麵的康熙拿宣紙冊子的大手微微一頓,看向小奶團子,哭笑不得地擺手道:
“金團,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朕何必因為這些酸儒們的愚蠢之話而耽擱朕的精力呢?他們罵就罵吧,這些罵聲又不會將羊毛廠與羽絨棉廠給‘罵’倒,等你五叔與九叔把毛線球和羽絨棉造出來了,民間人雲亦雲的百姓們看到防寒保暖的好物了,自然就會調轉槍頭,幫著朕罵那些酸儒了。”
“來,時候不早了,咱們繼續讀《三字經》。”
康熙順手將手裏的冊子擱在一旁,開口準備教導大孫子讀書。
弘晞認真觀察了一番他汗瑪法臉上的表情,發現萬歲爺說這話時,沒有半分勉強,他也遂放下心來,別再鬧出什麽文字獄的事情就好了。
皇家不下手,民間的輿論也罵的越來越激烈,康熙雖未當朝談論過此事,但不得不說他也是很懂得如何氣人的。
在輿論鬧得沸沸揚揚,漢人文官們都硬著頭皮當庭指出“女工”這事兒不妥當,康熙直接大手一揮又給漠南去了一封信,不僅吩咐讓老五、老九在大草原上好好的幹活,還要擴大規模,再多招些女工,加快將毛線球與羽絨棉的成品生產出來。
漢人文官們:“……”
遠在漠南蒙古的五貝勒與九阿哥接到信後,自然也是跟著康熙的意思照辦,再次與公主們聚在一起準備招人了。
酸儒文人們瞧見韃子皇帝對他們的小文章不僅半點兒不在意,還招了更多的女工去廠房中做事,各個氣得吹胡子瞪眼的。
俗話常道:“人多力量大。”
兩處廠房中的女工多了,生產效率也是“噌噌噌”地往上翻。
別說男人們覺得女工們匪夷所思了,這些過五關、斬六將才好運氣地進入這兩處皇家大廠房裏幹活的女工們心中也是忐忑的。
未知的事情往往才是最令人感到可怕的。
但當她們這些女工來到廠房裏後,瞧見每日幹的活計她們很容易就能上手,廠房裏還管飯,平常與她們直接接觸的管事也都是公主府的嬤嬤們,幾日下來,這些女工們也都漸漸安心下來,期待著幹滿一個月後,發工錢的那一日能盡快到來。
在康熙三十七年這個炎熱的夏季裏,大清姑娘們隱隱覺得似乎有什麽東西改變了,但好似又沒怎麽改變。
但不得不說,手藝活做的不錯的姑娘們也越來越多的關注起科爾沁部兩處廠房的消息了。
廢纏足這事兒雖然已經過去一年了,但纏足這事卻已經存在了幾百年。
一年的時間遠遠不可能糾正“纏足是陋習”這個已經刻進漢家女子們腦海中的歪曲信念。
原本纏腳的姑娘,甚至一些來不及放腳的姑娘,瞧見有一雙健康天足的姑娘們,每日能去那皇家廠房裏上工,切實的利益擺在前麵,雖說一些腳被裹了,小腦也跟著被裹了的女人,還在背後跟著那些酸儒文人們一起罵罵咧咧的講,這些離家去做女工的姑娘們有違婦道的酸話。
可腦子清明的裹足姑娘們,卻是打心眼兒裏覺得有些羨慕了。少部分原本就憎惡裹足的聰明姑娘們更加痛恨“裹足”這項陋習了,心痛於因為這項陋習,徹底斷了她們擺在眼前的前程。一部分人雲亦雲在“裹足是陋習”,“裹足很美,腳越小嫁的越好”兩者之間搖擺不停的小腳女人們開始漸漸傾向於前者了,再也不會對懾入嚴格的“廢纏足令”沒法對女兒、孫女們纏腳而生出遺憾與淡淡的怨懟了。
……
六月底,京城的天氣異常炎熱,人待在外麵那汗水流的就像是洗衣服似的。
青石板宮道被烈日曬的滾燙,明晃晃的泛著亮光,怕是宮人拿著棉布往上麵擦一層薄薄的油,都能煎雞蛋了。
住在乾東五所的五福晉他塔喇氏喝了一茶盞酸梅湯後,羊水就破了,被宜妃送來的倆嬤嬤,立即給招呼著宮人們抬進了產房裏。
老五不在宮裏,作為婆母的宜妃與作為姨母的郭貴人收到乾東五所的消息後,兩姐妹頂著天空上的烈日,著急忙慌地沿著青石板宮道從翊坤宮往乾東五所的五貝勒院子趕。
聽著產房內一聲高過一聲的年輕女子痛呼,瞧著宮女們端著一盆盆血水在產房內外進出著。
即使宜妃與郭貴人都是生育過的有經驗婦人,一顆心也是緊張的七上八下的。
宜妃雙手交握、抿著紅唇在地磚上焦灼的走來走去的。
郭貴人也是雙手交握的坐在圈椅上,眼含期待又有些焦灼地望著產房門上的棉簾子,畢竟五福晉這一胎可是她們翊坤宮一脈孫輩們的第一個孩子。
惠妃的延禧宮,榮妃的鍾粹宮以及德嬪的永和宮裏可都有嫡出的大孫子了。
她們翊坤宮還是空空的,什麽都沒有。
“長姐,這有三個多時辰了吧?”
宜妃瞥了一眼桌麵上的自鳴鍾,一臉憂心地說道。
第66章 老五嫡子
坐在雕花圈椅上的郭貴人知道宜妃這是身為嫡親瑪嬤關心則亂了, 不禁從圈椅上起身,將自己的嫡妹拉到身旁的雕花圈椅上坐下,用手拍著郭絡羅氏的手背笑著安慰道:
“你別急, 生產這事兒有快有慢, 五福晉肯定會沒事兒的, 你也坐下安心等著吧。”
看著自己庶姐淡定的模樣,宜妃不禁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端著宮女給她奉上的茶水,低頭抿著茶水, 穩固著心神。
約莫又過了半個時辰,等到酉時三刻, 窗外的金烏西墜,晚霞漫天時,產房中終於發出來了一聲“哇——”的響亮嬰兒啼哭聲。
郭絡羅氏姐妹倆精神一振,紛紛從圈椅上起身,快步朝著產房門走去。
接生嬤嬤喜氣洋洋地懷抱著一個哇哇大哭的金黃色繈褓從產房裏走出來, 對著宜妃與郭貴人微微俯身笑道:
“恭喜宜妃娘娘,郭小主,五福晉為五貝勒爺生下來了一個健康的小阿哥,母子均安,五福晉脫力睡過去了。”
“哎, 好啊!好啊, 賞!”
宜妃聞言在嗓子眼裏懸了三個多時辰的心總算是“砰”的一下落回了肚子裏。
她伸手將皮膚皺皺巴巴地泛著紅,眼角還有些許胎脂未擦幹淨的小嬰兒抱在懷裏, 樂得連嘴都何不攏了,抱著繈褓示意身旁的庶姐瞧她的大孫子。
郭貴人也探著腦袋往繈褓裏瞅了瞅哇哇大哭的小奶娃, 眉眼皆是笑意地轉身對著身後的宮女、太監們吩咐道:
“你們快些去乾清宮與寧壽新宮裏告訴萬歲爺與太後娘娘,五福晉平安誕下一個小阿哥的好消息。”
“是,小主,奴婢/奴才這就去。”
……
天色擦黑,康熙也終於從禦書房裏忙活完了。
他剛從圈椅上起身,走出禦書房的門,準備去後宮裏坐一坐,鬆散一番,就見到了翊坤宮前來的報喜的小太監。
小太監瞧見康熙後立刻高興地俯身行禮道:
“奴才給萬歲爺請安,奴才是在翊坤宮裏當值的,下午時五福晉平安誕下來了一個七斤六兩重的小阿哥,宜妃娘娘與郭貴人特意打發奴才前來給您報個喜。”
聽到老五膝下也有嫡長子了,康熙不禁欣慰極了,抬起右手捋了捋自己下頜上的短須,笑著詢問道:
“這個重量倒是不輕,小阿哥的身子骨可結實?哭聲可響亮?”
“萬歲爺請放心,太醫給小阿哥瞧過了,小阿哥是足月產的,兩條小短腿兒在繈褓裏蹬得很有勁兒,哭聲也很響亮,很是康健。”
“好,好,不錯,你下去領賞吧。”
“多謝萬歲爺。”
小太監樂得眉開眼笑的,恭敬的躬身告退了。
康熙喊來一個禦前太監讓他將自己賞給五孫子以及五兒媳婦的賞賜送到乾東五所,他不禁想到了近來從東宮聽到的事情,遂扭頭看著自己的心腹太監詢問道:
“梁九功,保成院子裏最近有診斷出喜脈的人嗎?”
梁九功聞言忙低聲道:
“回萬歲爺的話,太醫給東宮的人按例診脈時,沒發現有人開懷。”
“太子妃的肚子也沒動靜嗎?”
康熙蹙眉不解道。
梁九功搖了搖頭。
“自從金團出生後,保成是不是就沒怎麽去過妾室那裏?”
康熙摩挲著手指上的玉扳指,又對著梁九功詢問了一句。
梁九功聽到這話,心裏不禁“咯噔”一跳,前麵連著出了兩代專寵的帝王,太宗文皇帝偏寵宸妃海蘭珠,順治皇帝偏寵董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