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節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作者:袂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額娘,如果明年你真的生出來一個小弟弟了,你以後就不要再冒著危險去長生天上帶寶貝回來了好嗎?讓阿瑪的其他女人去天上取寶貝可以嗎?因為我好擔心你,害怕你像金團哥哥的瑪嬤一樣丟下我獨自回長生天了。”
董鄂氏沒有吭聲,眼淚流的愈發洶湧了,將懷裏的小家夥也默默地摟的更緊了。
小弘晴也清楚地感覺到母親的淚水順著尖尖的下巴滑落到了他的脖子裏,熱乎乎、濕漉漉的。
站在門外的胤祉一字不漏的將母子倆的對話聽進耳朵裏,眼窩子也忍不住發燙,他抬起頭看著上方的雕花房梁,在門口站了好大一會兒,直至聽到門內傳來了董鄂氏破涕為笑的聲音,以及好大兒一臉苦惱地說“如果明年生出來的真是弟弟得該喊什麽‘蛋兒’”時,誠郡王才無聲的勾唇笑了笑,又轉身離去了。
……
幾日後就到了大年三十,由太子妃一手操辦的除夕家宴如往年一般在乾清宮舉行,
不過同以往的家宴比較起來,今年的除夕家宴辦的異常隆重盛大,外嫁多年的三位公主攜家帶口回京城過年了,就連在宮外準額駙訓練營中讀了快三年書的漠北土謝圖汗親王的嫡長孫博爾濟吉特·敦多布多爾濟也被請到宮裏參加晚宴了。
第131章 敬酒拜年
弘晞也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準四姑父, 怎麽都沒想到這個來自漠北的年輕男人不是他想象中長在草原上五大三粗的蒙古漢子,而是一個身材頎長、麵容白皙俊秀、喜好讀漢學經典的讀書人。
外形使弘晞詫異,更令他大跌眼鏡的則是這個蒙古親王的嫡長孫乃是個害羞、靦腆的性子。
等席麵上二十道冷膳、二十道熱膳上過後, 在場的後妃、皇子、皇子附近、公主、公主額駙與皇孫等向著坐在金龍大桌與紫檀木大桌上的皇帝、皇太後行過跪拜禮, 說完喜慶賀歲供詞。
宮人們端著紅木托盤開始給各個宴桌上呈果茶時, 弘晞領著小弘昱、小弘晴、小弘暉、小弘昇來到敦多布多爾的宴桌跟前轉悠。
虛歲兩歲的小弘昇走路沒有四個堂哥快,說話也比不上堂哥們清楚,但他是個自來熟的性子,他倒騰著兩條小短腿走到敦多布多爾濟的椅子旁,仰著腦袋看著麵前穿著一身蒙古袍的陌生男人。
敦多布多爾濟雖然也是頭一次瞧見幾個皇孫, 但根據他們父親的眼型,分清楚誰是誰家的小孩子不算難事。
他瞧了瞧身穿杏黃色小袍子的太孫, 目光又在小弘昱、小弘晴、小弘暉身上一一滑過,最後定在了離他最近、個頭也是最矮的胖乎乎小孩兒臉上,笑嗬嗬地詢問道:
“你是五爺家的小弘昇吧?”
“紅,升?”
小不點兒蹙眉,連連擺動著胖乎乎的小手, 奶聲奶氣地否認道:
“你,認戳(錯),銀(人)啦!”
“我,不認識,紅升。我是, 鐵蛋兒, 愛新,覺羅·小鐵蛋兒。”
敦多布多爾濟正準備伸手從懷裏掏進宮前就準備好的如意荷包, 聽到小娃娃這話,不由笑了出來。
這一笑宛如修竹隨風輕晃, 倒是把小弘昇這個同宜妃一樣的顏控給看的大眼睛一亮,開口就誇道:
“你,這個,銀,長的,還,不賴,呀!”
弘晞聽到小堂弟這話就看到敦多布多爾濟白皙的臉色“轟”的一下子羞赧的紅彤彤的,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瞧出來他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不好意思。
“金團哥哥,這個蒙古人和大姑父、二姑夫差別好大啊。”
小弘晴趴在弘晞耳朵邊碎碎念。
弘晞點了點頭,轉頭瞧了一眼自己那性子爽朗、辦事利索,坐在宴桌旁正同宗室老王爺們談笑風生的四姑姑,再瞧瞧自己麵前這說話溫溫吞吞,像個好好先生的準四姑父。
這樣“霸氣公主俏額駙”的男女搭配,讓他明白了,怪不得自己四姑姑遠嫁到漠北後能以最快的速度站穩腳跟,隨後漸漸成為了說一不二,權傾漠北的女王了,這一方麵確實是因為他四姑姑這個與自己阿瑪、大伯一樣,都是幼年靠著自己意誌力與抵抗力戰勝天花惡疾的女人,天生心性堅韌、能力強、手腕硬,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自己這準四姑父性子溫柔、比較好溝通、說話吧?
這個假設的前提是倘若別的大清世界中敦多布·多爾濟也是這種性子的話。
“鐵蛋兒,走啦走啦。”
弘晞上前伸手將還想對著敦多布多爾濟的顏值誇誇的小鐵蛋,輕輕拽著後衣領給扯走了。
坐在對麵嬪妃桌上的宜妃將這一幕看在眼裏,不得不說,她今個兒瞧見敦多布多爾濟本人的真實模樣後,腦海中原本幻想出來的健碩草原漢子形象也全都散去了,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一樣,對開春後,外甥女婚事的擔憂去了大半。
熱熱鬧鬧的除夕家宴持續到夜半,因為紫禁城多是木質建築,為了防止走水,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燃放爆竹,也隻有過年這幾日是個例外。
等劈裏啪啦的爆竹與五顏六色的煙花盡數放過後,宴席才散。
弘晞也跟著自己阿瑪、額娘回到了東宮裏。
翌日淩晨寅時剛過,窗外的天色還是漆黑一片時,熟睡中的弘晞又被小安子從溫暖的被窩中抱出來,梳洗打扮,穿著杏黃色的太孫吉服同自己阿瑪一道去奉先殿中祭祖,太子妃也在後殿中忙忙碌碌準備到坤寧宮中祭祀。
父子倆祭祖完又吹著寒風來到太和殿。
一盞盞宮燈掛在廊簷下隨風輕輕晃動。
太和殿前到廣場上已經站滿了來給萬歲爺拜年的文武百官們。
太子爺領著小太孫站在兄弟們前麵,等待著老父親的到來。
沒過多久,一聲清脆的打鞭聲後,伴隨著隆重的禮樂聲,帝王的鑾駕儀仗隊從東慢慢駛來,穿著嶄新明黃色龍袍的康熙也一步步踩著漢白玉石砌成的禦階坐到了龍椅上。
隨著禮樂太監一聲高昂又悠長的“拜——”,站在禦階之下的皇子、太孫、群臣、侍衛、以及宮人們紛紛下跪,高呼道:
“恭賀萬歲爺新春吉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瞧見萬歲爺抬手的動作,禮樂太監又是一聲悠長的“起——”
弘晞才隨著眾人從地磚上起身。
寒風吹得冷嗖嗖的,但弘晞還是困得險些睜不開眼,昨夜守歲睡的晚,今早還要祭祀早起,他感覺人是站在這兒了,魂兒還是昏昏沉沉的躺在東宮裏呢。
仗著自己個子小,弘晞微微低下頭,兩隻眼皮子像是安了磁鐵般,一點點的合上了,他汗瑪法康熙三十九年的春節賀詞也從上方像是隔著一層輕紗般傳來了。
“新歲新春,海宇同禧,和氣致祥……”
不知過了多久,當禮樂太監一聲“敬——”傳進弘晞耳朵裏時,他一個激靈忙睜開眼睛,就瞧見自己阿瑪、大伯和一眾叔叔們,包括身後的群臣們手中已經捧著一個酒盞了,裏麵盛著溫熱的屠蘇酒。
“太孫殿下,這是您的。”
一個小太監將一個鑲金嵌玉的小酒盞躬身遞到他麵前,弘晞伸手接過,鼻尖輕嗅,裏麵盛的是蜜水。
他也學著旁邊大人們的模樣,兩隻小手捧著酒盞朝著自己汗瑪法的方向舉起。
底下的群臣都已經做好準備看著萬歲爺將第一杯屠蘇酒潑在天上寓意“天喝”,第二杯酒潑在地上寓意“地飲”,第三杯酒帝王自飲,他們也跟著萬歲爺同飲時,突然聽到上方傳來帝王的聲音:“太子過來。”
胤礽突然聽到自己汗阿瑪喊他也愣了一下,忙端著自己手裏的酒盞踩著禦階走了上去。
弘晞也同叔伯和群臣們疑惑的看著自己阿瑪的背影。
等到太子爺走到龍椅旁時,底下的眾人瞧見萬歲爺將他手中端著鑲嵌著寶石的金甌永固杯遞給儲君時,皇子、太孫與群臣瞬間齊齊驚得瞪大了眼睛。
第132章 南巡開啟
金甌永固杯, 杯如其名,是宮廷造辦處用純金打造的鼎形酒盞,金匠們以夔龍頂珠為雙耳, 金象踏地為三足, 在杯身上使用了珍貴的點翠工藝, 還將不少漂亮的珠寶鑲嵌在了浮雕的花紋上。
整個酒盞單看外觀就顯得奢華極了,不過比外表更重要的乃是這個金杯的內在。
金杯象征著“江山永固”,政|治意義頗為重大,是清朝帝王在宮廷新春典禮上專用的酒盞禮器,一年也就在群臣跟前亮相這麽一次。
如今帝王在大庭廣眾之下將金甌永固杯遞給了太子, 萬歲爺這究竟是何意啊?!
納蘭明珠平和歡愉的心情陡然下降,用眼角餘光瞥了一眼站在身側的索額圖, 瞧見赫舍裏這老匹夫也是一臉錯愕又難掩驚喜的模樣,他不由捏了捏捧在雙手中的酒盞,斂眉抿唇深思。
弘晞的瞌睡蟲也被眼前這驚人一幕給驚跑了,他眼睛眨也不眨的瞧著自己阿瑪手中的金杯。
“金甌永固杯”,他上輩子就曾跟著爺爺、奶奶在故宮博物院裏見過了, 隻不過那時這金杯是乾隆下旨令宮廷造辦處製造的。
他如今還能回想起來,當時奶奶站在厚厚的玻璃櫃前給他講:乾隆爺非常重視金杯的製造流程,每道工序,每個細節圖樣都曾一一過目,在乾隆早年時共製造了三隻金杯, 晚年時又命造辦處製造了一隻, 前後加起來共四隻的金杯在乾隆帝駕崩後就在之後的帝王手中代代相傳,直至最終王朝覆滅, 兩隻留在了國內的博物館,兩隻流落到了海外。
而在這方世界裏, 目前宮裏這唯一的金杯乃是在康熙八年,他汗瑪法剛剛鏟除鼇拜親政,自己嫡親的大伯(承祜)也出生後,雙喜臨門,龍心大悅,帝王親手畫了金杯圖樣交給宮廷造辦處製造的。
金杯在頭頂廊簷宮燈的照耀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暈,胤礽也低頭瞧著手中的帝王專用禮器,屠蘇酒的溫度透過杯壁傳進他的手心裏,暖的他手心熱乎乎的,一顆心也“砰砰砰”直跳。
“汗阿瑪。”
他不解地看著自己父親。
康熙右手微抬對胤礽說,同時也是對著底下的眾人道:
“今歲前兩杯的祭天酒與祭地酒就讓太子來吧。”
群臣聞言心髒皆是重重一顫,捧在雙手中的酒盞也是微微一抖,仔細聽的話,喜慶隆重的禮樂聲都出現了一個微不可查的停頓。
胤礽也按耐下心中翻湧的情緒,在底下兒子、兄弟們、文武百官的注視下神情恭敬的將手中的第一杯屠蘇酒高高的潑向麻麻亮的天空,又將第二杯屠蘇酒彎腰潑在腳下的青石板地磚上,隨後俯身將捧在雙手中的酒盞再度呈遞給了老父親。
康熙將第三杯屠蘇酒自飲,底下的眾人才跟著雙手發顫的將捧在手裏的酒盞送入口中,每個人的心中此刻都像是打鼓般,七上八下的平靜不下來。
溫熱的酒水順著喉嚨往下滑,納蘭明珠卻覺得像是赤腳踩在結冰的河麵上仰著脖子在喝冰水般,感受不到一丁點兒酒水的熱度,再聯想到幾日前宮裏傳出來新春佳節過後惠妃娘娘就要出宮到孝莊文皇後陵園內侍奉一年的消息,他一下子就感覺入墜冰窖,從頭到腳都變得冷颼颼的,腦海中也充斥著幾個大字:這頭上的天要變了,天要變了啊!!
以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官員們則齊刷刷的眼睛亮了,覺得盼了多年的新日總算是看見騰空的希望了啊。
消息傳到後宮時,本就鬱悶不已的惠妃一下子就急得昏倒了。
心思各異的眾人在一片恍恍惚惚裏度過康熙三十九年的大年初一。
初二與初三也在忙忙碌碌的各種清宮祭祀典禮裏度過。
初四上午,宮人們將掛在各宮裏用木板雕刻的新春對聯一一取下收入庫房。
初五送神結束。
初六清晨在劈裏啪啦的鞭炮聲裏,帝王開啟新一年的禦門聽政,皇子、皇孫、公主與宗室格格們開課,民間商鋪開業。
待到元宵佳節也慶賀完後,新春就結束了。
過年期間受到雙重暴擊的惠妃像是驟然間蒼老了好幾歲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正月底,臉色蒼白、黑眼圈極重的,被親子直郡王與養子八貝勒一左一右攙扶著,在北邊的神武門外坐上馬車,一路碾壓著積雪朝著昭西陵而去。
納喇氏一坐進車廂裏就忍不住雙手掩麵而泣,一顆顆淚珠子隨著顫抖的雙肩從下巴上滑落到衣領上,打濕了鑲嵌在領口處的白色狐狸毛。
誰能想到,這爭來鬥去幾十年,到頭來,卻落下個晚節不保、裏子麵子輸了個精光的落魄結局,人居高處時總會被眼前的繁華迷了眼,一朝不慎被打落枝頭了,才有心思反省過往,可奔五的納喇氏左思右想都捋不清楚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才使得她原本應該燦爛一片的前程蒙上了塵埃。
陵園環境清幽,她還有的時間去迷茫呢。
隨著春風吹綠大地,貴如油的春雨也淅淅瀝瀝灑遍京城。
時間的腳步悄無聲息地進入了二月。
二月二龍抬頭過後,四公主與漠北土謝圖汗部親王的嫡長孫在京城裏舉辦了盛大的成婚儀式,清廷也完成了首次與漠北的聯姻。
新婚燕爾的小兩口暫時住在內城裏的府邸內。
月初有喜事,月末皇家再度有喜了。
七福晉哈達那拉氏與八福晉郭絡羅氏在二月二十六這日,分別在一清早、一夜晚,妯娌倆各生下來了一個哇哇大哭的小阿哥。
膝下空空的七貝勒胤祐與八貝勒胤禩同時升級做了阿瑪。
洗三禮後,康熙給老七家的兒子賜名“弘曙”,給老八家的兒子賜名“弘旺”。
董鄂氏沒有吭聲,眼淚流的愈發洶湧了,將懷裏的小家夥也默默地摟的更緊了。
小弘晴也清楚地感覺到母親的淚水順著尖尖的下巴滑落到了他的脖子裏,熱乎乎、濕漉漉的。
站在門外的胤祉一字不漏的將母子倆的對話聽進耳朵裏,眼窩子也忍不住發燙,他抬起頭看著上方的雕花房梁,在門口站了好大一會兒,直至聽到門內傳來了董鄂氏破涕為笑的聲音,以及好大兒一臉苦惱地說“如果明年生出來的真是弟弟得該喊什麽‘蛋兒’”時,誠郡王才無聲的勾唇笑了笑,又轉身離去了。
……
幾日後就到了大年三十,由太子妃一手操辦的除夕家宴如往年一般在乾清宮舉行,
不過同以往的家宴比較起來,今年的除夕家宴辦的異常隆重盛大,外嫁多年的三位公主攜家帶口回京城過年了,就連在宮外準額駙訓練營中讀了快三年書的漠北土謝圖汗親王的嫡長孫博爾濟吉特·敦多布多爾濟也被請到宮裏參加晚宴了。
第131章 敬酒拜年
弘晞也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準四姑父, 怎麽都沒想到這個來自漠北的年輕男人不是他想象中長在草原上五大三粗的蒙古漢子,而是一個身材頎長、麵容白皙俊秀、喜好讀漢學經典的讀書人。
外形使弘晞詫異,更令他大跌眼鏡的則是這個蒙古親王的嫡長孫乃是個害羞、靦腆的性子。
等席麵上二十道冷膳、二十道熱膳上過後, 在場的後妃、皇子、皇子附近、公主、公主額駙與皇孫等向著坐在金龍大桌與紫檀木大桌上的皇帝、皇太後行過跪拜禮, 說完喜慶賀歲供詞。
宮人們端著紅木托盤開始給各個宴桌上呈果茶時, 弘晞領著小弘昱、小弘晴、小弘暉、小弘昇來到敦多布多爾的宴桌跟前轉悠。
虛歲兩歲的小弘昇走路沒有四個堂哥快,說話也比不上堂哥們清楚,但他是個自來熟的性子,他倒騰著兩條小短腿走到敦多布多爾濟的椅子旁,仰著腦袋看著麵前穿著一身蒙古袍的陌生男人。
敦多布多爾濟雖然也是頭一次瞧見幾個皇孫, 但根據他們父親的眼型,分清楚誰是誰家的小孩子不算難事。
他瞧了瞧身穿杏黃色小袍子的太孫, 目光又在小弘昱、小弘晴、小弘暉身上一一滑過,最後定在了離他最近、個頭也是最矮的胖乎乎小孩兒臉上,笑嗬嗬地詢問道:
“你是五爺家的小弘昇吧?”
“紅,升?”
小不點兒蹙眉,連連擺動著胖乎乎的小手, 奶聲奶氣地否認道:
“你,認戳(錯),銀(人)啦!”
“我,不認識,紅升。我是, 鐵蛋兒, 愛新,覺羅·小鐵蛋兒。”
敦多布多爾濟正準備伸手從懷裏掏進宮前就準備好的如意荷包, 聽到小娃娃這話,不由笑了出來。
這一笑宛如修竹隨風輕晃, 倒是把小弘昇這個同宜妃一樣的顏控給看的大眼睛一亮,開口就誇道:
“你,這個,銀,長的,還,不賴,呀!”
弘晞聽到小堂弟這話就看到敦多布多爾濟白皙的臉色“轟”的一下子羞赧的紅彤彤的,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瞧出來他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不好意思。
“金團哥哥,這個蒙古人和大姑父、二姑夫差別好大啊。”
小弘晴趴在弘晞耳朵邊碎碎念。
弘晞點了點頭,轉頭瞧了一眼自己那性子爽朗、辦事利索,坐在宴桌旁正同宗室老王爺們談笑風生的四姑姑,再瞧瞧自己麵前這說話溫溫吞吞,像個好好先生的準四姑父。
這樣“霸氣公主俏額駙”的男女搭配,讓他明白了,怪不得自己四姑姑遠嫁到漠北後能以最快的速度站穩腳跟,隨後漸漸成為了說一不二,權傾漠北的女王了,這一方麵確實是因為他四姑姑這個與自己阿瑪、大伯一樣,都是幼年靠著自己意誌力與抵抗力戰勝天花惡疾的女人,天生心性堅韌、能力強、手腕硬,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自己這準四姑父性子溫柔、比較好溝通、說話吧?
這個假設的前提是倘若別的大清世界中敦多布·多爾濟也是這種性子的話。
“鐵蛋兒,走啦走啦。”
弘晞上前伸手將還想對著敦多布多爾濟的顏值誇誇的小鐵蛋,輕輕拽著後衣領給扯走了。
坐在對麵嬪妃桌上的宜妃將這一幕看在眼裏,不得不說,她今個兒瞧見敦多布多爾濟本人的真實模樣後,腦海中原本幻想出來的健碩草原漢子形象也全都散去了,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一樣,對開春後,外甥女婚事的擔憂去了大半。
熱熱鬧鬧的除夕家宴持續到夜半,因為紫禁城多是木質建築,為了防止走水,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燃放爆竹,也隻有過年這幾日是個例外。
等劈裏啪啦的爆竹與五顏六色的煙花盡數放過後,宴席才散。
弘晞也跟著自己阿瑪、額娘回到了東宮裏。
翌日淩晨寅時剛過,窗外的天色還是漆黑一片時,熟睡中的弘晞又被小安子從溫暖的被窩中抱出來,梳洗打扮,穿著杏黃色的太孫吉服同自己阿瑪一道去奉先殿中祭祖,太子妃也在後殿中忙忙碌碌準備到坤寧宮中祭祀。
父子倆祭祖完又吹著寒風來到太和殿。
一盞盞宮燈掛在廊簷下隨風輕輕晃動。
太和殿前到廣場上已經站滿了來給萬歲爺拜年的文武百官們。
太子爺領著小太孫站在兄弟們前麵,等待著老父親的到來。
沒過多久,一聲清脆的打鞭聲後,伴隨著隆重的禮樂聲,帝王的鑾駕儀仗隊從東慢慢駛來,穿著嶄新明黃色龍袍的康熙也一步步踩著漢白玉石砌成的禦階坐到了龍椅上。
隨著禮樂太監一聲高昂又悠長的“拜——”,站在禦階之下的皇子、太孫、群臣、侍衛、以及宮人們紛紛下跪,高呼道:
“恭賀萬歲爺新春吉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瞧見萬歲爺抬手的動作,禮樂太監又是一聲悠長的“起——”
弘晞才隨著眾人從地磚上起身。
寒風吹得冷嗖嗖的,但弘晞還是困得險些睜不開眼,昨夜守歲睡的晚,今早還要祭祀早起,他感覺人是站在這兒了,魂兒還是昏昏沉沉的躺在東宮裏呢。
仗著自己個子小,弘晞微微低下頭,兩隻眼皮子像是安了磁鐵般,一點點的合上了,他汗瑪法康熙三十九年的春節賀詞也從上方像是隔著一層輕紗般傳來了。
“新歲新春,海宇同禧,和氣致祥……”
不知過了多久,當禮樂太監一聲“敬——”傳進弘晞耳朵裏時,他一個激靈忙睜開眼睛,就瞧見自己阿瑪、大伯和一眾叔叔們,包括身後的群臣們手中已經捧著一個酒盞了,裏麵盛著溫熱的屠蘇酒。
“太孫殿下,這是您的。”
一個小太監將一個鑲金嵌玉的小酒盞躬身遞到他麵前,弘晞伸手接過,鼻尖輕嗅,裏麵盛的是蜜水。
他也學著旁邊大人們的模樣,兩隻小手捧著酒盞朝著自己汗瑪法的方向舉起。
底下的群臣都已經做好準備看著萬歲爺將第一杯屠蘇酒潑在天上寓意“天喝”,第二杯酒潑在地上寓意“地飲”,第三杯酒帝王自飲,他們也跟著萬歲爺同飲時,突然聽到上方傳來帝王的聲音:“太子過來。”
胤礽突然聽到自己汗阿瑪喊他也愣了一下,忙端著自己手裏的酒盞踩著禦階走了上去。
弘晞也同叔伯和群臣們疑惑的看著自己阿瑪的背影。
等到太子爺走到龍椅旁時,底下的眾人瞧見萬歲爺將他手中端著鑲嵌著寶石的金甌永固杯遞給儲君時,皇子、太孫與群臣瞬間齊齊驚得瞪大了眼睛。
第132章 南巡開啟
金甌永固杯, 杯如其名,是宮廷造辦處用純金打造的鼎形酒盞,金匠們以夔龍頂珠為雙耳, 金象踏地為三足, 在杯身上使用了珍貴的點翠工藝, 還將不少漂亮的珠寶鑲嵌在了浮雕的花紋上。
整個酒盞單看外觀就顯得奢華極了,不過比外表更重要的乃是這個金杯的內在。
金杯象征著“江山永固”,政|治意義頗為重大,是清朝帝王在宮廷新春典禮上專用的酒盞禮器,一年也就在群臣跟前亮相這麽一次。
如今帝王在大庭廣眾之下將金甌永固杯遞給了太子, 萬歲爺這究竟是何意啊?!
納蘭明珠平和歡愉的心情陡然下降,用眼角餘光瞥了一眼站在身側的索額圖, 瞧見赫舍裏這老匹夫也是一臉錯愕又難掩驚喜的模樣,他不由捏了捏捧在雙手中的酒盞,斂眉抿唇深思。
弘晞的瞌睡蟲也被眼前這驚人一幕給驚跑了,他眼睛眨也不眨的瞧著自己阿瑪手中的金杯。
“金甌永固杯”,他上輩子就曾跟著爺爺、奶奶在故宮博物院裏見過了, 隻不過那時這金杯是乾隆下旨令宮廷造辦處製造的。
他如今還能回想起來,當時奶奶站在厚厚的玻璃櫃前給他講:乾隆爺非常重視金杯的製造流程,每道工序,每個細節圖樣都曾一一過目,在乾隆早年時共製造了三隻金杯, 晚年時又命造辦處製造了一隻, 前後加起來共四隻的金杯在乾隆帝駕崩後就在之後的帝王手中代代相傳,直至最終王朝覆滅, 兩隻留在了國內的博物館,兩隻流落到了海外。
而在這方世界裏, 目前宮裏這唯一的金杯乃是在康熙八年,他汗瑪法剛剛鏟除鼇拜親政,自己嫡親的大伯(承祜)也出生後,雙喜臨門,龍心大悅,帝王親手畫了金杯圖樣交給宮廷造辦處製造的。
金杯在頭頂廊簷宮燈的照耀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暈,胤礽也低頭瞧著手中的帝王專用禮器,屠蘇酒的溫度透過杯壁傳進他的手心裏,暖的他手心熱乎乎的,一顆心也“砰砰砰”直跳。
“汗阿瑪。”
他不解地看著自己父親。
康熙右手微抬對胤礽說,同時也是對著底下的眾人道:
“今歲前兩杯的祭天酒與祭地酒就讓太子來吧。”
群臣聞言心髒皆是重重一顫,捧在雙手中的酒盞也是微微一抖,仔細聽的話,喜慶隆重的禮樂聲都出現了一個微不可查的停頓。
胤礽也按耐下心中翻湧的情緒,在底下兒子、兄弟們、文武百官的注視下神情恭敬的將手中的第一杯屠蘇酒高高的潑向麻麻亮的天空,又將第二杯屠蘇酒彎腰潑在腳下的青石板地磚上,隨後俯身將捧在雙手中的酒盞再度呈遞給了老父親。
康熙將第三杯屠蘇酒自飲,底下的眾人才跟著雙手發顫的將捧在手裏的酒盞送入口中,每個人的心中此刻都像是打鼓般,七上八下的平靜不下來。
溫熱的酒水順著喉嚨往下滑,納蘭明珠卻覺得像是赤腳踩在結冰的河麵上仰著脖子在喝冰水般,感受不到一丁點兒酒水的熱度,再聯想到幾日前宮裏傳出來新春佳節過後惠妃娘娘就要出宮到孝莊文皇後陵園內侍奉一年的消息,他一下子就感覺入墜冰窖,從頭到腳都變得冷颼颼的,腦海中也充斥著幾個大字:這頭上的天要變了,天要變了啊!!
以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官員們則齊刷刷的眼睛亮了,覺得盼了多年的新日總算是看見騰空的希望了啊。
消息傳到後宮時,本就鬱悶不已的惠妃一下子就急得昏倒了。
心思各異的眾人在一片恍恍惚惚裏度過康熙三十九年的大年初一。
初二與初三也在忙忙碌碌的各種清宮祭祀典禮裏度過。
初四上午,宮人們將掛在各宮裏用木板雕刻的新春對聯一一取下收入庫房。
初五送神結束。
初六清晨在劈裏啪啦的鞭炮聲裏,帝王開啟新一年的禦門聽政,皇子、皇孫、公主與宗室格格們開課,民間商鋪開業。
待到元宵佳節也慶賀完後,新春就結束了。
過年期間受到雙重暴擊的惠妃像是驟然間蒼老了好幾歲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正月底,臉色蒼白、黑眼圈極重的,被親子直郡王與養子八貝勒一左一右攙扶著,在北邊的神武門外坐上馬車,一路碾壓著積雪朝著昭西陵而去。
納喇氏一坐進車廂裏就忍不住雙手掩麵而泣,一顆顆淚珠子隨著顫抖的雙肩從下巴上滑落到衣領上,打濕了鑲嵌在領口處的白色狐狸毛。
誰能想到,這爭來鬥去幾十年,到頭來,卻落下個晚節不保、裏子麵子輸了個精光的落魄結局,人居高處時總會被眼前的繁華迷了眼,一朝不慎被打落枝頭了,才有心思反省過往,可奔五的納喇氏左思右想都捋不清楚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才使得她原本應該燦爛一片的前程蒙上了塵埃。
陵園環境清幽,她還有的時間去迷茫呢。
隨著春風吹綠大地,貴如油的春雨也淅淅瀝瀝灑遍京城。
時間的腳步悄無聲息地進入了二月。
二月二龍抬頭過後,四公主與漠北土謝圖汗部親王的嫡長孫在京城裏舉辦了盛大的成婚儀式,清廷也完成了首次與漠北的聯姻。
新婚燕爾的小兩口暫時住在內城裏的府邸內。
月初有喜事,月末皇家再度有喜了。
七福晉哈達那拉氏與八福晉郭絡羅氏在二月二十六這日,分別在一清早、一夜晚,妯娌倆各生下來了一個哇哇大哭的小阿哥。
膝下空空的七貝勒胤祐與八貝勒胤禩同時升級做了阿瑪。
洗三禮後,康熙給老七家的兒子賜名“弘曙”,給老八家的兒子賜名“弘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