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作者:九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就像她媽對她常年打壓批評式教育帶給她的自卑是刻在骨子裏的,她很小的時候就潛意識告訴自己不要成為她媽那類人,並一直朝著她媽完全相反的方向成長所形成的性格,也是刻在骨子裏的,根本改不掉。
可是領導喜歡她,同事們也喜歡她,而她更加的沉默,在領導們眼中,又成了踏實穩重可靠。
於是領導和同事們就更喜歡她了。
誰能不喜歡一個開口就是真誠的讚美你,肯定你的能力,看到你的優點,認可你的辛苦與努力的人呢?
其實她根本沒有別人看到的那麽好,她不聰明,也不穩重。
她不說話,是怕說錯話。
誰能知道,她其實性格活潑跳脫,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
是後天的成長環境,讓她成為別人眼裏沉默的、內向的、穩重的、可靠的下屬和領導。
*
江檸回到房間,找到高一的數學書,翻看了起來。
暑假過後就要讀高一了,可高中知識她早已經還給了老師,尤其是數學,曾經她以為這些知識她永遠都不會忘記,可時間是個記憶消除器,那些曾經無比熟悉清晰的知識,到底還是被歲月抹除。
好在,她哥的高中課本都在,複習起來也不難,就像重新把自己塵封了的記憶,再次打開。
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直到房間門再度被粗暴的推開。
江媽手裏拿著刺鐮刀,見她在看書,狠狠瞪了她一眼,喊道:“還不快跟著去割稻,上午歇了一上午了,還想歇?要把我們累死是吧?”江媽一邊說,一邊碎碎念著:“一點都不懂事,就沒見過這麽懶的,不曉得心疼父母,我養你都白養了,現在就這樣子,以後我還能指望你啊?”
“天天就知道念書念書念書,念那麽多書有什麽用?還不是念到狗肚子裏去了。”
江媽很讚成江大伯的那句話,女孩子念再多書,也是給別人家念的。
她現在十五歲,高中念完十八歲,大學四年都二十二了,要嫁人了,真的就是給別人家念的,所以她是完全不能理解江爸為什麽一定要讓女兒讀書。
可她也反抗不了江爸的決定。
這個家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她在當家做主,可江爸若真要堅持一件事,她反對也是不管用的,隻能從江檸那邊出手,讓江檸主動放棄讀書。
*
見江檸沒出來,她又喊了一聲:“還不快點!磨磨蹭蹭在房裏繡花呢?”
江檸放下書,戴上草帽,穿了長袖襯衫去田裏。
割稻的人基本上都會穿長袖,或是戴護袖,因為割稻時,稻穗會時刻打在胳膊上,又癢又疼。
她已經好多年沒割過稻子了,可割稻子的技巧過了這麽多年,依然忘不掉,彎腰伸手就是一大片。
在農村,隻有勤勞、幹活特別利索、願意為家當牛做馬無私奉獻的女孩,才能得到別人的誇獎,不會幹活的女孩,就會被人說:
‘你這麽懶,以後嫁人都沒人要。’
‘做事這麽慢,以後到婆家可怎麽辦喲!’
‘像你這麽不會幹活的人,以後被婆家打死了都活該!’
多麽可怕的話,可在她們的觀念裏,這些是理所當然的。
江檸就是這麽從小被灌輸到大的。
爸爸和爺爺雖然堅持讓她讀書,可也從沒有告訴過她,這些觀念是錯的,這些話是錯的。
所有人都生活在這樣扭曲的環境中,他們也不認為這些話是錯的,他們也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隻有一個很樸素的觀念,要讀書,要考大學,以後吃公家飯,吃公家飯就是有出息的。
她比同村的其他女孩子稍稍幸運的一點是,她的爺爺和爸爸都還算疼她。
所以哪怕在成長過程中,她費盡力氣,一次次在自我救贖中,建立正確的健全的人格,一次次和被教育出來的本能做鬥爭,她都沒辦法責怪他們,甚至愛他們,因為他們,包括江媽,都是那種扭曲環境下的受害者。
除去因重男輕女對江檸的區別對待,江媽其實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她勤勞、任勞任怨、家裏家外事情一把抓,對待兩個兒子更是掏心掏肺一點不藏私。
後來江爸和江媽吵架,江媽跟兩個哥哥哭訴,兩個哥哥對江爸這麽大年紀了,還不知道讓著點江媽,還跟江媽吵架這點很不滿,他們認為她這一輩子跟著江爸吃了很多苦,她既勤勞,又善良,不管是這個家還是對他們,都是掏心掏肺的好:“就性子強了點而已。”
他們說了江媽很多優點,以為她會和他們一樣認同這些話。
她聽了後,沉默了很久,才說了一句:“我初中畢業,周歲才十三歲,她讓我跟著江月琴出去打工,江月琴做什麽的你們都知道吧?”
村裏人現在都知道江月琴在外麵做什麽的了,說好聽點在夜場上班,實際上大家在背後說她做‘雞’。
當年她雖然因為覺得不對,從那地方逃了出來,可後來不知道是誰傳的,說她在外麵做過雞,還傳到她學校去了,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說她是雞,多少錢就可以隨便睡,還說誰誰誰和她睡過,她和多少多少人睡過。
在別人的傳言中,稍微有點淘氣名聲的男生,都和她睡過。
她那時候在上高中,連她同桌都來悄聲問她,她是不是真的和那些人都睡過。
沒有體驗過那種難堪、無助、無法爭辯、被霸淩的絕望的人,根本無法知道,她有多少次想從教學樓上跳下去。
她有多少次都快撐不下去了。
她好多次都說不想再繼續上學了。
爺爺就哭。
爺爺說:“不上學你能幹啥呢?”
“你要上學啊,要考大學,隻有考了大學才能有出路,有出息。”
“檸檸,檸檸你要努力念書,你要考大學。”爺爺根本說不出很多道理,就知道考大學是農村人唯一的出路,隻要她上學。
爺爺一哭,她心都要碎了,隻能再度回到學校。
他們都不知道她在學校都經曆了什麽。
她跟他們說,他們隻會叫她忍一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江媽知道了,就問她:“那人家怎麽就不欺負別人隻欺負你?那還不是你有問題?”
那時候軟弱內向的她不敢反問江媽:“別人欺負我反而是我的問題?”
她隻知道,不是她的錯,她沒有錯!
她說不上學,唯一開心的人就是江媽。
“是爸爸和爺爺堅持讓我上學,我永遠都記得他說的那句,‘隻要我繼續讀,哪怕讀到博士博士後都願意供我讀下去。’沒有他堅持讓我讀書,就沒有現在的我。”
她知道是見識和環境造就了江媽的思想和觀念,她也是這樣環境下的受害者,可她也無法像兩個哥哥一樣愛她感激她。
她全部的愛都給了兩個哥哥。
是的,道理,她都懂。
可她從小所承受的她言語上的、身體上的pua、打壓、暴力和霸淩,也不隻是懂了這些道理就能抹去的。
他們是既得利益者。
被傷害的人隻有她。
就因為她是女孩子。
第6章 6
即使是江爸,嘴裏說著他們家沒有重男輕女,他對三個兒女都是一樣的,其實並沒有!
他給兩個兒子建房子,給錢給他們買房子,給他們買電腦,哪怕他們不缺不需要,也在她很需要的時候,不舍得也不願意給她買一台電腦。
多麽明顯的不同啊,可他自己不覺得,他覺得他對三個兒女是一樣的。
即使是村裏人,說起江爸,也是說:“最不重男輕女的人就是你爸了!”
“就你爸還重男輕女?這話說出來你都沒良心啊!”
“你自己看看,村裏有哪家能做到你爸這樣的。”
“你爸對你還不好啊?”
她沒說江爸對她不好,也沒說江爸不愛她,隻是對他來說,錢,和愛,是分開的。
他愛她,又沒那麽愛。
他愛她,隻是更愛兒子。
她唯一得到過的完整的愛和偏愛,是來自爺爺。
*
江家的稻田有十多畝,往年有江柏和江鬆這兩個壯小夥子在,很快就能收割完,今年少了兩個壯勞力,隻靠江爸江媽江檸和江爺爺,比以往多花了好幾天時間。
江爸心疼閨女,也想吃口好吃的,每天早上隻讓她割到八點多,就讓她回去了。
她回去也無法閑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這些事情都要做,隻是相對繁重的農活來說,稍稍輕鬆些罷了。
她也盡量在現有的食材中,翻著花樣給他們做好吃的。
紅燒肉燉土豆,水煮肉片,梅菜扣肉、梅幹菜燒缸豆,肉燜筍幹……
在這樣忙碌且繁重的農活中,江爸江媽他們每天唯一期待的事情,就是吃飯了,唯有吃飯的時候,他們才在疲憊之餘,感受到一點生活的美。
就連江媽,也對江檸幹了一個早上就被江爸趕回去洗衣做飯,而不是繼續留在田裏幹活這一點,有很多話說了。
雖然她還是嫌棄江檸眼裏沒活,衣服洗的不幹淨,家裏櫃子也不知道擦,牆角的灰都沒掃幹淨,地裏的菜也不知道去澆水。可去除了繁重的農活,江檸確實輕鬆了許多,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複習高一的課本。
收割並不是農忙的結束,而隻是開始,後續的打穀、犁田、整地、插秧,種晚稻……
等全部做完,暑假也快要結束了。
江檸也快要開學了。
江檸在平靜的等待開學,江媽卻急著讓江檸出去打工。
她沒事就在村裏打聽,誰誰在哪個廠上班,一個月能掙多少錢,能不能帶江檸一起去。
正好聽到大房的江月琴回來了,還給家裏帶回來五千塊錢,把家裏房子加蓋成樓房。
最近這段時間,村裏的大叔大嬸子們,談論的話題都是她,“他家的姑娘真是養的值了,給家裏建大樓房!”
“聽講她又帶回來五千塊錢呢!”
“同樣是人,你說人家就怎麽這麽會賺錢?”
“這才幾年?就賺回來一棟大樓房了!”
說是大樓房,實際上這個年代的樓房都建的十分樸素和簡陋。
可再怎麽樸素和簡陋,那也是樓房啊。
可是領導喜歡她,同事們也喜歡她,而她更加的沉默,在領導們眼中,又成了踏實穩重可靠。
於是領導和同事們就更喜歡她了。
誰能不喜歡一個開口就是真誠的讚美你,肯定你的能力,看到你的優點,認可你的辛苦與努力的人呢?
其實她根本沒有別人看到的那麽好,她不聰明,也不穩重。
她不說話,是怕說錯話。
誰能知道,她其實性格活潑跳脫,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
是後天的成長環境,讓她成為別人眼裏沉默的、內向的、穩重的、可靠的下屬和領導。
*
江檸回到房間,找到高一的數學書,翻看了起來。
暑假過後就要讀高一了,可高中知識她早已經還給了老師,尤其是數學,曾經她以為這些知識她永遠都不會忘記,可時間是個記憶消除器,那些曾經無比熟悉清晰的知識,到底還是被歲月抹除。
好在,她哥的高中課本都在,複習起來也不難,就像重新把自己塵封了的記憶,再次打開。
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直到房間門再度被粗暴的推開。
江媽手裏拿著刺鐮刀,見她在看書,狠狠瞪了她一眼,喊道:“還不快跟著去割稻,上午歇了一上午了,還想歇?要把我們累死是吧?”江媽一邊說,一邊碎碎念著:“一點都不懂事,就沒見過這麽懶的,不曉得心疼父母,我養你都白養了,現在就這樣子,以後我還能指望你啊?”
“天天就知道念書念書念書,念那麽多書有什麽用?還不是念到狗肚子裏去了。”
江媽很讚成江大伯的那句話,女孩子念再多書,也是給別人家念的。
她現在十五歲,高中念完十八歲,大學四年都二十二了,要嫁人了,真的就是給別人家念的,所以她是完全不能理解江爸為什麽一定要讓女兒讀書。
可她也反抗不了江爸的決定。
這個家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她在當家做主,可江爸若真要堅持一件事,她反對也是不管用的,隻能從江檸那邊出手,讓江檸主動放棄讀書。
*
見江檸沒出來,她又喊了一聲:“還不快點!磨磨蹭蹭在房裏繡花呢?”
江檸放下書,戴上草帽,穿了長袖襯衫去田裏。
割稻的人基本上都會穿長袖,或是戴護袖,因為割稻時,稻穗會時刻打在胳膊上,又癢又疼。
她已經好多年沒割過稻子了,可割稻子的技巧過了這麽多年,依然忘不掉,彎腰伸手就是一大片。
在農村,隻有勤勞、幹活特別利索、願意為家當牛做馬無私奉獻的女孩,才能得到別人的誇獎,不會幹活的女孩,就會被人說:
‘你這麽懶,以後嫁人都沒人要。’
‘做事這麽慢,以後到婆家可怎麽辦喲!’
‘像你這麽不會幹活的人,以後被婆家打死了都活該!’
多麽可怕的話,可在她們的觀念裏,這些是理所當然的。
江檸就是這麽從小被灌輸到大的。
爸爸和爺爺雖然堅持讓她讀書,可也從沒有告訴過她,這些觀念是錯的,這些話是錯的。
所有人都生活在這樣扭曲的環境中,他們也不認為這些話是錯的,他們也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隻有一個很樸素的觀念,要讀書,要考大學,以後吃公家飯,吃公家飯就是有出息的。
她比同村的其他女孩子稍稍幸運的一點是,她的爺爺和爸爸都還算疼她。
所以哪怕在成長過程中,她費盡力氣,一次次在自我救贖中,建立正確的健全的人格,一次次和被教育出來的本能做鬥爭,她都沒辦法責怪他們,甚至愛他們,因為他們,包括江媽,都是那種扭曲環境下的受害者。
除去因重男輕女對江檸的區別對待,江媽其實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她勤勞、任勞任怨、家裏家外事情一把抓,對待兩個兒子更是掏心掏肺一點不藏私。
後來江爸和江媽吵架,江媽跟兩個哥哥哭訴,兩個哥哥對江爸這麽大年紀了,還不知道讓著點江媽,還跟江媽吵架這點很不滿,他們認為她這一輩子跟著江爸吃了很多苦,她既勤勞,又善良,不管是這個家還是對他們,都是掏心掏肺的好:“就性子強了點而已。”
他們說了江媽很多優點,以為她會和他們一樣認同這些話。
她聽了後,沉默了很久,才說了一句:“我初中畢業,周歲才十三歲,她讓我跟著江月琴出去打工,江月琴做什麽的你們都知道吧?”
村裏人現在都知道江月琴在外麵做什麽的了,說好聽點在夜場上班,實際上大家在背後說她做‘雞’。
當年她雖然因為覺得不對,從那地方逃了出來,可後來不知道是誰傳的,說她在外麵做過雞,還傳到她學校去了,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說她是雞,多少錢就可以隨便睡,還說誰誰誰和她睡過,她和多少多少人睡過。
在別人的傳言中,稍微有點淘氣名聲的男生,都和她睡過。
她那時候在上高中,連她同桌都來悄聲問她,她是不是真的和那些人都睡過。
沒有體驗過那種難堪、無助、無法爭辯、被霸淩的絕望的人,根本無法知道,她有多少次想從教學樓上跳下去。
她有多少次都快撐不下去了。
她好多次都說不想再繼續上學了。
爺爺就哭。
爺爺說:“不上學你能幹啥呢?”
“你要上學啊,要考大學,隻有考了大學才能有出路,有出息。”
“檸檸,檸檸你要努力念書,你要考大學。”爺爺根本說不出很多道理,就知道考大學是農村人唯一的出路,隻要她上學。
爺爺一哭,她心都要碎了,隻能再度回到學校。
他們都不知道她在學校都經曆了什麽。
她跟他們說,他們隻會叫她忍一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江媽知道了,就問她:“那人家怎麽就不欺負別人隻欺負你?那還不是你有問題?”
那時候軟弱內向的她不敢反問江媽:“別人欺負我反而是我的問題?”
她隻知道,不是她的錯,她沒有錯!
她說不上學,唯一開心的人就是江媽。
“是爸爸和爺爺堅持讓我上學,我永遠都記得他說的那句,‘隻要我繼續讀,哪怕讀到博士博士後都願意供我讀下去。’沒有他堅持讓我讀書,就沒有現在的我。”
她知道是見識和環境造就了江媽的思想和觀念,她也是這樣環境下的受害者,可她也無法像兩個哥哥一樣愛她感激她。
她全部的愛都給了兩個哥哥。
是的,道理,她都懂。
可她從小所承受的她言語上的、身體上的pua、打壓、暴力和霸淩,也不隻是懂了這些道理就能抹去的。
他們是既得利益者。
被傷害的人隻有她。
就因為她是女孩子。
第6章 6
即使是江爸,嘴裏說著他們家沒有重男輕女,他對三個兒女都是一樣的,其實並沒有!
他給兩個兒子建房子,給錢給他們買房子,給他們買電腦,哪怕他們不缺不需要,也在她很需要的時候,不舍得也不願意給她買一台電腦。
多麽明顯的不同啊,可他自己不覺得,他覺得他對三個兒女是一樣的。
即使是村裏人,說起江爸,也是說:“最不重男輕女的人就是你爸了!”
“就你爸還重男輕女?這話說出來你都沒良心啊!”
“你自己看看,村裏有哪家能做到你爸這樣的。”
“你爸對你還不好啊?”
她沒說江爸對她不好,也沒說江爸不愛她,隻是對他來說,錢,和愛,是分開的。
他愛她,又沒那麽愛。
他愛她,隻是更愛兒子。
她唯一得到過的完整的愛和偏愛,是來自爺爺。
*
江家的稻田有十多畝,往年有江柏和江鬆這兩個壯小夥子在,很快就能收割完,今年少了兩個壯勞力,隻靠江爸江媽江檸和江爺爺,比以往多花了好幾天時間。
江爸心疼閨女,也想吃口好吃的,每天早上隻讓她割到八點多,就讓她回去了。
她回去也無法閑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這些事情都要做,隻是相對繁重的農活來說,稍稍輕鬆些罷了。
她也盡量在現有的食材中,翻著花樣給他們做好吃的。
紅燒肉燉土豆,水煮肉片,梅菜扣肉、梅幹菜燒缸豆,肉燜筍幹……
在這樣忙碌且繁重的農活中,江爸江媽他們每天唯一期待的事情,就是吃飯了,唯有吃飯的時候,他們才在疲憊之餘,感受到一點生活的美。
就連江媽,也對江檸幹了一個早上就被江爸趕回去洗衣做飯,而不是繼續留在田裏幹活這一點,有很多話說了。
雖然她還是嫌棄江檸眼裏沒活,衣服洗的不幹淨,家裏櫃子也不知道擦,牆角的灰都沒掃幹淨,地裏的菜也不知道去澆水。可去除了繁重的農活,江檸確實輕鬆了許多,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複習高一的課本。
收割並不是農忙的結束,而隻是開始,後續的打穀、犁田、整地、插秧,種晚稻……
等全部做完,暑假也快要結束了。
江檸也快要開學了。
江檸在平靜的等待開學,江媽卻急著讓江檸出去打工。
她沒事就在村裏打聽,誰誰在哪個廠上班,一個月能掙多少錢,能不能帶江檸一起去。
正好聽到大房的江月琴回來了,還給家裏帶回來五千塊錢,把家裏房子加蓋成樓房。
最近這段時間,村裏的大叔大嬸子們,談論的話題都是她,“他家的姑娘真是養的值了,給家裏建大樓房!”
“聽講她又帶回來五千塊錢呢!”
“同樣是人,你說人家就怎麽這麽會賺錢?”
“這才幾年?就賺回來一棟大樓房了!”
說是大樓房,實際上這個年代的樓房都建的十分樸素和簡陋。
可再怎麽樸素和簡陋,那也是樓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