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我在乾隆後宮躺平了(清穿) 作者:長庚啟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貴妃貴為貴妃,一年的年例有八百兩銀子,加上逢年過節和生辰的賞賜,以及乾隆私下裏的賞賜,一年少說也有兩千兩銀子的進項,算是不少了。
可雖然進的不少,但是她平常的花銷更多。
高貴妃不像富察皇後那樣節儉,雖然算不上奢靡,但是也是大手大腳慣了的。處在她這個位置,平時最重視的就是臉麵,凡是節慶日要送的節禮她無一不周到,這些都是要花銀子的。她生的又美,最喜歡給自己添置衣衫首飾了,自然花銷就更多了。宮裏的那些進項,怕是半年都撐不下去。
不過她娘家頗為富庶,每年都要宮裏娘家送不少銀子來宮裏補貼,所以她的生活過得很是寬裕。
但是現在乾隆陡然下了這麽一道聖旨,等於說把她的經濟來源一下子切斷了,高貴妃怎麽可能沒有意見?
這不聖旨一下,高貴妃就開始和自己的宮女素蘭抱怨了起來了。
“你說皇上這是幹嘛啊,好端端地下了這麽一道聖旨,要是這銀子真不能送進來,那我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
茹古涵今的韶景軒內,身穿一身深紅色繡薔薇錦緞的高貴妃正在屋子裏走來走去。不同於往常總是笑意盈盈的樣子,此時的高貴妃臉上半分笑容都不見,好看的秀眉更是都快擰到一塊去了。
“這不讓把宮裏的宮裏送出去也就算了,但是不準把外麵的東西帶進來這又是為了什麽?皇上總不能一棍子給打死吧!”
本來這些天園子裏鬧出了天花已經夠讓高貴妃鬧心的了,誰知道現在皇上又下了這麽一個旨意,更是讓她的心情不好到了極點。
高貴妃的大宮女素蘭不由地勸道:“想來皇上也是被這次偷盜宮裏寶物的奴才給氣到了吧,這才下了這麽個旨意。不過想來皇上也是一時氣頭上,等過段時間放送了些,自然也會像之前那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娘娘您就不要擔憂了。”
“但願如此吧,畢竟這宮裏的花銷這麽大,要是真是靠那點月例銀子,怕是十天都撐不住了,不靠娘家的支撐,這宮裏誰能過得下去?”高貴妃坐了下來,按了按鬢角,一副頭疼的樣子。
“那可未必了。”素蘭這時臉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笑道,“娘娘母家位高權重,家境殷實,自然有這個實力補貼娘娘,但是別的宮裏可就未必了。奴婢可是聽說了,這次被仗責的不少太監中,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後宮的主兒讓他們偷偷帶了一些沒有內務府印記的東西拿出宮變賣,來補貼日用呢?”
“哦?有哪幾個?”一聽到這個,高貴妃頭也不疼了,坐直了身子,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素蘭板著手指一一給高貴妃例數:“有純妃跟前的張茂、謙貴人身邊的小夏子、嫻妃身邊的孫龜年……”
聽到素蘭說的純妃和謙貴人,高貴妃並沒有怎麽意外。誰都知道這兩人都是漢女出身,家裏雖然不至於一貧如洗,但也就是一個普通的鄉下財主,每頓能吃上葷腥就不錯了,哪有那個銀子去支持宮裏的女兒?不讓她們去補貼娘家已經是良心了。
可是聽到嫻妃的名字後,高貴妃是真的驚訝了。
在她的印象中,嫻妃的家世雖然算不上位高權重,但是家裏當家的也不少,雖然不是什麽高官,但是四品五品的都有。這樣的人家,按理說每年都該給嫻妃送些銀錢進來的,怎麽現在嫻妃還淪落到變賣自己體己的地步?
高貴妃一臉的詫異,有些不信道:“你沒聽錯吧,就嫻妃這家世還需要變賣宮裏的東西去維持日常開銷嗎?她的娘家沒有補貼她嗎?”
素蘭咧開嘴笑道:“娘娘您這就不知道了,奴婢聽說這烏拉那拉氏家風一向嚴謹,除了日常節禮,甚少送東西進宮,日常也不見烏拉那拉氏家的女眷進宮給嫻妃請安,就像是怕被別人說是沾了裙帶關係似的。”
“哼,裝模作樣,這般不知變通,難怪嫻妃的阿瑪到現在還隻是四品。好歹也是滿洲大家烏拉那拉氏一族出來的,怎的還學了漢人腐儒的那套做派,真是丟了祖宗的臉。嫻妃自個也是,在這樣的家裏長大,難怪會養成這般古板的性子,不討皇上喜歡。”高貴妃聽了不由地冷哼一聲,臉上滿是不屑之色。
高貴妃向來不認為這裙帶關係有什麽不對。在高貴妃看來,這治理國家的大臣自然是自家人才是最牢靠的,就像她的阿瑪,正是因為她的進宮才對皇上更加的盡心盡力,不然不是自家人誰會真的盡力?
皇上看到她的麵子上提拔了她的阿瑪,她的阿瑪也因為她為皇上盡忠,這是雙贏的事,怎麽在有些人嘴裏就那麽不堪呢?真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高貴妃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憐憫:“嫻妃母家清高,不給嫻妃送銀子,可憐了嫻妃,為了維持日常的體麵不得已把自己的體己讓人帶出宮去換銀子,還被皇上給查出來了。以嫻妃那要強的性子,這幾個月怕是沒臉見人了。”
雖然是同情的話,但是聽著怎麽都有些幸災樂禍的意味在裏麵。
倒不是說高貴妃和嫻妃有什麽過節。雖然說高貴妃和嫻妃兩人平時算不得多親密,但是也算得相敬如賓。高貴妃之所以這個反應,到底是自己的心結罷了。
想當年,高貴妃進入潛邸伺候乾隆,雖然極得乾隆寵愛,但是到底礙於出身,熬了好幾年才被封為側福晉。但是嫻妃卻是先帝親賜的側福晉,一進府就和她平起平坐,這自然讓高貴妃心有不平。
不過這已經是幾年前的老黃曆了。現在高貴妃身為貴妃,嫻妃隻是妃位罷了,這寵愛就不必說了,這宮裏除了富察皇後誰還能壓她?相反嫻妃才一直不得皇上喜歡。而她的母家更是在皇上登基後不久就被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不再是包衣的身份。她的阿瑪更是皇上的心腹大臣,官拜一品。
無論那個方麵,高貴妃都碾壓嫻妃。高貴妃也早就沒把嫻妃放在眼裏,隻是有時想起那段往事,心裏多少有些不快,這話自然就刻薄了一點。
“罷了,不提嫻妃了,也是可憐人。”高貴妃搖了搖頭,不想讓以前的情緒主導現在的自己,又問道,“除了這幾個,婉貴人那裏沒出問題嗎?”
她記得這婉貴人也是漢女出身,家境也不富裕,沒道理純妃都出事了,她還安然無恙吧!
“倒還真沒婉貴人的人。”說到這裏,素蘭也挺疑惑的,“按道理說,婉貴人家世也不好,平時也沒個寵愛的,平日的賞賜什麽的也隻有貴人該有的份例,也不知道她怎麽撐下來的。”
“誰知道呢?也許她平日節儉吧,這份例夠用吧,別管她了。”高貴妃想了一會也想不出原因,就丟到腦後不管了。
這點高貴妃高貴妃倒是猜錯了。婉貴人平日的確節儉,但是哪怕位份低,不需要太多的交際,貴人的份例也怎麽夠使的,平時過的緊巴巴的,自然也是打過把自己的東西送出宮換錢的主意的。
但是婉貴人到底膽子小,一直隻是想想而已,卻不敢有任何行動。加上黃朵朵近園子後頗得乾隆的賞賜,且每次得了賞賜都要送一份給她這個同住的人,這讓她的手頭也鬆泛了一點,對銀錢也沒有太過迫切,才讓她逃過這一劫。
婉貴人拍著胸口,心有餘悸道:“幸好之前沒打這個主意,不然現在丟臉可丟大發了。”想到這裏,婉貴人越發感激黃朵朵對她的接濟了。
婉貴人的宮女芍藥也跟著連連點頭,臉色有些蒼白道:“可不是嗎?這要是被抓住了。可真是沒臉見人了。”
宮中生活不易,芍藥之前還勸婉貴人送些不打緊、沒印記的東西送出宮換些銀子、改善一下。現在出了這事也被嚇得不輕。
她家主兒比不得別人,本就不受寵,要是因為這事再惹了皇上的厭的話,怕是接下來幾個月都要難了。
“不過,這宮裏宮外傳遞之事也是平常,以前皇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也不知道皇上這次為何大發雷霆,重責了這些奴才,這可是傷了後宮這些娘娘、太妃們的臉麵了。”芍藥有些疑惑道。
“天威難測,誰知道皇上是什麽心思呢?別想了。”婉貴人搖了搖頭,神情有些萎靡,“芍藥你等會給我添個手爐吧,我手有些冷了。”
婉貴人搓了搓有些冰涼的手,覺著這天越發冷了。
“娘娘,您先捧著暖暖手,奴婢這就給您添手爐子。”聽婉貴人冷了,芍藥連忙倒了一杯茶,遞給婉貴人一邊忙去找手爐了,嘴裏還不停絮叨著。
“唉,也難怪娘娘會冷。原本定了選秀之後就回宮的,但是因為這天花鬧的,不僅選秀的日子推遲了不說,這都快近十月了,也沒個回宮的動靜,娘娘您冬日的衣服可沒帶幾件,這要是凍著您可怎麽是好,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回去……”
“想來,怕是要等二阿哥身子好,咱們才能回去呢!”婉貴人捧著茶喝了一口,然後歎了一口氣,神情有些懨懨的。
本來好好地來園子玩,結果出了這麽一檔子事,也是夠晦氣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沾了什麽不幹淨的東西了。
想到這裏,婉貴人有些坐不住了,起身去了書房,準備再抄兩本佛經去去晦氣——雖然說,這些天她抄的佛經已經有厚厚的一大遝了。
對於這次乾隆大發雷霆、懲處宮裏宮外私相傳遞的行為,後宮上下都有所猜測,總覺得皇上這次有些太過大動幹戈了,就連太妃們的臉麵都不給。
不過後宮不乏聰明之人,隱隱猜到皇上這麽如此動怒,許是不僅僅是後宮失竊的關係,可能還能園子裏前段時間流傳的天花有關。尤其是做賊心虛的嘉嬪,這些天更是焦慮地厲害。
“皇上到底丟了什麽要緊的東西,都查了好幾天了,有必要這麽大費周章嗎?”鏤月開雲裏,嘉嬪挺著圓滾滾的肚子,在屋子裏走來走去,一臉的煩躁。
“香冬,你說皇上猜到了什麽,所以這才借著庫房失竊的由頭查園子吧!”一想到乾隆會查到自己頭上,嘉嬪忍不住臉色一白,眼中滿是惶恐之色。
雖然香冬自己也慌,但是還是安撫道:“娘娘您想多了,皇上隻是在查那偷了寶物的賊罷了,怎麽會是查咱們了?奴婢可是聽說最近查到了不少夾帶出宮的奴才,都送進了慎刑司。皇上這麽大費周章地,想來也借著這次事好好地整肅一下宮裏的風氣吧!娘娘您安心就是了。”這是讓嘉嬪安心,也同樣是想讓自己安心。
宋子也連忙道:“是啊,娘娘放心好了,奴才行事周密,就算皇上真的懷疑這天花不是偶然是人為,那也不會查到咱們頭上的。”
聽小宋子這麽說,嘉嬪反而不放心了,一臉緊張地看著他:“你之前去找天花痘痂沒露什麽馬腳吧!可有被人發現什麽端倪?”
“這……”小宋自遲疑了一下,但是看著嘉嬪凜冽的神色,不由地心中一抖,堅決地搖了搖頭。
“娘娘放心,奴才絕對沒有露出什麽馬腳。奴才隻在京中打探過一次天花痘痂,而且都是做了偽裝的,保證奴才現在就是站在麵前讓他們認也認不出來的。之後奴才就花了銀子找人去外地打聽去了,也沒讓人看見奴才樣子,且那人已經拿了銀子遠走高飛了,根本就不在京城,想找都找不到。
而且先前敬事房的盤查奴才也去了,無非就是問奴才什麽時候出的園子、出去了多久、出去是做什麽、有何憑證這類極普通的問題,天花痘痂的事壓根就沒問,想來就是查夾帶的事,想要看咱們這些做奴才的出宮是不是為了銷贓。”
越說越安心,小宋子自信地笑道:“娘娘您就放心了,肯定不會查到娘娘這裏的,要是皇上真的懷疑娘娘的話,那奴才現在就應該在慎刑司,而不是在娘娘這裏了。”
想到這裏,小宋子不得不慶幸自己每次出宮都是找了由頭的,不然還真不容易脫身。
“這倒也是。”嘉嬪想了想,覺得這話有理。
的確,要是皇上真的懷疑自己了,那小宋子現在就不該在這裏了,而是在慎刑司了。
隻是這事一天不落下,嘉嬪的心一天不安。現在嘉嬪隻盼著皇上能早點查出庫房失竊一事,她們能盡快回宮。
作者有話說:
1,這個旨意在曆史上是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初七日頒發的上諭,原文是:諸太妃所有一切,俱係聖祖皇帝所賜,諸母妃所有,亦是世宗皇帝所賜。即今皇後所有,是朕所賜。各守分例,撙節用度,不可將宮中所有移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許向內傳送,致涉小氣。嗣後,本家除來往請安問好之外,一概不許妄行。……應出宮女子,既已出宮,即係外人,不許進宮請安,其本宮首領太監與伊等傳信亦屬不可!
第117章 查到了
回宮, 暫時是回不了宮了。
自確定了永璉會染上天花一事是人為不是天災之後,乾隆已然震怒, 而且查也那麽多天也沒查出個名堂來, 更是讓乾隆心中憋悶不已。此時乾隆心裏憋著一團火氣,別說這個時候回宮了,就現在這個架勢, 大有不把凶手查出來誓不罷休的架勢。
勤政殿的西暖閣中,乾隆翻著吳書來呈上來的審問結果, 越看是越心煩, 最後把手中的冊子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摔, 怒道。
“這就是你這幾天問出的東西?三天了,你就人數由原來的四十八人減少的二十七人?懷疑的人更是一個都沒有。吳書來,你這個敬事房總管是不是不想當了!”
見乾隆發怒,吳書來嚇得當即“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大喊“皇上恕罪”,李玉雖然想勸兩句,但是也知道皇上正在氣頭上, 哪裏敢勸, 隻低頭, 眼觀鼻鼻觀心的, 隻能裝作沒看見。
“皇上,真的不是奴才不盡心啊, 這上麵的人奴才真的都細細審問過了,真的沒發現什麽可疑之處。奴才想, 這太監會不會是哪個王府上的奴才, 畢竟, 也不是隻有園子裏才有太監。”吳書來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解釋道, 任由頭上的汗躺下來也不敢去擦。
吳書來心裏也委屈地很,目前掌握的線索太少了,隻知道這個疑似太監的人在六月十五到六月二十這期間去醫館打聽天花痘痂,旁的一概不知。
他們這些天也著重審問了這幾天出過園子的太監,排除了二十來個人後,剩下的人中也著實看不出什麽問題,這讓李玉不得不懷疑,這人壓根就不是園子裏出來的。
聽吳書來這麽說,乾隆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思維之前一直在園子裏打轉,似乎對別的地方有些忽略了,不由地表情一滯,隨即惱羞成怒起來。
“你這個狗奴才,既然你早想到這裏為什麽不提醒朕?朕再給你兩天時間,要是再查不到這人,你就不要來見朕了。”
說著就要操起手邊的茶杯砸過去,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茶杯太燙了,乾隆一個沒拿穩,茶杯翻了過來,滾燙的茶水流了出來,不僅燙到了乾隆的手,還把麵前的審問冊子給打濕了。
“皇上!”李玉大驚失色,連忙跑過去想要給乾隆擦拭,嘴裏也連忙招呼著其他小太監打冷水和燙傷藥來。
見乾隆燙了手,吳書來也急,但是他現在跪著,皇上不讓起他哪裏敢起來,隻能一邊喊著“皇上保重龍體”的話,一邊磕頭。
乾隆看著被茶水暈染地字跡有些開的冊子,微微皺了皺眉,剛想把冊子扔給吳書來讓他再謄寫一份送來,突然看過茶水打濕的地方記錄的口供,不由地一愣,揮開李玉就拿起冊子看了起來。
越看乾隆的眉頭皺地越緊,放下冊子,乾隆戳了戳冊子,疑惑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凝重:“這是怎麽一回事?出宮辦理喪事?誰死了?”
吳書來一愣,隨即意識到乾隆說的應該是嘉嬪宮裏的奴才,忙道:“回皇上,是嘉嬪宮裏的一個小太監,叫小東子,之前因為得了風寒被嘉嬪給挪出了園子,後來病情加重,風寒成了傷寒,很快就病死了。這個小宋子出園子是為了給他料理喪事的。”
“病死的?”乾隆的眉頭皺地更緊了,隱隱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風寒為什麽非要挪出宮去?可有他的脈案在?按理說宮中有奴才暴斃,是要敬事房是查驗之後再料理的,為什麽敬事房沒有出麵,反而要嘉嬪宮裏的太監去料理?”
越說到後麵,乾隆的語氣也越發的嚴厲,隱隱又有發火的趨勢,吳書來心裏一跳,連忙道。
“皇上明鑒,把這個太監挪出宮去是嘉嬪自己的意思。自嘉嬪娘娘懷有身孕後,諸多忌諱,許是嘉嬪娘娘擔心自己被染上風寒才把這小太監挪出園子的,所以自然也沒有脈案。
至於這人死了敬事房沒有出麵料理是奴才的失職,隻是當時園子裏出了天花,敬事房一時抽不開人手,就……”吳書來吞吞吐吐道,神色有些為難。
聽吳書來這麽說,乾隆不由地皺了皺眉,這才想起來當時正是永璉剛染上天花的時候,此外還有好幾個太監宮女也都染上了天花,園子裏亂成一鍋粥了,敬事房自然沒空去管一個小太監的死活了。
又想到嘉嬪自有孕之後那如同驚弓之鳥的樣子,乾隆也不意外她會幹出這種把生病的奴才趕出園子的事了。
雖然是這麽想的,但是乾隆還是隱隱覺得哪裏不對勁。
乾隆盯著那被暈染開來的字跡,眼睛慢慢地眯了起來,手指慢慢地劃過上麵的字,喃喃道:“風寒……嗎?”
李玉和吳書來看乾隆這個樣子,都有些奇怪,但是也不敢問,隻能靜靜地呆在原處,等著乾隆發話。
很快,乾隆的神色恢複清明的,但是臉上的表情更冷了。
隻見乾隆點了點冊子,低沉的聲音帶著壓不住的冷意:“吳書來,這兩天你把手上的事全都停了,去查這個小宋子和這個死了的小太監,尤其是這個死了的小太監,讓仵作好好去驗驗,明白嗎?”
吳書來和李玉都不是蠢人,不然也做不到總管太監這個位置。聽乾隆這麽一說瞬間就明白了這話裏的意思,不由地心中一震。
皇上……這是在懷疑嘉嬪嗎?
兩人眼中都有些驚疑,但是誰也沒有把心中的懷疑說出口。
吳書來暗暗地吸了一口氣,躬身道:“奴才明白。”
既然有了方向,那麽查起來就快了。
可雖然進的不少,但是她平常的花銷更多。
高貴妃不像富察皇後那樣節儉,雖然算不上奢靡,但是也是大手大腳慣了的。處在她這個位置,平時最重視的就是臉麵,凡是節慶日要送的節禮她無一不周到,這些都是要花銀子的。她生的又美,最喜歡給自己添置衣衫首飾了,自然花銷就更多了。宮裏的那些進項,怕是半年都撐不下去。
不過她娘家頗為富庶,每年都要宮裏娘家送不少銀子來宮裏補貼,所以她的生活過得很是寬裕。
但是現在乾隆陡然下了這麽一道聖旨,等於說把她的經濟來源一下子切斷了,高貴妃怎麽可能沒有意見?
這不聖旨一下,高貴妃就開始和自己的宮女素蘭抱怨了起來了。
“你說皇上這是幹嘛啊,好端端地下了這麽一道聖旨,要是這銀子真不能送進來,那我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
茹古涵今的韶景軒內,身穿一身深紅色繡薔薇錦緞的高貴妃正在屋子裏走來走去。不同於往常總是笑意盈盈的樣子,此時的高貴妃臉上半分笑容都不見,好看的秀眉更是都快擰到一塊去了。
“這不讓把宮裏的宮裏送出去也就算了,但是不準把外麵的東西帶進來這又是為了什麽?皇上總不能一棍子給打死吧!”
本來這些天園子裏鬧出了天花已經夠讓高貴妃鬧心的了,誰知道現在皇上又下了這麽一個旨意,更是讓她的心情不好到了極點。
高貴妃的大宮女素蘭不由地勸道:“想來皇上也是被這次偷盜宮裏寶物的奴才給氣到了吧,這才下了這麽個旨意。不過想來皇上也是一時氣頭上,等過段時間放送了些,自然也會像之前那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娘娘您就不要擔憂了。”
“但願如此吧,畢竟這宮裏的花銷這麽大,要是真是靠那點月例銀子,怕是十天都撐不住了,不靠娘家的支撐,這宮裏誰能過得下去?”高貴妃坐了下來,按了按鬢角,一副頭疼的樣子。
“那可未必了。”素蘭這時臉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笑道,“娘娘母家位高權重,家境殷實,自然有這個實力補貼娘娘,但是別的宮裏可就未必了。奴婢可是聽說了,這次被仗責的不少太監中,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後宮的主兒讓他們偷偷帶了一些沒有內務府印記的東西拿出宮變賣,來補貼日用呢?”
“哦?有哪幾個?”一聽到這個,高貴妃頭也不疼了,坐直了身子,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素蘭板著手指一一給高貴妃例數:“有純妃跟前的張茂、謙貴人身邊的小夏子、嫻妃身邊的孫龜年……”
聽到素蘭說的純妃和謙貴人,高貴妃並沒有怎麽意外。誰都知道這兩人都是漢女出身,家裏雖然不至於一貧如洗,但也就是一個普通的鄉下財主,每頓能吃上葷腥就不錯了,哪有那個銀子去支持宮裏的女兒?不讓她們去補貼娘家已經是良心了。
可是聽到嫻妃的名字後,高貴妃是真的驚訝了。
在她的印象中,嫻妃的家世雖然算不上位高權重,但是家裏當家的也不少,雖然不是什麽高官,但是四品五品的都有。這樣的人家,按理說每年都該給嫻妃送些銀錢進來的,怎麽現在嫻妃還淪落到變賣自己體己的地步?
高貴妃一臉的詫異,有些不信道:“你沒聽錯吧,就嫻妃這家世還需要變賣宮裏的東西去維持日常開銷嗎?她的娘家沒有補貼她嗎?”
素蘭咧開嘴笑道:“娘娘您這就不知道了,奴婢聽說這烏拉那拉氏家風一向嚴謹,除了日常節禮,甚少送東西進宮,日常也不見烏拉那拉氏家的女眷進宮給嫻妃請安,就像是怕被別人說是沾了裙帶關係似的。”
“哼,裝模作樣,這般不知變通,難怪嫻妃的阿瑪到現在還隻是四品。好歹也是滿洲大家烏拉那拉氏一族出來的,怎的還學了漢人腐儒的那套做派,真是丟了祖宗的臉。嫻妃自個也是,在這樣的家裏長大,難怪會養成這般古板的性子,不討皇上喜歡。”高貴妃聽了不由地冷哼一聲,臉上滿是不屑之色。
高貴妃向來不認為這裙帶關係有什麽不對。在高貴妃看來,這治理國家的大臣自然是自家人才是最牢靠的,就像她的阿瑪,正是因為她的進宮才對皇上更加的盡心盡力,不然不是自家人誰會真的盡力?
皇上看到她的麵子上提拔了她的阿瑪,她的阿瑪也因為她為皇上盡忠,這是雙贏的事,怎麽在有些人嘴裏就那麽不堪呢?真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高貴妃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憐憫:“嫻妃母家清高,不給嫻妃送銀子,可憐了嫻妃,為了維持日常的體麵不得已把自己的體己讓人帶出宮去換銀子,還被皇上給查出來了。以嫻妃那要強的性子,這幾個月怕是沒臉見人了。”
雖然是同情的話,但是聽著怎麽都有些幸災樂禍的意味在裏麵。
倒不是說高貴妃和嫻妃有什麽過節。雖然說高貴妃和嫻妃兩人平時算不得多親密,但是也算得相敬如賓。高貴妃之所以這個反應,到底是自己的心結罷了。
想當年,高貴妃進入潛邸伺候乾隆,雖然極得乾隆寵愛,但是到底礙於出身,熬了好幾年才被封為側福晉。但是嫻妃卻是先帝親賜的側福晉,一進府就和她平起平坐,這自然讓高貴妃心有不平。
不過這已經是幾年前的老黃曆了。現在高貴妃身為貴妃,嫻妃隻是妃位罷了,這寵愛就不必說了,這宮裏除了富察皇後誰還能壓她?相反嫻妃才一直不得皇上喜歡。而她的母家更是在皇上登基後不久就被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不再是包衣的身份。她的阿瑪更是皇上的心腹大臣,官拜一品。
無論那個方麵,高貴妃都碾壓嫻妃。高貴妃也早就沒把嫻妃放在眼裏,隻是有時想起那段往事,心裏多少有些不快,這話自然就刻薄了一點。
“罷了,不提嫻妃了,也是可憐人。”高貴妃搖了搖頭,不想讓以前的情緒主導現在的自己,又問道,“除了這幾個,婉貴人那裏沒出問題嗎?”
她記得這婉貴人也是漢女出身,家境也不富裕,沒道理純妃都出事了,她還安然無恙吧!
“倒還真沒婉貴人的人。”說到這裏,素蘭也挺疑惑的,“按道理說,婉貴人家世也不好,平時也沒個寵愛的,平日的賞賜什麽的也隻有貴人該有的份例,也不知道她怎麽撐下來的。”
“誰知道呢?也許她平日節儉吧,這份例夠用吧,別管她了。”高貴妃想了一會也想不出原因,就丟到腦後不管了。
這點高貴妃高貴妃倒是猜錯了。婉貴人平日的確節儉,但是哪怕位份低,不需要太多的交際,貴人的份例也怎麽夠使的,平時過的緊巴巴的,自然也是打過把自己的東西送出宮換錢的主意的。
但是婉貴人到底膽子小,一直隻是想想而已,卻不敢有任何行動。加上黃朵朵近園子後頗得乾隆的賞賜,且每次得了賞賜都要送一份給她這個同住的人,這讓她的手頭也鬆泛了一點,對銀錢也沒有太過迫切,才讓她逃過這一劫。
婉貴人拍著胸口,心有餘悸道:“幸好之前沒打這個主意,不然現在丟臉可丟大發了。”想到這裏,婉貴人越發感激黃朵朵對她的接濟了。
婉貴人的宮女芍藥也跟著連連點頭,臉色有些蒼白道:“可不是嗎?這要是被抓住了。可真是沒臉見人了。”
宮中生活不易,芍藥之前還勸婉貴人送些不打緊、沒印記的東西送出宮換些銀子、改善一下。現在出了這事也被嚇得不輕。
她家主兒比不得別人,本就不受寵,要是因為這事再惹了皇上的厭的話,怕是接下來幾個月都要難了。
“不過,這宮裏宮外傳遞之事也是平常,以前皇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也不知道皇上這次為何大發雷霆,重責了這些奴才,這可是傷了後宮這些娘娘、太妃們的臉麵了。”芍藥有些疑惑道。
“天威難測,誰知道皇上是什麽心思呢?別想了。”婉貴人搖了搖頭,神情有些萎靡,“芍藥你等會給我添個手爐吧,我手有些冷了。”
婉貴人搓了搓有些冰涼的手,覺著這天越發冷了。
“娘娘,您先捧著暖暖手,奴婢這就給您添手爐子。”聽婉貴人冷了,芍藥連忙倒了一杯茶,遞給婉貴人一邊忙去找手爐了,嘴裏還不停絮叨著。
“唉,也難怪娘娘會冷。原本定了選秀之後就回宮的,但是因為這天花鬧的,不僅選秀的日子推遲了不說,這都快近十月了,也沒個回宮的動靜,娘娘您冬日的衣服可沒帶幾件,這要是凍著您可怎麽是好,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回去……”
“想來,怕是要等二阿哥身子好,咱們才能回去呢!”婉貴人捧著茶喝了一口,然後歎了一口氣,神情有些懨懨的。
本來好好地來園子玩,結果出了這麽一檔子事,也是夠晦氣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沾了什麽不幹淨的東西了。
想到這裏,婉貴人有些坐不住了,起身去了書房,準備再抄兩本佛經去去晦氣——雖然說,這些天她抄的佛經已經有厚厚的一大遝了。
對於這次乾隆大發雷霆、懲處宮裏宮外私相傳遞的行為,後宮上下都有所猜測,總覺得皇上這次有些太過大動幹戈了,就連太妃們的臉麵都不給。
不過後宮不乏聰明之人,隱隱猜到皇上這麽如此動怒,許是不僅僅是後宮失竊的關係,可能還能園子裏前段時間流傳的天花有關。尤其是做賊心虛的嘉嬪,這些天更是焦慮地厲害。
“皇上到底丟了什麽要緊的東西,都查了好幾天了,有必要這麽大費周章嗎?”鏤月開雲裏,嘉嬪挺著圓滾滾的肚子,在屋子裏走來走去,一臉的煩躁。
“香冬,你說皇上猜到了什麽,所以這才借著庫房失竊的由頭查園子吧!”一想到乾隆會查到自己頭上,嘉嬪忍不住臉色一白,眼中滿是惶恐之色。
雖然香冬自己也慌,但是還是安撫道:“娘娘您想多了,皇上隻是在查那偷了寶物的賊罷了,怎麽會是查咱們了?奴婢可是聽說最近查到了不少夾帶出宮的奴才,都送進了慎刑司。皇上這麽大費周章地,想來也借著這次事好好地整肅一下宮裏的風氣吧!娘娘您安心就是了。”這是讓嘉嬪安心,也同樣是想讓自己安心。
宋子也連忙道:“是啊,娘娘放心好了,奴才行事周密,就算皇上真的懷疑這天花不是偶然是人為,那也不會查到咱們頭上的。”
聽小宋子這麽說,嘉嬪反而不放心了,一臉緊張地看著他:“你之前去找天花痘痂沒露什麽馬腳吧!可有被人發現什麽端倪?”
“這……”小宋自遲疑了一下,但是看著嘉嬪凜冽的神色,不由地心中一抖,堅決地搖了搖頭。
“娘娘放心,奴才絕對沒有露出什麽馬腳。奴才隻在京中打探過一次天花痘痂,而且都是做了偽裝的,保證奴才現在就是站在麵前讓他們認也認不出來的。之後奴才就花了銀子找人去外地打聽去了,也沒讓人看見奴才樣子,且那人已經拿了銀子遠走高飛了,根本就不在京城,想找都找不到。
而且先前敬事房的盤查奴才也去了,無非就是問奴才什麽時候出的園子、出去了多久、出去是做什麽、有何憑證這類極普通的問題,天花痘痂的事壓根就沒問,想來就是查夾帶的事,想要看咱們這些做奴才的出宮是不是為了銷贓。”
越說越安心,小宋子自信地笑道:“娘娘您就放心了,肯定不會查到娘娘這裏的,要是皇上真的懷疑娘娘的話,那奴才現在就應該在慎刑司,而不是在娘娘這裏了。”
想到這裏,小宋子不得不慶幸自己每次出宮都是找了由頭的,不然還真不容易脫身。
“這倒也是。”嘉嬪想了想,覺得這話有理。
的確,要是皇上真的懷疑自己了,那小宋子現在就不該在這裏了,而是在慎刑司了。
隻是這事一天不落下,嘉嬪的心一天不安。現在嘉嬪隻盼著皇上能早點查出庫房失竊一事,她們能盡快回宮。
作者有話說:
1,這個旨意在曆史上是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初七日頒發的上諭,原文是:諸太妃所有一切,俱係聖祖皇帝所賜,諸母妃所有,亦是世宗皇帝所賜。即今皇後所有,是朕所賜。各守分例,撙節用度,不可將宮中所有移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許向內傳送,致涉小氣。嗣後,本家除來往請安問好之外,一概不許妄行。……應出宮女子,既已出宮,即係外人,不許進宮請安,其本宮首領太監與伊等傳信亦屬不可!
第117章 查到了
回宮, 暫時是回不了宮了。
自確定了永璉會染上天花一事是人為不是天災之後,乾隆已然震怒, 而且查也那麽多天也沒查出個名堂來, 更是讓乾隆心中憋悶不已。此時乾隆心裏憋著一團火氣,別說這個時候回宮了,就現在這個架勢, 大有不把凶手查出來誓不罷休的架勢。
勤政殿的西暖閣中,乾隆翻著吳書來呈上來的審問結果, 越看是越心煩, 最後把手中的冊子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摔, 怒道。
“這就是你這幾天問出的東西?三天了,你就人數由原來的四十八人減少的二十七人?懷疑的人更是一個都沒有。吳書來,你這個敬事房總管是不是不想當了!”
見乾隆發怒,吳書來嚇得當即“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大喊“皇上恕罪”,李玉雖然想勸兩句,但是也知道皇上正在氣頭上, 哪裏敢勸, 隻低頭, 眼觀鼻鼻觀心的, 隻能裝作沒看見。
“皇上,真的不是奴才不盡心啊, 這上麵的人奴才真的都細細審問過了,真的沒發現什麽可疑之處。奴才想, 這太監會不會是哪個王府上的奴才, 畢竟, 也不是隻有園子裏才有太監。”吳書來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解釋道, 任由頭上的汗躺下來也不敢去擦。
吳書來心裏也委屈地很,目前掌握的線索太少了,隻知道這個疑似太監的人在六月十五到六月二十這期間去醫館打聽天花痘痂,旁的一概不知。
他們這些天也著重審問了這幾天出過園子的太監,排除了二十來個人後,剩下的人中也著實看不出什麽問題,這讓李玉不得不懷疑,這人壓根就不是園子裏出來的。
聽吳書來這麽說,乾隆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思維之前一直在園子裏打轉,似乎對別的地方有些忽略了,不由地表情一滯,隨即惱羞成怒起來。
“你這個狗奴才,既然你早想到這裏為什麽不提醒朕?朕再給你兩天時間,要是再查不到這人,你就不要來見朕了。”
說著就要操起手邊的茶杯砸過去,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茶杯太燙了,乾隆一個沒拿穩,茶杯翻了過來,滾燙的茶水流了出來,不僅燙到了乾隆的手,還把麵前的審問冊子給打濕了。
“皇上!”李玉大驚失色,連忙跑過去想要給乾隆擦拭,嘴裏也連忙招呼著其他小太監打冷水和燙傷藥來。
見乾隆燙了手,吳書來也急,但是他現在跪著,皇上不讓起他哪裏敢起來,隻能一邊喊著“皇上保重龍體”的話,一邊磕頭。
乾隆看著被茶水暈染地字跡有些開的冊子,微微皺了皺眉,剛想把冊子扔給吳書來讓他再謄寫一份送來,突然看過茶水打濕的地方記錄的口供,不由地一愣,揮開李玉就拿起冊子看了起來。
越看乾隆的眉頭皺地越緊,放下冊子,乾隆戳了戳冊子,疑惑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凝重:“這是怎麽一回事?出宮辦理喪事?誰死了?”
吳書來一愣,隨即意識到乾隆說的應該是嘉嬪宮裏的奴才,忙道:“回皇上,是嘉嬪宮裏的一個小太監,叫小東子,之前因為得了風寒被嘉嬪給挪出了園子,後來病情加重,風寒成了傷寒,很快就病死了。這個小宋子出園子是為了給他料理喪事的。”
“病死的?”乾隆的眉頭皺地更緊了,隱隱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風寒為什麽非要挪出宮去?可有他的脈案在?按理說宮中有奴才暴斃,是要敬事房是查驗之後再料理的,為什麽敬事房沒有出麵,反而要嘉嬪宮裏的太監去料理?”
越說到後麵,乾隆的語氣也越發的嚴厲,隱隱又有發火的趨勢,吳書來心裏一跳,連忙道。
“皇上明鑒,把這個太監挪出宮去是嘉嬪自己的意思。自嘉嬪娘娘懷有身孕後,諸多忌諱,許是嘉嬪娘娘擔心自己被染上風寒才把這小太監挪出園子的,所以自然也沒有脈案。
至於這人死了敬事房沒有出麵料理是奴才的失職,隻是當時園子裏出了天花,敬事房一時抽不開人手,就……”吳書來吞吞吐吐道,神色有些為難。
聽吳書來這麽說,乾隆不由地皺了皺眉,這才想起來當時正是永璉剛染上天花的時候,此外還有好幾個太監宮女也都染上了天花,園子裏亂成一鍋粥了,敬事房自然沒空去管一個小太監的死活了。
又想到嘉嬪自有孕之後那如同驚弓之鳥的樣子,乾隆也不意外她會幹出這種把生病的奴才趕出園子的事了。
雖然是這麽想的,但是乾隆還是隱隱覺得哪裏不對勁。
乾隆盯著那被暈染開來的字跡,眼睛慢慢地眯了起來,手指慢慢地劃過上麵的字,喃喃道:“風寒……嗎?”
李玉和吳書來看乾隆這個樣子,都有些奇怪,但是也不敢問,隻能靜靜地呆在原處,等著乾隆發話。
很快,乾隆的神色恢複清明的,但是臉上的表情更冷了。
隻見乾隆點了點冊子,低沉的聲音帶著壓不住的冷意:“吳書來,這兩天你把手上的事全都停了,去查這個小宋子和這個死了的小太監,尤其是這個死了的小太監,讓仵作好好去驗驗,明白嗎?”
吳書來和李玉都不是蠢人,不然也做不到總管太監這個位置。聽乾隆這麽一說瞬間就明白了這話裏的意思,不由地心中一震。
皇上……這是在懷疑嘉嬪嗎?
兩人眼中都有些驚疑,但是誰也沒有把心中的懷疑說出口。
吳書來暗暗地吸了一口氣,躬身道:“奴才明白。”
既然有了方向,那麽查起來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