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裏已經都洗幹淨,直接倒上半鍋水,今天家裏人多,然後把剛剛的肉還有骨頭都放進去,蔥段薑也是扔進去,料酒。
“就這麽燉就行,一直到鍋裏的肉燉熟燉爛,湯燉開。”
趙大娘看著還笑著點頭,“你別說,是挺簡單的,都不用炒。”她又從另外一個小鍋裏端出來麵盆。
“一起來就和的麵,要吃自家做的饅頭,這麵也發了,我給揉上一些,順便做個餅。”
羊肉湯就配餅吃,“正巧想學著做個酥餅呢,小溪,你教教我。”
徐小溪點點頭,“大爺,把這個小鍋給燒上。”
一般家裏這種地鍋的廚房裏是放著兩個鍋的,一個是用來專門燒湯熱饅頭的大鍋,一個是平時炒菜的小鍋,灶底自然是連著的,所以燒火的人能自己一下子管兩個灶。
徐剛大爺是讓幹啥就幹啥,這邊抓著一把柴火就把火給燒上。
酥餅最關鍵的是油酥,鍋熱燒油,一個碗裏放上麵粉,在放一些鹽,一勺熱油澆在麵上,用筷子快速攪拌均勻。
趙大娘還沒這麽做過,她烙的餅就是擀平,然後中間放上油鹽味精,再撒上蔥花,其他的就沒了,“其他的還咋做,你跟我說,不用你動手。”
徐小溪習慣性自己做,也快,這會隻能繼續說。
“就把這劑子跟平常一樣擀平擀圓,再把油酥鋪在上麵,然後把這個餅沿著這個中間切成一個個的小扇形,然後在折疊的壓上,最後封口,再擀開,然後放鍋裏油煎就行了。”
趙大娘聽她這麽說,本來要下刀切餅的時候手頓住了。
“啥是扇形?”
徐小溪隻能上手在餅上比劃了一下,“就這麽切。”
趙大娘這才明白下來,“是小三角形。”她這就知道了。
李青跟徐剛大爺在旁邊都哈哈笑了起來。
“還是我們小溪有文化,這以後要是不讀書,學做飯都不會。”徐剛大爺這邊小鍋裏的火先撤了,一會烙餅的時候再燒。
趙大娘手下切好,然後按照小溪交的都疊好之後封號口再來擀,聽他說的話,很是認同,反正她覺得能考上大學的腦袋瓜都聰明,肯定幹啥都能成。
“那是,你以為誰都能幹好大廚師的。”
徐小溪哭笑不得,上了年紀的長輩都是認為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苦,再讓自己重新來一次,肯定會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也不用麵朝黃土背朝天。
這邊一個餅擀好,李青來掌勺,開始烙餅,趙大娘接著擀,第一個知道以後後麵的做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徐常亮開著自家的車也買菜回來了,他直接提著進了堂屋放在桌子上,看三個孩子在看電視,也沒說話,就又來了廚房,到門口就聞見了香味。
“現在過年人多起來,買菜的人也多。”說完又瞅了一眼,“還烙的餅嗎?真香。”
李青手下拿著鏟子,然後翻餅,“小溪教的,咱媽給擀的,看起來就香,以後咱們都這麽做。”
徐常亮看看徐小溪想起來個事情,剛剛回來的路上碰見徐二叔了,就他自己站在路邊,都是三五一群的站在一起揣著手嘮嗑呢,徐家村都知道他是啥人,也沒人願意跟他站在一起說個場麵話,自己騎著車就直接過去了。
“行,這餅多烙點,我這都餓了,最低能吃倆。”
趙大娘聽見他這話,看看手裏的餅,想著今天的人可都是能吃的,“那今天就不蒸饅頭了,都烙成餅,明天再發麵蒸。”
徐常亮點頭,“行,明個再說。”
一直到餅都烙好,燉羊肉的湯才好,羊肉湯燉的奶白還濃稠,一般是好羊肉才會燉的出來的,如果外麵的羊肉湯隻白不濃稠,一般就是勾芡出來的,像這樣自家燉的沒放任何東西的才最香。
“下一步咋辦?”
李青拿著勺子問徐小溪。
徐小溪接過來一個洗幹淨的盆子,“把這一整塊羊肉給撈出來,然後撕碎,小白菜跟細粉直接下鍋,調味就可以了。”
李青聽著手下就動起來。
趙大娘把切好的一筐脆鮮的小白菜放到鍋裏,再拿過來一把自家做出來紅薯細粉放進鍋裏。
徐小溪來調味,然後蓋上鍋蓋繼續燉煮。
李青還戴著個手套撕肉,肉已經完全燉爛了,撕起來也快。
“這會放到碗裏再澆湯也行,或者是全部都放到鍋裏,再盛也可以。”徐小溪站在一旁。
趙大娘把餅都切成了一塊塊的,然後又洗碗洗筷子的。
“直接放到碗裏,誰再喝再放。”徐剛大爺還坐在小馬紮上燒火,但看著盆裏的肉,這頓飯要不是小溪來,肯定做的沒這麽好。
李青也點頭,把撕好的肉每個碗裏放上一把。
鍋裏的湯菜跟細粉都煮好了,最後倒上香油,胡椒粉也多倒一些,這個能提羊肉的味道。
趙大娘每個碗裏都給盛好。
徐常亮兩隻手端了兩碗到堂屋裏。
“仨孩子,快洗手吃飯了。”
徐淮徐池徐年都趕緊就站了起來,忙著到廚房裏幫忙端飯。
徐年比徐池大,比徐淮小,三個人也能玩到一塊去。
徐常亮又把買回來的菜都打開,連帶著袋子套到盤子裏,這樣也方便,買了六個菜,兩個涼菜,四個熱菜。
一個長飯桌,大家都能坐得下。
徐常亮剛剛就饞這個餅,立刻就拿過來一塊先咬了一塊,又酥又脆的能掉渣,吃著可香,再捧著碗慢慢的喝了一口羊肉湯,香,胡椒味提鮮,再撈出來一筷子細粉跟白菜,更鮮亮,真好吃,特別的是這個胡椒是點睛之筆了。
“好喝好喝,比我們在外麵時候吃人家賣的都香。”湯很濃鬱,配著餅吃確實是完美。
徐剛大爺也是,他也不怕燙,這麽一會小半碗就下肚了,餅也是吃了好幾塊,這喝著,渾身暖和和的,袖子都捋了起來。
“以後咱家的羊湯都這麽燉。”
李青也是,她喜歡吃辣的,還放了自家做的辣椒油,也是自己家種的辣椒,打成的麵,然後油澆上去做的,又辣又香,放了一勺到羊湯裏,香的下飯,餅解辣,好吃,她想著也能喝兩大碗。
趙大娘喝著湯都不想吃買的菜了,她覺得這個比那個地鍋燉雞還香。
徐年年捧著碗埋頭喝,今天真高興,又能吃到這個姑姑做的飯,她能再喝一碗。
“小溪,你這個手藝,店裏肯定都不夠賣的吧。”徐常亮之前還覺得在縣裏開個飯店,而且就她一個人,這賺錢得有難度,做餐飲很累的。
徐小溪笑著嗯了聲,“還行,能夠養活我們一家三口的。”
徐常亮知道她謙虛,“那就好,這就是一技之長,甭管幹啥,能靠自己的手藝吃上飯,就是厲害。”
他現在覺得他媽說的那個地鍋燉雞一點都不誇張,今天這一頓就漲見識了,她還能去自己一個人接大席,那是真的厲害。
一頓飯吃完,鍋裏的湯是一點都沒剩下,餅做的多,倒是剩下的大概有一張左右,這吃的也不少了。
徐剛大爺喝了三碗,餅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吃完飯休息了半個小時才把灶裏燒的幾個紅薯扒拉出來,外麵用玉米葉子包了一下。
“你們三個吃不吃烤紅薯?”
徐年剛剛吃完飯是很飽,但這會看到烤紅薯還能吃,過去都拿了過來,三個人蹲在門口就又剝著吃完了。
這烤的是白紅薯跟紅心的紅薯都有,正兒八經的火裏烤出來的,也不是碳,烤的雖然沒那種特意種的用來烤著吃的煙薯好,但就是好吃,不是烤箱烤出來的那種味道。
徐小溪也沒多待,又嘮了一會嗑,差不多兩點多,就準備要回去了。
趙大娘把給徐小溪準備的細粉裝了一大袋子,袋子的大小跟那種化肥袋子一樣,還有一大塑料袋子的玉米花,村裏有人來炸玉米花,她特意在家裏挑選的玉米粒,粒粒飽滿。
“這都帶上,在家裏沒事就吃,徐剛,你給小溪再裝一袋子紅薯。”她這邊說著又把兩袋子往車上給徐小溪裝,雖說是兩袋子,但細粉跟玉米花都是輕的,隨便一提就能提動。
徐剛正撿著呢,給裝了大半袋子。
“小溪,這剩下的紅薯長的雖然都不好看,但都是一樣吃的,你帶回去平常燒點湯啥的,都能吃。”他說著也給一並放到了車上。
徐小溪看著這後麵放著的三大袋子,“謝謝大爺大娘。”
徐剛聽到這話擺擺手,“說那客氣話,跟我們千萬別客氣,有啥缺的打電話,家裏有地,想吃啥種啥。”
徐小溪坐上三輪車給開著出了院子裏。
徐剛大爺帶著一家人送到門口,趙大娘站在三輪車前麵的玻璃窗口還囑咐人,“小溪自己個要是遇到啥難事,就給家裏打電話,可別不吭聲,咱們都是一家人。”
徐小溪笑著應下,“您放心。”
這說完話徐小溪才騎著電動三輪車走了。
徐剛大爺他們站在門口目送到車拐彎看不到。
這會又下起了雪,鄰居也是吃過飯站在自家門口沒事幹,看他們這一家人送。
“你家這會就來親戚了?”
徐剛不想給徐小溪招麻煩,隻嗯了聲,含糊應付過去,“城裏的親戚。”
徐小溪帶著他們倆一路到家裏,差不多二十多分鍾,都樓下掀開車座找到充電器,自己掃碼給朱老師充上電,用人家車的時候是滿電,還回去肯定也要是滿的。
徐淮跟徐池倆人提著東西先上樓。
這會外麵的雪不知不覺的下大了,原先都化了的雪,這一天的功夫,屋簷上,樹枝上,又都鋪滿了白花花的一片。
徐小溪掃完碼給充上電,充電樁設定的是充滿自停,她拿著鑰匙到朱老師家敲門。
朱老師在家裏陪著孫女玩拚圖呢,聽到聲音就過去開門,她估計是小溪回來了,一打開門果不其然。
“回來了,騎著車覺得怎麽樣?”
徐小溪把鑰匙遞過去,“不錯,能遮風擋雨的,買菜多還能帶東西,我也準備買一輛。”
朱老師點了點頭,“這也不貴,我買的時候四千多,主要是咱們開著方便,接送個孩子,買個菜啥的。”
徐小溪點點頭,又問了一下在哪家賣電動車的店裏買的,才上樓回家。
今天是小年,她到家裏拿出來買好的麻糖。“今個都要吃,你們倆記得每人吃一根啊。”她就給放到餐廳的桌子上,然後把這一袋子的細粉給放到廚房裏的牆邊立著,這樣隨時吃能隨時拿,又在客廳裏鋪上一個大袋子,把紅薯也都倒出來晾上,個頭都不算很大,蒸著吃,煮紅薯湯都行,玉米花封好口,免得跟空氣接觸過多,不脆了。
徐淮從衛生間出來,過來還要幫忙。
江縣的小年本來是中午就要吃餃子的,但中午喝了羊湯,就隻能晚上包餃子了,俗話說過了小年都是年,從臘月二十三到元宵節之前都是過年的喜慶日子。
徐小溪從冰箱裏把豬肉拿出來解凍,現在是肯定不餓,晚上要是不想吃,就提前把餃子包出來放到鍋排上,蓋上布,直接放到外麵窗戶上凍著就成,明天早上起來就能煮上。
今天張懸家很熱鬧,他爸媽從外地回來,一路上打了很多電話跟視頻,都是問到哪裏了。
張懸爸爸張同響開著車回來的,總共一千多公裏,開了十幾個小時,幸好高速上還隻堵了倆小時,今年道路管控倒是做的好了一些,他跟媳婦替換著開的,遇到服務區又休息了一段時間,這樣還是很累。
張奶奶張爺爺也都很高興,不管咋的,安全到家就行。
他們是下午三點多到家的,張懸到地下停車場接的他們。
錢麗鈴在樓下就看到了自家兒子,眼睛一直盯著他看,長高,也瘦了很多,怎麽看怎麽喜歡,從前她就嫌棄太胖了,伸手拍拍兒子的肩膀。
“現在這正好,這半年變化可真大。”
“就這麽燉就行,一直到鍋裏的肉燉熟燉爛,湯燉開。”
趙大娘看著還笑著點頭,“你別說,是挺簡單的,都不用炒。”她又從另外一個小鍋裏端出來麵盆。
“一起來就和的麵,要吃自家做的饅頭,這麵也發了,我給揉上一些,順便做個餅。”
羊肉湯就配餅吃,“正巧想學著做個酥餅呢,小溪,你教教我。”
徐小溪點點頭,“大爺,把這個小鍋給燒上。”
一般家裏這種地鍋的廚房裏是放著兩個鍋的,一個是用來專門燒湯熱饅頭的大鍋,一個是平時炒菜的小鍋,灶底自然是連著的,所以燒火的人能自己一下子管兩個灶。
徐剛大爺是讓幹啥就幹啥,這邊抓著一把柴火就把火給燒上。
酥餅最關鍵的是油酥,鍋熱燒油,一個碗裏放上麵粉,在放一些鹽,一勺熱油澆在麵上,用筷子快速攪拌均勻。
趙大娘還沒這麽做過,她烙的餅就是擀平,然後中間放上油鹽味精,再撒上蔥花,其他的就沒了,“其他的還咋做,你跟我說,不用你動手。”
徐小溪習慣性自己做,也快,這會隻能繼續說。
“就把這劑子跟平常一樣擀平擀圓,再把油酥鋪在上麵,然後把這個餅沿著這個中間切成一個個的小扇形,然後在折疊的壓上,最後封口,再擀開,然後放鍋裏油煎就行了。”
趙大娘聽她這麽說,本來要下刀切餅的時候手頓住了。
“啥是扇形?”
徐小溪隻能上手在餅上比劃了一下,“就這麽切。”
趙大娘這才明白下來,“是小三角形。”她這就知道了。
李青跟徐剛大爺在旁邊都哈哈笑了起來。
“還是我們小溪有文化,這以後要是不讀書,學做飯都不會。”徐剛大爺這邊小鍋裏的火先撤了,一會烙餅的時候再燒。
趙大娘手下切好,然後按照小溪交的都疊好之後封號口再來擀,聽他說的話,很是認同,反正她覺得能考上大學的腦袋瓜都聰明,肯定幹啥都能成。
“那是,你以為誰都能幹好大廚師的。”
徐小溪哭笑不得,上了年紀的長輩都是認為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苦,再讓自己重新來一次,肯定會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也不用麵朝黃土背朝天。
這邊一個餅擀好,李青來掌勺,開始烙餅,趙大娘接著擀,第一個知道以後後麵的做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徐常亮開著自家的車也買菜回來了,他直接提著進了堂屋放在桌子上,看三個孩子在看電視,也沒說話,就又來了廚房,到門口就聞見了香味。
“現在過年人多起來,買菜的人也多。”說完又瞅了一眼,“還烙的餅嗎?真香。”
李青手下拿著鏟子,然後翻餅,“小溪教的,咱媽給擀的,看起來就香,以後咱們都這麽做。”
徐常亮看看徐小溪想起來個事情,剛剛回來的路上碰見徐二叔了,就他自己站在路邊,都是三五一群的站在一起揣著手嘮嗑呢,徐家村都知道他是啥人,也沒人願意跟他站在一起說個場麵話,自己騎著車就直接過去了。
“行,這餅多烙點,我這都餓了,最低能吃倆。”
趙大娘聽見他這話,看看手裏的餅,想著今天的人可都是能吃的,“那今天就不蒸饅頭了,都烙成餅,明天再發麵蒸。”
徐常亮點頭,“行,明個再說。”
一直到餅都烙好,燉羊肉的湯才好,羊肉湯燉的奶白還濃稠,一般是好羊肉才會燉的出來的,如果外麵的羊肉湯隻白不濃稠,一般就是勾芡出來的,像這樣自家燉的沒放任何東西的才最香。
“下一步咋辦?”
李青拿著勺子問徐小溪。
徐小溪接過來一個洗幹淨的盆子,“把這一整塊羊肉給撈出來,然後撕碎,小白菜跟細粉直接下鍋,調味就可以了。”
李青聽著手下就動起來。
趙大娘把切好的一筐脆鮮的小白菜放到鍋裏,再拿過來一把自家做出來紅薯細粉放進鍋裏。
徐小溪來調味,然後蓋上鍋蓋繼續燉煮。
李青還戴著個手套撕肉,肉已經完全燉爛了,撕起來也快。
“這會放到碗裏再澆湯也行,或者是全部都放到鍋裏,再盛也可以。”徐小溪站在一旁。
趙大娘把餅都切成了一塊塊的,然後又洗碗洗筷子的。
“直接放到碗裏,誰再喝再放。”徐剛大爺還坐在小馬紮上燒火,但看著盆裏的肉,這頓飯要不是小溪來,肯定做的沒這麽好。
李青也點頭,把撕好的肉每個碗裏放上一把。
鍋裏的湯菜跟細粉都煮好了,最後倒上香油,胡椒粉也多倒一些,這個能提羊肉的味道。
趙大娘每個碗裏都給盛好。
徐常亮兩隻手端了兩碗到堂屋裏。
“仨孩子,快洗手吃飯了。”
徐淮徐池徐年都趕緊就站了起來,忙著到廚房裏幫忙端飯。
徐年比徐池大,比徐淮小,三個人也能玩到一塊去。
徐常亮又把買回來的菜都打開,連帶著袋子套到盤子裏,這樣也方便,買了六個菜,兩個涼菜,四個熱菜。
一個長飯桌,大家都能坐得下。
徐常亮剛剛就饞這個餅,立刻就拿過來一塊先咬了一塊,又酥又脆的能掉渣,吃著可香,再捧著碗慢慢的喝了一口羊肉湯,香,胡椒味提鮮,再撈出來一筷子細粉跟白菜,更鮮亮,真好吃,特別的是這個胡椒是點睛之筆了。
“好喝好喝,比我們在外麵時候吃人家賣的都香。”湯很濃鬱,配著餅吃確實是完美。
徐剛大爺也是,他也不怕燙,這麽一會小半碗就下肚了,餅也是吃了好幾塊,這喝著,渾身暖和和的,袖子都捋了起來。
“以後咱家的羊湯都這麽燉。”
李青也是,她喜歡吃辣的,還放了自家做的辣椒油,也是自己家種的辣椒,打成的麵,然後油澆上去做的,又辣又香,放了一勺到羊湯裏,香的下飯,餅解辣,好吃,她想著也能喝兩大碗。
趙大娘喝著湯都不想吃買的菜了,她覺得這個比那個地鍋燉雞還香。
徐年年捧著碗埋頭喝,今天真高興,又能吃到這個姑姑做的飯,她能再喝一碗。
“小溪,你這個手藝,店裏肯定都不夠賣的吧。”徐常亮之前還覺得在縣裏開個飯店,而且就她一個人,這賺錢得有難度,做餐飲很累的。
徐小溪笑著嗯了聲,“還行,能夠養活我們一家三口的。”
徐常亮知道她謙虛,“那就好,這就是一技之長,甭管幹啥,能靠自己的手藝吃上飯,就是厲害。”
他現在覺得他媽說的那個地鍋燉雞一點都不誇張,今天這一頓就漲見識了,她還能去自己一個人接大席,那是真的厲害。
一頓飯吃完,鍋裏的湯是一點都沒剩下,餅做的多,倒是剩下的大概有一張左右,這吃的也不少了。
徐剛大爺喝了三碗,餅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吃完飯休息了半個小時才把灶裏燒的幾個紅薯扒拉出來,外麵用玉米葉子包了一下。
“你們三個吃不吃烤紅薯?”
徐年剛剛吃完飯是很飽,但這會看到烤紅薯還能吃,過去都拿了過來,三個人蹲在門口就又剝著吃完了。
這烤的是白紅薯跟紅心的紅薯都有,正兒八經的火裏烤出來的,也不是碳,烤的雖然沒那種特意種的用來烤著吃的煙薯好,但就是好吃,不是烤箱烤出來的那種味道。
徐小溪也沒多待,又嘮了一會嗑,差不多兩點多,就準備要回去了。
趙大娘把給徐小溪準備的細粉裝了一大袋子,袋子的大小跟那種化肥袋子一樣,還有一大塑料袋子的玉米花,村裏有人來炸玉米花,她特意在家裏挑選的玉米粒,粒粒飽滿。
“這都帶上,在家裏沒事就吃,徐剛,你給小溪再裝一袋子紅薯。”她這邊說著又把兩袋子往車上給徐小溪裝,雖說是兩袋子,但細粉跟玉米花都是輕的,隨便一提就能提動。
徐剛正撿著呢,給裝了大半袋子。
“小溪,這剩下的紅薯長的雖然都不好看,但都是一樣吃的,你帶回去平常燒點湯啥的,都能吃。”他說著也給一並放到了車上。
徐小溪看著這後麵放著的三大袋子,“謝謝大爺大娘。”
徐剛聽到這話擺擺手,“說那客氣話,跟我們千萬別客氣,有啥缺的打電話,家裏有地,想吃啥種啥。”
徐小溪坐上三輪車給開著出了院子裏。
徐剛大爺帶著一家人送到門口,趙大娘站在三輪車前麵的玻璃窗口還囑咐人,“小溪自己個要是遇到啥難事,就給家裏打電話,可別不吭聲,咱們都是一家人。”
徐小溪笑著應下,“您放心。”
這說完話徐小溪才騎著電動三輪車走了。
徐剛大爺他們站在門口目送到車拐彎看不到。
這會又下起了雪,鄰居也是吃過飯站在自家門口沒事幹,看他們這一家人送。
“你家這會就來親戚了?”
徐剛不想給徐小溪招麻煩,隻嗯了聲,含糊應付過去,“城裏的親戚。”
徐小溪帶著他們倆一路到家裏,差不多二十多分鍾,都樓下掀開車座找到充電器,自己掃碼給朱老師充上電,用人家車的時候是滿電,還回去肯定也要是滿的。
徐淮跟徐池倆人提著東西先上樓。
這會外麵的雪不知不覺的下大了,原先都化了的雪,這一天的功夫,屋簷上,樹枝上,又都鋪滿了白花花的一片。
徐小溪掃完碼給充上電,充電樁設定的是充滿自停,她拿著鑰匙到朱老師家敲門。
朱老師在家裏陪著孫女玩拚圖呢,聽到聲音就過去開門,她估計是小溪回來了,一打開門果不其然。
“回來了,騎著車覺得怎麽樣?”
徐小溪把鑰匙遞過去,“不錯,能遮風擋雨的,買菜多還能帶東西,我也準備買一輛。”
朱老師點了點頭,“這也不貴,我買的時候四千多,主要是咱們開著方便,接送個孩子,買個菜啥的。”
徐小溪點點頭,又問了一下在哪家賣電動車的店裏買的,才上樓回家。
今天是小年,她到家裏拿出來買好的麻糖。“今個都要吃,你們倆記得每人吃一根啊。”她就給放到餐廳的桌子上,然後把這一袋子的細粉給放到廚房裏的牆邊立著,這樣隨時吃能隨時拿,又在客廳裏鋪上一個大袋子,把紅薯也都倒出來晾上,個頭都不算很大,蒸著吃,煮紅薯湯都行,玉米花封好口,免得跟空氣接觸過多,不脆了。
徐淮從衛生間出來,過來還要幫忙。
江縣的小年本來是中午就要吃餃子的,但中午喝了羊湯,就隻能晚上包餃子了,俗話說過了小年都是年,從臘月二十三到元宵節之前都是過年的喜慶日子。
徐小溪從冰箱裏把豬肉拿出來解凍,現在是肯定不餓,晚上要是不想吃,就提前把餃子包出來放到鍋排上,蓋上布,直接放到外麵窗戶上凍著就成,明天早上起來就能煮上。
今天張懸家很熱鬧,他爸媽從外地回來,一路上打了很多電話跟視頻,都是問到哪裏了。
張懸爸爸張同響開著車回來的,總共一千多公裏,開了十幾個小時,幸好高速上還隻堵了倆小時,今年道路管控倒是做的好了一些,他跟媳婦替換著開的,遇到服務區又休息了一段時間,這樣還是很累。
張奶奶張爺爺也都很高興,不管咋的,安全到家就行。
他們是下午三點多到家的,張懸到地下停車場接的他們。
錢麗鈴在樓下就看到了自家兒子,眼睛一直盯著他看,長高,也瘦了很多,怎麽看怎麽喜歡,從前她就嫌棄太胖了,伸手拍拍兒子的肩膀。
“現在這正好,這半年變化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