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節
古代流放日常(穿書) 作者:木妖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管事回至周府,前去複命醫塾之事。
稟告後,周宗主把批完的折子闔上,問:“今日相處,你覺得那餘氏可能勝任醫塾院子一職?”
鄭管事回道:“這餘娘子是個主意大且有些本事在身的,隻要讓學生服她,便能教出人才。”
“隻要學生服她……”周宗主複述了一遍這句話,暼了眼管事:“先讓她自己來處理,若是單單這些學生都處理不了,那便是我高看了她。”
管事應是,心下卻是已然認定餘娘子是能處理得了的。
議論完有關醫塾之事,周宗主問:“可有月前虎嘯營被伏擊的消息?”
管事道:“回府之前,小的順道去了一趟探堂,據現在探子打探回來信息,都指向武陵郡那邊。”
周宗主沒有半分意外,冷嗤一聲:“皇城那位忌憚我竟都如此明顯。”
“先前那武陵太守來豫章,欲拉攏大人,大人沒給他好臉,隻怕這呈上去的折子多是對宗主不善的話。”
周宗主:“狼狽為奸,都算不得什麽好鳥。”
這其中狼狽為誰,自是不用明言。
“既去了探堂,毅兒那邊可有消息?”
“二爺已經在蒼梧五十裏外安營紮寨,因蒼梧城已經挖好了護城渠。護城渠後城前又夾著百姓,難以強攻,故而尚未開戰。”
周宗主唇角微掀。
月前伏家人到豫章之時,他便收到了二郎差人傳回的消息。
伏危為保城外南明,提議沈太守在蒼梧城外修建了一條護城渠。
這消息與周家而言,是個好消息。
已策反沈太守,自是不會真攻打。
不僅沈太守,整個嶺南都將是他的囊中物。
沈太守知道朝廷派人來打蒼梧,一時驚惶不已,但在知道領兵之人是周毅,周家人後,又鎮定了下來。
鎮定之餘亦不敢放鬆警惕,讓人加強巡邏,再傳出叛軍攻城之言論,讓百姓信以為真,同仇敵愾。
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
醫塾書院和醫館一事, 虞瀅先行告知了大嫂和先前在永熹堂一直跟著她的女徒弟,還有同行而來的陳副手。
溫杏聞言,雙眸睜大:“如此說來, 當初還真是有人要考弟婦你,那人竟還是豫章郡公?”
說罷,她端起茶水一飲而盡,壓了壓驚後,又道:“郡公不僅讓弟婦你做醫塾書院的院長,還無償贈予了兩間鋪子做醫館,這怎麽好似天掉了餡餅?!”
“哪有什麽天掉餡餅的好事, 不過得多少利, 便要承多少的重。醫塾書院隻能成, 不能敗。”
這也是虞瀅的壓力所在。
以前她最多就是收二十來個學生, 可現在是正正經經的辦書院。
她仔細打聽過,這就沒有女子做院長的先例, 萬事開頭難, 還是從未有過的開頭,更是難上加難。
聽到弟婦所言, 溫杏反應過來了, 這哪裏是什麽餡餅, 分明是一塊難啃,且不啃還不行的石頭餅。
虞瀅把這些愁思壓了下去,環視了幾人一圈, 繼而道:“醫塾這邊已經安排好人了, 你們需要在意的是新醫館的事。”
“醫館這邊我會把男女病者分開行醫, 二樓也仿照玉縣永熹堂而二樓的形式,隻待貴客, 另外多招兩個坐堂大夫,女大夫難求,所以這女館我也會定時坐診。”
“二樓要是繼續仿永熹堂的形式,可人手不夠呀。”
虞瀅一笑:“跟著我們來的學生是有了底子,再趁著醫館開張之前的這一兩個月來急訓,也可以派上用場了。”
“十二歲以下幾人就先安排進醫塾上課。”
“萬一,他們想要繼續上課呢?”陳副手忽然開口。
虞瀅:“上工自是有工錢,且我也不想浪費人才,我每日會空出小半個時辰授課,三個月為一考,全甲等便入醫塾。”
話到最後,虞瀅臉色肅嚴地望著陳副手:“我在玉縣收他們學醫術,又帶著他們來豫章,並非隻為培育他們成才,五年後再離開的,我也不是不求回報的聖人。”
陳副手似乎被看穿了心思,低下了頭:“我聽從館長安排。”
他的心思,虞瀅看得明白。
他想要繼續學習,這一試探,虞瀅倒也不反感。
“你為副手,不同於其他人,我自有安排。”
陳明閬生得高大,跟在身旁也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來醫塾上課的那些人也不知是乖順安靜的,還是牛鬼蛇神,自是要放在身邊來用。
虞瀅看向溫杏,道:“大嫂你在永熹堂也待了一年有餘了,不管是推拿,還是做養顏之術都已經是得心應手了,那十四學生我先帶他們幾日,後邊就由你來教。”
溫杏雖有不自信,但仔細想想弟婦還有許多事情要忙,便也沒有出聲。
虞瀅看出她的不自信,便道:“這幾日我會與大嫂你仔細講解一下如何教他們,不用太過擔心。”
溫杏暗暗鬆了一口氣。
聽到弟婦在旁指教,那點兒不自信頓時消散。
“至於這事情,我過幾日會與學生們說,你們有什麽事就趕緊忙完,之後會很忙碌,不會有空閑時間讓你們做旁的。”
說了這事後便讓他們散了。
溫杏留下來,給虞瀅倒了一杯茶水,擔憂詢問:“弟婦,這醫塾若是散了,會如何?”
虞瀅端起茶水抿了一口,悠悠的道:“也不如何,不過往後我等再也入不了豫章郡公的眼,最多便成為百姓的笑話。”
第一個女院長以失敗而告終,可想而知會成為多少人的笑話。
溫杏歎了一口氣:“那豫章郡公都已經發話,不做也不成,愁死人了。”
虞瀅笑了笑:“大嫂莫愁了,現在事已成定局,隻能是迎難而上,見招拆招了。”
溫杏又是一歎,片刻後,問:“對了,這新醫館還繼續教永熹堂嗎?”
虞瀅點頭:“還是叫永熹堂,隻是二樓往後收費不同了。”
“如何不同?可是要多收一些?”
虞瀅指腹摸著杯壁,緩聲道:“玉縣地方小,富貴的人有限,能豪擲千金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在這繁華富貴的豫章城最不缺的就是有權有勢有財之人。”
她轉頭看向大嫂:“並非隻是多少一些。”
溫杏大著膽子伸出了兩根手指,杏眼圓圓的:“翻個兩番?”
虞瀅對著大嫂那張不符合年紀的娃娃臉一笑:“大膽點。”伸手把餘下三指都掰直了。
溫杏杏眸一睜,正要開口驚歎,又見弟婦把她另外一隻拿了起來,五指又被掰開。
驚愕地看著自己的十指:“十番!?”
虞瀅點頭,倚靠到椅背,淡悠悠的道:“這豫章大客棧,一間上房都需得兩三貫錢一宿,但從未愁過無人住,幾乎日日滿客,大嫂說這是為什麽?”
溫杏想了想,不確定的道:“有錢的人多?”
“正是有錢人大多,有銀子的人多為好麵子,好享受,可不在意那幾貫錢,在玉縣時,二樓最便宜的價目是百來文錢,最貴的不過是一貫錢左右,便是翻了個十番,也不見得多貴。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不愁沒有富貴女客,再者……”
“再者什麽?”
“再者這一個月來,郡公已經給我們醫館造勢了,又有豫章郡公做靠,這豫章有權有勢有財之人不請也會自來。”
這一個月來,各種疑難雜症尋上門來,她能治大半,名聲早就傳了出去。
周宗主雖是在考她,但也在無形之中給她造了勢。
醫館未開,便有名醫的稱號,待醫館開了,何愁沒有病人?
溫杏聽到弟婦這麽一分析,什麽擔憂都沒有了。
“那一樓,也翻嗎?”
虞瀅搖頭:“沒必要,就按照豫章醫館的行情來。”
把餘下半杯茶水飲完,繼而道:“若無意外,很快就會有藥材運送來豫章,到時候也不用從別處進貨,也能省下一筆錢用來裝潢醫館。”
醫館和住宅都不需為租金發愁,那就有更多的預算來裝潢醫館。
“一樓的裝潢中規中矩,不需要太過奢靡,二樓的話,要比玉縣永熹堂更精致,用料都需得選好的。”
豫章的貴人與玉縣的貴人不同,豫章的貴人什麽好東西沒見過,一眼就能瞧出好壞。
便是不用最好的,也不能以次充好,既要精致也要貨真價實。
醫館,醫塾都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宅子是現成的,除了醫館裝潢需要花費心思外,醫塾卻是不需要準備什麽。
醫館從開工當日,虞瀅就開始張貼招人告示,但前來應招的人卻是極少,且也不是很滿意。
有本事的人要麽自立門戶,要麽在大醫館坐堂,怎可能來應招。
若真想招來有本事的坐堂大夫,隻能是靠挖人。
虞瀅在這豫章都還未站穩腳跟就去挖其他醫館的人才,恐怕會招來排擠。
所以挖人虞瀅也不考慮,也就造成小半個月了,都還沒招到人。
這邊還未招到人,醫塾也已準備好,就等虞瀅與幾個先生見麵,再到學生入書院。
有鄭管事做東,請了幾人到茶樓一聚。
三個先生,兩個授醫課的先生都是知命之年的年紀,蓄著一小撮胡子,素衣長袍,傳統的大夫形象。
另外一個武客的先生,約莫三十的年紀,省得虎背熊腰,眉目剛烈,壓迫感極強。
大馬金刀的坐姿,腰背極其挺直,一看就知道是從軍中出來的。
幾人麵色都是嚴肅的。
鄭管事一一做介紹:“醫課的二位先生是郡公從其他郡治禮聘而來,郭先生曾入太醫院,後來自辭離開,柳先生撰寫了三本醫書,廣為傳閱。”
稟告後,周宗主把批完的折子闔上,問:“今日相處,你覺得那餘氏可能勝任醫塾院子一職?”
鄭管事回道:“這餘娘子是個主意大且有些本事在身的,隻要讓學生服她,便能教出人才。”
“隻要學生服她……”周宗主複述了一遍這句話,暼了眼管事:“先讓她自己來處理,若是單單這些學生都處理不了,那便是我高看了她。”
管事應是,心下卻是已然認定餘娘子是能處理得了的。
議論完有關醫塾之事,周宗主問:“可有月前虎嘯營被伏擊的消息?”
管事道:“回府之前,小的順道去了一趟探堂,據現在探子打探回來信息,都指向武陵郡那邊。”
周宗主沒有半分意外,冷嗤一聲:“皇城那位忌憚我竟都如此明顯。”
“先前那武陵太守來豫章,欲拉攏大人,大人沒給他好臉,隻怕這呈上去的折子多是對宗主不善的話。”
周宗主:“狼狽為奸,都算不得什麽好鳥。”
這其中狼狽為誰,自是不用明言。
“既去了探堂,毅兒那邊可有消息?”
“二爺已經在蒼梧五十裏外安營紮寨,因蒼梧城已經挖好了護城渠。護城渠後城前又夾著百姓,難以強攻,故而尚未開戰。”
周宗主唇角微掀。
月前伏家人到豫章之時,他便收到了二郎差人傳回的消息。
伏危為保城外南明,提議沈太守在蒼梧城外修建了一條護城渠。
這消息與周家而言,是個好消息。
已策反沈太守,自是不會真攻打。
不僅沈太守,整個嶺南都將是他的囊中物。
沈太守知道朝廷派人來打蒼梧,一時驚惶不已,但在知道領兵之人是周毅,周家人後,又鎮定了下來。
鎮定之餘亦不敢放鬆警惕,讓人加強巡邏,再傳出叛軍攻城之言論,讓百姓信以為真,同仇敵愾。
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
醫塾書院和醫館一事, 虞瀅先行告知了大嫂和先前在永熹堂一直跟著她的女徒弟,還有同行而來的陳副手。
溫杏聞言,雙眸睜大:“如此說來, 當初還真是有人要考弟婦你,那人竟還是豫章郡公?”
說罷,她端起茶水一飲而盡,壓了壓驚後,又道:“郡公不僅讓弟婦你做醫塾書院的院長,還無償贈予了兩間鋪子做醫館,這怎麽好似天掉了餡餅?!”
“哪有什麽天掉餡餅的好事, 不過得多少利, 便要承多少的重。醫塾書院隻能成, 不能敗。”
這也是虞瀅的壓力所在。
以前她最多就是收二十來個學生, 可現在是正正經經的辦書院。
她仔細打聽過,這就沒有女子做院長的先例, 萬事開頭難, 還是從未有過的開頭,更是難上加難。
聽到弟婦所言, 溫杏反應過來了, 這哪裏是什麽餡餅, 分明是一塊難啃,且不啃還不行的石頭餅。
虞瀅把這些愁思壓了下去,環視了幾人一圈, 繼而道:“醫塾這邊已經安排好人了, 你們需要在意的是新醫館的事。”
“醫館這邊我會把男女病者分開行醫, 二樓也仿照玉縣永熹堂而二樓的形式,隻待貴客, 另外多招兩個坐堂大夫,女大夫難求,所以這女館我也會定時坐診。”
“二樓要是繼續仿永熹堂的形式,可人手不夠呀。”
虞瀅一笑:“跟著我們來的學生是有了底子,再趁著醫館開張之前的這一兩個月來急訓,也可以派上用場了。”
“十二歲以下幾人就先安排進醫塾上課。”
“萬一,他們想要繼續上課呢?”陳副手忽然開口。
虞瀅:“上工自是有工錢,且我也不想浪費人才,我每日會空出小半個時辰授課,三個月為一考,全甲等便入醫塾。”
話到最後,虞瀅臉色肅嚴地望著陳副手:“我在玉縣收他們學醫術,又帶著他們來豫章,並非隻為培育他們成才,五年後再離開的,我也不是不求回報的聖人。”
陳副手似乎被看穿了心思,低下了頭:“我聽從館長安排。”
他的心思,虞瀅看得明白。
他想要繼續學習,這一試探,虞瀅倒也不反感。
“你為副手,不同於其他人,我自有安排。”
陳明閬生得高大,跟在身旁也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來醫塾上課的那些人也不知是乖順安靜的,還是牛鬼蛇神,自是要放在身邊來用。
虞瀅看向溫杏,道:“大嫂你在永熹堂也待了一年有餘了,不管是推拿,還是做養顏之術都已經是得心應手了,那十四學生我先帶他們幾日,後邊就由你來教。”
溫杏雖有不自信,但仔細想想弟婦還有許多事情要忙,便也沒有出聲。
虞瀅看出她的不自信,便道:“這幾日我會與大嫂你仔細講解一下如何教他們,不用太過擔心。”
溫杏暗暗鬆了一口氣。
聽到弟婦在旁指教,那點兒不自信頓時消散。
“至於這事情,我過幾日會與學生們說,你們有什麽事就趕緊忙完,之後會很忙碌,不會有空閑時間讓你們做旁的。”
說了這事後便讓他們散了。
溫杏留下來,給虞瀅倒了一杯茶水,擔憂詢問:“弟婦,這醫塾若是散了,會如何?”
虞瀅端起茶水抿了一口,悠悠的道:“也不如何,不過往後我等再也入不了豫章郡公的眼,最多便成為百姓的笑話。”
第一個女院長以失敗而告終,可想而知會成為多少人的笑話。
溫杏歎了一口氣:“那豫章郡公都已經發話,不做也不成,愁死人了。”
虞瀅笑了笑:“大嫂莫愁了,現在事已成定局,隻能是迎難而上,見招拆招了。”
溫杏又是一歎,片刻後,問:“對了,這新醫館還繼續教永熹堂嗎?”
虞瀅點頭:“還是叫永熹堂,隻是二樓往後收費不同了。”
“如何不同?可是要多收一些?”
虞瀅指腹摸著杯壁,緩聲道:“玉縣地方小,富貴的人有限,能豪擲千金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在這繁華富貴的豫章城最不缺的就是有權有勢有財之人。”
她轉頭看向大嫂:“並非隻是多少一些。”
溫杏大著膽子伸出了兩根手指,杏眼圓圓的:“翻個兩番?”
虞瀅對著大嫂那張不符合年紀的娃娃臉一笑:“大膽點。”伸手把餘下三指都掰直了。
溫杏杏眸一睜,正要開口驚歎,又見弟婦把她另外一隻拿了起來,五指又被掰開。
驚愕地看著自己的十指:“十番!?”
虞瀅點頭,倚靠到椅背,淡悠悠的道:“這豫章大客棧,一間上房都需得兩三貫錢一宿,但從未愁過無人住,幾乎日日滿客,大嫂說這是為什麽?”
溫杏想了想,不確定的道:“有錢的人多?”
“正是有錢人大多,有銀子的人多為好麵子,好享受,可不在意那幾貫錢,在玉縣時,二樓最便宜的價目是百來文錢,最貴的不過是一貫錢左右,便是翻了個十番,也不見得多貴。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不愁沒有富貴女客,再者……”
“再者什麽?”
“再者這一個月來,郡公已經給我們醫館造勢了,又有豫章郡公做靠,這豫章有權有勢有財之人不請也會自來。”
這一個月來,各種疑難雜症尋上門來,她能治大半,名聲早就傳了出去。
周宗主雖是在考她,但也在無形之中給她造了勢。
醫館未開,便有名醫的稱號,待醫館開了,何愁沒有病人?
溫杏聽到弟婦這麽一分析,什麽擔憂都沒有了。
“那一樓,也翻嗎?”
虞瀅搖頭:“沒必要,就按照豫章醫館的行情來。”
把餘下半杯茶水飲完,繼而道:“若無意外,很快就會有藥材運送來豫章,到時候也不用從別處進貨,也能省下一筆錢用來裝潢醫館。”
醫館和住宅都不需為租金發愁,那就有更多的預算來裝潢醫館。
“一樓的裝潢中規中矩,不需要太過奢靡,二樓的話,要比玉縣永熹堂更精致,用料都需得選好的。”
豫章的貴人與玉縣的貴人不同,豫章的貴人什麽好東西沒見過,一眼就能瞧出好壞。
便是不用最好的,也不能以次充好,既要精致也要貨真價實。
醫館,醫塾都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宅子是現成的,除了醫館裝潢需要花費心思外,醫塾卻是不需要準備什麽。
醫館從開工當日,虞瀅就開始張貼招人告示,但前來應招的人卻是極少,且也不是很滿意。
有本事的人要麽自立門戶,要麽在大醫館坐堂,怎可能來應招。
若真想招來有本事的坐堂大夫,隻能是靠挖人。
虞瀅在這豫章都還未站穩腳跟就去挖其他醫館的人才,恐怕會招來排擠。
所以挖人虞瀅也不考慮,也就造成小半個月了,都還沒招到人。
這邊還未招到人,醫塾也已準備好,就等虞瀅與幾個先生見麵,再到學生入書院。
有鄭管事做東,請了幾人到茶樓一聚。
三個先生,兩個授醫課的先生都是知命之年的年紀,蓄著一小撮胡子,素衣長袍,傳統的大夫形象。
另外一個武客的先生,約莫三十的年紀,省得虎背熊腰,眉目剛烈,壓迫感極強。
大馬金刀的坐姿,腰背極其挺直,一看就知道是從軍中出來的。
幾人麵色都是嚴肅的。
鄭管事一一做介紹:“醫課的二位先生是郡公從其他郡治禮聘而來,郭先生曾入太醫院,後來自辭離開,柳先生撰寫了三本醫書,廣為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