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驥一看是她站了起來,從桌上抽出一張表,“來了啊,報到證帶了吧?”


    “帶了。”


    姚海芸從包裏拿出自己的報到證遞給他。


    孟文驥檢查了一遍,確定沒問題後從桌子上抽出一張紙,指了指右下角的位置:“材料我昨天就準備好了,就等你來簽字了。”


    “簽完我先帶你去供銷社露個臉。”


    姚海芸沒盲目簽字,認真把紙上的內容讀了一遍,才謹慎簽下自己的名字。


    孟文驥露出滿意的笑容,“走吧。”


    因為提前知道今天要有新員工入職,供銷社的七位員工早早就在辦公室等著了,看到孟文驥帶著姚海芸進來,心裏都暗暗猜測是要分到哪裏,看著年齡這麽小,不是財務就是營業員吧。


    孟文驥跟姚海芸坐了下來,他也沒賣關子,單刀直入主題:“這位是今年省裏派下來的新任南營島供銷社主任,姚海芸,大家鼓掌歡迎。”


    “姚主任是江海大學經濟學係畢業的大學生,專業能力值得信任,請大家在以後的工作中多多支持姚主任的工作。”


    眾人先是下意識鼓掌歡迎,等回過神來,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了,現場死一般寂靜,大家麵麵相覷,夭壽了,誰能想到,新來的供銷社主任居然是個這麽年輕的小姑娘!


    第3章


    孟文驥是人事局的,對供銷社的業務也不了解,把姚海芸帶到供銷社就算完成任務了,交代完從會議室走了出來,姚海芸出來送他,試探著問道:“之前的趙主任呢?”


    趙天磊就是上一個供銷社主任,在這幹了七八年了。


    公社跟供銷社離得近,按照職稱來說,姚海芸跟他是同級的,以後接觸的機會隻會更多,何況姚海芸管理著供銷社,權利可大著呢,因而孟文驥並沒在她麵前擺譜,態度和藹,“調到招待所了。”


    趙天磊調過去有段時間了,島上的人都知道,姚海芸這兩天剛回來還不了解。


    孟文驥想她畢竟年紀輕,社會經驗不足,驟然空降到這等重要崗位心裏想必也害怕,笑著說:“姚主任,放寬心,慢慢來,我看好你。”


    姚海芸聽出來了,話裏話外這是提點她呢,供銷社要是幹不好,她也會跟趙天磊一樣明升暗降。


    南營島招待所是去年在碼頭對麵新蓋起來的,床位有50個,名頭聽著不錯,但細想就知道跟供銷社主任差距在哪了,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


    姚海芸想起臨走前老師叮囑她的話,心想南營島供銷社這些年確實虧損不少,不然不會把趙天磊調到閑職,以後她要頭疼的事情估計不止一件。


    姚海芸的鹹魚心態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剛畢業那兩年,她對工作也很上心,想著努力奮鬥爭取在公司混到領導層,經過努力也確實升到了組長的位置,薪水漲了,煩惱也成倍增長,沒一年就累病了,想自己創業還被朋友坑了一把,後麵就徹底躺平擺爛了。


    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姚海芸心態很好,對孟文驥笑笑,“今天謝謝孟主任了,辛苦您帶我來供銷社報到。”


    孟文驥擺擺手,“甭客氣,咱們也算是同事了,以後多照應。”


    “你先回吧,我也回去工作了。


    姚海芸看著他走遠,轉身回辦公室,還未走近就聽到裏麵爆發了激烈的討論聲。


    許是這則消息實在太令人震驚,大家一時也忘記了場合和身份,最憂愁的就是出納陳興海,他是最清楚現在供銷社財務狀況的人,忍不住連連歎氣:“咋是個這麽年輕的主任啊,這以後供銷社還能經營好嗎?本來就欠了一堆債了。”


    李廣平是采購,論能力論資曆都是供銷社裏最強的,他今年47歲了,本以為趙主任走了自己就能提拔了,萬萬沒想到空降來一位看上去還不滿20歲的年輕女孩,不由得搖頭,話裏直冒酸水:“哎,誰能想到這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新主任呢。”


    “就是啊,怎麽能讓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當主任呢,這也太胡鬧了。”


    武鎮川今年剛入職,比姚海芸還大三歲,他本來覺得自己能當上售貨員很幸運了,但跟姚海芸一對比,心裏頓時有點難受了,人比人氣死人,誰讓人家是名牌大學生呢!


    會計梁麗潔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她是姚國偉老婆,家跟姚海芸家就隔著一個孫金梅,公公姚樂水也是海上生產隊的一員,在姚昌盛的船上做輪機長,而且老公爺爺姚大栓跟姚海芸爺爺還是堂兄弟,有這麽一層親戚關係在。憂的是,她知道姚海芸很聰明,自己這賬做得一塌糊塗,糊弄糊弄趙天磊還行,不能細看,真查起來,保不準就會發現她有幾次偷懶做了糊塗賬的事情。


    不過到底是親戚,她幫姚海芸說了幾句好話,“海芸很厲害的,上學的時候都是班裏第一名。”


    新主任剛來就有狗腿子開始討好了,售貨員姚玲玲看不慣梁麗潔這攀附的架勢,說話含槍帶棒的,“哎呦,什麽海芸,梁會計你該改口叫主任了,現在可不是你妹妹了,是你領導。”


    另一位采購叫姚國旭,人木訥老實,想插話說些什麽,又咽了回去。


    沒辦法,誰讓他是飛花島人呢,飛花島人少,還窮!島上連個供銷社都沒有,買東西都要來南營島買,南營島人說話他插不進去,人家都是一幫的,這不,新來的主任又是一個南營島人,完蛋啦!


    這供銷社簡直是南營島人的天下啦!


    姚國旭話少但心裏活動很豐富。


    坐在最後麵的倉庫保管員鄭軍是最慌的,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腿直抖。


    七人心裏各有小九九。


    姚海芸輕咳一聲提醒,推開門走了進去,“我這邊暫時沒什麽事了,上班時間到了,去開門營業吧。”


    私下說歸說,表麵功夫要做好,姚海芸是領導,得罪不起,售貨員武鎮川和姚玲玲忙站了起來,其他四人也紛紛散開去做事了。


    供銷社門市的櫃台不僅有展示的作用,也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顧客無法越過櫃台進入供銷社內部,工作人員進出都需要鑰匙。


    姚海芸是第一次進來,先好奇逛了一圈。


    整個供銷社主體一共有六間房,門市兩間,倉庫兩間,主任兼會計出納辦公室一間,采購和售貨員一間,另外有一個小院。


    其中門市和倉庫是麵積最大的房間,倉庫保管員鄭軍辦公桌就在倉庫門口,看到她來了,熱情喊了聲:“姚主任。”


    姚海芸點點頭,“我進去看看。”


    “我給您介紹吧。”


    鄭軍殷勤跟在她後麵,邊走邊介紹,撓撓頭不好意思道:“衛生我等會兒就打掃。”


    “昨天剛進了一批貨,還沒來得及打掃。”


    姚海芸沒說什麽,由他帶著看完了兩個倉庫,發現了比衛生髒亂更要命的問題,那就是倉庫內囤積的貨物太多太雜了,尤其是農具的囤積現象非常嚴重。


    她隨便看了兩個噴霧器,居然是1962年9月的貨,過去兩年了一件都沒賣出去。


    姚海芸是個行動派,很快找到了負責采購的李廣平和姚國旭,這會兒兩個人正在商量9月的采購計劃,李廣平站著說,姚國旭在用筆記錄。


    李廣平先說大概:“去年賣掉了8000多斤小麥種,今年還是這個數吧,每年都差不多,區別不大。”


    姚海芸本來想問他要近五年的采購記錄,聽到他們在聊采購計劃,頓了下,開口問道:“你這個8000多斤小麥種的數據,是怎麽得出來的?”


    李廣平信心滿滿回答:“每年差不多都是這個數,你也知道,南營島可耕種的土地不多,其中還有一部分種了菜。”


    “有跟生產隊溝通過嗎?問問他們今年有多少畝打算種小麥,大概會需要多少種子。”


    “這倒沒有,不過主任,這個數差肯定不會太大,有的生產隊今年要的麥種多,有的生產隊要的少,這都是正常情況。”


    “不,這樣定下的采購數據太草率了,像附近的飛花島,他們離得遠,每年都是開船過來買,要拉十幾趟才能拉完,速度上肯定比我們南營島的生產隊要慢些,但播種的時間大致是一樣的,等到了隻能買到南營島剩下的小麥種,數量夠還好,萬一數量不夠,明年漁民的糧食更不夠吃了,這時候你再臨時加購買進麥種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姚海芸想了想繼續說:“你摸清了準確的播種數據,一來可以減少我們供銷社的運輸和倉儲成本,二來也省去了生產隊的工作,免得他們來回跑,本身九月份播種季加上捕蝦季就夠忙了,給漁民省點工作量吧。”


    李廣平微愣,姚國旭抬起頭激動地看著新主任。


    啊啊啊啊!就是這個麥種供應問題!他已經跟趙天磊反映過很多遍了!但每年都會因為南營島某幾個生產隊突增的購麥種計劃導致飛花島買不到足量的小麥種。


    “種子都是有保質期的,賣不完虧還是我們自己,放在倉庫還占位置。”


    姚海芸又叮囑道:“這個計劃你們先別定下來,這兩天去各大生產隊問一下,看看他們今年準備種多少畝小麥,這樣除了小麥種,我們也好提前預估農藥和化肥需求量,順帶著也能把各種菜苗的播種數據弄清楚。”


    工作量激增讓兩個人都有點頭疼,李廣平表情為難,“需要這麽準確?”


    姚海芸重重點點頭,“我們不能再增加債務了。”


    她納悶追問:“不是,反而是我想問你們采購之前是怎麽做的計劃,我剛看了下,2號倉庫裏現在還有8輛步犁沒賣掉。”


    姚國旭搶答:“這怎麽了?我們當時都是在國營大廠買的,這些步犁質量特別好啊。”


    這個供銷社遠比她想象中更令人頭疼。


    姚海芸深深歎了口氣,聲音無奈:“一輛步犁能用七八年沒問題,壞了也能修,現在島上哪個大隊倉庫裏沒幾輛耕地的步犁,根本不會買新的,再說咱們島上本來可耕種的土地麵積就少,對步犁的購買需求很低,你們采購之前都不考慮島上的實際情況嗎?”


    第4章


    換言之,這些步犁就是再放個三年都賣不掉。


    李廣平和姚國旭聽她這麽一分析,麵子上有點掛不住了,想辯解但想破頭都找不出一個理由,被這麽一個小輩指責,李廣平尤其覺得躁得慌。


    供銷社采購無論在供銷社內部員工還是外人看來都是非常好的工作,幾乎可以說掌握著整個供銷社貨物的輸入,往大了說,就是整個南營島的商品流入。


    自家親戚想要個什麽東西,他們也能在主任麵前提幾句看看能不能買,特有麵子。不僅如此,因為需要去外地進貨,時間不緊的話,還能公費旅遊,可不美哉。


    有供銷社采購這一層身份,哪怕是國營大廠,那些城裏的銷售看見他們也不敢拿鼻孔看人,見了麵就給倒茶,說要請吃飯請喝酒,態度那叫一個熱情。


    李廣平從供銷社還是漁聯社那會兒就在了,他是海上生產隊提拔上來的,那會兒島上漁民都窮,七八歲的孩子都開始跟著生產隊幹活為以後捕魚做準備了,李廣平在那個年代能把小學上完就算高學曆了,加上他人活絡健談,很得趙天磊喜歡,從1961年就是南營島供銷社的采購了。


    姚國旭是飛花島生產隊提上來的,飛花島離南營島近,漁民想買東西都要坐船來南營島,漳曲縣公社幹部覺得供銷社不能全讓南營島本地人當,那不公平,就把當時在海帶生產隊當文書的姚國旭調過來了。


    兩個人一個好麵子一個寡言少語,都不經誇,在外麵有供銷社采購這個身份,被吹噓討好多了,腳也從人民群眾中飄起來了,你說這個好是吧?買買買!內心是全無市場和需求這種概念的。


    購銷指標一翻再翻,被廠裏的銷售忽悠,買了一堆價格高質量次的商品,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價格太高,漁民都買不起,隻能在倉庫落灰。


    姚海芸吩咐道:“這兩天你們盡快把南營島和飛花島各個生產隊要種多少畝小麥統計出來。”


    李廣平跟姚國旭隻能應好。


    姚海芸想起正事,又問道:“近五年供銷社的采購記錄表有嗎?”


    姚國旭點頭:“有。”


    眼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擺脫供銷社當前的負債情況,姚海芸迫切需要知道倉庫裏到底有多少囤積賣不掉的貨物,當然通過這些采購數據,她也能進一步了解到島上供銷社一直以來的進貨情況,有利於給他們安排下個月的采購計劃。


    她畢竟是新人,雖然道理說得好,但對於島上的實際情況,還是數據更直觀。


    姚海芸輕聲道:“也盡快整理出來給我,每一筆都不能漏掉,到時我會跟會計核對數據。”


    李廣平皺眉,“又要去生產隊問他們種多少畝,又要整理采購記錄,我們隻有兩個人,忙不過來啊。”


    “這本來就是你們應該做卻沒做到的,供銷社的任務是什麽?四項基本任務裏麵,第一條就是做好供銷業務,為農民和農業生產服務,連基本的農業生產服務都無法做到,讓農民買不到糧種,我們還算什麽供銷社。”


    姚海芸雖然自小在南營島長大,很喜歡這個地方,享受這裏的生活,但她不得不承認,漁民的生活太苦了,也就這幾年才能勉強吃上飯,絕大多數家庭連粗糧也吃不起。


    在其位謀其政,她不能讓供銷社繼續這麽下去。


    官大一級壓死人就是這種感受吧,被姚海芸兜頭罵兩個人一句話都不敢回。


    兩間辦公室離得近,隔音一般,姚海芸說了什麽隔壁的梁麗潔和陳興海都能聽到,兩人互相看了看對方,大氣不敢出,默默祈禱戰火別波及到自己,很快他們的祈禱落空了。


    要知道供銷社的經營情況,會計和出納各種財務報表是少不了的,這方麵工作較為繁瑣,姚海芸沒強求速度,隻要求他們盡快一周內整理好。


    主任的辦公室在靠窗的位置,趙天磊調走後一直空置,姚海芸抽出椅子坐了下來,隨手翻了翻桌上留下的文件,打開兩個抽屜都沒看到鑰匙,她轉頭問一旁的陳興海,“供銷社這幾個門的鑰匙在哪?”


    陳興海誠實回:“在李采購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供銷社主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池疏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池疏荷並收藏七十年代供銷社主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