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製度之我見
47樓207:北大醉俠的浪漫宣言 作者:孔慶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行的高考製度已經實行整整20年了。應當承認,20年來,這套製度為我們國家遴選出了大量的人才。對高考製度選拔人才的民主性,有效性,無疑應當給予高度的肯定和讚許。
但是,任何一套運行機製都有它功能衰竭的時候,不可能是一架永動機。它衰竭的因素不是外來的,而是原來就隱含在機製的內部,逐漸顯示出其日益有力的一麵。現行高考製度在它的前10年,即1977-1987年,可以說是利大於弊,它的衰竭因素被深深壓抑著。特別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憑分數、憑學習水平上大學,在全國範圍內造成了人才結構的大調整、大集中,它為千千萬萬貧寒的工農子弟和普通知識分子的後代提供了在高層次上實現自我的人生機會,那時候,這套製度本身就體現著科學與民主的五四精神。多少人家接到錄取通知書後流下了幸福的熱淚。古人所說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翻身”情懷激勵了那一代人才報效國家、報效社會的誌向。那一代人今天已經成為我們社會各個領域的工作主力。
但是從第二個10年開始以後,這套髙考製度的負麵效應開始暴露。進入90年代以來,已經逐漸走向利弊參半乃至表現出弊大於利的趨勢。其中的關鍵不在“考試”而在“統一考試”。一概反對考試,是一種無政府主義思想,任何社會都不能免除對其成員的必要考核。但全國一體的大一統考試體製,卻從根本上製約了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考試本來是對教育的檢閱,但現在卻本末倒置,為了考試而教育。所以,廣大中小學生的許多精力和時間用於訓練考試技巧,最後變成一個個考試機器,個性被壓抑,特長遭扼殺。上了大學之後,回首一片茫茫,學過的東西大多數是無用的和錯誤的。全國幾千萬青年學生雖讀了十幾年的書,卻既無獨立思考能力,也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人才隻能叫做“準人才”。在社會選擇多元化的今天,這樣的人才格局顯然是嚴重阻礙社會發展的。高考製度已成為民族文化走向的一個“瓶頸”。因此,改革高考製度勢在必行。
改革的關鍵在於打破“大一統”。前提是完善和落實高中會考。會考隻作為高中教育的一種資格證明,會考成績可以作為高考的參考。然後下放政策,由各地區、各高校自主招生,甚至各係各專業也可以自主招生。當然,這需要一個配套齊全的係統工種,幾年之內還不能完全做到,但必須向這個目標邁進,才能把教育的死水重新激活,不盡人才滾滾來。
但是,任何一套運行機製都有它功能衰竭的時候,不可能是一架永動機。它衰竭的因素不是外來的,而是原來就隱含在機製的內部,逐漸顯示出其日益有力的一麵。現行高考製度在它的前10年,即1977-1987年,可以說是利大於弊,它的衰竭因素被深深壓抑著。特別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憑分數、憑學習水平上大學,在全國範圍內造成了人才結構的大調整、大集中,它為千千萬萬貧寒的工農子弟和普通知識分子的後代提供了在高層次上實現自我的人生機會,那時候,這套製度本身就體現著科學與民主的五四精神。多少人家接到錄取通知書後流下了幸福的熱淚。古人所說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翻身”情懷激勵了那一代人才報效國家、報效社會的誌向。那一代人今天已經成為我們社會各個領域的工作主力。
但是從第二個10年開始以後,這套髙考製度的負麵效應開始暴露。進入90年代以來,已經逐漸走向利弊參半乃至表現出弊大於利的趨勢。其中的關鍵不在“考試”而在“統一考試”。一概反對考試,是一種無政府主義思想,任何社會都不能免除對其成員的必要考核。但全國一體的大一統考試體製,卻從根本上製約了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考試本來是對教育的檢閱,但現在卻本末倒置,為了考試而教育。所以,廣大中小學生的許多精力和時間用於訓練考試技巧,最後變成一個個考試機器,個性被壓抑,特長遭扼殺。上了大學之後,回首一片茫茫,學過的東西大多數是無用的和錯誤的。全國幾千萬青年學生雖讀了十幾年的書,卻既無獨立思考能力,也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人才隻能叫做“準人才”。在社會選擇多元化的今天,這樣的人才格局顯然是嚴重阻礙社會發展的。高考製度已成為民族文化走向的一個“瓶頸”。因此,改革高考製度勢在必行。
改革的關鍵在於打破“大一統”。前提是完善和落實高中會考。會考隻作為高中教育的一種資格證明,會考成績可以作為高考的參考。然後下放政策,由各地區、各高校自主招生,甚至各係各專業也可以自主招生。當然,這需要一個配套齊全的係統工種,幾年之內還不能完全做到,但必須向這個目標邁進,才能把教育的死水重新激活,不盡人才滾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