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節
我憑烏鴉嘴在亂世發家日常 作者:東邊小耳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3章
這可謂是誅心之言了, 一個回?答不?慎,就容易讓皇帝心生不滿。
可崔舒若絲毫不慌,她略一側頭, 神情中似乎十分?疑惑, “阿耶何出此言?”
她接著道:“衡陽已居公主之位, 榮華富貴加於一身, 阿耶阿娘的恩賞即便是日日揮霍,也夠嚼用幾輩子。於衡陽而言, 爺娘方才是上天真正的賞賜, 隻要爺娘安好, 身泰康健,便是再多賞賜也不?換。”
崔舒若說的誠懇,仿佛這真的是她的信念一般。
連侍者聞之都?動?容,皇帝又?怎麽可能不?滿意。他連連點頭讚許,“還是女兒貼心啊, 哪像那幾個討債鬼?”
皇帝轉頭和心腹內侍閑聊, 是一個比他還要大?幾歲的老?內官了。可以在一群內侍裏擠出頭,可見不?似麵上一樣和藹好說話, 人老?成精, 心思都?深。
皇帝一說, 別管崔舒若是不?是那麽好,都?能將人誇出花來。再說了,不?誇崔舒若, 難不?成應皇帝的後一句話,那可是非議太子與明?王, 是人都?知道怎麽選。
在被老?內官誇得恍若洛神在世,勝過淳於緹縈孝順之後, 始終含笑故作不?好意思的崔舒若終於等?來了皇帝來終結話題。
“你這老?閹奴,淨會說好話,但?我?的這個女兒,你倒是沒?誇錯,她比世間多數男兒都?要得力。
衡陽,你也勿憂心,阿耶找你不?過是怕你聽了外頭流言,疏遠了我?們父女之情。給你的封賞阿耶早已擬好旨,隻待時機合適,再行頒布。”
崔舒若微笑應答,並?沒?有虛偽的拒絕。
她對待皇帝的態度是不?主動?討封賞,有也來者不?拒。倘若真的什麽都?不?要,反而容易讓人懷疑,隻有聖人才能做到摒除七情六欲,而世上或許上百年才能出一位聖人。
崔舒若應付得極好,以至於當她出大?殿時,連帶跟著的還有皇帝下旨加封的五百戶封邑。
不?算特別多,但?趙巍衡這回?都?隻加了八百戶封邑,崔舒若雖有功勞,也不?至於越過趙巍衡,否則的話,怕是又?要引來旁人非議。
皇帝寬恕了魯丘直,有給了崔舒若賞賜,堵住了流言,此事仿佛便告一段落。
但?事實上,沒?過多久,就在所有人以為風波平定之後,突然?某一日世家出身的文官們就開始集體彈劾魯丘直,並?且不?是因為他酒後失言,而是從他方方麵麵來挑刺。甚至有魯丘直某次上朝,當眾出虛恭……
武將生性?粗魯,除了個別祖宗起就已經發家的勳貴,亂世草莽出身的哪個不?是禮儀有瑕?
想要捉小辮子,小到舉止粗魯,大?到得意忘形收受賄賂、侵吞敵將財物,要捉錯處簡直不?要太容易。在世家的一致為難下,魯丘直的官位被一貶再貶。
最後魯丘直自己也回?過味來,索性?自請辭官回?鄉。再不?濟還是掙下了富庶家業,既然?得罪了人,幹脆回?鄉做個富家翁算了,免得受勞什子文官的氣。最要緊的是他自己也看?清楚了,整治他怕是個開端,不?趁早走,往後如何當真不?好說。
果不?其然?,在逼走魯丘直後,又?是新一輪針對武將彈劾的開端。
但?文官們極有分?寸,針對的無一例外全是趙巍衡的心腹,其餘武將都?未曾受到波折。因為針對的過於明?顯,很難不?讓人懷疑始作俑者。
誰會和趙巍衡有仇呢?
還非要削弱他的勢力,並?且有如此大?影響力,能讓士族們出力的?
趙巍衡不?是沒?有抗爭過,可坐在上頭的皇帝,他昔日的阿耶,似乎抱著某種縱容的心思。趙巍衡的聲望,未免太大?了些,甚至要威脅到皇帝的地位。
功高蓋主,即便這個人是自己的親兒子,也很難不?讓人忌憚吧?
之後趙巍衡身邊的人,要麽是看?清局勢主動?請辭離去,要麽是頭腦不?夠中招被迫離去,還有些人則謹言慎行,陪著趙巍衡步履維艱的在並?州前行。
前者如魯丘直,中者如李恭,後者如王弦諫。
幸運的是李恭有崔舒若收留,她將人收入囊下,做個侍衛統領,盡管比不?上過去當將軍風光,可怎麽也比回?老?家繼續打鐵維生要好。有她的庇護,那些人便默認李恭脫離趙巍衡的陣營,不?再窮追猛打。
原本烈火烹油的明?王府,一夕之間門庭冷落,哪還有之前的盛況?
倒是太子趙仲平,因為差事辦得好,還主動?領了著書的活,一時風頭無倆,朝野上下都?讚譽聲一片。可見人心是世上最複雜之事,人人都?擅趨吉避害、捧高踩低。
而留下來的人,往往是患難見真情了。
明?王府雖門庭冷落,可衣食用度一如從前,趙巍衡剩餘的寥寥心腹前來議事時,孫宛娘對他們的招待從來不?曾失禮,永遠從容不?迫,笑意盈潤親切。
長籲短歎絕不?可能出現在孫宛娘身上,看?見始終寵辱不?驚的明?王妃,就會叫人下意識地認為明?王府依舊如故,心裏也跟著安穩起來。
在又?一次送走心腹後,孫宛娘輕輕幫望著窗外蒙蒙細雨的趙巍衡披了件外裳,“夫君,春雨微寒,小心著涼。”
趙巍衡握住了孫宛娘在他肩上添衣的手,“宛娘,這些日子叫你受苦了……”
他未曾說完,可勳貴世家的捧高踩低連他都?飽嚐炎涼,遑論是終日在女子間混跡的孫宛娘,隻怕她受到的唇槍舌戰絕不?比他要少。
孫宛娘蕙質蘭心,又?怎會因此有一分?一毫的埋怨,反而主動?寬慰道:“王府之內,錦衣玉食,我?有何苦?至於往後……”
孫宛娘語氣一轉,顯露出三分?內宅女子沒?有的淩厲與見識,“焉知是何景象,我?隻知世上一切未到最後一刻便無定數。宛娘既嫁給夫君,便夫妻同心,風雨同擔。
我?信夫君。”她最後莞爾一笑,眉眼中是對趙巍衡的十足信賴。
趙巍衡雖從不?曾懷疑過自己,但?能有孫宛娘始終如一的信任,心中大?定。他將孫宛娘擁入懷中,語氣饜足,“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夫妻倆始終心意相通,任憑外頭風雨如何,不?改情誌。
但?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捧高踩低,不?論趙巍衡和趙仲平之間誰略勝一籌,趙平娘和崔舒若與他們都?是照常往來,全然?不?受影響。往小了說,他們彼此是手足,往大?了說,愈是一視同仁,才愈不?會被人盲目劃到某一黨派之中。
可不?管是何種緣故,雪中送炭之人,都?會被銘記在心。
崔舒若跟著趙平娘光明?正大?的去往明?王府,但?走前也悄無聲息留下些話。
譬如,靜待時機。
趙巍衡也是這般做的,他不?再求情或是上奏提請攻打南邊,而是徹底沉寂下來,選擇韜光養晦,任由趙仲平聲勢漸大?,頗有一人獨大?的架勢。而趙巍衡身邊的武將班底走得也越來越多。
趙巍衡沉寂了,卻有人經受不?住折磨。
那人便是齊平永。
他能在江湖闖出名聲,除了武藝高人品好,還有一點就是他極重?義氣,眼看?當初一起上戰場殺敵的袍澤兄弟漸漸散了,他倒是高官厚祿,心中難免鈍痛。
尤其是偶然?在鄉間碰見曾經的兄弟因辭了官無所事事,二人在路上碰到,都?對他視若無睹後,心中的悲涼之意達到頂峰。
齊平永甚至追上去詢問對方近況,哪知那位兄弟也是直腸子,直言道:“齊將軍如今官運亨通,正受皇帝看?中,我?等?升鬥小民,哪堪配與您搭話,還是就此別過吧,切莫讓人看?了您的笑話。”
說完,對方就拂袖離去,徒留齊平永在原地發怔。
回?到並?州後的齊平永心內迷茫不?解,亭台樓閣、膏粱錦繡,在他眼裏都?成了腐朽之物,滿腦子盤旋著昔日兄弟的紮心之語。鬱悶難當的齊平永一反昔日沉穩好大?哥的作態,跑到酒肆一人借酒消愁,連差事也告假了數日。
人一旦靠酒來紓解愁緒,便更會陷入情緒的低穀。
齊平永也不?能例外。
他不?禁懷疑自己建功立業是為何?當初和眾兄弟們在江湖也算快意,他還有心上人,滿心滿眼做出一番功業,好娶對方,還要青史留名。可如今兄弟們四散零落,心上人另嫁他人為婦,留給他的隻剩下榮華富貴與虛名罷了。
齊平永一時也沮喪頹廢起來,萌生退意。
直到崔舒若過路,瞧見喝得爛醉的齊平永,便命下人去齊府請人,而她則叫人給齊平永醒酒。
等?齊平永好不?容易清醒過來,問過下人才知道是崔舒若的授意,且崔舒若還在另一個廂房之內。清醒的齊平永理智回?籠,首先便是生出愧疚,他竟淪落到酗酒消愁的地步,還叫崔舒若遇見了。
真真是……
他搖了搖頭,主動?請去拜見,崔舒若沒?有不?應之理。
二人也算故交,過往崔舒若一直喊齊平永為齊大?哥,今日也沒?甚外人,敘舊時難免帶上幾句真實心緒。聽著齊平永的話,崔舒若神情依舊,不?動?如山。
隻是到了最後,她寬慰道:“建功立業不?易,你又?何嚐不?是冒著性?命之險拚來的功業?前功盡棄,豈不?可惜?若你信得過我?,不?妨等?上一等?,事情必有轉機。”
第84章
齊平永當真猶豫起來, 他為?人豪爽義氣,義薄雲天,又是武將世?家, 本該殺伐果斷, 但不知是否因著被寡母一手包攬養大, 為?人本質心?善, 行?事總容易優柔寡斷。
他殺人一樣能手起刀落,可在決斷此等大事上, 總容易猶豫。
就好似當初和心上人的婚事, 總想著給對方最好的一切, 又擔心?自己有朝一日會死在沙場,因此蹉跎錯過時機。
崔舒若一說,倒真是影響了齊平永。也未必是打消了齊平永的念頭,但也足夠叫他再拖上一段時日,猶豫一番。等到他能做出決定時, 怕局勢早已發生?變動, 也就不必再三?糾結。
崔舒若不敢說自己有多麽心?善,但對齊平永的幾?句勸解, 的確出於好意。
哪怕齊平永是皇帝一家的救命恩人, 可皇帝已經諸多禮遇, 再大的恩情?也有消弭的一日。他若是在皇帝厚待時辭官,焉知不會讓皇帝誤以為?他懷有怨憎,不識好歹?
勸住齊平永後, 崔舒若也不再多說。
聰明人點到為?止便是,再往下就容易成為?把柄。
而崔舒若身邊的婢女行?雪十分識眼色的將齊平永請出去。崔舒若也不著急走, 她如今已是衡陽公?主,在並州, 或是整個北地,說一句橫著走也不為?過。而且她還有封邑,宛若一個小國,從官員任免到當?地鑄錢幣,她都擁有決定權。
一般的公?主自然是沒有這等待遇,她們很少有實封,非得?是皇帝的兒子裏也萬分受寵的,否則也隻能封在窮鄉僻壤,等到不得?不上任前往封地時,涕泗橫流,抱著都城的一捧土念念不舍。
可要是封得?太富裕,說不準等他的兄弟上位之後,又要受到猜忌,想法設法把肥肉重新叼回去。
但崔舒若這樣的公?主不同,不必擔憂她會謀朝篡位,公?主嘛,就沒見過能當?皇帝的。倘若對權勢沒有威脅,過得?再富裕尊崇都是應有之理,畢竟是自家姐妹。
也就是說,哪怕崔舒若哪天突然腦子一抽,跑去給太子和趙仲平一人一巴掌,皇帝知道了以後很有可能隻是不鹹不淡的說教?幾?句。
自家兄弟姐妹,又不涉及黨爭,打打鬧鬧委實尋常,算得?了什麽呢?
所以崔舒若現今可以大方坐在此處,而非提點完以後著急忙慌的走人。
她自己給自己倒了茶,尋思起皇帝的打算。雖然皇帝行?事愈發令人捉摸不透,可崔舒若清楚一件事,若是想要走得?安穩,就不能威脅他的皇權。
要麽有勇氣起兵謀反,要麽懂得?進退,收斂勢力。
這也是崔舒若勸趙巍衡蟄伏靜待的原因之一。剩下的,端看太子趙仲平究竟是不是一個看得?明白的聰明人了。若趙仲平是,趙巍衡蟄伏的日子,他也必須跟著沉寂,否則……
崔舒若把頭一泡茶信手潑出去,目光冷靜。
別做了棄子才是。
然而,世?上聰明人多,看得?明白權力背後真相的人卻少,能始終不動搖的人更是少。
趙仲平沒有忍住,他大肆籠絡世?家勢力,不論是士族還是新起的寒門,一個個都投靠在他的門下。
他的勢力何止是蓋過了原先?的趙巍衡,在經過半年的沉澱後,手底下匯集的人也越來越多,良莠不濟,也出現了許多以太子名義為?非作歹的敗類。
這裏頭最為?囂張的是他的親弟弟趙知光。
要說皇朝後期最怕的是什麽,應當?就是貴族地主兼並土地,致使?能收取的稅收日益減少。前期也就是給立功之人封賞,有能壓製他們的皇帝在,沒人敢把手伸得?太長,否則就隻能迎來滅門斬首之禍。
可耐不住有人帶頭,人的膽子都是這麽起來的。
我是不敢做,可是皇帝的兒子帶頭侵占田地,我也跟著吃點湯頭,怎麽也不至於有事吧?於是湯頭越吃越多,甚至想把皇帝的禦膳也連帶著端走。
但就如饕鬄,哪知道饜足呢?
等到眾人發覺時,他們已經成為?了大蛀蟲,趙知光等了侵占大量良田不說,甚至還為?了在城外興建莊子享樂,不惜搶占百姓的屋舍,弄得?怨聲載道。
但趙知光是趙仲平庇護下的弟弟,二人同一陣營,那?些有樣學?樣的官員們更是,彈劾他們事小,得?罪太子事大,而且人人都清楚趙知光睚眥必報,皇帝是不可能殺了自己兒子的,他們敢上奏,回頭就會被宛若瘋狗的趙知光報複。
士族們沒必要為?了蟻民得?罪太子一派,寒門又不願意斷送仕途,竟讓這些人好生?張狂。
這可謂是誅心之言了, 一個回?答不?慎,就容易讓皇帝心生不滿。
可崔舒若絲毫不慌,她略一側頭, 神情中似乎十分?疑惑, “阿耶何出此言?”
她接著道:“衡陽已居公主之位, 榮華富貴加於一身, 阿耶阿娘的恩賞即便是日日揮霍,也夠嚼用幾輩子。於衡陽而言, 爺娘方才是上天真正的賞賜, 隻要爺娘安好, 身泰康健,便是再多賞賜也不?換。”
崔舒若說的誠懇,仿佛這真的是她的信念一般。
連侍者聞之都?動?容,皇帝又?怎麽可能不?滿意。他連連點頭讚許,“還是女兒貼心啊, 哪像那幾個討債鬼?”
皇帝轉頭和心腹內侍閑聊, 是一個比他還要大?幾歲的老?內官了。可以在一群內侍裏擠出頭,可見不?似麵上一樣和藹好說話, 人老?成精, 心思都?深。
皇帝一說, 別管崔舒若是不?是那麽好,都?能將人誇出花來。再說了,不?誇崔舒若, 難不?成應皇帝的後一句話,那可是非議太子與明?王, 是人都?知道怎麽選。
在被老?內官誇得恍若洛神在世,勝過淳於緹縈孝順之後, 始終含笑故作不?好意思的崔舒若終於等?來了皇帝來終結話題。
“你這老?閹奴,淨會說好話,但?我?的這個女兒,你倒是沒?誇錯,她比世間多數男兒都?要得力。
衡陽,你也勿憂心,阿耶找你不?過是怕你聽了外頭流言,疏遠了我?們父女之情。給你的封賞阿耶早已擬好旨,隻待時機合適,再行頒布。”
崔舒若微笑應答,並?沒?有虛偽的拒絕。
她對待皇帝的態度是不?主動?討封賞,有也來者不?拒。倘若真的什麽都?不?要,反而容易讓人懷疑,隻有聖人才能做到摒除七情六欲,而世上或許上百年才能出一位聖人。
崔舒若應付得極好,以至於當她出大?殿時,連帶跟著的還有皇帝下旨加封的五百戶封邑。
不?算特別多,但?趙巍衡這回?都?隻加了八百戶封邑,崔舒若雖有功勞,也不?至於越過趙巍衡,否則的話,怕是又?要引來旁人非議。
皇帝寬恕了魯丘直,有給了崔舒若賞賜,堵住了流言,此事仿佛便告一段落。
但?事實上,沒?過多久,就在所有人以為風波平定之後,突然?某一日世家出身的文官們就開始集體彈劾魯丘直,並?且不?是因為他酒後失言,而是從他方方麵麵來挑刺。甚至有魯丘直某次上朝,當眾出虛恭……
武將生性?粗魯,除了個別祖宗起就已經發家的勳貴,亂世草莽出身的哪個不?是禮儀有瑕?
想要捉小辮子,小到舉止粗魯,大?到得意忘形收受賄賂、侵吞敵將財物,要捉錯處簡直不?要太容易。在世家的一致為難下,魯丘直的官位被一貶再貶。
最後魯丘直自己也回?過味來,索性?自請辭官回?鄉。再不?濟還是掙下了富庶家業,既然?得罪了人,幹脆回?鄉做個富家翁算了,免得受勞什子文官的氣。最要緊的是他自己也看?清楚了,整治他怕是個開端,不?趁早走,往後如何當真不?好說。
果不?其然?,在逼走魯丘直後,又?是新一輪針對武將彈劾的開端。
但?文官們極有分?寸,針對的無一例外全是趙巍衡的心腹,其餘武將都?未曾受到波折。因為針對的過於明?顯,很難不?讓人懷疑始作俑者。
誰會和趙巍衡有仇呢?
還非要削弱他的勢力,並?且有如此大?影響力,能讓士族們出力的?
趙巍衡不?是沒?有抗爭過,可坐在上頭的皇帝,他昔日的阿耶,似乎抱著某種縱容的心思。趙巍衡的聲望,未免太大?了些,甚至要威脅到皇帝的地位。
功高蓋主,即便這個人是自己的親兒子,也很難不?讓人忌憚吧?
之後趙巍衡身邊的人,要麽是看?清局勢主動?請辭離去,要麽是頭腦不?夠中招被迫離去,還有些人則謹言慎行,陪著趙巍衡步履維艱的在並?州前行。
前者如魯丘直,中者如李恭,後者如王弦諫。
幸運的是李恭有崔舒若收留,她將人收入囊下,做個侍衛統領,盡管比不?上過去當將軍風光,可怎麽也比回?老?家繼續打鐵維生要好。有她的庇護,那些人便默認李恭脫離趙巍衡的陣營,不?再窮追猛打。
原本烈火烹油的明?王府,一夕之間門庭冷落,哪還有之前的盛況?
倒是太子趙仲平,因為差事辦得好,還主動?領了著書的活,一時風頭無倆,朝野上下都?讚譽聲一片。可見人心是世上最複雜之事,人人都?擅趨吉避害、捧高踩低。
而留下來的人,往往是患難見真情了。
明?王府雖門庭冷落,可衣食用度一如從前,趙巍衡剩餘的寥寥心腹前來議事時,孫宛娘對他們的招待從來不?曾失禮,永遠從容不?迫,笑意盈潤親切。
長籲短歎絕不?可能出現在孫宛娘身上,看?見始終寵辱不?驚的明?王妃,就會叫人下意識地認為明?王府依舊如故,心裏也跟著安穩起來。
在又?一次送走心腹後,孫宛娘輕輕幫望著窗外蒙蒙細雨的趙巍衡披了件外裳,“夫君,春雨微寒,小心著涼。”
趙巍衡握住了孫宛娘在他肩上添衣的手,“宛娘,這些日子叫你受苦了……”
他未曾說完,可勳貴世家的捧高踩低連他都?飽嚐炎涼,遑論是終日在女子間混跡的孫宛娘,隻怕她受到的唇槍舌戰絕不?比他要少。
孫宛娘蕙質蘭心,又?怎會因此有一分?一毫的埋怨,反而主動?寬慰道:“王府之內,錦衣玉食,我?有何苦?至於往後……”
孫宛娘語氣一轉,顯露出三分?內宅女子沒?有的淩厲與見識,“焉知是何景象,我?隻知世上一切未到最後一刻便無定數。宛娘既嫁給夫君,便夫妻同心,風雨同擔。
我?信夫君。”她最後莞爾一笑,眉眼中是對趙巍衡的十足信賴。
趙巍衡雖從不?曾懷疑過自己,但?能有孫宛娘始終如一的信任,心中大?定。他將孫宛娘擁入懷中,語氣饜足,“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夫妻倆始終心意相通,任憑外頭風雨如何,不?改情誌。
但?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捧高踩低,不?論趙巍衡和趙仲平之間誰略勝一籌,趙平娘和崔舒若與他們都?是照常往來,全然?不?受影響。往小了說,他們彼此是手足,往大?了說,愈是一視同仁,才愈不?會被人盲目劃到某一黨派之中。
可不?管是何種緣故,雪中送炭之人,都?會被銘記在心。
崔舒若跟著趙平娘光明?正大?的去往明?王府,但?走前也悄無聲息留下些話。
譬如,靜待時機。
趙巍衡也是這般做的,他不?再求情或是上奏提請攻打南邊,而是徹底沉寂下來,選擇韜光養晦,任由趙仲平聲勢漸大?,頗有一人獨大?的架勢。而趙巍衡身邊的武將班底走得也越來越多。
趙巍衡沉寂了,卻有人經受不?住折磨。
那人便是齊平永。
他能在江湖闖出名聲,除了武藝高人品好,還有一點就是他極重?義氣,眼看?當初一起上戰場殺敵的袍澤兄弟漸漸散了,他倒是高官厚祿,心中難免鈍痛。
尤其是偶然?在鄉間碰見曾經的兄弟因辭了官無所事事,二人在路上碰到,都?對他視若無睹後,心中的悲涼之意達到頂峰。
齊平永甚至追上去詢問對方近況,哪知那位兄弟也是直腸子,直言道:“齊將軍如今官運亨通,正受皇帝看?中,我?等?升鬥小民,哪堪配與您搭話,還是就此別過吧,切莫讓人看?了您的笑話。”
說完,對方就拂袖離去,徒留齊平永在原地發怔。
回?到並?州後的齊平永心內迷茫不?解,亭台樓閣、膏粱錦繡,在他眼裏都?成了腐朽之物,滿腦子盤旋著昔日兄弟的紮心之語。鬱悶難當的齊平永一反昔日沉穩好大?哥的作態,跑到酒肆一人借酒消愁,連差事也告假了數日。
人一旦靠酒來紓解愁緒,便更會陷入情緒的低穀。
齊平永也不?能例外。
他不?禁懷疑自己建功立業是為何?當初和眾兄弟們在江湖也算快意,他還有心上人,滿心滿眼做出一番功業,好娶對方,還要青史留名。可如今兄弟們四散零落,心上人另嫁他人為婦,留給他的隻剩下榮華富貴與虛名罷了。
齊平永一時也沮喪頹廢起來,萌生退意。
直到崔舒若過路,瞧見喝得爛醉的齊平永,便命下人去齊府請人,而她則叫人給齊平永醒酒。
等?齊平永好不?容易清醒過來,問過下人才知道是崔舒若的授意,且崔舒若還在另一個廂房之內。清醒的齊平永理智回?籠,首先便是生出愧疚,他竟淪落到酗酒消愁的地步,還叫崔舒若遇見了。
真真是……
他搖了搖頭,主動?請去拜見,崔舒若沒?有不?應之理。
二人也算故交,過往崔舒若一直喊齊平永為齊大?哥,今日也沒?甚外人,敘舊時難免帶上幾句真實心緒。聽著齊平永的話,崔舒若神情依舊,不?動?如山。
隻是到了最後,她寬慰道:“建功立業不?易,你又?何嚐不?是冒著性?命之險拚來的功業?前功盡棄,豈不?可惜?若你信得過我?,不?妨等?上一等?,事情必有轉機。”
第84章
齊平永當真猶豫起來, 他為?人豪爽義氣,義薄雲天,又是武將世?家, 本該殺伐果斷, 但不知是否因著被寡母一手包攬養大, 為?人本質心?善, 行?事總容易優柔寡斷。
他殺人一樣能手起刀落,可在決斷此等大事上, 總容易猶豫。
就好似當初和心上人的婚事, 總想著給對方最好的一切, 又擔心?自己有朝一日會死在沙場,因此蹉跎錯過時機。
崔舒若一說,倒真是影響了齊平永。也未必是打消了齊平永的念頭,但也足夠叫他再拖上一段時日,猶豫一番。等到他能做出決定時, 怕局勢早已發生?變動, 也就不必再三?糾結。
崔舒若不敢說自己有多麽心?善,但對齊平永的幾?句勸解, 的確出於好意。
哪怕齊平永是皇帝一家的救命恩人, 可皇帝已經諸多禮遇, 再大的恩情?也有消弭的一日。他若是在皇帝厚待時辭官,焉知不會讓皇帝誤以為?他懷有怨憎,不識好歹?
勸住齊平永後, 崔舒若也不再多說。
聰明人點到為?止便是,再往下就容易成為?把柄。
而崔舒若身邊的婢女行?雪十分識眼色的將齊平永請出去。崔舒若也不著急走, 她如今已是衡陽公?主,在並州, 或是整個北地,說一句橫著走也不為?過。而且她還有封邑,宛若一個小國,從官員任免到當?地鑄錢幣,她都擁有決定權。
一般的公?主自然是沒有這等待遇,她們很少有實封,非得?是皇帝的兒子裏也萬分受寵的,否則也隻能封在窮鄉僻壤,等到不得?不上任前往封地時,涕泗橫流,抱著都城的一捧土念念不舍。
可要是封得?太富裕,說不準等他的兄弟上位之後,又要受到猜忌,想法設法把肥肉重新叼回去。
但崔舒若這樣的公?主不同,不必擔憂她會謀朝篡位,公?主嘛,就沒見過能當?皇帝的。倘若對權勢沒有威脅,過得?再富裕尊崇都是應有之理,畢竟是自家姐妹。
也就是說,哪怕崔舒若哪天突然腦子一抽,跑去給太子和趙仲平一人一巴掌,皇帝知道了以後很有可能隻是不鹹不淡的說教?幾?句。
自家兄弟姐妹,又不涉及黨爭,打打鬧鬧委實尋常,算得?了什麽呢?
所以崔舒若現今可以大方坐在此處,而非提點完以後著急忙慌的走人。
她自己給自己倒了茶,尋思起皇帝的打算。雖然皇帝行?事愈發令人捉摸不透,可崔舒若清楚一件事,若是想要走得?安穩,就不能威脅他的皇權。
要麽有勇氣起兵謀反,要麽懂得?進退,收斂勢力。
這也是崔舒若勸趙巍衡蟄伏靜待的原因之一。剩下的,端看太子趙仲平究竟是不是一個看得?明白的聰明人了。若趙仲平是,趙巍衡蟄伏的日子,他也必須跟著沉寂,否則……
崔舒若把頭一泡茶信手潑出去,目光冷靜。
別做了棄子才是。
然而,世?上聰明人多,看得?明白權力背後真相的人卻少,能始終不動搖的人更是少。
趙仲平沒有忍住,他大肆籠絡世?家勢力,不論是士族還是新起的寒門,一個個都投靠在他的門下。
他的勢力何止是蓋過了原先?的趙巍衡,在經過半年的沉澱後,手底下匯集的人也越來越多,良莠不濟,也出現了許多以太子名義為?非作歹的敗類。
這裏頭最為?囂張的是他的親弟弟趙知光。
要說皇朝後期最怕的是什麽,應當?就是貴族地主兼並土地,致使?能收取的稅收日益減少。前期也就是給立功之人封賞,有能壓製他們的皇帝在,沒人敢把手伸得?太長,否則就隻能迎來滅門斬首之禍。
可耐不住有人帶頭,人的膽子都是這麽起來的。
我是不敢做,可是皇帝的兒子帶頭侵占田地,我也跟著吃點湯頭,怎麽也不至於有事吧?於是湯頭越吃越多,甚至想把皇帝的禦膳也連帶著端走。
但就如饕鬄,哪知道饜足呢?
等到眾人發覺時,他們已經成為?了大蛀蟲,趙知光等了侵占大量良田不說,甚至還為?了在城外興建莊子享樂,不惜搶占百姓的屋舍,弄得?怨聲載道。
但趙知光是趙仲平庇護下的弟弟,二人同一陣營,那?些有樣學?樣的官員們更是,彈劾他們事小,得?罪太子事大,而且人人都清楚趙知光睚眥必報,皇帝是不可能殺了自己兒子的,他們敢上奏,回頭就會被宛若瘋狗的趙知光報複。
士族們沒必要為?了蟻民得?罪太子一派,寒門又不願意斷送仕途,竟讓這些人好生?張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