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府?難道她不應該是轉世投胎去了麽?她當時都已經設想好了,若是投胎,她定投到商戶家中去,沒有那麽多規矩,也不必守那麽多禮儀。
她顫抖著問道:“我如今多大?”
“剛及笄。”喜娘一邊給她蓋蓋頭一邊道:“這大好的日子,您可喜慶著些,今日的婚事可是京城獨一份的大呢,當今聖上和皇後娘娘都來了,王爺正在外麵陪賓客呢,一會兒便到。”
衛央忽而鬆了口氣,她才剛及笄,剛剛嫁給鬱良,還有時間問鬱良要一紙休書,無需她逃出京城,連累親人。
她在床上端坐了片刻,心口泛上些許苦澀,被箭矢擊中的痛苦好像在一瞬間又回到了她的身上,疼得她想掉眼淚,但她想到即將發生的事,立馬又坐的板板正正。
她記得上一世的今夜鬱良剛進房掀了他的蓋頭,邊疆的急報便傳了來,鬱良接了聖旨,連夜出發,隻來得及和她說一句話。
坐了一會兒,她便平靜了下來,身上的疼痛感慢慢削弱,肚子的饑餓感愈發明顯了起來。
也不知是誰定的規矩,成親這日從寅時起來描眉打扮,像是傀儡一般跟著喜娘在這些地方來來回回的走,從早到晚,一口東西都不能吃,甚至更有苛刻的人家,連碗水都不讓喝的。
衛央記得上一世還在家中之時,她問娘親,“如此一日,誰能受得住呀?”
娘親悄悄給她塞了一塊桂花糕,笑道;“皮丫頭,除了你都能受得住。成親本就是這樣的,誰也都是這樣過來的。”
衛央不服,“為何男子就可以在外呼朋引伴,縱情歌酒,女子就得餓著肚子嫁人。”
娘親當真沉思了會兒,訥訥道:“自古以來便是這樣的,誰讓他們是男人呢。”
衛央如今半分餓也不想受的,該受的苦和累,該遭的報應她上一世都真真切切的受過了,她低咳一聲,“常媽媽,幫我將桂花糕拿來。”
身為喜娘的常媽媽正在門口翹首以盼新郎官的到來,如今猛地聽到這一生呼喚,差點一個跟頭栽到地上,但她立馬正了正身子,疾步走回屋內,瞟了一眼站著的四個魁梧丫鬟,壓低了聲音在衛央耳畔道:“衛姑娘,且再忍忍,一會兒王爺就到了。”
衛央咬了咬下唇,聲音冷了幾分,“難道今日我和王爺沒有拜過天地麽?為何如今還喚我姑娘?”
這分明就是看不起她。
滿京城的人都知道她這門親事是高攀了的,但這高攀又非她本意,若有得選,她也不想嫁到這規矩森嚴的七王府來。
被封了王的皇子也還是逃不脫皇宮的殘害。
常媽媽一愣,急忙改口,“哎呀,老身這也是胡塗了,竟把這茬給忘了。王妃莫惱,老身在此給您賠罪了。”
衛央冷聲道:“那既是王妃,在自家庭院裏吃一口東西難道都不行麽?”
常媽媽看了看四周的幾個丫鬟,眼神飄忽不定,她也想給衛央吃口東西,畢竟她隻是個喜娘,衛姑娘的身子骨弱,今兒個都暈過去一回,若是一會兒撐不到王爺過來便又暈過去,肯定又是一番著急忙亂。
但之前衛姑娘暈過去之時,那四個丫鬟竟攔著她,連口水都不讓喂的,若不是怕衛央真的在這新婚之夜死去,她們擔不起責任,大抵這四個丫鬟是要任由衛央一直暈著的。
如今衛央一要吃食,那四個丫鬟的眼神便如同利刃一般都射在了她的身上,常媽媽內心糾結,卻還是低聲勸道:“王妃,再忍一會兒王爺便到了,到那時再吃也不遲。”
衛央猛地掀開蓋頭,在房間內環視一圈,果然看到了那四個惡奴,前世這幾人也欺壓過她來著,有時欺負得她狠了,她才敢給這些人的飯食裏下點藥物。
如今再看見,她內心毫無波瀾,也不顧常媽媽的推諉,兀自起身打算去桌邊,結果卻被兩個丫鬟攔住,“衛姑娘還是先戴上蓋頭,莫讓我們為難。”
衛央心道:鬱良也不是那般小氣的人,更何況他一掀蓋頭便走了,這蓋頭戴不戴有什麽區別?
她冷聲道:“我很餓。幼時犯過病的,隻要一餓便心情不好,甚至會哭,大喜的日子更不吉利,不若讓我吃些東西,你好我也好。”
丫鬟巋然不動,衛央猛地用了力氣推開她的阻攔,兀自拿了一盤糕點吃了起來,吃相有多不雅,她甚至可以從那幾個丫鬟的眼神中窺見幾分。
原來這些人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隻要嚇一嚇,便不敢輕舉妄動了。
連著吃了五塊軟糯可口的桂花糕,又將桌上的熱茶一飲而盡,肚子這才感覺到些慰藉,她複又坐回到床上,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戴上蓋頭。
等了約莫一刻鍾,外麵才傳來了腳步聲,大概是鬱良來了,和前世的時辰相差無幾。
喜娘急忙招呼著讓鬱良挑喜帕,祝福的詞一倒一籮筐,講得她有些口幹舌燥後,鬱良隻是道了一個賞字。
衛央舔了舔唇,還有殘留的桂花糕味,口脂已經被她悉數吃到了肚子裏,鬱良挑開了蓋頭。
衛央抬起頭看著鬱良,和之前成為浮魂時看到了鬱良不同,此時的他還是少年英才,俊秀無比,這等上乘的樣貌放在整個京城也無人能與之匹敵。當然,衛央也沒能錯過他眼中的驚豔。
上一世她餓的昏昏沉沉,幾乎是無意識的成了親,直到他走後,自己才反應過來,她剛成親便要獨守空閨了。
此時她吃飽喝足,也大膽的端詳著鬱良的那張臉。
沒有被邊疆的砂礫摧殘過,也沒有征戰沙場後的戾氣,隻是微微勾唇,便能你引少女芳心盡付。若此時的衛央沒有經過前世那些磋磨,她的心定會砰砰加快一些,但此時,她隻是下意識舔了舔唇道:“讓她們出去。”
鬱良不解,猶疑了一會兒也還是揮了揮手,那幾個丫鬟似乎還頗有微詞,卻在鬱良震懾的眼神中把所有話都給咽了回去。
幾個丫鬟和常媽媽一走,衛央立馬走到門口,將門從裏鎖了起來,鬱良的身上還有酒氣,他坐在桌前給自己倒了杯熱茶,輕笑道:“王妃這是何意?”
衛央道:“給我一紙休書。”
此生她不想獨守空閨,更不想受宮中規矩束縛,她隻想做自己,過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
鬱良愣怔了一會兒,爾後皺眉,“新婚之夜便說這個,不吉利的。”
衛央心道,有什麽能比你新婚之夜就趕赴邊疆更不吉利呢?但她隻是重複了一遍自己剛剛的話,“要麽和離,要麽休了我。”
鬱良道:“王妃又沒犯七出之罪,這禦賜的婚事怎能說和離便和離呢?”
“你娶我也非你本願,我也不想嫁你,若不是這一道聖旨,你們不過就是陌路人,如今一道聖旨將你我綁在一起,你不開心,我也不樂意,不若早早和離,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大家橋歸橋,路歸路,對誰都好。”衛央一股腦兒把前世未曾說出口的話都講了出來,她的心裏也輕鬆了不少。
鬱良卻皺著眉頭,“自古以來,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豈能容你我抉擇?更何況,你怎知我們本就是陌路人呢?”
衛央不想聽這些,她計算著時間,傳旨的人很快就要到了,她咬了咬牙,“我不管,你給我一紙休書便可。”
鬱良輕笑一聲,“為何如此執著?難道已經有了心儀之人?”
衛央搖頭。
上一世活了二十七年,她到死想得竟然是若當初沒嫁給鬱良,今生會不會好過一些?其實上一世她在出嫁之前也想過的,聽聞鬱良脾氣溫和,幾乎無人見過他生氣的模樣,那她便可以在鬱良麵前求求情,在京城內外開個醫館,偶爾還能回娘家探望家人,鬱良長得好看,她也長得不醜,兩人定能有一個俊俏的孩子,她一定會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教他醫術,教他品性。卻未料想,一切都如同鏡花水月,她隻見過鬱良一麵。
“既無心儀之人,不若就和我湊合一下過吧。”鬱良的眼角微微上挑,眼睛裏帶著笑意,似有漫天星光,勾人心弦,他聲音帶著獨特的沙啞,“我長得不差,脾氣也好,雖不受寵,但好歹也是個王爺,可保你一世平安喜樂,不若考慮一下?”
衛央:“……”她的心竟莫名的跳停一拍。
喜燭搖搖晃晃,映襯在鬱良那雙眼睛裏,好似有什麽東西揪著你的心一般,衛央在心裏嗤道,這真是個妖孽。卻也瞬間恢複了清醒,外麵有人在急促的敲門,聲音尖銳,“七王爺,咱家來給您傳旨了。”
當初這道聖旨也是秘密傳下來的,直至三朝回門時,京城裏的百姓才知道七王爺已經在新婚之夜遠赴邊疆。
隻是一瞬,衛央便打開門,氣鼓鼓的望向那太監,飛快的奪了那道聖旨,在他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衛央已經把門重新插好了。她幼時學醫,整整練了一年的快速分揀藥材,如今這速度也不過是正常。
衛央把聖旨拿在手裏,假意打開看了一眼,抿唇道:“若你接下這道聖旨,此去千裏,歸期不定,你還要我在這京城裏等著麽?”
鬱良手中的茶盞放在桌上,神色也嚴肅了起來,“北疆的戰火又重新燃了起來?”
“不止。”衛央道:“已經被攻克了三座城池,馬上就要打到雁門關了。”
鬱良輕歎口氣,隔著幾步之遙望向她,緩緩道:“等我回來。”
衛央就知道,無論重活幾輩子,鬱良都會選擇去戰場,她內心有一股無名火在燒,心道:你要去死也就算了,為何還要拖著我下地獄?!
鬱良愣怔了一下,換衣服的都僵在了那裏,不解問道:“誰要拖著你下地獄?邊疆苦寒,你在家中等我歸來便好。”
衛央還以為是自己不小心把心裏話說了出來,她暗咬了下自己的下唇,心道往後定要小心謹慎些。
鬱良又道:“你我夫妻一體,往後在我麵前不用那麽謹慎。”
衛央:“……”
還未來得及細想,門外的大太監又敲了幾下門,細嗓子道:“邊疆戰事緊迫,王爺須得連夜出發,皇上已經把驍騎營的五千將士準備好了,幀王的援軍隨後就到。皇上體恤王爺新婚之夜,故有所交代,在您走後,一定會將王妃照顧妥當。”
照顧妥當?衛央不由得扯了扯唇角,便是讓那些嬤嬤來磋磨她麽?思及上一世受的屈辱,衛央瞬間紅了眼眶,她深吸一口氣,拿著聖旨放在燭火上,眼也不眨的望向鬱良,一字一頓道:“要麽休了我,要麽讓我死,要麽帶我走。”
第3章
威脅
“要麽休了我,要麽讓我死,要麽帶我走。”
衛央說出這話的時候也愣怔住了,她萬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還能如此理直氣壯地威脅別人,以前都是別人說什麽她都會照做的。
上一世,哪怕是她不想嫁給鬱良,任由母親說了幾句,她還是乖乖的上了花轎,乖乖的餓了一日,乖乖的等了兩年。
如今死過一回,倒是讓她的膽子變得大了起來,很多時候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想通了這點,她倒是更加坦蕩的看向鬱良的雙眼,眸中是破釜沉舟的銳氣。
饒是鬱良見慣了大風大浪,也被她這話給驚得手中衣服都掉在了地上。他記得衛央是一個說話軟糯的姑娘,笑起來時還有個淺淺的梨渦,剛剛摘下蓋頭時,她的麵容嬌豔如三月的春桃,似乎掐一把就能溢出水來,如今的衛央像是開了刃的寶劍,鋒芒畢露,他思考了一會兒,道:“這一路上須得快馬加鞭,冬日嚴寒,三九天的風往臉上一吹都能將你的臉吹裂幾道口子,再加上風餐露宿,不肖三日你就得病倒在路上。”
衛央盯著他,“你是怕我給軍隊拖後腿麽?”
鬱良輕歎了口氣,“這倒不是。你雖跟著沈大夫學了幾年醫術,但畢竟也是家中嬌養出來的,定是受不了這等苦楚。再加上你父兄皆在京城,你跟著我背井離鄉,遠赴邊疆,時日久了定會想家。”
衛央的舌尖兒抵在牙齒上,一時想不到辦法。
鬱良溫聲道:“我出門征戰是已經定下的事,你就不必跟著我受這些磋磨,再說,等過了這個寒冬,我便也回來了。我在外行軍打仗,這七王府內便是你執掌,無須覺得難受,若是想家了,將嶽母接過來或是回家小住幾日,都是可以的。父皇既然那樣說了,必然會替我照料好你,無須擔心受到苛責。”
他不這樣說還好,他一這樣說,衛央的眼淚就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她把聖旨發了狠地扔在桌子上,忍著哽咽聲,一字一頓道:“你可知今日你一走我過得是什麽日子麽?皇後無良,派遣宮中嬤嬤給我,手中拿著棍子,名為教習禮儀,實則隨意苛責,皇上答應你要照料好我,卻將此事歸為家事,兒媳婦不好不得讓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好好教麽?便是說破了天去,也沒人覺得這是大事。”
“你覺著我想家可以隨時回家,但那三綱五常是如何教導女子的?要我出嫁從夫,即便我夫君不在,我也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守著這個家。害怕我出去偷人,便將我鎖在這高門大院裏,插翅都難飛!你以為自己隻出去一個冬日,可沒想過若是戰火綿延,你在外三載五載回不來也是常事,那我呢?你回來之後約莫隻能見到我的屍體!”
衛央說完之後抬起手背抹了一把淚,這些話是她上一世帶進棺材裏的,她未曾和任何一人說過。成親兩載,她隻見了夫君一麵,娘家就在隔三條街的衛府,她也隻回過兩次,大多數時間都磋磨在了七王府。
這就是個冰冷的牢籠,哪裏是家!
說完之後,衛央吸了吸鼻子,“若你今日執意要走,要麽就給我一紙休書,要麽就帶我走,若是都不願意,今日你隻要出了這個門,我便一頭撞死在柱子上。”
威脅的話說了一遍,第二遍便從善如流了起來。前世衛央最看不起這些女子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手段,總覺得鬧一場讓自己沒臉,但有時候最原始的方法才是最管用的,尤其是對鬱良這種“君子”而言。
鬱良果真細細思索了起來,訥訥道:“真有這麽蕭條?”
衛央冷聲道:“那皇宮是個什麽樣子,你心裏可比我清楚。”
若非如此,他上一世怎會在信中一次又一次的和她說,多忍忍,他很快就回來了。
他在信中給自己畫了兩年的大餅,也可憐她就那麽等了兩年。總以為會好的,結果等來了一次次的失望。
良久之後,鬱良撿起地上的衣物,輕歎道:“收拾東西吧。”
朔風吹過窗欞,發出沙沙的響聲,鬱良換了一身黑色的袍子,從櫃子裏拿出一件大氅放在桌上,語重心長道:“這路是你自個兒選的,日後莫要怨我。這大氅是前年皇上賞賜下來的,穿著輕盈卻禦寒,這一路上山高水遠,你這身子怕是受不住的。”
衛央愣怔了一會兒,沒想到鬱良這麽輕易便妥協了,她吸了吸鼻子,去裏間換掉了身上的紅嫁衣,出來時鬱良正坐在桌前沉思,他骨節分明的手指微曲,一下一下的敲擊在桌麵上,聽見腳步聲後低聲道:“交杯酒還未喝呢。”
衛央聽了竟有些心酸,上一世他們也沒能喝這交杯酒的,隻是微微一怔,她便走到桌前,衝著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鬱良搖頭輕笑,“交杯酒可不是這樣喝的。”
語罷,他拿起酒壺又倒了兩杯出來,一杯遞給衛央,另一杯拿在自己手中,他堅強有力的臂膀勾過衛央的胳膊,燭火輕輕搖晃,外麵的大太監還催促著,“王爺,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皇上和皇後娘娘還在城門口等著呢。”
屋內卻是一派祥和氣氛,衛央甚至有些恍惚,好似回到了上一世她初次看到鬱良時的樣子。
鬱良衝著她微微勾唇,兩人遙遙相望,那一瞬,她是心動了的,但他們拜了天地,交杯酒都沒來得及喝一口。後來聽聞,有的地方成親若是不喝交杯酒便不算正兒八經的成親。
恍惚間,她感覺有張溫熱的唇印在了自己的額頭上,衛央瞬間起了滿身的雞皮疙瘩,甚至一拂手打在了鬱良的身上,她的手被鬱良緊握住,鬱良的手心裏都是汗,衛央抿了抿唇,低聲道:“對不起。”
她和鬱良是正兒八經成了親的夫妻,鬱良不過是吻她的額頭,她卻差點打了鬱良,主要是在那一瞬間,她想到了試圖輕薄她的陸晟。
鬱良一手拉著她,一手拿著包袱,輕聲道:“客氣。”
她顫抖著問道:“我如今多大?”
“剛及笄。”喜娘一邊給她蓋蓋頭一邊道:“這大好的日子,您可喜慶著些,今日的婚事可是京城獨一份的大呢,當今聖上和皇後娘娘都來了,王爺正在外麵陪賓客呢,一會兒便到。”
衛央忽而鬆了口氣,她才剛及笄,剛剛嫁給鬱良,還有時間問鬱良要一紙休書,無需她逃出京城,連累親人。
她在床上端坐了片刻,心口泛上些許苦澀,被箭矢擊中的痛苦好像在一瞬間又回到了她的身上,疼得她想掉眼淚,但她想到即將發生的事,立馬又坐的板板正正。
她記得上一世的今夜鬱良剛進房掀了他的蓋頭,邊疆的急報便傳了來,鬱良接了聖旨,連夜出發,隻來得及和她說一句話。
坐了一會兒,她便平靜了下來,身上的疼痛感慢慢削弱,肚子的饑餓感愈發明顯了起來。
也不知是誰定的規矩,成親這日從寅時起來描眉打扮,像是傀儡一般跟著喜娘在這些地方來來回回的走,從早到晚,一口東西都不能吃,甚至更有苛刻的人家,連碗水都不讓喝的。
衛央記得上一世還在家中之時,她問娘親,“如此一日,誰能受得住呀?”
娘親悄悄給她塞了一塊桂花糕,笑道;“皮丫頭,除了你都能受得住。成親本就是這樣的,誰也都是這樣過來的。”
衛央不服,“為何男子就可以在外呼朋引伴,縱情歌酒,女子就得餓著肚子嫁人。”
娘親當真沉思了會兒,訥訥道:“自古以來便是這樣的,誰讓他們是男人呢。”
衛央如今半分餓也不想受的,該受的苦和累,該遭的報應她上一世都真真切切的受過了,她低咳一聲,“常媽媽,幫我將桂花糕拿來。”
身為喜娘的常媽媽正在門口翹首以盼新郎官的到來,如今猛地聽到這一生呼喚,差點一個跟頭栽到地上,但她立馬正了正身子,疾步走回屋內,瞟了一眼站著的四個魁梧丫鬟,壓低了聲音在衛央耳畔道:“衛姑娘,且再忍忍,一會兒王爺就到了。”
衛央咬了咬下唇,聲音冷了幾分,“難道今日我和王爺沒有拜過天地麽?為何如今還喚我姑娘?”
這分明就是看不起她。
滿京城的人都知道她這門親事是高攀了的,但這高攀又非她本意,若有得選,她也不想嫁到這規矩森嚴的七王府來。
被封了王的皇子也還是逃不脫皇宮的殘害。
常媽媽一愣,急忙改口,“哎呀,老身這也是胡塗了,竟把這茬給忘了。王妃莫惱,老身在此給您賠罪了。”
衛央冷聲道:“那既是王妃,在自家庭院裏吃一口東西難道都不行麽?”
常媽媽看了看四周的幾個丫鬟,眼神飄忽不定,她也想給衛央吃口東西,畢竟她隻是個喜娘,衛姑娘的身子骨弱,今兒個都暈過去一回,若是一會兒撐不到王爺過來便又暈過去,肯定又是一番著急忙亂。
但之前衛姑娘暈過去之時,那四個丫鬟竟攔著她,連口水都不讓喂的,若不是怕衛央真的在這新婚之夜死去,她們擔不起責任,大抵這四個丫鬟是要任由衛央一直暈著的。
如今衛央一要吃食,那四個丫鬟的眼神便如同利刃一般都射在了她的身上,常媽媽內心糾結,卻還是低聲勸道:“王妃,再忍一會兒王爺便到了,到那時再吃也不遲。”
衛央猛地掀開蓋頭,在房間內環視一圈,果然看到了那四個惡奴,前世這幾人也欺壓過她來著,有時欺負得她狠了,她才敢給這些人的飯食裏下點藥物。
如今再看見,她內心毫無波瀾,也不顧常媽媽的推諉,兀自起身打算去桌邊,結果卻被兩個丫鬟攔住,“衛姑娘還是先戴上蓋頭,莫讓我們為難。”
衛央心道:鬱良也不是那般小氣的人,更何況他一掀蓋頭便走了,這蓋頭戴不戴有什麽區別?
她冷聲道:“我很餓。幼時犯過病的,隻要一餓便心情不好,甚至會哭,大喜的日子更不吉利,不若讓我吃些東西,你好我也好。”
丫鬟巋然不動,衛央猛地用了力氣推開她的阻攔,兀自拿了一盤糕點吃了起來,吃相有多不雅,她甚至可以從那幾個丫鬟的眼神中窺見幾分。
原來這些人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隻要嚇一嚇,便不敢輕舉妄動了。
連著吃了五塊軟糯可口的桂花糕,又將桌上的熱茶一飲而盡,肚子這才感覺到些慰藉,她複又坐回到床上,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戴上蓋頭。
等了約莫一刻鍾,外麵才傳來了腳步聲,大概是鬱良來了,和前世的時辰相差無幾。
喜娘急忙招呼著讓鬱良挑喜帕,祝福的詞一倒一籮筐,講得她有些口幹舌燥後,鬱良隻是道了一個賞字。
衛央舔了舔唇,還有殘留的桂花糕味,口脂已經被她悉數吃到了肚子裏,鬱良挑開了蓋頭。
衛央抬起頭看著鬱良,和之前成為浮魂時看到了鬱良不同,此時的他還是少年英才,俊秀無比,這等上乘的樣貌放在整個京城也無人能與之匹敵。當然,衛央也沒能錯過他眼中的驚豔。
上一世她餓的昏昏沉沉,幾乎是無意識的成了親,直到他走後,自己才反應過來,她剛成親便要獨守空閨了。
此時她吃飽喝足,也大膽的端詳著鬱良的那張臉。
沒有被邊疆的砂礫摧殘過,也沒有征戰沙場後的戾氣,隻是微微勾唇,便能你引少女芳心盡付。若此時的衛央沒有經過前世那些磋磨,她的心定會砰砰加快一些,但此時,她隻是下意識舔了舔唇道:“讓她們出去。”
鬱良不解,猶疑了一會兒也還是揮了揮手,那幾個丫鬟似乎還頗有微詞,卻在鬱良震懾的眼神中把所有話都給咽了回去。
幾個丫鬟和常媽媽一走,衛央立馬走到門口,將門從裏鎖了起來,鬱良的身上還有酒氣,他坐在桌前給自己倒了杯熱茶,輕笑道:“王妃這是何意?”
衛央道:“給我一紙休書。”
此生她不想獨守空閨,更不想受宮中規矩束縛,她隻想做自己,過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
鬱良愣怔了一會兒,爾後皺眉,“新婚之夜便說這個,不吉利的。”
衛央心道,有什麽能比你新婚之夜就趕赴邊疆更不吉利呢?但她隻是重複了一遍自己剛剛的話,“要麽和離,要麽休了我。”
鬱良道:“王妃又沒犯七出之罪,這禦賜的婚事怎能說和離便和離呢?”
“你娶我也非你本願,我也不想嫁你,若不是這一道聖旨,你們不過就是陌路人,如今一道聖旨將你我綁在一起,你不開心,我也不樂意,不若早早和離,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大家橋歸橋,路歸路,對誰都好。”衛央一股腦兒把前世未曾說出口的話都講了出來,她的心裏也輕鬆了不少。
鬱良卻皺著眉頭,“自古以來,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豈能容你我抉擇?更何況,你怎知我們本就是陌路人呢?”
衛央不想聽這些,她計算著時間,傳旨的人很快就要到了,她咬了咬牙,“我不管,你給我一紙休書便可。”
鬱良輕笑一聲,“為何如此執著?難道已經有了心儀之人?”
衛央搖頭。
上一世活了二十七年,她到死想得竟然是若當初沒嫁給鬱良,今生會不會好過一些?其實上一世她在出嫁之前也想過的,聽聞鬱良脾氣溫和,幾乎無人見過他生氣的模樣,那她便可以在鬱良麵前求求情,在京城內外開個醫館,偶爾還能回娘家探望家人,鬱良長得好看,她也長得不醜,兩人定能有一個俊俏的孩子,她一定會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教他醫術,教他品性。卻未料想,一切都如同鏡花水月,她隻見過鬱良一麵。
“既無心儀之人,不若就和我湊合一下過吧。”鬱良的眼角微微上挑,眼睛裏帶著笑意,似有漫天星光,勾人心弦,他聲音帶著獨特的沙啞,“我長得不差,脾氣也好,雖不受寵,但好歹也是個王爺,可保你一世平安喜樂,不若考慮一下?”
衛央:“……”她的心竟莫名的跳停一拍。
喜燭搖搖晃晃,映襯在鬱良那雙眼睛裏,好似有什麽東西揪著你的心一般,衛央在心裏嗤道,這真是個妖孽。卻也瞬間恢複了清醒,外麵有人在急促的敲門,聲音尖銳,“七王爺,咱家來給您傳旨了。”
當初這道聖旨也是秘密傳下來的,直至三朝回門時,京城裏的百姓才知道七王爺已經在新婚之夜遠赴邊疆。
隻是一瞬,衛央便打開門,氣鼓鼓的望向那太監,飛快的奪了那道聖旨,在他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衛央已經把門重新插好了。她幼時學醫,整整練了一年的快速分揀藥材,如今這速度也不過是正常。
衛央把聖旨拿在手裏,假意打開看了一眼,抿唇道:“若你接下這道聖旨,此去千裏,歸期不定,你還要我在這京城裏等著麽?”
鬱良手中的茶盞放在桌上,神色也嚴肅了起來,“北疆的戰火又重新燃了起來?”
“不止。”衛央道:“已經被攻克了三座城池,馬上就要打到雁門關了。”
鬱良輕歎口氣,隔著幾步之遙望向她,緩緩道:“等我回來。”
衛央就知道,無論重活幾輩子,鬱良都會選擇去戰場,她內心有一股無名火在燒,心道:你要去死也就算了,為何還要拖著我下地獄?!
鬱良愣怔了一下,換衣服的都僵在了那裏,不解問道:“誰要拖著你下地獄?邊疆苦寒,你在家中等我歸來便好。”
衛央還以為是自己不小心把心裏話說了出來,她暗咬了下自己的下唇,心道往後定要小心謹慎些。
鬱良又道:“你我夫妻一體,往後在我麵前不用那麽謹慎。”
衛央:“……”
還未來得及細想,門外的大太監又敲了幾下門,細嗓子道:“邊疆戰事緊迫,王爺須得連夜出發,皇上已經把驍騎營的五千將士準備好了,幀王的援軍隨後就到。皇上體恤王爺新婚之夜,故有所交代,在您走後,一定會將王妃照顧妥當。”
照顧妥當?衛央不由得扯了扯唇角,便是讓那些嬤嬤來磋磨她麽?思及上一世受的屈辱,衛央瞬間紅了眼眶,她深吸一口氣,拿著聖旨放在燭火上,眼也不眨的望向鬱良,一字一頓道:“要麽休了我,要麽讓我死,要麽帶我走。”
第3章
威脅
“要麽休了我,要麽讓我死,要麽帶我走。”
衛央說出這話的時候也愣怔住了,她萬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還能如此理直氣壯地威脅別人,以前都是別人說什麽她都會照做的。
上一世,哪怕是她不想嫁給鬱良,任由母親說了幾句,她還是乖乖的上了花轎,乖乖的餓了一日,乖乖的等了兩年。
如今死過一回,倒是讓她的膽子變得大了起來,很多時候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想通了這點,她倒是更加坦蕩的看向鬱良的雙眼,眸中是破釜沉舟的銳氣。
饒是鬱良見慣了大風大浪,也被她這話給驚得手中衣服都掉在了地上。他記得衛央是一個說話軟糯的姑娘,笑起來時還有個淺淺的梨渦,剛剛摘下蓋頭時,她的麵容嬌豔如三月的春桃,似乎掐一把就能溢出水來,如今的衛央像是開了刃的寶劍,鋒芒畢露,他思考了一會兒,道:“這一路上須得快馬加鞭,冬日嚴寒,三九天的風往臉上一吹都能將你的臉吹裂幾道口子,再加上風餐露宿,不肖三日你就得病倒在路上。”
衛央盯著他,“你是怕我給軍隊拖後腿麽?”
鬱良輕歎了口氣,“這倒不是。你雖跟著沈大夫學了幾年醫術,但畢竟也是家中嬌養出來的,定是受不了這等苦楚。再加上你父兄皆在京城,你跟著我背井離鄉,遠赴邊疆,時日久了定會想家。”
衛央的舌尖兒抵在牙齒上,一時想不到辦法。
鬱良溫聲道:“我出門征戰是已經定下的事,你就不必跟著我受這些磋磨,再說,等過了這個寒冬,我便也回來了。我在外行軍打仗,這七王府內便是你執掌,無須覺得難受,若是想家了,將嶽母接過來或是回家小住幾日,都是可以的。父皇既然那樣說了,必然會替我照料好你,無須擔心受到苛責。”
他不這樣說還好,他一這樣說,衛央的眼淚就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她把聖旨發了狠地扔在桌子上,忍著哽咽聲,一字一頓道:“你可知今日你一走我過得是什麽日子麽?皇後無良,派遣宮中嬤嬤給我,手中拿著棍子,名為教習禮儀,實則隨意苛責,皇上答應你要照料好我,卻將此事歸為家事,兒媳婦不好不得讓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好好教麽?便是說破了天去,也沒人覺得這是大事。”
“你覺著我想家可以隨時回家,但那三綱五常是如何教導女子的?要我出嫁從夫,即便我夫君不在,我也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守著這個家。害怕我出去偷人,便將我鎖在這高門大院裏,插翅都難飛!你以為自己隻出去一個冬日,可沒想過若是戰火綿延,你在外三載五載回不來也是常事,那我呢?你回來之後約莫隻能見到我的屍體!”
衛央說完之後抬起手背抹了一把淚,這些話是她上一世帶進棺材裏的,她未曾和任何一人說過。成親兩載,她隻見了夫君一麵,娘家就在隔三條街的衛府,她也隻回過兩次,大多數時間都磋磨在了七王府。
這就是個冰冷的牢籠,哪裏是家!
說完之後,衛央吸了吸鼻子,“若你今日執意要走,要麽就給我一紙休書,要麽就帶我走,若是都不願意,今日你隻要出了這個門,我便一頭撞死在柱子上。”
威脅的話說了一遍,第二遍便從善如流了起來。前世衛央最看不起這些女子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手段,總覺得鬧一場讓自己沒臉,但有時候最原始的方法才是最管用的,尤其是對鬱良這種“君子”而言。
鬱良果真細細思索了起來,訥訥道:“真有這麽蕭條?”
衛央冷聲道:“那皇宮是個什麽樣子,你心裏可比我清楚。”
若非如此,他上一世怎會在信中一次又一次的和她說,多忍忍,他很快就回來了。
他在信中給自己畫了兩年的大餅,也可憐她就那麽等了兩年。總以為會好的,結果等來了一次次的失望。
良久之後,鬱良撿起地上的衣物,輕歎道:“收拾東西吧。”
朔風吹過窗欞,發出沙沙的響聲,鬱良換了一身黑色的袍子,從櫃子裏拿出一件大氅放在桌上,語重心長道:“這路是你自個兒選的,日後莫要怨我。這大氅是前年皇上賞賜下來的,穿著輕盈卻禦寒,這一路上山高水遠,你這身子怕是受不住的。”
衛央愣怔了一會兒,沒想到鬱良這麽輕易便妥協了,她吸了吸鼻子,去裏間換掉了身上的紅嫁衣,出來時鬱良正坐在桌前沉思,他骨節分明的手指微曲,一下一下的敲擊在桌麵上,聽見腳步聲後低聲道:“交杯酒還未喝呢。”
衛央聽了竟有些心酸,上一世他們也沒能喝這交杯酒的,隻是微微一怔,她便走到桌前,衝著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鬱良搖頭輕笑,“交杯酒可不是這樣喝的。”
語罷,他拿起酒壺又倒了兩杯出來,一杯遞給衛央,另一杯拿在自己手中,他堅強有力的臂膀勾過衛央的胳膊,燭火輕輕搖晃,外麵的大太監還催促著,“王爺,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皇上和皇後娘娘還在城門口等著呢。”
屋內卻是一派祥和氣氛,衛央甚至有些恍惚,好似回到了上一世她初次看到鬱良時的樣子。
鬱良衝著她微微勾唇,兩人遙遙相望,那一瞬,她是心動了的,但他們拜了天地,交杯酒都沒來得及喝一口。後來聽聞,有的地方成親若是不喝交杯酒便不算正兒八經的成親。
恍惚間,她感覺有張溫熱的唇印在了自己的額頭上,衛央瞬間起了滿身的雞皮疙瘩,甚至一拂手打在了鬱良的身上,她的手被鬱良緊握住,鬱良的手心裏都是汗,衛央抿了抿唇,低聲道:“對不起。”
她和鬱良是正兒八經成了親的夫妻,鬱良不過是吻她的額頭,她卻差點打了鬱良,主要是在那一瞬間,她想到了試圖輕薄她的陸晟。
鬱良一手拉著她,一手拿著包袱,輕聲道:“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