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狀
這問題對於從小便學習尊卑禮儀,如何為人妻,為人母的各位宮妃們來說,可是再簡單不過了,於是當即便闊闊而談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好不熱鬧。
衛央表麵神情認真的聽了幾句,實則心思早神遊到了別處。如今的阿蕪大概也才十歲,她還有時間去江南把阿蕪從青樓裏贖出來。是阿蕪第一次讓她明白,原來人便是人,是不分尊卑貴賤的。雖然做的活計是伺候人的,但這天下誰又不是伺候人的呢?便是連皇帝,不也得在太上皇麵前點頭哈腰麽。
無非是伺候人多少的問題罷了。
那些貴妃娘娘們講的口幹舌燥,見衛央的眼神已經遊離了起來,頓時閉了嘴,衝著皇後露出了尷尬的神色。
這七王妃油鹽不進,她們好像也沒辦法,表麵看上去是聽明白了,實則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像極了那些小皇子幼時背書的樣子。
孝清皇後末了一拂手,“既是如此不聽教誨,便跪著吧。”
衛央上一世的新婚之夜一個人躺在王府的床上,沒多想便睡著了,待到第二日醒來才接受了鬱良已經連夜帶兵出征的消息,為此皇上還特意安撫了她一陣,想不到這會兒她一鬧,竟是害的鬱良也無法出征了,也不知孰好孰壞。
但此刻她又一次的跪在了孝清皇後的偏殿裏,竟困倦的打了個哈欠,再也沒有上一世的戰戰兢兢,隻要不是讓她長跪不起,怎麽都好說的。
一夜平安無事的過去,衛央除了腿有些麻以外並無其他異常,但對她來說,也不過是家常便飯,甚至還在跪著之時悄悄地眯了一會兒。
待到次日一早,衛央正迷糊著,便聽到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央央,你怎地如此胡塗!”
衛央打了個激靈,瞬間清醒,眼淚奪眶而出。是她娘,衛李氏。
衛李氏家境不好,當初在衛景還未及第時便跟著他了,兩人在一起吃了不少苦,這才熬到衛景得了探花,步入朝堂後一路穩步高升,如今成為了一個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品位不高,但勝在受人尊崇,育有一子一女,皆算是人中龍鳳。
兒子衛清文武雙全,如今剛剛及冠便已經考上了舉人。女兒幼時得了“鬼手神醫”沈丹青的青眼,自幼跟著沈神醫學了醫術,還因此得了一門好親事,一朝嫁入皇家,成為王妃,此乃莫大殊榮。
參加賞花宴、茶話會時,有哪個不羨慕衛李氏的好福氣?之前因著她家境不好,參加那些活動時連話也不好和人搭的。但自從賜婚的旨意下來之後,多得是人和她攀談,東家長西家短的說一陣,還要恭維她有個好丈夫好女兒,衛李氏走路都覺得能抬起身板來了。
但今日剛一起來,她就覺得有眼皮子跳的厲害,和衛景說這事兒,衛景還道她是多心,熟料剛一起來還未洗漱完,宮裏的消息便傳了來,讓她來皇後寢宮看看那不知禮數的女兒。
衛李氏的心都沉到了冰天雪地裏,頓時手忙腳亂起來,但饒是如此,她依舊用最快的速度換了最得體的衣服,戴上了最貴重的珠釵,一路馬車顛簸,這才趕到皇宮,一進來便由皇後娘娘跟她談了半晌衛央如何如何,自昨日得罪了皇上又舌戰四妃,罰她在偏殿跪了一會兒雲雲,聽得衛李氏額頭直冒冷汗,腿肚子都在打顫。
心裏埋怨:這個衛央,難道是不要命了麽?
講完了衛央的罪行,皇後娘娘喝了口清茶道:“王妃在偏殿約莫也反省的差不多了,你這個當娘的好好教,若是教不好,便自行領回家去吧。”
這話的意思便是衛央再不懂事,那便休了她。聽在衛李氏耳朵裏,可嚇掉了半條命,嫁入皇家是多大的殊榮,若是被休棄回家,那可真真是要被戳斷脊梁骨的。
衛李氏當即便和孝清皇後保證,自己一定會好好教訓衛央,又替衛央說了些好話,這才來了偏殿,但看到跪在那裏的衛央,頓時又心軟了。
自家女兒在家中乖巧,說話也是柔聲細語,他們夫妻二人有什麽病症都是衛央來診治,若是遇上她纏綿病榻之時,衛央連丫鬟都不放心,幾乎是她一人在床前伺候著。衛景兩房妾室皆無所出,是故對這個女兒也是疼寵到了骨子裏,偶爾兒子和她發生了爭執,衛景最先責罵的定是衛清。
在家中待了十五年,也沒被罰跪過一次,如今剛嫁進皇宮第一日,便被罰著跪了一夜。皇後雖說是跪了一會兒,但看那樣子,一眼便知道最起碼得有三個時辰了。
但嫁出去之後便是皇家的人,衛李氏再心疼也得硬著心腸訓斥,“衛央,我在家中是如何教導你的?有些話你在家中說說也就算了,怎麽到了宮裏還如此肆無忌憚?”
衛央看著衛李氏,心中五味雜陳。
上一世她自十七歲離開京城,害怕連累家人便狠了心不跟他們聯係,所有的消息都是斷斷續續和往來商人打聽的,和她相關的消息她都會多留意一些。後來聽說,她爹爹因為她的事覺著愧對皇上,便主動辭官,帶著娘回了太原老家,她也曾去過一次,卻沒找到地方,又一個人回了江南。
兄長衛清中了狀元,卻在大殿之上跪下請命,願遠赴邊疆上陣殺敵,報效朝廷。但衛央知道,衛清以前最大的願望便是做大理寺卿,掃平天下不平事,最好能娶她們家隔壁的唐姑娘為妻,可上輩子至死,他都是孤身一人。後來聽聞,唐太常丞家的女兒削發為尼,青燈古佛常伴一生。
衛清死訊傳來之後,衛央一個人在院中喝得酩酊大醉,爾後嚎啕大哭。
如今再看到衛李氏,在她的記憶中已經隔了十年,如今的娘親還是記憶裏那個溫柔親和,哪怕是自己犯了錯,她也不忍心苛責自己幾句的娘親。
衛央吸了吸鼻子,站起來之後也不顧腿上的酸軟,跌跌撞撞的撲到衛李氏的懷裏,哽咽著喊道:“娘……”
第7章
下棋
衛李氏聞言心都要碎了,到底是受了多大的委屈才讓衛央有這般反應?若是讓衛景和衛清聽了,怕不是得直接把衛央接回去?
衛央趴在衛李氏的肩頭,這才感覺漂浮許久的心有了歸處。曾幾何時,她也是被家中眾人捧在心尖尖上的,可沒想到一朝嫁入皇家,竟然被踩到了塵埃裏。
衛李氏拍了拍衛央的肩膀,輕聲安撫道:“沒事,不哭了。”
衛央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她抬起手背擦了擦眼淚,溫聲道:“娘,您怎麽來了?”
衛李氏拿著自己的手絹細細給衛央擦了眼淚,聞言瞪了她一眼,這才想起來自己過來是做什麽的,忽地拉長了臉,“身為女子還有沒有些規矩?怎地剛嫁出去一天就被人罰跪了的?皇家不比尋常百姓家,嫁進來便要守規矩,可千萬別任性,家中你爹爹把你慣得不成樣子,但之前為娘如何跟你講的?”
衛央心道:皇後這手段也挺下作,竟然還跟家裏告狀。
但此時的衛央紅著眼睛,緩緩道:“阿娘,若是他們讓我守活寡呢?”
衛李氏愣了一下,眼睛瞥到站在那邊的宮女,約莫是皇後的眼線,她的帕子甩在衛央的手背上,“胡說什麽!七王爺品性極佳,溫和有禮,府內便是連個妾室都沒有的,這等人家你還不滿足麽?”
衛央道:“阿娘,王爺要出征。”
她從未對鬱良有過恨,但怨是有過的。她怨鬱良為何要娶了她,為何娶了她之後不管不顧,便是寫信來也不過是讓她小心些,天冷了讓多添些衣物,枯燥無味,皆是些落不到實處的關懷,對於那時的她半分用處都無。
哪怕是身為一個局外人,她也覺得鬱良是個頂好的人,但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相公。這二者並不相同,人再好,不適合自己那也是不行的。衛央想得明白,但卻不能和娘親說,隻得道:“王爺出征後,一時半載難以歸來,阿娘可曾想過,以我的性子在王府裏過的是什麽日子?”
衛李氏深思了一會兒,訥訥道:“總歸是要比平常人家好的。”
衛央卻不認同,她眸色沉了沉,“阿娘莫要再勸,王爺若是出征,要麽帶我一起走,要麽就休棄了我。”
總之,上一世那麽悲慘的事情,她是不會再讓其發生的。
衛李氏直接一巴掌打在了她的手背上,眼裏都含了淚,“你才剛及笄,嫁人第一日便讓皇家休棄回去,往後誰敢娶你!你可得當一輩子的寡婦。”
衛央笑了笑,露出一個淺淺的梨渦,“即便是寡婦,那不也得是俏寡婦麽?這有什麽的?正好能在家侍奉爹娘。”
衛李氏道:“你爹雖然官職不高,但在這京城裏也能排得上名號,家中有二三十個仆役丫鬟,還用得著你侍奉?你好好呆在王府,和王爺夫妻和睦比什麽都讓我們高興。”
“本王還沒死呢,王妃這都開始想著當寡婦了?”一道低沉的聲音傳了來,衛央立馬往衛李氏的身後站了站,莫名有些慫,畢竟在背後詛咒別人和當麵詛咒不是一個概念。
鬱良還是昨夜那一身黑色的袍子,夾帶著冬日的寒氣,臉凍的有些發紅,他朝衛央走過去,率先朝衛李氏作了一揖,恭敬道:“嶽母好。”
衛李氏急紅了臉,“萬萬不可,王爺這是作何?折煞老身了。”
鬱良歉疚的笑了笑,“昨日將阿央娶回來,今日便勞煩嶽母來宮裏跑一趟,是鬱良的不對,待到三朝回門之時,鬱良再親自上門賠罪。”
衛李氏受寵若驚,“王爺可千萬莫要這麽說,衛央自小被我們慣壞了,脾氣壞了一些,但沒什麽壞心眼,若是做錯了什麽您多擔待,便是罰她也無事的。”
衛央鼓了鼓腮幫子,嬌聲喊道:“娘!”
怎麽感覺她娘的胳膊肘已經拐到鬱良那裏了?她和鬱良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和離了呢。
衛李氏滿意的看著鬱良,完全不理會衛央,之前就聽說七王爺性子好,如今見了,真是越看越滿意。滿京城都找不到一個比他還要俊秀的了,沈神醫的眼光總是沒錯的。
鬱良站到衛央身邊,輕握了下她的手,輕聲問道:“是不是被罰跪了?”
經他一提,衛央才覺得自己的膝蓋有些酸麻,這可不行,她回去之後要再準備一個護膝,上一世罰跪都已經跪出了經驗,但她畢竟是人,身子也嬌,在那硬邦邦的蒲團上跪上一夜,怎麽也受不住。雖然有些不舒服,但她還是逞強道:“無事。”
鬱良輕搖了搖頭,“走吧。”
這就能走了?依照皇後娘娘的手段不還得再留她一陣,請幾個嬤嬤來教誨她一番嗎?
似是察覺到了她的心思,鬱良道:“母後那邊本王已經打過招呼了。先送嶽母回府,再回七王府。”
衛央皺眉,“那你出征的事?”
鬱良在她的手心捏了一下,好似這個動作做過很多遍似的,眼神在偏殿裏環視了一圈,“回去再說。”
*
衛李氏回去之時的腳步比之前輕快了不少,雖然衛央在宮裏不受待見,但七王爺應當是會護著她的,夫妻二人感情和睦,之後衛央再懂事一些,主動給王爺開枝散葉,爾後納個妾室,便無人說她半分了。
但這些話不好在七王爺麵前說,便隻能等她三朝回門之時再說。
衛央在馬車裏捧著手爐,在衛李氏下車之後小心翼翼的掀開簾子看了幾眼,衛府的匾額還和原來一樣,門口的兩座石獅子張牙舞爪,門口的小廝還是桂子,出來迎接阿娘的還是常媽媽,一切都是記憶裏的樣子,真好。
看著看著,她的眼淚竟然都落了下來。鬱良道:“怎麽哭了?”
衛央急忙抹掉自己的眼淚,把簾子放下來,扯了扯嘴角笑道:“許是冬天的風大,背著眼了。”
馬車內有小幾,請了巧匠在小幾內設了機巧,稍微一擰便是棋盤,鬱良遞了一盒白子給衛央,“要不要來一局?”
衛央原先不會下棋,後來在王府裏獨守空閨之時,她在房內找到了鬱良留下的棋盤爾後棋譜,每一個無眠的深夜她都會下幾盤,從一開始的完全不會變成了可以一個人對弈,如今聽鬱良這樣說,倒也手癢了起來。
第8章
地位
衛央怎麽也想不到,她有朝一日會和鬱良坐在馬車裏下棋,而且兩人的棋路竟然都大致相同。
幾乎是她出一白子,鬱良便能立刻落下黑子,鬱良落子的位置,和她想的地方別無二致。棋盤上擺滿了旗鼓相當的黑白子,二人也沒分出個勝負,鬱良盯著棋局緩緩道:“倒是奇怪,和你下棋總覺得是在和自己下棋一樣。”
衛央心道:我的棋藝可都是從你留下的孤本上學的,上麵還有你許多的批注。但她隻是莞爾,“許是巧合吧。”
鬱良盯著棋局,越看越有意思,恨不得拉著衛央再來一局,但衛央隻是淡淡道:“馬上快要到了。”
鬱良的七王府坐落在京城東邊,出門不遠便是最繁華的一條街巷,從東延伸到西,叫賣的小販絡繹不絕,和皇宮不過距離一刻鍾的腳程,隔壁便是九王爺的府邸。
鬱良不受寵,這是天下人共皆知的事情。雖貴為皇子,但母妃不過是浣衣局的宮女,因著顏色好伺候了幹元帝幾日,連個位分都沒有。皇帝的女人數量猶如過江之卿,怎麽會有一個令他一直惦念著呢?反正整個後宮都是他的女人,寵幸完了也便忘了,但彼時的宮女已經懷上了鬱良。
十月懷胎生下皇子之後,宮女終於有了位分,被封為婕妤,但宮中的婕妤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皇帝根本想不起來這個女人是誰,也不記得自己還有這麽一個皇子。除了每年孝清皇後會滴水不漏的把宮中這些皇子公主帶到幹元帝麵前過過眼之外,幹元帝根本想不起來自己還有鬱良這麽個兒子。
但是能得到寵幸的宮女注定是不平凡的,她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於是便差人給幹元帝送了一封信,信中內容講述了一介宮女如何愛慕皇上,皇子生活在宮中卻鮮少見到父皇,寫的動人心弦。
沒有一個自認是世界中心的男人可以拒絕別人赤/裸裸的愛慕,幹元帝也不例外。毫無意外,幹元帝晚間到了此宮女的宮中。
彼時的鬱良剛剛七歲,已經能夠背下一整部《中庸》,他的經世之才在那時候就已經初露鋒芒,再加上他盡挑著長,眼睛和鼻子都像幹元帝,其餘的像宮女,唇紅齒白,臉蛋又嫩又白,雖有些女氣,卻並不明顯,反倒是為他添了一份嬌弱之美。
幹元帝考了鬱良幾道題,鬱良皆答得滴水不漏。這讓幹元帝龍心大悅,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聰慧的孩子,尤其鬱良還長得好看。
宮女覺著時機差不多了,便和幹元帝隱晦的提了幾句鬱良的事情,大多都是平日裏常常會被看不起,雖是個皇子,但有時連某些宮人也看他不起,這讓幹元帝如何不氣?再怎麽受冷落也是皇子,豈容幾個宮人踐踏?於是他大發脾氣讓宮女說出欺辱鬱良的人來,但那宮女以退為進,一個沒說,還得了幹元帝的讚賞。
這一麵之後,幹元帝便對鬱良上了心來,但那宮女卻在合適的時機香消玉殞了。這令幹元帝甚至有些懷念,後宮的女人雖多,但鮮少能聽到有女子對他如此表明愛意,更何況還是那麽漂亮的女子,在宮女死後,鬱良風光了好一陣子,他時常跟在皇帝身後,便是連太子也沒有此番待遇。
但皇宮畢竟還是一個權力製衡的地方,不停有女人進來,也不停有孩子降落。太子有著汲汲為營的母後,有著勢力強大的外祖家,有著整個皇朝最得天獨厚的資源,自是要比一般人更受寵一些。
於是,鬱良好日子也隻過了一年便一去不複返了。
甚至有人在提起鬱良之時,也不過是會惋惜一句,“哦,是那個小可憐蟲啊。”
小可憐蟲雖然沒有存在感,但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長成了參天大樹。他待人溫和有禮,相貌上乘,和人說話時讓人如同春風拂麵一般,在京城裏有口皆碑,大家提起他來便道,是那個脾氣最好的啊。
鬱良的好脾氣在京城裏出了名,再加上相貌不凡,是故成為了京城女子競相求嫁的熱門人選,但卻被沈神醫搶了先。
沈丹青不入宮,不為禦醫,在京城的青樂巷開了一家醫館,治病救人全憑心情,有時心情好了,便誰都救,且分文不收,心情不好了,任人跪死在門前也不會看一眼。
衛央是他第一個有眼緣的人,鬱良便是第二個。於是當皇上想給他兒子沈翊賜婚時,沈丹青直接推諉,將此等好事給了衛央。
是故衛央忽然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閨閣女孩兒成為了京城貴門中的熱議人物,有不少人羨慕嫉妒的,但事已成定局。
這問題對於從小便學習尊卑禮儀,如何為人妻,為人母的各位宮妃們來說,可是再簡單不過了,於是當即便闊闊而談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好不熱鬧。
衛央表麵神情認真的聽了幾句,實則心思早神遊到了別處。如今的阿蕪大概也才十歲,她還有時間去江南把阿蕪從青樓裏贖出來。是阿蕪第一次讓她明白,原來人便是人,是不分尊卑貴賤的。雖然做的活計是伺候人的,但這天下誰又不是伺候人的呢?便是連皇帝,不也得在太上皇麵前點頭哈腰麽。
無非是伺候人多少的問題罷了。
那些貴妃娘娘們講的口幹舌燥,見衛央的眼神已經遊離了起來,頓時閉了嘴,衝著皇後露出了尷尬的神色。
這七王妃油鹽不進,她們好像也沒辦法,表麵看上去是聽明白了,實則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像極了那些小皇子幼時背書的樣子。
孝清皇後末了一拂手,“既是如此不聽教誨,便跪著吧。”
衛央上一世的新婚之夜一個人躺在王府的床上,沒多想便睡著了,待到第二日醒來才接受了鬱良已經連夜帶兵出征的消息,為此皇上還特意安撫了她一陣,想不到這會兒她一鬧,竟是害的鬱良也無法出征了,也不知孰好孰壞。
但此刻她又一次的跪在了孝清皇後的偏殿裏,竟困倦的打了個哈欠,再也沒有上一世的戰戰兢兢,隻要不是讓她長跪不起,怎麽都好說的。
一夜平安無事的過去,衛央除了腿有些麻以外並無其他異常,但對她來說,也不過是家常便飯,甚至還在跪著之時悄悄地眯了一會兒。
待到次日一早,衛央正迷糊著,便聽到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央央,你怎地如此胡塗!”
衛央打了個激靈,瞬間清醒,眼淚奪眶而出。是她娘,衛李氏。
衛李氏家境不好,當初在衛景還未及第時便跟著他了,兩人在一起吃了不少苦,這才熬到衛景得了探花,步入朝堂後一路穩步高升,如今成為了一個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品位不高,但勝在受人尊崇,育有一子一女,皆算是人中龍鳳。
兒子衛清文武雙全,如今剛剛及冠便已經考上了舉人。女兒幼時得了“鬼手神醫”沈丹青的青眼,自幼跟著沈神醫學了醫術,還因此得了一門好親事,一朝嫁入皇家,成為王妃,此乃莫大殊榮。
參加賞花宴、茶話會時,有哪個不羨慕衛李氏的好福氣?之前因著她家境不好,參加那些活動時連話也不好和人搭的。但自從賜婚的旨意下來之後,多得是人和她攀談,東家長西家短的說一陣,還要恭維她有個好丈夫好女兒,衛李氏走路都覺得能抬起身板來了。
但今日剛一起來,她就覺得有眼皮子跳的厲害,和衛景說這事兒,衛景還道她是多心,熟料剛一起來還未洗漱完,宮裏的消息便傳了來,讓她來皇後寢宮看看那不知禮數的女兒。
衛李氏的心都沉到了冰天雪地裏,頓時手忙腳亂起來,但饒是如此,她依舊用最快的速度換了最得體的衣服,戴上了最貴重的珠釵,一路馬車顛簸,這才趕到皇宮,一進來便由皇後娘娘跟她談了半晌衛央如何如何,自昨日得罪了皇上又舌戰四妃,罰她在偏殿跪了一會兒雲雲,聽得衛李氏額頭直冒冷汗,腿肚子都在打顫。
心裏埋怨:這個衛央,難道是不要命了麽?
講完了衛央的罪行,皇後娘娘喝了口清茶道:“王妃在偏殿約莫也反省的差不多了,你這個當娘的好好教,若是教不好,便自行領回家去吧。”
這話的意思便是衛央再不懂事,那便休了她。聽在衛李氏耳朵裏,可嚇掉了半條命,嫁入皇家是多大的殊榮,若是被休棄回家,那可真真是要被戳斷脊梁骨的。
衛李氏當即便和孝清皇後保證,自己一定會好好教訓衛央,又替衛央說了些好話,這才來了偏殿,但看到跪在那裏的衛央,頓時又心軟了。
自家女兒在家中乖巧,說話也是柔聲細語,他們夫妻二人有什麽病症都是衛央來診治,若是遇上她纏綿病榻之時,衛央連丫鬟都不放心,幾乎是她一人在床前伺候著。衛景兩房妾室皆無所出,是故對這個女兒也是疼寵到了骨子裏,偶爾兒子和她發生了爭執,衛景最先責罵的定是衛清。
在家中待了十五年,也沒被罰跪過一次,如今剛嫁進皇宮第一日,便被罰著跪了一夜。皇後雖說是跪了一會兒,但看那樣子,一眼便知道最起碼得有三個時辰了。
但嫁出去之後便是皇家的人,衛李氏再心疼也得硬著心腸訓斥,“衛央,我在家中是如何教導你的?有些話你在家中說說也就算了,怎麽到了宮裏還如此肆無忌憚?”
衛央看著衛李氏,心中五味雜陳。
上一世她自十七歲離開京城,害怕連累家人便狠了心不跟他們聯係,所有的消息都是斷斷續續和往來商人打聽的,和她相關的消息她都會多留意一些。後來聽說,她爹爹因為她的事覺著愧對皇上,便主動辭官,帶著娘回了太原老家,她也曾去過一次,卻沒找到地方,又一個人回了江南。
兄長衛清中了狀元,卻在大殿之上跪下請命,願遠赴邊疆上陣殺敵,報效朝廷。但衛央知道,衛清以前最大的願望便是做大理寺卿,掃平天下不平事,最好能娶她們家隔壁的唐姑娘為妻,可上輩子至死,他都是孤身一人。後來聽聞,唐太常丞家的女兒削發為尼,青燈古佛常伴一生。
衛清死訊傳來之後,衛央一個人在院中喝得酩酊大醉,爾後嚎啕大哭。
如今再看到衛李氏,在她的記憶中已經隔了十年,如今的娘親還是記憶裏那個溫柔親和,哪怕是自己犯了錯,她也不忍心苛責自己幾句的娘親。
衛央吸了吸鼻子,站起來之後也不顧腿上的酸軟,跌跌撞撞的撲到衛李氏的懷裏,哽咽著喊道:“娘……”
第7章
下棋
衛李氏聞言心都要碎了,到底是受了多大的委屈才讓衛央有這般反應?若是讓衛景和衛清聽了,怕不是得直接把衛央接回去?
衛央趴在衛李氏的肩頭,這才感覺漂浮許久的心有了歸處。曾幾何時,她也是被家中眾人捧在心尖尖上的,可沒想到一朝嫁入皇家,竟然被踩到了塵埃裏。
衛李氏拍了拍衛央的肩膀,輕聲安撫道:“沒事,不哭了。”
衛央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她抬起手背擦了擦眼淚,溫聲道:“娘,您怎麽來了?”
衛李氏拿著自己的手絹細細給衛央擦了眼淚,聞言瞪了她一眼,這才想起來自己過來是做什麽的,忽地拉長了臉,“身為女子還有沒有些規矩?怎地剛嫁出去一天就被人罰跪了的?皇家不比尋常百姓家,嫁進來便要守規矩,可千萬別任性,家中你爹爹把你慣得不成樣子,但之前為娘如何跟你講的?”
衛央心道:皇後這手段也挺下作,竟然還跟家裏告狀。
但此時的衛央紅著眼睛,緩緩道:“阿娘,若是他們讓我守活寡呢?”
衛李氏愣了一下,眼睛瞥到站在那邊的宮女,約莫是皇後的眼線,她的帕子甩在衛央的手背上,“胡說什麽!七王爺品性極佳,溫和有禮,府內便是連個妾室都沒有的,這等人家你還不滿足麽?”
衛央道:“阿娘,王爺要出征。”
她從未對鬱良有過恨,但怨是有過的。她怨鬱良為何要娶了她,為何娶了她之後不管不顧,便是寫信來也不過是讓她小心些,天冷了讓多添些衣物,枯燥無味,皆是些落不到實處的關懷,對於那時的她半分用處都無。
哪怕是身為一個局外人,她也覺得鬱良是個頂好的人,但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相公。這二者並不相同,人再好,不適合自己那也是不行的。衛央想得明白,但卻不能和娘親說,隻得道:“王爺出征後,一時半載難以歸來,阿娘可曾想過,以我的性子在王府裏過的是什麽日子?”
衛李氏深思了一會兒,訥訥道:“總歸是要比平常人家好的。”
衛央卻不認同,她眸色沉了沉,“阿娘莫要再勸,王爺若是出征,要麽帶我一起走,要麽就休棄了我。”
總之,上一世那麽悲慘的事情,她是不會再讓其發生的。
衛李氏直接一巴掌打在了她的手背上,眼裏都含了淚,“你才剛及笄,嫁人第一日便讓皇家休棄回去,往後誰敢娶你!你可得當一輩子的寡婦。”
衛央笑了笑,露出一個淺淺的梨渦,“即便是寡婦,那不也得是俏寡婦麽?這有什麽的?正好能在家侍奉爹娘。”
衛李氏道:“你爹雖然官職不高,但在這京城裏也能排得上名號,家中有二三十個仆役丫鬟,還用得著你侍奉?你好好呆在王府,和王爺夫妻和睦比什麽都讓我們高興。”
“本王還沒死呢,王妃這都開始想著當寡婦了?”一道低沉的聲音傳了來,衛央立馬往衛李氏的身後站了站,莫名有些慫,畢竟在背後詛咒別人和當麵詛咒不是一個概念。
鬱良還是昨夜那一身黑色的袍子,夾帶著冬日的寒氣,臉凍的有些發紅,他朝衛央走過去,率先朝衛李氏作了一揖,恭敬道:“嶽母好。”
衛李氏急紅了臉,“萬萬不可,王爺這是作何?折煞老身了。”
鬱良歉疚的笑了笑,“昨日將阿央娶回來,今日便勞煩嶽母來宮裏跑一趟,是鬱良的不對,待到三朝回門之時,鬱良再親自上門賠罪。”
衛李氏受寵若驚,“王爺可千萬莫要這麽說,衛央自小被我們慣壞了,脾氣壞了一些,但沒什麽壞心眼,若是做錯了什麽您多擔待,便是罰她也無事的。”
衛央鼓了鼓腮幫子,嬌聲喊道:“娘!”
怎麽感覺她娘的胳膊肘已經拐到鬱良那裏了?她和鬱良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和離了呢。
衛李氏滿意的看著鬱良,完全不理會衛央,之前就聽說七王爺性子好,如今見了,真是越看越滿意。滿京城都找不到一個比他還要俊秀的了,沈神醫的眼光總是沒錯的。
鬱良站到衛央身邊,輕握了下她的手,輕聲問道:“是不是被罰跪了?”
經他一提,衛央才覺得自己的膝蓋有些酸麻,這可不行,她回去之後要再準備一個護膝,上一世罰跪都已經跪出了經驗,但她畢竟是人,身子也嬌,在那硬邦邦的蒲團上跪上一夜,怎麽也受不住。雖然有些不舒服,但她還是逞強道:“無事。”
鬱良輕搖了搖頭,“走吧。”
這就能走了?依照皇後娘娘的手段不還得再留她一陣,請幾個嬤嬤來教誨她一番嗎?
似是察覺到了她的心思,鬱良道:“母後那邊本王已經打過招呼了。先送嶽母回府,再回七王府。”
衛央皺眉,“那你出征的事?”
鬱良在她的手心捏了一下,好似這個動作做過很多遍似的,眼神在偏殿裏環視了一圈,“回去再說。”
*
衛李氏回去之時的腳步比之前輕快了不少,雖然衛央在宮裏不受待見,但七王爺應當是會護著她的,夫妻二人感情和睦,之後衛央再懂事一些,主動給王爺開枝散葉,爾後納個妾室,便無人說她半分了。
但這些話不好在七王爺麵前說,便隻能等她三朝回門之時再說。
衛央在馬車裏捧著手爐,在衛李氏下車之後小心翼翼的掀開簾子看了幾眼,衛府的匾額還和原來一樣,門口的兩座石獅子張牙舞爪,門口的小廝還是桂子,出來迎接阿娘的還是常媽媽,一切都是記憶裏的樣子,真好。
看著看著,她的眼淚竟然都落了下來。鬱良道:“怎麽哭了?”
衛央急忙抹掉自己的眼淚,把簾子放下來,扯了扯嘴角笑道:“許是冬天的風大,背著眼了。”
馬車內有小幾,請了巧匠在小幾內設了機巧,稍微一擰便是棋盤,鬱良遞了一盒白子給衛央,“要不要來一局?”
衛央原先不會下棋,後來在王府裏獨守空閨之時,她在房內找到了鬱良留下的棋盤爾後棋譜,每一個無眠的深夜她都會下幾盤,從一開始的完全不會變成了可以一個人對弈,如今聽鬱良這樣說,倒也手癢了起來。
第8章
地位
衛央怎麽也想不到,她有朝一日會和鬱良坐在馬車裏下棋,而且兩人的棋路竟然都大致相同。
幾乎是她出一白子,鬱良便能立刻落下黑子,鬱良落子的位置,和她想的地方別無二致。棋盤上擺滿了旗鼓相當的黑白子,二人也沒分出個勝負,鬱良盯著棋局緩緩道:“倒是奇怪,和你下棋總覺得是在和自己下棋一樣。”
衛央心道:我的棋藝可都是從你留下的孤本上學的,上麵還有你許多的批注。但她隻是莞爾,“許是巧合吧。”
鬱良盯著棋局,越看越有意思,恨不得拉著衛央再來一局,但衛央隻是淡淡道:“馬上快要到了。”
鬱良的七王府坐落在京城東邊,出門不遠便是最繁華的一條街巷,從東延伸到西,叫賣的小販絡繹不絕,和皇宮不過距離一刻鍾的腳程,隔壁便是九王爺的府邸。
鬱良不受寵,這是天下人共皆知的事情。雖貴為皇子,但母妃不過是浣衣局的宮女,因著顏色好伺候了幹元帝幾日,連個位分都沒有。皇帝的女人數量猶如過江之卿,怎麽會有一個令他一直惦念著呢?反正整個後宮都是他的女人,寵幸完了也便忘了,但彼時的宮女已經懷上了鬱良。
十月懷胎生下皇子之後,宮女終於有了位分,被封為婕妤,但宮中的婕妤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皇帝根本想不起來這個女人是誰,也不記得自己還有這麽一個皇子。除了每年孝清皇後會滴水不漏的把宮中這些皇子公主帶到幹元帝麵前過過眼之外,幹元帝根本想不起來自己還有鬱良這麽個兒子。
但是能得到寵幸的宮女注定是不平凡的,她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於是便差人給幹元帝送了一封信,信中內容講述了一介宮女如何愛慕皇上,皇子生活在宮中卻鮮少見到父皇,寫的動人心弦。
沒有一個自認是世界中心的男人可以拒絕別人赤/裸裸的愛慕,幹元帝也不例外。毫無意外,幹元帝晚間到了此宮女的宮中。
彼時的鬱良剛剛七歲,已經能夠背下一整部《中庸》,他的經世之才在那時候就已經初露鋒芒,再加上他盡挑著長,眼睛和鼻子都像幹元帝,其餘的像宮女,唇紅齒白,臉蛋又嫩又白,雖有些女氣,卻並不明顯,反倒是為他添了一份嬌弱之美。
幹元帝考了鬱良幾道題,鬱良皆答得滴水不漏。這讓幹元帝龍心大悅,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聰慧的孩子,尤其鬱良還長得好看。
宮女覺著時機差不多了,便和幹元帝隱晦的提了幾句鬱良的事情,大多都是平日裏常常會被看不起,雖是個皇子,但有時連某些宮人也看他不起,這讓幹元帝如何不氣?再怎麽受冷落也是皇子,豈容幾個宮人踐踏?於是他大發脾氣讓宮女說出欺辱鬱良的人來,但那宮女以退為進,一個沒說,還得了幹元帝的讚賞。
這一麵之後,幹元帝便對鬱良上了心來,但那宮女卻在合適的時機香消玉殞了。這令幹元帝甚至有些懷念,後宮的女人雖多,但鮮少能聽到有女子對他如此表明愛意,更何況還是那麽漂亮的女子,在宮女死後,鬱良風光了好一陣子,他時常跟在皇帝身後,便是連太子也沒有此番待遇。
但皇宮畢竟還是一個權力製衡的地方,不停有女人進來,也不停有孩子降落。太子有著汲汲為營的母後,有著勢力強大的外祖家,有著整個皇朝最得天獨厚的資源,自是要比一般人更受寵一些。
於是,鬱良好日子也隻過了一年便一去不複返了。
甚至有人在提起鬱良之時,也不過是會惋惜一句,“哦,是那個小可憐蟲啊。”
小可憐蟲雖然沒有存在感,但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長成了參天大樹。他待人溫和有禮,相貌上乘,和人說話時讓人如同春風拂麵一般,在京城裏有口皆碑,大家提起他來便道,是那個脾氣最好的啊。
鬱良的好脾氣在京城裏出了名,再加上相貌不凡,是故成為了京城女子競相求嫁的熱門人選,但卻被沈神醫搶了先。
沈丹青不入宮,不為禦醫,在京城的青樂巷開了一家醫館,治病救人全憑心情,有時心情好了,便誰都救,且分文不收,心情不好了,任人跪死在門前也不會看一眼。
衛央是他第一個有眼緣的人,鬱良便是第二個。於是當皇上想給他兒子沈翊賜婚時,沈丹青直接推諉,將此等好事給了衛央。
是故衛央忽然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閨閣女孩兒成為了京城貴門中的熱議人物,有不少人羨慕嫉妒的,但事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