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將來突然發現此前提交的功能裏缺失了某項需求,而不得不火線加需求的時候, 那價格就由不得甲方了,除非整套係統都不要。


    過了一段時間, 這位程序員在做測試的時候又發現了一些問題。


    “這個信用證全是大寫字母, 容易輸錯,咱們要不要給他們設定一個語法糾正?”


    可以說,他非常的盡職盡責。


    技術部開會的時候, 他的主管把這事當有趣的事說。


    安夏聽了卻記在心裏, 「中國貨」上已經零星出現幾起詐騙事件。


    與平台無關,就是在信用證上做了手腳。


    從稍有技術含量的軟條款限製, 到毫無技術含量的故意寫錯單詞……


    隻要稍有不對的地方, 買家就可以找借口賴掉這筆錢。


    受害者除了買家, 也可以是賣家, 還可以是銀行。


    總之,就是隻有不努力的騙子,沒有騙不著的受害人。


    安夏讓「中國貨」網站加入安全提示。


    眾所周知,長篇大論的安全提示是不會有人看的,隻有刀子砍在身上之後,人類才能看得進字。


    不僅看得進字,還什麽偏方都願意信。


    於是,時常發生——“某市民被騙後,相信有人可以替他拿回被騙款,又被騙了第二輪。”


    光放提示沒有意思,不如放一個法律谘詢算了,還能賺一筆錢。


    「中國貨」說要找網上法律谘詢的合作夥伴,應者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沒資質。


    甚至還有一些「倒爺」跑來說要提供法律谘詢。


    “什麽資質?我就是資質啊,我跟外國人做了那麽久的生意,他們的那點小九九我什麽不知道……我的生意啊?


    香煙、白酒、皮草、紅木,什麽賺錢我就做什麽唄……我被人騙過,也騙過人,對生意上的那些事啊,門清!”


    接待的同事應接不暇,來的沒一個正經的。


    安夏本來想引入市場競爭,看看有沒有能力強,收費便宜的律師事務所可以接,現在看來,確實沒有。


    1979年才恢複律師製度,現在不僅沒有司考,連律師法都還沒有。


    第一次律考是1986年,兩年一次,現在剛考了三回。


    這三回考過的人,本來就少,都去了君合律師事務所,或是進了企業,完全沒有滄海遺珠。


    “跟君合談談吧,也許他們願意合作。”


    雖然「中國貨」上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法務,根本不用律所,需要律所的都是中小公司,不過好歹是個案源。


    萬一他們有實習律師需要練練手呢?


    安夏最初的夢想是律所入駐,給她一筆錢。


    然後退而求其次,律所接到單子,給她分一筆賬。


    而現在從君合律所傳來的消息是:“讓我們入駐,那谘詢費是包月還是包年支付?”


    全國第一家律所就是財大氣粗,就是不一樣!


    雙方在利益分配方麵完全無法達成共識,安夏也隻得作罷。


    忽然招商部接到一個電話:“我公司的成立流程正在走,是否可以合作?”


    對方為表誠意,傳真來各種手續正在辦理中的證明,還有各位合夥人的資質證明。


    公司的名字叫方圓律師事務所。


    “可以先讓他們試試,但不能以官方的法律谘詢做招牌。讓他們在網友留言區待著。”


    「中國貨」的網友留言區裏經常會有搞不清楚東南西北的人提問,問貨怎麽發,問單子怎麽填,問怎麽申請優惠……問什麽的都有。


    法律問題極少,不少人覺得被騙很丟臉,就悶著不說。


    安夏忍不住找到方圓律所的老板:“你們得主動發點內容啊。”


    “我們發過法律科普文章,可是沒有人看啊。”


    “那文章我看過,連我都讀得吃力,你們得假裝是個案例啊。就是有個人,怎麽被騙了,怎麽慘,然後你們再回複應該怎麽處理,怎麽預防。


    沒人想聽上課,但是沒人不想聽八卦。


    你們看中國貨上賣什麽的最多,就當自己是那個品類的賣家,引起共鳴……”


    拉近距離,才能聊得下去。


    版麵逐漸繁榮,也開始有人私信方圓的律師詢問一些法律事務。


    到他們正式擁有執業資質之後,谘詢類業務穩定增長。


    「中國貨」的網站運營現在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運營了,他們會自己講故事。


    在報紙和雜誌上,經常能看到他們寫的軟文,最近引入的法律谘詢,也大書特書了一筆。


    “某地紅木商人,根本就不懂緬甸語。但是卻敢去緬甸進口紅木,為什麽?因為他們用了法律谘詢,雙方合同用兩種語言寫成。然後律師和公證處證明,兩份合同文本的表達一致,真實有效。”


    “某地鐵礦商人,意欲去某國開采鐵礦,經網站風險提示得知,該國高層從不遵守契約,開采出礦石的山頭可能隨時被收回,他取消了這筆業務。”


    ……


    隨著「中國貨」的不斷發展,不少小商家變成了中商家,中商家變成了大商家,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出現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庫存。


    有一個製鞋工廠最近頻頻被投訴,說他們收了錢不發貨,是想幹什麽。


    收貨最慢的倒黴買家等了足足一個半月,坐綠皮車都能從中國最南走到最北了。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鞋廠質量很好,評價很高,還遠銷海外,按公司的規定,它應該直接被踢出去。


    「中國貨」商務中心覺得它也許出了什麽意外。


    比如家族內亂,導致最近沒人管事了。


    他們介入調整,發現這個工廠不是不想發貨,也不是沒貨。工廠老板家庭和睦,夫妻恩愛。


    商務中心的調查員到的時候,妻子還在給丈夫擦汗。


    這個鞋廠規模不大,現在忙得連廠長和廠長夫人都親自上了。


    他們生產出來的貨成箱堆在倉庫裏,有時候會出現各種原因的退貨。


    符合再次銷售條件的鞋子會算在庫存裏。


    可是它並不會出現在正常的倉庫裏,而是在退貨庫裏,或者在質檢庫裏,檢完了再進退貨庫。


    也有可能貨不全,一箱鞋子二十雙,有一雙不合格,就把不合格的扔出去,這一箱鞋子隻有十九雙。


    鞋子可能在五個不同的位置。


    每箱鞋子的數量可能是二十雙,也可能是十九雙、十八雙……


    要發貨的時候就得一箱一箱的打開來重新檢查。


    這個工廠現在賬麵上有三萬多雙鞋。


    他們欠的沒發貨的鞋隻有兩萬多雙。


    按理說,怎麽都該夠的。


    現在全廠除了生產線上的員工之外,都在滿世界的找鞋。


    生產線上的員工下了班,也得找鞋。


    安夏此時才知道,他們這麽大個廠,在「中國貨」上的運動鞋銷量前三的廠子,居然沒有一個完整的貨物管理係統。


    安夏記得自己在發家初期就做過這種東西了,給周敬用的單機版銷售管理係統。


    現在「中國貨」上也有電腦版的聯網係統。


    見到找上門來的商務人員,老板還很委屈:“別的廠子也這樣啊,我們也沒想到生意一下子做這麽大,以前我們一個月也就賣幾千雙鞋,也就一倉庫的事……”


    “那您為什麽不用我們的銷售管理係統呢?就算有一百個倉庫,也可以詳細查到哪筆訂單的退貨去了哪個倉。”


    “啊?還有這東西?”


    廠長迷茫地看著工作人員,又轉頭看著老婆:“你見過嗎?”


    廠長夫人也用力搖頭。


    商務人員打開筆記本電腦,給他倆看,賣家登陸進入係統之後,一排提示買家已購買,請盡快發貨的通知。


    左邊占了版麵三分之一的大按鈕寫著:銷售管理係統。


    “你們從來沒點過?”


    兩人用力搖頭。


    現在輪到商務人員變得迷惑了:“那你們怎麽發貨的?”


    廠長夫人演示,點擊「買家已購買,請盡快發貨」,係統就自動跳轉到了買家的收貨信息。


    “等收到錢,就按這個地址發貨唄。”廠長夫人覺得自己這麽做沒錯。


    “那你們怎麽點「已發貨」?”


    廠長夫人更加懵:“啊?還要點那個?”


    商務人員震驚地點開銷售係統,果然,自這個廠的鞋子開始銷售以來,一溜排的「待發貨」,沒有一個「已發貨」。


    現在反正沒有物流追蹤,買家就這麽定定心心地等著收鞋。


    一點都不關心有沒有發貨。


    剛開始廠子生意不大,很快就收到了,所以也沒有買家糾結這事。


    一個平均日銷一千雙鞋的廠家,在「中國貨」上待了半年多,居然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麽用網站。


    五十多歲的廠長兩口子尷尬地站在旁邊:“對不起,我們都不懂怎麽用,給你們添麻煩了。”


    “這些貨我們會馬上發出去的,就算不睡覺,也得發出去……不能讓人家以為我們卷了錢跑了。”


    “哎,我們兩口子都沒念過書,要不是我兒子給我們注冊,我們連這個網站都不會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1988之IT女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海妖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海妖後並收藏重回1988之IT女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