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節
重回1988之IT女王 作者:月海妖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是我忘了交怎麽辦?”
“要是我交了,銀行的記錄也顯示我交了,你們那裏說沒收到怎麽辦?”
……
總之,問題多多,一句話,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網上交費不夠信任。
在他們的心裏,自己可能手一抖,就有可能少按一個小數點,多按幾個零出去,或者輸錯戶號,替別人交了費。
這些問題確實存在,服務器如果抽一抽風,就有可能出現不到賬的情況。
但是這筆賬在兩天之內就會被計算機發現,並做出清算,退回原賬戶處理。
不信任的問題,不是動嘴皮子說說就能解決的。
網上收費業務推出一周,安夏看到收費的豐碩成果:7125元。
全國十個城市,一共收上來的電費沒有破百。
“這樣不行啊。”安夏在例會上淡淡的說了一句,然後就繼續下一個話題。
負責網絡衍生業務的主管自然懂得應該怎麽做。
網上代收的單子是安夏親自去談的,充分說明安總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要是沒有一炮打響,那豈不是太不給安總麵子。
部門對城市主要負責交電費的人口進行調查。
現在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的人,平均年齡都在26歲以下。
其中已婚的人口大概有百分之七十。
但是,就算已婚,他們一般也都跟父母住,26歲以下的人。自己買房子買不起,單位分房子的資格還沒輪到。
交電費的任務一般也由父母負責。
父母的年齡平均在五十多歲,也就是解放前出生的。
網絡交費小組的負責人舒珊珊向安夏匯報:“在一個家庭裏真正負責交電費的人,基本不跟計算機打交道,而且他們的年紀也大了,學新東西有困難。”
“學新東西有困難,說明你們的輔導不夠到位。”安夏說。
舒珊珊愣了一下,心裏不以為然,她輔導家裏上小學的兒子寫作業,都氣得要死要活,五十多歲的人,哪這麽容易。
但安夏不是以領導的身份居高臨下放嘴炮,絲毫不知人間疾苦。
在安夏的時代,她常聽人說:“我爺爺八十歲了,所以他學不會上網,等以後我們老了,我們也會被時代拋棄。”
事實上,年齡跟學不會什麽事情之間,沒有必然聯係。
對簡單的操作都學不會,除了腦部病變之外,就是對學習新東西沒有興趣了。
一個工廠裏的小工十六歲學到的技能,可能就是他一輩子吃飯的保障,沒有必要學新東西。
再接觸新東西的時候,無論多麽簡單,都會覺得好煩,好累。
這種情況,不僅在白發蒼蒼的人身上出現,有些人二十多歲,就不樂意接觸新東西了,就連打遊戲都懶得研究新機製。
所以那些純堆數值的砍砍砍遊戲才會經久不衰,始終都有他們的一口湯喝。
安夏見過六十多歲就說自己老了,學不會新東西的人。
然而,當各種「砍一刀」「拚一下」「看廣告得現金」橫空出世之後,這位已經七十多歲的人戴著老花眼鏡,拿著家裏小輩淘汰下來的舊手機擺一排,一邊操作,一邊還跟人語音指揮,讓人先點這個再點那個……
那利落勁,不比下副本開團的年輕人差。
還能在跳廣場舞的時候教別人,怎麽用她的拉新鏈接注冊……一個月混個幾百塊錢美滋滋。
哪有什麽學不會的。
舒珊珊還是沒有想明白自己應該怎麽做,但她不敢問。
但凡工作過幾天的人都知道:領導提出要求,是要下屬解決,而不是領導親自解決。
舒珊珊隻得回去,想了半天,沒有什麽頭緒。
她心裏煩得很,剛好此時,小雪問她要不要周末一起去看電影。
她當初跟小雪是一起進公司的,她進了網絡部當文員,小雪被挑到安夏身邊當助理,後來去「吃了麽」當老總。
在她看來,小雪就是運氣好,才會一路這麽順利。
不過她並不嫉妒小雪,跟她私下的關係還不錯,便把安夏要求她做的事情跟小雪說了一遍。
“哦,這個啊,你找地推了嗎?”小雪問道。
舒珊珊愣了一下,她壓根就沒想過找地推的事情。
在她的心裏,網上交費的業務,肯定是上網的人才會用。
上網的人,繞不開的就是紫金。
於是,她隻在紫金的幾個網站上做了廣告,還在論壇上發小廣告。
這些都是網絡部自家的業務,不需要額外給別的項目組錢。
“地推……有用嗎?”她十分懷疑,主要原因是舍不得錢。
項目組請地推的錢,是項目組的經費裏出。
“當然有用了,紫金用過兩回地推,一次是推銷炒股軟件,一回就是推廣吃了麽,你說這兩個業務現在怎麽樣?”
舒珊珊繃緊嘴唇,對,這兩個業務確實很興旺,但是……有沒有可能是他們運氣好,也就是所謂的幸存者偏差。
畢竟隻有兩個項目做,不是兩千個項目做,且樣樣成功。
舒珊珊為難道:“我們組才十個人,總不能每人管一個城市……那攤子也擺不過來。”
小雪驚訝地睜大眼睛:“你一個人都不想雇,隻想用自己組的人??”
“對啊……不然就得再多花錢。”舒珊珊完全沒有覺得自己的想法哪裏有問題。
舒珊珊家境跟小雪一樣,不大好,從祖輩到父母輩,給她灌輸的觀念就是:省省省……
她在鄉下的家裏蓋房子,都是家裏的親戚和父親母親自己動手搬磚抹牆的,連瓦匠都沒請,木工都是找的朋友,以替那個朋友家做事交換來的,工錢一分錢沒花。
別說她了,主流思想都是這麽想的,1991年8月5日,《首都晚報》發出消息《來自供電部門的信息——他們為家用空調熱擔心》,文中嚴厲抨擊人民群眾追求空調的愛好。
認為中國人買空調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消費觀念。
小雪聽了她的話,想到自己當初剛進公司的時候,也是她這樣。如果不是安夏帶著她去買了熱水器,打開了格局,她現在可能還是跟舒珊珊一樣的想法。
“你不能總想著省啊,要是什麽事都以省錢為第一考慮,像我們吃了麽根本就不可能短時間擴張這麽快,也不可能有現在的體量和利潤。”
小雪繼續勸她:“要是你們組的人,一人管一個城市的地推,那還差不多。再說,你們項目組又不是純吃錢的,收回來的電費,公司不是會給你們分成的嗎?”
說是這麽說,舒珊珊還是不敢花錢,或者說,不敢負責。
如果不是又過了兩天,電費一分錢都沒收上來,她實在壓力山大,決定拚一把,還不知道要拖到什麽時候。
舒珊珊向小雪請教應該怎麽找地推,應該怎麽培訓。
相比於小雪當時初創「吃了麽」的時候,1993年的人力成本大幅下降。
因為,真正的下崗潮開始了。
全社會幾乎所有國營單位都被血洗了一遍,曾經以為可以幹一輩子的單位說沒就沒。
而且很多家庭是夫妻雙下崗,那一年,夫妻帶著孩子自殺,丈夫騎著自行車送妻子賣身的消息在無數人的口耳之間相傳。
舒珊珊打出招聘地推的消息,底薪按當地最低工資給,拉一個人在網上交電費,就給五分錢。
底薪是紫金公司出,獎金部分是項目組出,五分錢是舒珊珊定的。
其實對於項目組來說,五分錢虧大了,現在一戶人家如果有收音機,一個月電費也就十塊錢頂天了,那些家裏隻有燈泡的人家一個月最多一塊錢的電費。
按千分之一的那提成,她還得倒貼。
支持舒珊珊這麽幹的膽量是以後的收回來的錢,每一個千分之一都是項目組的淨收入,而地推人員就賺這一次人頭費。
隻要堅持用網上交費功能,她遲早能回本……
盡管底薪隻有最低工資,但也擋不住來麵試的人滿坑滿穀。
她計劃在十個試點城市各招一百個人,兩個人守一個攤,能擺五十個攤。
收簡曆最少的那個城市,收到了一萬五千多份簡曆……
招個地推,都百裏挑一,舒珊珊進紫金的時候都沒這麽大的競爭壓力。
看著那些簡曆,舒珊珊都挺心疼他們:先進個人、生產標兵,甚至還有市三八紅旗手。
一刀切,全部下崗。
這些人甚至是下崗主力,因為他們有榮譽在身上,用大義去勸他們,真的會有人抱著自我犧牲的心態。
在某市的招工市場,有人甚至跪在招工人員麵前,求他們給個機會。
他們的條件都挺不錯,但是舒珊珊不可能把他們都收下來。
除非不開底薪,但是不開底薪不可能,那是違法的。
舒珊珊挑出了一千個人,培訓之後,就支攤開始幹了。
地推的手段是沿用至今的——送東西。
就連送東西,舒珊珊也把「省」字訣用到了極致,項目組一分錢沒出!
送的是奧妙洗衣粉。
今年,聯合利華旗下的奧妙剛剛進入中國,他們打開市場的手段異常豪橫:白送試用裝!
送的試用裝,一次能洗十幾件衣服。
他們市場部的計劃費用是:洗衣粉的成本加派送人員工資。
舒珊珊找上他們,說願意替他們在那十個城市派送。
紫金平台也是奧妙的主要銷售戰場,談了一回,雙方便達成協議,舒珊珊得到了奧妙洗衣粉試用裝,奧妙得到了派送人員。
地推活動開始的時候,正好是那十個城市的抄表和交電費周期。
三天時間,安夏看著網上收到的電費發愣,認真數了一下零,沒錯,是兩百多萬人民幣。
從七十多塊錢,突然蹦到兩百多萬,這動靜,有點大啊。
“要是我交了,銀行的記錄也顯示我交了,你們那裏說沒收到怎麽辦?”
……
總之,問題多多,一句話,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網上交費不夠信任。
在他們的心裏,自己可能手一抖,就有可能少按一個小數點,多按幾個零出去,或者輸錯戶號,替別人交了費。
這些問題確實存在,服務器如果抽一抽風,就有可能出現不到賬的情況。
但是這筆賬在兩天之內就會被計算機發現,並做出清算,退回原賬戶處理。
不信任的問題,不是動嘴皮子說說就能解決的。
網上收費業務推出一周,安夏看到收費的豐碩成果:7125元。
全國十個城市,一共收上來的電費沒有破百。
“這樣不行啊。”安夏在例會上淡淡的說了一句,然後就繼續下一個話題。
負責網絡衍生業務的主管自然懂得應該怎麽做。
網上代收的單子是安夏親自去談的,充分說明安總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要是沒有一炮打響,那豈不是太不給安總麵子。
部門對城市主要負責交電費的人口進行調查。
現在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的人,平均年齡都在26歲以下。
其中已婚的人口大概有百分之七十。
但是,就算已婚,他們一般也都跟父母住,26歲以下的人。自己買房子買不起,單位分房子的資格還沒輪到。
交電費的任務一般也由父母負責。
父母的年齡平均在五十多歲,也就是解放前出生的。
網絡交費小組的負責人舒珊珊向安夏匯報:“在一個家庭裏真正負責交電費的人,基本不跟計算機打交道,而且他們的年紀也大了,學新東西有困難。”
“學新東西有困難,說明你們的輔導不夠到位。”安夏說。
舒珊珊愣了一下,心裏不以為然,她輔導家裏上小學的兒子寫作業,都氣得要死要活,五十多歲的人,哪這麽容易。
但安夏不是以領導的身份居高臨下放嘴炮,絲毫不知人間疾苦。
在安夏的時代,她常聽人說:“我爺爺八十歲了,所以他學不會上網,等以後我們老了,我們也會被時代拋棄。”
事實上,年齡跟學不會什麽事情之間,沒有必然聯係。
對簡單的操作都學不會,除了腦部病變之外,就是對學習新東西沒有興趣了。
一個工廠裏的小工十六歲學到的技能,可能就是他一輩子吃飯的保障,沒有必要學新東西。
再接觸新東西的時候,無論多麽簡單,都會覺得好煩,好累。
這種情況,不僅在白發蒼蒼的人身上出現,有些人二十多歲,就不樂意接觸新東西了,就連打遊戲都懶得研究新機製。
所以那些純堆數值的砍砍砍遊戲才會經久不衰,始終都有他們的一口湯喝。
安夏見過六十多歲就說自己老了,學不會新東西的人。
然而,當各種「砍一刀」「拚一下」「看廣告得現金」橫空出世之後,這位已經七十多歲的人戴著老花眼鏡,拿著家裏小輩淘汰下來的舊手機擺一排,一邊操作,一邊還跟人語音指揮,讓人先點這個再點那個……
那利落勁,不比下副本開團的年輕人差。
還能在跳廣場舞的時候教別人,怎麽用她的拉新鏈接注冊……一個月混個幾百塊錢美滋滋。
哪有什麽學不會的。
舒珊珊還是沒有想明白自己應該怎麽做,但她不敢問。
但凡工作過幾天的人都知道:領導提出要求,是要下屬解決,而不是領導親自解決。
舒珊珊隻得回去,想了半天,沒有什麽頭緒。
她心裏煩得很,剛好此時,小雪問她要不要周末一起去看電影。
她當初跟小雪是一起進公司的,她進了網絡部當文員,小雪被挑到安夏身邊當助理,後來去「吃了麽」當老總。
在她看來,小雪就是運氣好,才會一路這麽順利。
不過她並不嫉妒小雪,跟她私下的關係還不錯,便把安夏要求她做的事情跟小雪說了一遍。
“哦,這個啊,你找地推了嗎?”小雪問道。
舒珊珊愣了一下,她壓根就沒想過找地推的事情。
在她的心裏,網上交費的業務,肯定是上網的人才會用。
上網的人,繞不開的就是紫金。
於是,她隻在紫金的幾個網站上做了廣告,還在論壇上發小廣告。
這些都是網絡部自家的業務,不需要額外給別的項目組錢。
“地推……有用嗎?”她十分懷疑,主要原因是舍不得錢。
項目組請地推的錢,是項目組的經費裏出。
“當然有用了,紫金用過兩回地推,一次是推銷炒股軟件,一回就是推廣吃了麽,你說這兩個業務現在怎麽樣?”
舒珊珊繃緊嘴唇,對,這兩個業務確實很興旺,但是……有沒有可能是他們運氣好,也就是所謂的幸存者偏差。
畢竟隻有兩個項目做,不是兩千個項目做,且樣樣成功。
舒珊珊為難道:“我們組才十個人,總不能每人管一個城市……那攤子也擺不過來。”
小雪驚訝地睜大眼睛:“你一個人都不想雇,隻想用自己組的人??”
“對啊……不然就得再多花錢。”舒珊珊完全沒有覺得自己的想法哪裏有問題。
舒珊珊家境跟小雪一樣,不大好,從祖輩到父母輩,給她灌輸的觀念就是:省省省……
她在鄉下的家裏蓋房子,都是家裏的親戚和父親母親自己動手搬磚抹牆的,連瓦匠都沒請,木工都是找的朋友,以替那個朋友家做事交換來的,工錢一分錢沒花。
別說她了,主流思想都是這麽想的,1991年8月5日,《首都晚報》發出消息《來自供電部門的信息——他們為家用空調熱擔心》,文中嚴厲抨擊人民群眾追求空調的愛好。
認為中國人買空調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消費觀念。
小雪聽了她的話,想到自己當初剛進公司的時候,也是她這樣。如果不是安夏帶著她去買了熱水器,打開了格局,她現在可能還是跟舒珊珊一樣的想法。
“你不能總想著省啊,要是什麽事都以省錢為第一考慮,像我們吃了麽根本就不可能短時間擴張這麽快,也不可能有現在的體量和利潤。”
小雪繼續勸她:“要是你們組的人,一人管一個城市的地推,那還差不多。再說,你們項目組又不是純吃錢的,收回來的電費,公司不是會給你們分成的嗎?”
說是這麽說,舒珊珊還是不敢花錢,或者說,不敢負責。
如果不是又過了兩天,電費一分錢都沒收上來,她實在壓力山大,決定拚一把,還不知道要拖到什麽時候。
舒珊珊向小雪請教應該怎麽找地推,應該怎麽培訓。
相比於小雪當時初創「吃了麽」的時候,1993年的人力成本大幅下降。
因為,真正的下崗潮開始了。
全社會幾乎所有國營單位都被血洗了一遍,曾經以為可以幹一輩子的單位說沒就沒。
而且很多家庭是夫妻雙下崗,那一年,夫妻帶著孩子自殺,丈夫騎著自行車送妻子賣身的消息在無數人的口耳之間相傳。
舒珊珊打出招聘地推的消息,底薪按當地最低工資給,拉一個人在網上交電費,就給五分錢。
底薪是紫金公司出,獎金部分是項目組出,五分錢是舒珊珊定的。
其實對於項目組來說,五分錢虧大了,現在一戶人家如果有收音機,一個月電費也就十塊錢頂天了,那些家裏隻有燈泡的人家一個月最多一塊錢的電費。
按千分之一的那提成,她還得倒貼。
支持舒珊珊這麽幹的膽量是以後的收回來的錢,每一個千分之一都是項目組的淨收入,而地推人員就賺這一次人頭費。
隻要堅持用網上交費功能,她遲早能回本……
盡管底薪隻有最低工資,但也擋不住來麵試的人滿坑滿穀。
她計劃在十個試點城市各招一百個人,兩個人守一個攤,能擺五十個攤。
收簡曆最少的那個城市,收到了一萬五千多份簡曆……
招個地推,都百裏挑一,舒珊珊進紫金的時候都沒這麽大的競爭壓力。
看著那些簡曆,舒珊珊都挺心疼他們:先進個人、生產標兵,甚至還有市三八紅旗手。
一刀切,全部下崗。
這些人甚至是下崗主力,因為他們有榮譽在身上,用大義去勸他們,真的會有人抱著自我犧牲的心態。
在某市的招工市場,有人甚至跪在招工人員麵前,求他們給個機會。
他們的條件都挺不錯,但是舒珊珊不可能把他們都收下來。
除非不開底薪,但是不開底薪不可能,那是違法的。
舒珊珊挑出了一千個人,培訓之後,就支攤開始幹了。
地推的手段是沿用至今的——送東西。
就連送東西,舒珊珊也把「省」字訣用到了極致,項目組一分錢沒出!
送的是奧妙洗衣粉。
今年,聯合利華旗下的奧妙剛剛進入中國,他們打開市場的手段異常豪橫:白送試用裝!
送的試用裝,一次能洗十幾件衣服。
他們市場部的計劃費用是:洗衣粉的成本加派送人員工資。
舒珊珊找上他們,說願意替他們在那十個城市派送。
紫金平台也是奧妙的主要銷售戰場,談了一回,雙方便達成協議,舒珊珊得到了奧妙洗衣粉試用裝,奧妙得到了派送人員。
地推活動開始的時候,正好是那十個城市的抄表和交電費周期。
三天時間,安夏看著網上收到的電費發愣,認真數了一下零,沒錯,是兩百多萬人民幣。
從七十多塊錢,突然蹦到兩百多萬,這動靜,有點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