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節
重回1988之IT女王 作者:月海妖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廠長這邊在為砍價而煩惱,安夏也在密切關注此事。
國產風力發電機組能不能趕緊生產出來,也是她的利益所在。
在安夏的授意下,紫金商情信息中心向王廠長提供了一些免費情報,告知他全世界還有哪些國家可以提供軸承,以及大概的價格區間。
能做軸承的工廠其實不少,但……不是巴統協議國,就是巴統協議國的小弟。
從政治立場上來說,他們非常的不穩定。
吃過一回虧的王廠長很頭疼,不知道應該選誰。
一天下午,安夏忽然收到此前曾經聊過的一家德國風力發電設備公司的電話。
對方的大意是:
上回拒絕貴公司的采購需求,我們也很無奈,我們畢竟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的成員,必須得按協議辦事。
我們也不想的啊,真的真的,都是美國的錯,請看著我真摯的眼神。
聽說你們還在尋找原材料,找我們呀!
美國不讓我們賣整機給你們,但是沒說我們不能賣零件給你們啊。
來嘛,找我們買嘛,隻要缺一個零件,就不是整機。
我們就賣一些重要的零件給你們,不需要技術的部分,比如風力發電機組的塔架,你們就可以自己做嘛。
安夏:“……”
嗬,早幹嘛去了。
各國商人就沒有傻的,所謂嚴謹的德國人也不例外。
這種「整機不讓賣,悄悄咪咪拆零賣」的行徑,德國人不可能沒有想到。
現在才提出來,說明他們原來就是坐等著紫金陷入絕境,不得不答應他們的「世界和平保證金」要求。
萬萬沒想到,安夏一怒之下,寧願跟一個拖拉機廠合作,從瑞士采購軸承回國組裝,也不找他們。
瑞士不是巴統的協約國,不受協議影響。
它還是永久中立國,雖然它在二戰中的行徑證明它不是真?鐵中立。
但和平年間,也不至於有誰拿出落榜美術生的精神,來專門跟它過不去。
眼看著隔壁鄰居要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所以德國方麵才找了過來。
遲啦!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種人,安夏絕對會離他遠遠的。
不過,討厭一個人,就徹底跟那個人一刀兩斷,是個人交往中的常見行為。
國與國,公司與公司之間這麽幹,未免幼稚。
安夏和和氣氣地回複:“謝謝貴公司的建議,但是瑞士的軸承很便宜呀,算下來,自己生產花的錢跟從國外進口差不多。”
對方馬上回答:“不一樣,我們工廠的整體質量管理,是世界領先水平,想必您也明白,生產製造除了核心設備之外,整體的管理水平也很重要。”
安夏就像個不懂製造業的小白一樣,發出天真無邪的提問:“貴公司的整體管理水平能比普通公司強在哪裏呢?”
不怕客戶有問題,就怕客戶沒興趣。
聽到安夏這麽問,對方馬上熱情地發來了許多關於工廠的介紹。
盡管中間關於管理細節僅有隻字片語。
但對於真正在製造業做過的人來說,隻要有那麽幾個關鍵詞,就能明白是在哪些環節加強了管理。
安夏注意到他們有模擬環節,雖然不知道具體怎麽模擬,不過,模擬也就那麽幾種方式嘛。
紫金為電網做仿真模擬全線路的時候,積攢了不少經驗,熱愛瞎折騰的紫金工程師們已經嚐試做了不少模擬係統。
從無人汽車的模擬運行,到自動炒菜機的模擬運行。
一切都是電腦上的一個程序。
這個好,可以根據烏蘭察布過去的天氣數據,預測不同季節的風力。
安夏從德國公司的措詞裏,聽出他們並不知道瑞士公司跟拖拉機廠之間陷入了談判僵局。
不然也不會這麽卑微。
一副熱盼安夏不要跟瑞士公司走,求求看它一眼的樣子。
既然有信息不對稱,那就好辦了。
除了拿到工廠的管理思路之外,安夏還狠狠地殺價,把砍下來的價格,拿去給王廠長,讓他跟瑞士人接著殺價。
由於德國人的加入,王廠長不僅拿到了便宜的價格,還從他們那裏,得到了對家技術上的問題。
“隔壁瑞士賣得比你便宜。”
“他們偏航係統做得不行!”
“有人說你們的偏航係統不行,再便宜點。”
“德國人是吧?!他們的靜態無功補償器技術還不如我們!補償器做得不好,會對全國電網造成極大的衝擊!”
驅虎吞狼之術,不管在哪個國家都適用。
幾輪談判下來,核心零部件的價格降下來,各家的技術弱點也都掌握,最後王廠長還是選了瑞士。
安夏拿出了一個拒絕德國的理由:“你們在巴統協議裏,我們很不放心啊。
萬一美國再說點什麽,你們不管售後了,我們可怎麽辦。除非,你們交一筆「不管美國說什麽,我們都一定來做售後」保證金。不多,五千萬美元就行。”
特別公平,特別合理,讓陪著他們折騰了半天的德國人盡管非常不高興,但也無話可說。
生產發電機組的事情告一段落,後麵的事情交給工廠的人處理。
安夏從洛陽前往焦作,去看看「長劍」汽車廠的情況,聽說今年他們賣了幾萬台車,能從魚龍混雜的民營車企裏殺出一條血路,一定有可取之處。
就算合作不了,說不定能賣他們模擬風洞實驗的服務呢。
賣不了風洞,也能賣輔助駕駛係統。
剛見麵,安夏就感受到姚廠長為什麽能殺出一條血路來,他身上有著這個時代的人特有的幹勁。
就是那種對未來充滿期許,看準一條道,就敢不計代價往前衝的那種勁。
九十年代初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特殊時代,一切剛剛開始,一切皆有可能。
姚廠長身上這股勁,以及他所獲得的成就,算是時代賦予的饋贈。
見安夏真來了,姚廠長熱情地帶安夏參觀了廠史檔案館。
屋內擺著兩個汽車模型,玻璃櫃裏擺滿了獎杯、證書,還有獎狀。
安夏仔細一看,發獎單位最大的機構名頭沒有超過市級。
牆上按年表,貼滿了照片。
姚廠長深情回顧自己創業經曆:“七年前,我看見別人開桑塔納,真是太羨慕了,人人都以開桑塔納為榮,我想的是既然這樣,那我為什麽不生產桑塔納呢?”
這是「長劍」開始的契機,姚廠長說幹就幹,在村辦工廠裏,他開始造車。
姚廠長驕傲地說:“我們最初的外殼,使用了勞斯萊斯工藝。”
安夏肅然起敬,不得了,勞斯萊斯!
這是一步到位啊?直接奔豪車路線發展?
轉念一想,不對啊,他上哪兒弄來的勞斯萊斯工藝?
姚廠長見她不解的表情,笑著解釋了一番,她才明白。所謂的勞斯萊斯工藝,是指手工敲出汽車外殼。
工廠裏第一批工人,是從揚州請來的敲鐵皮鐵匠。
汽車外觀,壓根沒什麽設計,就是直接仿的桑塔納。
所有的核心部件,都是從外地買的。
本質上來說,這裏就是一個組裝加工廠。除了外殼,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洛陽拖拉機廠的風力發電機好歹還有幾樣重要零件是自己生產的。
安夏明白大型工業確實不可能全部自己生產,就像光刻機,要上百家企業合作。
但是這種什麽都沒有,隻自己生產外殼的企業,未免也太草率了。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裏?既然連敲鐵皮的鐵匠都能輕鬆上手,外形都是抄的,那顯然連吹一吹流線型、減風阻都吹不動啊。
唯一的優勢,就是便宜。
這種優勢並不持久,隨便哪個大廠決定降本增效,提高產能,他這個小作坊,馬上就死得透透。
安夏在流水線上那麽走馬觀花了一趟,還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臥槽,工人拿的零件都不點數的嗎?!
零件就這麽混亂的堆成一堆,誰要用,誰就隨手抓。
螺絲、螺母這種小玩意兒就算了。
連一些重要的配件也是如此。
安夏甚至聽到流水線上有人在說:“剛才我放在這的一筐零件呢?”
“不知道。”
“沒看到。”
“別找了,再去領唄。”
她的目光追著那個工人的身影,看著他去了倉庫,庫管人員沒看任何單據,在忙自己的事,讓工人自己進去搬。
工人搬了一筐出來,沒有做任何登記,就走了。
紫金的重要零件,入庫時必掃碼,每到一個環節也必掃碼。
進了多少貨,這些貨都用在了哪批設備上,全都記得清清楚楚。
萬一哪批零件本身有問題,想召回設備,也知道應該召回什麽批次的東西。
就算是螺絲這種不值錢的小玩意兒,用的時候隨便用,可領的時候也得登個記啊。
安夏提出她的疑問,姚廠長認為安夏在杞人憂天:“沒事,我們廠開辦五年了,從來沒出過任何事。再說,汽車都發明一百多年了,還能有什麽事。”
對姚廠長的想法,安夏歎為觀止,就連大型車企都不敢保證自家的車沒有任何問題,他居然如此自信。
國產風力發電機組能不能趕緊生產出來,也是她的利益所在。
在安夏的授意下,紫金商情信息中心向王廠長提供了一些免費情報,告知他全世界還有哪些國家可以提供軸承,以及大概的價格區間。
能做軸承的工廠其實不少,但……不是巴統協議國,就是巴統協議國的小弟。
從政治立場上來說,他們非常的不穩定。
吃過一回虧的王廠長很頭疼,不知道應該選誰。
一天下午,安夏忽然收到此前曾經聊過的一家德國風力發電設備公司的電話。
對方的大意是:
上回拒絕貴公司的采購需求,我們也很無奈,我們畢竟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的成員,必須得按協議辦事。
我們也不想的啊,真的真的,都是美國的錯,請看著我真摯的眼神。
聽說你們還在尋找原材料,找我們呀!
美國不讓我們賣整機給你們,但是沒說我們不能賣零件給你們啊。
來嘛,找我們買嘛,隻要缺一個零件,就不是整機。
我們就賣一些重要的零件給你們,不需要技術的部分,比如風力發電機組的塔架,你們就可以自己做嘛。
安夏:“……”
嗬,早幹嘛去了。
各國商人就沒有傻的,所謂嚴謹的德國人也不例外。
這種「整機不讓賣,悄悄咪咪拆零賣」的行徑,德國人不可能沒有想到。
現在才提出來,說明他們原來就是坐等著紫金陷入絕境,不得不答應他們的「世界和平保證金」要求。
萬萬沒想到,安夏一怒之下,寧願跟一個拖拉機廠合作,從瑞士采購軸承回國組裝,也不找他們。
瑞士不是巴統的協約國,不受協議影響。
它還是永久中立國,雖然它在二戰中的行徑證明它不是真?鐵中立。
但和平年間,也不至於有誰拿出落榜美術生的精神,來專門跟它過不去。
眼看著隔壁鄰居要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所以德國方麵才找了過來。
遲啦!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種人,安夏絕對會離他遠遠的。
不過,討厭一個人,就徹底跟那個人一刀兩斷,是個人交往中的常見行為。
國與國,公司與公司之間這麽幹,未免幼稚。
安夏和和氣氣地回複:“謝謝貴公司的建議,但是瑞士的軸承很便宜呀,算下來,自己生產花的錢跟從國外進口差不多。”
對方馬上回答:“不一樣,我們工廠的整體質量管理,是世界領先水平,想必您也明白,生產製造除了核心設備之外,整體的管理水平也很重要。”
安夏就像個不懂製造業的小白一樣,發出天真無邪的提問:“貴公司的整體管理水平能比普通公司強在哪裏呢?”
不怕客戶有問題,就怕客戶沒興趣。
聽到安夏這麽問,對方馬上熱情地發來了許多關於工廠的介紹。
盡管中間關於管理細節僅有隻字片語。
但對於真正在製造業做過的人來說,隻要有那麽幾個關鍵詞,就能明白是在哪些環節加強了管理。
安夏注意到他們有模擬環節,雖然不知道具體怎麽模擬,不過,模擬也就那麽幾種方式嘛。
紫金為電網做仿真模擬全線路的時候,積攢了不少經驗,熱愛瞎折騰的紫金工程師們已經嚐試做了不少模擬係統。
從無人汽車的模擬運行,到自動炒菜機的模擬運行。
一切都是電腦上的一個程序。
這個好,可以根據烏蘭察布過去的天氣數據,預測不同季節的風力。
安夏從德國公司的措詞裏,聽出他們並不知道瑞士公司跟拖拉機廠之間陷入了談判僵局。
不然也不會這麽卑微。
一副熱盼安夏不要跟瑞士公司走,求求看它一眼的樣子。
既然有信息不對稱,那就好辦了。
除了拿到工廠的管理思路之外,安夏還狠狠地殺價,把砍下來的價格,拿去給王廠長,讓他跟瑞士人接著殺價。
由於德國人的加入,王廠長不僅拿到了便宜的價格,還從他們那裏,得到了對家技術上的問題。
“隔壁瑞士賣得比你便宜。”
“他們偏航係統做得不行!”
“有人說你們的偏航係統不行,再便宜點。”
“德國人是吧?!他們的靜態無功補償器技術還不如我們!補償器做得不好,會對全國電網造成極大的衝擊!”
驅虎吞狼之術,不管在哪個國家都適用。
幾輪談判下來,核心零部件的價格降下來,各家的技術弱點也都掌握,最後王廠長還是選了瑞士。
安夏拿出了一個拒絕德國的理由:“你們在巴統協議裏,我們很不放心啊。
萬一美國再說點什麽,你們不管售後了,我們可怎麽辦。除非,你們交一筆「不管美國說什麽,我們都一定來做售後」保證金。不多,五千萬美元就行。”
特別公平,特別合理,讓陪著他們折騰了半天的德國人盡管非常不高興,但也無話可說。
生產發電機組的事情告一段落,後麵的事情交給工廠的人處理。
安夏從洛陽前往焦作,去看看「長劍」汽車廠的情況,聽說今年他們賣了幾萬台車,能從魚龍混雜的民營車企裏殺出一條血路,一定有可取之處。
就算合作不了,說不定能賣他們模擬風洞實驗的服務呢。
賣不了風洞,也能賣輔助駕駛係統。
剛見麵,安夏就感受到姚廠長為什麽能殺出一條血路來,他身上有著這個時代的人特有的幹勁。
就是那種對未來充滿期許,看準一條道,就敢不計代價往前衝的那種勁。
九十年代初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特殊時代,一切剛剛開始,一切皆有可能。
姚廠長身上這股勁,以及他所獲得的成就,算是時代賦予的饋贈。
見安夏真來了,姚廠長熱情地帶安夏參觀了廠史檔案館。
屋內擺著兩個汽車模型,玻璃櫃裏擺滿了獎杯、證書,還有獎狀。
安夏仔細一看,發獎單位最大的機構名頭沒有超過市級。
牆上按年表,貼滿了照片。
姚廠長深情回顧自己創業經曆:“七年前,我看見別人開桑塔納,真是太羨慕了,人人都以開桑塔納為榮,我想的是既然這樣,那我為什麽不生產桑塔納呢?”
這是「長劍」開始的契機,姚廠長說幹就幹,在村辦工廠裏,他開始造車。
姚廠長驕傲地說:“我們最初的外殼,使用了勞斯萊斯工藝。”
安夏肅然起敬,不得了,勞斯萊斯!
這是一步到位啊?直接奔豪車路線發展?
轉念一想,不對啊,他上哪兒弄來的勞斯萊斯工藝?
姚廠長見她不解的表情,笑著解釋了一番,她才明白。所謂的勞斯萊斯工藝,是指手工敲出汽車外殼。
工廠裏第一批工人,是從揚州請來的敲鐵皮鐵匠。
汽車外觀,壓根沒什麽設計,就是直接仿的桑塔納。
所有的核心部件,都是從外地買的。
本質上來說,這裏就是一個組裝加工廠。除了外殼,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洛陽拖拉機廠的風力發電機好歹還有幾樣重要零件是自己生產的。
安夏明白大型工業確實不可能全部自己生產,就像光刻機,要上百家企業合作。
但是這種什麽都沒有,隻自己生產外殼的企業,未免也太草率了。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裏?既然連敲鐵皮的鐵匠都能輕鬆上手,外形都是抄的,那顯然連吹一吹流線型、減風阻都吹不動啊。
唯一的優勢,就是便宜。
這種優勢並不持久,隨便哪個大廠決定降本增效,提高產能,他這個小作坊,馬上就死得透透。
安夏在流水線上那麽走馬觀花了一趟,還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臥槽,工人拿的零件都不點數的嗎?!
零件就這麽混亂的堆成一堆,誰要用,誰就隨手抓。
螺絲、螺母這種小玩意兒就算了。
連一些重要的配件也是如此。
安夏甚至聽到流水線上有人在說:“剛才我放在這的一筐零件呢?”
“不知道。”
“沒看到。”
“別找了,再去領唄。”
她的目光追著那個工人的身影,看著他去了倉庫,庫管人員沒看任何單據,在忙自己的事,讓工人自己進去搬。
工人搬了一筐出來,沒有做任何登記,就走了。
紫金的重要零件,入庫時必掃碼,每到一個環節也必掃碼。
進了多少貨,這些貨都用在了哪批設備上,全都記得清清楚楚。
萬一哪批零件本身有問題,想召回設備,也知道應該召回什麽批次的東西。
就算是螺絲這種不值錢的小玩意兒,用的時候隨便用,可領的時候也得登個記啊。
安夏提出她的疑問,姚廠長認為安夏在杞人憂天:“沒事,我們廠開辦五年了,從來沒出過任何事。再說,汽車都發明一百多年了,還能有什麽事。”
對姚廠長的想法,安夏歎為觀止,就連大型車企都不敢保證自家的車沒有任何問題,他居然如此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