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雙璧》作者:九月流火 作者:九月流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華裳看著祖母身邊最得力的大丫鬟,再想想自己四個丫頭的名字,招財進寶、吉祥如意,深深替沒文化的自己歎了口氣。
明華裳抬起手指,抱琴奉著手爐上前,輕柔按摩明華裳因為寒冷而微有僵硬的手指。明華裳其實特別想說別麻煩了,直接倒一杯熱茶給她不就行了,但當著祖母的麵,她不敢這麽粗野,默默忍受著丫鬟文雅細致的侍奉。
明華裳進來前屋裏就在談話,現在眾人再度坐定,二房夫人趙氏忙不迭撿起先前的話題:“阿娘,聽說過兩天太平公主要在飛紅園設宴,王孫公子都要出席。我們家三個女兒都未嫁,阿娘,您看這飛紅宴……”
二夫人趙氏說完,不止二房嫡女明妤停下動作,三房那對母女也抬起頭,定定看向明老夫人,期待全在不言中。
太平公主是如今最得意的公主。她是女皇唯一的女兒,又是武家的兒媳,出入宮闈,風光無兩,連皇儲、皇儲妃都遠遠不及。她設宴,李唐宗室的人不敢不捧場,武家那邊諸王、諸郡王也會出席,可以說是洛陽女兒們最理想的擇婿場合。
二房嫡女明妤今年十七,三房的明妁小些,也十三了,都在議親的黃金期。如果能去太平公主的飛紅宴,得到某位王孫公子的親眼,一舉飛入帝王家,那後半輩子就穩妥了。
四雙眼睛目光灼灼,焦急等著明老夫人發話,連丫鬟們都豎起耳朵偷聽。在場中,恐怕唯有明華裳對相親宴,哦不是,飛紅宴沒有興趣。
她明年就要死了,談什麽婚姻大事?嫁入皇家能幫她保命嗎?
並不能,說不定還會死得更快。如今女皇年邁,朝中關於太子姓武還是姓李一直爭論不休,女皇對此從未明確表態。要是一不小心嫁錯了人,別說榮華富貴了,恐怕全家族的命都要填進去。
顯然明老夫人也想到了此事,她經曆過垂拱年間的腥風血雨,對那段一言不合就殺頭流放的歲月心有餘悸。如今女皇年邁,大周朝又走到一個關鍵點,誰知道接下來命運會眷顧哪一方呢?
在局勢明朗前,明老夫人並不願意過早押注,然而太平公主的邀帖送過來是抬舉,誰敢不去?
明老夫人略有些為難,她掃了眼認真看指甲、完全沒有上進之心的明華裳,轉眼間拿定了主意:“承蒙太平殿下看得起,給明家送了帖子。但飛紅園山路狹窄,車馬難行,郎君們騎馬就罷了,女眷實在不方便。”
二房、三房聽到這裏,都露出遺憾之色,知道飛紅宴她們是去不成了。沒想到緊接著明老夫人話鋒一轉,說:“二郎弓馬嫻熟,素有才名,正好去宴會上認識幾個朋友。二娘,你和你兄長一起去吧。”
明華裳怔了怔,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我?”
也是巧了,明老夫人剛剛提到二郎,門外便傳來丫鬟欣喜的稟報聲:“老夫人,二郎君來了。”
門簾掀開,寒風卷著飛雪湧入,吹散一室沉悶的暖香。明華裳回頭,看到雕花隔窗後越過一道挺拔的緋紅身影,一雙修長無暇的手挽起琉璃簾,指尖竟比燒成冰裂紋的琉璃珠還要瑩潤。
五光十色的琉璃珠叮咚碰撞,清響不斷,豔麗的珠簾襯得後麵那張臉越發欺霜賽雪,仿佛一尊白玉外麵鍍了金邊,烏黑的眸子淡淡一掃,便是滿堂清輝,無邊顏色。
少年沒管室內像凝固了一樣的視線,他放下珠簾,對上首明老夫人微微拱手:“孫兒華章給祖母請安。”
第2章 兄長
明華章進來後,屋內氣氛都不一樣了。歪倒在母親懷裏的明妁規矩坐好,努力擺出端莊閨秀的模樣;明妤依然靠在明老夫人身邊盡孝,但動作和表情明顯多了,幾乎恨不得喊出來她是個孝女。
丫鬟們更不用說,各個嬌怯含笑眼如秋波,忍不住一眼又一眼打量明華章。唯有明華裳還是那副泰山崩於眼前而你能拿我怎樣的鹹魚模樣,趁人不注意,悄悄打了個哈欠。
這麽多年了,她早就習慣了。
龍鳳胎一直都是吉兆,明家出了對龍鳳胎後很快就傳開了,幾乎每有客人來,她和明華章就要被叫出來給客人問好。其他閨秀羨慕她有一個龍鳳胎兄長,其實,明華裳和明華章並不熟。
明華裳從未見過母親,而明華章早早就被抱到外院教養,明華裳印象中幾乎沒有她和明華章一起玩耍的畫麵。唯有給長輩請安時能碰到,兩人其實不比普通堂兄妹親近多少。
這並不是因為鎮國公區別對待,相反,鎮國公對他們兄妹極盡縱容,衣食住行要什麽給什麽,教養上也毫不吝嗇,斥重金請最好的夫子,分別教導他們君子六藝和琴棋書畫,一門心思想將他們培養成謙謙君子和才女閨秀,成為龍鳳胎中的典範。
但他們兄妹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格,兄長明華章勤奮自律,學完後還主動要求加課,從四書五經、君子六藝到騎射武藝,無一不精;而明華裳則十分擅長原諒自己,琴棋書畫、針黹女紅能學就學,學不會就算了,鎮國公也不忍心逼迫女兒,往往明華裳撒撒嬌他就心軟了。
於是,在這樣的溺愛下,明華章長成了文武雙全、名震京城的玉郎,是長安、洛陽一半少女的夢中情人;而明華裳,長成了一條鹹魚。
明華裳先前還奇怪,同樣的兄妹,差距怎麽這麽大呢?現在她懂了,原來是她的問題,殊不見後麵那位真千金蘇雨霽也是一位十足的才女。
明華裳胡思亂想,沒注意打哈欠的動作有些大。明華章給明老夫人問安後入座,侍女殷勤地給他端茶送水,放下茶盞時,他淡淡點頭致謝,墨玉般的眸子卻從她身上掠過,並沒有什麽波動。
這隻是他的教養使然,至於給他上茶的是男人女人,乃至一個牲畜都沒有區別。他清冷的如一塊玉,哪怕置身於這樣溫暖香膩的環境中依然是涼的,唯獨掃過對麵的少女時,他眸光頓住,眉尖細細地擰起。
因為明華章的動作,屋內所有人都朝明華裳看來。
明華裳正悄悄打哈欠,她一夜幾乎沒合眼,明老夫人屋裏炭火又燒得旺,她被這股暖洋洋的香氣熏著,越來越困。但如今還在請安,被人發現昏昏欲睡也太丟人了,明華裳用力掐了自己一把,提醒自己不能打盹,然後一抬頭,發現所有人都在看她。
明華裳表情僵住,她小心又茫然地掃過四周,正好和明華章的視線對上。
她剛打過哈欠,眼睛水潤潤的,這樣愣住的樣子像一隻受驚後試圖裝死的鹿。明華章不動聲色移開視線,明老夫人在安靜中慢慢開口:“二娘,怎麽了,昨夜沒睡好嗎?”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明華裳硬著頭皮擠出一個笑,說:“沒有,隻是做了個噩夢,有些恍神。讓祖母見笑了。”
明老夫人其實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但既然提到了,當著明華章的麵少不得多問兩句:“什麽噩夢,嚴重嗎?用不用開幾帖藥吃?”
明華裳一聽要吃藥臉都苦了,可千萬別,她現在最怕喝藥了。明華裳委婉謝絕明老夫人的好意:“多謝祖母,不用這麽麻煩,我回去睡一覺就好了。”
明老夫人也知道明華裳麵團一樣沒個心氣,唯獨心大,尤其吃得好睡得好。她淡淡點了下頭,也不再追究,而是看向另一邊的明華章:“二郎,太平公主要在飛紅園設宴,你意下如何?”
明華章是鎮國公唯一的兒子,但他上麵還有一個早殤的大兄,所以排行二。
明華章頷首,清清淡淡說:“孫兒知道。聽聞這次女皇開恩,特許皇儲諸子出宮赴宴,孫兒想去宴會上見識一二。”
明華章願意去,正合明老夫人心意,但她倒不知道皇儲的兒子們也要去。
皇儲被女皇軟禁宮中十餘年,連他的兒女們也討不了好,全被關在宮裏,等閑接觸不了外界。看來太平公主著實得寵,竟然能讓女皇大發慈悲。
哪怕出宮的不是皇儲,隻是他的兒子,也足夠了。
明老夫人問:“是哪幾位郡王?”
“臨淄王和巴陵王。”
明老夫人哦了聲,不知道失望還是放鬆:“皇孫呢?”
明華章筆直坐著,修長的手搭在膝上,緋紅圓領袍襯得他皮膚極白。他端坐在檀木案邊,如一尊交相輝映的玉像:“皇孫要留在宮中盡孝,脫不開身。”
明老夫人慢慢點頭,她下意識琢磨女皇此舉的意味,然而他們這位女皇當皇後二十八年,當太後四年,當皇帝十年,心機比海都深,明老夫人實在看不懂女皇的意圖。她歎了口氣,說:“罷了,年關難得放鬆,你就當去認識幾個同齡人,散散心吧。”
明老夫人放棄揣摩女皇的心意了,那麽多宰相名臣都看不穿她,明老夫人如何能行?明老夫人自我安慰地想,就算女皇並不打算起複皇儲,讓明華章去認識幾個青年才俊,為日後入仕鋪路也是好的。
隻是作為高宗朝的舊臣,明老夫人遲遲看不到李家的王爺得勢,心裏不免淒苦。
明家走到這一步,還得從十多年前,周武篡唐開始說起。
當今這位女皇原本是高宗的皇後,後來她從兒子手中奪過皇位,自己登基稱帝。她登基後,原本的李氏皇族就成了動搖她統治的眼中釘,垂拱到天授初年,舊皇族幾乎被屠殺一空,而她的兒子,曾經登上帝位又被她拉下來的前皇帝現皇儲,就成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存在。
皇儲在宮中孝敬母親,一孝敬就是十來年,外麵的臣子既想見他又怕見他。好不容易女皇鬆了口風,願意放皇儲的兒子出來透透氣,沒想到出來的並不是皇儲的嫡長子,而分別是庶三子臨淄王和庶四子巴陵王。
非長非嫡,根本不能代表皇儲,就算出來參宴又有什麽用呢?
鎮國公明家是從太宗那輩跟下來的,多年來和皇家關係甚密,立下汗馬功勞,明懷淵還曾做過章懷太子的侍衛。
這本是妥妥的青雲路,誰能知道橫空出現一位女皇,折斷了明家的前途。明老夫人又歎了一聲,明家折戟沉沙,這些年鎮國公在朝堂中完全成了邊緣人,領著一些又苦又累還沒功勞的活,今年過年都沒趕回來。
家族不景氣,唯獨看到芝蘭玉樹的孫兒華章能讓明老夫人舒心些了。明老夫人對明華章說:“我一把老骨頭了,懶得折騰,二郎,飛紅宴你帶著二娘去吧。山上下了雪,路估計不好走,你多加小心。”
明華章代表鎮國公府去赴宴毫無異議,但明老夫人特意安排明華裳也去,自然是思量過的。
首先,他們兄妹是龍鳳胎,兆頭好,討上位者喜歡;其次滿朝風雨欲來,明老夫人不欲提前壓注,但門路該準備起來了,讓明華章去郎君中結交人脈,明華裳去女眷中打探消息,既不太過熱情又不落人口實,是一個剛剛好的位置。至於為什麽不派其他孫女去……當然是因為明華裳夠老實,不會動不該有的心思。
這場宴會要辦三四天,那麽多少年少女在山上宴飲玩樂,萬一明家的女兒和某位郡王搞出些首尾來,明老夫人就該慪血了。
明華章叉手應下,目光掃過明華裳,並不掩飾其中的不讚同:“謝祖母提醒。但她同去……”
明華裳下意識抬頭,和明華章的眼睛對上。
明華章不虧玉郎之名,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輕輕抿著,是非常出挑的相貌。而此刻他眼睛中帶上了審量和挑剔,像一捧難伺候的雪,讓人覺得他的高傲倦怠都是理所應當。
明華裳腦海中驟然劃過夢中那雙眼。
那時他依然是這副高冷疏離的模樣,可是在所有人都對她指指點點時,唯有他站出來,對執意要趕她走的鎮國公說:“她沒做錯什麽,錯在蘇氏,與她無關。她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姑娘家在外如何自保,讓她留在國公府吧。”
明華裳覺得,就憑他這句話,她就願意相信害死她的人不是他。明華裳在那些拒絕之辭即將出口時,猛地截住明華章的話:“我想去飛紅宴長長見識,二兄能不能帶我一起去?”
明華裳現在就和驚弓之鳥一樣,不知道誰要殺她,不知道她死於何物,她不由自主開始審視自己身邊每一個人。
二房是庶出,身份矮一頭卻又心高氣傲,很看不上被她們認為繡花枕頭的她。三房是明老夫人的嫡幼子,非常受寵,明妁從小被養得驕縱,什麽東西都要最好的,就算明華裳再隨性,也不免和明妁有過許多摩擦。
做夢之前,明華裳隻覺得牙齒都有磕到舌頭的時候,一家人有爭吵很正常。但現在,曾經無傷大雅的齟齬就成了殺機,二嬸、三嬸、大姐、三妹,還有那幾個堂兄弟,每一個仿佛都可能是凶手。
還有國公府中的奴仆、管事……沒細想前明華裳覺得自己人緣很好,但現在,她才驚覺她好像得罪過很多人。
偌大的府邸中,明華裳隻敢相信明華章。如今鎮國公在外剿匪沒有回來,明華章要出去赴宴,明華裳怎麽敢單獨留在府裏?
就算上刀山下火海,她也要跟著明華章一起出門!
第3章 龍鳳
明華裳這話插地非常突兀,明華章原本的話卡住,淺淺淡淡瞥了她一眼,道:“飛紅園在邙山上,本就車馬不便,最近還下了大雪,山上的路恐怕十分難走。你既然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去了。”
少年說這話時斂著眉,神色是他一貫的高傲冷淡,但瞳仁中卻含著認真。在場這麽多人中,明華章大概是最不好親近的了,但明華裳聽到他的話卻心中一暖。
原來,明華章進來時看了她好幾眼,並不是覺得她打哈欠丟人,而是以為她不舒服。
明華裳做了半宿噩夢,哪怕她努力打起精神,仍不免臉色蒼白,神誌恍惚。可是她進來這麽久,祖母、嬸嬸以及兩個堂姐妹誰都沒有多問一句,反倒是出了名高冷的明華章注意到了。
明華裳心中十分感動,原來,兄長還是關心她的。以前她害怕明華章的冷淡,再加上兩人同為龍鳳胎,卻一個優秀一個廢物,她覺得明華章肯定看不上她,所以很識趣地從不去打擾。現在看來,是她想岔了。
哪怕是手足親人也要維係關係,他們的交集本來就不多,她再不主動些,兩人怎麽可能有話說呢?
雖然他們並不是親生兄妹,但在一個宅子住了十六年,明華裳真心把他當兄長。如果他們兩人關係好一些,明華章願意給她更多庇佑,幕後之人看到,是不是就不會殺她了?
再不濟,她抱上明華章這條大腿,以後哪怕真千金回府,她也能請求明華章多派些人手保護她,讓她平平安安離開明家。
她的親祖母蘇嬤嬤貪心不足,擾亂了真千金的一生,哪怕這並非明華裳所願,也終究是她欠了真千金。她享受了十六年不屬於自己的榮華富貴,該知足了,等蘇雨霽回來後,她願意讓位,並主動滾出國公府。
但是,調換真假千金並不是她主動要求的,她不該為此搭上一條性命。她不在乎明家的財富權勢,卻十分愛惜自己的命。
她想好好活著,如果可能,還要抓出來殺她的凶手。
為此,讓她做什麽都行。和性命安危比起來,區區雪路算得了什麽呢?
明華裳咬咬牙,義無反顧說:“我不要緊,隻要能跟著二兄,去哪裏都沒關係。二兄不會嫌我累贅吧?”
明老夫人暗暗皺眉,未出閣的閨秀怎麽能說這種話?太不矜持了。但念及他們兩人是龍鳳胎,娘胎裏手貼手足貼足一起長大的,比尋常兄妹親密些也是常理,所以明老夫人皺了皺眉,卻沒有說什麽。
明華章其實還是不讚同。他不想讓明華裳去飛紅宴,並非因為山雪難行,而是因為魏王、梁王、高陽王等武家人都會去。太平公主奢靡縱欲,城外沒禦史盯著,宴會上定是烏煙瘴氣,魚龍混雜,他並不願意讓明華裳麵對那些。
但明華裳直勾勾盯著他,那雙眼睛又黑又圓,像小鹿一樣期待地望著他,明華章那些拒絕的話實在說不出口,隻能無奈地退了一步:“好吧。但出去後你要聽我的,不許單獨行動。”
明華裳沒想到明華章竟然同意了,她怔了下,喜出望外:“謝謝阿兄!二兄你最好了!”
少女的歡喜直白熱烈,毫不掩飾,眼睛裏是不可逼視的灼亮。明華章疏冷慣了,驟然被這樣明亮的笑容包裹,都有些措手不及。
隻是帶她出門而已,有必要這麽高興嗎?
明華章習慣了發號施令,這次卻是他率先移開視線。明妁看到對任何人都冷若冰霜的二兄竟然為明華裳破例,氣得不斷扯裙帶。二夫人趙氏瞧見大房那對兄妹感情深厚,親親熱熱,眼睛裏也仿佛橫了根刺。
唯有明老夫人看到這一幕很欣慰。大房隻有明華章這一個兒子,明華章本人又十分出色,才藝雙絕,文武雙全,從人品到相貌挑不出丁點不好來。明老夫人對明華章十分滿意,已經視他為下任國公,隻可惜這個孩子性子太周正冷淡了,除了鎮國公,和明家其他人都不親近。他願意和明華裳說說話,是好事。
明華章喜歡的人,明老夫人也會高看一眼。明老夫人緩緩道:“你們兄妹是龍鳳胎,娘胎裏一起待了十個月,除了你們阿父,你倆就是天底下最親密的人,未來新婦、郎婿都比不上你們手足親厚。雙胎就該親密些,外人看著也歡喜,抱琴,從我的妝奩裏取那匹朱條暗花對龍對鳳錦來,給二郎、二娘添置新衣。你們兄妹長得好,穿一樣的衣服參宴,給太平殿下增些喜慶。”
明華裳抬起手指,抱琴奉著手爐上前,輕柔按摩明華裳因為寒冷而微有僵硬的手指。明華裳其實特別想說別麻煩了,直接倒一杯熱茶給她不就行了,但當著祖母的麵,她不敢這麽粗野,默默忍受著丫鬟文雅細致的侍奉。
明華裳進來前屋裏就在談話,現在眾人再度坐定,二房夫人趙氏忙不迭撿起先前的話題:“阿娘,聽說過兩天太平公主要在飛紅園設宴,王孫公子都要出席。我們家三個女兒都未嫁,阿娘,您看這飛紅宴……”
二夫人趙氏說完,不止二房嫡女明妤停下動作,三房那對母女也抬起頭,定定看向明老夫人,期待全在不言中。
太平公主是如今最得意的公主。她是女皇唯一的女兒,又是武家的兒媳,出入宮闈,風光無兩,連皇儲、皇儲妃都遠遠不及。她設宴,李唐宗室的人不敢不捧場,武家那邊諸王、諸郡王也會出席,可以說是洛陽女兒們最理想的擇婿場合。
二房嫡女明妤今年十七,三房的明妁小些,也十三了,都在議親的黃金期。如果能去太平公主的飛紅宴,得到某位王孫公子的親眼,一舉飛入帝王家,那後半輩子就穩妥了。
四雙眼睛目光灼灼,焦急等著明老夫人發話,連丫鬟們都豎起耳朵偷聽。在場中,恐怕唯有明華裳對相親宴,哦不是,飛紅宴沒有興趣。
她明年就要死了,談什麽婚姻大事?嫁入皇家能幫她保命嗎?
並不能,說不定還會死得更快。如今女皇年邁,朝中關於太子姓武還是姓李一直爭論不休,女皇對此從未明確表態。要是一不小心嫁錯了人,別說榮華富貴了,恐怕全家族的命都要填進去。
顯然明老夫人也想到了此事,她經曆過垂拱年間的腥風血雨,對那段一言不合就殺頭流放的歲月心有餘悸。如今女皇年邁,大周朝又走到一個關鍵點,誰知道接下來命運會眷顧哪一方呢?
在局勢明朗前,明老夫人並不願意過早押注,然而太平公主的邀帖送過來是抬舉,誰敢不去?
明老夫人略有些為難,她掃了眼認真看指甲、完全沒有上進之心的明華裳,轉眼間拿定了主意:“承蒙太平殿下看得起,給明家送了帖子。但飛紅園山路狹窄,車馬難行,郎君們騎馬就罷了,女眷實在不方便。”
二房、三房聽到這裏,都露出遺憾之色,知道飛紅宴她們是去不成了。沒想到緊接著明老夫人話鋒一轉,說:“二郎弓馬嫻熟,素有才名,正好去宴會上認識幾個朋友。二娘,你和你兄長一起去吧。”
明華裳怔了怔,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我?”
也是巧了,明老夫人剛剛提到二郎,門外便傳來丫鬟欣喜的稟報聲:“老夫人,二郎君來了。”
門簾掀開,寒風卷著飛雪湧入,吹散一室沉悶的暖香。明華裳回頭,看到雕花隔窗後越過一道挺拔的緋紅身影,一雙修長無暇的手挽起琉璃簾,指尖竟比燒成冰裂紋的琉璃珠還要瑩潤。
五光十色的琉璃珠叮咚碰撞,清響不斷,豔麗的珠簾襯得後麵那張臉越發欺霜賽雪,仿佛一尊白玉外麵鍍了金邊,烏黑的眸子淡淡一掃,便是滿堂清輝,無邊顏色。
少年沒管室內像凝固了一樣的視線,他放下珠簾,對上首明老夫人微微拱手:“孫兒華章給祖母請安。”
第2章 兄長
明華章進來後,屋內氣氛都不一樣了。歪倒在母親懷裏的明妁規矩坐好,努力擺出端莊閨秀的模樣;明妤依然靠在明老夫人身邊盡孝,但動作和表情明顯多了,幾乎恨不得喊出來她是個孝女。
丫鬟們更不用說,各個嬌怯含笑眼如秋波,忍不住一眼又一眼打量明華章。唯有明華裳還是那副泰山崩於眼前而你能拿我怎樣的鹹魚模樣,趁人不注意,悄悄打了個哈欠。
這麽多年了,她早就習慣了。
龍鳳胎一直都是吉兆,明家出了對龍鳳胎後很快就傳開了,幾乎每有客人來,她和明華章就要被叫出來給客人問好。其他閨秀羨慕她有一個龍鳳胎兄長,其實,明華裳和明華章並不熟。
明華裳從未見過母親,而明華章早早就被抱到外院教養,明華裳印象中幾乎沒有她和明華章一起玩耍的畫麵。唯有給長輩請安時能碰到,兩人其實不比普通堂兄妹親近多少。
這並不是因為鎮國公區別對待,相反,鎮國公對他們兄妹極盡縱容,衣食住行要什麽給什麽,教養上也毫不吝嗇,斥重金請最好的夫子,分別教導他們君子六藝和琴棋書畫,一門心思想將他們培養成謙謙君子和才女閨秀,成為龍鳳胎中的典範。
但他們兄妹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格,兄長明華章勤奮自律,學完後還主動要求加課,從四書五經、君子六藝到騎射武藝,無一不精;而明華裳則十分擅長原諒自己,琴棋書畫、針黹女紅能學就學,學不會就算了,鎮國公也不忍心逼迫女兒,往往明華裳撒撒嬌他就心軟了。
於是,在這樣的溺愛下,明華章長成了文武雙全、名震京城的玉郎,是長安、洛陽一半少女的夢中情人;而明華裳,長成了一條鹹魚。
明華裳先前還奇怪,同樣的兄妹,差距怎麽這麽大呢?現在她懂了,原來是她的問題,殊不見後麵那位真千金蘇雨霽也是一位十足的才女。
明華裳胡思亂想,沒注意打哈欠的動作有些大。明華章給明老夫人問安後入座,侍女殷勤地給他端茶送水,放下茶盞時,他淡淡點頭致謝,墨玉般的眸子卻從她身上掠過,並沒有什麽波動。
這隻是他的教養使然,至於給他上茶的是男人女人,乃至一個牲畜都沒有區別。他清冷的如一塊玉,哪怕置身於這樣溫暖香膩的環境中依然是涼的,唯獨掃過對麵的少女時,他眸光頓住,眉尖細細地擰起。
因為明華章的動作,屋內所有人都朝明華裳看來。
明華裳正悄悄打哈欠,她一夜幾乎沒合眼,明老夫人屋裏炭火又燒得旺,她被這股暖洋洋的香氣熏著,越來越困。但如今還在請安,被人發現昏昏欲睡也太丟人了,明華裳用力掐了自己一把,提醒自己不能打盹,然後一抬頭,發現所有人都在看她。
明華裳表情僵住,她小心又茫然地掃過四周,正好和明華章的視線對上。
她剛打過哈欠,眼睛水潤潤的,這樣愣住的樣子像一隻受驚後試圖裝死的鹿。明華章不動聲色移開視線,明老夫人在安靜中慢慢開口:“二娘,怎麽了,昨夜沒睡好嗎?”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明華裳硬著頭皮擠出一個笑,說:“沒有,隻是做了個噩夢,有些恍神。讓祖母見笑了。”
明老夫人其實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但既然提到了,當著明華章的麵少不得多問兩句:“什麽噩夢,嚴重嗎?用不用開幾帖藥吃?”
明華裳一聽要吃藥臉都苦了,可千萬別,她現在最怕喝藥了。明華裳委婉謝絕明老夫人的好意:“多謝祖母,不用這麽麻煩,我回去睡一覺就好了。”
明老夫人也知道明華裳麵團一樣沒個心氣,唯獨心大,尤其吃得好睡得好。她淡淡點了下頭,也不再追究,而是看向另一邊的明華章:“二郎,太平公主要在飛紅園設宴,你意下如何?”
明華章是鎮國公唯一的兒子,但他上麵還有一個早殤的大兄,所以排行二。
明華章頷首,清清淡淡說:“孫兒知道。聽聞這次女皇開恩,特許皇儲諸子出宮赴宴,孫兒想去宴會上見識一二。”
明華章願意去,正合明老夫人心意,但她倒不知道皇儲的兒子們也要去。
皇儲被女皇軟禁宮中十餘年,連他的兒女們也討不了好,全被關在宮裏,等閑接觸不了外界。看來太平公主著實得寵,竟然能讓女皇大發慈悲。
哪怕出宮的不是皇儲,隻是他的兒子,也足夠了。
明老夫人問:“是哪幾位郡王?”
“臨淄王和巴陵王。”
明老夫人哦了聲,不知道失望還是放鬆:“皇孫呢?”
明華章筆直坐著,修長的手搭在膝上,緋紅圓領袍襯得他皮膚極白。他端坐在檀木案邊,如一尊交相輝映的玉像:“皇孫要留在宮中盡孝,脫不開身。”
明老夫人慢慢點頭,她下意識琢磨女皇此舉的意味,然而他們這位女皇當皇後二十八年,當太後四年,當皇帝十年,心機比海都深,明老夫人實在看不懂女皇的意圖。她歎了口氣,說:“罷了,年關難得放鬆,你就當去認識幾個同齡人,散散心吧。”
明老夫人放棄揣摩女皇的心意了,那麽多宰相名臣都看不穿她,明老夫人如何能行?明老夫人自我安慰地想,就算女皇並不打算起複皇儲,讓明華章去認識幾個青年才俊,為日後入仕鋪路也是好的。
隻是作為高宗朝的舊臣,明老夫人遲遲看不到李家的王爺得勢,心裏不免淒苦。
明家走到這一步,還得從十多年前,周武篡唐開始說起。
當今這位女皇原本是高宗的皇後,後來她從兒子手中奪過皇位,自己登基稱帝。她登基後,原本的李氏皇族就成了動搖她統治的眼中釘,垂拱到天授初年,舊皇族幾乎被屠殺一空,而她的兒子,曾經登上帝位又被她拉下來的前皇帝現皇儲,就成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存在。
皇儲在宮中孝敬母親,一孝敬就是十來年,外麵的臣子既想見他又怕見他。好不容易女皇鬆了口風,願意放皇儲的兒子出來透透氣,沒想到出來的並不是皇儲的嫡長子,而分別是庶三子臨淄王和庶四子巴陵王。
非長非嫡,根本不能代表皇儲,就算出來參宴又有什麽用呢?
鎮國公明家是從太宗那輩跟下來的,多年來和皇家關係甚密,立下汗馬功勞,明懷淵還曾做過章懷太子的侍衛。
這本是妥妥的青雲路,誰能知道橫空出現一位女皇,折斷了明家的前途。明老夫人又歎了一聲,明家折戟沉沙,這些年鎮國公在朝堂中完全成了邊緣人,領著一些又苦又累還沒功勞的活,今年過年都沒趕回來。
家族不景氣,唯獨看到芝蘭玉樹的孫兒華章能讓明老夫人舒心些了。明老夫人對明華章說:“我一把老骨頭了,懶得折騰,二郎,飛紅宴你帶著二娘去吧。山上下了雪,路估計不好走,你多加小心。”
明華章代表鎮國公府去赴宴毫無異議,但明老夫人特意安排明華裳也去,自然是思量過的。
首先,他們兄妹是龍鳳胎,兆頭好,討上位者喜歡;其次滿朝風雨欲來,明老夫人不欲提前壓注,但門路該準備起來了,讓明華章去郎君中結交人脈,明華裳去女眷中打探消息,既不太過熱情又不落人口實,是一個剛剛好的位置。至於為什麽不派其他孫女去……當然是因為明華裳夠老實,不會動不該有的心思。
這場宴會要辦三四天,那麽多少年少女在山上宴飲玩樂,萬一明家的女兒和某位郡王搞出些首尾來,明老夫人就該慪血了。
明華章叉手應下,目光掃過明華裳,並不掩飾其中的不讚同:“謝祖母提醒。但她同去……”
明華裳下意識抬頭,和明華章的眼睛對上。
明華章不虧玉郎之名,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輕輕抿著,是非常出挑的相貌。而此刻他眼睛中帶上了審量和挑剔,像一捧難伺候的雪,讓人覺得他的高傲倦怠都是理所應當。
明華裳腦海中驟然劃過夢中那雙眼。
那時他依然是這副高冷疏離的模樣,可是在所有人都對她指指點點時,唯有他站出來,對執意要趕她走的鎮國公說:“她沒做錯什麽,錯在蘇氏,與她無關。她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姑娘家在外如何自保,讓她留在國公府吧。”
明華裳覺得,就憑他這句話,她就願意相信害死她的人不是他。明華裳在那些拒絕之辭即將出口時,猛地截住明華章的話:“我想去飛紅宴長長見識,二兄能不能帶我一起去?”
明華裳現在就和驚弓之鳥一樣,不知道誰要殺她,不知道她死於何物,她不由自主開始審視自己身邊每一個人。
二房是庶出,身份矮一頭卻又心高氣傲,很看不上被她們認為繡花枕頭的她。三房是明老夫人的嫡幼子,非常受寵,明妁從小被養得驕縱,什麽東西都要最好的,就算明華裳再隨性,也不免和明妁有過許多摩擦。
做夢之前,明華裳隻覺得牙齒都有磕到舌頭的時候,一家人有爭吵很正常。但現在,曾經無傷大雅的齟齬就成了殺機,二嬸、三嬸、大姐、三妹,還有那幾個堂兄弟,每一個仿佛都可能是凶手。
還有國公府中的奴仆、管事……沒細想前明華裳覺得自己人緣很好,但現在,她才驚覺她好像得罪過很多人。
偌大的府邸中,明華裳隻敢相信明華章。如今鎮國公在外剿匪沒有回來,明華章要出去赴宴,明華裳怎麽敢單獨留在府裏?
就算上刀山下火海,她也要跟著明華章一起出門!
第3章 龍鳳
明華裳這話插地非常突兀,明華章原本的話卡住,淺淺淡淡瞥了她一眼,道:“飛紅園在邙山上,本就車馬不便,最近還下了大雪,山上的路恐怕十分難走。你既然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去了。”
少年說這話時斂著眉,神色是他一貫的高傲冷淡,但瞳仁中卻含著認真。在場這麽多人中,明華章大概是最不好親近的了,但明華裳聽到他的話卻心中一暖。
原來,明華章進來時看了她好幾眼,並不是覺得她打哈欠丟人,而是以為她不舒服。
明華裳做了半宿噩夢,哪怕她努力打起精神,仍不免臉色蒼白,神誌恍惚。可是她進來這麽久,祖母、嬸嬸以及兩個堂姐妹誰都沒有多問一句,反倒是出了名高冷的明華章注意到了。
明華裳心中十分感動,原來,兄長還是關心她的。以前她害怕明華章的冷淡,再加上兩人同為龍鳳胎,卻一個優秀一個廢物,她覺得明華章肯定看不上她,所以很識趣地從不去打擾。現在看來,是她想岔了。
哪怕是手足親人也要維係關係,他們的交集本來就不多,她再不主動些,兩人怎麽可能有話說呢?
雖然他們並不是親生兄妹,但在一個宅子住了十六年,明華裳真心把他當兄長。如果他們兩人關係好一些,明華章願意給她更多庇佑,幕後之人看到,是不是就不會殺她了?
再不濟,她抱上明華章這條大腿,以後哪怕真千金回府,她也能請求明華章多派些人手保護她,讓她平平安安離開明家。
她的親祖母蘇嬤嬤貪心不足,擾亂了真千金的一生,哪怕這並非明華裳所願,也終究是她欠了真千金。她享受了十六年不屬於自己的榮華富貴,該知足了,等蘇雨霽回來後,她願意讓位,並主動滾出國公府。
但是,調換真假千金並不是她主動要求的,她不該為此搭上一條性命。她不在乎明家的財富權勢,卻十分愛惜自己的命。
她想好好活著,如果可能,還要抓出來殺她的凶手。
為此,讓她做什麽都行。和性命安危比起來,區區雪路算得了什麽呢?
明華裳咬咬牙,義無反顧說:“我不要緊,隻要能跟著二兄,去哪裏都沒關係。二兄不會嫌我累贅吧?”
明老夫人暗暗皺眉,未出閣的閨秀怎麽能說這種話?太不矜持了。但念及他們兩人是龍鳳胎,娘胎裏手貼手足貼足一起長大的,比尋常兄妹親密些也是常理,所以明老夫人皺了皺眉,卻沒有說什麽。
明華章其實還是不讚同。他不想讓明華裳去飛紅宴,並非因為山雪難行,而是因為魏王、梁王、高陽王等武家人都會去。太平公主奢靡縱欲,城外沒禦史盯著,宴會上定是烏煙瘴氣,魚龍混雜,他並不願意讓明華裳麵對那些。
但明華裳直勾勾盯著他,那雙眼睛又黑又圓,像小鹿一樣期待地望著他,明華章那些拒絕的話實在說不出口,隻能無奈地退了一步:“好吧。但出去後你要聽我的,不許單獨行動。”
明華裳沒想到明華章竟然同意了,她怔了下,喜出望外:“謝謝阿兄!二兄你最好了!”
少女的歡喜直白熱烈,毫不掩飾,眼睛裏是不可逼視的灼亮。明華章疏冷慣了,驟然被這樣明亮的笑容包裹,都有些措手不及。
隻是帶她出門而已,有必要這麽高興嗎?
明華章習慣了發號施令,這次卻是他率先移開視線。明妁看到對任何人都冷若冰霜的二兄竟然為明華裳破例,氣得不斷扯裙帶。二夫人趙氏瞧見大房那對兄妹感情深厚,親親熱熱,眼睛裏也仿佛橫了根刺。
唯有明老夫人看到這一幕很欣慰。大房隻有明華章這一個兒子,明華章本人又十分出色,才藝雙絕,文武雙全,從人品到相貌挑不出丁點不好來。明老夫人對明華章十分滿意,已經視他為下任國公,隻可惜這個孩子性子太周正冷淡了,除了鎮國公,和明家其他人都不親近。他願意和明華裳說說話,是好事。
明華章喜歡的人,明老夫人也會高看一眼。明老夫人緩緩道:“你們兄妹是龍鳳胎,娘胎裏一起待了十個月,除了你們阿父,你倆就是天底下最親密的人,未來新婦、郎婿都比不上你們手足親厚。雙胎就該親密些,外人看著也歡喜,抱琴,從我的妝奩裏取那匹朱條暗花對龍對鳳錦來,給二郎、二娘添置新衣。你們兄妹長得好,穿一樣的衣服參宴,給太平殿下增些喜慶。”